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4403U - 一种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4403U
CN219174403U CN202222824233.6U CN202222824233U CN219174403U CN 219174403 U CN219174403 U CN 219174403U CN 202222824233 U CN202222824233 U CN 202222824233U CN 219174403 U CN219174403 U CN 219174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rum
lifting frame
vehicle body
tin bath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242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圣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yang Hongrun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yang Hongrun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yang Hongrun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yang Hongrun Building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242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4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4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4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属于浮法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包括水包和水包车,水包车能前后向运动且其包括车体、车体后部且位于水包下侧的后支撑辊、车体前部且分别位于水包上下两侧的压辊与前支撑辊、车体前部且能上下运动的前升降架、车体后部且能上下运动的后升降架、前升降架上且能上下运动的升降梁、后升降架的下侧与车体之间的后螺旋千斤顶、升降梁的下侧与车体之间的前螺旋千斤顶和车体前部且能上下调整的限位杆,后螺旋千斤顶和前螺旋千斤顶均竖向设置,后支撑辊设于后升降架上,压辊设于前升降架上,前支撑辊设于升降梁的上侧,限位杆的下端顶压在水包的上侧。主要用于水包中矩形金属管数量较多的场景。

Description

一种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浮法玻璃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尤其使用于水包中矩形金属管数量较多的场景。
背景技术
浮法玻璃的成形过程是在锡槽中完成的,锡槽中盛有高温锡液,熔融玻璃从锡槽入口端连续流入锡槽并漂浮在比重较大的锡液面上,经摊平,抛光,成形,冷却等工艺,沿锡槽长度方向逐渐冷却,硬化,最后在锡槽出口端被抬升到过渡辊台,经过渡辊台进入退火窑,然后完成后续工段。
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冷却水包来控制锡槽的温度;其中,冷却水包中通有循环水,通过调节水包插入锡槽长度来控制温度。如申请号为CN202021438537.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浮法玻璃锡槽的温度调节装置,包括水包和支撑水包的水包车,所述水包设于水包车上且其内端伸入锡槽内,所述水包车位于锡槽外且其包括车体及车体底部的多个滚轮;所述锡槽的一侧设有与其垂直的滑轨,所述滑轨上间隔设有多个定位结构,所述滚轮滑动设于滑轨上并能由定位结构实现阻挡定位,所述定位结构可拆卸地设于滑轨上;所述车体上部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支撑水包的内支撑辊与外支撑辊,所述车体上且位于内支撑辊的正上方设有压辊,所述水包置于内支撑辊与外支撑辊上,所述压辊顶压在水包的上侧,所述内支撑辊、外支撑辊和压辊均垂直于水包且均能上下调整位置,所述水包的上侧且位于压辊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内限位挡板和外限位挡板,所述水包相对于车体能内外调整位置并由内限位挡板和外限位挡板进行限位。车体为矩形,其内侧设有配重块,其外侧设有四根竖梁;所述配重块位于水包的下方,四根竖梁均沿竖向设置且呈矩形排布;内侧的两根竖梁之间设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设于竖梁的顶端,所述第二横梁位于第一横梁的正下方,外侧的两根竖梁之间设有第三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的下侧设有能上下调整位置的第一升降梁,所述压辊通过其两端的轴承座设于第一升降梁的下侧;所述第二横梁的上侧设有能上下调整位置的第二升降梁,所述内支撑辊通过其两端的轴承座设于第二升降梁的上侧;所述第三横梁的上侧设有能上下调整位置的第三升降梁,所述外支撑辊通过其两端的轴承座设于第三升降梁的上侧;所述第一升降梁、第二升降梁和第三升降梁的端部均位于对应侧的竖梁的内侧。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升降梁的上侧并排设有两根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向上穿过第一横梁上的通孔并通过第一横梁上下两侧的两个第一螺栓锁紧;所述第二升降梁的下侧并排设有两根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向下穿过第二横梁上的通孔并通过第二横梁上下两侧的两个第二螺栓锁紧;所述第三升降梁的下侧并排设有两根第三螺杆,所述第三螺杆向下穿过第三横梁上的通孔并通过第三横梁上下两侧的两个第三螺栓锁紧。
