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2125U - 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72125U CN219172125U CN202223315042.3U CN202223315042U CN219172125U CN 219172125 U CN219172125 U CN 219172125U CN 202223315042 U CN202223315042 U CN 202223315042U CN 219172125 U CN219172125 U CN 2191721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cket
- air conditioner
- vehicle
- conditioner compressor
- mounted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及汽车,车载空调压缩机通过安装结构可拆卸地固定于汽车的副车架上,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包括左支架、右支架以及下支架,左支架与右支架对立地设置在车载空调压缩机的两侧、并与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外壳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下支架固定设置在副车架上,并且,左支架和右支架的下端分别与下支架的两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以及磁流变悬置装置,磁流变悬置装置设置在下支架分别与左支架以及右支架的连接部位。设置磁流变悬置装置使得安装支架的减震性能显著提高,并且能够满足汽车多工况下宽频带上的车载空调压缩机减震降噪的需求,提高车载空调压缩机的运行的平稳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空调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空调车载空调压缩机一般布置在前舱横梁上或前副车架上,车载空调压缩机通过支架与车身连接。由于电动车载空调压缩机采用永磁直流电机工作方式,在启动和关闭、低速和中高速运转期间,电动车载空调压缩机的振动会影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工作平稳性,并且该振动通过支架传递到车身,引发车内的振动噪声问题,降低乘员舒适性,因此需要合理设计车载空调压缩机减震系统,才能对车载空调压缩机起到良好的固定支撑和减震效果。
越来越多的车载空调压缩机减震方案中引入橡胶垫、橡胶套筒或者橡胶凸台来提升系统隔振性能,但是高频小阻尼激振时橡胶的动态硬化明显,减震性能差,容易断裂,小阻尼橡胶对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大幅度振动难以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容易发生蠕变。而且橡胶的刚度和阻尼滞后角与频率基本上是线性变化关系,单纯的橡胶材料不能满足车载空调压缩机对悬置的低频大刚度大阻尼、高频小刚度小阻尼的要求,无法满足汽车多工况下宽频带上的车载空调压缩机减震降噪的要求。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车载空调压缩机减震方案存在减震性能差、无法满足汽车多工况下宽频带上的车载空调压缩机减震降噪要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载空调压缩机减震方案存在减震性能差、无法满足汽车多工况下宽频带上的车载空调压缩机减震降噪要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车载空调压缩机通过安装结构可拆卸地固定于汽车的副车架上,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包括左支架、右支架以及下支架,左支架与右支架对立地设置在车载空调压缩机的两侧、并与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外壳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下支架固定设置在副车架上,并且,左支架和右支架的下端分别与下支架的两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以及磁流变悬置装置,磁流变悬置装置设置在下支架分别与左支架以及右支架的连接部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支架就可以简单方便地将车载空调压缩机安装在汽车的副车架上,并且因为安装支架包括左支架、右支架以及下支架,车载空调压缩机不管是在启动和关闭、低速和中高速运转期间,振动都会从左支架和右支架两个支架分别传递到下支架再传递到车身上,左右两个支架对振动的传递路径更加均匀,在振动传递过程中就减少了振动噪声的产生。
进一步地,在左支架、右支架分别和下支架之间设置磁流变悬置装置,首先磁流变悬置装置具有极佳的减震性能,对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大幅度振动能够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并且也不会发生蠕变,并且磁流变悬置装置能够很好的满足车载空调压缩机对悬置的低频大刚度大阻尼、高频小刚度小阻尼的要求,能够在汽车多工况下宽频带上的车载空调压缩机进行减震降噪。因此本申请中的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通过安装支架和磁流变悬置装置进行双重的减震降噪优化,减震性能显著提高并且能够满足汽车多工况下宽频带上的车载空调压缩机减震降噪的需求,提高车载空调压缩机的运行的平稳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左支架包括左支架本体以及左支架折弯部。其中左支架本体呈框架结构、中部具有镂空设置的减重孔,左支架本体背离车载空调压缩机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左支架本体上、沿车载空调压缩机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两个左侧螺栓连接孔,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外壳上设置有与左侧螺栓连接孔相适配的两个左侧螺栓定位套筒。