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19743U - 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 - Google Patents
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19743U CN219219743U CN202223509526.1U CN202223509526U CN219219743U CN 219219743 U CN219219743 U CN 219219743U CN 202223509526 U CN202223509526 U CN 202223509526U CN 219219743 U CN219219743 U CN 2192197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uss
- building
- trusses
- platform
- attached scaff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vable Scaffol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包括:桁架、作业平台、防护网以及钢爬架;桁架的长度与建筑物的两层高度相同,桁架纵向且间隔布置于建筑物外墙的外侧,桁架的顶部设置有吊耳,且桁架的上部以及中部设置有朝向建筑物方向的固定支架;多个作业平台横向且间隔架设在桁架内;防护网铺设在主体框架外表面,钢爬架竖直设置在主体框架的右侧端面。通过设置桁架作为本申请的纵向受力件,作业平台架设在两个以上桁架内。作为承载施工人员的横向平台。由于桁架的长度只有两层楼的高度,这使得整个外墙脚手架不会完全包裹住建筑物。保证了后续装配式建筑部品正常吊装,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
背景技术
现如今钢结构建筑越来越多。相比于传统建筑,钢结构的建设速度更快,建设周期大幅缩短。因钢结构属于装配化施工,现场无需使用脚手架进行支撑。但对于外墙施工,仍然需要有施工作业平台,很多项目仍然参照传统建筑工程,搭设外墙脚手架。由于外墙脚手架对建筑外围的全封闭,会导致后续装配式建筑部品无法正常吊装,从而影响施工效率。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包括:桁架、作业平台、防护网以及钢爬架;桁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桁架的长度与建筑物的两层高度相同,桁架纵向且间隔布置于建筑物外墙的外侧,桁架的顶部设置有吊耳,且桁架的上部以及中部设置有朝向建筑物方向的固定支架;作业平台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作业平台横向且间隔架设在桁架内;防护网铺设在桁架与作业平台组成的主体框架的左侧端面以及远离建筑物的一侧,钢爬架竖直设置在主体框架的右侧端面。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桁架为长方形框架结构,桁架的内部横向等距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方管,方管与桁架的上下短边平行且相等。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桁架远离建筑物的长边为第一桁架纵梁,靠近建筑物的长边为第二桁架纵梁,第一桁架纵梁沿其长度方向向上延长,在第一桁架纵梁的延长部设置有朝向建筑物方向的第一固定支架,桁架中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支架;第一固定支架由垂直于第一桁架纵梁且朝向建筑物的支撑方管以及斜向架设在支撑方管与第一桁架纵梁之间的加强方管所构成;第二固定支架由垂直于第一桁架纵梁且朝向建筑物的支撑方管以及斜向架设在支撑方管与第一桁架纵梁之间的加强方管所构成。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桁架纵梁向上延长至第一固定支架上,且在第二桁架纵梁与第一固定支架的交汇点设置有吊耳。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作业平台为长方形框架结构,未处于最下部的作业平台上开设有人孔,且作业平台上铺设有平台防护网,平台防护网不与人孔相干涉。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钢爬架为竖直设置的梯子,架设在主体框架靠近人孔的侧面。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桁架之间的距离不超过3米;作业平台之间的距离在1.5-2米之间。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防护网还包括小方管以及钢丝网;防护网由小方管横纵拼接而成的矩形框架,钢丝网盖设在矩形框架的表面。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支架与第二固定支架与建筑物连接处设置有安装底座,安装底座为长方形片状结构,安装底座的上下两端开设有螺孔。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动力装置、滑轮组以及牵引绳;动力装置设置在建筑物上,牵引绳的一端通过挂钩与吊耳挂接,牵引绳的另一端通过滑轮组与动力装置固定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设置两个以上长度等于建筑物两层之间距离的桁架作为本申请的纵向受力件,作业平台架设在两个以上桁架内。作为承载施工人员的横向平台。由于桁架的长度只有两层楼的高度,这使得整个外墙脚手架不会完全包裹住建筑物。同时设置在桁架上的作业平台能实现外墙脚手架承载施工人员的基本功能。桁架上设置的固定支架作为本申请与建筑物结构钢梁之间的连接,实现了本申请在某一高度的固定。桁架顶部的吊耳使得本申请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楼层之间实现高度的调整。以满足建筑物不同高度施工的需求。本申请外部铺设的防护网可以防止工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坠落,从而增加本申请的安全性。侧面设置的钢爬架可以方便施工人员在本申请内部不同高度的作业平台之间移动,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的主视图;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的A-A剖视图;
图3示出桁架的侧视图;
图4示出钢爬架的侧视图;
图5示出作业平台(无人孔)的俯视图;
图6示出作业平台(有人孔)的俯视图;
图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的3-3剖视图;
图8示出安装底座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的主视图;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的A-A剖视图;图3示出桁架的侧视图;
