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74535U - 密封桶盖、水桶和桶装水 - Google Patents

密封桶盖、水桶和桶装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74535U
CN212474535U CN202021089546.6U CN202021089546U CN212474535U CN 212474535 U CN212474535 U CN 212474535U CN 202021089546 U CN202021089546 U CN 202021089546U CN 212474535 U CN212474535 U CN 212474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sealing
cover
barrel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895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深坚
阮志华
黄江峰
谭功文
李洁璇
姜新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arwater Mineral W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arwater Mineral W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arwater Mineral W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arwater Mineral Wa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8954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74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74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74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密封桶盖、水桶和桶装水,其中,密封桶盖包括盖体、环形内筒、子盖和环形连接桥。所述盖体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一环形侧壁,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环形侧壁一端的周缘密封连接;所述环形内筒由所述第一盖板的中部朝向所述第一环形侧壁所在侧凹陷形成;所述子盖包括第二盖板和第二环形侧壁,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环形侧壁一端的周缘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盖板设置;所述环形连接桥的外缘密封连接所述环形内筒,所述环形连接桥的内缘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所述环形内筒、子盖和所述环形连接桥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避免了更换桶装水时漏水和漏气的情形发生。

Description

密封桶盖、水桶和桶装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桶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密封桶盖、安装有该密封桶盖的水桶,以及由该水桶盛装饮用水的桶装水。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水密封桶盖大多采用一片盖顶穿结构,顶开后无法恢复盖的密封状态,当水桶放入饮水机内,饮水机的聪明头会把水密封桶盖的中间部分顶开,并进入饮用水中,而当水桶内的水饮完后,用户会将桶从聪明头抽离,在抽离过程中,水密封桶盖的水桶内残留的水会由水盖的中间孔漏出,影响消费者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密封桶盖,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水密封桶盖在与聪明头接触的取换水过程中,解决水密封桶盖孔位漏水和漏气的技术问题,同时水密封桶盖具有防伪辨识能力。对于可收缩的软桶水该密封盖可保持空桶的压缩状态,便于收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密封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一环形侧壁,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环形侧壁一端的周缘密封连接;
环形内筒,所述环形内筒由所述第一盖板的中部朝向所述第一环形侧壁所在侧凹陷形成,所述第一盖板中部形成有与所述环形内筒对应连通的插接口;
子盖,所述子盖包括第二盖板和第二环形侧壁,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环形侧壁一端的周缘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朝向所述插接口设置;
