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2207U - 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2207U
CN219172207U CN202320141593.8U CN202320141593U CN219172207U CN 219172207 U CN219172207 U CN 219172207U CN 202320141593 U CN202320141593 U CN 202320141593U CN 219172207 U CN219172207 U CN 219172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ir
current charging
air inlet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415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uto Electric Power Pla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uto Electric Power Pla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uto Electric Power Pla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uto Electric Power Pla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415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2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2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2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其中,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包括壳体、散热风机、直流充电模组以及加热模组,壳体内部形成有通风腔,壳体表面设有连通通风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散热风机设于通风腔,用于驱动外界空气由进风口进入通风腔内,并驱动通风腔内的空气由出风口排出;直流充电模组设于通风腔;加热模组设于通风腔,用于提高通风腔的温度。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减少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内部冷凝水的产生,提高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内部电路结构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交流充电设备由于充电时间过长,已无法满足人们日常出行的需求,与之相比,充电速度较快的直流充电设备的安装量正在大幅增加。
在直流充电设备给电动汽车充电的过程中,因充电模组效率的问题,充电模组会产生大量的热,使得直流充电设备内部温度远超外部环境温度。在充电结束后,设备内部温度会降低,直至与外部环境温度达到平衡,但在高湿环境中,温度快速下降会导致设备内部的湿热空气凝结产生冷凝水,冷凝水的产生会使得直流充电设备内部电路的绝缘性能降低,引发严重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旨在减少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内部冷凝水的产生,提高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内部电路结构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通风腔,所述壳体表面设有连通所述通风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设于所述通风腔,用于驱动外界空气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通风腔内,并驱动所述通风腔内的空气由所述出风口排出;
直流充电模组,所述直流充电模组设于所述通风腔;以及
加热模组,所述加热模组设于所述通风腔,用于提高所述通风腔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进风口处,且与所述加热模组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还包括:
隔板,所述隔板设于所述通风腔,并将所述通风腔分隔为相互隔离的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进风腔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出风腔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和
散热柜,所述散热柜穿设于所述隔板,所述散热柜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置充电模组的散热腔,所述散热柜背离所述出风腔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散热腔的进风孔,所述散热柜背离所述进风腔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散热腔的出风孔,所述进风腔、所述散热腔以及所述出风腔依次连通形成散热气道;
其中,所述散热风机设于所述出风口的内侧,并位于所述散热气道中,用于驱动所述散热气道内的空气流动,以为所述直流充电模组风冷降温;
所述加热模组设于所述进风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板还设有回流孔,所述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还包括回流风机,所述回流风机设于所述回流孔,用于将所述出风腔的热空气回流至所述进风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和所述进风孔相对设置,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出风孔相对设置,所述回流孔位于所述散热柜的下方,所述出风腔、所述回流孔以及所述进风腔连通形成有回流气道,所述回流风机位于所述回流气道内,所述回流气道位于所述散热气道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通风腔的内侧壁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散热柜固定连接,用于固定所述散热柜;
