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6858U - 酯化釜加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酯化釜加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6858U
CN219186858U CN202223592996.9U CN202223592996U CN219186858U CN 219186858 U CN219186858 U CN 219186858U CN 202223592996 U CN202223592996 U CN 202223592996U CN 219186858 U CN219186858 U CN 2191868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jacket
clamp
heating structure
kett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299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Xitang Nuclea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Xitang Nuclea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Xitang Nuclea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Xitang Nuclea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299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68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68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68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酯化釜加热结构,包括釜体,釜体的外表面全包裹有夹套,夹套与釜体之间通过螺旋导流板分隔出换热流道,釜体的内部设置有盘管,换热流道中与盘管的管路中分别通入有热媒,釜体上设置有若干个与釜体内腔连通的功能管口,功能管口穿出夹套并与夹套焊接密封,夹套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换热流道连通的第一热媒进出管,盘管的管端穿出釜体与夹套,形成第二热媒进出管,第二热媒进出管分别与釜体、夹套焊接密封。上述酯化釜加热结构采用外夹套加内盘管形式,实现了釜内温度的调控,且提高了结构密封性,减少了热损失,使温度更加均匀、稳定,降低了能耗,从而保证酯化反应更高效进行。

Description

酯化釜加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酯化釜加热结构。
背景技术
酯化釜是发生酯化反应的设备,当酯化釜用作反应器时,又被称为搅拌釜式反应器。搅拌反应釜除了能提供搅拌作用促进反应,还能提供反应所需温度条件。现有搅拌反应釜一般通过加热、换热形式维持环境温度,但加热保温能力有限,加热不均匀,影响反应效率,且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热量损失,能耗大,需要进一步优化设备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酯化釜加热结构,为酯化反应提供稳定的温度环境,满足反应条件。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酯化釜加热结构,其包括釜体,釜体的外表面全包裹有夹套,夹套与釜体之间通过螺旋导流板分隔出换热流道,釜体的内部设置有盘管,换热流道中与盘管的管路中分别通入有热媒,釜体上设置有若干个与釜体内腔连通的功能管口,功能管口穿出夹套并与夹套焊接密封,夹套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换热流道连通的第一热媒进出管,盘管的管端穿出釜体与夹套,形成第二热媒进出管,第二热媒进出管分别与釜体、夹套焊接密封。
特别地,夹套分为套筒、上封头和下封头,釜体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封口环,封口环分别与套筒、上封头、下封头的端沿焊接密封。
特别地,功能管口包括位于上封头上的人孔、搅拌口、浆料进口、物料进出口、气相出口、多管路进口、冷凝回流进口、添加剂口、辅料进口和备用口,各个功能管口分散、避让排布。
特别地,盘管包括若干个直径渐增或渐减的圆弧段,相邻圆弧段通过变径段衔接形成螺旋状单元层管,各个螺旋状单元层管上下层叠排布且通过连接管串接。
特别地,盘管通过支架悬空固定于釜体的底部上,且盘管的各管段之间通过管夹支撑固定。
特别地,管夹包括上管夹和下管夹,上管夹与下管夹之间通过螺栓紧固,且上管夹与下管夹的对夹面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凹腔。
特别地,釜体与夹套上还穿设有焊接密封的套管,套管中插入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位于盘管的一侧。
特别地,夹套的外侧面上周向均布有若干个用于接地板的耳座。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酯化釜加热结构采用外夹套加内盘管形式,实现了釜内温度的调控,且提高了结构密封性,减少了热损失,使温度更加均匀、稳定,降低了能耗,从而保证酯化反应更高效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酯化釜加热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酯化釜加热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酯化釜加热结构中盘管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酯化釜加热结构中管夹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6是图1中B处放大图;
图7是图1中C处放大图。
图中:
1-釜体;2-夹套;2a-套筒;2b-上封头;2c-下封头;3-螺旋导流板;4-盘管;4a-圆弧段;4b-变径段;5-第一热媒进出管;6-第二热媒进出管;7-封口环;8-支架;9-管夹;9a-上管夹;9b-下管夹;9c-螺栓;9d-限位凹腔;10-套管;11-温度传感器;12-人孔;13-搅拌口;14-浆料进口;15-物料进出口;16-气相出口;17-多管路进口;18-冷凝回流进口;19-添加剂口;20-辅料进口;21-备用口;22-耳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酯化釜加热结构,包括釜体1,釜体1的外表面全包裹有夹套2,夹套2与釜体1之间通过螺旋导流板3分隔出换热流道,釜体1的内部设置有盘管4,换热流道中与盘管4的管路中分别通入有热媒,夹套2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换热流道连通的第一热媒进出管5,盘管4的管端穿出釜体1与夹套2,形成第二热媒进出管6,第二热媒进出管6分别与釜体1、夹套2焊接密封。
其中,夹套2与盘管4中的热媒可以是高温空气、导热油等换热介质,盘管4位于釜内下部,用于提供主要反应所需热量;盘管4包裹于釜外,用于维持釜内温度,减少热损失。
此处的夹套2分为套筒2a、上封头2b和下封头2c,釜体1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封口环7,封口环7分别与套筒2a、上封头2b、下封头2c的端沿焊接密封,从而保证结构可靠性。
详见图3,此处的盘管4包括若干个直径渐增或渐减的圆弧段4a,相邻圆弧段4a通过变径段4b衔接形成螺旋状单元层管,各个螺旋状单元层管上下层叠排布且通过连接管串接。
