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8899U - 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8899U
CN219178899U CN202223590778.1U CN202223590778U CN219178899U CN 219178899 U CN219178899 U CN 219178899U CN 202223590778 U CN202223590778 U CN 202223590778U CN 219178899 U CN219178899 U CN 2191788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ole
torque converter
oil
shaf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077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磊
戴宇轩
张琨
郑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Fast Auto Dr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Fast Auto Dr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Fast Auto Dr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Fast Auto Dr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077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88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88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88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包括连接盘、壳体机构、输出法兰及主轴;所述主轴的前端与所述待测变矩器相连,所述主轴的后端与所述输出法兰的一端相连,所述输出法兰的另一端用于与加载电机相连;所述壳体机构同心装配在所述主轴上,并置于所述待测变矩器与所述输出法兰之间;所述连接盘固定在所述壳体机构的前端端部;其中,所述连接盘的内圈与所述壳体机构的前端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盘的外圈用于与变速器安装支撑座相连;本实用新型取代了将已有的变速器整箱,满足对液力变矩器性能的直接试验,确保能够直接且完整地测试液力变矩器总成的性能指标,装置结构简单,试验设备投入成本少,实现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力变矩器试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液力变矩器是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的一种非刚性扭矩变换器,是液力传动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具有自动适应性、无级变速、良好的低速性能、减震、隔振及无机械磨损等优良特性,在车辆及工程机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液力自动变速器的重要动力传递单元,液力变矩器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性能。
现有技术中,针对液力变矩器的性能试验,大多采用将待测液力变矩器安装在已有的变速器整箱中,通过对变速器的辅助测试,间接获取待测液力变矩器的性能试验结果;并且,尚未有单独针对液力变矩器总成进行性能试验的测试工装;因此,无法直接且完整地测试液力变矩器总成的性能指标;试验设备成本高,试验效率较低,能耗大,且结果误差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直接且完整地测试液力变矩器总成的性能指标;试验设备成本高,试验效率较低,能耗大,且结果误差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包括连接盘、壳体机构、输出法兰及主轴;
所述主轴的前端与待测变矩器相连,所述主轴的后端与所述输出法兰的一端相连,所述输出法兰的另一端用于与加载电机相连;
所述壳体机构同心装配在所述主轴上,并置于所述待测变矩器与所述输出法兰之间;所述连接盘固定在所述壳体机构的前端端部;其中,所述连接盘的内圈与所述壳体机构的前端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盘的外圈用于与变速器安装支撑座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主轴的前端与所述待测变矩器中的涡轮轴相连;其中,所述主轴的前端与所述涡轮轴之间采用花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轴包括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轴段、第二轴段、第三轴段及第四轴段;其中,所述第一轴段的前端与所述待测变矩器相连,所述第四轴段的后端与所述输出法兰相连;
所述壳体机构,包括第一壳体及导轮轴;所述连接盘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前端端部;
所述第一壳体的前端与所述待测变矩器的外壳密封相连,所述第一壳体套设在所述导轮轴的外侧,所述第一轴段贯穿所述导轮轴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导轮轴同心贯穿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所述第一轴段同心贯穿所述导轮轴设置;
所述导轮轴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孔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润滑间隙,所述导轮轴的内孔壁与所述第一轴段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润滑间隙;其中,所述第一润滑间隙及所述第二润滑间隙均延伸至所述待测变矩器内部;
