CN219265098U - 碳复合材料浸渍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碳复合材料浸渍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5098U
CN219265098U CN202320836697.0U CN202320836697U CN219265098U CN 219265098 U CN219265098 U CN 219265098U CN 202320836697 U CN202320836697 U CN 202320836697U CN 219265098 U CN219265098 U CN 2192650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heat exchanger
carbon composite
packaging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3669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建军
张进尧
王俊飞
陈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Star Graphi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Star Graphi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Star Graphi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Star Graphi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3669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50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50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50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浸渍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碳复合材料浸渍换热器,包括壳体、第一接座和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接座,所述连接框架的内部设置有多组拼接芯座,所述第一接座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封装座,所述第二接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封装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壳体、第一接座、连接框架、第二接座、拼接芯座、第一封装座、第二封装座、第一半弧条和第二半弧条,可以实现对多组拼接芯座的拼接使用操作,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将需要进行使用的拼接芯座一一的向壳体的内部进行送入,送入过程中,拼接芯座侧面的第二半弧条可以帮助拼接芯座快速与连接框架的第一半弧条处进行逐一对齐限位操作。

Description

碳复合材料浸渍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浸渍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碳复合材料浸渍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比如公告号为CN 114440664 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基于碳碳复合材料的换热器装置,包括壳体、固定安装在壳体两端的管箱以及布置在壳体腔内的传热管,传热管包括若干层同心套筒,同心套筒之间通过管板固定连接;管板径向设有热源排进管道,热源排进管道沿垂直同心套筒的方向伸入管板内部,管板靠近管箱一侧设有提供冷源的冷源室;相邻两层同心套筒之间形成流道,管板设有与流道一一对应的弧形口,弧形口包括沿所述热源排进管道方向布置并与其连通的弧形槽,以及与冷源室连通的弧形流道,弧形槽与弧形流道以管板中心向外间隔交错布置。该发明通过同心套筒结构来增加冷热源之间的换热面积,同时设置外螺旋纹对流体进行引导增加流程距离,从而提高了换热效果。
然而该结构在进行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内部的换热芯体结构通常采用一体化的结构设计,导致后续在进行设备内部清理维护时较为不便,整体的拆装无法更加的便捷,同时设备无法对内部的芯体结构进行有效的顶固稳定操作,不利于日常的使用,因此亟需设计碳复合材料浸渍换热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碳复合材料浸渍换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结构在进行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内部的换热芯体结构通常采用一体化的结构设计,导致后续在进行设备内部清理维护时较为不便,整体的拆装无法更加的便捷,同时设备无法对内部的芯体结构进行有效的顶固稳定操作,不利于日常的使用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碳复合材料浸渍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座,所述第一接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接座,所述连接框架的内部设置有多组拼接芯座,所述第一接座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封装座,所述第二接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封装座,所述第二封装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封装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接管,所述第一封装座另一端的边缘均匀设置有多组调节柱。
优选的,所述调节柱的表面套接有顶压弹簧,所述顶压弹簧的一端设置有顶压座。
优选的,所述顶压座背面的边缘均匀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一封装座与顶压座之间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连接框架的两侧错位固定连接有第一半弧条,所述拼接芯座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半弧条。
优选的,所述壳体一端的表面设置有第三接管,所述壳体一端的侧面设置有第四接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碳复合材料浸渍换热器,通过设置的壳体、第一接座、连接框架、第二接座、拼接芯座、第一封装座、第二封装座、第一半弧条和第二半弧条,可以实现对多组拼接芯座的拼接使用操作,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将需要进行使用的拼接芯座一一的向壳体的内部进行送入,送入过程中,拼接芯座侧面的第二半弧条可以帮助拼接芯座快速与连接框架的第一半弧条处进行逐一对齐限位操作,使得拼接芯座快速的在壳体内部进行对接安装操作,最后通过第一封装座和第二封装座将壳体的两端进行封堵安装操作,此时壳体内部的拼接芯座组成的芯体整体,进行统一的使用,后续需要进行维护时,只需对拼接芯座进行一一的拆出操作即可,大大减少了日常维护清理的难度,体现了设备设计的实用性。
该碳复合材料浸渍换热器,通过设置的第一封装座、调节柱、顶压弹簧、顶压座和限位块,进一步提高设备整体的使用效果,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将拼接芯座统一安装进壳体的内部后,此时再将第一封装座整体对接安装至第一接座的侧面时,然后可以通过顶压座整体在调节柱上下的活动,对所有的顶压弹簧进行是适配性的压缩操作,使得顶压弹簧对顶压座进行稳定的顶压,然后将顶压力通过顶压座作用在壳体内部的拼接芯座之上,使得壳体内部的拼接芯座在壳体的内部始终处于稳定的对接状态,大大提高了对接处的密封性,保证日常换热使用的效果,体现了设备设计的全面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和连接框架结构的分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框架和连接框架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接座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第一接座;3、连接框架;4、第二接座;5、拼接芯座;6、第一封装座;7、第二封装座;8、第一接管;9、第二接管;10、调节柱;11、顶压弹簧;12、顶压座;13、限位块;14、第一半弧条;15、第二半弧条;16、第三接管;17、第四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碳复合材料浸渍换热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座2,第一接座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框架3,连接框架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接座4,连接框架3的内部设置有多组拼接芯座5,连接框架3的两侧错位固定连接有第一半弧条14,拼接芯座5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半弧条15,壳体1一端的表面设置有第三接管16,壳体1一端的侧面设置有第四接管17,拼接芯座5侧面的第二半弧条15可以帮助拼接芯座5快速与连接框架3的第一半弧条14处进行逐一对齐限位操作,使得拼接芯座5快速的在壳体1内部进行对接安装操作,最后通过第一封装座6和第二封装座7将壳体1的两端进行封堵安装操作。
