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55492U - 一种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55492U
CN219255492U CN202223029049.9U CN202223029049U CN219255492U CN 219255492 U CN219255492 U CN 219255492U CN 202223029049 U CN202223029049 U CN 202223029049U CN 219255492 U CN219255492 U CN 2192554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model
working
rectangular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2904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震
李明祥
张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mar Automobil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mar Automobil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mar Automobil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mar Automobil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2904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554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554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554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包括:主作业平台,包括矩形作业平面与作业平面支撑部,矩形作业平面的大小与车辆中控内饰模型的骨架大小相当,作业平面支撑部的高度与仪表总成模型的高度相当,待加工的车辆内饰模型放置在矩形作业平面上以进行加工操作;以及平台底座,平台底座为两块平行放置的条状平板,该两块条状平板之间的距离与矩形作业平面的长度相配合,条状平板上设有多个定位销孔与螺钉孔用于与作业平面支撑部底部的孔洞相配合以安装固定主作业平台。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
背景技术
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是车辆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流程。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过程对于零部件的定位精度高,要求各部件之间配合精准,因此,在生成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加工平台来实现各区域内饰模型的分体制作。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可以用于加工内饰各区域的油泥模型,例如可以包括仪表盘IP(Instrument Panel)、门板、中控(console,也称副仪表板)等以及各类小样件及其比例模型的制作,也可以作为模型数据逆向扫描的参考基准。设计合理的加工平台在模型的生产制作过程中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同时也可以为生产线上下游的生产工作起到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作用。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只能够单纯地起到支撑作用,其上没有定位机构,也无法适用于多模型同时加工和重复加工,对模型扫描数据与原始数据的比对也无法提供基准参照。
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能够通过合理巧妙的设计解决内饰各部件之间的尺寸精度、定位精度以及相互配合精度与质量保证的问题,同时加工平台使用方便,便于模型部件的重复定位,能够实现高精度的重复定位加工,节约加工定位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包括:主作业平台,包括矩形作业平面与作业平面支撑部,该矩形作业平面的大小与车辆中控内饰模型的骨架大小相当,该作业平面支撑部的高度与仪表总成模型的高度相当,待加工的车辆内饰模型放置在该矩形作业平面上以进行加工操作;以及平台底座,该平台底座为两块平行放置的条状平板,该两块条状平板之间的距离与该矩形作业平面的长度相配合,该条状平板上设有多个定位销孔与螺钉孔用于与该作业平面支撑部底部的孔洞相配合以安装固定该主作业平台。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还包括:副作业平台,也包括矩形作业平面与作业平面支撑部,该副作业平台的长度和高度与该主作业平台一致,该副作业平台的底部也设有多个定位销孔与螺钉孔用于与该平台底座上的孔洞相配合以固定安装在该平台底座上。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该平台底座上的该多个定位销孔与螺钉孔配合排布以使得该副作业平台安装至该平台底座上时,与该主作业平台相拼接以延展该主作业平台的该矩形作业平面。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该主作业平台的矩形作业平面上设有多个定位销孔与螺钉孔,用于与该副作业平台底部的孔洞配合以使该副作业平台叠放至该主作业平台上时实现固定安装以增高作业平台的高度。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该主作业平台和该副作业平台的矩形作业平面的长度范围为1000~1200mm,宽度范围为250~350mm,该主作业平台和该副作业平台的作业平面支撑部的高度范围为450~600mm。