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润滑间隙连通,所述回油孔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外表面贯通;
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变矩器进油孔,所述变矩器进油孔的进口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表面贯通,所述变矩器进油孔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润滑间隙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置有变矩器进油测温或测压孔;所述变矩器进油测温或测压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连通,所述变矩器进油测温或测压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表面连通;其中,所述变矩器进油测温或测压孔,用于安装用于监测变矩器进油温度或压力的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机构,还包括第二壳体及第二壳体后盖;
所述第二壳体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二轴段上;其中,所述第二壳体的中心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轴段同心贯穿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所述导轮轴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后盖套设在所述第二轴段上,所述第二壳体后盖的前侧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后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轴段之间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外圆弧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固定,所述环形凸起的内圆弧端与所述第二轴段的外侧壁密封相连;
所述导轮轴的后端端面、所述第二通孔的前端内壁、所述环形凸起的前端端面以及第二轴段的前端外侧壁合围,形成第一油腔;所述环形凸起的后端端面、所述第二通孔的后端内壁、所述第二壳体后盖的前侧端面以及第二轴段的后端外侧壁合围,形成第二油腔;其中,所述第一油腔与所述第二润滑间隙连通;
所述主轴的中心设置有轴向油道,所述轴向油道布设在所述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上;所述轴向油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段的前端端部连通,所述轴向油道的另一端通过径向油孔与所述第二油腔连通;
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设置有离合器油孔,所述离合器油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表面贯通,所述离合器油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油腔连通;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变矩器出油孔,所述变矩器出油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表面贯通,所述变矩器出油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油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上还设置有离合器油液测温或测压孔及变矩器出油测温或测压孔;
所述离合器油液测温或测压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连通,所述离合器油液测温或测压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油腔连通;其中,所述离合器油液测温或测压孔,用于安装用于监测离合器润滑油温度或压力的传感器;
所述变矩器出油测温或测压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连通,所述变矩器出油测温或测压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油腔连通;其中,所述变矩器出油测温或测压孔,用于安装用于监测变矩器出油温度或压力的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机构,还包括第三壳体前盖、第三壳体、第三壳体后盖及两个角接触球轴承;
所述第三壳体的前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三轴段上;其中,所述第三壳体的中心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轴段同心贯穿所述第三通孔设置;
所述第三壳体前盖套设在所述第二轴段的末端,所述第三壳体前盖的后侧与所述第三壳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壳体后盖套设在所述第四轴段的始端,所述第三壳体后盖的前侧与所述第三壳体的后端固定连接;
