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59232U - 一种多重冗余性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重冗余性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59232U
CN219259232U CN202223471429.8U CN202223471429U CN219259232U CN 219259232 U CN219259232 U CN 219259232U CN 202223471429 U CN202223471429 U CN 202223471429U CN 219259232 U CN219259232 U CN 2192592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elevator
double
side wall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7142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屈省源
张云峰
李嘉伦
黄波涛
王树浩
林钰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222347142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592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592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592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重冗余性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包括双轿厢电梯组件和位置检测机构,所述双轿厢电梯组件包括电梯井、上轿厢和下轿厢;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激光测距仪对两个双轿厢之间及电梯井道顶部和底部的距离进行检测,以便利用激光测距仪检测的距离数据判断双轿厢在电梯井道内的位置,然后利用拉绳传感器对双轿厢的位移距离数据进行检测,然后利用磁条读写器对磁条板的电磁数据进行读取,以便在平层感应器的基础上利用电磁数据对轿厢的停车进行精准定位,进而利用多重冗余性数据对双轿厢的位置进行精准检测,增加了对双轿厢位置的检测方式,保证了数据的精准度,以便当电梯发生故障而停止运行时,可以对各个轿厢进行精准救援。

Description

一种多重冗余性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位置检测设备,具体为多重冗余性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属于双轿厢电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双轿厢电梯又称双子电梯,是同一电梯井道内同时拥有两个独立的电梯轿厢,双轿厢电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智能化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可以准确快速的分析整合数据,并作出智能化的判断,控制系统将通过传感器来监控两个轿厢的位置,使两个轿厢不相互碰撞,双轿厢电梯系统特殊的按钮面板可以使控制系统在乘客进入轿厢前了解乘客所要到达的目的楼层,并由控制系统分析数据,从而调度合适的轿厢来接应乘客;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双轿厢电梯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主要用于对两个独立的电梯轿厢进行位置检测,以便对电梯轿厢的位置进行实时监测;
传统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在进行使用时,通常仅是利用多组平层感应器对轿厢位置检测,检测方式较为单一,且双轿厢电梯一旦发生故障而停止运行时,仅利用平层感应器无法对各个轿厢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为此,提出一种多重冗余性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希望提供一种多重冗余性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有益的选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重冗余性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包括双轿厢电梯组件和位置检测机构,所述双轿厢电梯组件包括电梯井、上轿厢和下轿厢;
所述位置检测机构包括若干激光测距仪、六个平层感应器体、若干平层感应块、四个磁条读写器、若干磁条板和四个拉绳传感器;
所述上轿厢滑动连接于所述电梯井的内侧壁顶部,所述下轿厢滑动连接于所述电梯井的内侧壁底部,若干所述激光测距仪分别安装于所述上轿厢和下轿厢的顶部和底部,六个所述平层感应器体分别安装于所述上轿厢和下轿厢的后表面顶部,若干所述平层感应块均匀安装于所述电梯井的内侧壁,所述平层感应器体与所述平层感应块相适配,四个所述磁条读写器分别安装于所述上轿厢和下轿厢的后表面中部,若干所述磁条板均匀安装于所述电梯井的内侧壁,所述磁条读写器与所述磁条板相适配,四个所述拉绳传感器分别设于所述上轿厢和下轿厢的底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梯井的内侧壁中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导轨,所述上轿厢和下轿厢的内侧壁均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的外侧壁。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梯井的内侧壁远离上轿厢和下轿厢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导轨,两个所述第二导轨相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齿条。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轿厢和下轿厢的底部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齿轮盒,四个所述拉绳传感器分别安装于所述齿轮盒的内侧壁。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齿轮盒的内侧壁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绕线辊,所述拉绳传感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绕线辊的外侧壁。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三齿轮的外侧壁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远离拉绳传感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壁与所述齿条的外侧壁啮合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轿厢和下轿厢的后表面底部均安装有电控盒,所述电控盒的内侧壁一侧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电控盒的内侧壁另一侧安装有通讯模块。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激光测距仪、平层感应器体、磁条读写器和拉绳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通讯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激光测距仪对两个双轿厢之间及电梯井道顶部和底部的距离进行检测,以便利用激光测距仪检测的距离数据判断双轿厢在电梯井道内的位置,然后利用拉绳传感器对双轿厢的位移距离数据进行检测,然后利用磁条读写器对磁条板的电磁数据进行读取,以便在平层感应器的基础上利用电磁数据对轿厢的停车进行精准定位,进而利用多重冗余性数据对双轿厢的位置进行精准检测,增加了对双轿厢位置的检测方式,保证了数据的精准度,以便当电梯发生故障而停止运行时,可以对各个轿厢进行精准救援。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轿厢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轿厢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齿轮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控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双轿厢电梯组件;2、位置检测机构;101、电梯井;102、上轿厢;103、下轿厢;201、激光测距仪;202、平层感应器体;203、平层感应块;204、磁条读写器;205、磁条板;206、拉绳传感器;41、第一导轨;42、第二导轨;43、齿条;44、第一齿轮;45、电控盒;46、PLC控制器;47、通讯模块;48、齿轮盒;49、第二齿轮;50、第三齿轮;51、绕线辊。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重冗余性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包括双轿厢电梯组件1和位置检测机构2,双轿厢电梯组件1包括电梯井101、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
