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6936U - 墨盒用的密封圈及墨盒 - Google Patents

墨盒用的密封圈及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6936U
CN219176936U CN202223203834.1U CN202223203834U CN219176936U CN 219176936 U CN219176936 U CN 219176936U CN 202223203834 U CN202223203834 U CN 202223203834U CN 219176936 U CN219176936 U CN 2191769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ring
ink
main body
seal ring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0383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Teflon Electronic Co ltd
Hangzhou Chipj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Teflon Electronic Co ltd
Hangzhou Chip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Teflon Electronic Co ltd, Hangzhou Chipj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Teflo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0383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69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69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69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用的密封圈及墨盒,密封圈包括设置为圆柱形结构且轴向对称的密封圈主体,密封圈主体的外周壁部分外凸并形成有第一环形凸起,密封圈主体的内周壁部分内凸并形成有第二环形凸起,第二环形凸起合围并形成有通孔,以供供墨针穿过;第一环形凸起受压能够挤压密封圈主体变形,且在密封圈主体的带动下通孔能够被第二环形凸起压缩直至闭合,并密封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便于供墨针的插入,且在此过程中并不会对第二环形凸起造成破坏,这样能够确保供墨针抽出时该密封圈对出墨口的密封效果;同时,密封圈在墨盒的出墨口内装配无方向性,这样可便于将该密封圈安装墨盒的出墨口内,具有提高装配效率的作用。

Description

墨盒用的密封圈及墨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印机耗材相关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墨盒用的密封圈及墨盒。
背景技术
墨盒,是喷墨打印机的重要组成部件,用以给喷墨打印机提供墨源。其中,墨盒内通常以液体形式存储有墨水,且喷墨打印机工作时,打印机上的供墨针出入墨盒的出墨口,并由供墨针上墨水导入孔将墨盒中存储有的墨水引入打印机内,为此,墨盒在出墨口的位置通常安装有一个密封圈,以防止墨水由该出墨口流出。
目前,现有的应用于墨盒上出墨口的密封圈内通常设有分隔层,其中,分隔层具体与密封圈连接为一体,使得供墨针在插入密封圈的过程中需要先将分隔层刺穿,然后用破口的分隔层对供墨针进行包裹密封,而当供墨针抽出后,利用分隔层柔性材料的结构特性进行自动闭合,并实现该密封圈对出墨口的密封。然而,由于供墨针插入密封圈的过程中需要将分隔层刺穿,并造成分隔层的破口,这样不仅不便于供墨针的插入,而且被刺穿的分隔层存在发生不规则的破裂情形,这样会影响分隔层后续自动闭合时的密封性,从而降低了该密封圈对墨盒出墨口的密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墨盒用的密封圈及墨盒。
一种墨盒用的密封圈,包括密封圈主体,所述密封圈主体设置为圆柱结构且轴向对称设置,所述密封圈主体的外周壁部分外凸并形成有第一环形凸起,所述密封圈主体的内周壁部分内凸并形成有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合围并形成有通孔,以供供墨针穿过;
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受压能够挤压所述密封圈主体变形,且在所述密封圈主体的带动下所述通孔能够被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压缩直至闭合,并密封所述密封圈。
在本申请中,通过密封圈主体上第一环形凸起及第二环形凸起的结构设置,在满足该密封圈应用于墨盒的出墨口内对出墨口密封的基础上,以便于供墨针插入至该密封圈内,且在此过程中并不会对第二环形凸起造成破坏,这样能够确保该第二环形凸起再次收缩形变后对通孔的密封性,进而确保供墨针抽出时该密封圈对出墨口的密封效果;同时,将密封圈主体设置为轴向对称,使得该密封圈在墨盒的出墨口内装配无方向性,这样可便于将该密封圈安装墨盒的出墨口内,具有提高装配效率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凸起沿着所述密封圈主体径向方向的厚度,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径。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环形凸起的厚度设置为大于通孔的孔径,以满足第一环形凸起受压时能够通过密封圈主体驱使第二环形凸起合围形成有的通孔进行闭合密封的使用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环形凸起沿着所述密封圈主体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