图4示出钢爬架的侧视图;图5示出作业平台(无人孔)的俯视图;图6示出作业平台(有人孔)的俯视图;图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的3-3剖视图;图8示出安装底座的主视图。
如图1所示,该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包括:桁架110、作业平台120、防护网130以及钢爬架140;桁架110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桁架110的长度与建筑物的两层高度相同,桁架110纵向且间隔布置于建筑物外墙的外侧,桁架110的顶部设置有吊耳115,且桁架110的上部以及中部设置有朝向建筑物方向的固定支架;作业平台1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作业平台120横向且间隔架设在桁架110内;防护网130铺设在桁架110与作业平台120组成的主体框架的左侧端面以及远离建筑物的一侧,钢爬架140竖直设置在主体框架的右侧端面。
在此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以上长度等于建筑物两层之间距离的桁架110作为本申请的纵向受力件,作业平台120架设在两个以上桁架110内。作为承载施工人员的横向平台。由于桁架110的长度只有两层楼的高度,这使得整个外墙脚手架不会完全包裹住建筑物。同时设置在桁架110上的作业平台120能实现外墙脚手架承载施工人员的基本功能。桁架110上设置的固定支架作为本申请与建筑物结构钢梁200之间的连接,实现了本申请在某一高度的固定。桁架110顶部的吊耳115使得本申请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楼层之间实现高度的调整。以满足建筑物不同高度施工的需求。本申请外部铺设的防护网130可以防止工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坠落,从而增加本申请的安全性。侧面设置的钢爬架140可以方便施工人员在本申请内部不同高度的作业平台120之间移动,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如图5-6所示,有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桁架110为长方形框架结构,桁架的内部横向等距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方管,方管与桁架110的上下短边平行且相等。在此设计中,桁架110的横向设置的方管都可以承载安装作业平台120。
如图3所示,有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桁架110远离建筑物的长边为第一桁架纵梁121,靠近建筑物的长边为第二桁架纵梁122,第一桁架纵梁121沿其长度方向向上延长,在第一桁架纵梁121的延长部设置有朝向建筑物方向的第一固定支架123,桁架110中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支架124;第一固定支架123由垂直于第一桁架纵梁121且朝向建筑物的支撑方管以及斜向架设在支撑方管与第一桁架纵梁121之间的加强方管所构成;第二固定支架124由垂直于第一桁架纵梁121且朝向建筑物的支撑方管以及斜向架设在支撑方管与第一桁架纵梁121之间的加强方管所构成。在此设计中,加强方管、支撑方管以及第一桁架长边组成了三角形,使得桁架110更加稳固。同时,两个固定支架可以使本申请在两层楼之间固定的更加稳固。
有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桁架纵梁122向上延长至第一固定支架123上,且在第二桁架纵梁122与第一固定支架123的交汇点设置有吊耳115。在此设计中,吊耳115的形状可以为环形,半环形,方形。本申请优选为半圆环形吊耳115。
如图5-6所示,有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作业平台120为长方形框架结构,未处于最下部的作业平台120上开设有人孔111,且作业平台120上铺设有平台防护网130,平台防护网130不与人孔111相干涉。在此设计中,人孔111是为了方便施工人员在各层作业平台120之间移动,而最下一层不需要继续向下移动,故不需要设置人孔111。
如图4所示,有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钢爬架140为竖直设置的梯子,架设在主体框架靠近人孔111的侧面。
如图1所示,有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桁架110之间的距离不超过3米;作业平台120之间的距离在1.5-2米之间。在此设计中,由于作业平台120的结构强度问题,桁架110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3米,而桁架110的具体数量则与建筑物外墙的周长相关。作业平台120之间的距离则根据施工人员的身高来确定,优选1.8米。
有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护网130还包括小方管以及钢丝网;防护网130由小方管横纵拼接而成的矩形框架,钢丝网盖设在矩形框架的表面。在此设计中,小方管作为防护网130的主框架,维持防护网130的外形,并且提供结构强度。小方管的形状与普通方管相同,仅仅是管径为本申请中其他方管的1/9。使用小方管是为了给防护网130提供结构强度,没有小方管将会导致钢丝网破损,甚至脱落。
如图8所示,有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支架123与第二固定支架124与建筑物连接处设置有安装底座125,安装底座125为长方形片状结构,安装底座125的上下两端开设有螺孔。在此设计中,安装底座125与结构钢梁200进行螺接,可以避免焊接造成的结构钢梁200防腐涂层的破坏。也可以更容易的安装于拆卸。进一步的方便了本申请在不同楼层间的移动。
有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动力装置、滑轮组以及牵引绳;动力装置设置在建筑物上,牵引绳的一端通过挂钩与吊耳115挂接,牵引绳的另一端通过滑轮组与动力装置固定连接。在此设计中,动力装置优选为卷扬机。动力装置通过滑轮组为本申请提供纵向移动的竖直向上的力。方便本申请在各个楼层之间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图1-8作为示例介绍了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如上,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申请应不限于此。事实上,用户完全可根据个人喜好和/或实际应用场景灵活设定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只要合理即可。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适用于钢结构建筑物外墙施工,其特征在于,包括:桁架、作业平台、防护网以及钢爬架;
