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4814U - 一种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04814U CN219204814U CN202223533805.1U CN202223533805U CN219204814U CN 219204814 U CN219204814 U CN 219204814U CN 202223533805 U CN202223533805 U CN 202223533805U CN 219204814 U CN219204814 U CN 2192048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plate
- mainboard
- positioning
- integrated circuit
- circuit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包括主板,主板的底部设置有副板,主板与副板之间设置有框体,且框体的底端与副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主板与副板之间还设置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上设置有限位组件,定位机构与限位组件互配用于主板和副板的固定,限位组件由驱动部和限位机构组成。本申请通过设置的定位机构,可以使得主板和副板初步固定在一起,通过限位组件,操作驱动部,可以使得限位机构运作,在限位机构的作用下,可以进一步的加固主板和副板的连接,通过该设置,仅仅只需要操作驱动部,即可实现主板和副板的固定,提高了安装效率,并且不会阻碍内部电子元件的布置,提高了实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主板体和副板体在固定时,先将主板体和副板体在一起,再分别拧动四个固定螺钉来进行固定,虽然实现了主板体和副板体的固定,但是安装效率低下,实用性较低。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922294631.X)所公开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本体,所述电路板本体内部包括有主板体,且主板体上端固定连接有电子元件,所述电子元件外侧固定连接有抗静电胶体,所述主板体下端固定连接有接线引脚,且主板体下端固定连接有插接柱,所述主板体下端可拆卸连接有副板体,且副板体上端固定连接有散热框,所述散热框内部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框内部开设有通线孔,所述通线孔位于散热框外侧,所述副板体内部开设有插接槽,所述固定螺纹内部可拆卸连接有固定螺钉,且固定螺钉下端固定连接有钉帽。该种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增加了整体的连接的稳定性,该电路板在增加整体保护效果的同时保证整体的散热,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上述专利可以佐证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主板体和副板体在固定时,先将主板体和副板体在一起,再分别拧动四个固定螺钉来进行固定,虽然实现了主板体和副板体的固定,但是安装效率低下,实用性较低。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申请具体是这样的:
包括主板,所述主板的底部设置有副板,所述主板与副板之间设置有框体,且框体的底端与副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主板与副板之间还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上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定位机构与限位组件互配用于主板和副板的固定,所述限位组件由驱动部和限位机构组成。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机构由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组成。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定位部由三个第一定位柱组成,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定位柱的顶端与主板底端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且另外两个第一定位柱的底端分别与主板底端另一侧的两边固定连接。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定位部由两个第二定位柱组成,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底端分别与副板顶端一侧的两边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二定位柱分别与位于同一侧两个第一定位柱卡合连接。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部为螺栓,所述螺栓穿过副板并与相对应的第一定位柱螺纹连接。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机构由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组成。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半球形件,与所述螺栓连接的第一定位柱一侧的底部开设有弧形槽,且半球形件穿入弧形槽内并与螺栓相接触,所述副板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设有限位块,且限位块靠近半球形件。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限位部还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半球形件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且限位杆的另一端穿过限位块,所述半球形件与限位块之间设置有弹簧,且弹簧套接在限位杆上。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限位部为U形杆,所述U形杆固定安装在限位杆的另一端上,且U形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一定位柱并分别与两个第二定位柱穿插连接。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框体上等距开设有若干散热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的方案中:
通过设置的定位机构,可以使得主板和副板初步固定在一起,通过限位组件,操作驱动部,可以使得限位机构运作,在限位机构的作用下,可以进一步的加固主板和副板的连接,通过该设置,仅仅只需要操作驱动部,即可实现主板和副板的固定,提高了安装效率,并且不会阻碍内部电子元件的布置,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的限位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的定位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
1、主板;
2、副板;
3、框体;
4、定位机构;401、第一定位柱;402、第二定位;
5、限位组件;
6、驱动部;
7、限位机构;701、半球形件;702、限位块;703、限位杆;704、弹簧;705、U形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包括主板1,主板1的底部设置有副板2,主板1与副板2之间设置有框体3,且框体3的底端与副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主板1与副板2之间还设置有定位机构4,定位机构4上设置有限位组件5,定位机构4与限位组件5互配用于主板1和副板2的固定,限位组件5由驱动部6和限位机构7组成。
实施例2:
下面结合具体的工作方式对实施例1中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介绍,详见下文描述:
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定位机构4由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组成。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定位部由三个第一定位柱401组成,其中一个第一定位柱401的顶端与主板1底端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且另外两个第一定位柱401的底端分别与主板1底端另一侧的两边固定连接;第二定位部由两个第二定位柱402组成,两个第二定位柱402的底端分别与副板2顶端一侧的两边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二定位柱402分别与位于同一侧两个第一定位柱401卡合连接,将主板1对准副板2,移动主板1,使得第二定位柱402与第一定位柱401卡合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驱动部6为螺栓,螺栓穿过副板2并与相对应的第一定位柱401螺纹连接,将螺栓穿过副板并拧动螺栓,使得螺栓与相对应的第一定位柱401螺纹连接。
