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51592U - 感统训练球 - Google Patents

感统训练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51592U
CN219251592U CN202320088835.1U CN202320088835U CN219251592U CN 219251592 U CN219251592 U CN 219251592U CN 202320088835 U CN202320088835 U CN 202320088835U CN 219251592 U CN219251592 U CN 219251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mulation
stimulating
training
stimulation portion
training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888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颖
张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sby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sby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sby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sby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8883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51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51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515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感统训练球,该感统训练球包括:第一刺激部、第二刺激部、第三刺激部以及连接部,第一刺激部、第二刺激部以及第三刺激部各自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连接部的侧表面,第一刺激部、第二刺激部以及第三刺激部各自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另一连接部的侧表面。本实用新型的感统训练球的第一刺激部、第二刺激部以及第三刺激部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分别对幼儿的体表施以不同类型的触觉刺激,幼儿能够通过自主握持或啃咬第一刺激部、第二刺激部以及第三刺激部获得相应类型的触压感,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感统训练球还能够由训练师握持并对幼儿进行适度的按摩刺激,以此实现幼儿的被动触觉训练。

Description

感统训练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觉统合训练玩教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感统训练球。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十分普遍。现代都市家庭中,感统失调的儿童高达85%以上,其中约有30%的孩子为高度感统失调。其中,南通的感觉统合失调比例明显大于女童。有关感觉统合训练以及相关感统训练玩教具也越来越受到家庭、教育机构以及社会的关注。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为了提高儿童的个体感觉统合能力、减少感觉统合失调对个体生活的不良影响而做的有计划的训练活动,即感觉统合训练。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在玩耍中学习,因此幼儿的感觉统合训练有时也被成为“感觉统合游戏”,我们把出现在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中的教具也称为玩教具。
触觉训练是感觉统合训练中的一项,触觉是幼儿认知世界的主要途径,如果触觉功能发展不完善或异常会给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感统失调的幼儿中,触觉功能异常是较为普遍的症状之一。由于幼儿对机械性的触觉刺激最为敏感,目前针对幼儿触觉训练方面的产品主要以提供各种不同触觉感受的机械刺激教具为主。触觉球是这类触觉训练教具的主要类型之一。
目前市场上用于感统训练的触觉球产品一般为直径10~100cm的封闭球体,这些触觉球具有一定弹性,以使得幼儿在使用时能够通过球的弹跳和对球的挤压获得立体的触觉感受,然而这类的触觉球能够提供的触觉刺激单一,并且对于幼儿来说不便于用手握持,从而使得幼儿在触觉训练中体验度较低、训练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触觉球产品触觉刺激单一、训练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感统训练球。
一种感统训练球,该感统训练球包括第一刺激部、第二刺激部、第三刺激部以及连接部,第一刺激部、第二刺激部以及第三刺激部各自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连接部的侧表面,第一刺激部、第二刺激部以及第三刺激部各自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另一连接部的侧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刺激部、第二刺激部以及第三刺激部分别为弧状结构,第一刺激部、第二刺激部、第三刺激部分别结合两端的连接部形成镂空球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刺激部具有若干点状凸起,若干点状凸起均匀设置于第一刺激部的侧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刺激部具有若干环状凸起,若干环状凸起设均匀设置于第二刺激部的侧表面。具体的,若干环状凸起沿第二刺激部的弧线延伸方向依序等距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刺激部具有若干凹槽,若干凹槽均匀设置于第三刺激部的侧表面。具体的,若干凹槽沿第三刺激部的弧线延伸方向依序等距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感统训练球还包括第四刺激部,第四刺激部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的侧表面,第四刺激部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连接部的侧表面。具体的,第四刺激部与第一刺激部结构相同,并且,第四刺激部与第一刺激部镜像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感统训练球还包括第五刺激部,第五刺激部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的侧表面,第五刺激部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连接部的侧表面。具体的,第五刺激部与第二刺激部结构相同,并且,第五刺激部与第二刺激部镜像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感统训练球还包括第六刺激部,第六刺激部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的侧表面,第六刺激部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连接部的侧表面。