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3409U - 炒菜机 - Google Patents

炒菜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3409U
CN219183409U CN202320200893.9U CN202320200893U CN219183409U CN 219183409 U CN219183409 U CN 219183409U CN 202320200893 U CN202320200893 U CN 202320200893U CN 219183409 U CN219183409 U CN 2191834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body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part
transmission shaft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008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公方鹏
杨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ak Deer Robotics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ak Deer Robotics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ak Deer Robotics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Oak Deer Robotics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008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34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34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34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炒菜机,炒菜机包括:锅体,锅体设有烹饪腔;安装支架,安装支架用于安装锅体;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第一传动部与第二传动部可拆卸地相连,且第一传动部可与第二传动部插接配合并动力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第二传动部动力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二传动部转动。由此,通过在锅体的底壁外侧设置与第二传动部可拆卸相连的第一传动部,可以简化锅体的装配结构,便于实现锅体的快速拆装,降低炒菜机的维修成本。同时,驱动装置可以驱动锅体转动,以保证炒菜机对食材的烹饪效果,并且安装支架对锅体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从而可以提高锅体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炒菜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炒菜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在日常生活中,做饭做菜需要占用较多生活时间,为此,帮助人们完成做菜工作的炒菜机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由于炒菜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工作,导致锅体易于生锈,生锈后锅体的热传导会改变,导致菜品的口味变化,从而需要更换锅体。
相关技术中,炒菜机的结构复杂,在生产时,锅体的安装固定费力,工作量较大,费时费力。在更换炒菜机的锅体时,锅体的拆卸工序繁琐,导致锅体的拆卸难度大,从而增加了炒菜机的维修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炒菜机,所述炒菜机更换锅体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炒菜机,包括:锅体,所述锅体设有烹饪腔;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安装所述锅体,且所述安装支架至少在所述锅体的轴向方向支撑所述锅体;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设于所述锅体的底壁外侧,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第二传动部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第一传动部可与所述第二传动部插接配合并动力连接;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传动部动力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动部转动,以带动所述锅体绕其中心轴线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炒菜机,通过在锅体的底壁外侧设置与第二传动部可拆卸地相连的第一传动部,可以简化锅体的装配结构,便于实现锅体的快速拆装,降低炒菜机的维修成本。同时,驱动装置可以驱动锅体转动,以保证炒菜机对食材的烹饪效果,并且安装支架对锅体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从而可以提高锅体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传动部构造为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锅体相连,且所述第一传动轴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传动部构造为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所述第二传动轴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锅体的中心轴线共线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构造为第一端齿盘,所述第一端齿盘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构造为第二端齿盘,所述第二端齿盘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端齿盘与所述第一端齿盘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固定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件构造为螺纹连接件,且所述螺纹连接件适于沿径向方向穿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中的一个,并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中的另一个螺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