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2396U - 一种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及车载安全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及车载安全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2396U
CN219202396U CN202320234379.7U CN202320234379U CN219202396U CN 219202396 U CN219202396 U CN 219202396U CN 202320234379 U CN202320234379 U CN 202320234379U CN 219202396 U CN219202396 U CN 2192023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r monitoring
driver
shell
integrated devic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3437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gjia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gjia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gjia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gjia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3437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23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2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23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及车载安全监测系统,属于车载信息监测技术领域,包括壳体、行车记录结构、驾驶员监测结构和滑盖。行车记录结构设置于壳体上,且对应壳体的第一侧面设置;驾驶员监测结构设置于壳体上,且对应壳体的第二侧面设置,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壳体相对的两面;滑盖,可滑动地设置于壳体的第二侧面上,滑盖具有遮盖驾驶员监测结构的遮盖位置,以及使驾驶员监测结构露出的打开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通过设置滑盖,当无需对驾驶员的驾驶状态进行监测时,将滑盖滑动至对驾驶员监测结构进行遮挡,以阻挡驾驶员监测结构对驾驶员进行监测,从而能够保护驾驶员个人隐私。

Description

一种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及车载安全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信息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及车载安全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交通状况愈发复杂。近年来,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行车安全辅助系统被开发并应用在了汽车上。行车记录仪作为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已成为汽车不可或缺的车载设备;同时,为了能够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有效避免驾驶员因疲劳驾驶带来的交通事故,驾驶员监测设备日益常见。
中国专利文献CN207558051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行车记录仪及其车载安全监测系统,包括记录仪本体、控制器、三轴陀螺仪、图像采集器和提醒装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三轴陀螺仪的信号输出端和图像采集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行车记录仪不仅具有行车记录的功能,而且还可采集驾驶员脸部图像,根据驾驶员眼部闭合时间判定驾驶员是否处于瞌睡状态,车载安全监测系统通过提醒装置向驾驶员发出提醒,实现了行车记录仪的一机多能。然而,在驾驶员需要保护隐私的情况时,车内图像采集不便于单独关闭,造成隐私保护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车内图像采集不便于单独关闭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及车载安全监测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包括壳体;行车记录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对应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设置;驾驶员监测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对应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面设置,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壳体相对的两面;滑盖,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面上,所述滑盖具有遮盖所述驾驶员监测结构的遮盖位置,以及使所述驾驶员监测结构露出的打开位置。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点和第二限位凸点,所述第一限位凸点对应所述遮盖位置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凸点对应所述打开位置设置,所述滑盖适于与所述第一限位凸点或所述第二限位凸点抵接,以限制所述滑盖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还包括粘贴结构,所述粘贴结构的一面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粘接,所述粘贴结构的另一面适于与前挡风玻璃粘接。
可选地,所述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还包括提醒结构,所述提醒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提醒结构与所述驾驶员监测结构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提醒结构包括蜂鸣器和LED警示灯。