具体的,第六刺激部与第三刺激部结构相同,并且,第六刺激部与第三刺激部镜像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刺激部、第二刺激部、第三刺激部、第四刺激部、第五刺激部以及第六刺激部分别结合两端的连接部形成镂空球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刺激部、第二刺激部、第三刺激部、第四刺激部、第五刺激部、第六刺激部以及两连接部均为中空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感统训练球的第一刺激部、第二刺激部以及第三刺激部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分别对幼儿的体表施以不同类型的触觉刺激,对于幼儿来说,触觉是他们在年幼时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在感统失调的儿童中,触觉功能异常是比较普遍的症状之一,幼儿能够通过自主握持或啃咬第一刺激部、第二刺激部以及第三刺激部获得相应类型的触压感,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感统训练球还能够由训练师握持并对幼儿进行适度的按摩刺激,以此实现幼儿的被动触觉训练。目前市场上用于感统训练的触觉球产品一般为直径10~100cm的封闭球体,这些触觉球具有一定弹性,以使得幼儿在使用时能够通过球的弹跳和对球的挤压获得立体的触觉感受,然而这类的触觉球能够提供的触觉刺激单一,并且对于幼儿来说不便于用手握持,从而使得幼儿在触觉训练中体验度较低、训练效果不佳。与之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感统训练球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上述触觉刺激单一、不便于手持的问题,幼儿通过分别握持、按压、拍打或啃咬第一刺激部、第二刺激部以及第三刺激部等三种类型的触觉刺激表面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触觉刺激,以此明显改善触觉训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感统训练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感统训练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M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感统训练球100,该感统训练球100包括第一刺激部110、第二刺激部120、第三刺激部130以及连接部101,第一刺激部110、第二刺激部120以及第三刺激部130各自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连接部101的侧表面,第一刺激部110、第二刺激部120以及第三刺激部130各自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另一连接部101的侧表面。第一刺激部110、第二刺激部120以及第三刺激部130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分别对幼儿的体表施以不同类型的触觉刺激,对于幼儿来说,触觉是他们在年幼时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在感统失调的儿童中,触觉功能异常是比较普遍的症状之一,幼儿能够通过自主握持或啃咬第一刺激部110、第二刺激部120以及第三刺激部130获得相应类型的触压感,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感统训练球100还能够由训练师握持并对幼儿进行适度的按摩刺激,以此实现幼儿的被动触觉训练。
具体的,第一刺激部110、第二刺激部120以及第三刺激部130分别为弧状结构,第一刺激部110、第二刺激部120、第三刺激部130分别结合两端的连接部101形成镂空球体结构。目前市场上用于感统训练的触觉球产品一般为直径10~100cm的封闭球体,这些触觉球具有一定弹性,以使得幼儿在使用时能够通过球的弹跳和对球的挤压获得立体的触觉感受,然而这类的触觉球能够提供的触觉刺激单一,并且对于幼儿来说不便于用手握持,从而使得幼儿在触觉训练中体验度较低、训练效果不佳。与之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感统训练球100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上述触觉刺激单一、不便于手持的问题,幼儿通过分别握持、按压、拍打或啃咬第一刺激部110、第二刺激部120以及第三刺激部130等三种类型的触觉刺激表面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触觉刺激,以此明显改善触觉训练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刺激部110具有若干点状凸起111,若干点状凸起111均匀设置于第一刺激部110的侧表面。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刺激部110表面的若干点状凸起111能够对幼儿体表施以较为密集的多点触觉刺激。于此同时,训练师能够以点状凸起111面对幼儿体表施以适度的按摩刺激,以此帮助幼儿提升触觉训练的体验度。
进一步的,第二刺激部120具有若干环状凸起121,若干环状凸起121设均匀设置于第二刺激部120的侧表面。具体的,若干环状凸起121沿第二刺激部120的弧线延伸方向依序等距排列。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刺激部120表面的若干环状凸起121能够帮助幼儿体验物体表面的错落感,以此丰富幼儿的触觉训练体验。
进一步的,第三刺激部130具有若干凹槽131,若干凹槽131均匀设置于第三刺激部130的侧表面。具体的,若干凹槽131沿第三刺激部130的弧线延伸方向依序等距排列。在实际应用中,第三刺激部130表面的若干凹槽131在丰富幼儿触觉训练体验的同时,能够更加便于幼儿对感统训练球100进行抓取、玩耍。
进一步的,感统训练球100还包括第四刺激部140,第四刺激部14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101的侧表面,第四刺激部140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连接部101的侧表面。具体的,第四刺激部140与第一刺激部110结构相同,并且,第四刺激部140与第一刺激部110镜像设置。
进一步的,感统训练球100还包括第五刺激部150,第五刺激部15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101的侧表面,第五刺激部150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连接部101的侧表面。具体的,第五刺激部150与第二刺激部120结构相同,并且,第五刺激部150与第二刺激部120镜像设置。
进一步的,感统训练球100还包括第六刺激部160,第六刺激部16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101的侧表面,第六刺激部160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连接部101的侧表面。具体的,第六刺激部160与第三刺激部130结构相同,并且,第六刺激部160与第三刺激部130镜像相同。
进一步的,第一刺激部110、第二刺激部120、第三刺激部130、第四刺激部140、第五刺激部150以及第六刺激部160分别结合两端的连接部101形成镂空球状结构,以此能够进一步强化感统训练球100的结构强度、回弹性能以及滚动性能,从而丰富感统训练球100的玩法、提升幼儿的训练乐趣,进而进一步改善触觉训练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刺激部110、第二刺激部120、第三刺激部130、第四刺激部140、第五刺激部150、第六刺激部160以及两连接部101均为中空结构,以此能够有效碱性感统训练球100的重量,从而在节省感统训练球100生产用料、控制生产成本的同时,更便于由此抓取、玩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感统训练球的第一刺激部、第二刺激部以及第三刺激部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分别对幼儿的体表施以不同类型的触觉刺激,对于幼儿来说,触觉是他们在年幼时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在感统失调的儿童中,触觉功能异常是比较普遍的症状之一,幼儿能够通过自主握持或啃咬第一刺激部、第二刺激部以及第三刺激部获得相应类型的触压感,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感统训练球还能够由训练师握持并对幼儿进行适度的按摩刺激,以此实现幼儿的被动触觉训练。