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39431U - 一种中水回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水回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39431U
CN219239431U CN202222570133.5U CN202222570133U CN219239431U CN 219239431 U CN219239431 U CN 219239431U CN 202222570133 U CN202222570133 U CN 202222570133U CN 219239431 U CN219239431 U CN 2192394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tank
tank
sewage
connecting pipe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701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林
董元霖
赵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tze River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tze River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tze River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tze River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701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394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394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394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30Relating to industrial water supply, e.g. used for cooling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水回用装置。技术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处理池和第二处理池,沉淀池与第一处理池通过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连接相通,第一处理池内设置有过滤网,沉淀池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二处理池连接相通,第二处理池与第一处理池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相通,第二处理池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投料口,第二处理池的底部设置有第三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的排水口设置有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过滤组件,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上均安装有阀门。本设计通过沉淀池先对污水进行沉淀,减少过滤网被堵塞;而通过第二处理池对污水进行絮凝,从而对污水进行二次沉淀,更好的对污水进行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中水回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水回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镇化的发展,人们聚集在一起生活,导致用水量和生活污水不断增长,使水资源匮乏的问题逐渐严峻,而为了缓解水资源的紧张和浪费,提出了中水回用,“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中水回用技术是指将小区居民生活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现有对污水的处理,首先就是对污水中杂质进行过滤处理,但是由于污水中的杂质有漂浮的和非漂浮的两种杂质,所以首先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时,漂浮的和非漂浮的两种杂质非常容易使过滤装置堵塞,使过滤装置不能起到很好的过滤效果,需要经常对过滤装置进行更换和清理,不便于人们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水回用装置,减少过滤装置的堵塞,加强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所述的中水回用装置,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外侧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处理池和第二处理池,沉淀池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沉淀池与第一处理池的顶部通过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连接相通,第一处理池内设置有用于过滤污水中飘浮物的过滤网,沉淀池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二处理池连接相通,第二连接管位于沉淀池一端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二支管位于沉淀池一端的水平高度,第二处理池与第一处理池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相通,第二处理池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投放絮凝剂的第一投料口,第二处理池的底部设置有第三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的排水口设置有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过滤组件,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上均安装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通过总管与第一处理池连接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三处理池,第三处理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第三处理池内竖直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第三处理池分隔成左右两个区域,第三连接管与第三处理池右侧的区域顶部连接相通,右侧的区域内安装有活性炭过滤板,隔板的底部开设有通槽,第三处理池左侧区域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投放除臭剂的第二投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和第二处理池的底部均开设有排污口,对应排污口均设置有将其进行密封的孔盖。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和第二处理池的内底面为一侧高一侧低的倾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处理池的顶部设置有人孔,对应人孔设置有将其进行密封的孔盖。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处理池的内底面呈靠近第二连接管的一侧低另一侧高的倾斜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沉淀池先对污水进行沉淀,从而减少污水中的沉淀物进入到过滤网上,有效的减少过滤网被堵塞的可能;而通过第二处理池对污水进行絮凝,从而对污水进行二次沉淀,以及通过过滤组件的净化,加强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便于对污水进行再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各部件名称:1、沉淀池2、进水管3、第一支管4、第二支管5、总管6、第一处理池7、过滤网8、第一连接管9、隔板10、第二投料口11、第三处理池12、排水管13、活性炭过滤板14、第三连接管15、第二处理池16、第二连接管17、第一投料口18、多介质过滤器19、活性炭过滤器20、保安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中水回用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沉淀池1,沉淀池1用于对污水进行静置沉淀,所述沉淀池1的外侧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处理池6和第二处理池15,第一处理池6用于对沉淀后的污水进行过滤,第二处理池15用于对污水进行二次沉淀;