构造为内花键,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外花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炒菜机还包括支撑轴承,所述支撑轴承包括:内环,所述内环与所述锅体固定相连;外环,所述外环设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内环适于与所述外环相连,以支撑所述锅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环与所述第一传动部同轴设置并设在所述第一传动部的径向外侧,且所述内环与所述第一传动部固定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轴承构造为圆锥滚子轴承和滚针轴承中的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设在所述锅体的径向外侧,且所述支撑框与所述锅体间隔设置;支撑滚轮,所述支撑滚轮安装于所述支撑框,并适于在所述锅体的径向方向支撑所述锅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框设有滚轮安装部,所述滚轮安装部形成有长圆孔,所述长圆孔沿所述锅体的径向方向延伸,且所述支撑滚轮安装在所述长圆孔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滚轮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滚轮在所述锅体的周向外侧均匀间隔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炒菜机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并用于加热所述锅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动力连接,且所述第二传动部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动力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炒菜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炒菜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炒菜机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炒菜机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炒菜机100、
锅体11、
安装支架12、支撑框121、滚轮安装部1211、支撑滚轮122、
传动组件13、第一传动部131、第一连接部1311、第二传动部132、第二连接部1321、固定件133、
驱动装置14、驱动电机141、减速器142、
支撑轴承15、
加热装置16、加热线盘1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的内容根据需要融合在撰写的过程中去写,以便对相关内容进行解释:
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炒菜机100。
结合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炒菜机100包括:锅体11、安装支架12、传动组件13和驱动装置14。
其中,锅体11设有烹饪腔,安装支架12用于安装锅体11,且安装支架12至少在锅体11的轴向方向支撑锅体11,传动组件13包括第一传动部131和第二传动部132,第一传动部131设于锅体11的底壁外侧,第一传动部131与第二传动部132可拆卸地相连,且第一传动部131可与第二传动部132插接配合并动力连接,驱动装置14与第二传动部132动力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二传动部132转动,以带动锅体11绕其中心轴线转动。
具体地,烹饪腔用于容置食材,并且食材可以在烹饪腔内进行烹饪,锅体11设置在安装支架12上,并通过安装支架12进行支撑。同时,锅体11可以相对安装支架12转动,安装支架12可以提升锅体11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结合图2和图3,第一传动部131与第二传动部132相对设置,第一传动部131与锅体11相连,第一传动部131可以与第二传动部132相连,使得锅体11可以与第二传动部132相连,驱动装置14可以驱动第二传动部132转动,第二传动部132带动第一传动部131转动,从而驱动锅体11绕其中心轴线转动,以使烹饪腔内的食材可以在烹饪腔内翻滚,使得食材受热均匀,同时可以使调味料均匀地分布在食材上,以保证炒菜机100对食材的烹饪效果。
此外,由于炒菜机100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工作,导致锅体11易于生锈,生锈后锅体的热传导会改变,导致菜品的口味变化,从而影响炒菜机100对食材的烹饪效果。因此为了保证菜品的品质,在锅体11生锈时需要更换锅体11,本申请的炒菜机100需要更换锅体11时,将第一传动部131与第二传动部132分离,以解除第一传动部131与第二传动部132的动力连接,锅体11可以从安装支架12上取下,从而实现对锅体11的快速拆卸。
相关技术中,在生产炒菜机时,安装锅体的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并且工作效率低下,在维修炒菜机时,需要拆卸锅体周边的一切相关零件后才对锅体进行拆卸,导致锅体的拆卸工序繁琐、耗时长、难度大,增加了维修炒菜机的成本。
在本申请中,炒菜机100的锅体11通过第一传动部131与第二传动部132动力连接,以满足锅体11在烹饪过程中的转动需求(即通过驱动装置14驱动),并且锅体11可以支撑在安装支架12上,以通过安装支架12提升锅体11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当需要拆卸锅体11时,将第一传动部131与第二传动部132分离,从而可以将锅体11从安装支架12上取下,以实现对锅体11的快速拆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炒菜机100,通过在锅体11的底壁外侧设置与第二传动部132可拆卸地相连的第一传动部131,可以简化锅体11的装配结构,便于实现锅体11的快速拆装,降低炒菜机100的维修成本。同时,驱动装置14可以驱动锅体11转动,以保证炒菜机100对食材的烹饪效果,并且安装支架12对锅体11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从而可以提高锅体11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131构造为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锅体11相连,且第一传动轴设有第一连接部1311,第二传动部132构造为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的一端与驱动装置14相连,第二传动轴设有第二连接部1321,第一连接部1311与第二连接部1321相连,其中,第一传动轴的中心轴线、第二传动轴的中心轴线与锅体11的中心轴线共线设置。
