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7503U - 植入支架及植入假体 - Google Patents

植入支架及植入假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7503U
CN219207503U CN202223037786.3U CN202223037786U CN219207503U CN 219207503 U CN219207503 U CN 219207503U CN 202223037786 U CN202223037786 U CN 202223037786U CN 219207503 U CN219207503 U CN 2192075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nt
branch
framework
fenestration
im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3778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胜
吴雅莎
尹玉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Wei Qi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Wei Qi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Wei Qi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Wei Qi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3778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75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75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75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植入支架及植入假体。植入支架包括连接覆膜,连接覆膜围成管状的连接腔;多个呈波形环状结构的支撑骨架,固定于连接覆膜的壁面上并沿连接覆膜的轴向排列设置;开窗结构,设于连接覆膜上,开窗结构与连接腔连通;至少部分开窗结构与至少一个支撑骨架一体设置,保证了连接覆膜上的每个支撑骨架均为独立的闭环结构,有利于提高开窗结构在径向上的支撑力,当血管出现钙化或者夹层而挤压植入支架时,每个支撑骨架均为独立的闭环结构形成的径向支撑力能够减缓钙化区域或者夹层区域对植入支架的挤压而导致植入支架的径向尺寸减小甚至闭塞,从而有利于减少植入支架受挤压后造成的血通量损失。

Description

植入支架及植入假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植入支架及植入假体。
背景技术
主动脉弓部疾病包括累及主动脉弓部的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溃疡和壁间血肿等病变。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的方法有外科手术,杂交手术和全腔内技术等。
主动脉弓部解剖结构复杂,主动脉弓部主体血管呈弯曲形态,是头部、内脏和下肢供血的主干道,不同个体的分支血管直径差异较大,多个分支血管之间的间距差异也较大。主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难点是主动脉弓部疾病被隔绝的同时,保证主动脉弓部上的分支血管的通畅;脑部供血一旦缺血时间较长,将给患者造成致命的伤害。目前市场现有腔内产品较难实现,主要采用外科(全弓置换)的治疗方式。但是全弓置换外科手术难度和创伤很大、需要在深低温体外循环的条件下完成,术后的并发症也较多。目前有些技术中针对双内嵌分支(即至少两个分支血管)的重建还需做搭桥手术或者覆盖其中一个分支血管,创伤相对较大,手术时间长,中远期容易发生桥血管狭窄或闭塞或者导致脑部缺血等症状。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搭接桥血管的患者,其中就有25%的膈神经麻痹并发症,因此三个分支血管腔内手术具有优势。
目前的技术主要通过在主动脉血管中释放主体支架,用于重建分支血管的分支支架插接于主体支架的开窗中,从而实现主体支架在隔绝主动脉血管的病变位置的同时重建重要的分支血管。然而,分支血管重建后,主动脉血管和/或分支血管容易出现血通量损失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减小血管的血通量损失的植入支架及植入假体,以解决植入治疗中血管容易出现血通量损失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植入支架,包括:
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围成管状的连接腔;连接支架包括连接覆膜及多个呈波形环状结构的支撑骨架,所述多个支撑骨架固定于所述连接覆膜的壁面上并沿所述连接覆膜的轴向间隔排列设置,每个支撑骨架均为一体成形的独立的闭环结构;
开窗结构,设于所述连接覆膜上,所述开窗结构与所述连接腔连通;
至少部分所述开窗结构与至少一个所述支撑骨架一体设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植入假体,包括主体支架及如上所述的植入支架,所述主体支架围成主体腔,所述植入支架插接于所述主体腔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支架及植入假体,由于至少部分所述开窗结构与至少一个所述支撑骨架一体设置,保证了连接覆膜上的每个支撑骨架均为独立的闭环结构,有利于大大提高开窗结构在径向上的支撑力,当血管出现钙化或者夹层而挤压植入支架时,每个支撑骨架均为独立的闭环结构形成的径向支撑力能够减缓钙化区域或者夹层区域对植入支架的挤压而导致植入支架的径向尺寸减小甚至闭塞,从而有利于减少植入支架受挤压后造成的血通量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植入假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植入假体除去植入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3a为图2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b为密封覆膜的所在面PL与主体支架的中轴线AX所形成的夹角B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植入支架的侧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植入支架沿线A-A的剖视图;
图6为植入支架的展开示意图;
图7a为图6的植入支架的区域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b为第二骨架的第一部分与开窗结构沿连接覆膜的中轴线方向在图6所示的投影面P-P上的投影示意图;
图8a为图4所示的植入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8b为图8a所示的植入支架的区域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a为植入支架的内嵌分支的立体示意图;
图9b为图9a所示的内嵌分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植入支架用于重建主动脉弓的左锁骨下动脉的场景示意图;
图11为植入支架用于重建腹主动脉的肾动脉的场景示意图;
图12为植入假体应用于重建主动脉弓的三个分支血管的场景示意图;
