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59478U - 一种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及叉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及叉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59478U
CN219259478U CN202320034439.0U CN202320034439U CN219259478U CN 219259478 U CN219259478 U CN 219259478U CN 202320034439 U CN202320034439 U CN 202320034439U CN 219259478 U CN219259478 U CN 219259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plate
telescopic seat
sensor
seat
telescop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3443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an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an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an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an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3443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594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59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594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及叉车,其中该装置安装于前叉臂首端内,其包括:伸缩座、第一支架、弹性退缩机构、第一传感单元、顶板、第一传感器、其中所述伸缩座与顶板之间经弹性退缩机构形成弹性伸缩连接,并使所述顶板悬于伸缩座上,所述第一传感单元的检测端连接在伸缩座上、感应端经第一支架与顶板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连接在伸缩座前端,其检测端朝向伸缩座前端开口处,籍此以在具备硬碰撞结构的基础上,兼具至少一种非接触式传感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及叉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碰撞检测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及叉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自动叉车领域,为了防止插齿被撞坏,通常会在叉齿的前端安装一套检测装置。然而现有的智能叉车产品中,已知的叉尖碰撞检测结构通常都是针对单一功能设计,即只具备一种非接触式传感装置(通常如直线测量模式的传感装置、或散射角感应模式的传感装置),或是只具备硬碰撞结构,如果要兼具这两种结构,则其内部的传感器需要与碰撞结构之间进行协调设计,因此存在一定的设计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及叉车,以在具备硬碰撞结构的基础上,兼具至少一种非接触式传感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安装于前叉臂首端内,其包括:伸缩座、第一支架、弹性退缩机构、第一传感单元、顶板、第一传感器、其中所述伸缩座与顶板之间经弹性退缩机构形成弹性伸缩连接,并使所述顶板悬于伸缩座上,所述第一传感单元的检测端连接在伸缩座上、感应端经第一支架与顶板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连接在伸缩座前端,其检测端朝向伸缩座前端开口处。
优选地,该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还包括:触尖件,所述触尖件连接在伸缩座前端开口处,其中所述触尖件设有贯通的观测窗,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观测窗内,其检测端朝向观测窗外。
优选地,所述弹性退缩机构包括:直线模组、弹簧座,其中所述直线模组的滑块与轨道分别与顶板内面及伸缩座连接,所述弹簧座的动端及固定端分别连接在顶板的内面尾部及伸缩座的尾部,以使顶板悬于伸缩座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感单元包括:接近开关、感应片,其中所述接近开关经第一支架与顶板连接,以悬挂在顶板尾部,所述感应片连接在伸缩座上,其随伸缩座的伸/缩运动,动态伸入/退出接近开关的感应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安装于前叉臂首端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座、第一支架、弹性退缩机构、第一传感单元、顶板、第二传感器、第二支架、其中所述伸缩座与顶板之间经弹性退缩机构形成弹性伸缩连接,并使所述顶板悬于伸缩座上,所述第一传感单元的检测端连接在伸缩座上、感应端经第一支架与顶板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经第二支架与顶板内面连接,以悬于伸缩座上,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端朝向伸缩座前端开口处。
优选地,所述的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还包括:触尖件,所述触尖件连接在伸缩座前端开口处,其中所述触尖件设有贯通的观测窗,以供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端朝外观测。
