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31424U - 一种积木组件连接榫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积木组件连接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31424U
CN219231424U CN202321222821.0U CN202321222821U CN219231424U CN 219231424 U CN219231424 U CN 219231424U CN 202321222821 U CN202321222821 U CN 202321222821U CN 219231424 U CN219231424 U CN 2192314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ide wall
edge
tenon
outer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228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辰
刘隆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kua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kua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Shantou Sanos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kua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Shantou Sanos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kua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228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314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314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314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积木组件连接榫,包括至少一个榫条单元,榫条单元具有槽底部、前侧壁和后侧壁,前侧壁底边、后侧壁底边分别与槽底部的前边沿、后边沿一体连接,槽底部、前侧壁和后侧壁围成左右走向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槽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第一凹槽的槽口前侧外沿中段设有前条形外凸沿,第一凹槽的槽口后侧外沿中段设有后条形外凸沿;第一凹槽的槽口前侧外沿左段与槽口后侧外沿左段之间的间距自中间至左端逐渐减小;第一凹槽的槽口前侧外沿右段与槽口后侧外沿右段之间的间距自中间至右端逐渐减小。这种积木组件连接榫的弹性好,既易于使榫条单元顺利插接在积木结构块的第二凹槽中,又易于实现榫条单元与第二凹槽内壁紧密配合。

Description

一种积木组件连接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积木玩具,具体涉及一种积木组件连接榫。
背景技术
在积木玩具中具有一些榫卯结构一样拼接起来的积木组件。积木组件中的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积木组件中的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通常,积木结构块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通过一积木榫条能够实现两个积木结构块的连接,积木榫条一部分插接在一积木结构块的凹槽中,积木榫条另一部分插接在另一积木结构块的凹槽中,从而实现两个积木结构块之间的连接。
然而,现有的积木榫条为实心结构,实心的积木榫条弹性较差,将实心积木榫条插接在积木结构块的凹槽中,通常要求实心积木榫条与凹槽尺寸一致,使积木榫条与凹槽刚好能够紧密配合。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实心积木榫条和凹槽的尺寸往往会有细微误差。当实心积木榫条的尺寸比凹槽稍大时,实心积木榫条难以顺利插接在积木结构块的凹槽中;当实心积木榫条的尺寸比凹槽稍小时,实心积木榫条插接到积木结构块的凹槽中之后,实心积木榫条与凹槽内壁配合不够紧密,实心积木榫条容易从凹槽中脱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积木组件连接榫,这种积木组件连接榫的弹性好,便于与积木结构块的凹槽进行插接配合。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积木组件连接榫,包括至少一个榫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榫条单元具有槽底部、前侧壁和后侧壁,前侧壁底边、后侧壁底边分别与槽底部的前边沿、后边沿一体连接,槽底部、前侧壁和后侧壁围成左右走向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槽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第一凹槽的槽口前侧外沿中段设有前条形外凸沿,第一凹槽的槽口后侧外沿中段设有后条形外凸沿;第一凹槽的槽口前侧外沿左段与槽口后侧外沿左段之间的间距自中间至左端逐渐减小;第一凹槽的槽口前侧外沿右段与槽口后侧外沿右段之间的间距自中间至右端逐渐减小。