环形连接桥,所述环形连接桥的外缘密封连接所述环形内筒,所述环形连接桥的内缘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所述环形连接桥的厚度小于所述环形内筒及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厚度,所述环形内筒、子盖和所述环形连接桥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桶盖为塑料件,所述环形连接桥的厚度为0.5mm~1.0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内筒具有远离所述第一盖板的筒口,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由所述筒口伸入所述环形内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的外周凸设有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部分伸入所述环形内筒,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外径在远离所述第二盖板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环形连接桥的内缘连接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密封部用以当所述子盖伸入所述环形内筒时,与所述环形内筒的内表面密封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外周还凸设有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密封部用以当所述子盖伸入所述环形内筒时,与所述环形内筒的内表面密封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内筒包括基段和第一筒段,所述基段连接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筒段连接所述基段的远离所述第一盖板的一端,所述第一筒段的厚度小于所述基段的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段的靠近所述第一筒段处的内径为r1,所述第一筒段的靠近所述基段处的内径为r2,r1>r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段包括第二筒段和第三筒段,所述第三筒段连接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筒段连接所述第一筒段和第三筒段,所述第二筒段的内径在朝向第三筒段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二筒段与所述第三筒段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用以当所述子盖伸入所述环形内筒时,卡持限位所述第一密封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筒段的内表面与所述环形内筒的轴线的夹角为α,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环形内筒的轴线的夹角为β,α<β。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段的内壁还设置有挡筋,所述挡筋与所述基段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以当所述子盖伸入所述环形内筒时,卡持限位所述第二密封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环形内筒、子盖和环形连接桥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其材料为LDPE。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环形侧壁的外径为30mm~60mm,所述环形内筒的轴向长度为16.8mm~19.8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板的内表面环设有第一柔性密封环,所述第一柔性密封环环设于所述第一盖板的周缘,且所述第一柔性密封环朝向所述第一环形侧壁倾斜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密封环的材料为TPE,所述第一柔性密封环与所述第一盖板通过二次注塑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板的内表面还凸设有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位于所述第一柔性密封环与所述环形内筒之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桶,包括桶身、安装于所述桶身的桶嘴和密封桶盖,所述密封桶盖安装于所述桶嘴;所述密封桶盖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一环形侧壁,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环形侧壁一端的周缘密封连接;
环形内筒,所述环形内筒由所述第一盖板的中部朝向所述第一环形侧壁所在侧凹陷形成,所述第一盖板中部形成有与所述环形内筒对应连通的插接口;
子盖,所述子盖包括第二盖板和第二环形侧壁,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环形侧壁一端的周缘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朝向所述插接口设置;
环形连接桥,所述环形连接桥的外缘密封连接所述环形内筒,所述环形连接桥的内缘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所述环形内筒、子盖和所述环形连接桥一体成型;
所述子盖被配置为受到由所述第一盖板朝向所述第二盖板方向上的推力时,从所述环形内筒分离;
所述子盖还被配置为受到由所述第二盖板朝向所述第一盖板方向上的拉力时,伸入所述环形内筒并与所述环形内筒的内壁密封抵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桶装水,包括水桶,所述水桶内盛装有饮用水;其中,所述水桶包括桶身、安装于所述筒身的桶嘴和密封桶盖,所述密封桶盖安装于所述桶嘴;所述密封桶盖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一环形侧壁,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环形侧壁一端的周缘密封连接;