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该主作业平台和该副作业平台的矩形作业平面上均设有多个定位销孔与螺钉孔,用于定位固定待加工的车辆内饰模型。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该主作业平台和该副作业平台的矩形作业平面上以及该平台底座上还设有多个搬运吊环以用于吊装搬运作业平台与该平台底座。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该主作业平台和该副作业平台的矩形作业平面上还设有多个限位块,该限位块呈条块状,用于固定安装在矩形作业平面上的预设位置以实现待加工模型的重复定位。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该主作业平台和该副作业平台的底部以及该平台底座上还设有用于与机床平台配合安装固定的固定销孔,该固定销的尺寸比用于固定作业平台与平台底座的定位销孔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能够通过合理巧妙的设计解决内饰各部件之间的尺寸精度、定位精度以及相互配合精度与质量保证的问题,同时加工平台使用方便,便于模型部件的重复定位,能够实现高精度的重复定位加工,节约加工定位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绘示的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绘示的内饰模型置于主作业平台上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绘示的作业平台横向叠加拓宽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绘示的作业平台纵向叠加增高的装置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绘示的加工平台上限位块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为清楚起见,以下给出附图标记的简要说明:
1主作业平台
2平台底座
3副作业平台
4定位销
5螺钉
6搬运吊环
7固定销
8限位块
9中控内饰模型
10门板内饰模型
11仪表总成模型
12方向盘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优选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顶”、“底”、“水平”、“垂直”应被理解为该段以及相关附图中所绘示的方位。此相对性的用语仅是为了方便说明之用,其并不代表其所叙述的装置需以特定方位来制造或运作,因此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能理解的是,虽然在此可使用用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叙述各种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被这些用语限定,且这些用语仅是用来区别不同的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情况下被称为第二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能够通过合理巧妙的设计解决内饰各部件之间的尺寸精度、定位精度以及相互配合精度与质量保证的问题,同时加工平台使用方便,便于模型部件的重复定位,能够实现高精度的重复定位加工,节约加工定位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生产效率。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绘示的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包括:主作业平台1,包括矩形作业平面与作业平面支撑部,该矩形作业平面的大小与车辆中控内饰模型的骨架大小相当,该作业平面支撑部的高度与仪表总成模型的高度相当,待加工的车辆内饰模型放置在该矩形作业平面上以进行加工操作;以及平台底座2,如图1所示,该平台底座2为两块平行放置的条状平板,该两块条状平板之间的距离与该矩形作业平面的长度相配合,该条状平板上设有多个定位销孔与螺钉孔用于与该作业平面支撑部底部的孔洞相配合,从而通过定位销4以及螺钉5安装固定该主作业平台1与平台底座2。
请继续参考图1,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还包括:副作业平台3,副作业平台3也包括矩形作业平面与作业平面支撑部,该副作业平台3的长度和高度可以与该主作业平台一致,该副作业平台3的底部也设有多个定位销孔与螺钉孔用于与该平台底座上的孔洞相配合,从而通过定位销4以及螺钉5将副作业平台3固定安装在该平台底座上2。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绘示的内饰模型置于主作业平台上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车辆中控内饰模型9,即console模型,放置于主作业平台1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工平台中作业平台的作业平面大小可以与车辆中控内饰模型9的骨架大小相当,从而可以满足适用多种类型的车辆内饰模型。
可以结合参考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主作业平台1的矩形作业平面上可以设有多个定位销孔与螺钉孔,用于定位固定待加工的车辆内饰模型。例如,在加工console模型时,可以将console模型的骨架利用定位销和螺钉固定在主作业平台1上,确保螺钉紧固后再进行模型的加工工作。主作业平台作业平面上的销孔与模型骨架销孔位置一致,定位销用于限制X、Y方向的移动,螺钉用于限制Z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中控内饰模型与主作业平台的相对固定。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绘示的作业平台横向叠加拓宽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3,同时可以结合图1,在一实施例中,该平台底座2上的该多个定位销孔与螺钉孔配合排布以使得该副作业平台3安装至该平台底座2上时,与该主作业平台1相拼接以延展该主作业平台1的该矩形作业平面。
