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9865U - 散热管路及具有其的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散热管路及具有其的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9865U
CN219179865U CN202223557134.2U CN202223557134U CN219179865U CN 219179865 U CN219179865 U CN 219179865U CN 202223557134 U CN202223557134 U CN 202223557134U CN 219179865 U CN219179865 U CN 219179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line
heat conducting
heat exchange
peripheral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571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方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571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9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9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9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管路及具有其的服务器,散热管路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内部流动有换热介质;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套设于所述第一管路外周,所述第二管路的内周壁与所述第一管路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换热风道;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并将所述第一管路外周壁与所述第二管路内周壁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散热管路设置与第一管路接触的导热件以将换热介质的热量导出,在换热介质流动的过程中对换热介质换热,提高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散热管路及具有其的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管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管路及具有其的服务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服务器的水冷系统通过管路将冷却液输送至服务器外冷却,现有技术中,服务器的水冷系统通常应用板式散热器或湖泊冷却,板式散热器散出的热量较为集中,会使周围环境温度上升,降低自然换热效率,而湖泊冷却的方式会对湖泊生态造成影响,还存在管路泄漏后维修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散热管路。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散热管路设置与第一管路接触的导热件以将换热介质的热量导出,在换热介质流动的过程中对换热介质换热,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散热管路的服务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管路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内部流动有换热介质;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套设于所述第一管路外周,所述第二管路的内周壁与所述第一管路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换热风道;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并将所述第一管路外周壁与所述第二管路内周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管路设置与第一管路接触的导热件以将换热介质的热量导出,无需另设换热介质的换热区,对空间的占用率低,散热管路可在换热介质流动的过程中对换热介质进行换热,换热效率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热件包括:导热筋,所述导热筋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外周壁或所述第二管路的内周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热筋构造为多个,每个所述导热筋沿所述第一管路的轴向延伸且多个所述导热筋在所述第一管路的周向上间隔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热筋在延伸方向上的横截面在远离所述第一管路的方向上宽度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热件还包括:导热片,所述导热片构造为多个且每个所述导热片具有第一导热面和第二导热面,每个所述导热片的所述第一导热面与所述第一管路的外周壁贴合,每个所述导热片的第二导热面与对应的所述导热筋的端部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热片构造为柔性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散热管路还包括:热转换装置,所述热转换装置设置于所述导热筋且适于将所述导热筋所传导的热量转换为电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管路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管路的容纳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卡扣连接和/或通过紧固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构造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热件与所述第一管路和/或所述第二管路构造为一体。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实施例的服务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服务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管路,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服务器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散热管路,因此该服务器的散热效率高。