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限位机构7由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组成。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限位部包括半球形件701,与螺栓连接的第一定位柱401一侧的底部开设有弧形槽,且半球形件701穿入弧形槽内并与螺栓相接触,副板2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设有限位块702,且限位块702靠近半球形件701;第一限位部还包括限位杆703,限位杆703的一端与半球形件701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且限位杆703的另一端穿过限位块702,半球形件701与限位块702之间设置有弹簧704,且弹簧704套接在限位杆703上;第二限位部为U形杆705,U形杆705固定安装在限位杆703的另一端上,且U形杆705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一定位柱401并分别与两个第二定位柱402穿插连接,在这一过程中,随着螺栓的移动,螺栓先与半球形件701相接触,随着螺栓的继续移动,迫使半球形件701移动,配合限位块702,半球形件701带动限位杆703移动,弹簧704压缩,随着限位杆702的移动可以带动U形杆705移动,U形杆705的两端与相对应的第二定位柱402穿插连接,进而实现了主板1和副板2的固定,通过该设置,仅仅只需要拧动一个螺栓即可实现主板1和副板2的固定,并且不会阻碍内部电子元件的布置,提高了实用性。
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框体3上等距开设有若干散热孔,通过散热孔,可以实现散热。
实施例3:
下面结合具体的工作方式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介绍,详见下文描述:
具体的,本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在工作时/使用时:将主板1对准副板2,移动主板1,使得第二定位柱402与第一定位柱401卡合连接,将螺栓穿过副板并拧动螺栓,使得螺栓与相对应的第一定位柱401螺纹连接,在这一过程中,随着螺栓的移动,螺栓先与半球形件701相接触,随着螺栓的继续移动,迫使半球形件701移动,配合限位块702,半球形件701带动限位杆703移动,弹簧704压缩,随着限位杆702的移动可以带动U形杆705移动,U形杆705的两端与相对应的第二定位柱402穿插连接,进而实现了主板1和副板2的固定,通过该设置,仅仅只需要拧动一个螺栓即可实现主板1和副板2的固定,并且不会阻碍内部电子元件的布置,提高了实用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包括主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1)的底部设置有副板(2),所述主板(1)与副板(2)之间设置有框体(3),且框体(3)的底端与副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主板(1)与副板(2)之间还设置有定位机构(4),所述定位机构(4)上设置有限位组件(5),所述定位机构(4)与限位组件(5)互配用于主板(1)和副板(2)的固定,所述限位组件(5)由驱动部(6)和限位机构(7)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4)由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由三个第一定位柱(401)组成,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定位柱(401)的顶端与主板(1)底端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且另外两个第一定位柱(401)的底端分别与主板(1)底端另一侧的两边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由两个第二定位柱(402)组成,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柱(402)的底端分别与副板(2)顶端一侧的两边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二定位柱(402)分别与位于同一侧两个第一定位柱(401)卡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6)为螺栓,所述螺栓穿过副板(2)并与相对应的第一定位柱(401)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7)由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半球形件(701),与所述螺栓连接的第一定位柱(401)一侧的底部开设有弧形槽,且半球形件(701)穿入弧形槽内并与螺栓相接触,所述副板(2)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设有限位块(702),且限位块(702)靠近半球形件(7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还包括限位杆(703),所述限位杆(703)的一端与半球形件(701)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且限位杆(703)的另一端穿过限位块(702),所述半球形件(701)与限位块(702)之间设置有弹簧(704),且弹簧(704)套接在限位杆(703)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为U形杆(705),所述U形杆(705)固定安装在限位杆(703)的另一端上,且U形杆(705)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一定位柱(401)并分别与两个第二定位柱(402)穿插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3)上等距开设有若干散热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33805.1U CN219204814U (zh) | 2022-12-28 | 2022-12-28 | 一种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33805.1U CN219204814U (zh) | 2022-12-28 | 2022-12-28 | 一种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04814U true CN219204814U (zh) | 2023-06-16 |
Family
ID=86706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533805.1U Active CN219204814U (zh) | 2022-12-28 | 2022-12-28 | 一种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04814U (zh) |
-
2022
- 2022-12-28 CN CN202223533805.1U patent/CN2192048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204814U (zh) | 一种双层结构的集成电路板 | |
CN102810772A (zh) | 接线座 | |
CN209878808U (zh) | 一种间距可调的试验装置 | |
CN204994084U (zh) | 一种pcb板连接固定装置 | |
CN220984838U (zh) | 一种螺旋形天线 | |
CN219204815U (zh) | 驱动器及其pcb组件 | |
CN218032278U (zh) | 一种狭小空间单孔悬吊式可拆卸传感器组件 | |
CN218482493U (zh) | 直立式电连接器的固定装置及其电路组件 | |
CN216430242U (zh) | 一种新型螺钉垫块结构 | |
CN220906866U (zh) | 一种飞轮式安全锁止装置 | |
CN218940339U (zh) | 一种配电箱线夹 | |
CN212910494U (zh) | Pcb板固定结构 | |
CN212727781U (zh) | 一种便捷安装的安全线路板 | |
CN209805578U (zh) | 一种新型的电机引出线接线座 | |
CN221293963U (zh) | 一种两轮电动车的车把固定座 | |
CN217335470U (zh) | 一种电机驱动板装置 | |
CN216714294U (zh) | 一种梯子用新型直角支架 | |
CN213873086U (zh) | 空调室内机pcb显示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 |
CN214675844U (zh) |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高频pcb电路板 | |
CN220652477U (zh) | 一种浮动式电池底部插件连接结构 | |
CN221687759U (zh) | 一种pcb板载天线固定支架 | |
CN221264247U (zh) | 一种层叠布置的电路板 | |
CN219696752U (zh) | 一种铜铝快速转换排装置 | |
CN214043866U (zh) |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 |
CN212910477U (zh) | 一种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及平衡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