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30267U - 支架覆膜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架覆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30267U
CN219230267U CN202222958339.5U CN202222958339U CN219230267U CN 219230267 U CN219230267 U CN 219230267U CN 202222958339 U CN202222958339 U CN 202222958339U CN 219230267 U CN219230267 U CN 219230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stent
film coating
stent graft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5833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绪伟
戴会新
李菲
孙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Xingtu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Xingtu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Xingtu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Xingtu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5833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30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30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30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架覆膜装置,包括加热装置、覆膜液罐和用于夹持待覆膜支架的夹持件,加热装置具有加热腔,覆膜液罐设于加热腔内,并具有开口,夹持件设于加热腔内,并沿第一方向与覆膜液罐的开口彼此间隔设置,夹持件被配置为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覆膜液罐移动,以将待覆膜支架浸入覆膜溶液或将待覆膜支架从覆膜溶液中移出。上述待覆膜支架覆膜装置,通过将覆膜液罐设置于加热腔内,使待覆膜支架在覆膜液罐中浸涂覆膜溶液后,将待覆膜支架沿第一方向移出至覆膜液罐外,就能够使待覆膜支架上的覆膜溶液在加热腔内高温成型,从而减少了待覆膜支架在浸涂过程及高温成型过程之间周转的干扰因素,使待覆膜支架上高温成型完毕的覆膜更加均匀。

Description

支架覆膜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架覆膜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手术,采用支架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低等优点。其中,覆膜支架指的是支架上涂覆特殊膜性材料的支架,既保留了支架的功能,又具有膜性材料的特性,但在支架成型后较难进行覆膜。为此,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支架覆膜装置,该装置通过将支架浸润在覆膜溶液里,通过覆膜溶液的挂壁实现覆膜。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支架覆膜装置,存在支架覆膜不均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相关技术中支架覆膜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对支架的覆膜的均匀性的支架覆膜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支架覆膜装置,包括:
加热装置,具有加热腔;
用于存放覆膜溶液的覆膜液罐,所述覆膜液罐设于所述加热腔内,且所述覆膜液罐具有开口;以及
用于夹持待覆膜支架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设于所述加热腔内,并沿第一方向与所述覆膜液罐的所述开口彼此间隔设置,所述夹持件被配置为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所述覆膜液罐移动,以将所述待覆膜支架浸入所述覆膜溶液或将所述待覆膜支架从所述覆膜溶液中移出。
上述待覆膜支架覆膜装置,通过将覆膜液罐设置于加热腔内,使待覆膜支架在覆膜液罐中浸涂覆膜溶液后,将待覆膜支架沿第一方向移出至覆膜液罐外,就能够使待覆膜支架上的覆膜溶液在加热腔内高温成型,从而减少了待覆膜支架在浸涂过程及高温成型过程之间周转的干扰因素,使待覆膜支架上高温成型完毕的覆膜更加均匀。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覆膜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外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的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端穿入所述加热腔内,并与所述夹持件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被配置为能够提供使所述连接杆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加热装置移动的动力。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动力件和与所述第一动力件连接的第一传动件;
所述第一动力件被配置为能够提供使所述第一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动力;