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管路设置有与第一管路接触的导热件,导热件沿第一管路的轴向延伸以在换热介质沿第一管路流动的过程中对换热介质进行换热,换热效率更高,并且导热件在换热风道内为梯形鳍片阵列,可以增大导热件与流通于换热风道中的气流的换热面积,进而增大换热间隙的面积,从而增大换热间隙中流通的气流流量,提升气流与导热筋的换热效率,散热管路还设置有可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热转换装置,热转换装置与导热件可以实现对换热介质的高效率散热及热能回收再利用,导热件设置于第二管路,第二管路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安装至第一管路使操作更为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管路整体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管路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热片阵列排布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转换装置阵列排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
散热管路1;第一管路10;第二管路20;第一壳体21;第一固定部211;第二壳体22;第二固定部221;换热间隙23;紧固件24;散热孔25;导热筋31;导热片32;热转换装置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相关技术中,服务器的水冷系统通过管路将冷却液输送至服务器外冷却,现有技术中,服务器的水冷系统通常应用板式散热器或湖泊冷却,板式散热器散出的热量较为集中,会使周围环境温度上升,降低自然换热效率,而湖泊冷却的方式会对湖泊生态造成影响,还存在管路泄漏后维修不便的问题。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管路1。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管路1包括:第一管路10、第二管路20及导热件。第一管路10内部流动有换热介质;第二管路20套设于第一管路10外周,第二管路20的内周壁与第一管路10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换热风道;导热件设置于换热风道并将第一管路10外周壁与第二管路20内周壁连接。具体地,第一管路10中流动有适于与热源换热的换热介质,第二管路20套设于第一管路10外周并与第一管路10间隔以形成换热风道,导热件位于换热风道并将第一管路10的外周壁与第二管路20的内周壁连接。换热介质与热源换热后沿着第一管路10的延伸方向流动,换热介质携带有热量,在换热介质流动的过程中,热量传递至第一管路10,导热件连接于第一管路10外周壁以将第一管路10的热量导出,导热件导出的热量的一部分散至换热风道,换热风道可以与外部连通,外部的气流进入换热风道后与散至换热风道的热量换热并携带热量离开散热管路1,以实现对第一管路10的换热,从而实现对换热介质的换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管路1设置与第一管路10接触的导热件以将换热介质的热量导出,无需另设换热介质的换热区,对空间的占用率低,散热管路1可在换热介质流动的过程中对换热介质进行换热,换热效率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导热件包括导热筋31。导热筋31的至少一端与第一管路10的外周壁或第二管路20的内周壁连接。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筋31的一端可以设置于第一管路10的外周壁且另一端朝向第二管路20延伸,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热筋31的一端可以设置于第二管路20的内周壁且另一端朝向第一管路10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筋31的一端设置于第一管路10的外周壁且另一端朝向第二管路20延伸并与第二管路20的内周壁连接。导热筋31设置于第一管路10的外周壁或第二管路20的内周壁且导热筋31朝向换热风道凸出设置,使得导热筋31位于换热风道内,与第一管路10外周壁接触的导热筋31可以将换热介质的热量导出,并且导热筋31的多个表面暴露于换热风道,可以增大导热件与流通于换热风道中的气流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气流对导热件的散热效率,从而提高散热管路1对换热介质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导热筋31构造为多个,每个导热筋31沿第一管路10的轴向延伸且多个导热筋31在第一管路10的周向上间隔布置。具体地,导热筋31适于导出换热介质的热量并将热量分散至换热风道中,导热筋31沿第一管路10的轴向延伸以在换热介质沿第一管路10流动的过程中对换热介质进行换热。导热筋31在第一管路10的轴向上延伸且构造为多个以适于增大导热筋31与气流的换热面积,在换热风道中设置多个导热筋31可以提高导出换热介质热量的效率,多个导热筋31沿着第一管路10的周向间隔布置,使得两个相邻导热筋31之间可以形成适于气流流过的换热间隙23,气流流至换热间隙23并与导热筋31换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导热筋31在延伸方向上的横截面在远离第一管路10的方向上宽度逐渐减小。具体地,导热筋31的一端与第一管路10外周壁接触,导热筋31的另一端朝向第二管路20延伸且所述另一端可以在远离第一管路10的方向上宽度逐渐减小,进而增大换热间隙23的面积,从而增大换热间隙23中流通的气流流量,提升气流与导热筋31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及图5所示,导热件还包括导热片32。导热片32构造为多个且每个导热片32具有第一导热面和第二导热面,每个导热片32的第一导热面与第一管路10的外周壁贴合,每个导热片32的第二导热面与对应的导热筋31的端部贴合。具体地,导热片32适于将第一管路10内的热量导出,其中,导热片32的第一导热面与第一管路10外周壁贴合,导热片32的第二导热面与导热筋31贴合,换热介质在第一管路10中流动并将热量传导至第一管路10,导热片32将第一管路10的热量导出至导热筋31,接着位于换热风道的导热筋31与换热风道中流通的气流换热,从而实现对换热介质的换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热片32构造为柔性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片32的材质可选择具有一定导热系数的可压缩硅混合材料,以使导热片32的第一导热面能适应第一管路10的外周壁的形状并与第一管路10的外周壁贴合,以与第一管路10的外周壁充分接触,进而将第一管路10的热量充分导出,从而增大导热片32的导热效率,增大散热管路1的散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及图6所示,散热管路1还包括热转换装置40。热转换装置40设置于导热筋31且适于将导热筋31所传导的热量转换为电能。