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0114U - 一种导热油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热油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0114U
CN219200114U CN202320351824.8U CN202320351824U CN219200114U CN 219200114 U CN219200114 U CN 219200114U CN 202320351824 U CN202320351824 U CN 202320351824U CN 219200114 U CN219200114 U CN 2192001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ub
pipeline
oil
cool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518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祖江
蔡元良
赵金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Meilijian Technology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Meilijian Technology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Meilijian Technology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Meilijian Technology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5182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01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01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01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热油冷却系统,系统包括冷却器、循环泵,冷却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通过第一隔板分隔,第一壳体通过第二隔板分隔为第一子壳体和第二子壳体,第一子壳体具有供反应器内热油进入的进油口,第二子壳体具有供冷却后的油流出的出油口;第二壳体具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具有进液口,第二壳体内设有换热管,换热管具有进端和出端,换热管的进端贯穿第一隔板与第一子壳体连通,换热管的出端贯穿第一隔板与第二子壳体连通,第二壳体的上端所在水平面高于第一子壳体的上端所在水平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热油冷却系统,能满足异常状态下热油冷却,保证冷油循环本质安全,避免失控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导热油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热油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在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中,为了在紧急状态控制控制反应器不超温,一般会设置导热油冷油循环系统,冷油循环系统一般是由冷油换热器1’、热油缓冲罐2’及配套控制系统组成,参见图7,反应器的热油先进入热油缓冲罐2’存储,再经过冷油换热器1’冷却,冷却时需要循环冷却水进出冷油换热器来冷却热油,在正常状态下,通过控制循环冷却水流量来控制热油(未冷却的热油温度为200℃以上)温度下降至120℃以下,但是在事故状况下,一旦出现循环冷却水中断,热油经过冷却器时不能及时降温,无法实现冷油循环,会导致反应失控,造成事故;现有系统异常状态下的缺陷,实现不了本质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热油冷却系统,解决现有循环冷却水中断时不能为反应器提供冷油循环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导热油冷却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冷却器、循环泵,所述的冷却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的第一壳体与所述的第二壳体之间通过第一隔板分隔,所述的第一壳体通过第二隔板分隔为第一子壳体和第二子壳体,所述的第一子壳体位于所述的第二子壳体上方,所述的第一子壳体具有供反应器内热油进入的进油口,所述的第二子壳体具有供冷却后的油流出的出油口;所述的第二壳体具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容纳空间,所述的容纳空间具有供冷却介质进入的进液口,所述的第二壳体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的换热管具有进端和出端,所述的换热管的进端贯穿所述的第一隔板与所述的第一子壳体连通,所述的换热管的出端贯穿所述的第一隔板与所述的第二子壳体连通,所述的第二壳体的上端所在水平面高于所述的第一子壳体的上端所在水平面;