两个角接触球轴承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三轴段上,并置于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三轴段之间;其中,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三轴段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壳体上设置有轴承测温孔,所述轴承测温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壳体的外表面贯通,所述轴承测温孔的另一端朝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的外圈连通;其中,所述轴承测温孔,用于安装用于监测轴承温度的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壳体上设置有轴承润滑脂加油孔和两个轴承润滑脂排泄孔;
所述轴承润滑脂加油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壳体的外表面贯通,所述轴承润滑脂加油孔的另一端朝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方向延伸,并置于两个所述角接触球轴承之间;
所述轴承润滑脂排泄孔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连通,所述轴承润滑脂排泄孔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三壳体的外表面贯通;其中一个轴承润滑脂排泄孔的进口端置于其中一个角接触球轴承的前端与所述第三壳体前盖之间,另一个轴承润滑脂排泄孔的进口端置于另一个角接触轴承的后端与所述第三壳体后盖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利用主轴的前端与待测变矩器相连,并将主轴的后端通过输出法兰用于与加载电机相连,从而实现试验加载的功能,取代了将已有的变速器整箱,满足对液力变矩器性能的直接试验,确保能够直接且完整地测试液力变矩器总成的性能指标,装置结构简单,试验设备投入成本少,实现效率高。
进一步的,通过在第一壳体上设置变矩器进油孔和回油孔,能够实现供油的试验功能;通过在第一壳体上设置变矩器进油测温或测压孔,通过在所述变矩器进油测温或测压孔中设置传感器,实现对变矩器进油的温度或压力的直接监测测量。
进一步的,通过在第二壳体上设置离合器油孔及变矩器出油孔,实现对变矩器中离合器的供油功能;通过设置离合器器油液测温或测压孔以及变矩器出油测温或测压孔,实现对离合器油液或变矩器出油的温度或压力的直接监测测量。
进一步的,通过在第三壳体上设置润滑脂加油孔以及轴承润滑脂排泄孔,实现对角接触球轴承的润滑油的供给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壳体上的变矩器进油测温或测压孔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壳体上的离合器油孔与变矩器出油孔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壳体上的离合器油液测温或测压孔、变矩器出油测温或测压孔以及第三壳体上的轴承测温孔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壳体上的轴承润滑脂加油孔与轴承润滑脂排泄孔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壳体上的离合器油孔、离合器油液测温或测压孔以及变矩器出油测温或测压孔的横剖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壳体上的变矩器出油孔、离合器油液测温或测压孔以及变矩器出油测温或测压孔的横剖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壳体上的变矩器进油孔、变矩器进油测温或测压孔的横剖图。
其中,1待测变矩器,2第一油封,3连接盘,4第一壳体,5导轮轴,6第二壳体,7旋转密封圈,8第二壳体后盖,9第三壳体前盖,10第二油封,11第三壳体,12第三壳体后盖,13法兰盘固定机构,14输出法兰,15角接触球轴承,16轴承挡圈,17密封圈泄油孔,18回油孔,19变矩器进油孔,20离合器油孔,21变矩器出油孔,22变矩器进油测温或测压孔,23轴承测温孔,24离合器油液测温或测压孔,25变矩器出油测温或测压孔,26O型密封圈,27轴承润滑脂加油孔,28轴承润滑脂排泄孔,29主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包括第一油封2、连接盘3、壳体机构、法兰盘固定机构13、输出法兰14及主轴29。
所述主轴29水平设置,所述主轴29的前端与所述待测变矩器1相连;其中,所述主轴29的前端与所述待测变矩器1中的涡轮轴相连,且所述主轴29的前端与所述涡轮轴之间采用花键连接;所述主轴29的后端通过所述法兰盘固定机构13与所述输出法兰14的一端相连,所述输出法兰14的另一端用于与加载电机相连;所述壳体机构同心装配在所述主轴29上,并置于所述待测变矩器1与所述输出法兰14之间;其中,所述壳体机构的前端与所述待测变矩器1的壳体相连,所述第一油封2设置在所述待测变矩器1的壳体之间;所述连接盘3固定在所述壳体机构的前端端部;其中,所述连接盘3的内圈与所述壳体机构的前端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盘3的外圈用于与变速器安装支座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轴29采用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轴段、第二轴段、第三轴段及第四轴段,且所述第一轴段、所述第二轴段、所述第三轴段及所述第四轴段的直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一轴段的前端与所述待测变矩器1的涡轮轴通过花键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轴段的后端通过法兰盘固定机构13与所述输出法兰14相连。
所述壳体机构,包括第一壳体4、导轮轴5、第二壳体6、旋转密封圈7、第二壳体后盖8、第三壳体前盖9、第二油封10、第三壳体11、第三壳体后盖12、两个角接触球轴承15及轴承挡圈16。