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夹持件的一端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覆膜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连接杆之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相对于所述加热装置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杆绕所述连接杆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加热装置转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覆膜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轴承座内设有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的轴承;
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借助于所述轴承与所述轴承座转动地连接,且所述连接杆的所述第一端伸出所述轴承座,并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覆膜装置还包括联轴器;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轴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连接杆的所述第一端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夹持件用于一一对应地夹持所述待覆膜支架;
所述支架覆膜装置还包括一一对应地套设于所述夹持件上的传动轮,任意两个所述传动轮之间传动连接;
所述连接杆与全部所述传动轮中的一个同轴设置并彼此相连,以带动任一所述传动轮绕其自身轴线相对于所述加热装置转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覆膜装置还包括角传动装置,所述连接杆借助于所述角传动装置与所述夹持件传动连接;
所述角传动装置被配置为能够带动所述夹持件沿第一轴线相对所述加热装置转动;
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连接杆的轴线呈角度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角传动装置包括彼此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
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连接杆连接,且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连接杆同轴设置;
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夹持件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重合。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覆膜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的升降台;
所述升降台用于支撑所述覆膜液罐,且所述升降台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加热腔内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支架覆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杆和待覆膜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支架覆膜装置;10、加热装置;11、加热腔;20、覆膜液罐;21、开口;30、夹持件;40、第一驱动机构;50、连接杆;51、第一端;60、第二驱动机构;70、轴承座;80、传动轮;90、升降台;200、待覆膜支架;A、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支架覆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支架覆膜装置100,包括加热装置10、用于存放覆膜溶液的覆膜液罐20,以及用于夹持待覆膜支架200的夹持件30。
加热装置10具有加热腔11,覆膜液罐20和夹持件30均设于加热腔11内。覆膜液罐20具有开口21,夹持件30沿第一方向(也即图1中的方向A)与覆膜液罐20的开口21彼此间隔设置,且夹持件30被配置为能够沿第一方向A相对覆膜液罐20移动,以将待覆膜支架200浸入覆膜溶液或将待覆膜支架200从覆膜溶液中移出。
上述支架覆膜装置100,通过将覆膜液罐20设置于加热腔11内,使夹持件30夹持着待覆膜支架200在覆膜液罐20中浸涂覆膜溶液后,将待覆膜支架200沿第一方向A移动至覆膜液罐20外,就能够使待覆膜支架200上的覆膜溶液在加热腔11内高温成型,从而实现覆膜。由于待覆膜支架200在覆膜溶液中的浸涂过程,以及覆膜溶液在待覆膜支架200上高温成型过程均能够在加热腔11内完成,避免进行浸涂过程的位置和进行高温成型过程的位置距离较远,导致待覆膜支架200在浸涂过程与高温成型过程的周转中受到人为等干扰因素。并且由于待覆膜支架200只需沿第一方向A移动,便能实现在浸涂过程和高温成型过程间的切换,使周转时间短、周转动作简单,易于提高周转动作的平稳性,从而提高待覆膜支架200上的覆膜均匀性,此外,还提高了覆膜过程的效率,并使操作方便。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方向A可以是竖直方向。可以理解,夹持于夹持件30上的待覆膜支架200与覆膜溶液的液位间的距离方向为竖直方向。因此,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架覆膜装置100,通过第一驱动机构40驱动夹持件30沿第一方向A相对于加热装置10移动,使得待覆膜支架200浸入于覆膜溶液内的体积可调,从而能够准确控制待覆膜支架200上的覆膜位置。
可选地,加热装置10可以采用烘箱,且加热装置10被配置为能够使加热腔11内具有不同温度。