可选地,所述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行车记录结构和所述驾驶员监测结构均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行车记录结构包括行车记录摄像头和第一传输部,所述行车记录摄像头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传输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驾驶员监测结构包括驾驶员监测摄像头和第二传输部,所述驾驶员监测摄像头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传输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可拆卸连接,所述行车记录摄像头和所述驾驶员监测摄像头卡接于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载安全监测系统,包括上述的一种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通过设置滑盖,在需要使用驾驶员监测结构监测驾驶员的驾驶状态时,将滑盖滑动至远离驾驶员监测结构,以使驾驶员监测结构露出对驾驶员进行监测;当无需对驾驶员的驾驶状态进行监测时,将滑盖滑动至对驾驶员监测结构进行遮挡,以阻挡驾驶员监测结构对驾驶员进行监测,从而能够保护驾驶员个人隐私。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利用第一限位凸点,在滑盖滑动至遮盖驾驶员监测结构时,对滑盖的位置进行限位;利用第二限位凸点,在滑盖滑动至将驾驶员监测结构露出时,对滑盖的位置进行限位。因此,能够使滑盖稳定的保持在遮盖位置和打开位置,增加了滑盖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利用粘贴结构将壳体与前挡风玻璃进行连接,也即通过粘贴的方式将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进行安装,安装操作简单,便于角度和位置的调整,并能够适配多种车型。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通过设置提醒结构,在驾驶员监测结构监测到驾驶员状态存在异常时,能够利用声音和/或光照对驾驶员进行警示,保证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的下壳和滑盖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的第一角度的轴测示意图(设有驾驶员监测结构的一面);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的第二角度的轴测示意图(设有行车记录结构的一面)。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11、上壳;111、壳主体;1111、第二限位槽;112、延伸部;113、盖板;12、下壳;121、第一限位槽;122、限位孔;20、行车记录结构;21、行车记录摄像头;22、第一传输部;30、驾驶员监测结构;31、驾驶员监测摄像头;32、第二传输部;40、滑盖;41、板体;42、肋条;50、第一限位凸点;60、第二限位凸点;70、粘贴结构;80、提醒结构;81、蜂鸣器;82、LED警示灯;90、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6所示的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包括壳体10、行车记录结构20、驾驶员监测结构30和滑盖40。行车记录结构20设置于壳体10上,且对应壳体10的第一侧面设置;驾驶员监测结构30设置于壳体10上,且对应壳体10的第二侧面设置,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壳体10相对的两面;滑盖40可滑动地设置于壳体10的第二侧面上,滑盖40具有遮盖驾驶员监测结构30的遮盖位置,以及使驾驶员监测结构30露出的打开位置。
应用本实施例的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在需要使用驾驶员监测结构30监测驾驶员的驾驶状态时,将滑盖40滑动至远离驾驶员监测结构30,以使驾驶员监测结构30露出对驾驶员进行监测;当无需对驾驶员的驾驶状态进行监测时,将滑盖40滑动至对驾驶员监测结构30进行遮挡,以阻挡驾驶员监测结构30对驾驶员进行监测,从而能够保护驾驶员个人隐私。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采用翻盖结构对驾驶员监测结构30进行遮挡,具体的,在壳体10上设置旋转轴,翻盖围绕旋转轴旋转,使翻盖转动到遮盖驾驶员监测结构30的遮盖位置,或者是使驾驶员监测结构30露出的打开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社会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交通状况愈发复杂。近年来,为了能够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有效避免驾驶员因疲劳驾驶带来的交通事故,驾驶员监测成了常见的配置;同时,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行车记录仪是保留交通事故证据的重要装置。但由于成本和技术限制,大部分低端车和低配置车辆出场时均不具备这两项功能,一些用户选择通过后装市场进行加装。然而,选择分别安装驾驶员监测和行车记录仪,占用空间大,安装复杂,走线杂乱,效果不理想。
本实施例所示的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将驾驶员监测功能和行车记录功能集于一体,将产品占用空间节省为一个产品大小,且安装后不影响驾驶员视野,不影响行车安全。
如图2至图4所示,壳体1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点50和第二限位凸点60,第一限位凸点50对应遮盖位置设置,第二限位凸点60对应打开位置设置。滑盖40能够与第一限位凸点50或第二限位凸点60抵接,以限制滑盖40的位置。
利用第一限位凸点50,在滑盖40滑动至遮盖驾驶员监测结构30时,对滑盖40的位置进行限位;利用第二限位凸点60,在滑盖40滑动至将驾驶员监测结构30露出时,对滑盖40的位置进行限位。因此,能够使滑盖40稳定的保持在遮盖位置和打开位置,增加了滑盖40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滑盖40包括板体41和肋条42。滑盖40可在第一限位凸点50和第二限位凸点60之间进行滑动,当滑盖40滑动至遮盖位置或者是打开位置,通过肋条42与第一限位凸点50或第二限位凸点60配合,实现滑盖40的限位。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限位凸点50间隔设置有两个,当滑盖40滑动至遮盖位置,滑盖40的肋条42卡在两个第一限位凸点50之间,使滑盖40稳定的保持在遮盖位置;第二限位凸点60间隔设置有两个,当滑盖40滑动至打开位置,滑盖40的肋条42卡在两个第二限位凸点60之间,使滑盖40稳定的保持在打开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请参阅图3,在驾驶员滑动滑盖40以对驾驶员监测结构30进行遮盖时,通过向滑盖40施加作用力,可以使肋条42越过图3中位于右侧的第一限位凸点50,使肋条42位于两个第一限位凸点50之间;请参阅图4,在驾驶员滑动滑盖40以使驾驶员监测结构30露出时,通过向滑盖40施加作用力,可以使肋条42越过图4中位于左侧的第二限位凸点60,使肋条42位于两个第二限位凸点60之间。