环形内筒,所述环形内筒由所述第一盖板的中部朝向所述第一环形侧壁所在侧凹陷形成;
子盖,所述子盖包括第二盖板和第二环形侧壁,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环形侧壁一端的周缘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盖板设置;
环形连接桥,所述环形连接桥的外缘密封连接所述环形内筒,所述环形连接桥的内缘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所述环形内筒、子盖和所述环形连接桥一体成型;
所述子盖被配置为受到由所述第一盖板朝向所述第二盖板方向上的推力时,从所述环形内筒分离;
所述子盖还被配置为受到由所述第二盖板朝向所述第一盖板方向上的拉力时,伸入所述环形内筒并与所述环形内筒的内壁密封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密封桶盖上凹陷形成环形内筒,并且在环形内筒的末端设置子盖,子盖、环形内筒和盖体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一方面,聪明头插入子盖后,子盖将聪明头的末端卡持,从而在子盖受到聪明头推动作用下,子盖从环形内筒脱离(子盖脱离环形内筒的方式可以是环形连接桥断裂,也可以是环形连接桥与第二环形侧壁的连接处断裂,也可以是环形连接桥与环形内筒的连接处断裂)。在用户将水桶从饮水机上拿下时(水桶内的水几乎放完,准备更换桶装水时),聪明头带着子盖朝向环形内筒移动,由于聪明头与子盖的配合相对较紧,当子盖被聪明头带动至环形内筒一定距离后,子盖与环形内筒的内表面的配合力度逐渐增大,待子盖与环形内筒之间的配合力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聪明头可以从子盖脱离,而子盖此时也已经与环形内筒的内壁密封紧配,从而不会从密封桶盖处产生漏水漏气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密封桶盖与水桶的桶嘴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环形内筒与子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盖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子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环形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密封桶盖 11 盖体 11a 第一环形侧壁
11b 第一盖板 12 环形内筒 12a 第一筒段
12b 第二筒段 12c 第三筒段 12h 基段
12d 挡筋 120 筒口 13 子盖
13a 第二环形侧壁 13b 第二盖板 131 第一密封部
132 第二密封部 14 环形连接桥 20 桶嘴
130 开口端 121 第一限位槽 122 第二限位槽
111 第一柔性密封环 112 第二密封环 110 插接口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桶盖10、安装有该密封桶盖10的水桶、以及由该水桶盛水的桶装水。
所述密封桶盖10包括盖体11、环形内筒12、子盖13和环形连接桥14。所述盖体11包括第一盖板11b和第一环形侧壁11a,所述第一盖板11b与所述第一环形侧壁11a一端的周缘密封连接。所述环形内筒12由所述第一盖板11b的中部朝向所述第一环形侧壁11a所在侧凹陷形成。所述子盖13包括第二盖板13b和第二环形侧壁13a,所述第二盖板13b与所述第二环形侧壁13a一端的周缘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环形侧壁13a的远离所述第二盖板13b的一端朝向所述插接口110设置。所述环形连接桥14的外缘密封连接所述环形内筒12,所述环形连接桥14的内缘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环形侧壁13a的远离所述第二盖板13b的一端;所述环形连接桥14的厚度小于所述环形内筒12及所述第二环形侧壁13a的厚度,所述环形内筒12、子盖13和所述环形连接桥14一体成型。
也就是所述子盖13被受到由所述第一盖板11b朝向所述第二盖板13b方向上的推力时,可以从所述环形内筒12分离。所述子盖13受到由所述第二盖板13b朝向所述第一盖板11b方向上的拉力时,可以伸入所述环形内筒12并与所述环形内筒12的内壁密封抵接。
在此,密封桶盖10主要是用来安装在水桶的桶嘴20的(这种水桶适用于倒置在饮水机上)。密封桶盖10的盖体11是罩盖在桶嘴20上的,第一环形侧壁11a是与桶嘴20的周壁连接的,第一盖板11b是盖合在桶嘴20的开口处的。第一环形侧壁11a与桶嘴2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也可以是卡接。也就是第一环形侧壁11a的内表面可以设置内螺纹,桶嘴20的外表面设置外螺纹,可以通过旋拧盖体11的方式,从而实现第一环形侧壁11a与桶嘴20螺纹连接。当然,第一环形侧壁11a的内表面还可以设置卡凸(图中未标示),桶嘴20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槽,第一环形侧壁11a通过卡凸与卡槽的配合,从而可以与桶嘴20密封抵接。
环形内筒12是由第一盖体11的中部内凹形成的,环形内筒12是两端开口的(一端开口位于第一盖体11中部,另一开口为环形内筒12的筒口120,如图3),环形内筒12供饮水机的聪明头插入。