具体地,结合图2至图4,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插接配合,第一连接部1311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相对设置的位置处,第二连接部1321与第一连接部1311相连,从而使得第二传动轴与第一传动轴相连,驱动装置14通过驱动第二传动轴转动以驱动第二连接部1321转动,第二连接部1321驱动第一连接部1311转动从而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进而实现驱动锅体11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同轴设置,并且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均与锅体11同轴设置,以带动锅体11绕其中心轴线转动,同时可以保证锅体11转动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11构造为第一端齿盘,第一端齿盘设于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第二连接部1321构造为第二端齿盘,第二端齿盘设于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且第二端齿盘与第一端齿盘相连。
具体地,第一端齿盘设置在第一传动轴背离锅体11的一端,并且第一端齿盘与第二端齿盘在轴向方向上相对设置并且相连,从而使得第二传动轴与第一传动轴相连,驱动装置14通过驱动第二传动轴转动以驱动第二连接部1321转动,第二连接部1321驱动第一连接部1311转动从而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进而驱动锅体11转动。
其中,端齿盘具有自动对心功能,便于实现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的同轴布置,可以降低装配难度,并且端齿盘的齿数多,第一端齿盘与第二端齿盘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使得第一端齿盘和第二端齿盘承受载荷的能力强,同时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一端齿盘与第二端齿盘相连,可以增大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的接触面积,保证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的连接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11和第二连接部1321中的一个构造为内花键,第一连接部1311和第二连接部1321中的另一个构造为外花键。
可选地,可以将第一连接部1311构造为内花键,将第二连接部1321构造为外花键;或者可以将第一连接部1311构造为外花键,将第二连接部1321构造为内花键,内花键与外花键配合,以实现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的动力连接。
其中,花键的齿数多,使得内花键与外花键的接触面积大,内花键与外花键可承受的载荷大,同时可以保证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的连接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11与第二连接部1321也可以配置为平键,此种结构设置与上述两种结构设置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结合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组件13还包括固定件133,固定件133用于将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固定相连。
具体地,固定件133将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固定连接,从而使得锅体11与第二传动轴固定连接,以对锅体11限位,防止锅体11在转动过程中脱落,提高锅体11的装配可靠性,同时可以实现锅体11与第二传动轴的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133构造为螺纹连接件,且螺纹连接件可以沿径向方向穿设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中的一个,并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中的另一个螺纹连接。
具体地,结合图1至图3,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插接配合,固定件133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在径向方向相对设置的位置处,以便于将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固定,同时可以便于装配。
进一步地,当固定件133构造为螺纹连接件时,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中的一个设置有通孔,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中的另一个设置有螺纹连接孔,并且通孔与螺纹连接孔在径向方向相对设置,螺纹连接件穿设于通孔并与螺纹连接孔螺纹配合,以将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固定连接,保证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的连接可靠性。其中,螺纹连接件可以配置为螺栓或螺钉等。
其中,通孔可以形成在第一端齿盘或第二端齿盘的齿部上,螺纹连接件可以穿设于齿部,并且螺纹连接件可与位于齿部内侧且形成在另一个轴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以将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固定。
其中,将固定件133配置为螺纹连接件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的拆装便利性,从而便于快速更换锅体11,当需要更换锅体11时,将螺纹连接件自螺纹连接孔内旋出即可解除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固定连接。
结合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炒菜机100还包括支撑轴承15,支撑轴承15包括:内环和外环,内环与锅体11固定相连,外环设于安装支架12,内环可以与外环相连,以支撑锅体11。
具体地,安装支架12设置在锅体11的周向方向上,支撑轴承15设置在锅体11与安装支架12之间,以使得锅体11可以支撑在安装支架12上,提高锅体11的装配可靠性,并且通过支撑轴承15支撑锅体11,可以提升锅体11相对安装支架12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内环与外环在径向方向上相对设置,内环可以相对于外环转动,锅体11与内环相连,外环与安装支架12相连,并且锅体11可以相对安装支架12转动,内环、外环和锅体11三者之间同轴设置,从而使得锅体11可以绕其中心轴线转动,保证锅体11转动时的稳定性,防止锅体11偏心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内环与第一传动部131同轴设置并设在第一传动部131的径向外侧,且内环与第一传动部131固定相连。
