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2512U - 一种转向节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2512U
CN219172512U CN202320643612.7U CN202320643612U CN219172512U CN 219172512 U CN219172512 U CN 219172512U CN 202320643612 U CN202320643612 U CN 202320643612U CN 219172512 U CN219172512 U CN 219172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on
steering knuckle
gyration
strengthening rib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436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艳
毕文涛
王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Run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Run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Runzh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Run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436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25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2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25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节,其包括回转主体和延伸部,所述回转主体呈圆环状设置,与汽车轮毂转动连接,所述延伸部,固定设于所述回转主体的周向侧壁,用于与汽车转向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延伸部呈弯折弧形设置,所述延伸部上固定设有增强筋,所述增强筋沿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本申请具有提高延伸部在承载多变载荷过程中不易发生形变失效,从而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转向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节。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节是控制汽车转向的重要零部件之一,用于传递并承载汽车前部的载荷。
相关技术中,转向节包括回转部和延伸部,延伸部的一端与回转部连接固定,延伸部远离回转部的一端朝向远离回转部一侧弯折延伸,延伸部与汽车上的其他传动机构进行配合,在传动机构的传动作用下,带动车轮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转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回转部以及延伸部均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对于转向节的整体承载性能有较高要求。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延伸部呈弯折状设置,使得延伸部整体承载能力与回转部相比较弱,容易出现转向节在承受多变载荷过程中,容易出现形变失效,不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延伸部在承载多变载荷过程中不易发生形变失效,从而延长使用寿命,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向节。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转向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转向节,包括回转主体和延伸部,所述回转主体呈圆环状设置,与汽车轮毂转动连接,所述延伸部,固定设于所述回转主体的周向侧壁,用于与汽车转向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延伸部呈弯折弧形设置,所述延伸部上固定设有增强筋,所述增强筋沿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部通过设置有增强筋,且使得增强筋沿着延伸部的弯折延伸方向进行延伸设置,使得延伸部的结构强度以及载荷承受范围提高,从而使得延伸部在与汽车的转向机构进行传动时,不易发生弯折或形变失效,以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延伸部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沿所述回转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增强筋包括第一增强筋和第二增强筋,所述第一增强筋与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固定,所第二增强筋与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延伸部通过上设置第一增强筋以增加第一延伸部的结构强度,第二延伸部通过设置第二增强筋以增加第二延伸部的结构强度,从而使得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在承受多变载荷时出现失效弯折。
可选的,所述回转主体的周向侧壁还固定设有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呈三角形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延伸部通过设置呈三角形状,使得第三延伸部的整体稳定性以及结构强度得到增加,从而使得第三延伸部在传递或承载多变载荷时不易形变失效。
可选的,所述第一增强筋和所述第二增强筋均包括第一筋体和第二筋体,所述第一筋体和所述第二筋体之间呈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筋体和第二筋体的设置,使得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与第一筋体或第二筋体毗邻处的结构强度得到增加,相较于单体设置的单个筋体,有助于进一步增加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的整体结构强度。
可选的,所述回转主体与所述延伸部的表面均涂覆有喷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砂层的设置使得回转主体与延伸部的表面均具有较好的耐磨擦力,同时能够对污水与回转主体、延伸部的表面接触时进行隔绝,有助于延长转向节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延伸部的边沿侧壁均开设有过渡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当路面的石子、异物等与延伸部边沿侧壁发生碰撞时,由于延伸部的边沿侧壁开设有过渡弧面,从而使得碰撞力作用于弧面上能够得到较好减弱,且不易将延伸部的边沿侧壁崩坏。
