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9976U - 驱动桥固定工装 - Google Patents

驱动桥固定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9976U
CN219189976U CN202320774060.3U CN202320774060U CN219189976U CN 219189976 U CN219189976 U CN 219189976U CN 202320774060 U CN202320774060 U CN 202320774060U CN 219189976 U CN219189976 U CN 219189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upporting component
fixing tool
support
driving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740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钊晗
李熙光
何飞
杨钊
董善良
杜孟超
杨朝昆
于明航
尹中昌
车旭
于洪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740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9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9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99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工装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驱动桥固定工装,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连接板。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的间距可调,以适应不同型号驱动桥的长度,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的支撑高度均可调,以适应不同型号驱动桥的高度。连接板可拆卸地安装于驱动桥,驱动桥的一端通过连接板与第一支撑组件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板与第二支撑组件连接。该驱动桥固定工装能够支撑固定不同长度尺寸、高度尺寸的驱动桥,从而能满足不同型号制动器的测试要求,降低试验成本。同时将制动器与驱动桥一起固定在试验台上,能够使测试数据更接近实车工况,保证制动器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驱动桥固定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桥固定工装。
背景技术
制动器是商用车制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商用车的工作环境通常较为恶劣,对制动器性能要求较高,因此,在制动器投入使用前的各项性能测试极为重要,关系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现有技术中,部分测试方法是将制动器单独拆下安装至试验台的夹具上进行测试,这种测试方法需要根据不同型号的制动器制作相应的夹具,夹具种类需求多,试验成本高,并且,单独测试制动器试验结果存在偏差,测试数据不准确。针对此种情况,现有的做法是将制动器连带驱动桥安装在试验台上,无需单独拆卸制动器,虽然能提高测试结果准确性,但现有驱动桥的固定夹具通常都是固定的,无法适应不同型号的驱动桥。
因此,亟需一种驱动桥固定工装,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桥固定工装,能够适配不同型号的驱动桥,可以满足不同型号制动器的测试需求,降低试验成本,同时可以使测试数据更接近实车工况。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驱动桥固定工装,包括:
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间距可调,且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支撑高度均可调;
连接板,可拆卸地安装于驱动桥,所述驱动桥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连接,所述驱动桥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桥固定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均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支撑板组件,所述底板被配置为与试验台连接,所述支撑板组件的高度可调,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板组件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桥固定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组件包括至少部分重叠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板沿竖直方向位置可调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桥固定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板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板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孔,所述第一紧固件能够穿设固定于任一所述固定孔和对应的所述条形孔,以限位所述第二板在所述第一板上的安装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桥固定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条形孔在所述第一板上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列,每列均包括沿竖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条形孔,所述固定孔在所述第二板上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列,每列均包括沿竖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固定孔,多列所述固定孔与多列所述条形孔一一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桥固定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承载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承载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桥固定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组件还包括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相邻