图13为植入假体应用于重建主动脉弓的两个分支血管的场景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植入支架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5为图8a所示的植入支架中内嵌分支的近端口为斜口的可能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的内嵌分支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内嵌分支的近端口所在面、内嵌分支的远端口所在面与内嵌分支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的一可能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18为内嵌分支的近端口所在面、内嵌分支的远端口所在面与内嵌分支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的另一可能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0、植入假体;100、植入支架;50、开窗结构;52、第一开窗部;54、第二开窗部;56、环状件;70、内嵌分支;72、分支覆膜;726、裂口;720、连通腔;722、近端口;724、远端口;74、过渡覆膜;76、支撑环;77、定位环;78、缝合线迹;20、连接覆膜;22、连接腔;30、支撑骨架;31、支撑杆;31a、波峰;312a、高波;314a、低波;31b、波谷;32、近侧支撑骨架;34、远侧支撑骨架;36、第一骨架;38、第二骨架;382、第一部分;384、第二部分;40、第一支撑部;42、第二支撑部;420、锚定钩;44、第三支撑骨架;200、主体支架;201、主体覆膜;203、主体支撑结构;205、主腔通道;210、主体腔;300、根部开口;400、分隔支架;410、分隔腔;401、分隔覆膜;4012、近端开口;4014、远端开口;403、分隔支撑结构;404、分隔定位结构;405、显影标记;500、密封覆膜;501、主腔口;503、子腔口;700、防漏框;800、定位杆;2000、分支支架;3000、主动脉弓;3001、左锁骨下动脉;3002、左颈总动脉;3003、头臂干动脉;4000、腹主动脉;4001、肾动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对于植入支架,近端是指将植入支架用于植入治疗后其靠近人体心脏的一端,远端是指植入支架用于植入治疗后其远离人体心脏的一端。将柱体、管体等一类物体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定义为轴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径向。周向就是指“圆周方向”,即绕柱体、管体等轴线方向(垂直于轴线,同时垂直于截面半径)。“周向”、“轴向”、“径向”共同构成柱坐标的三个正交方向。周向长度,是指结构或元件沿柱体、管体等的周向方向的延伸长度。轴向长度,是指结构或元件沿柱体、管体等的轴向方向的延伸长度。该等定义,只是为了表述方便,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植入假体1000,可应用于管腔中以实施腔内隔绝术来隔绝管腔内的病变区域,例如,可采用植入假体1000在血管的管腔中隔绝动脉夹层或动脉瘤等。可以理解,该血管可以是主动脉弓、胸主动脉,或腹主动脉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知晓,采用血管来阐述仅用作举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适用于各种人体或动物管腔,例如消化道管腔等。
请结合参阅图2及图3a,植入假体1000包括植入支架100、主体支架200及至少一个分隔支架400。主体支架200围成管状的主体腔210,用于收容分隔支架400及植入支架100。分隔支架400设于主体腔210内。分隔支架400围成管状的分隔腔410,用于插接分支支架,以使植入假体1000与分支支架相配合使用,从而通过分支支架重建分支血管。分隔支架400的外壁与主体支架200的内壁形成主腔通道205,主腔通道205用于插接植入支架100。植入支架100插接于主腔通道205内。
植入支架100插接于主腔通道205中,包括以下可能的实现方式:植入支架100可以插接在沿主腔通道205的轴向方向的两端开口中;也可以是主体支架200的侧壁设有插口,植入支架100可以从主体支架200的侧壁的插口插入主腔通道205中;还可以是主体支架200的外侧壁上设有外嵌分支(图未示),植入支架100通过外嵌分支与主腔通道205连通等。
血管包括主体血管与分支血管。将植入假体1000植入血管时,主体支架200与植入支架100位于主体血管内,植入支架100可以与主体血管连通,插接于分隔腔410内的分支支架可以与对应的分支血管连通。例如,将植入假体1000用于重建主动脉弓时,主体支架200与植入支架100位于主动脉弓的主体血管内,插接于分隔腔410内的分支支架可以与主动脉弓上的对应的分支血管连通。
本实施例中,主体支架200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主体支架200具有径向膨胀能力,即可在外力作用下被压缩并在外力撤销后自膨胀或通过机械膨胀恢复至初始形状并保持初始形状,由此植入血管后可通过其径向支撑力贴覆血管壁。
主体支架200包括管状的主体覆膜201以及设于主体覆膜201上的主体支撑结构203。主体覆膜201围成主体腔210。主体支撑结构203用于为主体支架200提供径向支撑力。主体支撑结构203能够沿主体覆膜201的径向收缩或膨胀。主体支撑结构203可以是波形环状物,也可以是由金属丝编织形成的网状结构,也可以是通过金属管切割形成的切割网状结构,本实用新型对主体支撑结构203的结构不作限定。
分隔支架400具有径向膨胀能力,可在外力作用下被压缩并在外力撤销后自膨胀或通过机械膨胀恢复至初始形状并保持初始形状,由此植入血管后可通过其径向支撑力贴覆血管壁。
分隔支架400包括分隔覆膜401及固定于分隔覆膜401上的分隔支撑结构403。分隔支撑结构403可以是沿分隔覆膜401的轴向排列的多个波形环状物,也可以是由金属丝编织形成的网状结构,也可以是通过金属管切割形成的切割网状结构,本实用新型对分隔支撑结构403的结构不作限定。
分隔覆膜401与主体覆膜201固定并位于主体腔210内。分隔覆膜401围成管状的分隔腔410。分隔覆膜401的外壁与主体腔210的内壁共同形成主腔通道205。分隔覆膜401包括沿分隔覆膜401的轴向相对设置的近端开口4012及远端开口4014。近端开口4012所在面倾斜设置,即分隔支架400的中轴线与近端开口4012所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非直角;远端开口4014所在面倾斜设置,即分隔支架400的中轴线与远端开口4014所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非直角;即分隔支架400的近端开口4012与远端开口4014均为斜口设计,有利于避免分隔支架400的近端开口4012和远端开口4014应力集中而不利于径向收缩运输,也方便分支支架进入分隔支架400内。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分隔支架400的中轴线与近端开口4012所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可以为直角,分隔支架400的中轴线与远端开口4014所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可以为直角,即近端开口4012与远端开口4014可以均为平口设计。
近端开口4012与远端开口4014可以均设有环状的分隔定位结构404。分隔定位结构404能够沿分隔覆膜401的径向收缩或膨胀。分隔定位结构404可以是适应近端开口4012与远端开口4014的环状物,有利于避免近端开口4012与远端开口4014褶皱,分隔定位结构404与分支支架的外表面接触,也有利于提高分支支架插接于分隔支架400后的密封性,从而有利于防止内漏的发生。