所述第一壳体4的前端与所述待测变矩器1的外壳相连,且所述第一油封2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4的前端与所述待测变矩器1的外壳之间,以形成所述第一壳体4的前端与所述待测变矩器1的外壳之间的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盘3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4的前端端部;其中,所述连接盘3、所述第一壳体4及所述第二壳体6的前端之间采用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外壳4套设在所述导轮轴5的外侧,所述第一轴段贯穿所述导轮轴5设置;具体的,所述第一壳体4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导轮轴5同心贯穿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所述第一轴段同心贯穿所述导轮轴5设置;所述导轮轴5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润滑间隙,所述导轮轴5的内孔壁与所述第一轴段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润滑间隙;其中,所述第一润滑间隙及所述第二润滑间隙均延伸至所述待测变矩器1的内部。
所述第一壳体4的下端设置有回油孔18,所述回油孔18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润滑间隙连通,所述回油孔18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壳体4的下端外表面贯通;所述第一壳体4的上端设置有变矩器进油孔19,所述变矩器进油孔19的进口与所述第一壳体4的上端表面贯通设置,所述变矩器进油孔19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润滑间隙连通。
所述第一壳体4上还设置有变矩器进油测温或测压孔22,所述变矩器进油测温或测压孔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4的表面连通,所述变矩器进油测温或测压孔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表面连通;其中,所述变矩器进油测温或测压孔22,用于安装用于监测变矩器进油温度或压力的传感器。
所述第二壳体6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壳体4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6套设在所述第二轴段上;其中,所述第二壳体6的中心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轴段同心贯穿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所述导轮轴5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后盖8套设在所述第二轴段上,所述第二壳体后盖8的前侧与所述第二壳体6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6与所述第二轴段之间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外圆弧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固定,所述环形凸起的内圆弧端与所述第二轴段的外侧壁密封相连;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后盖8与所述第二轴段之间、所述环形凸起的前端与所述第二轴段之间以及所述环形凸起的后端与所述第二轴段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旋转密封圈7。
所述导轮轴5的后端端面、所述第二通孔的前端内壁、所述环形凸起的前端端面以及第二轴段的前端外侧壁合围,形成第一油腔;所述环形凸起的后端端面、所述第二通孔的后端内壁、所述第二壳体后盖8的前侧端面以及第二轴段的后端外侧壁合围,形成第二油腔;其中,所述第一油腔与所述第二润滑间隙连通;所述主轴29的中心设置有轴向油道,所述轴向油道布设在所述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上;所述轴向油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段的前端端部连通,所述轴向油道的另一端通过径向油孔与所述第二油腔连通。
所述第二壳体6的上端设置有离合器油孔20、离合器油液测温或测压孔24及变矩器出油测温或测压孔25;所述离合器油孔2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的上端表面贯通,所述离合器油孔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油腔连通;所述第二壳体6的下端设置有变矩器出油孔21,所述变矩器出油孔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表面贯通,所述变矩器出油孔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油腔连通;所述离合器油液测温或测压孔2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的表面连通,所述离合器油液测温或测压孔2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油腔连通;其中,所述离合器油液测温或测压孔24,用于安装用于监测离合器润滑油温度或压力的传感器;所述变矩器出油测温或测压孔2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的表面连通,所述变矩器出油测温或测压孔2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油腔连通;其中,所述变矩器出油测温或测压孔25,用于安装用于监测变矩器出油温度或压力的传感器;所述第二壳体6上设置有密封圈泄油孔17,所述密封圈泄油孔1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的表面连通,所述密封圈泄油孔1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并置于所述两个旋转密封圈7之间。