一些实施例中,支架覆膜装置100还包括与加热装置10电连接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器用于调节加热腔11内的温度,以与使用需要适配,从而提高了支架覆膜装置100对不同种类的待覆膜支架200及覆膜溶液的通用性。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架覆膜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加热装置10外的第一驱动机构40,以及一端与第一驱动机构40连接的连接杆50。连接杆50沿第一方向A延伸,且连接杆50远离第一驱动机构40的一端穿入加热腔11内,并与夹持件30连接。第一驱动机构40被配置为能够提供使连接杆50沿第一方向A相对加热装置10移动的动力。如此,通过设置连接杆50,以使加热腔11内的夹持件30借助于连接杆50与加热装置10外的第一驱动机构40连接,通过设置第一驱动机构40,以驱动连接杆50沿第一方向A相对加热装置10移动,从而带动与连接杆50相连的夹持件30沿第一方向A相对加热装置10移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先使夹持件30位于覆膜液罐20外,并将待覆膜支架200与夹持件30装配,再控制第一驱动机构40驱动夹持件30沿第一方向A朝靠近覆膜液罐20的一侧移动,直至待覆膜支架200浸泡于覆膜溶液内。待覆膜溶液在待覆膜支架200上充分挂壁后,控制第一驱动机构40驱动夹持件30沿第一方向A朝远离覆膜液罐20的一侧移动,直至将待覆膜支架200从覆膜溶液内移出,然后进行高温成型过程。
具体地,控制器与第一驱动机构40电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用于控制第一驱动机构40驱动连接杆50沿第一方向A相对加热装置10移动,从而提高了支架覆膜装置100的自动化程度,并易于精确控制待覆膜支架200的浸涂时间。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40包括第一动力件和与第一动力件连接的第一传动件(图中未示出),第一动力件被配置为能够提供使第一传动件沿第一方向A移动的动力,第一传动件与连接杆50远离夹持件30的一端连接。如此,使第一传动件在第一动力件的驱动下带动连接杆50沿第一方向A移动。
可选地,第一动力件可以采用电机,第一传动件可以采用丝杠,从而将电机的输出轴的回转运动转化为丝杠沿第一方向A的直线运动。
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40也可以采用直线电机、电缸等其他种类的驱动件,只要第一驱动机构40能够驱动连接杆50沿第一方向A相对加热装置10移动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架覆膜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60,第二驱动机构60连接于第一驱动机构40和连接杆50之间,第一驱动机构40用于第二驱动机构相对于加热装置10沿第一方向A移动。第二驱动机构60用于驱动连接杆50绕连接杆50的轴线相对于加热装置10转动。如此,通过设置第二驱动机构60,以驱动连接杆50绕连接杆50的轴线相对加热装置10转动,从而带动与连接杆50相连的夹持件30绕连接杆50的轴线相对加热装置10转动,因此使浸涂过程中和高温成型过程中覆膜溶液在待覆膜支架200的表面分布更均匀。第一驱动机构40与第二驱动机构60,以驱动第二驱动机构60以及与第二驱动机构60相连的连接杆50和夹持件30沿第一方向A同步移动。
可选地,第二驱动机构60可以采用电机。
具体地,控制器与第二驱动机构60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二驱动机构60驱动连接杆50绕连接杆50的轴线相对于加热装置10转动。
进一步地,控制器被配置为能够调节第二驱动机构60的输出轴的转速,从而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例如,可以根据覆膜溶液的粘度或对覆膜厚度的要求调节第二驱动机构60的输出轴的转速。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架覆膜装置100还包括套设于连接杆50上的轴承座70,轴承座70与第二驱动机构60连接,轴承座70内设有套设于连接杆50上的轴承(图中未示出)。连接杆50的第一端51借助于轴承与轴承座70转动地连接,且连接杆50的第一端51伸出轴承座70,并与第二驱动机构60的输出轴连接。如此,通过设置轴承座70和轴承,以提高连接杆50的转动精度,即减小连接杆50绕其轴线转动时的径向跳动量,避免待覆膜支架200的表面覆膜不均匀。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架覆膜装置100还包括联轴器(图中未示出),第二驱动机构6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连接杆50的第一端51连接。如此,通过设置联轴器,以将第二驱动机构60的输出轴与连接杆50牢固地连接起来,使连接杆50能够与第二驱动机构60的输出轴一同旋转。此外,联轴器还能够补偿连接杆50与第二驱动机构60的输出轴之间由于制造安装不精确、工作时的变形或热膨胀等原因所发生的偏移(包括轴向偏移、径向偏移、角偏移或综合偏移),并缓和冲击、吸振,从而进一步改善了对待覆膜支架200的覆膜效果。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杆和待覆膜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夹持件30的数量为多个,且夹持件30用于一一对应地夹持待覆膜支架200。支架覆膜装置100还包括一一对应地套设于夹持件30上的传动轮80,任意两个传动轮80之间传动连接,连接杆50与全部传动轮80中的一个同轴设置并彼此相连,以带动任一传动轮80绕其自身轴线相对于加热装置10转动。如此,通过设置多个夹持件30,以实现对多个待覆膜支架200同时覆膜,从而提高了覆膜效率。使用时,连接杆50在第二驱动机构60的驱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并带动与连接杆50同轴设置的传动轮80一同传动。由于任意两个传动轮80之间传动连接,使全部传动轮80能够绕自身轴线相对加热装置10转动,从而提高每一待覆膜支架200在浸涂过程中和高温成型过程中的覆膜均匀性。
可选地,传动轮80可以采用齿轮、磁力轮或同步轮等。