所述隔板包括第一板材,所述第一板材设于所述散热柜的下方,所述回流孔贯通设置于所述第一板材,所述加热模组设于所述第一板材背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板还包括第二板材,所述第二板材设于所述散热柜的上方,所述第二板材、所述散热柜以及所述第一板材将所述通风腔分隔为所述进风腔和所述出风腔;
所述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板材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且与所述加热模组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板还包括第三板材,所述第三板材设于所述散热柜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二板材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板材位于所述进风孔的上方,所述第三板材位于所述出风孔的上方;
所述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三板材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且与所述散热风机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
柜体,所述柜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连通形成所述通风腔;
第一门体,所述第一门体可开合地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门体开设有所述进风口;以及
第二门体,所述第二门体可开合地设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门体开设有所述出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还包括防尘网,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设有所述防尘网;
和/或,所述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还包括百叶帘,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设有所述百叶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包括壳体、散热风机、直流充电模组以及加热模组,在充电时间内,直流充电模组会产生大量的热,导致通风腔内的温度远高于环境温度。散热风机从进风口将环境中的冷空气吸入通风腔,并将通风腔内的热空气从出风口排出,为直流充电模组风冷降温。随着通风腔内的温度升高,通风腔内的饱和蒸气压增大,在高湿环境中,通风腔内部空气的绝对湿度高于环境中的空气。在结束充电后,直流充电模组不再产热,散热风机停止工作,通风腔内的温度会逐渐下降,直至与环境温度相同。由于温度下降,饱和蒸气压减小,会导致通风腔内部空气过饱和产生冷凝水,冷凝水附着在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内部的电路上,会引发故障。本方案在通风腔内部还设有加热模组,加热模组作为热源,在直流充电模组结束工作后开始产热,以维持通风腔内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以提高通风腔内部空气的饱和蒸气压,减少冷凝水的产生,从而提高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内部电路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视角图;
图3为图1又一视角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另一视角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SMS_1
Figure SMS_2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100,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部形成有通风腔11,所述壳体10表面设有连通所述通风腔11的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
散热风机20,所述散热风机20设于所述通风腔11,用于驱动外界空气由所述进风口12进入所述通风腔11内,并驱动所述通风腔11内的空气由所述出风口13排出;
直流充电模组30,所述直流充电模组30设于所述通风腔11;以及
加热模组40,所述加热模组40设于所述通风腔11,用于提高所述通风腔11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100包括壳体10、散热风机20、直流充电模组30以及加热模组40,在充电时间内,直流充电模组30会产生大量的热,导致通风腔11内的温度远高于环境温度。散热风机20从进风口12将环境中的冷空气吸入通风腔11,并将通风腔11内的热空气从出风口13排出,为直流充电模组30风冷降温。随着通风腔11内的温度升高,通风腔11内的饱和蒸气压增大,在高湿环境中,通风腔11内部空气的绝对湿度高于环境中的空气。在结束充电后,直流充电模组30不再产热,散热风机20停止工作,通风腔11内的温度会逐渐下降,直至与环境温度相同。由于温度下降,饱和蒸气压减小,会导致通风腔11内部空气过饱和产生冷凝水,冷凝水附着在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内部的电路上,会引发故障。本方案在通风腔11内部还设有加热模组40,加热模组40作为热源,在直流充电模组30结束工作后开始产热,以维持通风腔11内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以提高通风腔11内部空气的饱和蒸气压,减少冷凝水的产生,从而提高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内部电路结构的稳定性。
在非充电时间内,加热模组40可打开为通风腔11加热,以维持通风腔11内气体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以提高通风腔11内的饱和蒸气压,避免因环境温度降低导致通风腔11内空气温度下降出现过饱和现象,产生冷凝水附着在直流充电设别内部的电路结构,影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加热模组40可以是加热器,也可以是其他加热设备,在此不对加热模组40的种类和结构作出限定。加热模组40通过加热空气,从而提高通风腔11的温度。