所述的第二子壳体的出油口与所述的反应器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所述的循环泵。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壳体包括接管、第一封头、筒体和第二封头,所述的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的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一封头连通,所述的第一隔板设置在所述的接管与所述的第一壳体之间,所述的第一封头与所述的筒体一端连通,所述的筒体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封头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接管一端与所述的第一壳体通过连接法兰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换热管呈U形或V形。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壳体上还开设有蒸汽出口。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的换热管的固定组件,所述的固定组件包括支板、设置在所述的支板上的纵杆、与所述的纵杆连接的横杆,所述的换热管与所述的纵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支板远离所述的纵杆的一侧设置有等边角铁。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液位计,所述的液位计用于检测所述的第二壳体内冷却介质的容量。
优选地,所述的系统还包括补液件,所述的补液件用于与所述的第二壳体的进液口连通以向所述的第二壳体通入冷却介质。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子壳体的出油口与所述的反应器之间设置有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的第一管路一端与所述的第二子壳体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的第一管路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管路一端、所述的第三管路一端均连通,所述的第二管路一端、所述的第三管路另一端与所述的第四管路一端均连通,所述的第二管路、第三管路上均设置有所述的循环泵。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热油冷却系统,通过在冷却器一直存储冷却介质保证冷却介质容量充足,从反应器来的热油通过冷却器冷却后,再流通至反应器内,能够满足异常状态下热油的冷却,不需要依赖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保证冷油循环本质安全,避免失控风险;从根本上解决循环冷却水中断的情况下,还能为反应提供冷油循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热油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热油冷却系统的冷却器的主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热油冷却系统的冷却器的侧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热油冷却系统的冷却器内换热管的剖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热油冷却系统的换热管与第一隔板连接的剖视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热油冷却系统的接管与第一封头连接的剖视图;
附图7为现有导热油冷却系统的结构图。
以上附图中:
1-冷却器,11-第一子壳体,111-进油口,12-第二子壳体,121-出油口,13-接管,14-第一封头,15-筒体,151-进液口,152-蒸汽出口,153-现场液位计口,154-远程液位计口,16-第二封头,17-支板,18-纵杆,19-横杆,20-等边角铁,21-连接法兰,22-支座,23-第一隔板,24-第二隔板;
2-换热管;3-第一管路;4-第二管路;5-第三管路;6-第四管路;7-循环泵;8-补液管路;9-导热油储罐补油管路;10-进油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见图1至图6的导热油冷却系统,热油存储在反应器内,系统包括冷却器1、循环泵7,冷却器1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邻,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但不连通,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通过第一隔板23分隔。
第一壳体通过第二隔板24分隔为第一子壳体11和第二子壳体12,第一子壳体11位于第二子壳体12上方,第一子壳体11和第二子壳体12不连通,第一子壳体11具有供热油进入的进油口111,进油口111与反应器通过进油管路10连通,第二子壳体12具有供冷却后的油流出的出油口121,进油口111位于出油口121上方。
第二壳体具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具有供冷却介质进入的进液口151,冷却介质可在第二壳体内一直储存,在正常工况下,在第二壳体中加入一定容量的冷却介质作为备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冷却介质为水。进液口151可设置在第二壳体的上端。
第二壳体内设置有换热管2,换热管2设置有多个,每一个换热管2均具有进端和出端,换热管2的进端和出端均位于同一侧,换热管2的进端贯穿第一隔板23与第一子壳体11连通,换热管2的出端贯穿第一隔板23与第二子壳体12连通,在系统反应温度过高需要冷却循环时,从反应器来的热油从图1中a处通过第一子壳体11的进油口111进入第一子壳体11,再通过换热管2的进端进入换热管2内(热油不能进入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的冷却介质能够对换热管2内的热油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油通过换热管2的出端进入第二子壳体12内(冷油也不能进入第二壳体),再通过第二子壳体12的出油口121流出,再流至与反应器连通的管路上的循环泵7,经过循环泵7升压后再流通回反应器内(图1中b为冷却后的油流出的管路),该过程中,热油的热量通过水的蒸发进行移除,由于常压下水的饱和蒸汽温度为100℃,通过蒸发吸热,始终保证油温度最高处于120℃以下,完全能够满足异常状态下热油的冷却,不需要依赖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依赖水的蒸发吸热,保证冷油循环本质安全。