具体地,盘管4通过支架8悬空固定于釜体1的底部上,且盘管4的各管段之间通过管夹9支撑固定。其中,管夹9包括上管夹9a和下管夹9b,上管夹9a与下管夹9b之间通过螺栓9c紧固,且上管夹9a与下管夹9b的对夹面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凹腔9d,详见图4。
需要注意的是,盘管4衔接处采用氢弧焊固定,焊缝应避开管夹9位置,盘管4装配完毕后,相邻层管夹9应采用氢弧焊上下相互焊牢。盘管4制作完毕后,以0.9MPa表压进行气压试验,且与容器内物料接触部分抛光精度应不大于0.8PM。
进一步地,釜体1与夹套2上还穿设有焊接密封的套管10,套管10中插入有温度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1位于盘管4的附近区域,以监控加热温度。
另外,釜体1上设置有若干个与釜体1内腔连通的功能管口,各个功能管口穿出夹套2并与夹套2焊接密封,减少热损失,详见图5、图6、图7。其中,功能管口包括位于上封头2b上的人孔12、搅拌口13、浆料进口14、物料进出口15、气相出口16、多管路进口17、冷凝回流进口18、添加剂口19、辅料进口20、备用口21等等,各个功能管口分散、避让排布。
夹套2的外侧面上周向均布有若干个用于接地板的耳座22,优选地,耳座22的安装位置位于封口环7处,以保证结构强度。
综上,上述酯化釜加热结构采用外夹套加内盘管形式,实现了釜内温度的调控,且提高了结构密封性,减少了热损失,使温度更加均匀、稳定,降低了能耗,从而保证酯化反应更高效进行。
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酯化釜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外表面全包裹有夹套,所述夹套与所述釜体之间通过螺旋导流板分隔出换热流道,所述釜体的内部设置有盘管,所述换热流道中与所述盘管的管路中分别通入有热媒,所述釜体上设置有若干个与釜体内腔连通的功能管口,所述功能管口穿出所述夹套并与夹套焊接密封,所述夹套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的第一热媒进出管,所述盘管的管端穿出所述釜体与所述夹套,形成第二热媒进出管,所述第二热媒进出管分别与所述釜体、所述夹套焊接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酯化釜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分为套筒、上封头和下封头,所述釜体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封口环,所述封口环分别与所述套筒、所述上封头、所述下封头的端沿焊接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酯化釜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管口包括位于所述上封头上的人孔、搅拌口、浆料进口、物料进出口、气相出口、多管路进口、冷凝回流进口、添加剂口、辅料进口和备用口,各个功能管口分散、避让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酯化釜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包括若干个直径渐增或渐减的圆弧段,相邻圆弧段通过变径段衔接形成螺旋状单元层管,各个螺旋状单元层管上下层叠排布且通过连接管串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酯化釜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通过支架悬空固定于所述釜体的底部上,且盘管的各管段之间通过管夹支撑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酯化釜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包括上管夹和下管夹,所述上管夹与所述下管夹之间通过螺栓紧固,且上管夹与下管夹的对夹面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凹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酯化釜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与所述夹套上还穿设有焊接密封的套管,所述套管中插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盘管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酯化釜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的外侧面上周向均布有若干个用于接地板的耳座。
CN202223592996.9U 2022-12-30 2022-12-30 酯化釜加热结构 Active CN2191868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2996.9U CN219186858U (zh) 2022-12-30 2022-12-30 酯化釜加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2996.9U CN219186858U (zh) 2022-12-30 2022-12-30 酯化釜加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6858U true CN219186858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06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2996.9U Active CN219186858U (zh) 2022-12-30 2022-12-30 酯化釜加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68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186858U (zh) 酯化釜加热结构
CN108019933A (zh) 一种防爆型电加热器
CN215413280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
CN203949545U (zh) 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管箱结构
CN2529185Y (zh) 搪玻璃u型管换热器
CN207649426U (zh) 一种换热器
CN103148731A (zh) 一种改良的列管式换热器管箱
CN217383905U (zh) 一种加热器及加热罐
CN109612304B (zh) 一种圆块石墨换热器及方法
CN102688725B (zh) 一种热板式反应器
CN113804020B (zh) 一种折流蛇形铜管换热装置
CN212378554U (zh) 一种高温热夹套板壳式换热器
CN106005781A (zh) 恒温固液分离罐
CN216071458U (zh) 卧式整体夹套储罐
CN219868538U (zh) 一种电加热设备
CN219441689U (zh) 一种不锈钢半盘管夹套搪玻璃反应釜
CN211626180U (zh) 立式热交换器
CN101377390B (zh) 一种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CN221036721U (zh) 一种用于回转冷却炉的筒体装置
CN213152452U (zh) 一种等离子体炬绝缘密封装置
CN214223830U (zh) 一种多壳程的高压换热器
CN216879292U (zh) 一种实验室反应釜油浴加温机构
CN2527948Y (zh) 搪玻璃u型管换热器
CN217424101U (zh) 一种水箱及换热器装置
CN214371876U (zh) 一种螺旋式铜管换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