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1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80和湿度传感器50,其中温度传感器80和湿度传感器50分别可与加热模组40电性连接。当湿度传感器50监测到环境湿度过高时,加热模组40打开并制热,用于提高通风腔11内的温度,以提高通风腔11内的饱和蒸气压,避免产生冷凝水。当温度传感器80监测到通风腔11内的温度到达预设值时,加热模组40关闭并停止制热,以降低能耗。当环境湿度过高,且通风腔11内温度低于预设值时,加热模组40打开并加热,以维持通风腔11内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100还包括湿度传感器50,所述湿度传感器50设于所述进风口12处,且与所述加热模组40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湿度传感器50用于检测环境湿度。在非充电时间内,环境湿度高于预设值时,加热模组40会启动并加热通风腔11,以提高通风腔11的温度,从而提高通风腔11的饱和蒸气压,避免通风腔11因温度下降产生冷凝水,提高了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100内部电路结构的稳定性。
在充电时间内,由于散热风机20从进风口12抽风,并从出风口13排风,会导致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存在温差,使得通风腔11内的温度不均一,进风口12的温度低于出风口13,在高湿环境中冷热空气交汇会产生冷凝水。故在充电时间内,当环境湿度高于预设值时,加热模组40会启动并加热进风口12的空气,使得进风口12空气的温度升高,并与出风口13空气的温差减小,温度升高可提高空气的饱和蒸气压,从而减少冷凝水的产生,提高了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100内部电路结构的稳定性。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100还包括:
隔板60,所述隔板60设于所述通风腔11,并将所述通风腔11分隔为相互隔离的进风腔111和出风腔112,所述进风腔111与所述进风口12连通,所述出风腔112与所述出风口13连通;和
散热柜70,所述散热柜70穿设于所述隔板60,所述散热柜70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置直流充电模组30的散热腔71,所述散热柜70背离所述出风腔112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散热腔71的进风孔72,所述散热柜70背离所述进风腔111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散热腔71的出风孔73,所述进风腔111、所述散热腔71以及所述出风腔112依次连通形成散热气道(未标示);
其中,所述散热风机20设于所述出风口13的内侧,并位于所述散热气道中,用于驱动所述散热气道内的空气流动,以为所述直流充电模组30风冷降温;
所述加热模组40设于所述进风腔111。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隔板60将通风腔11分隔为进风腔111和出风腔112,避免热空气不可控地从出风口13回流至进风口12,提高了散热风机20的散热效率。散热柜70穿设于隔板60,散热腔71内安装有直流充电模组30,冷空气从环境中通过散热气道进入散热腔71为直流充电模组30风冷散热,吸收热量后的热空气依次通过出风腔112和出风口13排出散热气道,此时出风腔112的温度高于进风腔111的温度,为了维持通风腔11内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只需用加热模组40加热进风腔111,故加热模组40设于进风腔111内,进风腔111的容积小于通风腔11的容积,当空间容积越小时,加热模组40的加热效率越高,隔板60的设置提高了加热模组40的加热效率,降低了能耗。
散热柜7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若干个,在此不对散热柜70的数量作出限定,若干散热柜70阵列设置,并穿设于隔板60。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板60还设有回流孔611,所述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100还包括回流风机6111,所述回流风机6111设于所述回流孔611,用于将所述出风腔112的热空气回流至所述进风腔111。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回流孔611和回流风机6111的设置,使得出风腔112的热空气回流至进风腔111的过程实现可控,在不降低散热风机20散热效率的前提下,使部分热空气回流至进风腔111,提高进风腔111的温度,在充电时间内可部分或完全替代加热模组40的功能,降低了加热模组40的能耗。在结束充电后,由于回流风机6111已预热进风腔111,加热模组40可消耗更低的电量将进风腔111提高至预设温度,降低了加热模组40的能耗,从而降低了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100的使用成本。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12和所述进风孔72相对设置,所述出风口13和所述出风孔73相对设置,所述回流孔611位于所述散热柜70的下方,所述出风腔112、所述回流孔611以及所述进风腔111连通形成有回流气道(未标示),所述回流风机6111位于所述回流气道内,所述回流气道位于所述散热气道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进风口12、进风孔72、出风孔73、出风口13的位置布局缩短了散热气道的长度,减少了空气通过散热气道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散热风机20的散热效率。在散热气道下方还设有回流气道,位于出风腔112的热空气从散热柜70下方的回流孔611进入进风腔111后,位于进风腔111下方的热空气上升,位于进风腔111上方的冷空气下降,使进风腔111内的气温均匀升高,回流气道的设计提高了回流风机6111的加热效率。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通风腔11的内侧壁设有固定结构14,所述固定结构14与所述散热柜70固定连接,用于固定所述散热柜70;
所述隔板60包括第一板材61,所述第一板材61设于所述散热柜70的下方,所述回流孔611贯通设置于所述第一板材61,所述加热模组40设于所述第一板材61背离所述出风口13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固定结构14设于通风腔11的内侧壁,固定结构14可通过锁紧件(未标示)与散热柜70锁紧连接,实现散热柜70的固定;散热柜70也可以搭接与固定结构14上,实现散热柜70的固定,在此不对固定结构14和散热柜70的固定方式作出限定。第一板材61设于散热柜70的下方,回流孔611设于第一板材61,此时第一板材61与散热柜70将通风腔11分隔为进风腔111和出风腔112。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板60还包括第二板材62,所述第二板材62设于所述散热柜70的上方,所述第二板材62、所述散热柜70以及所述第一板材61将所述通风腔11分隔为所述进风腔111和所述出风腔112;