具体地,热转换装置40设置于导热筋31,热量由第一管路10传导至导热筋31,散热风道中流动的气流与导热筋31换热以带走部分热量,另一部分热量在热转换装置40的作用下转化为电能,转化为电能的热量可以进行存储或消耗,散热管路1设置导热件和热转换装置40可以实现对换热介质的高效率散热及热能回收再利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转换装置40构造为热电转换芯片,热电转换芯片为应用具有热电效应(包括Seebeck效应、Peltier效应、Thompson效应)微型热电材料阵列构成的小型热电发电机,可将换热介质的部分热量回收再利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第二管路20包括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第一管路10的容纳腔,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二固定部221,第一固定部211与第二固定部221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二管路20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以便与第一管路10进行安装,其中第二管路20由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组装而成,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通过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二固定部221固定连接,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共同限定出容纳腔,第一管路10可设置于容纳腔中并与第二管路20限定出适于气流流通的换热风道。将第二管路20设计为分体式,使第二管路20安装到现有的第一管路10的操作更为便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第一固定部211与第二固定部221卡扣连接和/或通过紧固件24连接。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211可以构造为卡接槽或卡接件中的一个,第二固定部221可以构造为卡接槽或卡接件中的另一个,卡接件与卡接槽配合以使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通过卡扣固定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211可以形成有第一过孔,第二固定部221可以形成有第二过孔,紧固件24分别穿设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使得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211可以构造为卡接槽或卡接件中的一个并形成有第一过孔,第二固定部221可以构造为卡接槽或卡接件中的另一个并形成有第二过孔,卡接件与卡接槽配合以使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通过卡扣固定连接,同时紧固件24分别穿设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使得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固定连接,同时应用卡扣连接的方式和紧固件24连接的方式使得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的连接更为牢固,确保散热管路1工作时的稳定程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构造相同,以便进行对第二管路20的加工制造,同时将第二管路20装配至第一管路10时,无需进行对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区分,节省装配时间,便于第二管路20与第一管路10的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热件与第一管路10和/或第二管路20构造为一体。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与第一管路10构造为一体,导热件远离第一管路10的端部可以包覆第二管路20以实现对导热件的保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与第二管路20构造为一体,导热件远离第二管路20的端部可以与第一管路10接触以将第一管路10的热量传导至散热风道中;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件与第一管路10及第二管路20构造为一体,导热件的一端连接第一管路10的外周壁且另一端连接第二管路20的内周壁,散热管路1的零件数目少,可以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管路1包括第一管路10、第二管路20、导热件及热转换装置40。第一管路10中流动有换热介质,第二管路20套设于第一管路10外周并与第一管路10间隔设置,第二管路20具有构造相同的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共同限定出容纳腔且通过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二固定部221固定连接,第一管路10设置于容纳腔中并与第二管路20限定出适于气流流通的换热风道,第一固定部211形成有第一过孔,第二固定部221形成有第二过孔,紧固件24分别穿设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使得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固定连接。
导热件包括多个导热筋31和多个导热片32,第二管路20外壁结构设计为半圆弧形且具有散热孔25,第二管路20的内周壁设置有结构设计为倒梯形的导热筋31,导热筋31沿第一管路10的轴向延伸且在第一管路10的周向上阵列排布,导热筋31将换热风道分割为多个换热间隙23,第二管路20可对导热筋31起到固定保护作用,散热孔25位于第二管路20外壁上且均匀布置于非导热筋31与第二管路20的连接区域,设计散热孔25使得导热筋31与第二管路20外部空间及时换热。导热片32为长方体,导热片32选取导热系数K=5W/m·K的可压缩硅混合材料,使导热片32可压缩35%,导热片32与导热筋31通过导热胶粘接,导热筋31将导热片32与第一管路10的外周壁压合,使得导热片32可将热量从第一管路10传导至导热筋31。热转换装置40构造为多个并与导热筋31粘接,多个热转换装置40在导热筋31的延伸方向上阵列排布。
第一管路10中的换热介质与热源换热后沿着第一管路10的延伸方向流动,换热介质流动的过程中,热量依次经由第一管路10、导热片32传导至导热筋31,一部分热量由导热筋31与换热间隙23中流动的气流交换并通过散热孔25辐射散出,另一部分热量传导至热电转换芯片阵列并由热电转换芯片将热量转换为电能,这部分电能可以进行存储或消耗。
本申请的散热管路1设置与第一管路10接触的导热件以将换热介质的热量导出,在换热介质流动的过程中对换热介质换热,提高换热效率。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服务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服务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管路1,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服务器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散热管路1,因此该服务器的散热效率高。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管路1设置有与第一管路10接触的导热件,导热件沿第一管路10的轴向延伸以在换热介质沿第一管路10流动的过程中对换热介质进行换热,换热效率更高,并且导热件在换热风道内为梯形鳍片阵列,可以增大导热件与流通于换热风道中的气流的换热面积,进而增大换热间隙23的面积,从而增大换热间隙23中流通的气流流量,提升气流与导热筋31的换热效率,散热管路1还设置有可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热转换装置40,热转换装置40与导热件可以实现对换热介质的高效率散热及热能回收再利用,导热件设置于第二管路20,第二管路20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安装至第一管路10使操作更为便捷。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散热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路(10),所述第一管路(10)内部流动有换热介质;
