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0430U -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0430U
CN219180430U CN202223341494.9U CN202223341494U CN219180430U CN 219180430 U CN219180430 U CN 219180430U CN 202223341494 U CN202223341494 U CN 202223341494U CN 219180430 U CN219180430 U CN 219180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insulating pad
fixing structure
direct current
push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414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强强
罗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4149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04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0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04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涉及高压直流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包括推动机构、触头弹簧、动触桥和固定支架,触头弹簧抵接于动触桥与推动机构之间,固定支架扣接于推动机构上以形成容置腔,动触桥和触头弹簧位于容置腔内。本申请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有利于加工和装配,同时满足了自动化的装配要求,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高压直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直流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电磁铁的原理来传递机械驱动和电流信号的电路开关装置,其设置在各种工业设施、机器以及车辆等中。
现有的直流接触器大多采用动簧片直动式设置,但现有技术中U形支架和绝缘垫采用一体注塑成型设计,这就导致弹簧不便装配,难于实现自动化的装配要求,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直流接触器难于实现自动化的装配要求,导致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包括推动机构、触头弹簧、动触桥和固定支架,触头弹簧抵接于动触桥与推动机构之间,固定支架扣接于推动机构上以形成容置腔,动触桥和触头弹簧位于容置腔内。
可选地,推动机构包括绝缘垫和与绝缘垫连接的活动轴,绝缘垫远离活动轴的一侧与触头弹簧抵接,且固定支架扣接于绝缘垫上。
可选地,绝缘垫上设置有凹槽,固定支架靠近绝缘垫的一端设有与凹槽对应的第一凸起,固定支架通过第一凸起扣接于绝缘垫的凹槽内。
可选地,凹槽包括多个,且均匀分布于绝缘垫的边缘;第一凸起也包括多个,且多个第一凸起和多个凹槽一一对应。
可选地,凹槽具有两斜坡,两斜坡相对设置,以使凹槽呈V型。
可选地,第一凸起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分别与两斜坡外形适配,以使第一凸起与凹槽卡合。
可选地,绝缘垫在沿动触桥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凸起,固定支架对应第二凸起设有切口,固定支架通过第一凸起扣接于绝缘垫的凹槽内时,第二凸起能够卡接于切口内。
可选地,第二凸起上还设置有导向面,导向面用于将第二凸起引导至切口内。
可选地,动触桥靠近触头弹簧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圆形凸起,触头弹簧靠近动触桥的一端套接于第一圆形凸起上。
可选地,绝缘垫靠近触头弹簧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圆形凸起,触头弹簧靠近于绝缘垫的一端套接于第二圆形凸起上。
可选地,固定支架为U形结构,U形结构的两工作臂与推动机构扣接。
可选地,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还包括有磁轭板,磁轭板上设置有一开口,活动轴的一端穿过开口并与绝缘垫底部连接。
可选地,绝缘垫与活动轴一体成型。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包括推动机构、触头弹簧、动触桥和固定支架,触头弹簧抵接于动触桥与推动机构之间,起到了支撑动触桥的作用,并且在直流接触器通电时向动触桥提供接触压力,同时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固定支架扣接于推动机构上以形成容置腔,动触桥和触头弹簧位于容置腔内,使整体结构更加具有稳定性,同时易于弹簧的装配。上述设计得到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有利于加工和装配,同时保证了自动化的装配要求,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的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的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的动触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110-推动机构;111-绝缘垫;1111-凹槽;1112-第二凸起;1113-导向面;1114-第二圆形凸起;1115-斜坡;112-活动轴;120-触头弹簧;130-动触桥;131-第一圆形凸起;140-固定支架;141-第一凸起;1411-第一面;1412-第二面;142-切口;150-磁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100,包括推动机构110、触头弹簧120、动触桥130和固定支架140,触头弹簧120抵接于动触桥130与推动机构110之间,固定支架140扣接于推动机构110上以形成容置腔,动触桥130和触头弹簧120位于容置腔内。