子盖13是封堵环形内筒12的筒口120的,子盖13的开口端130(如图4)朝向第一盖板11的,子盖13的第二环形侧壁13a是通过环形连接桥14实现与环形内筒12密封连接的,聪明头在由插接口110插入环形内筒12后是要插入子盖13内的,子盖13要将聪明头的末端卡持。对于子盖13卡持聪明头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聪明头与第二环形侧壁13a过盈配合。再例如聪明头上设置有卡槽,第二环形侧壁13a的内表面设置有卡凸或卡勾。再例如聪明头上设置有卡筋,第二环形侧壁13a的内表面设置有限位槽。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对于环形连接桥14而言,环形连接桥14的外缘可以是环形内筒12的内壁面的,也可以是环形内筒12的远离所述第一盖板11b的端面。另外,环形连接桥14的内缘可以是连接第二环形侧壁13a的外表面,也可以是连接第二环形侧壁13a的远离所述第二盖板13b的端面。也就是第二环形侧壁13a可以部分伸入环形内筒12,也可以是不伸入环形内筒12内(与环形内筒12的筒口120平齐,或者与环形内筒12的筒口120存在间距)。
对于环形连接桥14、子盖13和环形内筒12的一体注塑成型,三者可以采用同一种材料一体注塑成型;也可以是子盖13和环形内筒12采用同一种材料,环形连接桥14采用另一种材料,然后通过二次注塑一体成型。当然,一方面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案避免子盖13的二次污染,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三者采用同一种材料一体注塑较佳。
在将带有该密封桶盖10的水桶倒置在饮水机上时,饮水机中的聪明头插入环形内筒12和子盖13。环形连接桥14较薄(相对于环形内筒12和第二环形侧壁13a而言),聪明头插入子盖13后,子盖13将聪明头的末端卡持,从而在子盖13受到聪明头推动作用下,子盖13从环形内筒12脱离(子盖13脱离环形内筒12的方式可以是环形连接桥14断裂,也可以是环形连接桥14与第二环形侧壁13a的连接处断裂,也可以是环形连接桥14与环形内筒12的连接处断裂)。在用户将水桶从饮水机上拿下时(水桶内的水几乎放完,准备更换桶装水时),聪明头带着子盖13朝向环形内筒12移动,由于聪明头与子盖13的配合相对较紧,当子盖13被聪明头带动至环形内筒12一定距离后,子盖13与环形内筒12的内表面的配合力度逐渐增大,待子盖13与环形内筒12之间的配合力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聪明头可以从子盖13脱离,而子盖13此时也已经与环形内筒12的内壁密封紧配,从而不会产生漏水漏气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密封桶盖10上凹陷形成环形内筒12,并且在环形内筒12的末端设置子盖13,子盖13、环形内筒12和盖体11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从而在聪明头插入环形内筒12并将子盖13顶开时,子盖13将聪明头的末端卡持,在更换桶装水时,聪明头从密封桶盖10脱离过程中,聪明头会带着子盖13进入环形内筒12内,从而实现子盖13将环形内筒12的内表面密封,避免了更换桶装水时漏水漏气的情形发生。
请参阅图2,在聪明头从环形内筒12拔出时,为了提高子盖13与环形内筒12之间配合的密封效果,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环形侧壁13a的远离所述第二盖板13b的一端的外周凸设有第一密封部131,所述第一密封部131部分伸入所述环形内筒12,所述第一密封部131的外径在远离所述第二盖板13b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环形连接桥14的内缘连接所述第一密封部131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密封部131用以当所述子盖13伸入所述环形内筒12时,与所述环形内筒12的内表面密封抵接。
在此,第一密封部131的外径是逐渐减小的,这种设置一方面利于聪明头带动子盖13进入环形内筒12内,另一方面对子盖13在环形内筒12内的移动具有移动的导向作用。再一方面,由于子盖13被聪明头带入环形内筒12后,第一密封部131与环形内筒12的内表面抵持力度逐渐加大,从而也提高第一密封部131与环形内筒12的内表面的密封程度。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子盖13进入环形内筒12后,与环形内筒12的内表面的密封程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环形侧壁13a的外周还凸设有第二密封部132,所述第二密封部132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131与所述第二盖板13b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部132与所述第一密封部131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密封部132用以当所述子盖13伸入所述环形内筒12时,与所述环形内筒12的内表面密封抵接。
请继续参阅图2,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环形内筒12包括基段12h和第一筒段12a,所述基段12h连接所述第一盖板11b,所述第一筒段12a连接所述基段12h的远离所述第一盖板11b的一端,所述第一筒段12a的厚度小于所述基段12h的厚度。
由于回盖(子盖13进入环形内筒12)时,子盖13与环形内筒12逐渐进入过盈配合状态,所以要么是环形内筒12发生形变,要么是第二环形侧壁13a发生形变。考虑到在回盖时,第二环形侧壁13a是套在聪明头的末端的,受到聪明头的抵持作用,第二环形侧壁13a难以形变,所以在此时需要环形内筒12发生形变,以与第二环形侧壁13a过盈配合。通过将第一筒段12a的厚度减薄,从而例如外扩形变。
请继续参阅图2,考虑到第一筒段12a主要作用是供子盖13进入环形内筒12的,由于第一筒段12a自身容易形变,所以与子盖13的密封性能效果一般。鉴于此,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基段12h的靠近所述第一筒段12a处的内径为r1,所述第一筒段12a的靠近所述基段12h处的内径为r2,r1>r2。也就是第一筒段12a与基段12h之间形成有一个台阶,当然为了不阻碍子盖13的进入,该台阶是倾斜的。在子盖13被聪明头带入内筒后,第一密封部131将第一筒段12a挤压而向外扩张形变,第一密封部131在该台阶的导向作用下,逐渐越过该台阶,从而与基段12h的内表面密封抵接更紧。
