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47684U - 防水传动结构 - Google Patents

防水传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47684U
CN219247684U CN202220837847.5U CN202220837847U CN219247684U CN 219247684 U CN219247684 U CN 219247684U CN 202220837847 U CN202220837847 U CN 202220837847U CN 219247684 U CN219247684 U CN 219247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magnetic wheel
inner sleeve
groov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378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少伟
潘梦鹞
邹大鹏
林帆
陈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Priority to CN20222083784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47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47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476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Sealing Using Fluids, Sealing Without Contact, And Removal Of Oi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水传动结构,能够降低摩擦,提高传动效率。本实用新型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体、隔板、第一磁联轴器及第一驱动件;第一磁联轴器具有第一轴承外套、第一轴承内套、主动磁力轮及第一环形垫片,第一环形垫片置于第一轴承外套和第一轴承内套之间。本实用新型利用利用第一环形垫片,可以使主动磁力轮远离隔板,则通过采用不同厚度的第一环形垫片,可以对主动磁力轮和隔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可以避免对隔板造成摩擦,有效地提高了第一驱动件与主动磁力轮之间的传动效率,且可以直接观察第一环形垫片的消耗状态,以便可以及时进行替换,有效地提升了便利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防水传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水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城市都布满错综复杂的各种输水网络,满足自来水输水、生活污水排水等用途。输水管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往往会有各种问题,比如堵塞、破裂等,这时候需要把管道检测机器人放在输水管道里面进行相关问题检测,因此管道机器人设计时需要考虑防水的问题,整个管道机器人的防水问题主要集中在电机传动轴的防水,目前电机传动轴的防水主要是采用机械防水,但机械防水的寿命不长,可靠性不高,同时有部分检测机器人会采用磁联轴器作为传动的方式,则需要在主动磁力轮和从动磁力轮之间设置隔板,两边的主动磁力轮和从动磁力轮会因磁性紧紧吸附在隔板上,在电机驱动主动磁力轮时,隔板不动,从动磁力轮会因磁场作用而同步转动,进而会导致隔板一直被主动磁力轮和从动磁力轮摩擦,从而容易导致隔板磨损严重且严重降低了电机的传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水传动结构,能够降低摩擦,提高传动效率。
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水传动结构,包括壳体、隔板、第一磁联轴器、第二磁联轴器及第一驱动件;壳体,具有空腔及隔板,所述隔板置于所述壳体一侧,且所述隔板的第一侧面朝向所述空腔;所述第一磁联轴器具有第一轴承外套、第一轴承内套、主动磁力轮及第一环形垫片,所述第一轴承外套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轴承外套中部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轴承内套呈”凸”字型的形状且所述第一轴承内套的第一端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轴承内套的中部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轴承内套的基座与所述第一轴承外套的端面相抵接;所述主动磁力轮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主动磁力轮的第一端靠近于所述隔板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环形垫片套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内套上,所述第一环形垫片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外套的端面和所述第一轴承内套的基座之间;所述第一驱动件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主动磁力轮的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滚针轴承;所述第一滚针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内套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垫片的表面和所述第一轴承内套的基座表面相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磁联轴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磁联轴器能够沿着所述主动磁力轮的轴线方向来回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动磁力轮通过花键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磁联轴器及所述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磁联轴器及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沿着所述主动磁力轮的轴线所在方向上来回