当然,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只设置一个第一限位凸点50和一个第二限位凸点60。当滑盖40滑动至肋条42与第一限位凸点50或者是第二限位凸点60抵接,说明滑盖40滑动到位,即可停止对滑盖40的滑动;或者是,在滑动滑盖40时,可以使肋条42越过第一限位凸点50或者是第二限位凸点60,实现对滑盖40的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肋条42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肋条42沿滑盖40的滑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请参阅图2,位于最左侧的肋条42用于与第一限位凸点50配合,位于最右侧的肋条42用于与第二限位凸点60配合。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还包括粘贴结构70,粘贴结构70的一面与壳体10的第一侧面粘接,粘贴结构70的另一面适于与前挡风玻璃粘接。
值得说明的是,传统驾驶员监测摄像头31安装在转向柱或A柱,难以适配多种车型。
本实施例利用粘贴结构70将壳体10与前挡风玻璃进行连接,也即通过粘贴的方式将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进行安装,安装操作简单,便于角度和位置的调整,并能够适配多种车型。
在本实施例中,粘贴结构70为双面胶。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还包括提醒结构80,提醒结构80设置于壳体10上,提醒结构80与驾驶员监测结构30电性连接。
通过设置提醒结构80,在驾驶员监测结构30监测到驾驶员状态存在异常时,能够利用声音和/或光照对驾驶员进行警示,保证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提醒结构80包括蜂鸣器81和LED警示灯82。
当捕捉到驾驶员表现出疲劳驾驶特征时,蜂鸣器81发出警示音,LED警示灯82发光,以声光的方式提醒驾驶员。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还包括电路板90,电路板90设置于壳体10内,行车记录结构20和驾驶员监测结构30均与电路板90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行车记录结构20包括行车记录摄像头21和第一传输部22,行车记录摄像头21设置于壳体10上,第一传输部22设置于壳体10的内部并与电路板90电性连接;驾驶员监测结构30包括驾驶员监测摄像头31和第二传输部32,驾驶员监测摄像头31设置于壳体10上,第二传输部32设置于壳体10的内部并与电路板90电性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行车记录摄像头21镜头朝外,拍摄记录车外情景;驾驶员监测摄像头31镜头朝内,镜头轴线对准驾驶员面部,采集驾驶员脸部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90为PCBA。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0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上壳11和下壳12可拆卸连接,行车记录摄像头21和驾驶员监测摄像头31卡接于上壳11和下壳1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上壳11包括壳主体111、延伸部112和盖板113,延伸部112与盖板113对应连接,电路板90设置于延伸部112和盖板113之间。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壳11和下壳12的连接方式为螺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5和图6所示,下壳12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21,壳主体111与下壳12连接后围合形成第二限位空间,利用第二限位空间对行车记录摄像头21进行卡接限位;壳主体111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111,壳主体111与下壳12连接后围合形成第二限位空间,利用第二限位空间对驾驶员监测摄像头31进行卡接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下壳12上还开设有两个限位孔122,蜂鸣器81和LED警示灯82分别对应两个限位孔122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粘贴结构70对应延伸部112设置。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车载安全监测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上述的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
根据上述描述,本专利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滑盖,在需要使用驾驶员监测结构监测驾驶员的驾驶状态时,将滑盖滑动至远离驾驶员监测结构,以使驾驶员监测结构露出对驾驶员进行监测;当无需对驾驶员的驾驶状态进行监测时,将滑盖滑动至对驾驶员监测结构进行遮挡,以阻挡驾驶员监测结构对驾驶员进行监测,从而能够保护驾驶员个人隐私。
2.利用第一限位凸点,在滑盖滑动至遮盖驾驶员监测结构时,对滑盖的位置进行限位;利用第二限位凸点,在滑盖滑动至将驾驶员监测结构露出时,对滑盖的位置进行限位。因此,能够使滑盖稳定的保持在遮盖位置和打开位置,增加了滑盖的稳定性。
3.利用粘贴结构将壳体与前挡风玻璃进行连接,也即通过粘贴的方式将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进行安装,安装操作简单,便于角度和位置的调整,并能够适配多种车型。
4.通过设置提醒结构,在驾驶员监测结构监测到驾驶员状态存在异常时,能够利用声音和/或光照对驾驶员进行警示,保证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
行车记录结构(20),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上,且对应所述壳体(10)的第一侧面设置;
