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1613U - 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01613U CN219201613U CN202223603277.2U CN202223603277U CN219201613U CN 219201613 U CN219201613 U CN 219201613U CN 202223603277 U CN202223603277 U CN 202223603277U CN 219201613 U CN219201613 U CN 2192016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shell
- shiji
- kong
-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3153 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3085 dilu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790 di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895 di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35473 Communicable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87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7 anti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36639 antige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1007433 antige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887 fa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711573 Coronavir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00605 Virus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70 diluted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6454 hepat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283 hepatitis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17 immunochromat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66 lys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4792 malar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96 saliv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88 sample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6379 syphil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700 uri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包括壳体和壳盖,所述壳体与所述壳盖可拆卸连接,所述壳盖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壳盖上开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沿所述壳盖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当检测条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检测条的结合垫位于所述第二孔远离所述第一孔的一侧。本申请具有减少待检样本在样本垫上的残留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
背景技术
随着新冠病毒的流行,许多传染病如疟疾、梅毒、丙肝等越来越得到重视。传统医院检测方法通常操作复杂、成本高。而POCT(即时检验)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时间短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检测方法无法在一些无专业设备、人员的场所操作的弊端,因此广泛应用在传染病的检测中。
目前在POCT行业中,检测这些传染病的方法大多使用的是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将特异性的抗原或抗体以条带状固定在NC膜上,胶体金标记试剂(抗体或单克隆抗体)吸附在结合垫上。
当待检样本加到试纸条一端的样本垫上后,通过毛细作用向前移动,溶解结合垫上的胶体金标记试剂后相互反应,当移动至固定的抗原或抗体的区域时,待检物与金标试剂的结合物又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而被截留,聚集在检测带上,可通过肉眼观察到显色结果。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传统的操作模式通常是将样本液(如血液、唾液、尿液等)与裂解液(稀释液)进行混合稀释,然后再将稀释后的样本液加到样本垫上。这种方法会导致在层析过程中由于一些样本残留在样本垫上,导致病毒滴度减弱,从而影响最终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因此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少待检样本在样本垫上的残留,本申请提供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包括壳体和壳盖,所述壳体与所述壳盖可拆卸连接,所述壳盖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壳盖上开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沿所述壳盖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当检测条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检测条的结合垫位于所述第二孔远离所述第一孔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稀释液通过第一孔滴加在检测条的样本垫上,样本液通过第二孔滴加在检测条的样本垫上。样本液和稀释液在层析作用下朝结合垫方向移动,由于稀释液在流向结合垫的过程中会经过样本液的滴加处。因此,可通过稀释液带动残留的样本液向结合垫移动,以此减少样本在样品垫的残留。
优选的,所述第一孔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孔的形状不同,所述第一孔的最小孔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孔的最小孔的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一孔的最小孔为所述第二孔的最小孔的内切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往第一孔与第二孔内添加的溶液不同,为避免操作人员混淆,将第一孔与第二孔设为不同的形状,以便区分。
优选的,所述第一孔的孔口沿靠近所述壳体的方向逐渐变窄,所述第二孔的孔口沿靠近所述壳体的方向逐渐变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滴加稀释液或者样本液时,方便液滴从第一孔或者第二孔较大的孔口进入。