具体地,内环与第一传动部131同轴设置,内环、外环与锅体11同轴布置,并且第一传动部131与第二传动部132同轴布置,使得支撑轴承15、第一传动部131、第二传动部132均与锅体11的中心轴线同轴布置,从而保证锅体11转动时绕其中心轴线转动,保证锅体11转动时的稳定性,防止因锅体11偏心转动而产生离心力导致锅体11脱落或晃动。
进一步地,内环设置在第一传动部131的径向外侧以便于与外环相连,并且内环与外环可拆卸地相连,以便于第一传动部131与安装支架12的拆装,从而便于锅体11与安装支架12的拆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轴承15构造为圆锥滚子轴承和滚针轴承中的一种。
具体地,圆锥滚子轴承的摩擦系数小,可以保证锅体11的转动效果,并且圆锥滚子轴承可以同时承受径向载荷与轴向载荷;滚针轴承的径向结构紧凑,从而可以使得炒菜机100的径向结构紧凑,并且滚针轴承的负载强度大、使用寿命长、性价比高。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只要能使锅体11与安装支架12可拆卸地相连的同时使得锅体11可以相对安装支架12转动即可,例如,还可以通过设置无油衬套或滑套等结构代替支撑轴承15,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结合图1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2包括:支撑框121和支撑滚轮122,支撑框121设在锅体11的径向外侧,且支撑框121与锅体11间隔设置,支撑滚轮122安装于支撑框121,并适于在锅体11的径向方向支撑锅体11。
具体地,支撑框121可以环绕锅体11设置,以对锅体11限位,防止锅体11翻滚,并且支撑框121与锅体11间隔设置,以防止支撑框121对锅体11的转动产生干涉,保证锅体11的转动效果。
进一步地,支撑滚轮122安装在支撑框121上,并且支撑滚轮122与锅体11止抵配合,以在径向方向上进一步对锅体11进行支撑,在径向方向上锅体11与支撑滚轮122相对设置的外周壁上可以设置有槽结构,支撑滚轮122可以在槽结构内滑动,以便于锅体11相对于支撑框121转动,防止支撑滚轮122对锅体11的转动产生干涉,使得支撑滚轮122在提高锅体11稳定性的同时可以保证锅体11的转动效果。
结合图1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121设有滚轮安装部1211,滚轮安装部1211形成有长圆孔,长圆孔沿锅体11的径向方向延伸,且支撑滚轮122安装在长圆孔处。
具体地,长圆孔在径向方向上贯穿支撑框121设置,支撑滚轮122通过长圆孔安装在支撑框121上,并且可以与锅体11止抵配合,以在径向方向上支撑锅体11,提升锅体11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支撑滚轮122可以配置为在长圆孔内可滑动,并且支撑框121上可以设置有用于固定支撑滚轮122的固定结构,当需要拆卸锅体11时,可以驱动支撑滚轮122在长圆孔内沿径向方向远离锅体11的方向移动,以解除支撑滚轮122与锅体11止抵配合的状态,当将锅体11安装至安装支架12上后,可以驱动支撑滚轮122沿径向方向向靠锅体11的方向移动直至支撑滚轮122与锅体11止抵配合,再通过固定结构将支撑滚轮122固定,使得支撑滚轮122可以在径向方向上支撑锅体11,同时便于锅体11的拆装。
其中,支撑滚轮122可以通过螺栓与螺母进行固定,以将支撑滚轮122固定在长圆孔中的某一位置(即与锅体11止抵配合的位置或解除与锅体11止抵配合的位置),当需要驱动支撑滚轮122时,可以将螺栓与螺母旋松,使支撑滚轮122可以在长圆孔内滑动。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滚轮122也可以设置在锅体11上,支撑框121上形成有可以与支撑滚轮122配合的槽结构,此种结构设置与上述结构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滚轮122为多个,多个支撑滚轮122在锅体11的周向外侧均匀间隔排布。
具体地,多个支撑滚轮122均匀间隔地在径向方向上支撑锅体11可以进一步提高锅体11在转动时的稳定性,并且可以提高锅体11与安装支架12的连接可靠性,防止锅体11脱落。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炒菜机100还包括加热装置16,加热装置16安装于安装支架12,并用于加热锅体11。
具体地,加热装置16与锅体11相对设置,加热装置16包括加热线盘161,加热线盘161与锅体11相邻设置,以保证对锅体11的加热效果,并且锅体11可以相对加热装置16转动,使得加热线盘161可以对锅体11旋转加热,从而保证锅体11受热均匀,保证对锅体11内食材的烹饪效果,同时加热线盘161可以对传动组件13和驱动装置14避让,以便于传动组件13、驱动件14以及锅体11之间的拆装,提高锅体11的拆装效率。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4包括:驱动电机141和减速器142,驱动电机141与减速器142的输入端动力连接,且第二传动部132与减速器142的输出端动力连接。
具体地,驱动电机141用于输出动力,减速器142与驱动电机141相连以降低转速增加扭矩,第二传动部132与减速器142的输出端动力连接,经过减速器142调整后的输出动力传递给第二传动部132从而驱动锅体11转动,防止锅体11的转动速率高而影响对食材的烹饪效果。
下面简单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炒菜机100的工作远离与拆装过程。
当需要拆卸锅体11时,驱动支撑滚轮122沿径向方向向远离锅体11的方向移动,以解除支撑滚轮122与锅体11止抵配合的状态,将螺纹连接件自螺纹连接孔中旋出,此时锅体11与安装支架12之间通过支撑轴承15相连,将锅体11取下即可。
当安装锅体11时,将第一连接部1311与第二连接部1321对正,内环与外环相对,驱动锅体11向第二传动部132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传动部131与第二传动部132插接配合,此时第一连接部1311与第二连接部1321相连,内环与外环相连,驱动固定件133与第一传动部131或第二传动部132上的螺纹连接孔螺纹配合,以实现第一传动部131与第二传动部132的固定连接,驱动支撑滚轮122与锅体11止抵配合,以进一步在径向方向上支撑锅体11,从而完成锅体11的装配。
在锅体11安装完成后,锅体11通过支撑滚轮122与支撑框121相连,同时锅体11通过第一传动部131和支撑轴承15与支撑框121进一步相连,并且可以相对支撑框121转动,第一传动部131通过固定件133与第二传动部132固定连接,驱动装置14驱动第二传动部132转动,第二传动部132驱动第一传动部131转动,从而驱动锅体11转动,加热装置16设置在安装支架12上,锅体11可以相对加热装置16转动,以使得加热装置16可以对锅体11旋转加热,保证锅体11受热均匀,从而保证对食材的烹饪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炒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11),所述锅体(11)设有烹饪腔;
安装支架(12),所述安装支架(12)用于安装所述锅体(11),且所述安装支架(12)至少在所述锅体(11)的轴向方向支撑所述锅体(11);
传动组件(13),所述传动组件(13)包括第一传动部(131)和第二传动部(132),所述第一传动部(131)设于所述锅体(11)的底壁外侧,所述第一传动部(131)与所述第二传动部(132)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第一传动部(131)可与所述第二传动部(132)插接配合并动力连接;