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环形凸起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使得该密封圈装配至墨盒出墨口内时能够实现该密封圈与出墨口之间的多重密封,这样能够确保该密封圈在墨盒上出墨口装配时的密封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着所述密封圈主体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二环形凸起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环形凸起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环形凸起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着所述密封圈主体的轴向方向,所述密封圈主体的两端形成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环形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这样能够便于将密封圈安装至墨盒的出墨口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着所述密封圈主体的轴向方向,所述通孔的孔径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
可以理解的是,将通孔的孔径设置为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以此具体实现该通孔的结构设置,利用通孔的结构特性,能够对供墨针的插入起到导向的作用,进一步便于该供墨针的插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着所述密封圈主体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上远离所述密封圈主体的一端面设置为圆弧面。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圆弧面的结构设置,以此具体实现该第一环形凸起的结构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主体向内形成有供墨针通道,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供墨针通道内并与所述供墨针通道连通;
其中,所述供墨针通道上通道口的口径自远离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方向逐渐增大。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供墨针通道的结构设置,以便于供墨针插入至该密封圈内。
本申请还请求保护一种墨盒,包括墨盒本体、及上述任一项所述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安装于所述墨盒本体的出墨口内。
在本申请中,通过密封圈的结构设置,以便于供墨针插入至该密封圈内,并与墨盒本体连通,同时也确保了该密封圈对出墨口的密封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墨口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外径;
其中,所述出墨口的口径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外径之间的差值,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径。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出墨口口径、第一环形凸起的外径及通孔的孔径之间的关系设置,以满足该密封圈安装至墨盒的出墨口内时对密封圈上通孔的挤压密封。
由于上述方案的应用,本申请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请求保护的墨盒用的密封圈及墨盒,通过密封圈主体上第一环形凸起及第二环形凸起的结构设置,在满足该密封圈应用于墨盒的出墨口内对出墨口密封的基础上,以便于供墨针插入至该密封圈内,且在此过程中并不会对第二环形凸起造成破坏,这样能够确保该第二环形凸起再次收缩形变后对通孔的密封性,进而确保供墨针抽出时该密封圈对出墨口的密封效果;同时,将密封圈主体设置为轴向对称,使得该密封圈在墨盒的出墨口内装配无方向性,这样可便于将该密封圈安装墨盒的出墨口内,具有提高装配效率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用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用的密封圈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出墨口与密封圈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密封圈;10、密封圈主体;11、外周壁;12、内周壁;13、第一端面;14、第二端面;20、第一环形凸起;30、第二环形凸起;31、通孔;32、圆弧面;101、供墨针通道;1011、通道口;200、墨盒本体;201、出墨口;300、供墨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用的密封圈100,包括密封圈主体10、密封圈主体10设置为圆柱结构且轴向对称设置,密封圈主体10的外周壁11部分外凸并形成有第一环形凸起20,密封圈主体10的内周壁12部分内凸并形成有第二环形凸起30,第二环形凸起30合围并形成有通孔31,以供供墨针300穿过;其中,第一环形凸起20受压能够挤压密封圈主体10变形,且在密封圈主体10的带动下通孔31能够被第二环形凸起30压缩直至闭合,并密封密封圈100。也就是说,当该密封圈100装配至墨盒的出墨口201内时,因第一环形凸起20受到挤压,可使该密封圈主体10带动第二环形凸起30变形并闭合通孔31,亦即实现该密封圈100整体在墨盒出墨口201上的装配密封。
可以理解,该密封圈100用第二环形凸起30合围形成有的通孔31来供供墨针300插入,这样能够便于供墨针300插入至该密封圈100内,且在此过程中并不会对第二环形凸起30造成破坏,这样能够确保该第二环形凸起30再次收缩形变后对通孔31的密封性,进而确保供墨针300抽出时该密封圈100对出墨口201的密封效果;同时,将密封圈主体10设置为轴向对称,使得该密封圈100在墨盒的出墨口201内装配无方向性,这样可便于将该密封圈100安装墨盒的出墨口201内,具有提高装配效率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圈主体10向内形成有供墨针通道101,通孔31设置于供墨针通道101内并与供墨针通道101连通;其中,供墨针通道101上通道口1011的口径自远离第二环形凸起30的方向逐渐增大,使得该供墨针通道101的通道口1011能够对供墨针300的插入起到导向的作用,以便于供墨针300插入至该密封圈100内。
