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39039U - 一种内折叠立柱式岸桥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折叠立柱式岸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39039U
CN219239039U CN202320139119.1U CN202320139119U CN219239039U CN 219239039 U CN219239039 U CN 219239039U CN 202320139119 U CN202320139119 U CN 202320139119U CN 219239039 U CN219239039 U CN 2192390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section
section
column
inner folding
bridg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3911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碧涛
林伟华
赵良
张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3911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390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39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390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折叠立柱式岸桥,包括:多根第一立柱,多根所述第一立柱间隔设置;多根第二立柱,分别与多根所述第一立柱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上部可相对向内折叠。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折叠立柱式岸桥,可以方便快捷地拆卸收放,以降低岸桥结构高度,提高了通过性,便于运输。

Description

一种内折叠立柱式岸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折叠立柱式岸桥。
背景技术
岸桥,又称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是用来在岸边对船舶上的集装箱进行装卸的设备。岸桥制造商把岸桥以整机运输的方式来交机整机运输比散件运输到码头后进行组装有诸多优势:整机运输可充分利用制造商场地、技术、人员、设备的优势,完成岸桥安装调试工作,所有问题都可在制造商处妥善解决,降低制造周期;整机运输将调试好的岸桥运到码头后,即可投入使用,减少占用用户码头进行组装或调试的时间,确保岸桥准时交付使用。岸桥整机运输一般通过水路,有时会遇到大桥,电缆等有高度限制的障碍物,影响运输通行。
为了降低岸桥的整体高度,常规方式把岸桥上部结构下降到联系梁位置固定,截断立柱上部结构,降低整机整体高度。但这种直接放倒立柱的方式有以下几个缺点:首先,立柱上部结构在海运过程中需要单独放置和绑扎,增加绑扎工作量。其次,搬运立柱上部结构时,需要起重机配合,并且在到达目的地拼装岸桥时,需要起重机配合安装,费时费工。此外,立柱上部结构在没有拼装前,需要占据码头比较大的场地,影响码头正常工作区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折叠立柱式岸桥,能够方便快捷地拆卸收放以降低自身结构高度,便于运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内折叠立柱式岸桥,包括:
多根第一立柱,多根所述第一立柱间隔设置;
多根第二立柱,分别与多根所述第一立柱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上部可相对向内折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柱包括:
第一下部立柱段;
第一上部立柱段,所述第一上部立柱段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下部立柱段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部立柱段顶部和所述第一上部立柱段底部均设置有斜切面法兰,所述第一下部立柱段的顶部和所述第一上部立柱段的底部通过所述斜切面法兰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部立柱段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一耳板,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第一下部立柱段之间穿设有销轴以使所述第一上部立柱段与所述第一下部立柱段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立柱包括:
第二下部立柱段;
第二上部立柱段,所述第二上部立柱段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下部立柱段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部立柱段顶部和所述第二上部立柱段底部均设置有斜切面法兰,所述第二下部立柱段的顶部和所述第二上部立柱段的底部通过所述斜切面法兰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部立柱段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二耳板,所述第二耳板与所述第二下部立柱段之间穿设有销轴以使所述第二上部立柱段与所述第二下部立柱段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内折叠立柱式岸桥还包括:
搁座,设置在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下部立柱段上或所述第二下部立柱段上,所述搁座上设置有橡胶垫;
垫座,用于设置在相互折叠的所述第一上部立柱段和所述第二上部立柱段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内折叠立柱式岸桥还包括:
多个连接梁,多个所述连接梁分别连接在多个所述第一立柱和多个所述第二立柱的下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内折叠立柱式岸桥还包括:
上横梁组件,所述上横梁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内折叠立柱式岸桥,通过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上下部之间分别设置耳板和销轴,以使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上下部铰接,使得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上部可以向内折叠,有效降低了自身高度,便于运输。同时在相互折叠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置垫座,可以有效避免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发生碰撞,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折叠立柱式岸桥的背景技术中岸桥运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折叠立柱式岸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折叠立柱式岸桥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折叠立柱式岸桥中销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折叠立柱式岸桥折叠后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100、第一立柱;110、第一下部立柱段;120、第一上部立柱段;130、第一耳板;200、第二立柱;210、第二下部立柱段;220、第二上部立柱段;230、第二耳板;241、销轴;300、斜切面法兰;400、搁座;500、垫座;600、连接梁;700、上横梁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如图1所示,现有的岸桥运输方式是把岸桥上部结构下降到联系梁位置固定,截断立柱上部结构,降低整机整体高度。也就是说,需要将上横梁组件700降下,并将第一立柱100的和第二立柱200上部取下单独进行绑扎。但这种直接放倒立柱的方式有以下几个缺点:首先,立柱上部结构在海运过程中需要单独放置和绑扎,增加绑扎工作量。其次,搬运立柱上部结构时,需要起重机配合,并且在到达目的地拼装岸桥时,需要起重机配合安装,费时费工。此外,立柱上部结构在没有拼装前,需要占据码头比较大的场地,影响码头正常工作区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内折叠立柱式岸桥。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内折叠立柱式岸桥。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折叠立柱式岸桥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的内折叠立柱式岸桥,包括:内折叠立柱式岸桥,包括:多根第一立柱100和多根第二立柱200。