通常,上述槽口宽度是指槽口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槽底宽度是指槽底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通常,积木结构块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榫条单元一部分插接在一积木结构块的第二凹槽中,榫条单元另一部分插接在另一积木结构块的第二凹槽中,通过一榫条单元实现两个积木结构块在左右方向上的连接。通常,前侧壁和后侧壁处于槽口前后两侧部位的外沿(两者之间的间距通常略大于第二凹槽对应部位的宽度),构成与积木结构块上第二凹槽的内壁接触的部位,由于榫条单元为具有第一凹槽的空心结构,前侧壁、后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便于榫条单元与积木结构块的第二凹槽进行插接配合,既易于使榫条单元顺利插接在积木结构块的第二凹槽中,又易于实现榫条单元与第二凹槽内壁紧密配合。
上述前条形外凸沿和后条形外凸沿作为与第二凹槽内壁接触配合的部位,前条形外凸沿与后条形外凸沿之间的间距可略大于第二凹槽对应部位的宽度,当榫条单元插进到积木结构块的第二凹槽中时,前条形外凸沿、后条形外凸沿胀紧在积木结构块的第二凹槽中,使得榫条单元不易从第二凹槽中脱离。上述第一凹槽的槽口前侧外沿左段与槽口后侧外沿左段之间的间距自中间至左端逐渐减小,第一凹槽的槽口前侧外沿右段与槽口后侧外沿右段之间的间距自中间至右端逐渐减小,不管将榫条单元尺寸较小的左端部先插接到积木结构块的第二凹槽中,还是将榫条单元尺寸较小的右端部先插接到积木结构块的第二凹槽中,都能使榫条单元更加容易的插进积木结构块的第二凹槽中。
当榫条单元插进到积木结构块的第二凹槽中时,只有前条形外凸沿、后条形外凸沿撑紧在第二凹槽的槽壁之间,能够减少榫条单元的前侧壁、后侧壁与第二凹槽槽壁的接触面积,使得榫条单元的前侧壁、后侧壁与凹槽槽壁之间的摩擦力变小,便于榫条单元与积木结构块的第二凹槽进行插接配合。
通常,所述槽口前侧外沿左段的右端与前条形外凸沿的左端平滑相接,槽口前侧外沿右段的左端与前条形外凸沿的右端平滑相接;槽口后侧外沿左段的右端与后条形外凸沿的左端平滑相接,槽口后侧外沿右段的左端与后条形外凸沿的右端平滑相接。
优选方案中,所述榫条单元还具有左侧壁和右侧壁,左侧壁的底边、前边沿、后边沿分别与槽底部左边沿、前侧壁左边沿、后侧壁左边沿一体连接,右侧壁的底边、前边沿、后边沿分别与槽底部右边沿、前侧壁右边沿、后侧壁右边沿一体连接。
优选方案中,所述榫条单元的槽底部内表面上设有一条左右走向的第一条形凹槽。通过在榫条单元的槽底部内表面上设置第一条形凹槽,在将榫条单元与积木结构块的第二凹槽插接的过程中,如果前侧壁、后侧壁受到第二凹槽内壁的挤压,槽底部上设有第一条形凹槽的部分可略微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向外拱弯的趋势),增加榫条单元的前侧壁、后侧壁之间的弹性。如果在榫条单元的槽底部开设通孔,使得榫条单元的槽底部为空心,在受到第二凹槽内壁的挤压时,空心的槽底部没有任何支撑,难以发生弹性形变,无法具有向外拱弯的趋势,无法增加榫条单元的前侧壁、后侧壁之间的弹性。
优选方案中,所述榫条单元的槽底部外表面上设有装饰块。当榫条单元插进到积木结构块的第二凹槽中时,上述装饰块处于第二凹槽的外侧,可利用上述装饰块对积木组件进行其它装饰。上述装饰块的形状可为圆形、三角形、方形、梯形或者平行四边形等。
优选方案中,所述榫条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榫条单元共用一个槽底部(相当于一个榫条单元的槽底部与另一个榫条单元的槽底部一体连接),且两个榫条单元上的第一凹槽槽口朝向相反。通过这种设置,能够实现两个积木结构块的连接(一个榫条单元对应一个积木结构块),也可实现更多个积木结构块之间的连接(每个榫条单元可分别与两个以上的积木结构块插接)。
更优选方案中,所述槽底部的前侧面、后侧面上分别设有一第二条形凹槽。前侧的第二条形凹槽处在两个榫条单元的前侧壁之间,后侧的第二条形凹槽处在两个榫条单元的后侧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这种积木组件连接榫的弹性好,既易于使榫条单元顺利插接在积木结构块的第二凹槽中,又易于实现榫条单元与第二凹槽内壁紧密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中榫条单元(槽底部的外表面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中榫条单元(槽底部的槽口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榫条单元插接在积木结构块的第二凹槽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B的剖面图;
图8是图6中的榫条单元插接在积木结构块的第二凹槽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积木组件连接榫,包括一个榫条单元1,该榫条单元1具有槽底部11、前侧壁12和后侧壁13,前侧壁12底边、后侧壁13底边分别与槽底部11的前边沿、后边沿一体连接,槽底部11、前侧壁12和后侧壁13围成左右走向的第一凹槽14,第一凹槽14的槽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第一凹槽14的槽口前侧外沿中段设有前条形外凸沿18,第一凹槽14的槽口后侧外沿中段设有后条形外凸沿19,第一凹槽14的槽口前侧外沿左段141与槽口后侧外沿左段142之间的间距自中间至左端逐渐减小;第一凹槽14的槽口前侧外沿右段143与槽口后侧外沿右段144之间的间距自中间至右端逐渐减小。
通常,上述槽口宽度是指槽口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槽底宽度是指槽底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通常,积木结构块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21,榫条单元1一部分插接在一积木结构块2的第二凹槽21中,榫条单元1另一部分插接在另一积木结构块2的第二凹槽21中,通过一榫条单元1实现两个积木结构块2在左右方向上的连接。通常,前侧壁12和后侧壁13处于槽口前后两侧部位的外沿(两者之间的间距通常略大于第二凹槽21对应部位的宽度),构成与积木结构块2上第二凹槽21的内壁接触的部位,由于榫条单元1为具有第一凹槽14的空心结构,前侧壁12、后侧壁13之间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便于榫条单元1与积木结构块2的第二凹槽21进行插接配合,既易于使榫条单元1顺利插接在积木结构块2的第二凹槽21中,又易于实现榫条单元1与第二凹槽21内壁紧密配合。