所述桁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所述桁架的长度与所述建筑物的两层高度相同,所述桁架纵向且间隔布置于建筑物外墙的外侧,所述桁架的顶部设置有吊耳,且所述桁架的上部以及中部设置有朝向建筑物方向的固定支架;
所述作业平台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作业平台横向且间隔架设在所述桁架内;
所述防护网铺设在所述桁架与所述作业平台组成的主体框架的左侧端面以及远离建筑物的一侧,所述钢爬架竖直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的右侧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为长方形框架结构,所述桁架的内部横向等距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方管,所述方管与所述桁架的上下短边平行且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远离所述建筑物的长边为第一桁架纵梁,靠近所述建筑物的长边为第二桁架纵梁,所述第一桁架纵梁沿其长度方向向上延长,在所述第一桁架纵梁的延长部设置有朝向所述建筑物方向的第一固定支架,所述桁架中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支架;
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由垂直于所述第一桁架纵梁且朝向所述建筑物的支撑方管以及斜向架设在所述支撑方管与所述第一桁架纵梁之间的加强方管所构成;
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由垂直于所述第一桁架纵梁且朝向所述建筑物的支撑方管以及斜向架设在所述支撑方管与所述第一桁架纵梁之间的加强方管所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桁架纵梁向上延长至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且在所述第二桁架纵梁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交汇点设置有所述吊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平台为长方形框架结构,未处于最下部的所述作业平台上开设有人孔,且所述作业平台上铺设有平台防护网,所述平台防护网不与所述人孔相干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爬架为竖直设置的梯子,架设在所述主体框架靠近所述人孔的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之间的距离不超过3米;
所述作业平台之间的距离在1.5-2米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还包括小方管以及钢丝网;
所述防护网由所述小方管横纵拼接而成的矩形框架,钢丝网盖设在所述矩形框架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与所述建筑物连接处设置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为长方形片状结构,所述安装底座的上下两端开设有螺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装置、滑轮组以及牵引绳;
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建筑物上,所述牵引绳的一端通过挂钩与所述吊耳挂接,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滑轮组与所述动力装置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09526.1U CN219219743U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09526.1U CN219219743U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19743U true CN219219743U (zh) | 2023-06-20 |
Family
ID=86759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509526.1U Active CN219219743U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19743U (zh) |
-
2022
- 2022-12-27 CN CN202223509526.1U patent/CN2192197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64936B (zh) | 大型高中空建筑钢结构屋盖组合吊装施工方法 | |
CN106219419A (zh) | 超高层建筑大型动臂塔吊原位由内爬转换为外挂施工方法 | |
CN103615047B (zh) | 凌空安装采光顶钢桁架和幕墙的方法 | |
CN104747799A (zh) | 超高大空间桁架内螺旋风管的安装装置及方法 | |
CN219219743U (zh) | 便携升降的附着式脚手架 | |
CN113756503B (zh) | 一种z字形飘带大厅的施工方法 | |
CN113445723A (zh) | 一种用于悬挑结构幕墙安装的施工平台及安装方法 | |
CN211597658U (zh) | 一种移动悬挑脚手架 | |
CN211899584U (zh) | 一种超高层下挂操作平台 | |
CN210561720U (zh) | 一种墩柱养护修补操作平台 | |
CN211775082U (zh) | 一种大跨度管桁架用胎架 | |
CN209924407U (zh) | 钢结构高空安装的组合工作平台 | |
JP2004232366A (ja) | つり足場 | |
CN207513201U (zh) | 一种屋面挑檐安装用移动装置 | |
CN219011877U (zh) | 一种可伸缩式楼梯间集成施工平台及装置 | |
JPH07150767A (ja) | 天井走行クレーンを有する建屋に於ける梁トラス建方方法 | |
CN214831948U (zh) | 垂直钢塔斜拉桥安装支架平台 | |
CN111088904A (zh) | 一种百米高筒体铁质烟囱钢架整体吊装装置及其工艺 | |
TWI776062B (zh) | 懸吊施工平台及使用此懸吊施工平台的施工方法 | |
CN220036560U (zh) | 一种悬挂式笼梯 | |
CN114380179B (zh) | 一种井道电梯的安全施工方法 | |
CN213418440U (zh) | 一种涂装操作平台 | |
CN215594839U (zh) | 应用于超高层钢混结构的站位辅助装置 | |
JP3100574B2 (ja) | 吊り足場及びその架設方法 | |
CN114046083B (zh) | 用于建造钢内筒烟囱的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