具体地,全部传动轮80的轴线彼此平行,以使连接于传动轮80的全部待覆膜支架200能够绕彼此平行的轴线相对于加热装置10转动,避免不同的待覆膜支架200之间彼此干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传动轮80包括齿轮,且全部传动轮80的齿数相同,从而使连接于传动轮80的全部待覆膜支架200以相同的转速转动,以提高不同的待覆膜支架200上覆膜的一致性。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传动轮80的轴线与连接杆50的轴线平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以下以第一方向A为竖直方向为例进行说明),可以将待覆膜支架200沿竖直方向设置,并在第一驱动机构40的驱动下相对覆膜液罐20上升或下降,且待覆膜支架200在第二驱动机构60的驱动下绕对应的传动轮80的轴线相对于加热装置10转动,使覆膜溶液沿待覆膜支架200的周向方向分布更均匀。
另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轮80的轴线与连接杆50的轴线呈角度设置,从而提高了待覆膜支架200的设置的灵活性。例如,可以使传动轮80的轴线与连接杆50的轴线垂直,并将待覆膜支架200沿与传动轮80的轴线平行的方向设置,使待覆膜支架200沿水平方向设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待覆膜支架200上的覆膜均匀性。
可选地,支架覆膜装置100还包括角传动装置(图中未示出),连接杆50借助于角传动装置与夹持件30传动连接。角传动装置被配置为能够带动夹持件30沿第一轴线(图中未示出)相对加热装置10转动,第一轴线与连接杆50的轴线呈角度设置。如此,通过设置角传动装置,以改变传递至传动轮80的动力的传递方向。
具体地,角传动装置包括彼此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图中未示出),第一锥齿轮与连接杆50连接,且第一锥齿轮与连接杆50同轴设置,第二锥齿轮与夹持件30连接,第二锥齿轮的轴线与第一轴线重合。如此,使第一锥齿轮在连接杆50的带动下与连接杆50同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锥齿轮绕自身轴线转动,因此带动夹持件30绕第二锥齿轮的轴线相对于加热装置10旋转。可以理解,第二锥齿轮的轴线与第一锥齿轮的轴线呈角度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架覆膜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加热腔11内的升降台90,升降台90用于支撑覆膜液罐20,且升降台90被配置为能够在加热腔11内沿第一方向A移动。如此,使覆膜液罐20沿第一方向A相对加热装置10的位置可调,从而提高了支架覆膜装置100的使用方便性和对不同待覆膜支架200的适配性。使用时,可以通过升降台90调整覆膜液罐20的开口21与加热腔11的腔壁的距离,以在覆膜液罐20的开口21和加热腔11的腔壁之间留出用于操作的空间,并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待覆膜支架200及对应尺寸的覆膜液罐20。此外,升降台90通过调整覆膜液罐20的位置,还实现了对覆膜溶液的液位与夹持件30之间的距离的调节,以适用于不同的使用需要,节省操作时间。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支架覆膜装置10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先配备预设粘度的覆膜溶液,并将覆膜溶液置于升降台90上,调节加热装置10到预设温度,将待覆膜支架200装配到夹持件30上。然后控制第一驱动机构40驱动夹持件30,以带动待覆膜支架200下降至覆膜溶液内,并控制第二驱动机构60驱动连接杆50转动,以带动待覆膜支架200旋转。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后,控制第一驱动机构40驱动夹持件30上升,以使待覆膜支架200移出覆膜溶液外,并在加热腔11内高温成型第二预设时间。待覆膜支架200冷却后,从夹持件30上取下待覆膜支架200。
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支架覆膜装置100,浸涂过程中和高温成型过程中待覆膜支架200相对于加热装置10转动,使待覆膜支架200上覆膜均匀,并使覆膜与待覆膜支架200连接牢固,覆膜强度高。并且由于浸涂过程与高温成型过程无缝衔接,减少周转干扰因素,提升覆膜质量。此外,上述支架覆膜装置100使浸涂时间、浸涂位置和待覆膜支架200的转速精确可控,操作方便。使用时,通过改变覆膜溶液的粘度、浸涂过程的时间、待覆膜支架200的转速、加热腔11的温度及高温成型过程的时间等参数,可改变覆膜厚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支架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装置,具有加热腔;
用于存放覆膜溶液的覆膜液罐,所述覆膜液罐设于所述加热腔内,且所述覆膜液罐具有开口;以及
用于夹持待覆膜支架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设于所述加热腔内,并沿第一方向与所述覆膜液罐的所述开口彼此间隔设置,所述夹持件被配置为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所述覆膜液罐移动,以将所述待覆膜支架浸入所述覆膜溶液或将所述待覆膜支架从所述覆膜溶液中移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覆膜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外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的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端穿入所述加热腔内,并与所述夹持件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被配置为能够提供使所述连接杆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加热装置移动的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动力件和与所述第一动力件连接的第一传动件;
所述第一动力件被配置为能够提供使所述第一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动力;
