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4578U - 一种轮毂轴承外圈沟道圆弧贴合感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毂轴承外圈沟道圆弧贴合感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4578U
CN219174578U CN202223592360.4U CN202223592360U CN219174578U CN 219174578 U CN219174578 U CN 219174578U CN 202223592360 U CN202223592360 U CN 202223592360U CN 219174578 U CN219174578 U CN 219174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coil
inductor
radius
hub bearing
work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236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jiang Bea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jiang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jiang Bea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jiang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236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4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4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4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应淬火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轮毂轴承外圈沟道圆弧贴合感应器,包括汇流排和感应圈,汇流排与感应圈连接,感应圈包括上感应圈、下感应圈和用于串联上感应圈与下感应圈的连接部,上感应圈和下感应圈均包括位于中部的有效弧形段和位于有效弧形段两侧的过渡段,汇流排连接在过渡段自由端,过渡段的半径小于工件中间挡边的半径,有效弧形段的半径大于工件中间挡边的半径而小于工件沟道半径。本方案通过对感应圈的设计改进,缩短了汽车轮毂轴承外圈沟道的感应淬火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小了感应淬火后的变形,提高了轴承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轮毂轴承外圈沟道圆弧贴合感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应淬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毂轴承外圈沟道圆弧贴合感应器。
背景技术
对于汽车轮毂轴承因其具有上下双列滚珠,故而其轴承外圈对应有上沟道和下沟道,上下沟道之间形成有挡边,在对上下沟道进行感应淬火时由于中间挡边的限制,为方便双匝环形感应器的上下感应圈能够放入工件,常规的双匝环形感应器外圆直径与沟道圆弧直径尺寸差异较大,一般直径差为10-15mm,通常有两种方法实现汽车轮毂轴承外圈感应淬火:
第一,淬火时不偏心,这种情况下由于感应圈与沟道之间的间距太大,加热时有效能量利用率很低,需要加大感应器的功率或延长加热时间,能耗较高,同时因为加热时间长或加热功率高使得热影响区范围大,不仅变形大而且冷却时喷水时间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第二,淬火时偏心,也即使感应圈的一侧圆周贴近沟道,这种情况下加热时有效能量利用率比第一种方法略有提高,加热时间稍短。但由于偏心加热时感应器离沟道最近距离理论上只有一个点,其余位置逐渐远离,而淬火过程中工件又在转动,当工件转速过慢时,容易造成工件横向(也即周向)加热及其不均匀,使得此种方法虽然时间略有缩短,但由于受热不均匀,感应淬火后变形大,在工件转速较差的情况下沟道热形均匀性也差,会对轴承后期使用寿命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轮毂轴承外圈沟道圆弧贴合感应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热均匀性差和淬火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轮毂轴承外圈沟道圆弧贴合感应器,包括汇流排和感应圈,汇流排与感应圈连接,感应圈包括上感应圈、下感应圈和用于串联上感应圈与下感应圈的连接部,上感应圈和下感应圈均包括位于中部的有效弧形段和位于有效弧形段两侧的过渡段,汇流排连接在过渡段自由端,过渡段的半径小于工件中间挡边的半径,有效弧形段的半径大于工件中间挡边的半径而小于工件沟道半径。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因本方案通过将上下感应圈改成三段式,且中部的有效弧形段半径大于工件中间挡边的半径,使得整个感应圈能够放入到工件内。而在移动汇流排后能够使得感应圈上的有效弧形段相比现有技术更加靠近工件的沟道,并使得有效弧形段与沟道平行,这样能够达到有效弧形段与沟道的间距较小,同时有效弧形段各个位置同步对沟道进行加热,既提高了加热的效率以提高生产效率,又使得即便工件旋转速度较慢也能保证工件加热更加均匀,减小了感应淬火后的变形,提高了轴承质量。
此外,过渡段呈弧形,使得过渡段上产生的热量也能传递到工件上,对加热效率有促进作用。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有效弧形段的半径与工件沟道半径差1-3mm,以使得有效弧形段能够更加靠近沟,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有效弧形段的弧长为整圆周长的1/4—1/2。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有效弧形段的弧长为整圆周长的1/3。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上感应圈与下感应圈使用时呈异向电流。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感应圈采用空心结构。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感应圈在端面和侧面的转角位置圆弧过渡,以使得感应圈不因尖角存在而容易磨损,此外,圆弧过渡使得感应圈与工件沟道的形位更贴合,有利于提高沟道淬火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应器刚插入到工件中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工件内放好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汇流排1、上感应圈2、下感应圈3、连接部4、有效弧形段21、过渡段22、连接部4、工件10。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至图4所示,一种轮毂轴承外圈沟道圆弧贴合感应器,包括变压器、连接板、汇流排1和感应圈,变压器用于通过连接板、汇流排1给感应圈提供交变电流,汇流排1和连接板的数量均为两个,连接板用于连接变压器和汇流排1,汇流排1同时与感应圈连接。本实施例附图未将变压器和连接板视出。