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轴承外套与所述壳体的内部滑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密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时,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配合形成适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一环形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三凹槽,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凹槽匹配的第四凹槽,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时,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配合形成适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侧。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下检测装置,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防水传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第一环形垫片,可以使主动磁力轮远离隔板,则通过采用不同厚度的第一环形垫片,可以对主动磁力轮和隔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可以避免对隔板造成摩擦,有效地提高了第一驱动件与主动磁力轮之间的传动效率,且可以直接观察第一环形垫片的消耗状态,以便可以及时进行替换,有效地提升了便利性和可靠性,而配合壳体和隔板,可以对壳体进行密封,防止液体进入到壳体内部,以确保内部可以稳定地进行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防水传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防水传动结构的第一磁联轴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防水传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示出的防水传动结构的(壳体隐去左侧面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下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防水传动结构(壳体隐去左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的防水传动结构(壳体隐去左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防水传动结构1000、壳体100、隔板200、第一磁联轴器300、第一轴承外套310、第一轴承内套320、主动磁力轮330、第一环形垫片340、第一滚针轴承350、第二磁联轴器400、第二轴承外套410、第二轴承内套420、从动磁力轮430、第二环形垫片440、第二滚针轴承450、第一驱动件500、第二驱动件600、第二电机610、丝杆620、滑块630、谐波减速器640、花键700;
水下检测装置20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电性连接则可以是有线连接或是无线连接的方式。
一方面,参照图1至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水传动结构1000,包括壳体100、第一磁联轴器300及第一驱动件500;壳体100内部为空腔且具有一隔板200,隔板200置于壳体100一侧,且隔板200的第一侧面朝向空腔;第一磁联轴器300具有第一轴承外套310、第一轴承内套320、主动磁力轮330及第一环形垫片340,第一轴承外套310连接于壳体100的内部,第一轴承外套310中部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轴承内套320呈”凸”字型的形状且第一轴承内套320的第一端置于第一安装孔内,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内套320的第一端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轴承内套320的前端,第一轴承内套320的中部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一轴承内套320的基座与第一轴承外套310的端面相抵接;主动磁力轮330连接于第二安装孔内,即第一轴承内套320与主动磁力轮330之间为固定连接,主动磁力轮330的第一端靠近于隔板200的第一侧面;第一环形垫片340套设于第一轴承内套320上,第一环形垫片340置于第一轴承外套310的端面和第一轴承内套320的基座之间;第一驱动件500置于壳体100内,且第一驱动件500的驱动端与主动磁力轮330的传动连接。
常规的部件在安装时,在未安装第一环形垫片340的情况下,安装好其它部件的情况下,主动磁力轮330应是紧紧地吸附在隔板200上,而安装第一环形垫片340后,利用第一环形垫片340,第一轴承内套320会向后移动,则可以使主动磁力轮330与隔板200分离,在安装好各部件时,第一环形垫片340的厚度则等于主动磁力轮330到隔板200的第一侧面之间的间距,由于出厂时,各部件的尺寸是按照设计的标准进行制造,故隔板200与主动磁力轮330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后期只要通过配合不同厚度的第一环形垫片340,则可以调整主动磁力轮330和隔板200之间的间距,以避免主动磁力轮330和隔板200之间出现摩擦而造成磨损,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主动磁力轮330与隔板200之间不会接触,则不会存在摩擦磨损的情况,仅有在第一环形垫片340会出现磨损,后期可以直接观察第一环形垫片340的磨损情况,需要替换时,直接替换新的第一环形垫片340即可,由于降低了磨损,可以提高主动磁力轮330的转速,提高了第一驱动件500与主动磁力轮330之间的传动比。
参照图1至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联轴器300还包括第一滚针轴承350;第一滚针轴承350套设于第一轴承内套320上,且分别与第一环形垫片340的表面和第一轴承内套320的基座表面相抵接。增加滚针轴承,可以进一步降低环形垫片与轴承内套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升了环形垫片和轴承内套的使用寿命。