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二板和所述承载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桥固定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组件还包括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相邻两侧边分别与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桥固定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桥固定工装还包括锁紧螺栓,所述连接板背向所述驱动桥的一侧设置有沉头孔,所述驱动桥上具有螺纹孔,所述锁紧螺栓能够穿过所述沉头孔并旋拧于所述螺纹孔,所述沉头孔的深度大于所述锁紧螺栓螺帽的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桥固定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连接板的规格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桥固定工装,在固定驱动桥前,将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置于试验台上,再根据驱动桥的规格尺寸调节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的间距,使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分别与驱动桥两端的固定位置相对。然后,调节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的高度,使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能将驱动桥支撑至预设高度。最后,在驱动桥上安装合适规格的连接板,利用连接板将驱动桥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连接固定,即可将驱动桥支设于试验台上,之后进行制动器的各项性能试验测试即可。该驱动桥固定工装能够支撑固定不同长度尺寸、高度尺寸的驱动桥,从而能满足不同型号制动器的测试要求,降低试验成本。同时将制动器与驱动桥一起固定在试验台上,能够使测试数据更接近实车工况,保证制动器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驱动桥固定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驱动桥固定工装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板与驱动桥的连接示意图(仰视)。
图中:
1-第一支撑组件;2-第二支撑组件;3-连接板;4-第一紧固件;5-第二紧固
件;6-锁紧螺栓;
11-底板;12-支撑板组件;
111-安装孔;
121-第一板;122-第二板;123-承载板;124-第一加强板;125-第二加强板;
1211-条形孔;1221-固定孔;
31-沉头孔;32-连接孔;
100-驱动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桥固定工装,用于完成制动器的性能测试试验。该驱动桥固定工装包括第一支撑组件1、第二支撑组件2和连接板3。
其中,参阅图1和图2,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的间距可调,以适应不同型号驱动桥100的长度,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的支撑高度均可调,以适应不同型号驱动桥100的高度。连接板3可拆卸地安装于驱动桥100,驱动桥100的一端通过连接板3与第一支撑组件1连接,驱动桥100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板3与第二支撑组件2连接。即,驱动桥100通过连接板3与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连接固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桥固定工装,在固定驱动桥100前,将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置于试验台上,再根据驱动桥100的规格尺寸调节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的间距,使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分别与驱动桥100两端的固定位置相对。然后,调节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的高度,使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能将驱动桥100支撑至预设高度。最后,在驱动桥100上安装合适规格的连接板3,利用连接板3将驱动桥1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连接固定,即可将驱动桥100支设于试验台上,之后进行制动器的各项性能试验测试即可。该驱动桥固定工装能够支撑固定不同长度尺寸、高度尺寸的驱动桥100,从而能满足不同型号制动器的测试要求,降低试验成本。同时将制动器与驱动桥100一起固定在试验台上,能够使测试数据更接近实车工况,保证制动器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可选地,参阅图1和图2,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均包括底板11以及设置于底板11上的支撑板组件12,底板11被配置为与试验台连接,支撑板组件12的高度可调,连接板3与支撑板组件12远离底板11的一端连接。本实施例中,底板11为矩形板,底板11的存在能增大整个固定工装与试验台的接触面积,提高对驱动桥100的支撑稳定性。通过调节支撑板组件12的高度能调节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的支撑高度,从而适应不同型号的驱动桥100。
进一步地,底板1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11,固定底板11时可利用螺栓等固定件穿过安装孔111并与试验台连接,保证底板11不会相对试验台移动,提高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对驱动桥100的支撑稳定性。
可选地,参阅图1和图2,支撑板组件12包括至少部分重叠的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第一板121与底板11连接,第二板122沿竖直方向位置可调地安装于第一板121,连接板3与第二板122远离底板11的一端连接。即,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均沿垂直于底板11的方向延伸,通过调节第二板122相对第一板121在竖直方向上的安装位置即可调节支撑板组件12的整体高度,从而调节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的支撑高度。