优选地,所述弹性退缩机构包括:直线模组、弹簧座,其中所述直线模组的滑块与轨道分别与顶板内面及伸缩座连接,所述弹簧座的动端及固定端分别连接在顶板的内面尾部及伸缩座的尾部,以使顶板悬于伸缩座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感单元包括:接近开关、感应片,其中所述接近开关经第一支架与顶板连接,以悬挂在顶板尾部,所述感应片连接在伸缩座上,其随伸缩座的伸/缩运动,动态伸入/退出接近开关的感应区。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的两翼中部内陷以定义出传感器容纳空间,所述第二支架内陷处底面第一侧设有缓存凹口,以允许伸缩座退缩时直线模组的轨道伸入,所述第二支架内陷处底面第二侧延伸出传感器固定座,以供连接第二传感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叉车,其包括:前叉臂,叉尖传感装置,其中所述叉尖传感装置为上述任一所述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的结构,其中所述前叉臂首端内设有收纳部,所述叉尖传感装置插入该收纳部内,顶板与前叉臂固定,并外露伸缩座的头部。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及叉车,能为非接触式传感器在紧凑的伸缩座内寻得收纳空间,同时又不妨碍伸缩座的弹性伸缩移动及传感器的检测。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在具备硬碰撞结构的基础上,兼具至少一种非接触式传感装置,同时还可兼容不同模式的传感器,从而为适配不同适用场景时提供换装可能,以此降低实施成本。
此外在对应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前叉臂不再与叉尖传感装置硬性绑定(如为一体构造),因此为叉尖传感装置的检修、调试甚至更换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顶板为透视状;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伸缩座与顶板之间弹性伸缩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顶板为透视状;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装配图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顶板为透视状;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以展示伸缩座退缩时,第二支架与直线模组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其中顶板为透视状;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装配图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伸缩座1、第一支架2、弹性退缩机构3、第一传感单元4、顶板5、第一传感器6、触尖件7、第二支架8、第二传感器9、前叉臂10、缓冲垫11、弹簧座31、直线模组32、接近开关41、感应片43、滑块321、轨道3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布设”、“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现有技术来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且图示中的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是必须的或非必须的,以及上述图示的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了具备硬碰撞结构的基础上,兼具散射角感应模式的非接触式传感装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其包括:伸缩座1、第一支架2、弹性退缩机构3、第一传感单元4、顶板5、第一传感器6、触尖件7,其中本示例中该第一传感器6为散射角感应模式的非接触式传感装置,例如GTB10测距传感器。
具体来说,所述伸缩座1与顶板5之间经弹性退缩机构3形成弹性伸缩连接,其中所述弹性退缩机构3本实施例中包括:弹簧座31,其中所述弹簧座31的动端及固定端分别连接在顶板5的内面尾部及伸缩座1的尾部,籍此使得所述顶板5与伸缩座1之间经弹簧座31形成弹性伸缩连接,同时该配接结构使得顶板5可悬于伸缩座1上形成夹层结构,为夹层内配装部件提供了充分的利用空间。
进而,为了提高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的结构整体抗击稳固性,并防止伸缩座1碰撞退缩时偏位而造成的弹簧座31结构性损伤,所述弹性退缩机构3本示例中还包括:直线模组32,其中该直线模组被设置在该夹层内,所述直线模组32的滑块321连接在顶板5的内面上,所述直线模组32的轨道322则固定在伸缩座1上,从而充分利用了该夹层空间提,构建出稳固的弹性退缩结构,以当伸缩座1受到碰撞退缩时,可沿着直线模组32的引导回退,同时即便产生碰撞时的震动,也可部分通过顶板5分散,此外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轨道322与伸缩座1之间可设置缓冲垫11,以缓和伸缩座1碰撞时对直线模组32的冲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感单元4的检测端连接在伸缩座1的侧部上、感应端经第一支架2与顶板5连接,以感测伸缩信号,其中本示例下,所述第一传感单元4包括:接近开关41、感应片43,其中所述接近开关41经第一支架2与顶板5连接,以悬挂在顶板5的尾部,所述感应片43连接在伸缩座1的侧壁上,其随伸缩座1的伸/缩运动,动态伸入/退出接近开关41的感应区,从而获取伸缩座1的伸/缩信号。
进一步的,通常散射角感应模式的非接触式传感装置需要设置在靠近观测窗口处,以避免遮挡其检测角度,但如此设置则必须靠近碰撞部位,虽然也可将所述第一传感器连接在伸缩座前端,使其检测端朝向伸缩座前端开口处。但考虑到伸缩座1前端头部经常需要受到碰撞冲击,因此为了便于该头部维保,同时也为了缓解碰撞冲击力,本示例优选采用如橡胶、工程塑料、塑胶等抗冲击材料制成触尖件7,并将其固定在伸缩座1前端,从而在常态下替代伸缩座1的前端接收碰撞,带动伸缩座1伸出/缩回,此外所述触尖件7设有贯通的观测窗,该第一传感器6则可设置在观测窗内,其检测端朝向观测窗外,籍此一方面可不遮挡传感器的检测角度,同时也可提供缓震缓冲效果,并保护传感器,此外即便该触尖件7撞损,也可及时更换,从而便于维修与保养。
