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1892U - 悬置衬套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悬置衬套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91892U CN219191892U CN202320317052.6U CN202320317052U CN219191892U CN 219191892 U CN219191892 U CN 219191892U CN 202320317052 U CN202320317052 U CN 202320317052U CN 219191892 U CN219191892 U CN 2191918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rusion
- protruding portion
- suspension
- rubber body
- inner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置衬套及车辆,所述悬置衬套包括内芯、套设在内芯外的外管,以及连接在外管与内芯之间的橡胶体;橡胶体包括橡胶主体,以及在橡胶主体的至少一端设置的凸出部分和第一凸起,凸出部分和第一凸起均沿橡胶主体的轴向外凸设置,且凸出部分为环绕内芯设置的环形,第一凸起与凸出部分相连。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悬置衬套,通过在橡胶主体的至少一端设置沿轴向外凸的凸出部分和第一凸起,且凸出部分环绕内芯设置,第一凸起与凸出部分相连,利于降低悬置衬套的动刚度,提升衬套式悬置隔振能力,同时能够降低由动力总成传来的高阶次激励频率在经过悬置衬套时引起共振频率的峰值,进而衰减高阶次激励频率,从而利于提高整车的NVH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置衬套。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悬置衬套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指动力总成(例如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等)通过悬置元件连接车架而形成的系统。其中,动力总成自身的振动与路面激振力经由悬置元件向车身和车架传递。具有良好性能的发动机动力总成置系统,不仅能够减少振动和噪声向车架的传递,而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同时可以保护发动机动力总成。
纯电动车驱动电机在高转速运行下会产生高阶次的激励频率,并通过悬置元件引起共振且传递到车内。显然,悬置元件的隔振性能直接影响发动机振动和噪声向车身和车架的传递效果,甚至影响整车的NVH(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的简称)性能。因此,最大限度的降低悬置元件与车辆动力总成的高阶次激励频率产生的共振频率峰值,衰减高阶次激励频率,是减少振动噪声向车身和车架的传递的有效途径。
目前,车辆上常用的电机悬置元件中的衬套多为十字形衬套或实心衬套,但十字形衬套的耐久特性差,而实心衬套的刚度高,从而导致悬置衬套的隔振效果差,无法有效衰减高阶次激励频率,导致整车的NVH性能差,严重影响整车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悬置衬套,以降低悬置衬套的刚度,并利于提高整车的NVH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悬置衬套,包括内芯、套设在所述内芯外的外管,以及连接在所述外管与所述内芯之间的橡胶体;所述橡胶体包括橡胶主体,以及在所述橡胶主体的至少一端设置的凸出部分和第一凸起,所述凸出部分和所述第一凸起均沿所述橡胶主体的轴向外凸设置,且所述凸出部分为环绕所述内芯设置的环形,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凸出部分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凸出部分包括包覆在所述内芯上的内环,以及围绕所述内环设置的外环,且所述外环与所述内环之间具有径向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内环的拔模斜度在1°-5°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橡胶主体的径向延伸,并与所述外环的外侧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外环具有沿所述外环的轴向外凸设置的第二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均为沿所述外环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且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外环的周向交替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主体设有所述凸出部分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为围绕所述凸出部分间隔设置的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为沿所述橡胶主体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体为环形的实心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悬置衬套,通过在橡胶主体的至少一端设置沿轴向外凸的凸出部分和第一凸起,且凸出部分环绕内芯设置,第一凸起与凸出部分相连,利于降低悬置衬套的动刚度,提升衬套式悬置隔振能力,同时能够降低由动力总成传来的高阶次激励频率在经过悬置衬套时引起共振频率的峰值,进而衰减高阶次激励频率,从而提高整车的NVH性能。