其中,多根第一立柱100间隔设置;多根第二立柱200分别与多根第一立柱100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的上部可相对向内折叠。
也就是说,在运输岸桥时,可以将设置在两侧的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分别相抵向内折叠并靠拢。从而可以降低岸桥的结构高度,便于运输,同时无需将进行拆除工序,省时省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立柱100包括:第一下部立柱段110和第一上部立柱段120。其中,第一上部立柱段120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下部立柱段110的顶部。
也就是说,将第一立柱100拆分上下可拆卸连接的第一上部立柱段120和第一下部立柱段110,由此可在移运时对支架的整体高度进行降低,便于收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下部立柱段110顶部和第一上部立柱段120底部均设置有斜切面法兰300,第一下部立柱段110的顶部和第一上部立柱段120的底部通过斜切面法兰300可拆卸连接。
具体来说,第一下部立柱段110的顶部和第一上部立柱段120的底部通过法兰面进行可拆卸连接,稳定可靠。此外,由于斜切面法兰300的斜面角度为45度且第一上部立柱段120的斜切面法兰300斜面朝向外侧。由于斜切面法兰300存在倾斜度,可以降低折叠第一上部立柱段120折叠时受到的阻力,省时省力。同时,由于第一上部立柱段120底部向内侧凸出,第一上部立柱段120的重心偏向内侧,在解除第一上部立柱段120和第一下部立柱段110之间斜切面法兰300的连接时,第一上部立柱段120可以自行向内侧倾倒,进一步降低了折叠第一上部立柱段120时受到的阻力,省时省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上部立柱段120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一耳板130,第一耳板130与第一下部立柱段110之间穿设有销轴241以使第一上部立柱段120与第一下部立柱段110铰接。
也就是说,通过在第一上部立柱段120的底部外侧设置第一耳板130,并设置销轴241穿设在第一耳板130和第一下部立柱段110使得第一下部立柱段110的顶部与第一上部立柱段120的底部铰接,由此,在移运时第一上部立柱段120可以自行向内侧旋转下垂,从而可以将第一立柱100的上部向内侧进行折叠,使得零部件在拆卸时易于归拢不分散,有利于后续地安装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立柱200包括:第二下部立柱段210和第二上部立柱段220。其中,第二上部立柱段220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二下部立柱段210的顶部。
也就是说,将第二立柱200拆分上下可拆卸连接的第二上部立柱段220和第二下部立柱段210,由此可在移运时对支架的整体高度进行降低,便于收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下部立柱段210顶部和第二上部立柱段220底部均设置有斜切面法兰300,第二下部立柱段210的顶部和第二上部立柱段220的底部通过斜切面法兰300可拆卸连接。
具体来说,第二下部立柱段210的顶部和第二上部立柱段220的底部通过法兰面进行可拆卸连接,稳定可靠。此外,由于斜切面法兰300的斜面角度为45度且第二上部立柱段220的斜切面法兰300斜面朝向外侧。由于斜切面法兰300存在倾斜度,可以降低折叠第二上部立柱段220折叠时受到的阻力,省时省力。同时,由于第二上部立柱段220底部向内侧凸出,第二上部立柱段220的重心偏向内侧,在解除第二上部立柱段220和第二下部立柱段210之间斜切面法兰300的连接时,第二上部立柱段220可以自行向内侧倾倒,进一步降低了折叠第二上部立柱段220时受到的阻力,省时省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上部立柱段220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二耳板230,第二耳板230与第二下部立柱段210之间穿设有销轴241以使第二上部立柱段220与第二下部立柱段210铰接。
也就是说,通过在第二上部立柱段220的底部外侧设置第二耳板230,并设置销轴241穿设在第二耳板230和第二下部立柱段210使得第二下部立柱段210的顶部与第二上部立柱段220的底部铰接,由此,在移运时第二上部立柱段220可以自行向内侧旋转下垂,从而可以将第二立柱200的上部向内侧进行折叠,使得零部件在拆卸时易于归拢不分散,有利于后续地安装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内折叠立柱式岸桥还包括:搁座400和垫座500。
其中,如图3和图5所示,搁座400通过连接件设置在相对设置的第一下部立柱段110上或第二下部立柱段210上,搁座400上设置有橡胶垫;垫座500用于设置在相互折叠的第一上部立柱段120和第二上部立柱段220之间。
以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为例,搁座400可以通过螺栓与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中的任意一根栓接,此处不做限制,当搁座400完成栓接后,可以优先折叠与搁座400相对的立柱的上部。例如,可以将搁座400栓接在第二立柱200的第二下部立柱段210上,在折叠时,可以首先将左侧的第一上部立柱段120旋转折叠,并放置在搁座400上,然后再将右侧的第二上部立柱段220旋转折叠,并放置在已经折叠完成的第一上部立柱段120上。由此,第一上部立柱段120和第二上部立柱段220均可以向内侧折叠,并可以通过搁座400承托,有效降低了岸桥整体高度。同时,在搁座400上设置橡胶垫,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一上部立柱段120或第二立柱200上部段与搁座400发生磕碰,另一方面橡胶的阻力大,可以避免第一上部立柱段120或第二立柱200上部段发生位移,提高了安全性能。此外,在折叠时,可以在优先完成折叠的第一上部立柱段120上设置垫座500,然后再将右侧的第二上部立柱段220旋转折叠,并放置在垫座500上。通过垫座500承托和隔离右侧的第二上部立柱段220,可以避免第一上部立柱段120和第二上部立柱段220发生磕碰,同时也可以避免第一上部立柱段120和第二上部立柱段220发生位移,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内折叠立柱式岸桥还包括:多个连接梁600
其中,多个分别连接梁600连接在多个第一立柱100和多个第二立柱200的下部。也就是说,多个连接梁600分别连接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以使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呈矩阵设置,矩阵结构稳定,安全系数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内折叠立柱式岸桥还包括:上横梁组件700。上横梁组件700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的顶部。具体来说,在运输岸桥时,可以将上横梁组件700拆除,并吊运至岸桥联系梁处进行固定,进一步降低了岸桥高度,便于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内折叠立柱式岸桥,通过在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的上下部之间分别设置耳板和销轴241,以使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的上下部铰接,使得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的上部可以向内折叠,有效降低了自身高度,便于运输。同时在相互折叠的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之间设置垫座500,可以有效避免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发生碰撞,提高了安全性。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内折叠立柱式岸桥,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根第一立柱,多根所述第一立柱间隔排列设置;