分隔支架400还可以包括显影标记405,显影标记405设于分隔定位结构404上,用于指示分隔支架400所在位置。本实例中,显影标记405可以为绕设于分隔定位结构404上的环状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分隔定位结构404具有显影材料。显影标记405的材料和分隔定位结构404中的显影材料可由不透X射线性能好、耐腐蚀性强、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制成,可以是金、铂、钽、锇、铼、钨、铱、铑等材料或这些材料的至少两者的合金。
植入假体1000还包括密封覆膜500,密封覆膜500位于主体腔210内,密封覆膜500固定于主体支架200的远端。密封覆膜500的一侧和主体覆膜201设置有间距,使得密封覆膜500和主体覆膜201的内壁形成主腔口501。主腔口501和主腔通道205连通设置,以供植入支架100插入。主腔口501的直径小于植入支架100的直径,释放状态下,植入支架100与主腔口501紧密插接配合以使植入支架100和主体支架200连接在一起。植入支架100和密封覆膜500紧密贴合,有利于降低内漏发生的可能性。
密封覆膜500上还可以开设有至少一个子腔口503。分支支架可通过子腔口503插接于分隔腔410内。一个分隔支架400对应一个子腔口503,即子腔口503的数量和分隔支架400的数量相同。本实施例中,分隔支架400的数量以两个为例。密封覆膜500通过子腔口503密封固定于分隔支架400的远端开口4014处,以使子腔口503和对应的分隔覆膜401中的分隔腔410连通。请结合参阅图3b,密封覆膜500的所在面PL与主体支架200的中轴线AX的夹角B为非直角,即密封覆膜500的所在面PL与主体支架200的中轴线AX形成的夹角B为锐角或钝角,本实施例优选密封覆膜500的所在面PL与主体支架200的中轴线AX形成的夹角B为锐角。密封覆膜500相对主体支架200的中轴线倾斜设置,便于分支支架依次通过子腔口503和分隔覆膜401的远端开口4014与分隔支架400插接配合,提高定位精确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覆膜500的所在面PL与主体支架200的中轴线AX可以形成直角,即密封覆膜500的所在面PL与主体支架200的中轴线AX垂直。
植入假体1000还包括设于分隔支架400两侧的防漏框700(如图2与图3a所示)。防漏框700的远端面固定于密封覆膜500,防漏框700的近端面边缘与对应的分隔覆膜401的近端开口4012的周围以及主体覆膜201密封连接。当在主腔口501内插入植入支架100时,密封覆膜500的主腔口501的边缘能紧贴于主体支架200的外表面,防漏框700也能紧贴于主体支架200的外表面,从而使植入假体1000的远端及近端均能够与插接于主腔口501内的植入支架100的外表面紧密贴合,能进一步有效地防止内漏。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分隔支架400的数量为多个,则将多个分隔支架400视为整体分隔支架,防漏框700的数量可依然设置为两个,两个防漏框700分别位于整体分隔支架400的两侧。
植入假体1000还包括设于密封覆膜500靠近主腔口501的一侧的定位杆800(如图2与图3a所示),定位杆800用于在植入支架100插接在主腔通道205时对植入支架100进行定位。定位杆800的两端也可以设有环状物(图未示)。定位杆800上也可以设有显影标记(图未示),用于指示定位杆800所在位置,便于植入支架100与主腔通道205插接配合。定位杆80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主体支架200(主体覆膜201或主体支撑结构203上)。在释放状态时,当植入支架100与主腔口501插接配合时,定位杆800能紧贴于植入支架100的外表面,从而使密封覆膜500与植入支架100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有利于防止内漏的发生,且也方便植入支架100插入主腔口501内,增加植入支架100与植入假体1000的兼容性,使植入支架100与主体支架200接合地更稳定。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密封覆膜500、防漏框700及定位杆800可以省略,分隔支架400围成分隔腔410,分隔支架400与主体支架200的内壁形成主腔通道205,植入支架100插接于主腔通道205内。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分隔支架400、密封覆膜500、防漏框700及定位杆800可以省略,主体支架200围成主体腔210,植入支架100插接于主体腔210内。
植入支架100为一直管状或带有锥度的结构,请参阅图4与图5,以植入支架为直管状结构进行举例说明。植入支架100包括连接支架、开窗结构50、内嵌分支70以及过渡覆膜74。连接支架围成管状的连接腔22。内嵌分支70围成管状的连通腔720,内嵌分支70固定于连接支架上并收容于连接腔22内,连通腔720与连接腔22连通。开窗结构50设于连接支架上,过渡覆膜74密封连接于内嵌分支70的一端,过渡覆膜74密封连接于开窗结构50,开窗结构50与连通腔720连通,开窗结构50用于与重建分支血管的分支支架插接配合以使分支支架通过连通腔720与连接腔22连通。在植入支架100插接于主腔通道205内时,连接腔22与主腔通道205(如图2所示)相连通。
本实施例以过渡覆膜74密封连接于内嵌分支70的近端举例说明。可以理解,根据内嵌分支70固定位置的不同,过渡覆膜74也可以密封连接于内嵌分支70的远端,例如内嵌分支70位于开窗结构50的近端侧。
内嵌分支70的轴向延伸方向与植入支架100的轴向延伸方向相同,也可以理解为内嵌分支70的轴向延伸方向与连接支架的轴向延伸方向相同,即内嵌分支70的中轴线与植入支架100的中轴线平行。在其他实施例中,内嵌分支70倾斜设置,即内嵌分支70的中轴线与植入支架100的中轴线可以形成有夹角。
连接支架包括连接覆膜20及多个支撑骨架30,连接腔22由连接覆膜20围成,多个支撑骨架30固定于连接覆膜20的壁面上并沿连接覆膜20的轴向间隔排列,每个支撑骨架30均为一体成形的独立的闭环结构,即每个支撑骨架30并不依赖开窗结构50而形成闭环结构,换而言之,开窗结构50的设置并不破坏每个支撑骨架30的一体成形的闭环独立性。每个支撑骨架30均包括多个成夹角依次相连的支撑杆31,沿连接覆膜20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夹角分别为波峰31a和波谷31b。波峰31a相比波谷31b更靠近连接覆膜20的近端。本实施例中,波峰31a和波谷31b处设置有圆角,有利于降低植入支架100在径向收缩过程中损坏的风险。
请结合参阅图6,内嵌分支70包括沿内嵌分支70的轴向相对设置的近端口722与远端口724。沿连接支架的周向上,开窗结构50的周向长度大于内嵌分支70的至少一端口的最大周向长度。开窗结构50沿连接支架上的周向长度大于内嵌分支70的近端口722沿连接支架上的周向长度。开窗结构50在连接覆膜20上的周向长度L1为连接支架的周向长度的20%~40%。沿连接支架的轴向上,窗结构50的轴向长度大于内嵌分支70的至少一端口的最大轴向长度。开窗结构50沿连接支架的轴向长度至少为开窗结构50沿所述连接支架上的周向长度的40%。
开窗结构50的周向长度L1为25mm~35mm,开窗结构50沿连接覆膜20的轴向长度的范围为15mm~25mm,优选地,开窗结构50的周向长度L1为28~32mm,开窗结构50沿连接覆膜20的轴向长度L2为18~22mm。本实施例以开窗结构50的周向长度L1为30mm,开窗结构50沿连接覆膜20的轴向长度L2为20mm举例说明。
开窗结构50沿连接支架的轴向长度至少为开窗结构50沿所述连接支架上的周向长度的40%,开窗结构50在连接覆膜20上的周向长度L1为连接支架的周向长度的20%~40%,使得开窗结构50在连接支架上的口径较大,开窗结构50的尺寸大于目标分支血管的根部开口300尺寸(根部开口300可以参考图11-图14的所示位置),即使内嵌分支70的近端口722难以和目标分支血管的根部开口300完全对中(完全对中是指内嵌分支70的中轴线与目标分支血管的根部开口300中轴线重合),尺寸更大的开窗结构50也能够保证覆盖分支血管的根部开口300,从而提高植入支架100在重建分支血管的过程中的容错率,提高了开窗结构50对目标分支血管的定位精度,便于分支支架装配于内嵌分支70中且不影响植入支架100的径向压缩尺寸,大大降低了术者的操作难度和操作时间。