如图2所示,第一环形凸起20沿着密封圈主体10径向方向的厚度,大于通孔31的孔径,以满足第一环形凸起20受压时能够通过密封圈主体10驱使第二环形凸起30合围形成有的通孔31进行闭合密封的使用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环形凸起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环形凸起20沿着密封圈主体10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使得该密封圈100装配至墨盒出墨口201内时能够实现该密封圈100与出墨口201之间的多重密封,这样能够确保该密封圈100在墨盒上出墨口201装配时的密封性。需要说明的是,当密封圈100装配至墨盒的出墨口201内,第一环形凸起20受压能够变形,并对出墨口201与该密封圈主体10的外周壁11进行装配密封,这样具体可实现该密封圈100与出墨口201的装配密封,且该密封圈主体10上外周壁11在相邻的两个第一环形凸起20之间的部分与出墨口201之间会形成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能够容纳不慎溢出的墨水,当然了,上述的容纳空间也可不存在,具体可根据密封圈的尺寸和材料来决定,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沿着密封圈主体10的轴向方向,第二环形凸起30设置于至少两个第一环形凸起20之间;其中,第二环形凸起30与相邻的两个第一环形凸起20之间的距离相等。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环形凸起20的数量具体为两个。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圈主体10的外周壁11上还形成有第三环形凸起(图未示),第三环形凸起设置于至少两个第一环形凸起20之间;其中,第三环形凸起与相邻的两个第一环形凸起20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得该密封圈100装配至墨盒的出墨口201内时,该第三环形凸起也能够受压并挤压密封圈主体10,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密封圈100在墨盒上出墨口201装配时对出墨口201的密封性。
沿着密封圈主体10的轴向方向,密封圈主体10的两端形成有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14;其中,至少两个第一环形凸起20设置于第一端面13与第二端面14之间。也就是说,在一些情形下,该密封圈100上第一环形凸起20与对应的第一端面13或者对应的第二端面14及出墨口201内壁之间形成有预设间隙,这样能够便于将密封圈100安装至墨盒的出墨口201内,且预设间隙有益于存储不慎溢出的部分墨水,有益于提高密封圈100的密封性。当然,在其他情况下,当密封圈100被安装至出墨口201后,该密封圈100的外周壁11、第一环形凸起20几乎全部紧贴出墨口201内壁,增大了密封圈100与出墨口201内壁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供了密封圈100的密封性。
在一实施例中,沿着密封圈主体10的轴向方向,通孔31的孔径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以此具体实现该通孔31的结构设置,利用通孔31的结构特性,能够对供墨针300的插入起到导向的作用,进一步便于该供墨针300的插入。
沿着密封圈主体10的径向方向,第二环形凸起30上远离密封圈主体10的一端面设置为圆弧面32,以此具体实现该第二环形凸起30的结构设置,使得由该第二环形凸起30合围形成的通孔31沿着密封圈主体10的轴向方向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密封圈主体10、第一环形凸起20及第二环形凸起30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具体可设置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橡胶件或者硅胶件。
如图3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包括墨盒本体200及密封圈100,密封圈100安装于墨盒本体200的出墨口201内。
在一实施例中,出墨口201的口径小于第一环形凸起20的外径;其中,出墨口201的口径与第一环形凸起20的外径之间的差值,大于通孔31的孔径,以满足该密封圈100安装至墨盒的出墨口201内时对密封圈100上通孔31的挤压密封。
如图4所示,定义:出墨口201的口径为D1,第一环形凸起20的外径为D2,密封圈100上由第二环形凸起30合围形成通孔31的孔径为D3,其中D1-D2>D3
此外,定义:密封圈外周壁11直径为D4,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14的直径均为D5,D3<D4=D5<D1<D2。综上,本申请请求保护的墨盒用的密封圈100及墨盒,通过密封圈主体10上第一环形凸起20及第二环形凸起30的结构设置,在满足该密封圈100应用于墨盒的出墨口201内对出墨口201密封的基础上,以便于供墨针300插入至该密封圈100内,且在此过程中并不会对第二环形凸起30造成破坏,这样能够确保供墨针300抽出时该密封圈100对出墨口的密封性;同时,将密封圈主体10设置为轴向对称,使得该密封圈100在墨盒的出墨口201内装配无方向性,这样可便于将该密封圈100安装墨盒的出墨口201内,具有提高装配效率的作用。
以上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墨盒用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100)包括密封圈主体(10),所述密封圈主体(10)设置为圆柱结构且轴向对称设置;所述密封圈主体(10)的外周壁(11)部分外凸并形成有第一环形凸起(20),所述密封圈主体(10)的内周壁(12)部分内凸并形成有第二环形凸起(30),所述第二环形凸起(30)合围并形成有通孔(31),以供供墨针(300)穿过;
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凸起(20)受压能够挤压所述密封圈主体(10)变形,且在所述密封圈主体(10)的带动下所述通孔(31)能够被所述第二环形凸起(30)压缩直至闭合,并密封所述密封圈(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用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20)沿着所述密封圈主体(10)径向方向的厚度,大于所述通孔(31)的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用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环形凸起(20)沿着所述密封圈主体(10)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用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