具体地,支撑板组件12还包括第一紧固件4,第一板121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条形孔1211,条形孔1211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板122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孔1221,第一紧固件4能够穿设固定于任一固定孔1221和对应的条形孔1211,以限位第二板122在第一板121上的安装高度。在调整第二板122沿竖直方向的位置时,条形孔1211的设置能够使其与任一固定孔1221对位,可以实现任意高度调节,同时方便穿设第一紧固件4,以固定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多个条形孔1211和多个固定孔1221的设置能提高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增大高度调节范围。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4包括螺栓和螺母,当调整好第二板122相对第一板121的位置后,将螺栓穿过相对位的固定孔1221和条形孔1211,拧紧螺母后即可将第二板122相对第一板121的安装位置固定,从而将支撑板组件12的支撑高度固定。
可选地,参阅图1和图2,条形孔1211在第一板121上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列,每列均包括沿竖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条形孔1211,固定孔1221在第二板122上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列,每列均包括沿竖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孔1221,多列固定孔1221与多列条形孔1211一一对应。通过设置多列条形孔1211和多列固定孔1221,可以利用多个第一紧固件4固定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增加两者的连接稳定性,防止第二板122在固定后相对第一板121移动,从而提高支撑稳定性。示例性地,条形孔1211在第一板121上设置有三列,固定孔1221在第二板122上设置有三列。
可选地,参阅图1,第二板122远离底板11的一端设置有承载板123,连接板3安装于承载板123上。本实施例中,承载板123水平设置,其垂直于第二板122。承载板123的面积等于连接板3的面积(或承载板123略大于连接板3),方便安装固定驱动桥100。同时,承载板123的存在能增大与连接板3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对驱动桥100的支撑稳定性。
可选地,参阅图1,驱动桥固定工装还包括第二紧固件5,连接板3通过第二紧固件5安装于承载板123上。连接板3上开设有连接孔32,承载板123上设置有与连接孔32相对的通孔,第二紧固件5优选为螺栓和螺母,螺栓能穿设通孔和连接孔32,拧紧螺母即可固定连接板3和承载板123。示例性地,参阅图3,连接板3的两端各设有两个连接孔32,相应的,承载板123的两端各开设两个通孔,以保证连接板3与承载板123的连接强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孔32也可以是螺纹孔,第一紧固件4为螺钉,螺钉穿过通孔并旋拧于螺纹孔,实现连接板3与承载板123的连接固定。
可选地,参阅图1,支撑板组件12还包括第一加强板124,第一加强板124的相邻两侧边分别与第二板122和承载板123连接。第一加强板124能够增加第二板122与承载板123的连接强度,提高支撑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124位于第二板122背向第一板121的一侧,且第一加强板124呈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第二板122和承载板123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124也可以是直角三角形等形状,只要能够起到加强连接作用即可。
可选地,参阅图1和图2,支撑板组件12还包括第二加强板125,第二加强板125的相邻两侧边分别与底板11和第一板121连接。第二加强板125能够增加第一板121与底板11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的支撑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板125位于第一板121背向第二板122的一侧,且第二加强板125呈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第一板121和底板11连接固定。
示例性地,第一加强板124和第二加强板125均设置有两个。
进一步地,第二加强板125上开设有吊装孔,通过吊装孔可将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与吊装设备连接,以吊装转移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搬运方便。
可选地,参阅图3,驱动桥固定工装还包括锁紧螺栓6,连接板3背向驱动桥100的一侧设置有沉头孔31,驱动桥100上具有螺纹孔,锁紧螺栓6能够穿过沉头孔31并旋拧于螺纹孔,沉头孔31的深度大于锁紧螺栓6螺帽的厚度。即,驱动桥100两端的固定位置处均开设有螺纹孔,固定驱动桥100之前,根据驱动桥100的型号选择相应规格的连接板3,在驱动桥100的两端通过锁紧螺栓6各安装一个连接板3,然后整体将驱动桥100置于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上,并将两个连接板3分别与第一支撑组件1的承载板123和第二支撑组件2的承载板123连接固定,即可将驱动桥100支设于试验台上。由于锁紧螺栓6螺帽的厚度小于沉头孔31的深度,因此当锁紧螺栓6旋拧到位后螺帽能够完全嵌入沉头孔31内,避免连接板3背向驱动桥100的一侧存在凸出部件,防止螺帽干涉连接板3与承载板123的连接,从而保证连接板3与承载板123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连接板3设置有多组,多组连接板3的规格不同,以适配不同型号的驱动桥100。具体地,连接板3上的沉头孔31的位置以及沉头孔31的尺寸均根据驱动桥100的型号设计,不同规格的连接板3匹配不同型号的驱动桥100,因此,固定驱动桥100时只需更换不同规格的连接板3即可,从而使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能支撑固定不同型号的驱动桥100,以完成不同型号制动器的性能测试试验。
当然,该驱动桥固定工装也可以应用于驱动桥100的性能测试,能够满足不同型号驱动桥100的测试需求,通用性强。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驱动桥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组件(1)和第二支撑组件(2),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的间距可调,且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的支撑高度均可调;