所述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100还包括湿度传感器50,所述湿度传感器50设于所述第二板材62朝向所述进风口12的一侧,且与所述加热模组40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板材62用于装设湿度传感器50,湿度传感器50朝向进风口12设置,用于监测环境湿度,当环境湿度高于预设值时,启动加热模组40加热进风腔111,以提高进风腔111的温度,避免进风腔111内产生冷凝水。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板60还包括第三板材63,所述第三板材63设于所述散热柜70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二板材6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板材62位于所述进风孔72的上方,所述第三板材63位于所述出风孔73的上方;
所述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1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80,所述温度传感器80设于所述第三板材63朝向所述出风口13的一侧,且与所述散热风机20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三板材63与第二板材62相对设置,第二板材62设于进风孔72的上方,且靠近进风口12设置,湿度传感器50设于第二板材62朝向进风口12的一侧,用于监测环境湿度。湿度传感器50与加热模组40电性连接,当环境湿度高于预设值时,加热模组40开始加热,提高通风腔11内的温度以提高饱和蒸气压,避免通风腔11内产生冷凝水。
第三板材63设于出风孔73的上方,且靠近出风口13设置,温度传感器80设于第三板材63朝向出风口13的一侧,用于监测出风温度。温度传感器80与散热风机20电性连接,当温度传感器80监测到通风腔11温度过高时,会提高散热风机20的功率,以提高散热风机20的散热效率。当温度传感器80监测到通风腔11温度较低时,会降低散热风机20的功率,防止出风量过大,造成负压,使得进风口12吸入过多的冷空气,造成温差急剧变化。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包括:
柜体15,所述柜体15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51和第二端152,所述第一端151和所述第二端152连通形成所述通风腔11;
第一门体16,所述第一门体16可开合地设于所述第一端151,所述第一门体16开设有所述进风口12;以及
第二门体17,所述第二门体17可开合地设于所述第二端152,所述第二门体17开设有所述出风口13。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维护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100,壳体10被设计为可开合的结构,壳体10包括柜体15、第一门体16以及第二门体17,第一门体16可开合地设于第一端151,且第一门体16上设有进风口12。第二门体17可开合地设于第二端152,且第二门体17上设有出风口13。在需要对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100进行维护时,可打开第一门体16或第二门体17进行维护。为了提高壳体10的防水性能,可在第一门体16和第一端151之间设置防水垫圈18,防水垫圈18设置在第一端151的外周缘,当第一门体16闭合于第一端151时,第一门体16与防水垫圈18抵顶配合。同理,可在第二门体17和第二端152之间设置防水垫圈18,防水垫圈18设置在第二端152的外周缘,当第二门体17闭合于第二端152时,第二门体17与防水垫圈18抵顶配合。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100还包括防尘网91,所述进风口12和所述出风口13均设有所述防尘网91;
和/或,所述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100还包括百叶帘92,所述进风口12和所述出风口13均设有所述百叶帘92。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为了防止粉尘从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进入通风腔11,在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设置有防尘网91,避免粉尘进入通风腔11,提高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100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防止户外环境中,雨水落入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100内部,在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还设置有百叶帘92,百叶帘92倾斜朝下设置,使外部的液体无法从上方泼入通风腔11,提高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100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通风腔,所述壳体表面设有连通所述通风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设于所述通风腔,用于驱动外界空气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通风腔内,并驱动所述通风腔内的空气由所述出风口排出;
直流充电模组,所述直流充电模组设于所述通风腔;以及
加热模组,所述加热模组设于所述通风腔,用于提高所述通风腔的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进风口处,且与所述加热模组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还包括:
隔板,所述隔板设于所述通风腔,并将所述通风腔分隔为相互隔离的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进风腔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出风腔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和
散热柜,所述散热柜穿设于所述隔板,所述散热柜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置充电模组的散热腔,所述散热柜背离所述出风腔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散热腔的进风孔,所述散热柜背离所述进风腔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散热腔的出风孔,所述进风腔、所述散热腔以及所述出风腔依次连通形成散热气道;
其中,所述散热风机设于所述出风口的内侧,并位于所述散热气道中,用于驱动所述散热气道内的空气流动,以为所述直流充电模组风冷降温;