沉淀池1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2,通过进水管2使污水进入到沉淀池1内,沉淀池1与第一处理池6的顶部通过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第一支管3和第二支管4连接相通,第一支管3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支管4的水平高度,可以根据沉淀池1内污水的水位不同,从而使沉淀池1内水面上的漂浮物从不同的管道进入到第一处理池6中进行过滤,而且通过第一支管3和第二支管4还可以沉淀池1污水水面的漂浮物更多的进入到沉淀池1内,比如当沉淀池1内的水位超过第一支管3后,沉淀池1内污水水面的漂浮物先通过第一支管3进入到第一处理池6中,如果水位低于第一支管3时,沉淀池1内污水的水面上还有漂浮物时,可以在沉淀池1污水的水位临近第二支管4的水平高度时,还可以通过第二支管4使沉淀池1内污水水面的漂浮物从第二支管4进入到第一处理池6中,经过两次对沉淀池1内污水水面漂浮物的处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沉淀池1内污水中的漂浮物;
第一处理池6内设置有用于过滤污水中飘浮物的过滤网7,过滤网7可以是有铁丝制作而成的网格状间隙细小的网,当然还可以是现有的间距较小的网格板,沉淀池1通过第二连接管16与第二处理池15连接相通,第二连接管16位于沉淀池1一端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二支管4位于沉淀池1一端的水平高度,当然第二连接管16位于沉淀池1一端的水平高度可以稍微低于第二支管4位于沉淀池1一端的水平高度,这样当沉淀池1内污水的量较少时,也可以将污水水面的漂浮物排放到第一处理池6中,第二连接管16位于沉淀池1侧壁的底部,有效的防止沉淀池1内污水中漂浮物从第二连接管16进入到第二处理池15中;
第二处理池15与第一处理池6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管8连接相通,第一连接管8位于第一处理池6一端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处理池6的水平高度,优选第一连接管8位于第一处理池6侧壁的底端,可以尽可能的将第一处理池6内的污水排放到第二处理池15中;
第二处理池15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投放絮凝剂的第一投料口17,通过第一投料口17向第二处理池15内投放絮凝剂,通过絮凝剂从而使第二处理池15内污水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污水中悬浮微粒聚沉,使其污水再次在第二处理池15经过沉淀,也减少污水中的悬浮微粒,达到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效果;
第二处理池15的底部设置有第三连接管14,第三连接管14的排水口设置有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过滤组件,通过过滤组件对第二处理池15内再次被沉淀后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从而达到污水变为中水,达到非饮用水的使用标准,第三处理池11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12,第一支管3、第二支管4、第二连接管16和第三连接管14上均安装有阀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支管3、第二支管4、第二连接管16和第三连接管14处于关闭状态,污水从进水管2进入到沉淀池1内进行静置沉淀,污水中较重的颗粒就会沉淀在沉淀池1的底部,污水中的漂浮物会漂浮在污水的水面上,沉淀过后,然后根据沉淀池1污水的水位选择将第一支管3还是将第二支管4上的阀门打开,如果沉淀池1内污水的水位超过第一支管3就打开第一支管3上的阀门,如果沉淀池1内污水的水位没有超过第一支管3,就打开第二支管4上的阀门,从而使沉淀池1内的污水水面上的漂浮物顺着水流的流动从第一支管3或第二支管4进入到第一处理池6中,经过第一处理池6内过滤网7的过滤后,经过第一连接管8进入到第二处理池15中,经过沉淀池1对污水的沉淀,就只有污水中的漂浮物会进入到第一处理池6中被过滤网7过滤,从而过滤网7就不用对沉淀池1底部的沉积物进行过滤,从而减少过滤网7被堵塞的可能;当沉淀池1内污水的水位低于第二支管4时,就可以将第二连接管16上的阀门打开,从而使沉淀池1内低于第二支管4的污水从第二连接管16进入到第二处理池15内,然后通过第一投料口17向第二处理池15内投放絮凝剂,通过絮凝剂使污水中的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使其二次沉淀在第二处理池15的底部,也减少污水中悬浮物,从而加强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效果,然后打开第三连接管14上的阀门,使第二处理池15内的污水进入到过滤组件内进行净化处理,通过两次沉淀和过滤组件的净化处理后,对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便于对污水变为中水,进行再次非饮用水使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支管3和第二支管4通过总管5与第一处理池6连接相通,第一支管3和第二支管4与总管5连接相通,总管5与第一处理池6的顶部连接相通,通过总管5可以使第一支管3和第二支管4公用一端长度的管道,从而减少对第一支管3和第二支管4材料的使用,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以是第一支管3将沉淀池1和第一处理池6连接相通,第二支管4与第一支管3连接相通。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三处理池11,第三处理池11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12,第三处理池11内竖直设置有隔板9,隔板9将第三处理池11分隔成左右两个区域,第三连接管14与第三处理池11右侧的区域顶部连接相通,右侧的区域内安装有活性炭过滤板13,隔板9的底部开设有通槽,通槽将第三处理池11的左右两个区域连接相通,第三处理池11左侧区域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投放除臭剂的第二投料口10;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二处理池15中的污水从第三连接管14进入到第三处理池11右侧的区域内,然后通过活性炭过滤板13对污水进行吸附、脱臭和脱色等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污染物质,使污水经过活性炭过滤板13的吸附处理后进入到第三处理池11的底部,流入到第三处理池11右侧区域的底部,然后进入到第三处理池11左侧的区域内,然后通过第二投料口10向第三处理池11内投放除臭剂,进一步消除污水中的臭味,加强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如图2所示,其过滤组件包括现有已知技术中的多介质过滤器18、活性炭过滤器19和保安过滤器20,经过第二处理池15沉淀后的水进入到多介质过滤器18中进行再次过滤,然后多介质过滤器18中过滤后的污水进入到活性炭过滤器19中进行过滤,活性炭过滤器19中过滤后的污水再次进入到保安过滤器20中进行过滤,当然为了使污水有更好的处理效果,可以在保安过滤器20的末端安装有RO水处理系统(反渗透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使其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更好,当然还可以在活性炭过滤器19和保安过滤器20之间设置有水箱,使污水经过水箱后在进入到保安过滤器20中进行过滤,这样可以在水箱中加入阻垢剂或者还原剂等药物。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沉淀池1和第二处理池15的底部均开设有排污口,对应排污口均设置有将其进行密封的孔盖,当沉淀池1和第二处理池15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使用后,其内底部有较多的沉积物时,会降低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可以通过排污口对沉淀池1和第二处理池15的内底部进行清洁;