参考图3和图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与外部传动的关系,可以配合第二磁联轴器400,以实现第一磁联轴器300通过磁力传递,以驱动第二磁联轴器400转动,再通过第二磁联轴器400与水下检测装置2000的轮子或履带传动连接,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的防水传动结构1000通过第二磁联轴器400与水下检测装置2000的轮子或履带传动连接,具体是第二磁联轴器400的第二端直接与轮子或履带传动连接,可以参考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磁联轴器400的第二端即从动磁力轮430的前端通过直角传动组件与水下检测装置2000的履带传动连接,进而可以驱动水下检测装置2000在管道内移动,并控制水下检测装置2000的移动方向。
其中,第二磁联轴器400具有第二轴承外套410、第二轴承内套420、从动磁力轮430及第二环形垫片440,第二轴承外套410连接于壳体100的外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轴承外套410与壳体100之间,第二轴承外套410中部设有第三安装孔;第二轴承内套420呈”凸”字型的形状且第二轴承内套420的第一端置于第三安装孔内,第二轴承内套420的第一端为图1中所示的第二轴承内套420的后端,第二轴承内套420的中部设有第四安装孔,第二轴承内套420的基座与第二轴承外套410的端面相抵接;从动磁力轮430连接于第四安装孔内,从动磁力轮430的第一端靠近于隔板200的第二侧面,从动磁力轮430的第一端正对着主动磁力轮330的第一端;第二环形垫片440套设于第二轴承内套420上,第二环形垫片440置于第二轴承外套410的端面和第二轴承内套420的基座之间;主动磁力轮330的第一端为图3中所示的主动磁力轮330的前端,主动磁力轮330的第二端为图3中所示的主动磁力轮330的后端,而从动磁力轮430的第一端则为图3中所示的从动磁力轮430的后端,从动磁力轮430的第二端则为图3中所示的从动磁力轮430的前端,隔板200的第一侧面为后侧面,即隔板200朝向壳体100开口方向的一面,隔板200的第二侧面为前侧面,即隔板200背离壳体100的空腔方向的一面。
常规的部件在安装时,在未安装第一环形垫片340和第二环形垫片440的情况下,安装好其它部件的情况下,主动磁力轮330和从动磁力轮430应是紧紧地吸附在隔板200上,而安装第一环形垫片340和第二环形垫片440,利用第一环形垫片340和第二环形垫片440的厚度,则可以使主动磁力轮330和从动磁力轮430均与隔板200分离,在安装好各部件时,第一环形垫片340的厚度则等于主动磁力轮330到隔板200的第一侧面之间的间距,第二环形垫片440的厚度则等于从动磁力轮430到隔板200的第二侧面之间的间距,故主动磁力轮330和从动磁力轮430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一环形垫片340、第二环形垫片440以及隔板200的厚度,由于出厂时,各部件的尺寸是按照设计的标准进行制造,故隔板200与主动磁力轮330以及从动磁力轮430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后期只要通过配合不同厚度的第一环形垫片340和第二环形垫片440,则可以调整主动磁力轮330和从动磁力轮430之间的间距,进而可以调整传动效率,当主动磁力轮330和从动磁力轮430之间的间距越小,则传动扭矩越大,传动效率则越高,当主动磁力轮330和从动磁力轮430之间的间距越大,则传动扭矩越小,传动效率则越低,因此配合不同的第一环形垫片340和第二环形垫片440,即通过替换不同厚度的第一环形垫片340或第二环形垫片440,也可以同步替换第一环形垫片340和第二环形垫片440,则可以调整主动磁力轮330和从动磁力轮430的间距,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主动磁力轮330与隔板200之间及从动磁力轮430与隔板200之间不会接触,则不会存在摩擦磨损的情况,仅有在第一环形垫片340和第二环形垫片440会出现磨损,后期可以直接观察第一环形垫片340及第二环形垫片440的磨损情况,需要替换时,直接替换新的第一环形垫片340或第二环形垫片440即可。
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磁联轴器400还包括第二滚针轴承450,第二滚针轴承450套设于第二轴承内套420上,且分别与第二环形垫片440的表面和第二轴承内套420的基座表面相抵接。增加滚针轴承,可以进一步降低环形垫片与轴承内套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升了环形垫片和轴承内套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置于壳体100内部的第二驱动件600,第二驱动件600的驱动端与第一磁联轴器300连接,以驱动第一磁联轴器300能够沿着主动磁力轮330的轴线方向来回移动。
参照图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600仅驱动第一磁联轴器300移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除了可以替换第一环形垫片340或第二环形垫片440来调整主动磁力轮330和从动磁力轮430之间的间距,配合第二驱动件600,则可以使第一磁联轴器300整体以靠近或远离第二磁联轴器400的方向进行移动,进而可以对第一磁联轴器300和第二磁联轴器400之间的传动力矩进行调整,使第一磁联轴器300和第二磁联轴器400之间的传动力矩控制在所需的范围内。
参照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主动磁力轮330通过花键700与第一驱动件500的驱动端连接。在移动第一磁联轴器300的过程中,配合花键700,可以确保第一驱动件500还可以驱动主动磁力轮330转动。
参照图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500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支架设于壳体100的内壁上,第二驱动件600则包括第二电机、丝杆、滑块及谐波减速器,其中,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工作状态,如对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转向或转速进行控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机的驱动端通过谐波减速器与丝杆传动连接,滑块则螺纹连接于丝杆上,第一磁联轴器300则固定于滑块上,配合谐波减速器,则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行程驱动,进而可以使第一磁联轴器300可以在毫米范围进行移动,同时配合控制器对第二电机的控制,则可以对第一磁联轴器300的位移距离进行精确的移动。
