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48456U - 电源模组及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源模组及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48456U
CN219248456U CN202223607918.1U CN202223607918U CN219248456U CN 219248456 U CN219248456 U CN 219248456U CN 202223607918 U CN202223607918 U CN 202223607918U CN 219248456 U CN219248456 U CN 2192484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heat dissipation
heating
cavity
heat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79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uichua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79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484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484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484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源模组及电气设备,所述电源模组包括:外壳,内部形成安装腔;第一发热模块,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散热模块,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发热模块的一侧,所述安装腔在所述第一发热模块和所述散热模块之间形成散热腔;以及第二发热模块,设于所述散热腔中,其中,所述第一发热模块的发热量小于所述第二发热模块的发热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模组及电气设备,解决了现有的电源模组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电源模组及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模组及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设备通常会采用电源模组进行供电。电源模组在运行时,内部的电子元器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电源模组附近的环境温度升高,较高的温度会对电子元器件造成不必要的损坏,降低了电源模组的使用寿命短。因此,需要对电源模组进行散热。然而,现有的风冷或液冷散热方式,对电源模组的散热效果欠佳。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源模组,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模组及电气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电源模组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源模组,所述电源模组包括:
外壳,内部形成安装腔;
第一发热模块,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散热模块,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发热模块的一侧,所述安装腔在所述第一发热模块和所述散热模块之间形成散热腔;以及
第二发热模块,设于所述散热腔中,其中,所述第一发热模块的发热量小于所述第二发热模块的发热量。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热模块包括:
底壳,内部形成具有开口的装配腔,所述底壳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装配腔连通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靠近所述散热模块,所述第二通风口靠近所述第一发热模块;及
液冷板,设于所述装配腔中,所述液冷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元器件。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模块包括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二发热模块。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壳具有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底面,所述底面设有维护窗口,所述液冷板朝向所述维护窗口一侧的所述第二元器件显露于所述维护窗口。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维护窗口连通的维修口,所述维修口设有可拆卸的维修盖板,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维修口。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模块包括:
壳体,内部形成与所述散热腔彼此分隔的组装腔;及
多个第一元器件,设于所述组装腔内,所述第一元器件的发热量小于所述第二元器件的发热量。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底板、设于所述底板相对两侧的侧板以及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的顶盖,所述底板、所述侧板以及所述顶盖共同围成所述安装腔。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凸条,所述凸条设于所述底板上且朝靠近所述顶盖的方向延伸,所述凸条沿所述第二发热模块和所述第一发热模块的排布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三条,以限定出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二发热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一发热模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电源转接板,设于所述侧板朝向安装腔的一侧,所述第二发热模块和所述第一发热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转接板通信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气设备,包括以上描述的电源模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将电源模组进行模块化设计,即电源模组分割成第二发热模块、第一发热模块以及散热模块,不同的模块分别组装完成后再拼装在外壳的安装腔内,使电源模组的整体结构更紧凑,有利于电源模组的小型化,降低了电源模组的安装维护难度。另外,第二发热模块的发热量大于第一发热模块的发热量,且第二发热模块和第一发热模块间隔设置,能够将发热量高的模块与发热量低的模块分隔开来,防止不同发热量模块彼此之间互相干扰。而散热模块与第二发热模块连接,能够充分利用散热模块对第二发热模块进行散热,及时有效的对第二发热模块降温散热,提高电源模组的散热效率,第一发热模块通过自冷散热,使得电源模组的散热布局更加合理,提高散热的均匀性,防止电源模组因热量太高而造成设备故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模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模组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模组实施例中第二发热模块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模组实施例中第二发热模块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模组实施例中第一发热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模组实施例中第二元器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模组实施例中第二元器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4029843730000031