请参阅图2至图5,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基段12h包括第二筒段12b和第三筒段12c,所述第三筒段12c连接所述第一盖板11b,所述第二筒段12b连接所述第一筒段12a和第三筒段12c,所述第二筒段12b的内径在朝向第三筒段12c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二筒段12b与所述第三筒段12c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121,所述第一限位槽121用以当所述子盖13伸入所述环形内筒12时,卡持限位所述第一密封部131。
在此,子盖13不能被聪明头带出环形内筒12,在第一密封部131越过第一筒段12a后,由于第二筒段12b的内径逐渐减小,所以子盖13可以进入环形内筒12更深处,而当第一密封部131的直径较大部分卡入第一限位槽121后,第一限位槽121对第一密封部131具有较大的限位作用,从而可以将子盖13限位与此。
子盖13在回盖时,虽然第一密封部131越过第一筒段12a后可以逐渐在第二筒段12b的导向作用下进入环形内筒12的更深处,但是如果第二筒段12b的内表面的这种倾斜程度较大,第一密封部131可以很顺利沿着第二筒段12b的内表面滑动,其密封抵接作用力可能并没有随着子盖13的深入而加大。一旦如此,很可能不利于密封效果。
鉴于此,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中,所述第二筒段12b的内表面与所述环形内筒12的轴线的夹角为α,所述第一密封部131的外表面与所述环形内筒12的轴线的夹角为β,α<β。也就是,虽然第二筒段12b的内表面直径逐渐减小,但是这种减小的幅度小于第一密封部131外表面直径逐渐增大的幅度。如此,在第一密封部131顺着第二筒段12b逐渐进入第一限位槽121的过程中,第二筒段12b与第一筒段12a的连接处与第一密封部131的外表面的抵接力度开始逐渐增大,而后待第一密封部131越过该连接处时,第二筒段12b与第一密封部131的抵接力度逐渐减小,直至第一密封部131进入第一限位槽121后,受到第一限位槽121的卡持。第二筒段12b与第三筒段12c连接处(后续简称M处)较短,M处形成的倒角斜度较大(如果斜度较小,必然牺牲连接处的距离),而第一密封部的倾斜角度β如果与第二筒段12b的内表面倾斜角度α相当,那么在第一密封部进入第一限位槽121之后,第一密封部131与M处的抵接不是面与面的抵接,从而密封性不是太好。如果β>α,那么第一密封部131与M处的密封抵接效果将会改善。另外,也正是因为β>α的缘故(倾斜角度越大,克服其继续前进的阻力越大),第一密封部131与M处的这种配合力度远远大于第一密封部进入第二筒段12b内的力度。从而聪明头在第二筒段131进入第一卡槽121后,难以继续将子盖13带动脱离环形内筒12。
请继续参阅图5,为了进一步提高子盖13与环形内筒12之间的密封性,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段12a的内壁还设置有挡筋12d,所述挡筋12d与所述基段12h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122,所述限位槽用以当所述子盖13伸入所述环形内筒12时,卡持限位所述第二密封部132。
虽然第一密封部131与环形内筒12的抵接力度大于第二密封部132与环形内筒12的抵接力度,但是如果在制造过程中,由于第一密封部131和基段12h都存在制造公差,虽然二者可以紧密配合,但是也难以保证二者之间不存在漏点。如果该漏点存在,当水压不大时,该漏点可能不会漏水,但是当水压较大时,该漏点可能漏水。第二密封部132虽然与第一筒段12a之间的抵接力度相对较小(相对于第一密封部131与基段12h的抵接力度),但是第二密封部132是起到第一道密封作用的,即便其密封效果一般,也可以为第一密封部131减负,即便部分水流从越过第一密封部131,这部分水流的水压也较小,也不足以越过第一密封部131。另外挡筋12d与第二密封部132配合后,还进一步增加了密封效果,也增加了子盖13在环形内筒12内部卡持的牢固性。
请继续参阅图1,对于5L-20L的桶装水而言,当将桶装水放置在饮水机上时,聪明头传入环形内筒12中,在5-20KG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实现子盖13与环形内筒12的分离。但是为了保证在分离过程中,环形内筒12和子盖13不会受损,所以环形内筒12和子盖13的环形连接桥14,既要兼顾桶装水运输和搬运过程的密封型,又要设置为相对较容易断裂,或者较容易从环形内筒12或子盖13连接处断裂。
为了便于子盖13脱离环形内筒12,通常情况下,一般的技术要求是在0.1Mpa气压下,顶穿力60-120N之间,来控制其断裂。
基于此,对于材质均为塑料件的环形内筒12、子盖13和环形连接桥14的情况下,环形连接桥14的厚度要小于环形内筒12的厚度,也要小于第二环形侧壁13a的厚度。例如环形连接桥14的厚度为1mm、0.8mm、0.6mm、0.5mm、0.4mm、0.3mm、0.2mm、0.1mm。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环形连接桥14的厚度为0.5mm~1.0mm。
为了使密封桶盖10的制作更高效,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11、环形内筒12、子盖13和环形连接桥14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其材料为LDPE。
进一步而言,所述密封桶盖10一般是用在日常5L-20L的桶装水上,所以,在此,第一环形侧壁11a的外径为30mm~60mm。
另外,考虑到聪明头在插入环形内筒12时,是与环形内筒12密封的,如果环形内筒12的轴向长度较小,那么将会影响聪明头与环形内筒12之间的密封性。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内筒12的轴向长度为16.8mm~19.8mm。