请参阅图5至图7所示,为了具备硬碰撞结构的基础上,兼具直线测量模式的非接触式传感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其包括:伸缩座1、第一支架2、弹性退缩机构3,第一传感单元4、顶板5、第二支架8、第二传感器9。其中本示例中该第二传感器9为直线测量模式的非接触式传感装置,例如OSM40测距传感器。
具体来说,所述伸缩座1与顶板5之间经弹性退缩机构3形成弹性伸缩连接,其中所述弹性退缩机构3本实施例中包括:弹簧座31,其中所述弹簧座31的动端及固定端分别连接在顶板5的内面尾部及伸缩座1的尾部,籍此使得所述顶板5与伸缩座1之间经弹簧座31形成弹性伸缩连接,同时该配接结构使得顶板5可悬于伸缩座1上形成夹层结构,为夹层内配装部件提供了充分的利用空间。
进而,为了提高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的结构整体抗击稳固性,并防止伸缩座1碰撞退缩时偏位而造成的弹簧座31结构性损伤,所述弹性退缩机构3本示例中还包括:直线模组32,其中该直线模组被设置在该夹层内,所述直线模组32的滑块321连接在顶板5的内面上,所述直线模组32的轨道322则固定在伸缩座1上,从而充分利用了该夹层空间提,构建出稳固的弹性退缩结构,以当伸缩座1受到碰撞退缩时,可沿着直线模组32的引导回退。
同时即便产生碰撞时的震动,也可部分通过顶板5分散,此外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轨道322与伸缩座1之间可设置缓冲垫11,以缓和伸缩座1碰撞时对直线模组32的冲击。
此外,该夹层空间内还可进一步安置第二传感器9,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9经第二支架8连接在顶板5内面上,以悬于伸缩座1上,所述第二传感器9的检测端朝向伸缩座1前端开口处。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能为非接触式传感器在紧凑的伸缩座1内寻得收纳空间,同时又不妨碍伸缩座1的弹性伸缩移动,及传感器的非接触式检测,如图6至图7所示,本示例中所述第二支架8的两翼中部呈内陷状以定义出传感器容纳空间,所述第二支架8内陷处底面第一侧设有缓存凹口,以允许伸缩座1退缩时直线模组32的轨道322伸入,所述第二支架8内陷处底面第二侧则延伸出传感器固定座,以供连接第二传感器9单元。
籍此当所述顶板5与伸缩座1连接后,顶板5可盖于伸缩座1上,使得第二传感器9悬于伸缩座1上。当伸缩座1伸/缩时,由于第二传感器9处于悬浮状态,因此不会影响伸缩座1及直线模组32,另一方面由于伸缩座1前端开口,因此也不会影响第二传感器9向外感测,从而充分利用顶板5与伸缩座1的夹层空间。
由此可见,通过该结构的设计,能为非接触式传感器在紧凑的伸缩座1内寻得收纳空间,同时又不妨碍伸缩座1的弹性伸缩移动及传感器的非接触式检测,籍此实现在具备硬碰撞结构的基础上,兼具至少一种非接触式传感装置。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伸缩座1在伸/缩时遮挡第二传感器9两侧的调节部,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座1侧壁处设有凹口,籍此以消除遮挡问题,方便使用者用手来调整该第二传感器9的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感单元4的检测端连接在伸缩座1的侧部上、感应端经第一支架2与顶板5连接,以感测伸缩信号,其中本示例下,所述第一传感单元4包括:接近开关41、感应片43,其中所述接近开关41经第一支架2与顶板5连接,以悬挂在顶板5的尾部,所述感应片43连接在伸缩座1的侧壁上,其随伸缩座1的伸/缩运动,动态伸入/退出接近开关41的感应区,从而获取伸缩座1的伸/缩信号。
另一方面,由于伸缩座1前端头部经常需要受到碰撞冲击,因此为了便于该头部维保,同时也为了缓解碰撞冲击力,本示例中该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还包括触尖件7,其优选采用如橡胶、工程塑料、塑胶等抗冲击材料制成,所述触尖件7固定在伸缩座1前端,常态下替代伸缩座1伸出接受碰撞,其中所述触尖件7设有贯通的观测窗,以供所述第二传感器9检测端朝外观测。
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叉车,其包括:前叉臂10,叉尖传感装置,其中所述叉尖传感装置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的结构,其中所述前叉臂10首端内设有收纳部,所述叉尖传感装置插入该收纳部内,并将顶板5与前叉臂10固定,同时外露伸缩座1的头部,籍此当该伸缩座1或其触尖件7受到碰撞后,将会退缩回该前叉臂10的收纳部内,从而实现硬碰撞结构的同时也不妨碍第一传感器6/第二传感器9的非接触式检测。
由此使得前叉臂10不再与叉尖传感装置硬性绑定(如为一体构造),因此为叉尖传感装置的检修、调试甚至更换提供了便利。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及叉车,能为非接触式传感器在紧凑的伸缩座内寻得收纳空间,同时又不妨碍伸缩座的弹性伸缩移动及传感器的非接触式检测,籍此不但能在具备硬碰撞结构的基础上,兼具至少一种非接触式传感装置,同时还可兼容不同模式的传感器,从而为适配不同适用场景时提供换装可能,以此降低实施成本。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安装于前叉臂首端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座、第一支架、弹性退缩机构、第一传感单元、顶板、第一传感器、其中所述伸缩座与顶板之间经弹性退缩机构形成弹性伸缩连接,并使所述顶板悬于伸缩座上,所述第一传感单元的检测端连接在伸缩座上、感应端经第一支架与顶板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连接在伸缩座前端,其检测端朝向伸缩座前端开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尖件,所述触尖件连接在伸缩座前端开口处,其中所述触尖件设有贯通的观测窗,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观测窗内,其检测端朝向观测窗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退缩机构包括:直线模组、弹簧座,其中所述直线模组的滑块与轨道分别与顶板内面及伸缩座连接,所述弹簧座的动端及固定端分别连接在顶板的内面尾部及伸缩座的尾部,以使顶板悬于伸缩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单元包括:接近开关、感应片,其中所述接近开关经第一支架与顶板连接,以悬挂在顶板尾部,所述感应片连接在伸缩座上,其随伸缩座的伸/缩运动,动态伸入/退出接近开关的感应区。