目前市场上用于感统训练的触觉球产品一般为直径10~100cm的封闭球体,这些触觉球具有一定弹性,以使得幼儿在使用时能够通过球的弹跳和对球的挤压获得立体的触觉感受,然而这类的触觉球能够提供的触觉刺激单一,并且对于幼儿来说不便于用手握持,从而使得幼儿在触觉训练中体验度较低、训练效果不佳。与之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感统训练球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上述触觉刺激单一、不便于手持的问题,幼儿通过分别握持、按压、拍打或啃咬第一刺激部、第二刺激部以及第三刺激部等三种类型的触觉刺激表面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触觉刺激,以此明显改善触觉训练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感统训练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刺激部、第二刺激部、第三刺激部以及连接部,所述第一刺激部、所述第二刺激部以及所述第三刺激部各自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侧表面,所述第一刺激部、所述第二刺激部以及所述第三刺激部各自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另一所述连接部的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统训练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刺激部、所述第二刺激部以及所述第三刺激部分别为弧状结构,所述第一刺激部、所述第二刺激部、所述第三刺激部分别结合两端的所述连接部形成镂空球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统训练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刺激部具有若干点状凸起,若干所述点状凸起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一刺激部的侧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统训练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刺激部具有若干环状凸起,若干所述环状凸起设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二刺激部的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统训练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刺激部具有若干凹槽,若干所述凹槽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三刺激部的侧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统训练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统训练球还包括第四刺激部,第四刺激部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的侧表面,第四刺激部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连接部的侧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统训练球,其特征在于,感统训练球还包括第五刺激部,所述第五刺激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侧表面,所述第五刺激部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所述连接部的侧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统训练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统训练球还包括第六刺激部,所述第六刺激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侧表面,所述第六刺激部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所述连接部的侧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统训练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刺激部、所述第二刺激部、所述第三刺激部、所述第四刺激部、所述第五刺激部以及所述第六刺激部分别结合两端的所述连接部形成镂空球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统训练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刺激部、所述第二刺激部、所述第三刺激部、所述第四刺激部、所述第五刺激部、所述第六刺激部以及两所述连接部均为中空结构。
CN202320088835.1U 2023-01-31 2023-01-31 感统训练球 Active CN219251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8835.1U CN219251592U (zh) 2023-01-31 2023-01-31 感统训练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8835.1U CN219251592U (zh) 2023-01-31 2023-01-31 感统训练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51592U true CN219251592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53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88835.1U Active CN219251592U (zh) 2023-01-31 2023-01-31 感统训练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515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725234A (en) Sectionally formed toy
CN219251592U (zh) 感统训练球
CN201791358U (zh) 旋转跷跷板
WO2021249385A1 (zh) 一种智能早教鞋
CN115869596A (zh) 感统训练球
CN206240082U (zh) 一种学前教育用益智玩具
CN108031081A (zh) 自训练式辅助无向球
CN215450456U (zh) 儿童学习与发展游戏化教具
CN214550912U (zh) 一种感觉统合训练用的圆形平衡板
CN202070139U (zh) 幼儿用益智健体兴趣器
Datko 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
CN206463512U (zh) 一种拼接玩具
CN203244775U (zh) 一种平衡积木玩具
CN220237732U (zh) 推球滑动盒
CN217311868U (zh) 一种学前教育用儿童协调能力训练玩具
CN201899844U (zh) 一种儿童球网玩具
Peterson Move without pain
Christou et al. Using video games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 pilot study
CN202857519U (zh) 一种猫玩具的趣味筒
CN206604183U (zh) 一种音乐转铃
CN210096926U (zh) 一种学龄前视障儿童用触觉训练玩具
CN211513270U (zh) 幼儿园教育用健身启蒙器
KR20070000391U (ko) 다목적기능 컵 쌓기 완구 컵
CN212880876U (zh) 一种组合平衡训练器材
CN203540073U (zh) 多向组合单元玩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