所述第三壳体11的前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6的后端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壳体11套设在所述第三轴段上;其中,所述第三壳体11的中心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轴段同心贯穿所述第三通孔设置;所述第三壳体前盖9套设在所述第二轴段的末端,所述第三壳体前盖9的后侧与所述第三壳体11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壳体后盖12套设在所述第四轴段的始端,所述第三壳体后盖12的前侧与所述第三壳体11的后端固定连接;两个角接触球轴承15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三轴段上,并置于所述第三壳体11与所述第三轴段之间;其中,所述角接触球轴承15的外圈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角接触球轴承15的内圈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三轴段的外侧;其中靠近第二壳体11一侧的角接触球轴承15的前端通过所述轴承挡圈16进行轴向定位。
所述第三壳体11上设置有轴承测温孔23、轴承润滑脂加油孔27和两个轴承润滑脂排泄孔28,所述轴承测温孔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壳体11的外表面贯通,所述轴承测温孔23的另一端朝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角接触球轴承15的外圈连通;其中,所述轴承测温孔23,用于安装用于监测轴承温度的传感器;所述轴承润滑脂加油孔27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壳体11的外表面贯通,所述轴承润滑脂加油孔27的另一端朝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方向延伸,并置于两个所述角接触球轴承15之间;所述轴承润滑脂排泄孔28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连通,所述轴承润滑脂排泄孔28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三壳体11的外表面贯通;其中一个轴承润滑脂排泄孔的进口端置于其中一个角接触球轴承的前端与所述第三壳体前盖9之间,另一个轴承润滑脂排泄孔的进口端置于另一个角接触轴承的后端与所述第三壳体后盖12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壳体4的后端端面与所述第二壳体6的前端端面之间、所述导轮轴5的后端端面与所述第二壳体6的前端之间、所述导轮轴5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孔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壳体6的后端端面与所述第三壳体11的前端端面以及所述第二壳体后盖8与所述第二通孔内壁之间,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26;所述第三壳体前盖9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之间以及所述第三壳体后盖12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第二油封10;其中,通过在上述部件之间对应设置所述O型密封圈26或第二油封10,以实现各零件之间的密封连接。
装配过程及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装配时,各零部件通过止口进行定位,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各零部件之间通过O型密封圈进行密封;壳体机构的前端及后端均通过油封进行端面密封;其中,通过在壳体机构内设置进油、出油或回油通道;其中,所述回油孔18作为系统内部润滑油的泄油孔,所述变矩器进油孔19作为变矩器的润滑油进油通道,所述离合器油孔20作为离合器的进出油通道,所述变矩器出油孔21作为变矩器的润滑油出油通道;所述变矩器进油孔19的进口用于与液压油源连通,通过变矩器进油孔19的润滑油,分两路,其中一路进入导变矩器中,另一路进入到离合器中;其中,两路润滑油均有进有出,同时还配置有回油通过,用于将系统中的泄漏润滑油排到回油池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工作时,动力由变矩器泵轮传入所述试验装置;具体的,变矩器内部离合器闭合时,动力经泵轮传输到涡轮,再经涡轮传输到主轴上,主轴后端与输出法兰连接,动力最终经输出法兰传递至加载电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待测变矩器1作为被试验件,所述待测变矩器1的一端与台架驱动电机的电极轴相连,所述待测变矩器1的另一端与所述试验装置中的第一壳体相连;所述第一油封2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4的前端,所述第一油封2用于待测变矩器1与第一壳体之间的端面密封;所述连接盘3作为连接变速器安装支撑座和所述试验装置的桥梁;其中,所述连接盘3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变速器安装支撑座连接,所述连接盘3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壳体4及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壳体4与连接盘3通过螺栓相连,第一壳体4的前端与待测变矩器通过第一油封2进行端面密封;第一壳体4上布置有通孔,通过长螺栓直接穿过连接盘3、第一壳体4然后连接在第二壳体6的螺纹孔中;所述第一壳体4与连接盘之间通过止口进行定位,所述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6之间间接地通过安装在第二壳体6上的导轮轴5进行止口定位,所述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6之间的密封是通过O型密封圈进行密封,第一壳体4上布置有变矩器进油孔19、变矩器进油测温或测压孔22;同时,所述第一壳体4上还布设有回油孔19,用于对待测变矩器1中的润滑油进行排泄。