密封圈主体(10)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二环形凸起(30)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环形凸起(20)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环形凸起(30)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环形凸起(20)之间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用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密封圈主体(10)的轴向方向,所述密封圈主体(10)的两端形成有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14);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环形凸起(20)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13)与所述第二端面(1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用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密封圈主体(10)的轴向方向,所述通孔(31)的孔径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用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密封圈主体(10)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环形凸起(30)上远离所述密封圈主体(10)的一端面设置为圆弧面(3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用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主体(10)向内形成有供墨针通道(101),所述通孔(31)设置于所述供墨针通道(101)内并与所述供墨针通道(101)连通;
其中,所述供墨针通道(101)上通道口(1011)的口径自远离所述第二环形凸起(30)的方向逐渐增大。
9.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墨盒本体(200)、及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密封圈(100),所述密封圈(100)安装于所述墨盒本体(200)的出墨口(20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墨口(201)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20)的外径;
其中,所述出墨口(201)的口径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20)的外径之间的差值,大于所述通孔(31)的孔径。
CN202223203834.1U 2022-11-30 2022-11-30 墨盒用的密封圈及墨盒 Active CN2191769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3834.1U CN219176936U (zh) 2022-11-30 2022-11-30 墨盒用的密封圈及墨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3834.1U CN219176936U (zh) 2022-11-30 2022-11-30 墨盒用的密封圈及墨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6936U true CN219176936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6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03834.1U Active CN219176936U (zh) 2022-11-30 2022-11-30 墨盒用的密封圈及墨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69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26184A1 (ja) 口栓
EP2025389A1 (en) Membrane element sealing material holding member and membrane element
CN102361286A (zh) 用于电线引出孔的密封结构和电线引出孔的密封方法
CN107073254B (zh) 医疗用连接器
WO2011121838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グロメット
US10323795B2 (en) High pressure tank
JP2001082647A (ja) コネクタ
US9784377B2 (en) Check valve
US20050051576A1 (en) Multicomponent cartridge
CN114759321B (zh) 电池以及密封方法
CN219176936U (zh) 墨盒用的密封圈及墨盒
JP4989341B2 (ja) シーリング剤容器とシーリング剤ユニットとの組立体
CN111674708B (zh) 桶盖、水桶和桶装水
CN217388192U (zh) 一种压迫注胶格兰头
JP2008164089A (ja) タンク用口金及びこの口金を備えたタンク並びにタンク組付方法
US8011769B2 (en) Seal part for ink cartridge of inkjet printer
CN212474535U (zh) 密封桶盖、水桶和桶装水
CN210192256U (zh) 一种按压式出料装置
CN218906682U (zh) 一种墨水瓶密封件及瓶盖
CN216832856U (zh) 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
JPH062791A (ja) 離脱防止管継手
CN218804765U (zh) 一种墨水补充容器
CN218682664U (zh) 一种按压泵与染剂瓶密封连接结构
US20230261310A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N210213321U (zh) 一种pet塑料油桶组合瓶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