根据支撑骨架30在连接覆膜20轴向上的设置位置,支撑骨架30包括近侧支撑骨架32、远侧支撑骨架34、第一骨架36、第二骨架38、第一支撑部40及第二支撑部42。第一骨架36与第二骨架38在轴向上相邻设置。第一骨架36相较于第二骨架38更远离连接支架的近端。开窗结构50靠近第一骨架36与第二骨架38设置。
远侧支撑骨架32位于第一骨架36的远端侧,第一骨架36与远侧支撑骨架34在连接覆膜20的轴向上相邻设置,第一支撑部40位于远侧支撑骨架34的远端侧。近侧支撑骨架32位于第二骨架38的近端侧,第二骨架38与近侧支撑骨架32在连接覆膜20的轴向上相邻设置,第二支撑部42位于近侧支撑骨架32的近端侧。开窗结构50在连接覆膜20上的最大轴向长度小于或等于近侧支撑骨架32与远侧支撑骨架34间的最大轴向长度,使开窗结构50在连接覆膜20上的轴向上的延伸长度较大,换而言之,使开窗结构50在周向上和轴向上的尺寸均较大,从而使得开窗结构50的尺寸大于分支血管的根部开口300尺寸,以进一步提高开窗结构50对分支血管的定位精度和容错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40采用等高波设置,即第一支撑部40的多个波峰31a在连接覆膜20上的轴向长度大致相等,以增加植入支架100的径向支撑力,提高植入支架100与血管的贴壁性,有利于防止内漏。可以理解,第一支撑部40的多个波峰31a在连接覆膜20上的轴向长度可以不相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42的部分波峰31a在连接覆膜20上的轴向长度大致相等,以增加植入支架100的径向支撑力,提高与血管的贴壁性,有利于防止内漏。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说的波峰31a在连接覆膜20上的轴向长度,是指波峰31a的近端至植入支架100的远端之间的最大轴向长度。第二支撑部42中的部分波峰31a突出连接覆膜20的近端形成锚定钩420,便于实现植入支架100近端的后释放过程。可以理解,第二支撑部42的多个波峰31a在连接覆膜20的轴向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第一骨架36上的多个波峰31a包括高波312a与低波314a,第二骨架38上的多个波峰31a也包括高波312a与低波314a,近侧支撑骨架32也包括高波312a与低波314a,远侧支撑骨架34也包括高波312a与低波314a。高波312a沿连接覆膜20上的轴向长度大于低波314a沿连接覆膜20上的轴向长度,且高波312a的近端相比低波314a的近端更靠近连接覆膜20的近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说的高波312a沿连接覆膜20上的轴向长度,是指高波312a的近端至连接支架的远端之间的最大轴向长度;本实用新型所说的低波314a沿连接覆膜20上的轴向长度,是指低波314a的近端至连接支架的远端之间的最大轴向长度。第一骨架36、第二骨架38、近侧支撑骨架32及远侧支撑骨架34均采用高低波设置,以提高植入支架100的柔顺性,便于植入支架100更好地顺应血管的弯曲形态,也有利于开窗结构50更好的弯曲以和不同弯曲形态下的血管上的分支血管的根部开口300贴合紧密。
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骨架36、近侧支撑骨架32及远侧支撑骨架34采用周期性的高低波交替设置,植入支架100的柔顺性更均匀,使得植入支架100更好地顺应血管的弯曲形态。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骨架36、近侧支撑骨架32及远侧支撑骨架34上的高波312a与低波314a可以采用周期性混合设置或非周期性混合设置,即第一骨架36、近侧支撑骨架32及远侧支撑骨架34上的高波312a与低波314a为非交替设置,例如,可以是至少相邻两个波峰31a均为高波312a,或者可以是至少相邻两个波峰31a均为低波314a,或者可以是高波312a与低波314a在连接覆膜20的周向上的排布数量无规则的变化等。
沿连接覆膜20的周向上,邻近开窗结构50的两侧各设有至少一个高波312a,该高波312a位于与开窗结构50一体设置的支撑骨架上;即,沿连接覆膜20的周向上,邻近开窗结构50的两侧各设有至少一个高波312a,该高波312a位于第一骨架36上,以提高开窗结构50周围的径向支撑力,有利于防止开窗结构50凹陷。优选地,沿连接覆膜20的周向上,邻近开窗结构50的两侧各设有至少两个相邻的高波312a,该高波312a位于与开窗结构50一体设置的支撑骨架上;即,第一骨架36上的多个波峰31a中的至少四个邻近开窗结构50的波峰31a为高波312a,即优选邻近开窗结构50的高波312a至少有四个,其中两个高波312a位于开窗结构50沿周向上的一端,另外两个高波312a位于开窗结构50沿周向上的另一端,能够更好的保证开窗结构50周围的径向支撑力需要,同时能够兼顾较好的柔顺性需要。
沿连接覆膜20的周向上,第二骨架38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部分382与第二部分384。第一部分382相比第二部分384更靠近连接覆膜20的近端,以有利于解决第一部分382上的波谷31b在装配时外翘凸起的问题,同时能够减小开窗结构50的近端侧的第一部分382的径向支撑力,便于植入支架100径向压缩装配于输送器中。具体地,第一部分382的波峰31a的近端相比第二部分384上的波峰31a的近端更靠近连接覆膜20的近端,第一部分382的波谷31b的远端相比第二部分384上的波谷31b的远端更靠近连接覆膜20的近端,第一部分382的波谷31b的远端相比第二部分384上的波峰31a的远端更远离连接覆膜20的近端,以更好地降低第一部分382上的波谷31b在装配时外翘凸起的风险,同时能够更好地减小开窗结构50的近端侧的第一部分382的径向支撑力,便于植入支架100径向压缩装配于输送器中。第一部分382的波峰31a均为高波312a。第二部分384的波峰31a优选采用周期性的高波312a与低波314a交替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82的波峰31a也可以是高波312a与低波314a混合设置。
请结合参阅图7a和图7b,本实施例中,以第一部分382由六个支撑杆31成夹角依次相连组成举例说明(图7a中虚线矩形框内的范围),从而便于判断第一部分382的范围,但不对第一部分382上的支撑杆31的数量进行限制。以连接支架的中轴线101作为投影方向、P-P作为投影面(正投影法),第一部分382沿连接支架的中轴线101(中轴线101为连接支架的轴向延伸方向)的投影与开窗结构50沿连接支架的中轴线101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部分382沿连接支架的中轴线101的投影与开窗结构50沿连接支架的中轴线101的投影完全重合,从而更好的保证开窗结构50的结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部分382沿连接支架的中轴线101的投影宽度大于开窗结构50沿连接支架的中轴线101的投影宽度(宽度是指在连接支架上的周向长度),也能够更好的保证开窗结构50的结构稳定性。
支撑骨架30还包括多个第三支撑骨架44(如图6所示)。一部分第三支撑骨架44位于近侧支撑骨架32与第二支撑部42之间,其余部分第三支撑骨架44位于远侧支撑骨架34与第一支撑部40之间。第三支撑骨架44呈周期性的高低波交替设置。多个第三支撑骨架44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开窗结构50周围的柔顺性。可以理解,第一支撑部40与第二支撑部42之间可以不设置第三支撑骨架44。
在连接支架的轴向上,近侧支撑骨架32、远侧支撑骨架34、第一支撑部40、第二支撑部42及多个第三支撑骨架39中,每相邻的两个支撑骨架30的波峰31a相对,每相邻的两个支撑骨架30的波谷31b相对,以进一步提高植入支架100靠近血管小弯侧的一侧的柔顺性。