具体的,在该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100中,触头弹簧120的一端与动触桥130抵接,触头弹簧120的另一端与推动机构110抵接,三者之间相互连接;固定支架140与推动机构110相互扣接,并形成容置腔,动触桥130与触头弹簧120都被置于容置腔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触头弹簧120抵接于动触桥130与推动机构110之间,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使动触桥130与推动机构110之间具有更灵活的连接关系,同时触头弹簧120可以为动触桥130提供支持力,并且在直流触接器通电时始终向动触桥130提供接触压力,使该动触桥130和直流接触器的静触头之间的接触更加高效可靠,同时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第二,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固定支架140扣接于推动机构110上以形成容置腔,动触桥130和触头弹簧120位于容置腔内;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使固定支架140、动触桥130、触头弹簧120和推动机构110成一体结构,增加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使触头弹簧120的装配更加方便,满足了自动化的装配要求,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直流接触器大多采用动簧片直动式方案,这样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部分包括两个静触头和一个动组件,动组件包括动触桥130和推动机构110该直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当动触桥130的两端分别与静触头相接触时,电流由其中一个静触头流入,经过动触桥130后从另一个静触头流出。推动机构110的一端与动触桥130连接,另一端与动铁芯相连接,当线圈接入电流而使动铁芯向上运动时,动铁芯带动推动机构110向上移动,使动触桥130两端的动触点与两个静触头分别相接触;当线圈断开电流时,动铁芯受复位弹簧的作用而向下运动,动铁芯则带动推动机构110向下移动,使动触桥130两端与两个静触头分别相分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100,包括推动机构110、触头弹簧120、动触桥130和固定支架140,触头弹簧120抵接于动触桥130与推动机构110之间,起到了支撑动触桥130的作用,并且在直流接触器通电时向动触桥130提供接触压力,同时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固定支架140扣接于推动机构110上以形成容置腔,动触桥130和触头弹簧120位于容置腔内,使整体结构更加具有稳定性,同时易于弹簧的装配。上述设计得到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100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有利于加工和装配,同时满足了自动化的装配要求,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推动机构110包括绝缘垫111和与绝缘垫111连接的活动轴112,绝缘垫111远离活动轴112的一侧与触头弹簧120抵接,且固定支架140扣接于绝缘垫111上。
具体的,推动机构110由绝缘垫111和活动轴112两部分组成,活动轴112与绝缘垫111相互连接,触头弹簧120与绝缘垫111远离活动轴112的一侧抵接,同时,固定支架140与绝缘垫111之间扣接,在固定支架140与绝缘垫111之间形成了容置腔。
通过将活动轴112与绝缘垫111相互连接,并使触头弹簧120与绝缘垫111远离活动轴112的一侧抵接,当活动轴112在直流接触器工作时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触头弹簧120在通电时向上提供接触压力;将固定支架140扣接于绝缘垫111上的设置,可以使固定支架140与绝缘垫111一体成型,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对内部部件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增加了操作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绝缘垫111上设置有凹槽1111,固定支架140靠近绝缘垫111的一端设有与凹槽1111对应的第一凸起141,固定支架140通过第一凸起141扣接于绝缘垫111的凹槽1111内。
具体的,绝缘垫111上设置有四个凹槽1111,分别分布于绝缘垫111的四角,固定支架140靠近绝缘垫111的一端设置有四个第一凸起141,分别分布于固定支架140的四角,第一凸起141与凹槽1111能够一一扣合,使固定支架140与绝缘垫111之间实现连接。
通过在绝缘垫111上设置有四个凹槽1111,并且在固定支架140靠近绝缘垫111的一端设置与凹槽1111对应且相匹配的第一凸起141,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使固定支架140与绝缘垫111之间的连接更加灵活,使固定支架140的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凹槽1111包括多个,且均匀分布于绝缘垫111的边缘;第一凸起141也包括多个,且多个第一凸起141和多个凹槽1111一一对应。
具体的,推动机构110的边缘均匀分布有四个凹槽1111,均匀分布于推动机构110的四角;固定支架140朝向绝缘垫111的一面的四角也均匀分布有四个第一凸起141,多个第一凸起141的位置与多个凹槽1111一一对应。
通过凹槽1111和第一凸起141一一对应的设置,能够使第一凸起141卡合于凹槽1111中,进而使固定支架140与绝缘垫111限位固定,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凹槽1111具有两斜坡1115,两斜坡1115相对设置,以使凹槽1111呈V型。
具体的,凹槽1111具有两相对设置的斜坡1115,两斜坡1115均具有一定的角度,以使凹槽1111呈V型。通过斜坡1115的设置,更加便于第一凸起141卡入凹槽1111内,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凸起141具有第一面1411和第二面1412,第一面1411和第二面1412分别与两斜坡1115外形适配,以使第一凸起141与凹槽1111卡合。