优选的,所述壳盖上还开设有第三孔,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和所述第三孔沿所述壳盖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孔对应检测条C线和T线所在的区域,便于操作人员直接观察到检测条上C线和T线的显色情况。
优选的,还包括若干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固定在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壳盖的一侧上,各所述限位部之间围合形成有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条放置在限位槽内,限位部可以对检测条起到限制位置的作用,避免检测条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位置偏移。
优选的,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所述支撑部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条放置在限位槽内时,支撑部可以对检测条的一侧起到支撑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壳盖上还开设有第四孔,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所述第三孔和所述第四孔沿所述壳盖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孔对应检测条的吸水垫,便于操作人员直接观察到样本液到达吸水垫的情况,以便计时。
优选的,还包括弧形部,所述弧形部设置在所述壳盖上,所述弧形部位于所述第一孔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用手指捏握试剂卡时,弧形部更契合操作人员的拇指形状,提高人员接触的舒适感。
优选的,还包括固定部和定位部;所述固定部间隔设置且固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部固接在所述壳盖上,各所述定位部分别朝向各所述定位槽;当所述壳盖与所述壳体合盖时,所述定位部卡紧在所述定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条安装到壳体上后,将各定位部分别对准各定位槽,依靠摩擦力使得壳盖与壳体连接在一起。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孔和第二孔,稀释液通过第一孔滴加在检测条的样本垫上,样本液通过第二孔滴加在检测条的样本垫上。样本液和稀释液在层析作用下朝结合垫方向移动,由于稀释液在流向结合垫的过程中会经过样本液的滴加处。因此,可通过稀释液带动残留的样本液向结合垫移动,以此减少样本在样品垫的残留;
(2)通过设置限位部,限位部可以对检测条起到限制位置的作用,避免检测条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位置偏移;
(3)通过设置弧形部,弧形部更契合操作人员的拇指形状,提高人员捏握试剂卡时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单联双孔试剂卡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壳盖其中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壳盖另外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壳盖;3、容纳腔;4、限位部;5、限位槽;6、支撑部;7、固定部;8、定位槽;9、定位部;10、第一孔;11、第二孔;12、第三孔;13、第四孔;14、弧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参照图1,单联双孔试剂卡包括壳体1和壳盖2,壳体1与壳盖2均呈条形板状且采用塑料材料制作而成,使得试剂卡轻便易携;壳体1与壳盖2可拆卸连接且二者之间形成有容纳腔3,容纳腔3用于安装检测条,检测条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胶体金试纸条。
参照图2,壳体1上朝向壳盖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部4和支撑部6,限位部4与支撑部6均位于容纳腔3内。限位部4呈块状且设有若干,各限位部4围合形成有限位槽5,限位槽5呈矩形状且与检测条的长宽相适配。支撑部6呈块状,使得支撑部6在壳体1的表面凸起;其中,支撑部6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限位槽5内。
安装时,将检测条放置在限位槽5内,其中支撑部6对检测条的一侧起到支撑的作用,限位部4对检测条的长边两侧以及宽边两侧起到限制作用,使得检测条卡紧在容纳腔3内,避免检测条受到外力作用力而发生位置偏移。
结合图3,壳体1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部7,固定部7呈圆柱状且位于容纳腔3内;本实施例中,固定部7共设有八个,各固定部7对称分布在壳体1的长边两侧。其中,各固定部7的轴心位置处开设有定位槽8,定位槽8的横截面呈圆形。壳盖2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与各固定部7相对的定位部9,定位部9呈杆状,定位部9的一端固定在壳盖2上,另一端朝向定位槽8。当壳盖2与壳体1合盖时,将各定位部9分别朝向各限位槽5并卡紧,依靠摩擦力和压紧力使得壳盖2与壳体1连接在一起,实现壳盖2与壳体1之间的可拆卸。
参照图4,壳盖2上沿壳盖2的长度方向依次开设有第一孔10、第二孔11、第三孔12和第四孔13。第一孔10靠近壳盖2的一端,第一孔10的横截面呈圆形,第一孔10的孔径沿着靠近壳体1的方向逐渐变窄;第二孔11的孔口沿靠近所述壳体1的方向逐渐变窄,以便液体的加入。其中,第二孔11远离壳体1一侧的孔口横截面呈圆形,第二孔11靠近壳体1一侧的孔口横截面呈长方形,第一孔10的最小孔为第二孔11的最小孔的内切圆,使得第二孔11的形状与第一孔10的形状不同,以便人员区分第一孔10和第二孔11,避免混淆。
当检测条安装在容纳腔3之后,检测条的结合垫位于第二孔11远离第一孔10的一侧(即位于壳盖2上第二孔11与第三孔12之间的区域)。第一孔10与第二孔11对应于检测条的样本垫设置。第一孔10用于滴加稀释液,第二孔11用于滴加样本液。当稀释液与样本液滴加完成后,在层析作用下,稀释液和样本液沿靠近吸水垫的方向移动;由于稀释液在流向结合垫的过程中会经过样本液的滴加处。因此,可通过稀释液带动残留的样本液向结合垫移动,以此减少样本在样品垫的残留。
第三孔12呈条形状,第三孔12的长度方向与壳盖2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三孔12对应检测条C线和T线所在的区域,便于在检测过程中直接观察到检测条上C线和T线的显色情况。第四孔13也呈条形状,第四孔13的长度小于第三孔12的长度。第四孔13对应检测条的吸水垫,便于操作人员直接观察到样本液到达吸水垫的情况,以便进行计时读卡。
另外,壳盖2上靠近第一孔10的两侧向内凹陷形成有弧形部14,壳体1的周侧形状与壳盖2的周侧形状相适配。当操作人员用手指捏握试剂卡时,弧形部14更契合操作人员的拇指形状,提高人员接触的舒适感。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先将检测条卡接在限位部4和支撑部6上,接着将定位部9对准定位槽8,以将壳盖2卡紧在壳体1上。其中,当壳盖2卡紧壳体1时,第一孔10与第二孔11均对应检测条的样本垫区域,第四孔13对应检测条的吸水垫区域。安装好试剂卡之后,先后往第一孔10内滴加稀释液,往第二孔11内滴加待测样本液。在层析作用下,稀释液和样本液依次经过检测条的结合垫、T线和C线,最终到达吸水垫。由于稀释液在流向结合垫的过程中会经过样本液的滴加处。因此,可通过稀释液带动残留的样本液向结合垫移动,以此减少样本在样品垫的残留。经过一定时间之后,观察C线、T线的显色情况,完成检测。