感应圈包括上感应圈2、下感应圈3和用于串联上感应圈2与下感应圈3的连接部4。上感应圈2和下感应圈3均包括位于中部的有效弧形段21和位于有效弧形段21两侧的过渡段22,有效弧形段21和过渡段22固定连接成一体,两个汇流排1分别连接在上下感应圈3的过渡段22自由端,并使得上感应圈2与下感应圈3使用时呈异向电流。
过渡段22的半径小于工件10中间挡边的半径,有效弧形段21的半径大于工件10中间挡边的半径而小于工件10沟道半径。本实施中有效弧形段21的半径与工件10沟道半径差1-3mm,有效弧形段21的弧长为整圆周长的1/3。
感应圈采用空心结构。感应圈在端面和侧面的转角位置圆弧过渡。
本实施例的感应器在应用时,因将上下感应圈3改成三段式,且中部的有效弧形段21半径大于工件10中间挡边的半径,使得整个感应圈能够放入到工件10内。而在移动汇流排1后能够使得感应圈上的有效弧形段21靠近工件10的沟道,以使得有效弧形段21与沟道平行并保持在1-3mm的间隙,这样能够达到有效弧形段21与沟道的间距较小,同时有效弧形段21各个位置同步对1/3的沟道进行加热,既提高了加热的效率、减小淬火时间,又使得即便工件10旋转速度较慢也能保证工件10加热更加均匀,减小了感应淬火后的变形,提高了轴承质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7)

1.一种轮毂轴承外圈沟道圆弧贴合感应器,包括汇流排和感应圈,汇流排与感应圈连接,感应圈包括上感应圈、下感应圈和用于串联上感应圈与下感应圈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上感应圈和下感应圈均包括位于中部的有效弧形段和位于有效弧形段两侧的过渡段,汇流排连接在过渡段自由端,过渡段的半径小于工件中间挡边的半径,有效弧形段的半径大于工件中间挡边的半径而小于工件沟道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轴承外圈沟道圆弧贴合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弧形段的半径与工件沟道半径差1-3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毂轴承外圈沟道圆弧贴合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弧形段的弧长为整圆周长的1/4—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毂轴承外圈沟道圆弧贴合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弧形段的弧长为整圆周长的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轴承外圈沟道圆弧贴合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感应圈与下感应圈使用时呈异向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轴承外圈沟道圆弧贴合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圈采用空心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轴承外圈沟道圆弧贴合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圈在端面和侧面的转角位置圆弧过渡。
CN202223592360.4U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轮毂轴承外圈沟道圆弧贴合感应器 Active CN219174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2360.4U CN219174578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轮毂轴承外圈沟道圆弧贴合感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2360.4U CN219174578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轮毂轴承外圈沟道圆弧贴合感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4578U true CN219174578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2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2360.4U Active CN219174578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轮毂轴承外圈沟道圆弧贴合感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45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13848B (zh) 商用车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外圈一体式淬火装置
CN202030786U (zh) 曲轴多部位同时淬火感应器
CN108223566A (zh) 一种无软带大锥角双列圆锥滚子回转支承
CN103192242A (zh) 一种齿圈的加工工艺
CN219174578U (zh) 一种轮毂轴承外圈沟道圆弧贴合感应器
CN102181615B (zh) 汽车半轴淬火工艺方法及淬火感应圈
CN106868267A (zh) 一种d2钢轧辊双频热处理淬火工艺及装置
CN207795848U (zh) 一种无软带大锥角双列圆锥滚子回转支承
CN201447491U (zh) 阶梯轴淬火感应器
CN109468436A (zh) 一种商用车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外圈以及一体式淬火方法
CN202717814U (zh) 钢管隧道式淬火装置
CN105252234A (zh) 一种齿圈的加工工艺
CN205223290U (zh) 一种具有不同热量分布的加热淬火感应器
CN105238909A (zh) 一种具有不同热量分布的加热淬火感应器
CN202116607U (zh) 阶梯轴类淬火感应圈
CN201634718U (zh) 用于凸轮淬火的高频感应圈
CN209778924U (zh) 一种铁路车轮感应淬火的装置
CN109593945B (zh) 用于轧辊辊颈或托肩的自回火高频强化方法
CN207793360U (zh) 一种无软带四点接触球回转支承轴承
CN104195318A (zh) 双边支重轮用淬火感应器
CN201154974Y (zh) 轧辊快速均匀冷却装置
CN215906245U (zh) 风电轴承的沟道淬火感应器
CN207795849U (zh) 一种无软带三排圆柱滚子回转支承轴承
CN219174547U (zh) 一种轮毂圆锥轴承外圈大面积沟道感应淬火感应器
CN215757487U (zh) 风电轴承齿面齿根淬火感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