连接板(3),可拆卸地安装于驱动桥(100),所述驱动桥(100)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板(3)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连接,所述驱动桥(100)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板(3)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桥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均包括底板(11)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支撑板组件(12),所述底板(11)被配置为与试验台连接,所述支撑板组件(12)的高度可调,所述连接板(3)与所述支撑板组件(12)远离所述底板(11)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桥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组件(12)包括至少部分重叠的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所述第一板(121)与所述底板(11)连接,所述第二板(122)沿竖直方向位置可调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板(121),所述连接板(3)与所述第二板(122)远离所述底板(11)的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桥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组件(12)还包括第一紧固件(4),所述第一板(121)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条形孔(1211),所述条形孔(1211)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板(122)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孔(1221),所述第一紧固件(4)能够穿设固定于任一所述固定孔(1221)和对应的所述条形孔(1211),以限位所述第二板(122)在所述第一板(121)上的安装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桥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1211)在所述第一板(121)上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列,每列均包括沿竖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条形孔(1211),所述固定孔(1221)在所述第二板(122)上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列,每列均包括沿竖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固定孔(1221),多列所述固定孔(1221)与多列所述条形孔(1211)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桥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122)远离所述底板(11)的一端设置有承载板(123),所述连接板(3)与所述承载板(12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桥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组件(12)还包括第一加强板(124),所述第一加强板(124)的相邻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二板(122)和所述承载板(12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桥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组件(12)还包括第二加强板(125),所述第二加强板(125)的相邻两侧边分别与所述底板(11)和所述第一板(12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桥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桥固定工装还包括锁紧螺栓(6),所述连接板(3)背向所述驱动桥(100)的一侧设置有沉头孔(31),所述驱动桥(100)上具有螺纹孔,所述锁紧螺栓(6)能够穿过所述沉头孔(31)并旋拧于所述螺纹孔,所述沉头孔(31)的深度大于所述锁紧螺栓(6)螺帽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桥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连接板(3)的规格不同。
CN202320774060.3U 2023-04-10 2023-04-10 驱动桥固定工装 Active CN219189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4060.3U CN219189976U (zh) 2023-04-10 2023-04-10 驱动桥固定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4060.3U CN219189976U (zh) 2023-04-10 2023-04-10 驱动桥固定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9976U true CN219189976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0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74060.3U Active CN219189976U (zh) 2023-04-10 2023-04-10 驱动桥固定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99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189976U (zh) 驱动桥固定工装
CN210744927U (zh) 一种测功机上的电机固定装置
CN209954547U (zh) 工装定位平台
CN215727288U (zh) 一种用于辅助r区试验件进行冲击试验的夹具
CN210850150U (zh) 一种用于动车组风机档条的定位安装工作台
CN216524794U (zh) 一种变速箱台架通用轴承座固定座
KR0125903B1 (ko) 자동차의 엔진 센터멤버 조립용 지그
CN217637898U (zh) 一种桥梁伸缩缝装置夹具
CN210128987U (zh) 一种动力电池系统测试用工装夹具
CN221010072U (zh) 测试支架、测试支架组件及测试系统
CN213138937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保险杠和侧围钣金连接装置
CN217765432U (zh) 电池包振动工装结构
CN219172324U (zh) 支架组件
CN213703187U (zh) 安装治具
CN210923091U (zh) 一种主副驾座椅测试共用工装
CN216309303U (zh) 一种踏板力传感器固定支架
CN215747497U (zh) 一种越野车转向支柱焊接工装
CN214066320U (zh) 一种用于测量agv驱动单元对地压力的简易测量装置
CN214407958U (zh) 冲击试验用电池包固定工装和电池包冲击测试装置
CN215258969U (zh) 一种可多方向调节的编码器支架
CN219106350U (zh) 电池模组及安装架
CN220093588U (zh) 一种焊板快速固定装置
CN220023259U (zh) 一种力矩限制器仪表机箱
CN214947761U (zh) 一种便于调节显示角度的车载显示预警终端
CN219224133U (zh) 平移对孔装置和零件实验台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