本例中,第二壳体的上端所在水平面高于第一子壳体11的上端所在水平面,即第一壳体在第二壳体的一侧靠下设置,使第二壳体的体积大于第一壳体的体积,可在第二壳体内存储容量较大的冷却介质,且冷却介质与换热管接触更充分,冷却效果更好,冷却器在异常状态下使用时,可杜绝原来循环水中断的风险。换热管2位于第二壳体的下部,第二壳体的上部具有较大体积空间以存储冷却介质。
参见图1和图2,第二壳体的上端所在水平面高于第一子壳体11的上端所在水平面,第二壳体的下端所在水平面低于第二子壳体12的下端所在水平面。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上还开设有蒸汽出口152,热油经过换热管2会对水进行加热,蒸汽通过蒸汽出口152排出,保证冷却安全。第二壳体上还开设有排污口,第二壳体内的杂质通过排污口排出。
参见图2,第二壳体包括接管13、第一封头14、筒体15和第二封头16,接管13的一端与第一壳体连接,接管13的另一端与第一封头14连通(参见图6中c处夹角为30°,d处夹角为50°),第一隔板23设置在接管13与第一壳体之间,第一封头14与筒体15一端连通,筒体15另一端与第二封头16连通。第一封头14和第二封头16均呈半球形,第一封头14的直径自其一端至另一端向靠近筒体15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二封头16的直径自其一端至另一端向靠近筒体15的方向逐渐增大;筒体15的直径一致,通过设置接管13、第一封头14、筒体15和第二封头16,可增加第二壳体的体积,便于存储较大容量的冷却介质。
本例中,接管13的一端与第一壳体外部通过连接法兰21连接,连接法兰21通过紧固件固定,紧固件为螺母、螺柱。
为保证换热管2的稳固性,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固定换热管2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支板17、设置在支板17上的纵杆18、与纵杆18连接的横杆19,换热管2与纵杆18连接,支板17与第二壳体的底壁之间保持间隙,横杆19沿水平方向延伸,纵杆18沿竖直方向延伸,横杆19与第一隔板23连接。
支板17远离纵杆18的一侧设置有等边角铁20,等边角铁20呈L形,用于提高固定组件的强度。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液位计口,液位计插入液位计口,液位计用于检测第二壳体内冷却介质的容量,水经过蒸发会有损耗,通过检测,当第二壳体内冷却介质的容量小于设定值时,可向第二壳体补充增加冷却介质保证冷却效果。参见图2,第二壳体上可设置现场液位计口153和远程液位计口154,现场液位计口153位于远程液位计口154的上方。
进一步地,本例的系统还包括补液件、控制器,补液件用于向第二壳体补充冷却介质,控制器与液位计、补液件连接,液位计用于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液位计的检测结果控制补液件向第二壳体输送一定容量的冷却介质。补液件包括液源,液源与第二壳体的进液口151之间通过补液管路8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换热管2呈U形或V形或蛇形。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底部均设置有支座22进行支撑稳固。
本例中,第二子壳体12的出油口121与反应器之间设置有第一管路3、第二管路4、第三管路5和第四管路6,第一管路3一端与第二子壳体12的出油口121连通,第一管路3另一端与第二管路4一端、第三管路5一端均连通,第二管路4一端、第三管路5另一端与第四管路6一端均连通,第二管路4、第三管路5上均设置有循环泵7,设置第二管路4、第三管路5、两个循环泵7,提高冷却后的油返回至反应器的速度。
因此,本例提供的导热油冷却系统具有如下优势:
冷却器可一直存储冷却介质保证冷却介质容量充足,从反应器来的热油通过冷却器冷却后,再经过循环泵升压后循环回反应器内,始终保证油温度最高处于120℃以下,完全能够满足异常状态下热油的冷却,不需要依赖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保证冷油循环本质安全,避免失控风险;从根本上解决循环冷却水中断的情况下,还能为反应提供冷油循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导热油储罐补油管路9,导热油储罐补油管路9与进油管路10连通,通过导热油储罐补油管路补充导热油,导热油再通过第一子壳体11的进油口111进入第一子壳体11内,可为反应器补充导热油。导热油储罐补油管路9与第三管路5上还设置有PG表,PG表用于检测管路的真空度。
本例提供的导热油冷却系统,通过在冷却器一直存储冷却介质保证冷却介质容量充足,并降低了冷油的系统储量,从反应器来的热油通过冷却器冷却后,再流通至反应器内,能够满足异常状态下热油的冷却,不需要依赖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保证冷油循环本质安全,避免失控风险;从根本上解决循环冷却水中断的情况下,还能为反应提供冷油循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导热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冷却器、循环泵,所述的冷却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的第一壳体与所述的第二壳体之间通过第一隔板分隔,所述的第一壳体通过第二隔板分隔为第一子壳体和第二子壳体,所述的第一子壳体位于所述的第二子壳体上方,所述的第一子壳体具有供反应器内热油进入的进油口,所述的第二子壳体具有供冷却后的油流出的出油口;所述的第二壳体具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容纳空间,所述的容纳空间具有供冷却介质进入的进液口,所述的第二壳体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的换热管具有进端和出端,所述的换热管的进端贯穿所述的第一隔板与所述的第一子壳体连通,所述的换热管的出端贯穿所述的第一隔板与所述的第二子壳体连通,所述的第二壳体的上端所在水平面高于所述的第一子壳体的上端所在水平面;