5.一种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安装于前叉臂首端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座、第一支架、弹性退缩机构、第一传感单元、顶板、第二传感器、第二支架、其中所述伸缩座与顶板之间经弹性退缩机构形成弹性伸缩连接,并使所述顶板悬于伸缩座上,所述第一传感单元的检测端连接在伸缩座上、感应端经第一支架与顶板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经第二支架与顶板内面连接,以悬于伸缩座上,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端朝向伸缩座前端开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尖件,所述触尖件连接在伸缩座前端开口处,其中所述触尖件设有贯通的观测窗,以供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端朝外观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退缩机构包括:直线模组、弹簧座,其中所述直线模组的滑块与轨道分别与顶板内面及伸缩座连接,所述弹簧座的动端及固定端分别连接在顶板的内面尾部及伸缩座的尾部,以使顶板悬于伸缩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单元包括:接近开关、感应片,其中所述接近开关经第一支架与顶板连接,以悬挂在顶板尾部,所述感应片连接在伸缩座上,其随伸缩座的伸/缩运动,动态伸入/退出接近开关的感应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两翼中部内陷以定义出传感器容纳空间,所述第二支架内陷处底面第一侧设有缓存凹口,以允许伸缩座退缩时直线模组的轨道伸入,所述第二支架内陷处底面第二侧延伸出传感器固定座,以供连接第二传感器。
10.一种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叉臂,叉尖传感装置,其中所述叉尖传感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的结构,其中所述前叉臂首端内设有收纳部,所述叉尖传感装置插入该收纳部内,顶板与前叉臂固定,并外露伸缩座的头部。
CN202320034439.0U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及叉车 Active CN219259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34439.0U CN219259478U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及叉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34439.0U CN219259478U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及叉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59478U true CN219259478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66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34439.0U Active CN219259478U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及叉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594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08413B2 (en) Lock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seat
US20100260495A1 (en) On-board camera
CN219259478U (zh) 一种内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及叉车
CN219259477U (zh) 一种外置式叉尖传感装置及叉车
CN210413499U (zh) 一种带有风琴罩的滑台模组
CN104281214B (zh) 对接装置和信息设备系统
CN208904442U (zh) 一种防碰撞的低压开关柜
EP3772243B1 (en) Slide rail mechanism
CN213799441U (zh) 一种路况探测器
CN214823949U (zh) 一种小型电动观光游艇
CN211426529U (zh) 用于测量门盖关闭速度的测速仪装置
CN211075916U (zh) 一种采用非接触式触发器的列车障碍物检测装置
CN215671704U (zh) 一种车辆门盖组件
CN218403590U (zh) 一种叉齿碰撞检测装置及自动搬运叉车
CN214396660U (zh) 一种越野车用保险杠
CN213179803U (zh) 一种汽车底盘测距防护结构
CN208796229U (zh) 饮料贩卖机
CN112930069B (zh) 滑轨总成及其托架装置
CN219890458U (zh) 一种防护结构
CN218141401U (zh) 一种气囊式汽车保险杠
CN217256380U (zh) 一种曲轴毛坯抓手
CN219869772U (zh) 测量仪
CN220642471U (zh) 一种叉车货叉的叉尖安全防撞装置
CN114216643B (zh) 一种磁性分离防碰撞检测装置
CN110823148B (zh) 一种测量传感器的五向碰撞保护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