具体的,第一凸起141为固定支架140伸出的支脚,该支脚具有第一面1411和第二面1412,第一面1411与第二面1412能够与凹槽1111的两斜坡1115外形适配,以使该第一凸起141通过斜坡1115与凹槽1111卡合。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凸起141与凹槽1111卡合后,支脚与绝缘垫111所在的平面平行,其与固定支架140所成的夹角为90度,此时还能够通过左右移动使两者分开,从而对位于容纳腔内的部件进行调整、替换等;当各部件位置确定后,通过后续加工对固定支架140向下进行压合,第一凸起141与固定支架140所成的夹角则大于90度,并且第一凸起141的第一面1411与第二面1412分别与凹槽1111的斜坡1115适配,此时第一凸起141与凹槽1111卡扣并无法分开。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安装的过程更加具有灵活性,能够在卡扣固定之前随时调整内部部件的位置结构,提高了整个结构的连接可靠性,同时,下压后第一凸起141的两面与凹槽1111卡扣固定,使两者无法分开,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示例的,如图2所示,绝缘垫111在沿动触桥130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凸起1112,固定支架140对应第二凸起1112设有切口142,固定支架140通过第一凸起141扣接于绝缘垫111的凹槽1111内时,第二凸起1112能够卡接于切口142内。
具体的,绝缘垫111在沿动触桥130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凸起1112,且第二凸起1112设置于绝缘垫111的相对两侧;在固定支架140上设置有切口142,且切口142设置于固定支架140的相对两侧,使第二凸起1112与切口142能够对应匹配,当固定支架140通过第一凸起141扣接于绝缘垫111的凹槽1111内时,第二凸起1112能够卡接于切口142内。
通过在绝缘垫111沿动触桥130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二凸起1112,并且在固定支架140上设置有两个与第二凸起1112相互对应的切口142,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使固定支架140与绝缘垫111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同时进一步增加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示例的,如图2所示,第二凸起1112上还设置有导向面1113,导向面1113用于将第二凸起1112引导至切口142内。
具体的,在绝缘垫111沿动触桥130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凸起1112,在第二凸起1112的上面还设置有导向面1113,当固定支架140与绝缘垫111通过凹槽1111和第一凸起141相互扣合连接时,位于绝缘垫111上的第二凸起1112能够与位于固定支架140上切口142互相卡接,此时,导向面1113用于将第二凸起1112引导至切口142内。
通过第二凸起1112上的导向面1113的设置,能够使第二凸起1112更加流畅地进入切口142内,并与切口142互相卡接,使固定支架140与绝缘垫111之间的连接装配更加便捷且高效,节省了该结构的装配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动触桥130靠近触头弹簧120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圆形凸起131,触头弹簧120靠近动触桥130的一端套接于第一圆形凸起131上。
具体的,动触桥130设置于固定支架140与触头弹簧120之间,动触桥130的一面与固定支架140接触,动触桥130的另一面与触头弹簧120接触;动触桥130靠近触头弹簧120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圆形凸起131,触头弹簧120靠近动触桥130的一端套接于第一圆形凸起131上。
通过在动触桥130靠近触头弹簧120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圆形凸起131,这样的设置方式,一方面,能够使触头弹簧120更容易套接于动触桥130上,使触头弹簧120的装配过程更加简便、高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使得触头弹簧120与动触桥130的抵接关系更可靠。
示例的,如图2所示,绝缘垫111靠近触头弹簧120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圆形凸起1114,触头弹簧120靠近于绝缘垫111的一端套接于第二圆形凸起1114上。
具体的,绝缘垫111的一面与活动轴112接触,另一面与触头弹簧120接触;绝缘垫111靠近触头弹簧120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圆形凸起1114,触头弹簧120靠近于绝缘垫111的一端套接于第二圆形凸起1114上。
通过在绝缘垫111靠近触头弹簧120的一面设置第二圆形凸起1114,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使触头弹簧120更容易套接于绝缘垫111上,使触头弹簧120的装配过程更加简便、高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示例的,如图3所示,固定支架140为U形结构,U形结构的两工作臂与推动机构110扣接。
具体的,固定支架140的结构为U形,U形结构的两工作臂上设置有第一凸起141和切口142,使U型结构的两工作臂与推动机构110相扣接。
通过将固定支架140的结构设置为U形,节省了生产材料,同时U形结构的处两工作臂之外的两面没有遮挡面,更便于触头弹簧120在动触头和绝缘垫111上的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100还包括有磁轭板150,磁轭板150上设置有一开口,活动轴112的一端穿过开口并与绝缘垫111底部连接。
具体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100还包括有磁轭板150,磁轭板150设置于活动轴112与绝缘垫111之间,磁轭板150上设置有一开口,活动轴112的一端穿过该开口并与绝缘垫111底部连接。
通过在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100上设置磁轭板150,以形成磁回路,进而使直流接触器能够高效、可靠的完成作业;通过在磁轭板150上设置开口,使活动轴112的一端穿过该开口并与绝缘垫111底部连接的设置,使得整体结构成一体化,更加具有稳定性、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绝缘垫111与活动轴112一体成型。
具体的,活动轴112为不锈钢材质,绝缘垫111为塑料材质,活动轴112注塑在绝缘垫111中,实现一体成型。
