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17370U - 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17370U
CN219217370U CN202223493243.2U CN202223493243U CN219217370U CN 219217370 U CN219217370 U CN 219217370U CN 202223493243 U CN202223493243 U CN 202223493243U CN 219217370 U CN219217370 U CN 219217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rod
crane
limiting
arm support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9324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喜青
赵江平
宋威
王璐
周春辉
季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Original Assigne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filed Critical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Priority to CN20222349324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17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17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173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起重机。起重机包括机体、臂架、变幅滑轮组以及人字架。臂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机体上,臂架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吊具。变幅滑轮组与臂架连接以控制臂架变幅。人字架包括拉杆和撑杆。拉杆的第一端和撑杆的第一端均相对于机体可转动地设置。拉杆的第二端和撑杆的第二端均与变幅滑轮组转动连接。拉杆的长度可调节以使起重机在多种工作模式之间切换。人字架与臂架通过变幅钢丝绳连接,人字架在起重机的起重过程中,为臂架提供平衡力,降低出现起重机倾覆的风险。同时人字架中的拉杆的长度可调节,使得起重机的作业环境受限时,可以调节拉杆的长度来适应性调节起重机的工作模式,无需更换人字架,也无需重新穿绕钢丝绳,节省人力。

Description

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起重机。
背景技术
履带起重机属于流动式起重机,是一种利用履带行走的动臂旋转起重机。履带接地面积大,通过性好,适应性强,适用于多种领域的吊装作业。通常情况下臂架的工作幅度只由臂架性能、整车稳定性等条件制约,但是当使用者希望在低矮空间作业时,臂架的工作幅度便由空间高度限制了,而且起重机的起重能力也会下降。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该背景技术部分的陈述仅提供与本申请有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起重机,以使得起重机适用于不同工况。
本申请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机体、臂架、变幅滑轮组以及人字架。臂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机体上。臂架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吊具以进行起重。变幅滑轮组与臂架连接以控制臂架变幅;人字架包括拉杆和撑杆,拉杆的第一端和撑杆的第一端均相对于机体可转动地设置,拉杆的第二端和撑杆的第二端均与变幅滑轮组转动连接,人字架用于使起重机在起重过程中保持平衡,拉杆的长度可调节以使起重机在多种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种工作模式包括空旷作业模式和限高作业模式。限高作业模式下拉杆的长度小于空旷作业模式下拉杆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杆包括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第一拉杆的第一端与机体转动连接。第一拉杆的第二端可伸缩地套设在第二拉杆内。第二拉杆的远离第一拉杆的一端与变幅滑轮组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拉杆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孔。第二拉杆上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可选择地与多个限位孔中的一个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限位孔包括在第一拉杆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第一限位孔相对于第二限位孔远离第一拉杆的第一端。第一限位孔与定位孔连接时,起重机处于空旷作业模式。第二限位孔与定位孔连接时,起重机处于限高作业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限位孔还包括第三限位孔。第三限位孔相对于所述第二限位孔靠近所述第一拉杆的第一端。第三限位孔与定位孔连接时,起重机处于转运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人字架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机体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拉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人字架还包括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三连杆的第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机体的不同位置处,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三连杆的第二端均与撑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幅滑轮组包括第一变幅滑轮和第二变幅滑轮。第一变幅滑轮与人字架连接。第二变幅滑轮与臂架连接。第一变幅滑轮和第二变幅滑轮之间绕设有钢绳。