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包括壳体(1)和壳盖(2),所述壳体(1)与所述壳盖(2)可拆卸连接,所述壳盖(2)与所述壳体(1)之间形成有容纳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2)上开设有第一孔(10)和第二孔(11),所述第一孔(10)与所述第二孔(11)沿所述壳盖(2)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当检测条安装在所述容纳腔(3)内时,所述检测条的结合垫位于所述第二孔(11)远离所述第一孔(10)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10)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孔(11)的形状不同,所述第一孔(10)的最小孔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孔(11)的最小孔的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一孔(10)的最小孔为所述第二孔(11)的最小孔的内切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10)的孔口沿靠近所述壳体(1)的方向逐渐变窄,所述第二孔(11)的孔口沿靠近所述壳体(1)的方向逐渐变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2)上还开设有第三孔(12),所述第一孔(10)、所述第二孔(11)和所述第三孔(12)沿所述壳盖(2)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限位部(4),所述限位部(4)固定在所述壳体(1)朝向所述壳盖(2)的一侧上,各所述限位部(4)之间围合形成有限位槽(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部(6),所述支撑部(6)与所述限位部(4)位于所述壳体(1)的同一侧,所述支撑部(6)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支撑部(6)位于所述限位槽(5)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2)上还开设有第四孔(13),所述第一孔(10)、所述第二孔(11)、所述第三孔(12)和所述第四孔(13)沿所述壳盖(2)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弧形部(14),所述弧形部(14)设置在所述壳盖(2)上,所述弧形部(14)位于所述第一孔(10)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部(7)和定位部(9);所述固定部(7)间隔设置且固接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固定部(7)上开设有定位槽(8);所述定位部(9)固接在所述壳盖(2)上,各所述定位部(9)分别朝向各所述定位槽(8);当所述壳盖(2)与所述壳体(1)合盖时,所述定位部(9)卡紧在所述定位槽(8)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603277.2U CN219201613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603277.2U CN219201613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01613U true CN219201613U (zh) | 2023-06-16 |
Family
ID=86703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603277.2U Active CN219201613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01613U (zh) |
-
2022
- 2022-12-30 CN CN202223603277.2U patent/CN21920161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03494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percentage of glycated hemoglobin | |
KR101337020B1 (ko) | 신속 진단용 검사 장치 | |
JP4216838B2 (ja) | 非連続式免疫分析装置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免疫分析方法 | |
KR100755156B1 (ko) | 액세스가 용이한 검정장치 및 그 사용방법 | |
JP4832396B2 (ja) | 試験装置、試験ストリップのためのホルダ、サンプル中の分析物の存在を検出するためのキット、及びサンプル中の分析物を検出する方法 | |
JP2810238B2 (ja) | 検定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 | |
KR20140143120A (ko) | 가변 대조선을 구비한 분석 스트립 및 이를 구비한 진단 키트 | |
RU2006135394A (ru) | Система из измеритель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уровня анализируемых веществ в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х жидкостях и кассеты для выполнения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х общих химических и специфических анализов связывания | |
AU2003251406B2 (en) | Automated immunoassay cassette, apparatus and method | |
KR102586991B1 (ko) | 면역크로마토그래피 장치 | |
JP2006521547A (ja) | 多チャンネル試験器、その製造法及びその使用 | |
CN219201613U (zh) | 一种单联双孔试剂卡 | |
KR20160120675A (ko) | 래피드 정량 진단 키트 | |
KR200357469Y1 (ko) | 면역크로마토그래피법 분석용 진단키트 | |
CN212228956U (zh) | 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酶联免疫层析传感器 | |
JP3560934B2 (ja) | 全血からの血漿又は血清分離方法及び器具 | |
WO2023162620A1 (ja) | イムノクロマトグラフキット | |
WO2023008128A1 (ja) | 検査用カートリッジ | |
CN217786903U (zh) | 用于纳米等离子共振检测的芯片试纸条、检测卡和分子检测分析系统 | |
CN218331595U (zh) | IgG抗体亚型检测试剂盒 | |
CN111830252B (zh) | 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酶联免疫层析传感器及使用方法 | |
WO2023002843A1 (ja) | 検査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検査用ストリップの製造方法 | |
JP3411470B2 (ja) | タンパク質の固定化方法 | |
CN101175996A (zh) | 半定量免疫色谱装置 | |
JP3261956B2 (ja) | 分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single link dual well reagent car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616 Pledgee: Xiamen Haicang Sub branch of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Co.,Ltd. Pledgor: XIAMEN WIZ BIOTECH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068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