上述内容述及了第一环形侧壁11a可以是与桶嘴20螺纹连接的,也可以是卡接的。在此,请继续参阅图1,第一环形侧壁11a采用与桶嘴20卡接的方式,也即是第一环形侧壁11a的内表面设置有卡凸。另外,为了提高这种连接方式的密封性能,所述第一盖板11b的内表面环设有第一柔性密封环111,所述第一柔性密封环111环设于所述第一盖板11b的周缘,且所述第一柔性密封环111朝向所述第一环形侧壁11a倾斜延伸。如此,在密封桶盖10安装在桶嘴20时,第一柔性密封环111与桶嘴20抵接,从而实现密封。在此第一柔性密封环111的这种倾斜设置,一方面是顺应桶嘴20端部导圆角结构,另一方面在第一柔性密封环111受力向外翻折时,与桶嘴20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密封效果更加。第一柔性密封环111的材料可以与盖体11、环形内筒12、子盖13和环形连接桥14一致,都为LDPE,并且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继续参阅图1,考虑到第一环形侧壁11a和第一盖板11b的材料相对而言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太硬密封桶盖10难以安装,且密封效果一般,太软的话强度不够,易破,且也不易安装。而第一柔性密封环111是需要偏柔软的材料,所以第一柔性密封环111的材料与第一环形侧壁11a和第一盖板11b均不同。在此,所述第一柔性密封环111的材料为TPE,所述第一柔性密封环111与所述第一盖板11b通过二次注塑一体成型。
为了提高第一盖板11b对桶嘴20的密封性,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盖板11b的内表面还凸设有第二密封环112,所述第二密封环112位于所述第一柔性密封环111与所述环形内筒12之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密封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一环形侧壁,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环形侧壁一端的周缘密封连接;
环形内筒,所述环形内筒由所述第一盖板的中部朝向所述第一环形侧壁所在侧凹陷形成,所述第一盖板中部形成有与所述环形内筒对应连通的插接口;
子盖,所述子盖包括第二盖板和第二环形侧壁,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环形侧壁一端的周缘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朝向所述插接口设置;
环形连接桥,所述环形连接桥的外缘密封连接所述环形内筒,所述环形连接桥的内缘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所述环形连接桥的厚度小于所述环形内筒及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厚度,所述环形内筒、子盖和所述环形连接桥一体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桶盖为塑料件,所述环形连接桥的厚度为0.5mm~1.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内筒具有远离所述第一盖板的筒口,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由所述筒口伸入所述环形内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的外周凸设有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部分伸入所述环形内筒,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外径在远离所述第二盖板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环形连接桥的内缘连接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密封部用以当所述子盖伸入所述环形内筒时,与所述环形内筒的内表面密封抵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外周还凸设有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密封部用以当所述子盖伸入所述环形内筒时,与所述环形内筒的内表面密封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封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内筒包括基段和第一筒段,所述基段连接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筒段连接所述基段的远离所述第一盖板的一端,所述第一筒段的厚度小于所述基段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段的靠近所述第一筒段处的内径为r1,所述第一筒段的靠近所述基段处的内径为r2,r1>r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封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段包括第二筒段和第三筒段,所述第三筒段连接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筒段连接所述第一筒段和第三筒段,所述第二筒段的内径在朝向第三筒段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二筒段与所述第三筒段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用以当所述子盖伸入所述环形内筒时,卡持限位所述第一密封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封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段的内表面与所述环形内筒的轴线的夹角为α,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环形内筒的轴线的夹角为β,α<β。