Figure BDA000402984373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等离子电源模块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电源模组,其具有低电压高电流输出的特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等离子电源模块的体积越来越小,模块内部的元器件通常叠加在一起,使得整体结构布局更加紧凑,安装维修比较困难,元器件散热困难。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源模组和电气设备,将整体结构模块化设计,降低安装维护的难度。另外,将高发热量的模块和低发热量的模块进行分隔,充分利用散热模块对高发热量的模块进行散热,提高高发热量模块的散热效果,进而使得电源模组的散热布局更加合理,散热均匀性更好。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源模组,电源模组包括:
外壳10,内部形成安装腔11;
第一发热模块20,设于安装腔11内;
散热模块30,间隔设于第一发热模块20的一侧,安装腔11在第一发热模块20和散热模块30之间形成散热腔;以及
第二发热模块40,设于散热腔中,其中,第一发热模块20的发热量小于第二发热模块40的发热量。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将电源模组进行模块化设计,即电源模组分割成第二发热模块40、第一发热模块20以及散热模块30,不同的模块分别组装完成后再拼装在外壳10的安装腔11内,使电源模组的整体结构更紧凑,有利于电源模组的小型化,降低了电源模组的安装维护难度。另外,第二发热模块40的发热量大于第一发热模块20的发热量,且第二发热模块40和第一发热模块20间隔设置,能够将发热量高的模块与发热量低的模块分隔开来,防止不同发热量模块彼此之间互相干扰。而散热模块30靠近第二发热模块40设置,能够充分利用散热模块30对第二发热模块40进行散热,及时有效的对第二发热模块40降温散热,提高电源模组的散热效率,第一发热模块20通过自冷散热,使得电源模组的散热布局更加合理,提高散热的均匀性,防止电源模组因热量太高而造成设备故障。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电源模组,可以为等离子电源,也可以为常规的普通电源,在此不做限定。电源模组包括外壳10、第二发热模块40、第一发热模块20以及散热模块30,其中外壳10的内部形成安装腔11,用来提供安装位置,其材质可以为硬质塑料、金属等,在此不做限定。第二发热模块40和第一发热模块20是电源模组的主体部分,均包括多个电连接的不同类型的电子器件。需要指出的,不同类型的电子器件之间为电连接,而电连接的方式或结构可以采用目前电源模组中元件常用的电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第二发热模块40和第一发热模块20独立设置,并相互分离,防止彼此之间的热量串扰。散热模块30与第二发热模块40连接,在散热腔中形成散热循环路径,能够充分利用散热模块30的散热效率,及时快速的带走第二发热模块40发出的热量,有效降低第二发热模块40的温度,提高电源模组的散热效率。优选的,散热模块30为风机。
进一步的,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发热模块40包括:
底壳41,内部形成具有开口的装配腔,底壳4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装配腔连通的第一通风口42和第二通风口,第一通风口42靠近散热模块30,第二通风口靠近第一发热模块20;及
液冷板43,设于装配腔中,液冷板43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元器件45。
具体的,第二发热模块40包括底壳41和液冷板43,底壳41内部形成装配腔,液冷板43安装在装配腔中,液冷板43的表面设置了第二元器件45,不同的元器件之间电连接,通过设置的液冷板43可以带走第二元器件45散发的热量,及时对第二元器件45降温,使第二元器件45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而且,底壳41的相对两侧设置了第一通风口42和第二通风口(图未示),能够提高空气的流动性,在液冷板43的相对两侧形成一个风道,有利于整个第二发热模块40的散热,提高散热的均匀性。优选的,散热模块30包括风机,风机的出风口朝向第二发热模块40,一方面可以吹走第二发热模块40的表面的热量,及时降温散热,另一方面能够加速空气的流动,提高第二发热模块40两侧的散热均匀性。
参照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元器件45包括电连接的磁性装配体451、功率板452、谐振电容板453、整流桥454、滤波器455、压敏板456、输出共模电感457、环起电阻458、辅助电源板459,其中,磁性装配体451、功率板452、谐振电容板453设于液冷板30的一侧,整流桥454、滤波器455、压敏板456、输出共模电感457、环起电阻458、辅助电源板459设于液冷板30的另一侧。
进一步的,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底壳41具有与开口相对的底面,底面设有维护窗口44,液冷板43朝向维护窗口44一侧的第二元器件45显露于维护窗口44。如此设置,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维护窗口44直接观察到液冷板43一侧的第二元器件45,从而方便对液冷板43上的第二元器件45进行维修或更换,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进一步的,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外壳10上设有与维护窗口44连通的维修口,维修口设有可拆卸的维修盖板50,以打开或关闭维修口。如此设置,能够将维修盖板50装配到外壳10上,从而将维修口关闭,使得外壳10的内部保持相对密封,防止灰尘、水汽等进入安装腔11,保持安装腔11内部的洁净和干燥,有利于电子元器件的工作。优选的,维修盖板50可以通过卡接或螺接与外壳10实现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发热模块20包括:
壳体21,内部形成与散热腔彼此分隔的组装腔;及
多个第一元器件22,设于组装腔内,第一元器件22的发热量小于第二元器件45的发热量。如此设置,因第一元器件22的发热量较小,可以依靠自冷,即空气的自由流动来实现散热降温的作用。而且,通过设置的壳体21,使得第一发热模块20形成一个独立的腔体即组装腔,组装腔与散热腔彼此分隔,有效隔绝第二发热模块40散发的热量,使第二发热模块40和第一发热模块20能够彼此独立散热。具体的,参照图5,第一元器件22包括输出采样板221、控制板222、通讯板223以及铜排224,输出采样板221上设有采样板连接器225,采样板连接器225与电源转接板16电连接,输出采样板221、控制板222、通讯板223通过插件端子连接。
进一步的,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外壳10包括底板12、设于底板12相对两侧的侧板13以及与底板12可拆卸连接的顶盖14,底板12、侧板13以及顶盖14共同围成安装腔11。如此设置,顶盖14能够方便的拆装。顶盖14装配在底板12上,可以形成封闭的安装腔11,保持内部环境的洁净和干燥;顶盖14从底板12上拆卸下来,可以露出安装腔11中的电子元器件,方便对第二发热模块40和第一发热模块20进行维修更换,提高操作的便利性。在一实施例中,底板12与侧板13一体成型,如此可以提高外壳10的整体结构强度。优选的,顶盖14可以通过卡接或螺接与底板12固定。