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a,开窗结构50包括沿连接支架的轴向连接设置的第一开窗部52与第二开窗部54。第一开窗部52与第二开窗部54可以围合成闭环结构。第一开窗部52相比第二开窗部54更远离植入支架100的近端。第一开窗部52大致围成凹弧结构(即第一开窗部52向远离连接覆膜20的近端方向凹陷),第二开窗部54大致呈向连接覆膜20的近端凸出的弧形结构(即第二开窗部54向靠近连接覆膜20的近端方向凸起),例如,第二开窗部54可以为30度、45度、60度、75度、90度、105度、120度、135度等的圆弧结构。第一开窗部52与第二开窗部54围成一不规则的窗口形状。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对开窗结构50的结构与形状不作限定,例如,第一开窗部52可以为弧形结构等,第二开窗部54可以包括多段弧形结构等,开窗结构50的形状也可以为一些规则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等等。
内嵌分支70上靠近开窗结构50的端口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开窗结构50,在本实施例中,内嵌分支70的近端口722局部固定于第一开窗部52。内嵌分支70上靠近开窗结构50的端口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开窗结构50,可以使得内嵌分支70更稳定地和分支支架插接配合。
第一部分382位于第二开窗部54的近端侧,换而言之,第二开窗部54位于第一部分364与第一开窗部52之间。
至少部分所述开窗结构50与至少一个所述支撑骨架30一体设置。需要说明的是,一体设置可以是指至少部分开窗结构50是至少一个支撑骨架30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指至少部分开窗结构50为一骨架条,该骨架条固定于支撑骨架30上,从而不破坏每个支撑骨架30各自独立的闭环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窗部52与第一骨架36一体设置,保证了第一骨架36依旧为一独立的闭环结构,从而使得连接覆膜20上的每个支撑骨架30均各自为独立的闭环结构,有利于大大提高开窗结构50在径向上的支撑力。当血管出现钙化或者夹层而挤压植入支架100时,每个支撑骨架30均为独立的闭环结构形成的径向支撑力能够减缓钙化区域或者夹层区域对植入支架100的挤压而导致植入支架100的连接腔22的径向尺寸减小甚至闭塞,从而有利于减少植入支架100受挤压后造成的血通量损失。第一骨架36与第一开窗部52一体设置,还有利于减小植入支架100的径向尺寸,使得植入支架100更方便径向压缩而装配于输送器中,提高植入支架100植入治疗的释放成功率;还有利于避免轴向上相邻的支撑骨架在植入支架100径向压缩装配于输送器中时挤压开窗结构50,导致开窗结构50变形甚至无法恢复至预设形状而导致定位不准,进而导致分支血管重建失败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窗部52与第一骨架36一体设置可以是指第一开窗部52是第一骨架36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指第一开窗部52为一骨架条,该骨架条固定于第一骨架36上,从而不破坏第一骨架36的闭环结构。
请参阅图8a与图8b,开窗结构50还包括两个环状件56,沿连接支架的周向上,两个环状件56分别固定于第二开窗部54的两端;当缝合线将第二开窗部54缝合于连接支架时,环状件56的设置有利于防止第二开窗部54在连接支架上移位,同时还有利于避免第二开窗部54的两端磨损植入支架100。
请参阅图8a、图9a及图9b,内嵌分支70包括分支覆膜72及支撑环76,分支覆膜72密封连接于连接覆膜20,支撑环76设于分支覆膜72上,用于为内嵌分支70提供径向支撑力。过渡覆膜74位于连接腔22内,过渡覆膜74密封连接于分支覆膜72的近端,过渡覆膜74密封连接于开窗结构50上,以使开窗结构50依次通过分支覆膜72的近端口722、连通腔720以和连接腔22连通,使得开窗结构50的防漏性能更好。本实施例中,过渡覆膜74与分支覆膜72一体成形,用于提高植入支架100的防内漏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说的密封连接可以是指两者一体设置,也可以是指其中一者通过缝合线固定于另一者,还可以是指其中一者通过粘接、热合、压接等方式固定于另一者。
本实施例中,支撑环76为开环式波圈(即支撑环76优选开环结构),有利于避免内嵌分支70在径向压缩后收束于输送器内时、支撑环76所在面的应力集中而导致支撑环76难以恢复至预设形状的问题,也有利于减小植入支架100从输送器中释放时的阻力大的问题,提高植入支架100在血管中释放时的顺畅性。具体地,支撑环72设有开环口的一侧固定于分支覆膜72。
支撑环76的结构可以同支撑骨架30,即每个支撑环76也可以均包括多个成夹角依次相连的支撑杆31,分支覆膜72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夹角分别为波峰31a和波谷31b。波峰31a相比波谷31b更靠近分支覆膜72的近端。沿内嵌分支70的轴向,每相邻的两个支撑环76的波峰31a相对,每相邻的两个支撑环76的波谷31b相对。
对于沿内嵌分支70的轴向上相邻的两个支撑环76,其中一个支撑环76的波谷31b与另一个相邻的支撑环76的波峰31a可以相互固定连接,有利于避免内嵌分支70发生短缩(即内嵌分支70的轴向长度发生缩短),从而有利于保证在内嵌分支70中释放的分支支架所需的锚定长度。
请结合参阅图6与图7a,开窗结构50在连接支架上的周向长度L1为内嵌分支70的最大直径大小的1~5倍。内嵌分支70的直径根据不同患者需要重建的分支血管直径的不同,可以为6mm、8mm、10mm、12mm、14mm或16mm等。
由于开窗结构50在连接支架上的周向长度为内嵌分支70的直径大小的1~5倍,使得开窗结构50在连接支架上的周向上的口径较大,提高了开窗结构50对分支血管的定位精度和容错率,例如,在将植入支架100应用于主动脉弓部植入治疗时,开窗结构50能够提高植入支架100对分支血管的根部开口300的对位精度,也便于分支支架的装配且不影响植入支架100的径向压缩尺寸。
相关技术中,由于开窗结构尺寸相对较小,例如,开窗结构即为内嵌分支的近端口(例如可以是相关技术CN111227990A中的开窗),开窗结构可以直接作为内嵌分支的近端口与目标分支血管的根部开口对位,可能需要采用束径设计(例如可以是相关技术CN109984862A中的至少两排连接件)以使植入支架径向收缩呈现半展开状态,从而便于操作者多次调整植入支架的位置直至开窗结构和目标分支血管的根部开口对中,即开窗结构与目标分支血管的根部开口精确对位后,再解除束径设计对植入支架的束缚,接着于内嵌分支中释放分支支架以重建目标血管的血运。本实施例的开窗结构50设计,能够取消相关技术中的束径设计,精简输送器的尺寸和结构,降低操作者的学习曲线和操作难度,有利于提高植入支架100的释放成功率。
以重建主动脉弓的左锁骨下动脉为例,当左锁骨下动脉与无名动脉或左颈总动脉的根部开口300不在一横截面时,开窗结构50更容易定位于任一分支血管的根部开口300位置,容错率更高。
主体覆膜201、分隔覆膜401、密封覆膜500、连接覆膜20、分支覆膜72及过渡覆膜74均是生物相容性织物,包括但不限于机织或针织聚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丙交酯、聚乙交酯及其共聚物;氟化聚合物,例如聚四氟乙烯、膨体或电纺聚四氟乙烯和聚偏二氟乙烯;聚硅氧烷,例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例如聚醚聚氨酯、聚氨酯脲、聚醚聚氨酯脲、含有碳酸酯键的聚氨酯,含有硅氧烷链段的编织镍钛和聚氨酯;硅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或其他合适材料。本实用新型对主体覆膜201、分隔覆膜401、连接覆膜20、分支覆膜72、过渡覆膜74的材料不作限定。