参照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置于壳体100内部的第二驱动件600,第二驱动件600的驱动端与第一磁联轴器300及第一驱动件500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磁联轴器300及第一驱动件500能够沿着主动磁力轮330的轴线所在方向上来回移动。
参照图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600同步驱动第一磁联轴器300和第一驱动件500进行移动,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除了可以替换第一环形垫片340或第二环形垫片440来调整主动磁力轮330和从动磁力轮430之间的间距,配合第二驱动件600,则可以使第一磁联轴器300和第一驱动件500整体以靠近或远离第二磁联轴器400的方向进行移动,进而可以对第一磁联轴器300和第二磁联轴器400之间的传动力矩进行调整,使第一磁联轴器300和第二磁联轴器400之间的传动力矩控制在所需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500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支架设于壳体100的内壁上,第二驱动件600则包括第二电机、丝杆、滑块及谐波减速器,其中,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工作状态,如对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转向或转速进行控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机的驱动端通过谐波减速器与丝杆传动连接,滑块则螺纹连接于丝杆上,第一磁联轴器300和第一驱动件500则一起固定于滑块上,配合谐波减速器,则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行程驱动,进而可以使第一磁联轴器300可以在毫米范围进行移动,同时配合控制器对第二电机的控制,则可以对第一磁联轴器300的位移距离进行精确的移动。
参照图6或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承外套310与壳体100的内部滑动连接。具体地,可以壳体100内壁上设置对应的滑槽,第一轴承外套310设有与滑槽匹配的滑动部,则在第一磁联轴器300的移动过程中,第一轴承外套310的滑动部则可以沿着滑槽滑动,进而可以确保第一磁联轴器300的移动过程中保持稳定,此外,也可以在壳体100内部上设置导向轨,第一轴承外套310可以与导向轨滑动连接,同样可以使第一轴承外套310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第一磁联轴器300上的第一转速传感器以及设于第二磁联轴器400上的第二转速传感器,则可以实时对第一磁联轴器300和第二磁联轴器400的转速进行实时监测,进而通过两者检测的转速进行对比,则可以判断第一磁联轴器300和第二磁联轴器400之间的传动扭矩是否满足设定的标准,即可以确定主动磁力轮330和从动磁力轮430之间的间距是否满足设定的距离标准。
此外,配合第一转速传感器和第二转速传感器,可以提前设置好转速比,则根据转速比,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二驱动件600以驱动第一磁联轴器300进行移动,进而使主动磁力轮330与从动磁力轮430之间的转速比达到设定值的要求,因此,在配合第一环形垫片340和第二环形垫片440,使主动磁力轮330和从动磁力轮430分别脱离隔板200后,配合转速比以及第二驱动件600,则可以使第一磁联轴器300的位置进行调节,使主动磁力轮330和从动磁力轮430之间的转速比达到设定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隔板200和壳体10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是上述所说明的分离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板200与壳体100之间设有密封件。设置密封件,在隔板200与壳体100之间固定连接时,可以避免外部的液体从壳体100的开口处进入壳体100内部,进而确保壳体100内部的电子元件不会碰到水,从而为内部的电子元件提供了稳定且安全的工作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圈,隔板200上设有第一凹槽,壳体100上设有与第一凹槽匹配的第二凹槽,隔板200覆盖于开口上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配合形成适配于第一密封圈的第一环形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圈,隔板200上设有第三凹槽,壳体100上设有与第三凹槽匹配的第四凹槽,隔板200覆盖于开口上时,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配合形成适配于第二密封圈的第二环形槽,第二密封圈位于第一密封圈的内侧。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或第二密封圈采用的是环形密封圈,且分别沿着的壳体100开口的边沿设置,同时采用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时,可以起到双重密封的效果,进一提高的密封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水传动结构1000,通过如此设置,可以达成至少如下的一些效果,利用第一环形垫片340,可以使主动磁力轮330远离隔板200,则通过采用不同厚度的第一环形垫片340,可以对主动磁力轮330和隔板200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可以避免对隔板200造成摩擦,有效地提高了第一驱动件500与主动磁力轮330之间的传动效率,且可以直接观察第一环形垫片340的消耗状态,以便可以及时进行替换,有效地提升了便利性和可靠性;
此外,同步利用第一环形垫片340及第二环形垫片440,可以使主动磁力轮330和从动磁力轮430远离隔板200,则通过采用不同厚度的环形垫片,可以对主动磁力轮330和从动磁力轮430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不仅可以避免对隔板200造成摩擦,同时可以调整主动磁力轮330和从动磁力轮430之间的传动扭矩,有效地提高了传动效率,且可以直接观察环形垫片的消耗状态,以便可以及时进行替换,有效地提升了便利性和可靠性,而配合壳体100和隔板200,可以对壳体100进行密封,防止液体进入到壳体100内部,以确保内部可以稳定地进行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防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空腔及隔板,所述隔板置于所述壳体一侧,且所述隔板的第一侧面朝向所述空腔;