进一步的,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外壳10还包括凸条15,凸条15设于底板12上且朝靠近顶盖14的方向延伸,凸条15沿第二发热模块40和第一发热模块20的排布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三条,以限定出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第二发热模块40设于第一安装空间内,第一发热模块20设于第二安装空间内。具体的,底板12上设置了凸条15,凸条15沿第二发热模块40和第一发热模块20的排布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三条,相邻的两个凸条15之间形成一个安装空间,即可以形成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通过第一安装空间可以对第二发热模块40进行限位,方便第一安装空间的安装;通过第二安装空间可以对第一发热模块20进行限位,方便第二安装空间的安装。优选的,第二发热模块40和第一发热模块20可以通过螺钉与凸条15或底板12锁紧固定。
进一步的,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外壳10还包括电源转接板16,设于侧板13朝向安装腔11的一侧,第二发热模块40和第一发热模块20分别与电源转接板16通信连接。如此设置,通过电源转接板16可以实现与第二发热模块40和第一发热模块20的通信连接。具体的,第一发热模块20可以通过其内部的输出采样板上的连接器与电源转接板16硬连接通信;第二发热模块40可以通过排线与电源转接板16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包括如上的电源模组,具体的,电源模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该电气设备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组包括:
外壳,内部形成安装腔;
第一发热模块,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散热模块,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发热模块的一侧,所述安装腔在所述第一发热模块和所述散热模块之间形成散热腔;以及
第二发热模块,设于所述散热腔中,其中,所述第一发热模块的发热量小于所述第二发热模块的发热量,所述第二发热模块包括底壳和液冷板,所述底壳的内部形成具有开口的装配腔,所述液冷板设于所述装配腔中,所述液冷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元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装配腔连通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靠近所述散热模块,所述第二通风口靠近所述第一发热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二发热模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具有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底面,所述底面设有维护窗口,所述液冷板朝向所述维护窗口一侧的所述第二元器件显露于所述维护窗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维护窗口连通的维修口,所述维修口设有可拆卸的维修盖板,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维修口。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模块包括:
壳体,内部形成与所述散热腔彼此分隔的组装腔;及
多个第一元器件,设于所述组装腔内,所述第一元器件的发热量小于所述第二元器件的发热量。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底板、设于所述底板相对两侧的侧板以及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的顶盖,所述底板、所述侧板以及所述顶盖共同围成所述安装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凸条,所述凸条设于所述底板上且朝靠近所述顶盖的方向延伸,所述凸条沿所述第二发热模块和所述第一发热模块的排布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三条,以限定出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发热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二发热模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电源转接板,设于所述侧板朝向安装腔的一侧,所述第一发热模块和所述第二发热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转接板通信连接。
10.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源模组。
CN202223607918.1U 2022-12-30 2022-12-30 电源模组及电气设备 Active CN2192484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7918.1U CN219248456U (zh) 2022-12-30 2022-12-30 电源模组及电气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7918.1U CN219248456U (zh) 2022-12-30 2022-12-30 电源模组及电气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48456U true CN219248456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07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7918.1U Active CN219248456U (zh) 2022-12-30 2022-12-30 电源模组及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484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976549U (zh) 储能电源
CN219248456U (zh) 电源模组及电气设备
CN110785066B (zh) 电控组件和热水空调器
CN220062200U (zh) 暖通设备
CN110785064B (zh) 电控组件和热水空调器
CN215188051U (zh) 散热模组、电子设备及储能设备
CN212964990U (zh) 样本分析仪
CN210406038U (zh) 电动螺丝刀控制盒
CN208112496U (zh) 风冷型大功率外置电源适配器
CN219761743U (zh) 电源模组及电气设备
CN216291907U (zh) 一种用于充电桩模块的散热结构
CN220062206U (zh) 暖通设备
CN219904083U (zh) 散热充电桩
CN210405073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变频器
CN212385769U (zh) 一种带有快速散热结构的橡胶加工用密炼机
CN219106883U (zh) 一种配电箱及配电箱散热结构
CN216924447U (zh) 烹饪设备及其散热结构
CN218124539U (zh) 功率装置和电能路由器
CN218103719U (zh) 壳体结构、电控装置及空气调节器
CN219439664U (zh) 冷敷装置
CN220914945U (zh) 一种新型模块化电力滤波器
CN218352992U (zh) 一种能源供给设备
CN217088401U (zh) 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散热设备
CN220873264U (zh) 硬盘盒
CN215500135U (zh) 一种密封式风冷机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