通过将绝缘垫111与活动轴112一体成型的设置,能够使整体结构成一体化,更加具有稳定性、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推动机构(110)、触头弹簧(120)、动触桥(130)和固定支架(140),所述触头弹簧(120)抵接于所述动触桥(130)与所述推动机构(110)之间,所述固定支架(140)扣接于所述推动机构(110)上以形成容置腔,所述动触桥(130)和所述触头弹簧(120)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110)包括绝缘垫(111)和与所述绝缘垫(111)连接的活动轴(112),所述绝缘垫(111)远离所述活动轴(112)的一侧与所述触头弹簧(120)抵接,且所述固定支架(140)扣接于所述绝缘垫(1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垫(111)上设置有凹槽(1111),所述固定支架(140)靠近所述绝缘垫(11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凹槽(1111)对应的第一凸起(141),所述固定支架(140)通过所述第一凸起(141)扣接于所述绝缘垫(111)的凹槽(11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11)包括多个,且均匀分布于所述推动机构(110)的边缘;所述第一凸起(141)也包括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凸起(141)和多个所述凹槽(1111)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11)具有两斜坡(1115),两所述斜坡(1115)相对设置,以使所述凹槽(1111)呈V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141)具有第一面(1411)和第二面(1412),所述第一面(1411)和所述第二面(1412)分别与两所述斜坡(1115)外形适配,以使所述第一凸起(141)与所述凹槽(1111)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垫(111)在沿所述动触桥(130)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凸起(1112),所述固定支架(140)对应所述第二凸起(1112)设有切口(142),所述固定支架(140)通过所述第一凸起(141)扣接于所述绝缘垫(111)的凹槽(1111)内时,所述第二凸起(1112)能够卡接于所述切口(142)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1112)上还设置有导向面(1113),所述导向面(1113)用于将所述第二凸起(1112)引导至所述切口(142)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100)还包括有磁轭板(150),所述磁轭板(150)上设置有一开口,所述活动轴(112)的一端穿过所述开口并与所述绝缘垫(111)底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垫(111)与所述活动轴(112)一体成型。
CN202223341494.9U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 Active CN2191804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1494.9U CN219180430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1494.9U CN219180430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0430U true CN219180430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0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41494.9U Active CN219180430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04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0014213A1 (en) Switching device
US20120056701A1 (en) Electromagnetic contact device
EP3629357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19180430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
CN107507739B (zh) 一种密封式触点组件
US4705920A (en) Electrical switch with rocker actuator having removable locking key
CN219040361U (zh) 小尺寸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14378242U (zh) 一种提升抗短路能力的直流继电器
CN210073732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支持座安装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CN109841457B (zh) 一种基于脉冲触发的双稳态接触器
KR101614025B1 (ko) 래치 릴레이
CN218918737U (zh) 继电器静端子、端子组件和继电器
CN217822588U (zh) 安装结构、触点安装装置及继电器
CN219066721U (zh) 弹性件和继电器
CN215496412U (zh) 低压电器适配机构
CN220526833U (zh) 一种常闭辅助触头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CN220963157U (zh) 一种辅助触头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CN214956642U (zh) 一种可逆交流接触器
CN217822583U (zh) 防触点粘连的电磁继电器
US6456177B1 (en) Holder device for a contact element
CN218385015U (zh) 一种高触头行程的小型电磁继电器
CN218299715U (zh) 继电器
CN211957512U (zh) 一种按键复位开关
CN215527615U (zh) 高压直流继电器的动片定位结构
CN210040076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双动触头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