多根第二立柱,分别与多根所述第一立柱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上部可相对向内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折叠立柱式岸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包括:
第一下部立柱段;
第一上部立柱段,所述第一上部立柱段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下部立柱段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折叠立柱式岸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部立柱段的顶部和所述第一上部立柱段的底部均设置有斜切面法兰,所述第一下部立柱段的顶部和所述第一上部立柱段的底部通过所述斜切面法兰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折叠立柱式岸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部立柱段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一耳板,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第一下部立柱段之间穿设有销轴以使所述第一上部立柱段与所述第一下部立柱段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折叠立柱式岸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柱包括:
第二下部立柱段;
第二上部立柱段,所述第二上部立柱段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下部立柱段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折叠立柱式岸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部立柱段顶部和所述第二上部立柱段底部均设置有斜切面法兰,所述第二下部立柱段的顶部和所述第二上部立柱段的底部通过所述斜切面法兰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折叠立柱式岸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部立柱段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二耳板,所述第二耳板与所述第二下部立柱段之间穿设有销轴以使所述第二上部立柱段与所述第二下部立柱段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折叠立柱式岸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搁座,通过连接件连接在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下部立柱段上或所述第二下部立柱段上,所述搁座上设置有橡胶垫;
垫座,用于设置在相互折叠的所述第一上部立柱段和所述第二上部立柱段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折叠立柱式岸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连接梁,多个所述连接梁分别连接在多个所述第一立柱和多个所述第二立柱的下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折叠立柱式岸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横梁组件,所述上横梁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
CN202320139119.1U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内折叠立柱式岸桥 Active CN219239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9119.1U CN219239039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内折叠立柱式岸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9119.1U CN219239039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内折叠立柱式岸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39039U true CN219239039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04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39119.1U Active CN219239039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内折叠立柱式岸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390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62737A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CN108883912A (zh) 用于集装箱的提升系统、提升梁和提升方法以及用于集装箱的拖车和用于集装箱的连接件
US4076128A (en) Rotary crane
WO1994020699A1 (en) Improvement in a collapsible container, housing accommodation, etc.
CN219239039U (zh) 一种内折叠立柱式岸桥
US20020027118A1 (en) Vehicle crane
CN212149193U (zh) 一种船舶可倒式雷达桅
US4108411A (en) Portable, collapsible hoisting and supporting apparatus
PL221178B1 (pl) Mobilny żuraw składany
US4609204A (en) Extension for outrigger beam
CN219567318U (zh) 一种可收放式岸桥
CN210453256U (zh) 一种集成式混凝土搅拌站主楼
EP0736651B1 (de) Mastanlage
CN116002516A (zh) 一种可收放式岸桥
CN105752177B (zh) 一种运输预制墙板的专用挂车
CN113387285B (zh) 一种回转总成及大臂可升降的塔式起重机
WO2013014620A1 (en) A crane
CA1068223A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CN103043330A (zh) 一种带有铰链的可折叠集装箱
CN113387285A (zh) 一种回转总成及大臂可升降的塔式起重机
CN216921629U (zh) 一种用于铁路线路的防护栅栏
CN202784415U (zh) 一种带有铰链的可折叠集装箱
CN217676509U (zh) 一种可折叠的塔机起重臂
CN112502212B (zh) 一种适用于基坑内取土的快速拼装平台及成套施工工艺
CN113233029B (zh) 一种新型轻量化自卸集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