此外,内环和外环利于布置实施,且内环利于提高橡胶体与内芯之间的连接强度。内环拔模斜度的设置,便于加工成型的同时,还利于降低悬置衬套的静刚度。第一凸起与外环的连接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型的优点。通过第二凸起与外环配合,利于进一步降低悬置衬套的动刚度,而利于提高悬置衬套的隔振效果,以及对共振频率峰值的降低效果。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数量和位置的设置,利于布置实施,且相互配合的使用效果较佳。
本实用新型中,凹槽的设置利于降低悬置衬套的静刚度,而提升悬置衬套的隔振性能。凹槽为弧形槽,便于加工成型。橡胶体为实心结构,利于提高悬置衬套的隔振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有如上所述的悬置衬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通过设置如上的悬置衬套,利于提高车辆的NVH性能,从而利于提高车辆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悬置衬套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悬置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A-A方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橡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悬置衬套安装在悬置骨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管;101、第一通孔;
2、橡胶主体;200、环形凹槽;201、外环;202、内环;203、凹槽;204、第二凸起;205、第二通孔;206、第一凸起;207、连接筋;
3、内芯;301、第一连接孔;
4、悬置骨架;401、第二连接孔;
H1、环形凹槽的深度;H2、凹槽的深度;α、拔模斜度。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是以车辆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为基准进行定义的。其中,车辆的上下方向也即车辆的高度方向(Z向),车辆的前后方向也即车辆的长度方向(X向),车辆的左右方向也即车辆的宽度方向(Y向)。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悬置衬套,整体来讲,该悬置衬套包括内芯3、套设在内芯3外的外管1,以及连接在外管1与内芯3之间的橡胶体。其中,橡胶体包括橡胶主体2,以及在橡胶主体2的至少一端设置的凸出部分和第一凸起206,凸出部分和第一凸起206均沿橡胶主体2的轴向外凸设置,且凸出部分为环绕内芯3设置的环形,第一凸起206与凸出部分相连。
基于如上整体介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悬置衬套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4中所示。外管1内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设置的第一通孔101,橡胶体的中部设有沿自身轴向贯通设置的第二通孔205。橡胶体位于外管1中的第一通孔101内,内芯3位于橡胶体中的第二通孔205内。本实施例中的橡胶体优选为环形的实心结构,如此利于提高悬置衬套的隔振效果和可靠性。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中的外管1可采用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制成,内芯3可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只要满足使用需求即可。而橡胶体优选通过硫化工艺硫化固连在第一通孔101的内壁与内芯3的外壁之间。此处硫化工艺成熟,易于实施,且利于提高橡胶体与外管1及内芯3之间的连接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橡胶主体2的两端对称设有上述的凸出部分和第一凸起206,。以下以位于橡胶主体2一端的凸出部分和第一凸起206为例进行说明。
结合图2和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凸出部分包括包覆在内芯3上的内环202,以及围绕内环202设置的外环201,且外环201与内环202之间具有径向间隙。其中,凸出部和第一凸起206两者均能够增大橡胶体的质量,从而利于降低悬置衬套的动刚度。而内环202的设置利于增大橡胶体与内芯3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利于提高内芯3与橡胶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结构示例,参照图4和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内环202的高度比外环201的高度高,如此利于提高内环202与内芯3之间的连接效果,以及橡胶体的变形能力。为进一步降低悬置衬套的静刚度,而使得动刚度也随之降低,本实施例中的内环202拔模成型,具体实施时,内环202的拔模斜度在1°-5°之间。例如,内环202的拔模斜度α为1°、2.5°、3°、4°或5°等。
此外,如图2至图5中所示,因外环201与内环202之间间隙的设置,使得内环202、外环201以及橡胶主体2的端面之间围构形成有环形凹槽200。该环形凹槽200的设置,利于降低悬置衬套的静刚度,使得悬置衬套的动刚度随静刚度的降低而降低,整个橡胶体的变形能力和隔振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利于降低悬置衬套与由动力总成传来的高阶次激励频率共振频率的峰值,进而衰减高阶次激励频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环形凹槽的深度H1的范围为1-5mm,例如,环形凹槽的深度H1为1mm、2mm、3mm、4mm或5mm等,悬置衬套的静刚度随着环形凹槽的深度H1增大而增大。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凸起206沿橡胶主体2的径向延伸,并与外环201的外侧相连。