通常水包有并排设置的多根矩形金属管构成,矩形金属管之间按特定的方式连通以形成冷却水路;如果矩形金属管的数量较多,如大于等于4根,会导致整个水包的重量较大;前述结构通过螺杆与螺栓组合进行调整基本很难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采用螺旋千斤顶进行调整并调整了水包车的结构,适合金属金属管数量较多的场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包括沿前后向设置的水包1和支撑水包1的水包车,所述水包1设于水包车上且其前端伸入锡槽内,所述水包车能前后向运动且其包括车体2、车体2后部且位于水包1下侧的后支撑辊3和车体2前部且分别位于水包1上下两侧的压辊4与前支撑辊5,所述后支撑辊3、压辊4和前支撑辊5均沿左右向设置;所述水包1由左右并排设置的多根矩形金属管构成,所述水包车还包括车体2前部且能上下运动的前升降架6、车体2后部且能上下运动的后升降架7、前升降架6上且能上下运动的升降梁8、后升降架7的下侧与车体2之间的后螺旋千斤顶9、升降梁8的下侧与车体2之间的前螺旋千斤顶10和车体2前部且能上下调整的限位杆11,所述后螺旋千斤顶9和前螺旋千斤顶10均竖向设置,所述后支撑辊3设于后升降架7上,所述压辊4设于前升降架6上,所述前支撑辊5设于升降梁8的上侧,所述限位杆11的下端顶压在水包1的上侧。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后升降架7为沿左右向设置的H形架,所述车体2的下部且位于后升降架7的正下方设有后支座12,所述后螺旋千斤顶9设于后支座12与后升降架7的横向臂之间;所述前升降架6为沿左右向设置的倒凵形架,所述车体2的下部且位于升降梁8的正下方设有前支座13,所述前螺旋千斤顶10设于前支座13与升降梁8之间。
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升降架6的两条竖向臂为相对设置的两条槽钢,所述升降梁8为沿左右向设置的矩形梁且其两端分别位于对应侧的槽钢的槽口中。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升降梁8的后侧沿左右向设有横杆14,所述横杆14的两端分别位于两条槽钢的相邻后方。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后升降架7和前升降架6的左右两侧均沿竖直方向设有滑轨15,所述车体2上且对应每条滑轨15处均上下并排设有两个与滑轨15配合的滑轮16,所述滑轮16沿前后向设置且其滑动设于滑轨15的外侧。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限位杆11为竖向设置的螺杆且其位于前升降架6的前方,所述车体2上且位于前升降架6的前方沿左右向设有龙门架17,所述水包1能穿过龙门架17,所述限位杆11设于龙门架17的顶梁的中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车体2的后部且位于后升降架7的后方设有支撑梁18,所述支撑梁18位于水包1的下方且其沿左右向设置。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矩形金属管的数量为4-6根。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后螺旋千斤顶9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前螺旋千斤顶10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所述前螺旋千斤顶10为一个时,其设于升降梁8的中部与车体2之间;所述前螺旋千斤顶10为两个时,两个前螺旋千斤顶10左右并排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采用螺旋千斤顶进行调整并调整了水包车的结构,适合金属金属管数量较多的场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的内侧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外侧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水包、2车体、3后支撑辊、4压辊、5前支撑辊、6前升降架、7后升降架、8升降梁、9后螺旋千斤顶、10前螺旋千斤顶、11限位杆、12后支座、13前支座、14横杆、15滑轨、16滑轮、17龙门架、18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包括沿前后向设置的水包1、支撑水包1的水包车和沿前后向设置的轨道等;其中,水包1设于水包车上且其前端伸入锡槽内,其由左右并排设置的多根矩形金属管构成,其后端设有冷水进口与热水出口。