第二管路(20),所述第二管路(20)套设于所述第一管路(10)外周,所述第二管路(20)的内周壁与所述第一管路(10)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换热风道;
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并将所述第一管路(10)外周壁与所述第二管路(20)内周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包括:
导热筋(31),所述导热筋(31)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10)的外周壁或所述第二管路(20)的内周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筋(31)构造为多个,每个所述导热筋(31)沿所述第一管路(10)的轴向延伸且多个所述导热筋(31)在所述第一管路(10)的周向上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筋(31)在延伸方向上的横截面在远离所述第一管路(10)的方向上宽度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还包括:
导热片(32),所述导热片(32)构造为多个且每个所述导热片(32)具有第一导热面和第二导热面,每个所述导热片(32)的所述第一导热面与所述第一管路(10)的外周壁贴合,每个所述导热片(32)的第二导热面与对应的所述导热筋(31)的端部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32)构造为柔性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管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热转换装置(40),所述热转换装置(40)设置于所述导热筋(31)且适于将所述导热筋(31)所传导的热量转换为电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20)包括:
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管路(10)的容纳腔,所述第一壳体(21)和所述第二壳体(22)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二固定部(221),所述第一固定部(211)与所述第二固定部(221)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1)与所述第二固定部(221)卡扣连接和/或通过紧固件(24)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1)和所述第二壳体(22)构造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与所述第一管路(10)和/或所述第二管路(20)构造为一体。
12.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管路,所述散热管路构造为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管路。
CN202223557134.2U 2022-12-27 2022-12-27 散热管路及具有其的服务器 Active CN219179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57134.2U CN219179865U (zh) 2022-12-27 2022-12-27 散热管路及具有其的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57134.2U CN219179865U (zh) 2022-12-27 2022-12-27 散热管路及具有其的服务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9865U true CN219179865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71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57134.2U Active CN219179865U (zh) 2022-12-27 2022-12-27 散热管路及具有其的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98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64023U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109640601A (zh) 一种用介质冷却的散热器,以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变频器、电子设备
JP3201784U (ja) コンピュータの演算装置用の冷却装置
CN220984570U (zh) 一种燃料电池用高效散热装置
CN221409548U (zh) 一种发热设备的散热系统
CN212519804U (zh) 一种具有高效热传导性能的开关电源
CN219179865U (zh) 散热管路及具有其的服务器
CN217721879U (zh) 散热器和设备
CN208079654U (zh) 水冷电机控制器
CN113970135B (zh) 一种电控散热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10557932A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手机
CN214507694U (zh) 电机控制器、功率模块、散热装置及冷却板
CN210465771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光模块
CN211607189U (zh) 具有泵浦结构的液冷装置
KR200319226Y1 (ko) 방사형 방열핀을 갖는 히트파이프용 방열판
CN212749507U (zh) 一种投影机
CN114537173A (zh) 一种充电枪及充电设备
CN115047960A (zh) 一种计算机用辅助散热装置
CN210835974U (zh) 用于电控组件散热的换热系统和计算机主机
CN105466100B (zh) 换热装置及具有该换热装置的半导体制冷冰箱
CN210835956U (zh) 一种用于cpu的水冷机构
CN215453746U (zh) 显示器及终端设备
CN220823599U (zh) 一种用于车辆控制器的模块紧凑型液冷散热器
CN210579786U (zh) 一种加速变频器散热的冷凝器
CN217694134U (zh) 相变散热器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