在一些实施例中,臂架包括在臂架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设置的桁架段、箱型段以及鹅头段。桁架段与机体连接。其中,鹅头段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侧板。侧板为四边形结构。侧板的第一边与箱型段连接,侧板的第二边与侧板的第三边之间呈钝角,侧板的第四边连接第一边和第三边。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起重机包括机体、臂架、变幅滑轮组以及人字架。臂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机体上,臂架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吊具以进行起重。变幅滑轮组与臂架连接以控制臂架变幅。人字架包括拉杆和撑杆。拉杆的第一端和撑杆的第一端均相对于机体可转动地设置。拉杆的第二端和撑杆的第二端均与变幅滑轮组转动连接。人字架用于使起重机在起重过程中保持平衡。拉杆的长度可调节以使起重机在多种工作模式之间切换。人字架与臂架通过变幅钢丝绳连接,人字架在起重机的起重过程中,为臂架提供平衡力,降低臂架出现力矩失衡而导致起重机倾覆的风险。同时人字架中的拉杆的长度可调节,使得起重机的作业环境受限时,可以调节拉杆的长度来适应性调节起重机的工作模式,当作业环境不再受限时,再次调节拉杆的长度即可,无需更换人字架,也无需重新穿绕钢丝绳,节省人力。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起重机处于限高作业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起重机处于空旷作业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起重机处于转运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起重机的人字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拉杆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拉杆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的拉杆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起重机的臂架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鹅头段的示意图。
图10本申请实施例的起重机的受力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本申请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机体、臂架1、变幅滑轮组4以及人字架5。臂架1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机体上,臂架1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吊具以进行起重。变幅滑轮组4与臂架1连接以控制臂架1变幅。人字架5包括拉杆51和撑杆52。拉杆51的第一端和撑杆52的第一端均相对于机体可转动地设置。拉杆51的第二端和撑杆52的第二端均与变幅滑轮组4转动连接。人字架5用于使起重机在起重过程中保持平衡。拉杆5的长度可调节以使起重机在多种工作模式之间切换。人字架5与臂架1通过变幅钢丝绳连接,人字架5在起重机的起重过程中,为臂架1提供平衡力,降低臂架1出现力矩失衡而导致起重机倾覆的风险。同时人字架中的拉杆5的长度可调节,使得起重机的作业环境受限时,可以调节拉杆5的长度来适应性调节起重机的工作模式,当作业环境不再受限时,再次调节拉杆5的长度即可,无需更换人字架,也无需重新穿绕钢丝绳,节省人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种工作模式包括空旷作业模式和限高作业模式,限高作业模式下拉杆51的长度小于空旷作业模式下拉杆的长度。如图10所示,图中,A是臂架与机体的铰接点,B是变幅钢丝绳与臂架的铰接点,C是臂架的吊具安装点,由力学分析可知,有L1*L1=F2*L2,其中,F1为变幅钢丝绳受力,L1为变幅钢丝绳力臂,F2为吊载重力,L2为吊载重力的力臂。由于变幅钢丝绳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即F1最大值是一定的,为防止臂架倾覆,臂架的最小幅度是一定的,即L2最大取值也是一定的,因此,人字架越高,L1越大,F2越大,起重机所能吊起的重量也就越大。
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拉杆51包括第一拉杆511和第二拉杆512。第一拉杆511的第一端与机体转动连接。第一拉杆511的第二端可伸缩地套设在第二拉杆512内。第二拉杆512的远离第一拉杆511的一端与变幅滑轮组4转动连接。通过使第二拉杆512相对于第一拉杆511移动来改变拉杆51的长度,进而改变起重机的工作模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拉杆是套设在第一拉杆内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拉杆511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孔54。第二拉杆512上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可选择地与多个限位孔54中的一个连接。设置多个限位孔54可以使拉杆51的长度可选择地调节。定位孔与多个限位孔54中的一个对齐时,可插入销轴使第一拉杆511和第二拉杆512相对固定。
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限位孔54包括在第一拉杆51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限位孔541和第二限位孔542。第一限位孔541相对于第二限位孔542远离第一拉杆511的第一端。第一限位孔541与定位孔连接时,起重机处于空旷作业模式。第二限位孔542与定位孔连接时,起重机处于限高作业模式。具体地,第一限位孔541与定位孔连接时,拉杆51的长度最长,此时起重机如图2所示,臂架1的变幅角度可以较大,起升的重量也较大;第二限位孔542与定位孔连接时,拉杆51的长度较短,此时起重机如图1所示,人字架高度降低,L1减小,臂架的最大起重力矩减小。由于配重是设置在起重机的车身后端的,并且拉杆51与配重相邻设置,根据整车力矩平衡原理知,当起重机由空旷作业模式切换为限高作业模式时,起重量会变小,起重机所需的抗倾覆力矩也会变小,进而配重需减少,并且拉杆51的会朝向配重倾斜,因此人字架5的拉杆51相对于转台的角度的变化不会导致人字架5与配重的结构干涉问题。
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限位孔54还包括第三限位孔543。第三限位孔543相对于第二限位孔542靠近第一拉杆511的第一端。第三限位孔543与定位孔连接时,起重机处于转运模式。如图3所示,此时第一拉杆511几乎全部套设在第二拉杆512内部,人字架5高度降至最低,以便转运。
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人字架5还包括第一连杆53。第一连杆53的第一端与机体转动连接。第一连杆53的第二端与拉杆5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仍参考图3,第三限位孔543与定位孔连接时,第一连杆53与第一拉杆511之间相对转动,使人字架折叠在一起,这样,整车的重心高度进一步降低,便于转运。
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人字架5还包括第二连杆55和第三连杆56。第二连杆55的第一端和第三连杆56的第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机体的不同位置处。第二连杆55的第二端和第三连杆56的第二端均与撑杆52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如图4所示,第二连杆55、第三连杆56以及机体构成三角形,提高人字架5的结构稳定性。
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变幅滑轮组4包括第一变幅滑轮41和第二变幅滑轮42。第一变幅滑轮41与人字架5连接。第二变幅滑轮42与臂架1连接。第一变幅滑轮41和第二变幅滑轮42之间绕设有钢绳。通过卷绕钢绳,即可控制臂架变幅。
参考图8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臂架1包括在臂架1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设置的桁架段11、箱型段12以及鹅头段13。桁架段11与机体连接。鹅头段13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侧板131,侧板131为四边形结构,侧板131的第一边与箱型段12连接,侧板131的第二边131a与侧板131的第三边131b之间呈钝角.侧板131的第四边连接第一边和第三边131b。臂架1的底部采用的空间桁架式结构,结构简单、轻巧;中间的封闭箱型结构,刚度好,传力过度自然;顶部的鹅头结构,使后续安装起升滑轮并进行起重时,起升滑轮下方的空间更大,更利于载荷的高度进一步提升。利用简单的机械结构,使得工程机械在作业高度受限的环境下,具备较好的起重能力。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