容易理解地,一些内饰模型体积较大,例如车辆内饰门板模型,需要将主作业平台与副作业平台拼接起来加宽作业平面,从而便于该些大型内饰模型的加工工作。例如,如图3所示,当加工门板内饰模型10时,可以先将副作业平台3置于主作业平台1左侧,再固定到平台底座2上,使得加工作业平面的表面增大增宽,再将门板内饰模型10及其骨架利用固定销和螺钉固定在新组合而成的模型加工平台上进行加工。由于门板面积大,因而可以将主副作业平台并列排放,增大支撑面。
与此同时,该主作业平台1和该副作业平台3的矩形作业平面上可以均设有多个定位销孔与螺钉孔,主副平台的销孔与模型骨架上的销孔位置相匹配,定位销用于限制X、Y方向的移动,螺钉用于限制Z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内饰模型与加工平台的相对固定。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绘示的作业平台纵向叠加增高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4,同时可以结合图1,在一实施例中,该主作业平台1的矩形作业平面上设有多个定位销孔与螺钉孔,用于与该副作业平台3底部的孔洞配合以使该副作业平台3叠放至该主作业平台1上时实现固定安装以增高作业平台的高度。
有一些模型的高度较高,需要将主副作业平台纵向叠加以增高从而便于模型的加工操作。例如,在加工内饰仪表总成模型(IP模型)时,由于仪表总成模型11的结构特征较长较高,所以需要将副作用平台3利用固定销和螺钉固定到主作业平台1上,使得平台的整体加高,再将仪表总成模型11的骨架定位到新组合的平台上进行加工。
容易理解地,由于仪表总成模型11的高度较高,为确保模型的每个区域都能够便于加工,将主副平台叠加以增高支撑面。同时副作业3平台的顶部作业平面上的销孔与模型骨架的销孔位置相匹配,定位销用于限制X、Y方向的移动,螺钉用于限制Z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仪表总成模型11与作业平台的相对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中,主作业平台和副作业平台的该矩形作业平面大小与车辆中控内饰模型(console模型)的骨架大小相当,该作业平面支撑部的高度与仪表总成模型(IP模型)的高度相当,在这样的相对尺寸下,采用上文所描述的或单独或叠加组合的作业平台,使得该加工平台可以匹配使用绝大多数的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操作,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执行加工操作,提高加工生产效率。
更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该主作业平台和该副作业平台的矩形作业平面的长度范围为1000~1200mm,宽度范围为250~350mm,该主作业平台和该副作业平台的作业平面支撑部的高度范围为450~600mm,从而适用绝大多数的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需求。
同时对于一些小样件及小比例模型,可以配合使用限位块进行加工。具体详见图5。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绘示的加工平台上限位块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同时可以结合图1,在一实施例中,该主作业平台和/或该副作业平台的矩形作业平面上还设有多个限位块8,该限位块8呈条块状,用于固定安装在矩形作业平面上的预设位置以实现待加工模型的重复定位。
例如,如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将方向盘模型12通过限位块8固定在加工平面的预定位置,后面再加工相同部件时就可以接住限位块8实现模型组件的重复定位,从而保证多次加工工作都在同一位置,大大节约工作时间,提高效率。
除此以外,请回到图1,在一实施例中,该主作业平台和该副作业平台的矩形作业平面上以及该平台底座上还可以设有多个搬运吊环6以用于吊装搬运作业平台与该平台底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内饰的加工平台中,作业平台与平台底座之间、内饰模型与作业平台之间,均采用定位销与螺钉的双重定位固定,从而使得模型和加工平台,加工平台与底座连接更牢固稳定,精度高,不易变形,模型加工精度也随之提高。
与此同时,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该主作业平台1和该副作业平台3的底部以及该平台底座2上还设有用于与机床平台配合安装固定的固定销孔,相匹配的该固定销7的尺寸比用于固定作业平台与平台底座的定位销4大,从而确保加工平台与机床平台之间的安装固定。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工平台可以不受机床类型的影响,例如,既可以适用于双臂油泥模型铣削机也可以用于单臂油泥铣削机,同时还能够满足特殊机床,例如单臂旋转平台铣削机的特殊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内饰的加工平台除了可以适用于多种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操作以外,还可以用于车辆内饰模型的逆向扫描工作,例如可以将模型固定在加工平台的指定区域,利用模型的机床坐标系和限位块的配合使用,准确的找到扫描数据坐标系,再与原始数据比对,从而达到几乎无误差的精度要求。
提供之前的描述是为了使本领域中的任何技术人员均能够实践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方面。但是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而不应被限定于以上所解说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和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对各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动和修改,这些变动和修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作业平台,包括矩形作业平面与作业平面支撑部,所述矩形作业平面的大小与车辆中控内饰模型的骨架大小相当,所述作业平面支撑部的高度与仪表总成模型的高度相当,待加工的车辆内饰模型放置在所述矩形作业平面上以进行加工操作;以及