驾驶员监测结构(30),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上,且对应所述壳体(10)的第二侧面设置,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壳体(10)相对的两面;
滑盖(40),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第二侧面上,所述滑盖(40)具有遮盖所述驾驶员监测结构(30)的遮盖位置,以及使所述驾驶员监测结构(30)露出的打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点(50)和第二限位凸点(60),所述第一限位凸点(50)对应所述遮盖位置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凸点(60)对应所述打开位置设置,所述滑盖(40)适于与所述第一限位凸点(50)或所述第二限位凸点(60)抵接,以限制所述滑盖(40)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还包括粘贴结构(70),所述粘贴结构(70)的一面与所述壳体(10)的第一侧面粘接,所述粘贴结构(70)的另一面适于与前挡风玻璃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还包括提醒结构(80),所述提醒结构(80)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上,所述提醒结构(80)与所述驾驶员监测结构(30)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结构(80)包括蜂鸣器(81)和LED警示灯(8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还包括电路板(90),所述电路板(9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行车记录结构(20)和所述驾驶员监测结构(30)均与所述电路板(90)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记录结构(20)包括行车记录摄像头(21)和第一传输部(22),所述行车记录摄像头(21)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上,所述第一传输部(22)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内部并与所述电路板(90)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员监测结构(30)包括驾驶员监测摄像头(31)和第二传输部(32),所述驾驶员监测摄像头(31)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上,所述第二传输部(32)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内部并与所述电路板(90)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所述上壳(11)和所述下壳(12)可拆卸连接,所述行车记录摄像头(21)和所述驾驶员监测摄像头(31)卡接于所述上壳(11)和所述下壳(12)之间。
10.一种车载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
CN202320234379.7U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及车载安全监测系统 Active CN2192023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4379.7U CN219202396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及车载安全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4379.7U CN219202396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及车载安全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2396U true CN219202396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05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34379.7U Active CN219202396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及车载安全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23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40376B2 (en) Vehicle monitor apparatus
WO2018105245A1 (ja) カメラ取り付け構造、カメラ装置、並びにジャケット
KR100851684B1 (ko) 커넥터 유닛, 차량 탑재용 디지털 카메라, 차량 탑재카메라 부착 도어 미러
JP2012526010A (ja) 電子メディアレコーダー付き車内後写鏡
CN219202396U (zh) 一种行车记录与驾驶员监测集成装置及车载安全监测系统
CN220139641U (zh) 车载前视摄像头一体机和车辆
CN201300775Y (zh) 安装在车辆外后视镜上的后视摄像装置
CN212115438U (zh) 车载摄像装置、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及车辆
CN218634108U (zh) 一种通用式车载摄像头
CN214225990U (zh) 一种车载etc和dvr摄像头一体式装置
CN217455834U (zh) 影像采集设备、监测系统及汽车
CN205644677U (zh) 带电子标签的汽车后视镜
CN214154624U (zh) 一种应用于辅助驾驶的摄像头模组
CN211442180U (zh) 一种一体化车载智能监控装置
CN211628288U (zh) 一种行车记录仪
CN213862035U (zh) 后视镜行车记录器
CN210605832U (zh)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行车记录仪
CN211809340U (zh) 预防危险驾驶的车辆监管设备
WO1998052358A1 (en) Transportation surveillance system
CN215552879U (zh) 一种车载监控装置
CN217883636U (zh) 一体式监控设备和车辆
CN208888561U (zh) 用于行车记录仪的防水后镜头
CN213024517U (zh) 一种新型行车记录仪
CN220023359U (zh) 一种电子外后视镜显示屏
CN205075726U (zh) 车载夜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