驱动装置(14),所述驱动装置(14)与所述第二传动部(132)动力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动部(132)转动,以带动所述锅体(11)绕其中心轴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131)构造为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锅体(11)相连,且所述第一传动轴设有第一连接部(1311);
所述第二传动部(132)构造为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14)相连,所述第二传动轴设有第二连接部(1321),所述第一连接部(13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321)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锅体(11)的中心轴线共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1)构造为第一端齿盘,所述第一端齿盘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连接部(1321)构造为第二端齿盘,所述第二端齿盘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端齿盘与所述第一端齿盘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13)还包括固定件(133),所述固定件(133)用于将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固定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33)构造为螺纹连接件,且所述螺纹连接件适于沿径向方向穿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中的一个,并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中的另一个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321)中的一个构造为内花键,所述第一连接部(13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321)中的另一个构造为外花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轴承(15),所述支撑轴承(15)包括:
内环,所述内环与所述锅体(11)固定相连;
外环,所述外环设于所述安装支架(12),所述内环适于与所述外环相连,以支撑所述锅体(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与所述第一传动部(131)同轴设置并设在所述第一传动部(131)的径向外侧,且所述内环与所述第一传动部(131)固定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承(15)构造为圆锥滚子轴承和滚针轴承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2)包括:
支撑框(121),所述支撑框(121)设在所述锅体(11)的径向外侧,且所述支撑框(121)与所述锅体(11)间隔设置;
支撑滚轮(122),所述支撑滚轮(122)安装于所述支撑框(121),并适于在所述锅体(11)的径向方向支撑所述锅体(1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121)设有滚轮安装部(1211),所述滚轮安装部(1211)形成有长圆孔,所述长圆孔沿所述锅体(11)的径向方向延伸,且所述支撑滚轮(122)安装在所述长圆孔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滚轮(122)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滚轮(122)在所述锅体(11)的周向外侧均匀间隔排布。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装置(16),所述加热装置(16)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12),并用于加热所述锅体(11)。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4)包括:
驱动电机(141);
减速器(142),所述驱动电机(141)与所述减速器(142)的输入端动力连接,且所述第二传动部(132)与所述减速器(142)的输出端动力连接。
CN202320200893.9U 2023-02-10 2023-02-10 炒菜机 Active CN2191834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0893.9U CN219183409U (zh) 2023-02-10 2023-02-10 炒菜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0893.9U CN219183409U (zh) 2023-02-10 2023-02-10 炒菜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3409U true CN219183409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04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00893.9U Active CN219183409U (zh) 2023-02-10 2023-02-10 炒菜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34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20740A (zh) 电动厨房用具
CN219183409U (zh) 炒菜机
CN106192300A (zh) 一种洗衣机螺旋式离合装置
CN105734909B (zh) 一种洗衣机减速离合器及洗衣机
WO2023217304A2 (zh) 简易安装的制动机构及采用该制动机构的升降立柱
KR100888296B1 (ko) 회전식 바비큐 장치
CN105734900B (zh) 一种洗衣机减速离合器及洗衣机
CN220529765U (zh) 炒锅装置
CN108888125A (zh) 一种烧烤炉
CN105734907B (zh) 一种洗衣机用减速离合器及洗衣机
CN208281471U (zh) 一种料理机齿轮箱
CN105734908B (zh) 一种洗衣机用减速离合器及洗衣机
CN220747258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支撑座
CN206979103U (zh) 电动餐桌机芯
CN213392797U (zh) 风机结构及烤制烹饪电器
CN211559761U (zh) 炒菜机及其翻炒机构
CN205361513U (zh) 卧式行星磨机
CN209172035U (zh) 一种烹饪锅
CN220529766U (zh) 一种摇杆式烹饪锅
CN211947157U (zh) 一种热处理炉
CN210290669U (zh) 一种实现过载保护的齿轮箱
CN219813884U (zh) 烹饪设备
CN219665681U (zh) 脱钩机构组装装置
WO2018107878A1 (zh) 一种双旋转烧烤装置
CN210408143U (zh) 一种披萨烤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