平台底座,所述平台底座为两块平行放置的条状平板,该两块条状平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矩形作业平面的长度相配合,所述条状平板上设有多个定位销孔与螺钉孔用于与所述作业平面支撑部底部的孔洞相配合以安装固定所述主作业平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副作业平台,也包括矩形作业平面与作业平面支撑部,所述副作业平台的长度和高度与所述主作业平台一致,所述副作业平台的底部也设有多个定位销孔与螺钉孔用于与所述平台底座上的孔洞相配合以固定安装在所述平台底座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底座上的所述多个定位销孔与螺钉孔配合排布以使得所述副作业平台安装至所述平台底座上时,与所述主作业平台相拼接以延展所述主作业平台的所述矩形作业平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作业平台的矩形作业平面上设有多个定位销孔与螺钉孔,用于与所述副作业平台底部的孔洞配合以使所述副作业平台叠放至所述主作业平台上时实现固定安装以增高作业平台的高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作业平台和所述副作业平台的矩形作业平面的长度范围为1000~1200mm,宽度范围为250~350mm,所述主作业平台和所述副作业平台的作业平面支撑部的高度范围为450~600mm。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作业平台和所述副作业平台的矩形作业平面上均设有多个定位销孔与螺钉孔,用于定位固定待加工的车辆内饰模型。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作业平台和所述副作业平台的矩形作业平面上以及所述平台底座上还设有多个搬运吊环以用于吊装搬运作业平台与所述平台底座。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作业平台和所述副作业平台的矩形作业平面上还设有多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呈条块状,用于固定安装在矩形作业平面上的预设位置以实现待加工模型的重复定位。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作业平台和所述副作业平台的底部以及所述平台底座上还设有用于与机床平台配合安装固定的固定销孔,所述固定销的尺寸比用于固定作业平台与平台底座的定位销孔大。
CN202223029049.9U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 Active CN2192554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9049.9U CN219255492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9049.9U CN219255492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55492U true CN219255492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70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29049.9U Active CN219255492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554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31063A (zh) 一种三轴联动的高效取料机械手
CN109202300A (zh) 一种smt模板制作方法
CN111168443A (zh) 拼装式蒙皮铣切夹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09332895B (zh) 一种用于方形盒体的拼焊设备
CN109079527B (zh) 定位结构及具有其的机床
CN219255492U (zh) 一种车辆内饰模型的加工平台
CN103231212A (zh) 超长焊接同类件的加工方法
CN2885485Y (zh) 金属桁架主件多向定位装置
KR101480804B1 (ko) 다양한 가공물을 가공하는 다축가공장치와 그를 이용한 로딩과 언로딩 및 가공 방법
US20230327171A1 (en) Modular stacking tool and method for a battery
US20200079018A1 (en) Methods for making 3d printed parts using a dynamic build platform and 3d printed parts formed therefrom
CN211363029U (zh) 玻璃加工中心
KR20100102334A (ko) 평판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얼라인 장치
KR100958320B1 (ko) 평판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얼라인 장치
CN205363297U (zh) 一种夹具切换单元
CN110253317A (zh) 通用四轴定位治具
JP4730014B2 (ja) プレス装置
CN208736274U (zh) 一种检测产品装配位置的测量支架
CN211916165U (zh) 拼装式蒙皮铣切夹具
CN217957418U (zh) 一种pin针滑动定位装置
CN211991813U (zh) 适用于多轴加工的三轴平台设备
CN218745793U (zh) 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
CN107378547B (zh) 一种出罐支架的双工位工装夹具
CN208179009U (zh) 精密定位夹具
CN217275916U (zh) 一种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