上述前条形外凸沿18和后条形外凸沿19作为与第二凹槽21内壁接触配合的部位,前条形外凸沿18与后条形外凸沿19之间的间距可略大于第二凹槽21对应部位的宽度,当榫条单元1插进到积木结构块2的第二凹槽21中时,前条形外凸沿18、后条形外凸沿19胀紧在积木结构块2的第二凹槽21中,使得榫条单元1不易从第二凹槽21中脱离。上述第一凹槽14的槽口前侧外沿左段141与槽口后侧外沿左段142之间的间距自中间至左端逐渐减小,第一凹槽14的槽口前侧外沿右段143与槽口后侧外沿右段144之间的间距自中间至右端逐渐减小,不管将榫条单元1尺寸较小的左端部先插接到积木结构块2的第二凹槽21中,还是将榫条单元1尺寸较小的右端部先插接到积木结构块2的第二凹槽21中,都能使榫条单元1更加容易的插进积木结构块2的第二凹槽21中。
当榫条单元1插进到积木结构块2的第二凹槽21中时,只有前条形外凸沿18、后条形外凸沿19撑紧在第二凹槽21的槽壁之间,能够减少榫条单元1的前侧壁12、后侧壁13与第二凹槽21槽壁的接触面积,使得榫条单元1的前侧壁12、后侧壁13与凹槽槽壁之间的摩擦力变小,便于榫条单元1与积木结构块2的第二凹槽21进行插接配合。
上述槽口前侧外沿左段141的右端与前条形外凸沿18的左端平滑相接,槽口前侧外沿右段143的左端与前条形外凸沿18的右端平滑相接;槽口后侧外沿左段142的右端与后条形外凸沿19的左端平滑相接,槽口后侧外沿右段144的左端与后条形外凸沿19的右端平滑相接。
榫条单元1还具有左侧壁15和右侧壁16,左侧壁15的底边、前边沿、后边沿分别与槽底部11左边沿、前侧壁12左边沿、后侧壁13左边沿一体连接,右侧壁16的底边、前边沿、后边沿分别与槽底部11右边沿、前侧壁12右边沿、后侧壁13右边沿一体连接。
榫条单元1的槽底部11内表面上设有一条左右走向的第一条形凹槽17。通过在榫条单元1的槽底部11内表面上设置第一条形凹槽17,在将榫条单元1与积木结构块2的第二凹槽21插接的过程中,如果前侧壁12、后侧壁13受到第二凹槽21内壁的挤压,槽底部11上设有第一条形凹槽17的部分可略微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向外拱弯的趋势),增加榫条单元1的前侧壁12、后侧壁13之间的弹性。如果在榫条单元1的槽底部11开设通孔,使得榫条单元1的槽底部11为空心,在受到第二凹槽21内壁的挤压时,空心的槽底部11没有任何支撑,难以发生弹性形变,无法具有向外拱弯的趋势,无法增加榫条单元1的前侧壁12、后侧壁13之间的弹性。
实施例2
如图6-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积木组件连接榫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榫条单元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榫条单元1共用一个槽底部11(相当于一个榫条单元1的槽底部11与另一个榫条单元1的槽底部11一体连接),且两个榫条单元1上的第一凹槽14槽口朝向相反。通过这种设置,能够实现两个积木结构块2的连接(一个榫条单元1对应一个积木结构块2),也可实现更多个积木结构块2之间的连接(每个榫条单元1可分别与两个以上的积木结构块2插接)。
槽底部11的前侧面、后侧面上分别设有一第二条形凹槽10。前侧的第二条形凹槽10处在两个榫条单元1的前侧壁12之间,后侧的第二条形凹槽10处在两个榫条单元1的后侧壁13之间。
实施例3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积木组件连接榫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榫条单元1只具有槽底部11、前侧壁12和后侧壁13,前侧壁12底边、后侧壁13底边分别与槽底部11的前边沿、后边沿一体连接,槽底部11、前侧壁12和后侧壁13围成左右走向的第一凹槽14,第一凹槽14的槽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
上述榫条单元1的槽底部11外表面上设有装饰块3。当榫条单元1插进到积木结构块2的第二凹槽21中时,上述装饰块3处于第二凹槽21的外侧,可利用上述装饰块3对积木组件进行其它装饰。上述装饰块3的形状可为圆形、三角形、方形、梯形或者平行四边形等。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积木组件连接榫,包括至少一个榫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榫条单元具有槽底部、前侧壁和后侧壁,前侧壁底边、后侧壁底边分别与槽底部的前边沿、后边沿一体连接,槽底部、前侧壁和后侧壁围成左右走向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槽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第一凹槽的槽口前侧外沿中段设有前条形外凸沿,第一凹槽的槽口后侧外沿中段设有后条形外凸沿;第一凹槽的槽口前侧外沿左段与槽口后侧外沿左段之间的间距自中间至左端逐渐减小;第一凹槽的槽口前侧外沿右段与槽口后侧外沿右段之间的间距自中间至右端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木组件连接榫,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前侧外沿左段的右端与前条形外凸沿的左端平滑相接,槽口前侧外沿右段的左端与前条形外凸沿的右端平滑相接;槽口后侧外沿左段的右端与后条形外凸沿的左端平滑相接,槽口后侧外沿右段的左端与后条形外凸沿的右端平滑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木组件连接榫,其特征在于:所述榫条单元还具有左侧壁和右侧壁,左侧壁的底边、前边沿、后边沿分别与槽底部左边沿、前侧壁左边沿、后侧壁左边沿一体连接,右侧壁的底边、前边沿、后边沿分别与槽底部右边沿、前侧壁右边沿、后侧壁右边沿一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积木组件连接榫,其特征在于:所述榫条单元的槽底部内表面上设有一条左右走向的第一条形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积木组件连接榫,其特征在于:所述榫条单元的槽底部外表面上设有装饰块。