可选的,所述第二延伸部于弯折延伸方向的侧壁开设有卸力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卸力槽的开设有助于减少第二延伸部上的应力集中情况,从而能够提高第二延伸部对多变载荷的承载范围,使得第二延伸部的使用寿命得到提高。
可选的,所述回转主体的周向侧壁固定设有回转凸台,所述回转凸台朝向所述第一延伸部以及所述第二延伸部延伸呈椭圆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转凸台的设置以增加回转主体周向侧壁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得延伸部将载荷力矩传递至回转主体上时,回转主体不易发生形变失效,以提高回转主体的使用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的表面均固定设有加强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凸起的设置以使得对应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的结构强度得到进一步增加,使得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不易在承受多变载荷时,发生弯折失效,以延长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加强凸起包括末端凸起和回转凸起,所述回转凸起与所述回转主体相邻设置,所述末端凸起设于对应所述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远离所述回转凸起的端部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转凸起增加对应第一延伸部的、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靠近回转体的局部结构强度,末端凸起增加对应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末端的结构强度,以使得整体结构强度较佳,降低因强度不足而发生弯折失效的概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延伸部通过设置有增强筋,且使得增强筋沿着延伸部的弯折延伸方向进行延伸设置,使得延伸部的结构强度以及载荷承受范围提高,从而使得延伸部在与汽车的转向机构进行传动时,不易发生弯折或形变失效,以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2.卸力槽的开设有助于减少第二延伸部上的应力集中情况,从而能够提高第二延伸部对多变载荷的承载范围,使得第二延伸部的使用寿命得到提高;
3.回转凸起增加对应第一延伸部的、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靠近回转体的局部结构强度,末端凸起增加对应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末端的结构强度,以使得整体结构强度较佳,降低因强度不足而发生弯折失效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中转向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转向节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转向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回转主体;11、回转凸台;2、延伸部;21、第一延伸部;22、第二延伸部;221、卸力槽;23、第三延伸部;24、过渡弧面;25、加强凸起;251、末端凸起;252、回转凸起;3、增强筋;31、第一增强筋;32、第二增强筋;33、第一筋体;34、第二筋体;4、喷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以图中坐标轴z轴指示的方向为上,与z轴相反的方向为下。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转向节。参照图1,转向节包括回转主体1和延伸部2,回转主体1呈圆环形设置,用于与汽车轮毂转动连接,延伸部2固定设于回转主体1的周向侧壁上,呈弯折状延伸设置,用于与汽车转向机构传动连接,延伸部2上设置有增强筋3,增强筋3朝向延伸部2的延伸方向一体延伸设置,使得延伸部2的整体结构强度以及承受载荷的能力进一步增加,从而延伸部2在承受多变载荷时不易发生弯折或形变失效,有助于实现延长使用寿命。回转主体1与汽车轮毂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延伸部2与转向机构的具体连接关系均为本领域现有技术,且不作为本申请发明构思的侧重点,故而本实施例中不作详细赘述说明。
参照图1和2,延伸部2包括第一延伸部21、第二延伸部22和第三延伸部23,第一延伸部21、第二延伸部22和第三延伸部23绕回转主体1的周向侧壁间隔设置,第一延伸部21和第二延伸部22均呈朝向远离回转主体1的方向朝下弯折延伸,第一延伸部21相对细长,且厚度小于第二延伸部22,增强筋3包括第一增强筋31和第二增强筋32,第一增强筋31固定设于第一延伸部21的上表面,第二增强筋32固定设于第二延伸部22的上表面,以增加第一延伸部21和第二延伸部22的整体结构强度。第三延伸部23通过设置成三角形状设置,以增加第三延伸部23的结构稳定性,使得第三延伸部23不易发生弯折失效。
参照图1和图2,第一增强筋31和第二增强筋32均包括第一筋体33和第二筋体34,第一筋体33和第二筋体34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由于第一延伸部21相对较细长,第一延伸部21上的第一筋体33和第二筋体34固定设于第一延伸部21靠近边沿的侧壁上。
参照图2,为了增加回转主体1的周侧结构强度,回转主体1的周向侧壁固定连接有回转凸台11,回转凸台11呈椭圆状设置,回转凸台11增加了回转凸台11在周向侧壁上的厚度,同时回转凸台11在水平方向上朝向第一延伸部21、第二延伸部22弯折延伸设置,对应地,第一筋体33和第二筋体34固定设于回转凸台11的上表面。此外,为了增加转向节的整体耐磨性、以及对污水能够进行隔绝,转向节的表面覆盖有喷砂层4,使得整个转向节的表面相对粗糙,不易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异物碰撞时发生磨损。
参照图2,为了减少第一延伸部21、第二延伸部22、第三延伸部23以及回转凸台11的边沿侧壁存在应力集中的情况,第一延伸部21、第二延伸部22、第三延伸部23以及回转凸台11靠近边沿的侧壁均开设有过渡弧面24。