臂架(1),所述臂架(1)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机体上,所述臂架(1)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吊具以进行起重;
变幅滑轮组(4),所述变幅滑轮组(4)与所述臂架(1)连接以控制所述臂架(1)变幅;以及
人字架(5),所述人字架(5)包括拉杆(51)和撑杆(52),所述拉杆(51)的第一端和所述撑杆(52)的第一端均相对于所述机体可转动地设置,所述拉杆(51)的第二端和所述撑杆(52)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变幅滑轮组(4)转动连接,所述人字架(5)用于使所述起重机在起重过程中保持平衡,所述拉杆(51)的长度可调节以使所述起重机在多种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工作模式包括空旷作业模式和限高作业模式,所述限高作业模式下所述拉杆(51)的长度小于所述空旷作业模式下所述拉杆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51)包括第一拉杆(511)和第二拉杆(512),所述第一拉杆(511)的第一端与所述机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拉杆(511)的第二端可伸缩地套设在所述第二拉杆(512)内,所述第二拉杆(512)的远离所述第一拉杆(511)的一端与所述变幅滑轮组(4)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511)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孔(54),所述第二拉杆(512)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可选择地与所述多个限位孔(54)中的一个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限位孔(54)包括在所述第一拉杆(51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限位孔(541)和第二限位孔(542),所述第一限位孔(541)相对于所述第二限位孔(542)远离所述第一拉杆(51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限位孔(541)与所述定位孔连接时,所述起重机处于空旷作业模式,所述第二限位孔(542)与所述定位孔连接时,所述起重机处于限高作业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限位孔(54)还包括第三限位孔(543),所述第三限位孔(543)相对于所述第二限位孔(542)靠近所述第一拉杆(511)的第一端,所述第三限位孔(543)与所述定位孔连接时,所述起重机处于转运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字架(5)还包括第一连杆(53),所述第一连杆(53)的第一端与所述机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53)的第二端与所述拉杆(5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字架(5)还包括第二连杆(55)和第三连杆(56),所述第二连杆(55)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杆(56)的第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机体的不同位置处,所述第二连杆(55)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连杆(56)的第二端均与所述撑杆(52)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幅滑轮组(4)包括第一变幅滑轮(41)和第二变幅滑轮(42),所述第一变幅滑轮(41)与所述人字架(5)连接,所述第二变幅滑轮(42)与所述臂架(1)连接,所述第一变幅滑轮(41)和所述第二变幅滑轮(42)之间绕设有钢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1)包括在所述臂架(1)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设置的桁架段(11)、箱型段(12)以及鹅头段(13),所述桁架段(11)与所述机体连接,其中,所述鹅头段(13)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侧板(131),所述侧板(131)为四边形结构,所述侧板(131)的第一边与所述箱型段(12)连接,所述侧板(131)的第二边(131a)与所述侧板(131)的第三边(131b)之间呈钝角,所述侧板(131)的第四边连接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三边(131b)。
CN202223493243.2U 2022-12-27 2022-12-27 起重机 Active CN219217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93243.2U CN219217370U (zh) 2022-12-27 2022-12-27 起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93243.2U CN219217370U (zh) 2022-12-27 2022-12-27 起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17370U true CN219217370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47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93243.2U Active CN219217370U (zh) 2022-12-27 2022-12-27 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173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3620B (zh) 用于大起重容量移动式起重机的桅杆提升结构和方法
CN102674172B (zh) 超起装置及其张角控制装置、包含该超起装置的起重机
CN111217264A (zh) 起重机
CN219217370U (zh) 起重机
JP6645222B2 (ja) クレーンのジブ取付方法
CN113321139A (zh) 吊钩组件及起重机械
US6669038B1 (en) Self-propelled crane
CN218560944U (zh) 一种适用于动臂塔吊的可变配重结构
CN115784041A (zh) 起重机
CN219058345U (zh) 工程机械的臂架和起重机
CN208516793U (zh) 八绳小车
JP2017137171A (ja) クレーン、およびクレーンのブーム取付方法
CN217676514U (zh) 起重机
CN111483931A (zh) 一种臂架组件和起重机
CN212222266U (zh) 起重机
CN218931547U (zh) 配重调节装置及起重设备
CN212450381U (zh) 一种臂架组件和起重机
CN220766333U (zh) 塔式起重机
JP3268260B2 (ja) ダブルリンク式クレーン
CN218560946U (zh) 起重设备
CN214192356U (zh) 一种用于起重机的平衡重系统和起重机
JPH072723Y2 (ja) 油圧ショベルのエクステンションブーム
CN214495494U (zh) 起重设备
CN215249188U (zh) 起重设备
CN218579519U (zh) 起重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