主体支撑结构203、分隔支撑结构403、支撑骨架30、支撑环76及定位杆800采用弹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镍钛合金、镍钛超弹性合金、钴铬镍钼合金、铜基形状记忆合金、铁基形状记忆合金、医用不锈钢合金或各种聚合物(例如聚降冰片烯、聚氨酯、聚乳酸共聚物等)等的一种或多种制成,在此不作为限制。
请参阅图6、图8a及图8b,分支覆膜72的近端设有裂口726。裂口726位于开窗结构50的远端侧(即第一开窗部52的远端侧)。裂口726固定于连接覆膜20,用于降低过渡覆膜74与连接覆膜20的衔接处产生褶皱的风险,保证在分支血管插入内嵌分支70内时有足够的空间,从而降低了发生内漏的风险。沿连接覆膜20的周向上,裂口726的近端长度大于裂口726的远端长度,例如,裂口726在连接支架的周向上的长度可以是沿裂口726的远端至裂口726的近端逐渐增大。在其他实施例中,裂口726可以呈T字形、V形、倒V形、哑铃形等其他形状。
分支覆膜72与连接覆膜20的内壁的连接处形成有缝合线迹78。缝合线迹78与裂口726的远端相连。缝合线迹78沿内嵌分支70的轴向延伸。缝合线迹78沿内嵌分支70的轴向延伸长度不小于15mm,以提高分支覆膜72与连接覆膜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10所示,血管可以为主动脉弓3000,以重建主动脉弓3000的左锁骨下动脉3001为例,将植入支架100释放于主动脉弓3000内,内嵌分支70内释放有分支支架2000,由于缝合线迹78沿分支覆膜72的轴向延伸长度不小于15mm,分支支架2000能够稳固插接于植入支架100的内嵌分支70内并减少分支支架2000发生内漏的风险。
如图11所示,血管可以为腹主动脉4000,以重建腹主动脉4000的肾动脉4001为例,内嵌分支70内释放有分支支架2000,由于缝合线迹78沿分支覆膜72的轴向延伸长度不小于15mm,分支支架2000能够稳固插接于植入支架100的内嵌分支70内并减少分支支架2000发生内漏的风险。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植入支架100中设置多个内嵌分支70以及对应数量的开窗结构50,从而能够重建多个分支血管。
请再次参阅图6、图8a及图8b,本实施例中,缝合线迹78与第一开窗部52的距离L3范围为2.5~3.5mm,以降低过渡覆膜74打皱的可能性,保障分支血管的血供,以及降低内漏的风险。缝合线迹78的近端与第一开窗部52的远端的距离太小则容易导致开窗结构50附近的过渡覆膜74打皱。缝合线迹78的近端与第一开窗部52的远端的距离太大则容易导致分支覆膜72上的支撑环76位置随着下移,而间接导致分支覆膜72的轴向长度太长。血流通常从内嵌分支70的远端口724进入内嵌分支70,再经由插入内嵌分支70内的分支支架以保障分支血管的血供,内嵌分支70的轴向长度加长将导致血流逆行距离加长,不利于保障分支血管的血供。另外,内嵌分支70的轴向长度太长的话,容易使支撑环76的近端侧至第一开窗部52的远端之间的分支覆膜72处的径向支撑力不足,使得分支支架经由开窗结构50插入内嵌分支70后容易发生内漏。
内嵌分支70的近端口722与内嵌分支70的远端口724均设有定位环77,内嵌分支70在近端口722的定位环77上设有显影标记,用于指示内嵌分支70位置,以便于超选定位。显影标记还可以设置在远端口724的定位环77上。其中,近端口722上的定位环77可以大致呈半环形结构。可以理解,定位环77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定位环77可以为闭环结构。当定位环77大致呈半环形结构时,定位环77沿内嵌分支70的周向上的两端还可以各固定有一环状件56(图未示),当通过缝合线将定位环77缝合固定于过渡覆膜74时,定位环77两端的环状物有利于防止定位环77移位,还有利于避免定位环的两端磨损过渡覆膜74。
显影标记的材料可由不透X射线性能好、耐腐蚀性强、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制成,可以是金、铂、钽、锇、铼、钨、铱、铑等材料或这些材料的合金。
可以理解,显影标记也可以理解为至少一定位环77具有显影材料,使得定位环77无需设置显影标记;或者,也可以是至少一支撑环76上设有显影标记,显影标记至少环绕部分定位环77设置。
请参照图12,在一植入假体1000的应用场景中,以重建主动脉弓3000上的三个分支血管为例,三个分支血管可以是左锁骨下动脉3001、左颈总动脉3002和头臂干动脉3003。分隔支架400设置为两个,将植入支架100通过主腔口501释放于主腔通道205内,然后分别于内嵌分支70以及两个分隔支架400内释放分支支架2000,主体支架200、分隔支架400以及分支支架2000在主动脉弓3000内释放后的状态如图12所示。
请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分隔支架400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以重建主动脉弓3000的两个分支血管为例,例如重建左锁骨下动脉3001和左颈总动脉3002,或者重建左锁骨下动脉3001和头臂干动脉3003,分隔支架400设置为一个,将植入支架100通过主腔口501释放于主腔通道205内,然后分别于内嵌分支70以及分隔支架400内释放分支支架2000,主体支架200、分隔支架400以及分支支架2000在主动脉弓3000内释放后的状态如图13所示。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植入支架100b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植入支架100的结构大致相同,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植入支架100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植入支架100的结构不同在于,开窗结构50的设置以及部分支撑骨架的结构均不同。
本实施例中,第一骨架36与第一开窗部52一体设置,且第二骨架38与第二开窗部54一体设置,保证了第一骨架36和第二骨架38依旧均各自为一独立的闭环结构,从而使得连接覆膜20上的每个支撑骨架30均为独立的闭环结构,有利于大大提高开窗结构50在径向上的支撑力。当血管出现钙化或者夹层而挤压植入支架100时,每个支撑骨架30均为独立的闭环结构形成的径向支撑力能够减缓钙化区域或者夹层区域对植入支架100的挤压而导致植入支架100的连接腔22的径向尺寸减小甚至闭塞,从而有利于减少植入支架100受挤压后造成的血通量损失。第一骨架36与第一开窗部52一体设置,且第二骨架38与第二开窗部54一体设置,还有利于减小植入支架100的径向尺寸,使得植入支架100更方便径向压缩而装配于输送器中,提高植入支架100植入治疗的释放成功率;还有利于避免轴向上相邻的支撑骨架在植入支架100径向压缩装配于输送器中时挤压开窗结构50,导致开窗结构50变形甚至无法恢复至预设形状而导致定位不准,进而导致分支血管重建失败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窗部52与第一骨架36一体设置可以是指第一开窗部52是第一骨架36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指第一开窗部52为一骨架条,该骨架条固定于第一骨架36上,从而不破坏第一骨架36的闭环结构。第二骨架38与第二开窗部54一体设置可以是指第二开窗部54是第二骨架38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指第二开窗部54为一骨架条,该骨架条固定于第二骨架38上,从而不破坏第二骨架38的闭环结构。最终保证每个支撑骨架30均为一体成形的独立的闭环结构。
第一骨架36与第二骨架38可以在轴向上间隔设置,第一开窗部52周向上的两端分别通过缝合线的方式与第二开窗部54周向上的两端固定,使得开窗结构50形成一闭环结构。
第一骨架36上的多个波峰31a包括高波312a与低波314a,第二骨架38上的多个波峰31a也包括高波312a与低波314a。高波312a沿连接支架的轴向长度大于低波314a沿连接支架的轴向长度,且高波312a的近端相比低波314a的近端更靠近连接支架的近端。第一骨架36与第二骨架38采用高低波设置,以提高植入支架100的柔顺性,便于植入支架100更好地顺应血管的弯曲形态。