其中,水包车能前后向运动且其包括车体2、车体2底部的多个轨道轮、车体2前侧(本实施例为前侧)或后侧的配重块、车体2后部且位于水包1下侧的后支撑辊3、车体2前部且分别位于水包1上下两侧的压辊4与前支撑辊5、车体2前部且能上下运动的前升降架6、车体2后部且能上下运动的后升降架7、前升降架6上且能上下运动的升降梁8、后升降架7的下侧与车体2之间的后螺旋千斤顶9、升降梁8的下侧与车体2之间的前螺旋千斤顶10、车体2前部且能上下调整的限位杆11、车体2后部的支撑梁18和车体2前部的龙门架17等。其中,车体2为沿前后向设置的矩形框架式结构。轨道轮滑动设于轨道上。其中,后支撑辊3、压辊4、前支撑辊5、支撑梁18和龙门架17均沿左右向设置。龙门架17位于前升降架6的前方;水包1由龙门架17的下方通过。支撑梁18位于后升降架7的后方,其位于水包1的下方,其用于在后螺旋千斤顶9和前螺旋千斤顶10均下降时支撑水包1。限位杆11设于龙门架17的顶梁的中部,其下端顶压在水包1的上侧,其用于对水包1进行定位。后螺旋千斤顶9和前螺旋千斤顶10均竖向设置;后支撑辊3转动设于后升降架7上,压辊4转动设于前升降架6上,前支撑辊5转动设于升降梁8的上侧。其中,后螺旋千斤顶9用于驱动后升降架7上下运动,进而驱动后支撑辊3上下运动。前螺旋千斤顶10用于驱动升降梁8上下运动,进而驱动前支撑辊5上下运动。压辊4为较重的金属辊,其通过自重顶压在水包1的上侧。前螺旋千斤顶10进而可以驱动前升降架6上下运动。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后升降架7为沿左右向设置的H形架(包括两根后竖向臂和一根横向臂,横向臂沿左右向设置且其位于两根后竖向臂的中部之间),车体2的下部且位于后升降架7的正下方设有后支座12,后螺旋千斤顶9设于后支座12与后升降架7的横向臂之间。前升降架6为沿左右向设置的倒凵形架(包括两根前竖向臂和一根横向臂,横向臂沿左右向设置且其位于两根前竖向臂的上端之间),车体2的下部且位于升降梁8的正下方设有前支座13,前螺旋千斤顶10设于前支座13与升降梁8之间。具体地,前螺旋千斤顶10的底部固定在前支座13上,后螺旋千斤顶9的底部固定在后支座12上。后支撑辊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于两条后竖向臂上,压辊4与前支撑辊5的左右两端分别设于两条前竖向臂上。
更具体地,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升降架6的两条竖向臂(具体为前竖向臂)为相对设置的两条槽钢,升降梁8为沿左右向设置的矩形梁且其两端分别位于对应侧的槽钢的槽口中。
进一步地,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升降梁8的后侧通过支架沿左右向设有横杆14,横杆14的两端分别位于两条槽钢的相邻后方。横杆14的端部最好向前弯折形成L形,弯折部位于对应侧的槽钢相邻外侧。前述结构可以避免升降梁8摆动。
其中,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后升降架7(后竖向臂的外侧)和前升降架6(前竖向臂的外侧)的左右两侧均沿竖直方向设有滑轨15,车体2上且对应每条滑轨15处均上下并排设有两个与滑轨15配合的滑轮16,滑轮16沿前后向设置且其滑动设于滑轨15的外侧。具体地,滑轨15为开口向内的角铁,滑轮16为与角铁配合的带槽滑轮。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限位杆11为竖向设置的螺杆,其与龙门架17的顶梁螺纹连接。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矩形金属管的数量为4-6根,通常为偶数根。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后螺旋千斤顶9的数量为一个;后螺旋千斤顶9设于H形架的横向臂的中部与后支座12之间。前螺旋千斤顶10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前螺旋千斤顶10为一个时,其设于升降梁8的中部与车体2(前支座13)之间。前螺旋千斤顶10为两个时,两个前螺旋千斤顶10左右并排设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后螺旋千斤顶9和前螺旋千斤顶10均为力托的QL32螺旋千斤顶,参数为:起重量3.2t,起重高度110mm,最低高度22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包括沿前后向设置的水包(1)和支撑水包(1)的水包车,所述水包(1)设于水包车上且其前端伸入锡槽内,所述水包车能前后向运动且其包括车体(2)、车体(2)后部且位于水包(1)下侧的后支撑辊(3)和车体(2)前部且分别位于水包(1)上下两侧的压辊(4)与前支撑辊(5),所述后支撑辊(3)、压辊(4)和前支撑辊(5)均沿左右向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包(1)由左右并排设置的多根矩形金属管构成,所述水包车还包括车体(2)前部且能上下运动的前升降架(6)、车体(2)后部且能上下运动的后升降架(7)、前升降架(6)上且能上下运动的升降梁(8)、后升降架(7)的下侧与车体(2)之间的后螺旋千斤顶(9)、升降梁(8)的下侧与车体(2)之间的前螺旋千斤顶(10)和车体(2)前部且能上下调整的限位杆(11),所述后螺旋千斤顶(9)和前螺旋千斤顶(10)均竖向设置,所述后支撑辊(3)设于后升降架(7)上,所述压辊(4)设于前升降架(6)上,所述前支撑辊(5)设于升降梁(8)的上侧,所述限位杆(11)的下端顶压在水