本实用新型中,导轮轴5与第二壳体6通过螺栓连接并通过止口进行定位,用O型密封圈进行密封,导轮轴5上加工有外花键,与变矩器内部的内花键相配合,能够很好地支撑变矩器样品;第二壳体6的前后端分别连接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11,均通过止口进行定位并且用O型密封圈进行密封,第二壳体6上布置有离合器油孔20、变矩器出油孔21、离合器油液测温或测压孔24以及变矩器出油测温或测压孔25。
本实用新型中,旋转密封圈7安装在主轴29与第二壳体6之间,使第二壳体6中的润滑油与第一壳体4中的润滑油油路分离不互通;第二壳体后盖8安装在第二壳体6的后端,用于密封第二壳体6后端的润滑油,通过O型密封圈和旋转密封圈7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壳体前盖9安装在第三壳体11前端,用于密封第三壳体11中的轴承润滑脂,通过止口进行定位,并通过第二油封进行端面密封;第二油封10,安装在主轴29和第三壳体前盖9之间,起到端面密封作用;第三壳体11用于安装角接触球轴承15来固定主轴,通过螺栓与第二壳体6连接,上面布置有轴承测温孔23、轴承润滑脂加油孔27以及轴承润滑脂排泄孔28;第三壳体后盖12安装在第三壳体11的后端,第三壳体后盖12和主轴29之间装有第二油封,用来密封第三壳体11。
本实用新型中,法兰盘固定装置13用于利用螺栓连接的一对法兰,通过拧紧螺栓压紧楔形块,从而实现将输出法兰14固定在主轴上,简单可靠且加工简单;输出法兰14通过止口定位与传动轴连接;角接触球轴承15安装在第三壳体11内部,轴承外圈与第三壳体11间隙配合,轴承内圈与主轴过盈配合;角接触球轴承15的轴向定位通过设置在第三壳体11上的轴肩、主轴29、第三壳体后盖12以及轴承挡圈16进行轴向定位;轴承挡圈16用来对轴承内圈进行轴向定位,与主轴之间过盈配合;密封圈泄油孔17,用来将漏在两个旋转密封圈之间的润滑油排出到回油池中;回油孔18,用于排泄从变矩器出来的润滑油并回到油池中;变矩器进油孔19,用于从液压源来的润滑油经此油路进入到变矩器中。
本实用新型中,离合器油孔20,作为离合器的进或出油路,结合离合器时,润滑油经此油路进入到变矩器的闭锁离合器中,离合器断开时,润滑油经此油路回到回油池中;变矩器出油孔21,用于从变矩器出来的润滑油,经此油路回到回油池中;变矩器进油测温或测压孔22,用来安装监测变矩器的进油温度或压力的传感器;轴承测温孔23,用来安装监测轴承周围的温度传感器装置;离合器油液测温或测压孔24,用来安装监测离合器的润滑油温度或压力的传感器;变矩器出油测温孔25,用来安装监测变矩器的出油温度或压力的传感器;O型密封圈26,用来对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相互之间的结合面进行密封;轴承润滑脂加油孔27,用于给轴承定期加注润滑脂;轴承润滑脂排泄孔28,用于定期将润滑脂排出。
本实用新型中,主轴29作为整个动力的传输单元,动力经待测变矩器传输到主轴前端,然后经安装在主轴后端的输出法兰输出到传动轴上,主轴前端的花键尺寸与变矩器内部涡轮轴上的花键尺寸相配合,同时主轴上还布置有离合器的油道,用于给变矩器内部的离合器进行充油和放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主轴贯通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通过第三壳体上的一对角接触球轴承进行定位,主轴上还有离合器的油道;第一壳体布置有变矩器进油孔及测温或测压孔,并且第一壳体与连接盘用螺栓连接;第二壳体上布置有变矩器出油孔及测温或测压孔,并且第二壳体与导轮轴用螺栓连接;第三壳体上安装有角接触球轴承,用于固定主轴,并且第三壳体上布置有轴承润滑脂加油孔、轴承润滑脂排泄孔及轴承测温孔。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连接件均通过止口定位,确保安装时的位置准确性,又能够实现动力的有效传输;装置的结构前端设有止口,能够保证与试验台架连接的位置准确性,第三壳体及第一壳体通过螺栓与第二壳体相连接,并通过止口定位,保证了整个装置的同轴度,离合器的进出油油道尺寸及位置均保持与变速器一致,确保与该装置的油路与变速器相一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用以安装变矩器总成,从而实现加载、供油、润滑等功能,用以替代现有的在与之匹配的变速器总成上进行的试验测试,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分体式组合安装,便于维修且方便更换相关易损零件,变矩器的进油及回油油路均匀变速器总成上的油路尺寸保持一致,并且内部油压和油温可直接测量,在功能上保证了与箱体的一致性并且结构简单可靠;本实用新型中,取代变速器总成结构,减少设备投入,提高系统效率,降低能耗,提升试验效率。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之一,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仅仅受本实施例的限制,还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替换及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盘(3)、壳体机构、输出法兰(14)及主轴(29);
所述主轴(29)的前端与待测变矩器(1)相连,所述主轴(29)的后端与所述输出法兰(14)的一端相连,所述输出法兰(14)的另一端用于与加载电机相连;
所述壳体机构同心装配在所述主轴(29)上,并置于所述待测变矩器(1)与所述输出法兰(14)之间;所述连接盘(3)固定在所述壳体机构的前端端部;
其中,所述连接盘(3)的内圈与所述壳体机构的前端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盘(3)的外圈用于与变速器安装支撑座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29)的前端与所述待测变矩器(1)中的涡轮轴相连;其中,所述主轴(29)的前端与所述涡轮轴之间采用花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29)包括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轴段、第二轴段、第三轴段及第四轴段;其中,所述第一轴段的前端与所述待测变矩器(1)相连,所述第四轴段的后端与所述输出法兰(14)相连;