位置检测机构2包括若干激光测距仪201、六个平层感应器体202、若干平层感应块203、四个磁条读写器204、若干磁条板205和四个拉绳传感器206;
上轿厢102滑动连接于电梯井101的内侧壁顶部,下轿厢103滑动连接于电梯井101的内侧壁底部,若干激光测距仪201分别安装于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的顶部和底部,六个平层感应器体202分别安装于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的后表面顶部,若干平层感应块203均匀安装于电梯井101的内侧壁,平层感应器体202与平层感应块203相适配,四个磁条读写器204分别安装于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的后表面中部,若干磁条板205均匀安装于电梯井101的内侧壁,磁条读写器204与磁条板205相适配,四个拉绳传感器206分别设于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的底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梯井101的内侧壁中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导轨41,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的内侧壁均滑动连接于第一导轨41的外侧壁;通过第一导轨41为运行中的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进行导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梯井101的内侧壁远离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导轨42,两个第二导轨42相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齿条43;通过第二导轨42为齿条43提供了支撑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的底部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齿轮盒48,四个拉绳传感器206分别安装于齿轮盒48的内侧壁;通过拉绳传感器206对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的位移距离数据进行检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齿轮盒48的内侧壁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50,第三齿轮5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绕线辊51,拉绳传感器20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绕线辊51的外侧壁,第三齿轮50的外侧壁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49,第二齿轮49远离拉绳传感器20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4,第一齿轮44的外侧壁与齿条43的外侧壁啮合连接;通过第一齿轮44在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二齿轮49转动,转动的第二齿轮49利用第三齿轮50带动绕线辊51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的后表面底部均安装有电控盒45,电控盒45的内侧壁一侧安装有PLC控制器46,电控盒45的内侧壁另一侧安装有通讯模块47,激光测距仪201、平层感应器体202、磁条读写器204和拉绳传感器206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PLC控制器46的信号输入端,PLC控制器46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通讯模块47的信号输入端;通过PLC控制器46接收激光测距仪201、平层感应器体202、磁条读写器204和拉绳传感器206的数据,通过通讯模块47将PLC控制器46接收的数据传输至远程控制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激光测距仪201的型号为XKC-KL200;PLC控制器46的型号为DF-96D;通讯模块47的型号为NRF24L01;拉绳传感器206的型号为BTLS130-J20M。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双轿厢电梯系统对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的运行进行控制,然后通过设置的第一导轨41为运行中的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进行导向,然后通过运动的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带动激光测距仪201、平层感应器体202、磁条读写器204和齿轮盒48运动,运动的齿轮盒48带动第一齿轮44在齿条43的一侧运动,使第一齿轮44在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二齿轮49转动,转动的第二齿轮49利用第三齿轮50带动绕线辊51转动,转动的绕线辊51对拉绳传感器206的生进行卷绕,以便利用拉绳传感器206对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的位移距离数据进行检测,然后通过运动的激光测距仪201对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之间、上轿厢102顶部与电梯井101内侧壁顶部及下轿厢103与电梯井101内侧壁底部之间的距离数据进行检测,然后通过设置的平层感应块203对平层感应器体202进行遮挡,以便利用平层感应器体202和平层感应块203对上轿厢102或下轿厢103停车的位置进行初步定位,然后运动的上轿厢102或下轿厢103使磁条板205滑入磁条读写器204内,然后通过磁条读写器204对磁条板205的电磁数据进行读取,对上轿厢102或下轿厢103的停车位置进一步进行定位,以便利用多重冗余性数据对双轿厢的位置进行精准检测,增加了对双轿厢位置的检测方式,保证了检测数据的精准度,然后通过PLC控制器46接收激光测距仪201、平层感应器体202、磁条读写器204和拉绳传感器206的数据,然后通过通讯模块47将PLC控制器46接收的数据传输至远程控制终端,使工作人员随时利用数据对双轿厢的位置进行定位,以便当电梯发生故障而停止运行时,可以对各个电梯轿厢进行精准救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多重冗余性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包括双轿厢电梯组件(1)和位置检测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轿厢电梯组件(1)包括电梯井(101)、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
所述位置检测机构(2)包括若干激光测距仪(201)、六个平层感应器体(202)、若干平层感应块(203)、四个磁条读写器(204)、若干磁条板(205)和四个拉绳传感器(206);