所述加热模组设于所述进风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还设有回流孔,所述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还包括回流风机,所述回流风机设于所述回流孔,用于将所述出风腔的热空气回流至所述进风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进风孔相对设置,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出风孔相对设置,所述回流孔位于所述散热柜的下方,所述出风腔、所述回流孔以及所述进风腔连通形成有回流气道,所述回流风机位于所述回流气道内,所述回流气道位于所述散热气道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腔的内侧壁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散热柜固定连接,用于固定所述散热柜;
所述隔板包括第一板材,所述第一板材设于所述散热柜的下方,所述回流孔贯通设置于所述第一板材,所述加热模组设于所述第一板材背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还包括第二板材,所述第二板材设于所述散热柜的上方,所述第二板材、所述散热柜以及所述第一板材将所述通风腔分隔为所述进风腔和所述出风腔;
所述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板材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且与所述加热模组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还包括第三板材,所述第三板材设于所述散热柜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二板材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板材位于所述进风孔的上方,所述第三板材位于所述出风孔的上方;
所述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三板材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且与所述散热风机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柜体,所述柜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连通形成所述通风腔;
第一门体,所述第一门体可开合地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门体开设有所述进风口;以及
第二门体,所述第二门体可开合地设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门体开设有所述出风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还包括防尘网,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设有所述防尘网;
和/或,所述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还包括百叶帘,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设有所述百叶帘。
CN202320141593.8U 2023-01-12 2023-01-12 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 Active CN219172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1593.8U CN219172207U (zh) 2023-01-12 2023-01-12 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1593.8U CN219172207U (zh) 2023-01-12 2023-01-12 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2207U true CN219172207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73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41593.8U Active CN219172207U (zh) 2023-01-12 2023-01-12 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22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66378B (zh)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09088802U (zh) 变频器机箱及变频器
CN219172207U (zh) 防潮降湿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
CN104582453A (zh) 电子装置散热壳体
CN213937122U (zh) 一种智能电网用综合控制柜
JP3346206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11380111B (zh) 空调器
CN111627626A (zh) 一种超高阻电阻箱
JP3172289B2 (ja) 熱交換ユニット
CN210579794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变频柜
CN115091988A (zh) 一种自适应散热型新能源充电桩
CN210405898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三相混合步进电机驱动器
CN206490570U (zh) 一种电力转换器用散热装置
CN112654207A (zh) 一种带散热风道的电气盒以及电气设备
CN220163678U (zh) 一种汽车仪表中控装置
JP3079989B2 (ja)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CN216915458U (zh) 一种制冷外机及包含其的冷藏车
CN213850272U (zh) 一种安全的食品加工机
CN214588456U (zh) 一种大容量组合式电力电容器
CN218955047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111380113A (zh) 空调器
CN220874954U (zh) 一种变频器的散热结构
CN204407742U (zh) 超薄除湿装置
CN217823835U (zh) 智能综合配电箱
CN214315907U (zh) 一种电动车控制器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