所述壳体机构,包括第一壳体(4)及导轮轴(5);所述连接盘(3)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4)的前端端部;
所述第一壳体(4)的前端与所述待测变矩器(1)的外壳密封相连,所述第一壳体(4)套设在所述导轮轴(5)的外侧,所述第一轴段贯穿所述导轮轴(5)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壳体(4)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导轮轴(5)同心贯穿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所述第一轴段同心贯穿所述导轮轴(5)设置;
所述导轮轴(5)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孔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润滑间隙,所述导轮轴(5)的内孔壁与所述第一轴段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润滑间隙;其中,所述第一润滑间隙及所述第二润滑间隙均延伸至所述待测变矩器(1)内部;
所述第一壳体(4)的下端设置有回油孔(18),所述回油孔(18)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润滑间隙连通,所述回油孔(18)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壳体(4)的下端外表面贯通;
所述第一壳体(4)的上端设置有变矩器进油孔(19),所述变矩器进油孔(19)的进口与所述第一壳体(4)的上端表面贯通,所述变矩器进油孔(19)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润滑间隙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4)上还设置有变矩器进油测温或测压孔(22);所述变矩器进油测温或测压孔(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4)的表面连通,所述变矩器进油测温或测压孔(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表面连通;其中,所述变矩器进油测温或测压孔(22),用于安装用于监测变矩器进油温度或压力的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机构,还包括第二壳体(6)及第二壳体后盖(8);
所述第二壳体(6)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壳体(4)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6)套设在所述第二轴段上;其中,所述第二壳体(6)的中心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轴段同心贯穿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所述导轮轴(5)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后盖(8)套设在所述第二轴段上,所述第二壳体后盖(8)的前侧与所述第二壳体(6)的后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6)与所述第二轴段之间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外圆弧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固定,所述环形凸起的内圆弧端与所述第二轴段的外侧壁密封相连;
所述导轮轴(5)的后端端面、所述第二通孔的前端内壁、所述环形凸起的前端端面以及第二轴段的前端外侧壁合围,形成第一油腔;所述环形凸起的后端端面、所述第二通孔的后端内壁、所述第二壳体后盖(8)的前侧端面以及第二轴段的后端外侧壁合围,形成第二油腔;其中,所述第一油腔与所述第二润滑间隙连通;
所述主轴(29)的中心设置有轴向油道,所述轴向油道布设在所述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上;所述轴向油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段的前端端部连通,所述轴向油道的另一端通过径向油孔与所述第二油腔连通;
所述第二壳体(6)的上端设置有离合器油孔(20),所述离合器油孔(2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的上端表面贯通,所述离合器油孔(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油腔连通;所述第二壳体(6)的下端设置有变矩器出油孔(21),所述变矩器出油孔(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表面贯通,所述变矩器出油孔(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油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6)上还设置有离合器油液测温或测压孔(24)及变矩器出油测温或测压孔(25);
所述离合器油液测温或测压孔(2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的表面连通,所述离合器油液测温或测压孔(2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油腔连通;其中,所述离合器油液测温或测压孔(24),用于安装用于监测离合器润滑油温度或压力的传感器;
所述变矩器出油测温或测压孔(2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的表面连通,所述变矩器出油测温或测压孔(2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油腔连通;其中,所述变矩器出油测温或测压孔(25),用于安装用于监测变矩器出油温度或压力的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机构,还包括第三壳体前盖(9)、第三壳体(11)、第三壳体后盖(12)及两个角接触球轴承(15);