第一磁联轴器,具有第一轴承外套、第一轴承内套、主动磁力轮及第一环形垫片,所述第一轴承外套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轴承外套中部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轴承内套呈”凸”字型的形状且所述第一轴承内套的第一端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轴承内套的中部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轴承内套的基座与所述第一轴承外套的端面相抵接;所述主动磁力轮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主动磁力轮的第一端靠近于所述隔板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环形垫片套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内套上,所述第一环形垫片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外套的端面和所述第一轴承内套的基座之间;
第一驱动件,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主动磁力轮的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滚针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内套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垫片的表面和所述第一轴承内套的基座表面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磁联轴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磁联轴器能够沿着所述主动磁力轮的轴线方向来回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磁力轮通过花键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磁联轴器及所述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磁联轴器及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沿着所述主动磁力轮的轴线所在方向上来回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防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外套与所述壳体的内部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密封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时,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配合形成适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一环形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三凹槽,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凹槽匹配的第四凹槽,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时,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配合形成适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侧。
CN202220837847.5U 2022-04-12 2022-04-12 防水传动结构 Active CN219247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37847.5U CN219247684U (zh) 2022-04-12 2022-04-12 防水传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37847.5U CN219247684U (zh) 2022-04-12 2022-04-12 防水传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47684U true CN219247684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40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37847.5U Active CN219247684U (zh) 2022-04-12 2022-04-12 防水传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476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61488A (zh) 模块化旋转关节
CN219247684U (zh) 防水传动结构
CN114962852B (zh) 传动结构
CN215911997U (zh) 一种旋转驱动装置
CN107757748B (zh) 一种机器人舵轮装置
CN205938089U (zh) 一种行星齿轮结构的部分回转电动执行机构
CN112554652A (zh) 一种齿轮传动机构及智能门锁
CN209781628U (zh) 一种电子换挡执行器
CN111322684B (zh) 一种空调外机收纳装置
CN111075339B (zh) 卷门机用行星减速机
CN201705938U (zh) 薄壁体用密封件
CN215772763U (zh) 一种机械式调速机构磁力偶合器
CN217400667U (zh) 一种机械离合式自动开窗器
CN104455077A (zh) 一种可空转的双制动超越离合器
CN218582056U (zh) 阻尼结构、翻转驱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01606918U (zh) 开关套件
CN209708288U (zh) 一种具有多种安装方式的气体报警器
CN220910389U (zh) 一种单向传递动力机构
CN212226142U (zh) 一种角行程电动执行器
CN103671872B (zh) 一种电动车电控机械式换挡执行器
CN220138907U (zh) 一种具有防腐蚀性的液体滑环
CN114380009B (zh) 直线运动机构及消毒装置
CN213332532U (zh) 一种四通换向阀
CN214252282U (zh) 一种润滑油往复摩擦磨损试验装置
CN217927003U (zh) 一种线性致动器的电位器安装输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