沿连接覆膜20的周向上,邻近开窗结构50的两侧各设有至少一个高波312a,该高波312a位于与开窗结构50一体设置的支撑骨架30上;即,沿连接覆膜20的周向上,邻近开窗结构50的两侧各设有至少一个高波312a,该高波312a位于第一骨架36及第二骨架36上;换而言之,第一骨架36上的多个波峰31a中至少一个邻近开窗结构50的波峰31a为高波312a,第二骨架38上的多个波峰31a中至少邻近开窗结构50的波峰31a为高波312a,以提高开窗结构50周围的径向支撑力,有利于防止开窗结构50凹陷。
优选地,沿连接覆膜20的周向上,沿连接覆膜20的周向上,邻近开窗结构50的两侧各设有至少两个高波312a,该高波312a位于与开窗结构50一体设置的支撑骨架30上;即,沿连接覆膜20的周向上,邻近开窗结构50的两侧各设有至少两个高波312a,该高波312a位于第一骨架36及第二骨架36上;换而言之,第一骨架36上的多个波峰31a中至少四个邻近开窗结构50的波峰31a为高波312a,其中两个高波312a位于开窗结构50沿周向上的一端,另外两个高波312a位于开窗结构50沿周向上的另一端;优选第二骨架38上的多个波峰31a中至少四个邻近开窗结构50的波峰31a为高波312a,其中两个高波312a位于开窗结构50沿周向上的一端,另外两个高波312a位于开窗结构50沿周向上的另一端,能够更好的保证开窗结构50周围的径向支撑力需要。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植入支架100b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植入支架100的结构大致相同,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植入支架100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植入支架100的结构不同在于,内嵌分支70的近端口722与远端口724中的至少一者可以为斜口。
请参阅图15及图16,图15为图8a所示的植入支架100中内嵌分支70的近端口722为斜口的可能实现方式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的内嵌分支70的结构示意图。内嵌分支70的近端口722为斜口,近端口722靠近连接支架的中轴线101的一侧则可以相应的向植入支架100的近端方向延伸,有利于提高近端口722的可视性,便于分支支架更好的插接于对应的内嵌分支70中,有利于提高分支血管的定位精度;还有利于提高过渡覆膜74位置处的支撑力,减少过渡覆膜74发生褶皱的问题,使得血流在连接支架的连接腔22内的流通更顺畅,减少血栓的发生,也有利于分支支架更紧密地插接于内嵌分支70内。相应地,内嵌分支70的近端口722为斜口,靠近近端口722的支撑环76靠近连接支架的中轴线101的一侧则可以相应的向连接支架的近端方向延伸,以提高近端口722附近的径向支撑力,有利于减少分支覆膜72褶皱。
请参阅图17,近端口722的所在面与连接支架的中轴线101之间形成第一夹角C,以使内嵌分支70的近端口722位于连接腔22内,即内嵌分支70的近端口722并非设置于连接支架的周面上,从而使得近端口722的所在面与内嵌分支70的中轴线101之间形成第一夹角C。内嵌分支70的近端口722位于连接腔22内,为用于重建目标分支血管的分支支架提供了更加充足的空间,有利于防止植入支架100挤压分支支架,导致分支支架狭窄甚至闭塞,影响分支血管的血供;同时,为重建目标分支血管的分支支架提供的充足的空间还有利于为分支支架提供较大的枢转角度,即分支支架可以在开窗结构50的周向上以及轴向上扭转一定的角度,更好的适应不同解剖形态的血管。
本实施例中,近端口722的所在面相对连接支架的中轴线101可以是倾斜设置,即第一夹角C可以为非直角设置,换而言之,内嵌分支70的近端口722可以为斜口;以连接支架的远端作为底部点,近端口722所在面的倾斜方向可以是近端口722远离连接支架的中轴线101的一侧相对近端口722靠近连接支架的中轴线101的一侧向连接支架的远端沉降(即近端口722远离连接支架的中轴线101的一侧相对近端口722靠近连接支架的中轴线101的一侧更靠近连接支架的远端),也可以是近端口722靠近连接支架的中轴线101的一侧相对近端口722远离连接支架的中轴线101向连接支架的远端沉降(即近端口722远离连接支架的中轴线101的一侧相对近端口722靠近连接支架的中轴线101的一侧更远离连接支架的远端)。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夹角C大致为直角,即内嵌分支70的近端口722可以为平口。
请参阅图17及图18,内嵌分支70的远端口724的所在面与连接支架的中轴线101之间形成第二夹角D。本实施例中,第二夹角D大于0度小于90度,即内嵌分支70的远端口724也可以为斜口。以连接支架的近端作为底部点,远端口724的所在面的倾斜方向优选远端口724远离开窗结构50的一侧相对远端口724靠近开窗结构50的一侧向连接支架的近端沉降(即远端口724远离开窗结构50的一侧相对远端口724靠近开窗结构50的一侧更靠近连接支架的近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夹角D可以为直角设置,即内嵌分支70的远端口724也可以为平口。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植入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围成管状的连接腔;连接支架包括连接覆膜及多个呈波形环状结构的支撑骨架,所述多个支撑骨架固定于所述连接覆膜的壁面上并沿所述连接覆膜的轴向间隔排列设置,每个支撑骨架均为一体成形的独立的闭环结构;
开窗结构,设于所述连接覆膜上,所述开窗结构与所述连接腔连通;
至少部分所述开窗结构与至少一个所述支撑骨架一体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多个成夹角依次相连的支撑杆,沿所述支撑骨架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夹角分别为波峰和波谷,所述波峰相比所述波谷更靠近所述连接覆膜的近端;
至少一个所述支撑骨架上的所述多个波峰包括高波与低波,所述高波沿所述连接覆膜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低波沿所述连接覆膜的轴向长度,且所述高波相比所述低波更靠近所述连接覆膜的近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支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连接覆膜的周向上,邻近所述开窗结构的两侧各设有至少一个高波,该所述高波位于与所述开窗结构一体设置的所述支撑骨架上。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植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窗结构与一个至两个所述支撑骨架一体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窗结构与一个所述支撑骨架一体设置:所述多个支撑骨架包括第一骨架及第二骨架,所述第一骨架与所述第二骨架沿所述连接覆膜的轴向上相邻设置,所述第一骨架相较于所述第二骨架更远离所述植入支架的近端;
所述开窗结构包括沿所述连接覆膜的轴向连接设置的第一开窗部与第二开窗部,所述第一开窗部相比所述第二开窗部更远离所述植入支架的近端;
所述第一骨架与所述第一开窗部一体设置,所述第二开窗部位于所述第二骨架的远端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入支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连接覆膜的周向上,所述第二开窗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环状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骨架沿所述连接覆膜的周向还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相比所述第二部分更靠近所述连接覆膜的近端,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连接覆膜的轴向上的投影与所述开窗结构沿所述连接覆膜的轴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窗结构与两个所述支撑骨架一体设置:所述多个支撑骨架包括第一骨架及第二骨架,所述第一骨架与所述第二骨架沿所述连接覆膜的轴向上相邻设置,所述第一骨架相较于所述第二骨架更远离所述植入支架的近端;