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以在沉淀池1和第二处理池15的顶部开设有人孔,通过人孔对沉淀池1和第二处理池15的内部进行清理。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沉淀池1和第二处理池15的内底面为一侧高一侧低的倾斜面(图中未画出),与实施例4结合时,沉淀池1和第二处理池15的内底面呈靠近排污口的一侧低另一侧高的倾斜面,这样可以使沉淀池1和第二处理池15底部的沉积物向一侧聚集,便于对沉淀池1和第二处理池15的内底部进行清理打扫;
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以是沉淀池1和第二处理池15的内底部中间低两侧高,使沉积物向中间聚集。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处理池6的顶部设置有人孔,对应人孔设置有将其进行密封的孔盖,可以通过人孔对第一处理池6内的过滤网7进行清理和更换;
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以在第一处理池6的侧壁开设有用于检修的孔,对应孔安装有将其密封的门。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第一处理池6的内底面呈靠近第一连接管8的一侧低另一侧高的倾斜面(图中未画出),可以使第一处理池6中的污水快速向靠近第一连接管8的一侧聚集,从而使第一处理池6内的污水尽可能的排放到第二处理池15内,减少第一处理池6内污水的残留。

Claims (7)

1.一种中水回用装置,包括沉淀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的外侧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处理池(6)和第二处理池(15),沉淀池(1)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2),沉淀池(1)与第一处理池(6)的顶部通过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第一支管(3)和第二支管(4)连接相通,第一处理池(6)内设置有用于过滤污水中飘浮物的过滤网(7),沉淀池(1)通过第二连接管(16)与第二处理池(15)连接相通,第二连接管(16)位于沉淀池(1)一端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二支管(4)位于沉淀池(1)一端的水平高度,第二处理池(15)与第一处理池(6)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管(8)连接相通,第二处理池(15)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投放絮凝剂的第一投料口(17),第二处理池(15)的底部设置有第三连接管(14),第三连接管(14)的排水口设置有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过滤组件,第一支管(3)、第二支管(4)、第二连接管(16)和第三连接管(14)上均安装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3)和第二支管(4)通过总管(5)与第一处理池(6)连接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三处理池(11),第三处理池(11)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12),第三处理池(11)内竖直设置有隔板(9),隔板(9)将第三处理池(11)分隔成左右两个区域,第三连接管(14)与第三处理池(11)右侧的区域顶部连接相通,右侧的区域内安装有活性炭过滤板(13),隔板(9)的底部开设有通槽,第三处理池(11)左侧区域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投放除臭剂的第二投料口(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和第二处理池(15)的底部均开设有排污口,对应排污口均设置有将其进行密封的孔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和第二处理池(15)的内底面为一侧高一侧低的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池(6)的顶部设置有人孔,对应人孔设置有将其进行密封的孔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池(6)的内底面呈靠近第一连接管(8)的一侧低另一侧高的倾斜面。
CN202222570133.5U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中水回用装置 Active CN2192394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0133.5U CN219239431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中水回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0133.5U CN219239431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中水回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39431U true CN219239431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42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70133.5U Active CN219239431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中水回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394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03477B1 (ko) 초기우수 처리장치
CN203999094U (zh) 一种工业污水超级氧化-气浮联合再生处理装置
CN207877443U (zh) 一种污水厂排污过滤装置
CN204874123U (zh) 一种水质净化系统
CN215715709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过滤回收装置
CN207776063U (zh)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11445418U (zh) 一种食品废水处理系统
CN219239431U (zh) 一种中水回用装置
KR20150014097A (ko) 초기우수 처리장치
CN206692522U (zh) 一种用于河道湖泊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3569626U (zh) 一种含油废水油水分离系统
CN213388113U (zh) 一种智能水处理装置
CN207792980U (zh) 一种生活污水专用一体化处理设备
CN108408975B (zh) 一种环保型家用污水处理装置
JPH06198299A (ja) 生活排水の浄化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CN220202832U (zh) 一种水资源再生利用系统
CN218810962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5442868U (zh) 一种高效全自动净水装置
KR200214673Y1 (ko) 가정용 합병 정화조
CN219149521U (zh) 一种污水处理排泥装置
CN215102444U (zh) 一种具有水气反洗装置的fa型一体化净水器
CN213773698U (zh) 一种给排水系统
CN213171715U (zh) 一种分级过滤式市政污水处理装置
CN220351926U (zh) 一种中水回用设备
CN215102511U (zh) 一种汽车修理厂洗车废水处理节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