参照图2和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凸起206设置在位于外环201外侧的橡胶主体2的端面上,第一凸起206具有呈半球形的主体,以及沿橡胶主体2的径向延伸至外环201外壁的连接筋207。当然,第一凸起206的主体的具体形状除了为半球形外,还可为柱形、锥形等其他形状。其中,连接筋207在沿橡胶主体2的径向延伸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成型的优点。同时,连接筋207还利于加强外环201与第一凸起206的结构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筋207还可沿其他方向延伸,或者连接筋207呈弯折、弯曲状的方式均可行,只要能够确保连接筋207实现第一凸起206的主体和外环201之间的连接即可。而连接筋207的数量除了采用图中所示的一个外,还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适应性的增加。
为进一步提高悬置衬套的动刚度,本实施例中外环201具有沿外环201的轴向外凸设置的第二凸起204。该第二凸起204设置在外环201的端面上,第二凸起204的形状除了为半球形外,还可为柱形、锥形等其他形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凸起206和第二凸起204均为沿外环20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且第一凸起206与第二凸起204沿外环201的周向交替设置。作为一种优选的结构示例,如图2和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凸起206为沿第二通孔205的周向等间距的设置在外环201外侧的四个,第二凸起204为沿第二通孔205的周向等间距的设置在外环201端面上的四个。第一凸起206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凸起204之间,从而使得两者沿外环201的周向交替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06和第二凸起204的数量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适应性的增减。另外,第一凸起206和/或第二凸起204沿外环201的周向采用非等间距的布置方式也是可行的。
为进一步提高悬置衬套的使用效果,橡胶主体2设有凸出部分的一端设有凹槽203,凹槽203为围绕凸出部分间隔设置的多个。参照图2和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凹槽203为等间距设置在橡胶主体2端面上的四个,且各凹槽203与第二凸起204对应设置,第一凸起206位于相邻两凹槽203之间。如此设置,利于提高橡胶主体2端部的空间利用率,并有效提高悬置衬套的静刚度。为便于布置实施,本实施例中的凹槽203为沿橡胶主体2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槽,该弧形槽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通孔205的轴线共线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凹槽的深度H2的范围为1-5mm,例如,凹槽的深度H2为1mm、2mm、3mm、4mm或5mm等,悬置衬套的静刚度随着凹槽的深度H2增大而增大。
具体实施时,可依据整车NVH特性的需求,根据现有计算公式或方法调整环状凹槽的深度H1、凹槽的深度H2、宽度、位置、形状,以及拔模斜度α,以抑制刚度上升速率,提升悬置衬套的隔振能力。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凹槽203的数量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适应性的增减,且凹槽203沿外环201的周向采用非等间距的布置方式也是可行的。至于凹槽203与第二凸起204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并非凹槽203实施的必要满足条件。例如,凹槽203布置在第一凸起206和第二凸起204之间橡胶主体2的端面上,此种方案也是可行的。当然,凹槽203的形状除了为弧形槽外,还可为其他形状,在此不作限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即使仅在橡胶主体2的一端设置凸出部分和第一凸起206也是可行的。
本实施例所述的悬置衬套,通过在橡胶主体2的至少一端设置沿轴向外凸的凸出部分和第一凸起206,且凸出部分环绕内芯3设置,第一凸起206与凸出部分相连,利于提高橡胶体与内芯3的连接强度,并降低悬置衬套的动刚度,从而提高悬置衬套的隔振能力,并减小高阶次激励频率在通过悬置衬套时所引起共振频率的峰值,进而提高悬置衬套的NVH性能。同时,该悬置衬套的体积小,承载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此外,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设有如上所述的悬置衬套。
如图6中所示,悬置衬套过盈压装到悬置骨架4一端的安装孔中,副车架通过紧固件与内芯3上的第一连接孔301相连,动力总成通过紧固件与悬置骨架4上的多个第二连接孔401相连。其中,悬置骨架4的形状、规格以及第二连接孔401的数量均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所述的车辆,通过设置如上的悬置衬套,能够改善高阶次激励频率引发共振问题,而衰减整车高度、长度以及宽度方向上的噪声,利于提高车辆的NVH性能,从而利于提高车辆的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