包(1)的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升降架(7)为沿左右向设置的H形架,所述车体(2)的下部且位于后升降架(7)的正下方设有后支座(12),所述后螺旋千斤顶(9)设于后支座(12)与后升降架(7)的横向臂之间;所述前升降架(6)为沿左右向设置的倒凵形架,所述车体(2)的下部且位于升降梁(8)的正下方设有前支座(13),所述前螺旋千斤顶(10)设于前支座(13)与升降梁(8)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升降架(6)的两条竖向臂为相对设置的两条槽钢,所述升降梁(8)为沿左右向设置的矩形梁且其两端分别位于对应侧的槽钢的槽口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梁(8)的后侧沿左右向设有横杆(14),所述横杆(14)的两端分别位于两条槽钢的相邻后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升降架(7)和前升降架(6)的左右两侧均沿竖直方向设有滑轨(15),所述车体(2)上且对应每条滑轨(15)处均上下并排设有两个与滑轨(15)配合的滑轮(16),所述滑轮(16)沿前后向设置且其滑动设于滑轨(15)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11)为竖向设置的螺杆且其位于前升降架(6)的前方,所述车体(2)上且位于前升降架(6)的前方沿左右向设有龙门架(17),所述水包(1)能穿过龙门架(17),所述限位杆(11)设于龙门架(17)的顶梁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的后部且位于后升降架(7)的后方设有支撑梁(18),所述支撑梁(18)位于水包(1)的下方且其沿左右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金属管的数量为4-6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螺旋千斤顶(9)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前螺旋千斤顶(10)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所述前螺旋千斤顶(10)为一个时,其设于升降梁(8)的中部与车体(2)之间;所述前螺旋千斤顶(10)为两个时,两个前螺旋千斤顶(10)左右并排设置。
CN202222824233.6U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 Active CN219174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24233.6U CN219174403U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24233.6U CN219174403U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4403U true CN219174403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73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24233.6U Active CN219174403U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44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1458A (zh) H型钢卧组焊接预托起和夹紧机构
CN219174403U (zh) 一种排管式锡槽降温水包车
CN112474869B (zh) 一种尖角方钢焊接用三辊挤压装置
CN201089071Y (zh) 车架侧梁自动组焊装置
CN213012552U (zh) 一种浮法玻璃锡槽的温度调节装置
CN111908094A (zh) 一种镍铁钢坯的转移辅助装置
CN207860323U (zh) 一种用于汽车底盘运载装配的多点支撑轨道小车
CN209716841U (zh) 一种焊枪调节机构
CN216175370U (zh) 一种轧制用冷却装置
CN102851462A (zh) 热处理炉
CN215558755U (zh) Agv小车用举升机构
CN217315159U (zh) 一种角度可调式预防粗中轧轧槽冷却水喷溅红钢装置
CN207239105U (zh) 一种连铸机铸坯导向装置
CN219724361U (zh) 一种定位结构及橡胶设备生产线大型框架整形设备
CN219151205U (zh) 一种抗耐磨高硬度冷拉扁钢用矫直辊轮装置
CN211679408U (zh) 一种自动化的门框压力调直机
CN213012550U (zh) 一种水包车的滑动装置
CN215657050U (zh) 一种铜母线排的二辊轧机结构
CN219766431U (zh) 一种矫直机换辊小车装置
CN204276530U (zh) 一种新型炉卷轧机夹送辊及液压剪装置
CN216911919U (zh) 一种钢丝网生产用钢丝调直机构
CN214290324U (zh) 一种重型墙板成型设备
CN209349316U (zh) 制管机用带钢中心成型机构
CN214391737U (zh) 一种矩形焊管整形矫直装置
CN217121685U (zh) 一种铸钢管坯接管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