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夹持件的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覆膜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连接杆之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相对于所述加热装置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杆绕所述连接杆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加热装置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覆膜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轴承座内设有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的轴承;
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借助于所述轴承与所述轴承座转动地连接,且所述连接杆的所述第一端伸出所述轴承座,并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覆膜装置还包括联轴器;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轴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连接杆的所述第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夹持件用于一一对应地夹持所述待覆膜支架;
所述支架覆膜装置还包括一一对应地套设于所述夹持件上的传动轮,任意两个所述传动轮之间传动连接;
所述连接杆与全部所述传动轮中的一个同轴设置并彼此相连,以带动任一所述传动轮绕其自身轴线相对于所述加热装置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覆膜装置还包括角传动装置,所述连接杆借助于所述角传动装置与所述夹持件传动连接;
所述角传动装置被配置为能够带动所述夹持件沿第一轴线相对所述加热装置转动;
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连接杆的轴线呈角度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传动装置包括彼此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
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连接杆连接,且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连接杆同轴设置;
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夹持件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覆膜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的升降台;
所述升降台用于支撑所述覆膜液罐,且所述升降台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加热腔内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CN202222958339.5U 2022-11-07 2022-11-07 支架覆膜装置 Active CN219230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8339.5U CN219230267U (zh) 2022-11-07 2022-11-07 支架覆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8339.5U CN219230267U (zh) 2022-11-07 2022-11-07 支架覆膜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30267U true CN219230267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43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58339.5U Active CN219230267U (zh) 2022-11-07 2022-11-07 支架覆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302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82742B (zh) 一种金属筒防锈漆内外同步喷涂设备
CN219230267U (zh) 支架覆膜装置
CN110690799A (zh) 一种电机绕组通电加热旋转浸漆设备及其浸漆工艺
CN111002245A (zh) 一种镀锌钢板加工用夹紧定位工装及定位方法
CN210995014U (zh) 一种砂芯涂料装置
CN213925666U (zh) 一种纤维转移古籍加固装置
CN216039789U (zh) 一种中性密度滤光片精密加工用真空镀膜装置
CN210907821U (zh) 一种建筑材料用钢筋弯曲机
CN215797034U (zh) 一种用于涂刷钛阳极表面的装置
CN219567112U (zh) 一种电缆生产托架
CN218876319U (zh) 一种潜水板材用焊接定位装置
CN112609227A (zh) 一种电镀槽
CN220111489U (zh) 一种多次涂覆的漆缸结构
CN110560339A (zh) 一种定位装置以及点胶工艺
CN219283973U (zh) 一种工件自定心立式真空热处理炉
CN220091768U (zh) 一种衰减器用碳膜涂覆装置
CN220924755U (zh) 一种有机硅胶分装装置
CN216712222U (zh) 一种电镀效率高的真空电镀机
CN219030272U (zh) 一种收板机收板内斜装置
CN214766436U (zh) 一种用于高分子涂料的喷涂升降机
CN112501948B (zh) 一种纤维转移古籍加固装置
CN219776166U (zh) 基于变压器的均匀干燥装置
CN111519120B (zh) 一种可多级调速的钢管镀锌机
CN219160795U (zh) 圆柱电池烘烤装置
CN220160301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喷涂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