所述的第二子壳体的出油口与所述的反应器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所述的循环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壳体包括接管、第一封头、筒体和第二封头,所述的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的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一封头连通,所述的第一隔板设置在所述的接管与所述的第一壳体之间,所述的第一封头与所述的筒体一端连通,所述的筒体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封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热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管一端与所述的第一壳体通过连接法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呈U形或V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壳体上还开设有蒸汽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的换热管的固定组件,所述的固定组件包括支板、设置在所述的支板上的纵杆、与所述的纵杆连接的横杆,所述的换热管与所述的纵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热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板远离所述的纵杆的一侧设置有等边角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液位计,所述的液位计用于检测所述的第二壳体内冷却介质的容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还包括补液件,所述的补液件用于与所述的第二壳体的进液口连通以向所述的第二壳体通入冷却介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子壳体的出油口与所述的反应器之间设置有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的第一管路一端与所述的第二子壳体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的第一管路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管路一端、所述的第三管路一端均连通,所述的第二管路一端、所述的第三管路另一端与所述的第四管路一端均连通,所述的第二管路、第三管路上均设置有所述的循环泵。
CN202320351824.8U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导热油冷却系统 Active CN2192001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51824.8U CN219200114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导热油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51824.8U CN219200114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导热油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0114U true CN219200114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8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51824.8U Active CN219200114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导热油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01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1065C (zh) 载热体加热冷却装置
CN108847497A (zh) 一种车用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9200114U (zh) 一种导热油冷却系统
CN209261977U (zh) 液压油预热装置及工程车辆
CN213426765U (zh) 一种机柜冷却系统
CN112616206B (zh) 一种在线加热器
CN210425557U (zh) 一体化高低温水箱
CN108738285A (zh) 一种充电桩冷却装置和充电系统
CN110145908B (zh) 冷却系统、工作方法及船舶
CN106973553A (zh) 一种具有液冷换热装置的高压油箱
CN112728969A (zh) 一种具有u型管束结构的汽化器
CN210699892U (zh) 一种电磁搅拌器的纯水冷却装置
CN215735604U (zh) 一种半导体测试设备液冷系统
CN211705960U (zh) 一种冷浸、温浸、超声浸提联合多用浸提系统
CN112414186A (zh) 冷却换热系统
JP3618166B2 (ja) 高純度水素酸素発生装置
CN110662400A (zh) 变流器冷却系统及变流器冷却系统控制方法
CN218632216U (zh) 一种电池包双循环冷却装置、系统和电池包
CN117096497B (zh) 基于浸没式非流动液冷热管理技术的储能冷却系统
CN218329441U (zh) 一种具有回收功能的水冷冷却器
CN219222631U (zh) 一种工业余热供暖机组
CN216566130U (zh) 一种模块化智能监控箱
CN220436206U (zh) 一种可控温的外置换热型金属氢化物储氢瓶结构
CN206622459U (zh) 用于轧机的供油系统及生产线
CN216868693U (zh) 一种放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