所述开窗结构包括沿所述连接覆膜的轴向连接设置的第一开窗部与第二开窗部,所述第一开窗部相比所述第二开窗部更远离所述植入支架的近端;
所述第一骨架与所述第一开窗部一体设置,所述第二骨架与所述第二开窗部一体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腔内设有内嵌分支,所述内嵌分支固定于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内嵌分支的近端密封连接有过渡覆膜,所述过渡覆膜密封连接于所述开窗结构,所述内嵌分支围成管状的连通腔,所述开窗结构通过所述连通腔与所述连接腔连通,所述开窗结构用于与重建分支血管的分支支架插接配合以使分支支架通过所述连通腔与所述连接腔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植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分支的近端口的所在面与所述连接覆膜的中轴线之间形成夹角,以使所述内嵌分支的近端口位于所述连接腔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植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分支的近端口和远端口的至少一者为斜口。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植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分支的近端口和远端口的至少一者设有定位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植入支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定位环设有显影标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植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分支包括分支覆膜以及至少一个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固定连接于所述分支覆膜上;
所述分支覆膜的近端设有裂口,所述裂口位于所述开窗结构的远端侧,所述裂口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覆膜;沿所述连接覆膜的周向上,所述裂口的近端的周向长度大于所述裂口的远端的周向长度。
15.一种植入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支架及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植入支架,所述主体支架围成管状的主体腔,所述植入支架插接于所述主体腔。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植入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腔内设有分隔支架,所述分隔支架围成管状的分隔腔,所述分隔支架与所述主体支架内壁形成主腔通道,所述植入支架插接于所述主腔通道内,所述开窗结构位于所述主腔通道外。
CN202223037786.3U 2022-11-14 2022-11-14 植入支架及植入假体 Active CN2192075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37786.3U CN219207503U (zh) 2022-11-14 2022-11-14 植入支架及植入假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37786.3U CN219207503U (zh) 2022-11-14 2022-11-14 植入支架及植入假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7503U true CN219207503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39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37786.3U Active CN219207503U (zh) 2022-11-14 2022-11-14 植入支架及植入假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75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41653B2 (ja) 閉塞器及び吻合デバイス
RU2639027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оставки эндоваскулярного протеза
JP4783876B2 (ja) ステントグラフト、ステントグラフトデリバリー(送入)システムおよびキット、およびステントグラフトを留置する方法
JP5667544B2 (ja) ステントグラフトの近位端部を自動的に中心に配置する送達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ES2713401T3 (es) Dispositivo de anclaje arterial y venoso formando un conector anastomótico
EP2135583B1 (en) Advanced endovascular graft
EP2755563B1 (en) Medical device fixation anchors
ES2729853T3 (es) Dispositivo de captura dual para el sistema de injerto de stent
ES2287638T3 (es) Endoprotesis mejorada para su uso en una endoprotesis cubierta.
MXPA03000268A (es) Sistema modular para correcion de aneurisma.
MXPA03000282A (es) Injerto de stent con extremidad ramificada.
KR20100124296A (ko) 누두부 감속장치
US9398964B2 (en) Device for securing a prosthesis to the internal wall of a body lumen
JP2006525063A (ja) 代用血管および配備システム
CN115836928A (zh) 介入支架及介入假体
CN115919504B (zh) 分体式单内嵌分支覆膜支架
CN219207503U (zh) 植入支架及植入假体
CN219629863U (zh) 血管植入物及管腔支架
CN219207502U (zh) 腔内假体及腔内移植物
CN115969571A (zh) 血管植入物及管腔支架
CN114504413A (zh) 植入式医疗器械及植入式医疗器械套件
CN219184347U (zh) 管腔移植物及锚定移植物
CN221154417U (zh) 管腔支架及植入装置
CN117442405B (zh) 一体式主动脉多分支支架和主动脉血管修复组件
CN217488966U (zh) 一种密封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