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积木组件连接榫,其特征在于:所述榫条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榫条单元共用一个槽底部,且两个榫条单元上的第一凹槽槽口朝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积木组件连接榫,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底部的前侧面、后侧面上分别设有一第二条形凹槽。
CN202321222821.0U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积木组件连接榫 Active CN2192314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22821.0U CN219231424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积木组件连接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22821.0U CN219231424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积木组件连接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31424U true CN219231424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03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22821.0U Active CN219231424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积木组件连接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314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38623B2 (en) Geometric construction system
BE1013148A3 (nl) Bekleding alsmede elementen voor het vormen van dergelijke bekleding.
US20040091334A1 (en) Connector with male part for final fixing
US5104072A (en) Insert type of disengageable underground conduit holder
US6662545B1 (en) Chain cover
CN102738631B (zh) 连接器
CN101091027A (zh) 板安装装置及使用该装置安装板的方法
CN106403227A (zh) 空调导风板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US20210317857A1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plate members and assembly using the same
CN201745517U (zh) 用于联接装饰亮条和汽车尾部的卡扣
CN219231424U (zh) 一种积木组件连接榫
CN110006163B (zh) 一种装饰板组件和端盖的装配结构及装饰板组件、空调器
JP2002067974A (ja) 車両用樹脂成形品の嵌合構造
JP3811526B2 (ja) 連結式ケース及びそのケースの製造方法
JPH11287221A (ja) クリップ
CN110326943B (zh) 快速连接结构及展示装置及安装方法
KR20200048077A (ko) 설치 및 교체가 용이한 벽 패널 조립체
CN214696548U (zh) 一种背景墙
CN212057695U (zh) 一种空调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2001180400A (ja) グリルの取付構造
CN215830194U (zh) 一种可拼接门板的拉手和门体
CN211229271U (zh) 一种双母槽装饰型材
JP3246709U (ja) マルチフレームワイパーブレード及びワイパー
CN217711468U (zh) 一种可拆卸墙面结构
CN214620025U (zh) 装饰板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5

Address after: 43-137 National Defense Road, Xiji Town,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101100

Patentee after: Tangkuai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8, Lane 2, Longhou Neipian, Longkengju Committee, Guangyi Street, Chenghai District, Shant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5000

Patentee before: Shantou Sanos Trad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Tangkuai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