所述上轿厢(102)滑动连接于所述电梯井(101)的内侧壁顶部,所述下轿厢(103)滑动连接于所述电梯井(101)的内侧壁底部,若干所述激光测距仪(201)分别安装于所述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的顶部和底部,六个所述平层感应器体(202)分别安装于所述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的后表面顶部,若干所述平层感应块(203)均匀安装于所述电梯井(101)的内侧壁,所述平层感应器体(202)与所述平层感应块(203)相适配,四个所述磁条读写器(204)分别安装于所述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的后表面中部,若干所述磁条板(205)均匀安装于所述电梯井(101)的内侧壁,所述磁条读写器(204)与所述磁条板(205)相适配,四个所述拉绳传感器(206)分别设于所述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冗余性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101)的内侧壁中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导轨(41),所述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的内侧壁均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41)的外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冗余性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101)的内侧壁远离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导轨(42),两个所述第二导轨(42)相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齿条(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重冗余性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的底部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齿轮盒(48),四个所述拉绳传感器(206)分别安装于所述齿轮盒(48)的内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重冗余性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盒(48)的内侧壁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50),所述第三齿轮(5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绕线辊(51),所述拉绳传感器(20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绕线辊(51)的外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重冗余性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齿轮(50)的外侧壁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49),所述第二齿轮(49)远离拉绳传感器(20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4),所述第一齿轮(44)的外侧壁与所述齿条(43)的外侧壁啮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冗余性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轿厢(102)和下轿厢(103)的后表面底部均安装有电控盒(45),所述电控盒(45)的内侧壁一侧安装有PLC控制器(46),所述电控盒(45)的内侧壁另一侧安装有通讯模块(4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重冗余性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测距仪(201)、平层感应器体(202)、磁条读写器(204)和拉绳传感器(206)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PLC控制器(46)的信号输入端,所述PLC控制器(46)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通讯模块(47)的信号输入端。
CN202223471429.8U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多重冗余性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 Active CN2192592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1429.8U CN219259232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多重冗余性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1429.8U CN219259232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多重冗余性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59232U true CN219259232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54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71429.8U Active CN219259232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多重冗余性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592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81279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US9950899B2 (en) Position and load measurement system for an elevator including at least one sensor in the elevator car
JP6120977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5074601A (zh) 自动输送车和自动输送车系统
EP1864932A1 (en) Electric-power supply system for elevator
CN102869594A (zh) 电子安全电梯
CN1302978C (zh) 用于电梯乘客撤离的装置
CN107879229B (zh) 安全智能家用电梯
CN204433998U (zh) 一种无上下行呼梯按钮的电梯控制装置
CN106836915B (zh) 一种平面移动式立体车库控制系统
CN102030231A (zh) 电梯
CN219259232U (zh) 一种多重冗余性的双轿厢位置检测设备
CN112550316A (zh) 悬挂交通车辆及悬挂交通系统
CN103434904A (zh) 一种功耗实时显示的电梯及其运行方法
CN216037985U (zh) 高速电梯减速装置
WO2001000519A1 (en) Movable double deck elevator control device
CN110921454A (zh) 一种用于楼宇自动化电梯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10271930A (zh) 电梯溜车救援自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16974350U (zh) 一种车库自平衡升降轿厢
CN209777992U (zh) 一种电梯速度检测装置
CN215854484U (zh) 一种电梯平层装置
CN212406274U (zh) 机械停车与固定停车空间耦合系统
CN106351482A (zh) 一种巷道堆垛仓储式停车库
CN112857230B (zh) 一种感应板间距测量系统及方法
KR100986698B1 (ko) 철도차량 자동입고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