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封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段的内壁还设置有挡筋,所述挡筋与所述基段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以当所述子盖伸入所述环形内筒时,卡持限位所述第二密封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密封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第一环形侧壁、环形内筒和所述子盖的材料为LDPE,且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密封桶盖,其特征在于,第一环形侧壁的外径为30mm~60mm,所述环形内筒的轴向长度为16.8mm~19.8mm。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密封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的内表面环设有第一柔性密封环,所述第一柔性密封环环设于所述第一盖板的周缘,且所述第一柔性密封环朝向所述第一环形侧壁倾斜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密封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密封环的材料为TPE,所述第一柔性密封环与所述第一盖板通过二次注塑一体成型。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密封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的内表面还凸设有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位于所述第一柔性密封环与所述环形内筒之间。
16.一种水桶,包括桶身和安装于所述桶身的桶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任意一项的密封桶盖,所述密封桶盖安装于所述桶嘴。
17.一种桶装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水桶,所述水桶内盛装有饮用水。
CN202021089546.6U 2020-06-12 2020-06-12 密封桶盖、水桶和桶装水 Active CN212474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89546.6U CN212474535U (zh) 2020-06-12 2020-06-12 密封桶盖、水桶和桶装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89546.6U CN212474535U (zh) 2020-06-12 2020-06-12 密封桶盖、水桶和桶装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74535U true CN212474535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17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89546.6U Active CN212474535U (zh) 2020-06-12 2020-06-12 密封桶盖、水桶和桶装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74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99881B1 (ko) 적층박리용기
US20100213158A1 (en) Bottle cap having a first cap member and a second cap member assembled thereto
JPS58501542A (ja) 連結キャップ容器 方法及び構造
CN111674708B (zh) 桶盖、水桶和桶装水
JP5049823B2 (ja) キャップ
CN212474535U (zh) 密封桶盖、水桶和桶装水
US20150027976A1 (en) Bottle cap
TW202017818A (zh) 層疊剝離容器
CN210593216U (zh) 化妆品密封软管瓶盖
SK17195A3 (en) Container
CN210213321U (zh) 一种pet塑料油桶组合瓶盖
CN219791045U (zh) 一种具有防拆功能的瓶盖和瓶体结构
CN219176936U (zh) 墨盒用的密封圈及墨盒
CN219928427U (zh) 一种带有储存腔的瓶盖
CN220885383U (zh) 一种饮品和容器及其瓶盖
CN218930343U (zh) 一种具有防伪功能的酒瓶套盖
CN214421021U (zh) 一种密封性能好的药剂瓶
CN219619853U (zh) 一种防漏水的桶装水桶盖
CN218086866U (zh) 一种防伪瓶的外盖防伪结构
CN218086614U (zh) 可侧向导出内容物的容器
CN215555641U (zh) 一种用于塑料桶的密封盖
CN220549451U (zh) 一种按压式喷雾泵
CN216612284U (zh) 水桶盖和具有其的水桶组件
CN218230158U (zh) 一种软膏管防伪组件
CN211732417U (zh) 塑料双色防伪密封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