参照图3,由于第二延伸部22厚度相对较厚,且呈弯折弧状设置,因此在加工过程中,第二延伸部22的下侧壁开设有卸力槽221,以进一步降低第二延伸部22的应力集中情况,有助于延长第二延伸部22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第一延伸部21、第二延伸部22和第三延伸部23的上表面均固定设有加强凸起25,加强凸起25包括末端凸起251和回转凸起252,末端凸起251固定设于第一延伸部21和第三延伸部23的末端上表面,第二延伸部22由于整体厚度相对较厚,且水平方向上的长度相对较短,故而末端不设置有末端凸起251,回转凸起252设置于回转凸台11靠近回转主体1的上表面,同样作为增加结构强度的作用,使得回转凸台11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加,且不易发生弯折失效。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转向节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在第一延伸部21表面设置第一增强筋31,在第二延伸部22表面设置第二增强筋32,以增加第一延伸部21、第二延伸部22的结构强度和抗弯性能,第三延伸部23通过改变结构形状呈三角形设置,以使得第三延伸部23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弯性能,进而使得设置于回转主体1周向侧壁上的第一延伸部21、第二延伸部22和第三延伸部23均具有较好的抗弯、抗扭力矩,汽车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多变载荷不易引起第一延伸部21、第二延伸部22和第三延伸部23的失效,延长转向节的使用寿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主体(1)和延伸部(2),所述回转主体(1)呈圆环状设置,与汽车轮毂转动连接,所述延伸部(2),固定设于所述回转主体(1)的周向侧壁,用于与汽车转向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延伸部(2)呈弯折弧形设置,所述延伸部(2)上固定设有增强筋(3),所述增强筋(3)沿所述延伸部(2)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2)包括第一延伸部(21)和第二延伸部(22),所述第一延伸部(21)与所述第二延伸部(22)沿所述回转主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增强筋(3)包括第一增强筋(31)和第二增强筋(32),所述第一增强筋(31)与所述第一延伸部(21)连接固定,所第二增强筋(32)与所述第二延伸部(22)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主体(1)的周向侧壁还固定设有第三延伸部(23),所述第三延伸部(23)呈三角形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强筋(31)和所述第二增强筋(32)均包括第一筋体(33)和第二筋体(34),所述第一筋体(33)和所述第二筋体(34)之间呈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主体(1)与所述延伸部(2)的表面均涂覆有喷砂层(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2)的边沿侧壁均开设有过渡弧面(2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22)于弯折延伸方向的侧壁开设有卸力槽(22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主体(1)的周向侧壁固定设有回转凸台(11),所述回转凸台(11)朝向所述第一延伸部(21)以及所述第二延伸部(22)延伸呈椭圆状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1)、所述第二延伸部(22)、所述第三延伸部(23)的表面均固定设有加强凸起(2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凸起(25)包括末端凸起(251)和回转凸起(252),所述回转凸起(252)与所述回转主体(1)相邻设置,所述末端凸起(251)设于对应所述第一延伸部(21)、第二延伸部(22)、第三延伸部(23)远离所述回转凸起(252)的端部侧壁上。
CN202320643612.7U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转向节 Active CN219172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3612.7U CN219172512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转向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3612.7U CN219172512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转向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2512U true CN219172512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71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43612.7U Active CN219172512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转向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25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172512U (zh) 一种转向节
US9744804B2 (en) Multi-diameter tire and wheel assembly for improved vehicle mileage with passive transfer between tire diameters
CN107531118A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构造
JP2001058587A (ja) クローラユニット
CN205326691U (zh) 带支撑滑轮的汽车车轴
CN206968294U (zh) 一种带密封塞的机械弹性车轮铰链组结构
CN206107320U (zh) 一种四驱越野后转向桥油缸结构
CN205736625U (zh) 一种变辐车轮
CN220842078U (zh) 一种重载车用转向从动桥总成
CN207274296U (zh) 具有低应力集中的冲焊驱动桥桥壳结构
CN101708676B (zh) 自体支撑式泄气保用轮胎
CN218112236U (zh) 轻量化高强度重载重车车轮
CN103395453B (zh) 一种沙滩清洁车的履带底盘
CN217124799U (zh) 一种转向架、轨道车辆、轨道梁和跨座式轨道系统
CN206107322U (zh) 一种后转向驱动桥转向节结构
CN206493785U (zh) 一种重型汽车用轻量化汽车轮毂
CN109775237A (zh) 一种环形输送带
CN217671966U (zh) 一种稳固性轮毂
CN214112179U (zh) 一种转向桥结构及叉车
CN216942564U (zh) 一种新型汽车悬臂结构
CN216545533U (zh) 一种用于重型卡车的轮毂
CN219056375U (zh) 一种工程车转向节
CN208306297U (zh) 一种下摆臂总成
CN214005775U (zh) 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用多功能稳定土拌合机
CN207644459U (zh) 一种车用底盘转向摇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