第一封装座6和第二封装座7,第一接座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封装座6,第二接座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封装座7,第二封装座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管8,第一封装座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接管9,第一封装座6另一端的边缘均匀设置有多组调节柱10,调节柱10的表面套接有顶压弹簧11,顶压弹簧11的一端设置有顶压座12,顶压座12背面的边缘均匀设置有限位块13,第一封装座6与顶压座12之间相适配,将第一封装座6整体对接安装至第一接座2的侧面时,然后可以通过顶压座12整体在调节柱10上下的活动,对所有的顶压弹簧11进行是适配性的压缩操作,使得顶压弹簧11对顶压座12进行稳定的顶压,然后将顶压力通过顶压座12作用在壳体1内部的拼接芯座5之上。
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人员首先将需要进行使用的拼接芯座5一一的向壳体1的内部进行送入,送入过程中,拼接芯座5侧面的第二半弧条15可以帮助拼接芯座5快速与连接框架3的第一半弧条14处进行逐一对齐限位操作,使得拼接芯座5快速的在壳体1内部进行对接安装操作,最后通过第一封装座6和第二封装座7将壳体1的两端进行封堵安装操作,此时壳体1内部的拼接芯座5组成的芯体整体,进行统一的使用,后续需要进行维护时,只需对拼接芯座5进行一一的拆出操作即可,大大减少了日常维护清理的难度,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将拼接芯座5统一安装进壳体1的内部后,此时再将第一封装座6整体对接安装至第一接座2的侧面时,然后可以通过顶压座12整体在调节柱10上下的活动,对所有的顶压弹簧11进行是适配性的压缩操作,使得顶压弹簧11对顶压座12进行稳定的顶压,然后将顶压力通过顶压座12作用在壳体1内部的拼接芯座5之上,使得壳体1内部的拼接芯座5在壳体1的内部始终处于稳定的对接状态,大大提高了对接处的密封性,保证日常换热使用的效果,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原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碳复合材料浸渍换热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座(2),所述第一接座(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框架(3),所述连接框架(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接座(4),所述连接框架(3)的内部设置有多组拼接芯座(5),所述第一接座(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封装座(6),所述第二接座(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封装座(7),所述第二封装座(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复合材料浸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座(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接管(9),所述第一封装座(6)另一端的边缘均匀设置有多组调节柱(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复合材料浸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柱(10)的表面套接有顶压弹簧(11),所述顶压弹簧(11)的一端设置有顶压座(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复合材料浸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压座(12)背面的边缘均匀设置有限位块(13),所述第一封装座(6)与顶压座(12)之间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复合材料浸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架(3)的两侧错位固定连接有第一半弧条(14),所述拼接芯座(5)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半弧条(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复合材料浸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端的表面设置有第三接管(16),所述壳体(1)一端的侧面设置有第四接管(17)。
CN202320836697.0U 2023-04-15 2023-04-15 碳复合材料浸渍换热器 Active CN2192650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6697.0U CN219265098U (zh) 2023-04-15 2023-04-15 碳复合材料浸渍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6697.0U CN219265098U (zh) 2023-04-15 2023-04-15 碳复合材料浸渍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5098U true CN219265098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70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36697.0U Active CN219265098U (zh) 2023-04-15 2023-04-15 碳复合材料浸渍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50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41245A1 (zh) 一种板式气气热交换器
CN219265098U (zh) 碳复合材料浸渍换热器
CN213067211U (zh) 一种具有内置位置调节机构的板式换热器
CN210862322U (zh) 一种三介质换热器
CN205037287U (zh) 耐低温腐蚀的搪瓷管低温省煤器
CN201417108Y (zh) 空气冷却器翅片
US10168101B2 (en) Ceramic heat exchange plate and air pre-heater assembled thereby
CN113063036B (zh) 一种多通道内管支撑结构
CN206072666U (zh) 保温管托装置
CN202066403U (zh) 板壳式换热器板片
CN212931129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加厚结构
CN203443431U (zh) 立式两级板壳式换热器
CN207866058U (zh) 一种列管式换热器
CN201081588Y (zh) 一种固定有散热片的换热管
CN219265058U (zh) 一种塔式高效换热器
CN213067243U (zh) 一种可拆卸式换热管
CN219415869U (zh) 一种空调热交换器翅片
CN212133385U (zh) 一种氢气换热器
CN213273918U (zh) 热交换器换热通道组合装置
CN210036346U (zh) 一种内置式换热连通管的板式换热器
CN216592947U (zh) 一种气化器用装配式换热翅片
CN217030372U (zh) 一种液压分度卡盘用油路连接结构
CN220541819U (zh) 一种防止热量流失的板式换热器
CN217358167U (zh) 余热回收空冷换热器
CN216348024U (zh) 一种扩展式翅片换热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