包括内芯(3)、套设在所述内芯(3)外的外管(1),以及连接在所述外管(1)与所述内芯(3)之间的橡胶体;
所述橡胶体包括橡胶主体(2),以及在所述橡胶主体(2)的至少一端设置的凸出部分和第一凸起(206),所述凸出部分和所述第一凸起(206)均沿所述橡胶主体(2)的轴向外凸设置,且所述凸出部分为环绕所述内芯(3)设置的环形,所述第一凸起(206)与所述凸出部分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部分包括包覆在所述内芯(3)上的内环(202),以及围绕所述内环(202)设置的外环(201),且所述外环(201)与所述内环(202)之间具有径向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环(202)的拔模斜度(α)在1°-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起(206)沿所述橡胶主体(2)的径向延伸,并与所述外环(201)的外侧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环(201)具有沿所述外环(201)的轴向外凸设置的第二凸起(2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起(206)和所述第二凸起(204)均为沿所述外环(20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且所述第一凸起(206)与所述第二凸起(204)沿所述外环(201)的周向交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橡胶主体(2)设有所述凸出部分的一端设有凹槽(203),所述凹槽(203)为围绕所述凸出部分间隔设置的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203)为沿所述橡胶主体(2)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槽。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橡胶体为环形的实心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设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悬置衬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17052.6U CN219191892U (zh) | 2023-02-25 | 2023-02-25 | 悬置衬套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17052.6U CN219191892U (zh) | 2023-02-25 | 2023-02-25 | 悬置衬套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91892U true CN219191892U (zh) | 2023-06-16 |
Family
ID=86717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317052.6U Active CN219191892U (zh) | 2023-02-25 | 2023-02-25 | 悬置衬套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91892U (zh) |
-
2023
- 2023-02-25 CN CN202320317052.6U patent/CN21919189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191892U (zh) | 悬置衬套及车辆 | |
CN212400881U (zh) | 悬置衬套 | |
CN209852006U (zh) | 汽车后副车架的后衬套结构 | |
CN216733879U (zh) | 组装式电机悬置及汽车 | |
CN214112256U (zh) | 两级隔振电机悬置衬套及电机悬置和电动汽车 | |
CN214240431U (zh) | 一种重卡用散热器悬置总成 | |
CN111746267B (zh) | 变速箱悬置衬套 | |
CN216833176U (zh) | 悬置衬套及悬置总成 | |
CN212148396U (zh) |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 |
CN215720429U (zh) | 悬置衬套 | |
CN212765558U (zh) | 后减振器上支架、后减振器以及车辆 | |
CN218118438U (zh) | 悬置衬套、悬置总成和车辆 | |
CN220577042U (zh) | 一种悬置结构及汽车 | |
CN216300761U (zh) | 悬置总成 | |
CN216589720U (zh) | 一种二级隔振装置 | |
CN220884022U (zh) | 悬置衬套结构和车辆 | |
CN221292850U (zh) | 悬架摇臂衬套总成、悬架装置和车辆 | |
CN211308225U (zh) | 悬置支架和车辆 | |
CN215733846U (zh) | 电机悬置 | |
CN110259835A (zh) | 汽车传动轴轴承、汽车传动轴组件及汽车 | |
CN211924790U (zh) | 一种汽车前端模块用减震垫 | |
CN217814704U (zh) | 一种高轴径比的电动车悬置衬套 | |
CN220517974U (zh) | 悬置总成及具有该悬置总成的汽车 | |
CN215096858U (zh) | 衬套组件及悬置纵臂 | |
CN220770023U (zh) | 衬套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