所述第三壳体(11)的前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壳体(11)套设在所述第三轴段上;其中,所述第三壳体(11)的中心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轴段同心贯穿所述第三通孔设置;
所述第三壳体前盖(9)套设在所述第二轴段的末端,所述第三壳体前盖(9)的后侧与所述第三壳体(11)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壳体后盖(12)套设在所述第四轴段的始端,所述第三壳体后盖(12)的前侧与所述第三壳体(11)的后端固定连接;
两个角接触球轴承(15)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三轴段上,并置于所述第三壳体(11)与所述第三轴段之间;其中,所述角接触球轴承(15)的外圈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角接触球轴承(15)的内圈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三轴段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11)上设置有轴承测温孔(23),所述轴承测温孔(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壳体(11)的外表面贯通,所述轴承测温孔(23)的另一端朝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角接触球轴承(15)的外圈连通;其中,所述轴承测温孔(23),用于安装用于监测轴承温度的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11)上设置有轴承润滑脂加油孔(27)和两个轴承润滑脂排泄孔(28);
所述轴承润滑脂加油孔(27)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壳体(11)的外表面贯通,所述轴承润滑脂加油孔(27)的另一端朝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方向延伸,并置于两个所述角接触球轴承(15)之间;
所述轴承润滑脂排泄孔(28)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连通,所述轴承润滑脂排泄孔(28)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三壳体(11)的外表面贯通;其中一个轴承润滑脂排泄孔的进口端置于其中一个角接触球轴承的前端与所述第三壳体前盖(9)之间,另一个轴承润滑脂排泄孔的进口端置于另一个角接触轴承的后端与所述第三壳体后盖(12)之间。
CN202223590778.1U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 Active CN2191788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0778.1U CN219178899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0778.1U CN219178899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8899U true CN219178899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3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0778.1U Active CN219178899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88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57179B (zh) 齿轮箱电机一体式结构及小齿轮箱电机一体式驱动油路结构
CN113007332B (zh) 一种变速器润滑冷却系统
CN109084123B (zh) 一种紧凑型闭式飞轮壳及弹性阻尼联轴器节布置
CN219178899U (zh) 一种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装置
CN100529412C (zh) 一种安装于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缸体上的水泵
CN101275880A (zh) 湿式双离合器连接装置
CN113819228A (zh) 一种amt变速箱制动器强制润滑系统
CN110185760B (zh) 涡桨发动机的星形减速器
CN2934680Y (zh) 改进型无密封液下化工泵
CN201090490Y (zh) 具有改良结构的前置泵
CN106594250B (zh) 风电齿轮箱中行星轮系支撑轴承的润滑机构
CN217130276U (zh) 飞轮取力器
CN201251504Y (zh) 湿式双离合器连接装置
CN111271440B (zh) 汽车变速器轴系润滑机构
CN210738638U (zh) 润滑油引导装置及发动机
CN110439804B (zh) 用于深井泵传动轴的润滑装置
CN216695569U (zh) 一种k0离合器总成的测试工装
CN210068902U (zh) 一种电驱动总成
CN210830401U (zh) 一种风电齿轮箱输出轴回油结构
CN113464585A (zh) 用于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离合组件及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CN204691929U (zh) 一种发动机的正时齿轮室总成
CN117345851B (zh) 一种齿轮传动机构及机床主轴
CN220956751U (zh) 轮边减速器总成结构及工程桥
CN213808789U (zh) 一种拖拉机变速箱用的过渡连接装置
CN216975554U (zh) 一种转动机械设备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