并且左支架折弯部位于左支架本体的底部、自左支架底端朝向车载空调压缩机外侧折弯,并且左支架折弯部上设置有与磁流变悬置装置适配的连接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左支架上设置减重孔能够减轻支架的重量,设置加强筋则是提高左支架的刚度以及提高其使用寿命,设置左支架折弯部以及连接孔便于和下支架连接并且安装磁流变悬置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右支架包括右支架本体以及右支架折弯部。其中右支架本体呈框架结构、中部具有镂空设置的减重孔,右支架本体背离车载空调压缩机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且右支架本体上、沿车载空调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两个右侧螺栓连接孔,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外壳上设置有与右侧螺栓连接孔适配的两个右侧螺栓定位套筒。右支架折弯部设置于右支架本体的底部、自右支架底端朝向车载空调压缩机外侧弯折,并且右支架折弯部上设置有与磁流变悬置装置适配的连接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和左支架一样,在右支架上设置减重孔能够减轻支架的重量,设置加强筋则是提高右支架的刚度以及提高其使用寿命,设置右支架折弯部以及连接孔便于和下支架连接并且安装磁流变悬置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其中沿着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宽度方向看时,左支架本体上的两个左侧螺栓连接孔与右支架本体上的两个右侧螺栓连接孔位置重合。
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外壳上的两个左侧螺栓定位套筒与两个右侧螺栓定位套筒位置重合;并且左支架本体下端、在车载空调压缩机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左支架折弯部。右支架本体下端、在车载空调压缩机的长度方向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右支架折弯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支架本体上的两个左侧螺栓连接孔与右支架本体上的两个右侧螺栓连接孔位置重合,既方便安装两个支架,同时也能够通过左右两个支架更加均匀地传递振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下支架包括下支架本体以及位于下支架本体两侧的支架突起部,支架突起部自下支架本体向上突出、分别与左支架折弯部以及右支架折弯部相适配。并且磁流变悬置装置固定设置于相应支架突起部的顶端,连接支架突起部和相应的左支架折弯部或右支架折弯部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支架的这种设置方式更加方便和左右两个支架连接以及对车载空调压缩机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磁流变悬置装置包括底座、橡胶主簧、磁变机构以及磁流变液体。其中底座的内部具有空腔,橡胶主簧密封固定于底座的顶端,磁变机构位于空腔内、将空腔分隔为流体连通的上腔体和下腔体,磁流变液体可流动地置于上腔体和下腔体内。并且底座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相应支架突起部的顶端,并且左支架折弯部或右支架折弯部固定连接于橡胶主簧外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流变悬置装置中的磁变机构以及磁流变液体能够使得安装支架的悬置刚度和阻尼连续可变,进而根据车载空调压缩机的不同工况进行调整。左支架折弯部或右支架折弯部固定连接于橡胶主簧外周,从左支架以及右支架上传递的振动能够通过橡胶主簧传递到磁流变悬置装置内的磁流变液体进行阻尼减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磁变机构包括分隔板、内芯体、以及环绕线圈。其中分隔板固定于空腔内、侧壁与空腔的内侧壁密封相接,分隔板内部设置有流通腔室,内芯体与环绕线圈位于流通腔室内,内芯体固定设置于流通腔室的中部,环绕线圈环绕内芯体设置,环绕线圈的内周与内芯体的外周之间形成有环形间隙,环形间隙与上腔体以及下腔体连通。并且分隔板上位于内芯体的两侧还设置有液流通道,液流通道也与上腔体以及下腔体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绕线圈的内周与内芯体的外周之间形成有环形间隙,不通电时,磁流变液粘度较小,磁流变液体主要通过环形间隙在上下液室流动,悬置呈现小刚度、小阻尼特性,这时可以满足压缩机低刚度的隔振需求。
通电时,磁流变液粘度升高,环形间隙堵塞,磁流变液体主要通过液流通道上下液室之间流动,悬置呈现大刚度、大阻尼特性,这时可以满足压缩机开启、关闭以及应对复杂的路面激励和车辆急加速、紧急制动、侧倾等工况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底座包括下壳体与上壳体,橡胶主簧固定设置于上壳体的上端部、密封上壳体的上端部。其中上壳体套设于下壳体外周,分隔板的外侧壁与上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并且下壳体内侧底部设置有液流槽,液流槽在空腔内朝向靠近下壳体底部一侧凹陷。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底座外周设置有翻边结构,翻边结构朝向底座外侧弯折延伸,翻边结构上还设置有定位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外周设置的翻边结构以及定位孔用于安装磁流变悬置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下支架固定设置在副车架上,车载空调压缩机通过左支架以及右支架可拆卸地设置在下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及汽车,其中车载空调压缩机通过安装结构可拆卸地固定于汽车的副车架上,安装结构包括左支架、右支架、下支架以及磁流变悬置装置,左右两个支架和下支架通过拓普优化使其能以最小的重量获得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满足车载空调压缩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支撑作用以及限位要求。左右两个支架和下支架还设置磁流变悬置装置,通过磁流变悬置装置内的电磁场的连续可调,使得悬置刚度和阻尼连续可变,满足车载空调压缩机对悬置的低频大刚度大阻尼、高频小刚度小阻尼的要求,能够在汽车多工况下宽频带上的车载空调压缩机进行减震降噪,为压缩机提供满足不同工况不同转速的减震效果。车载空调压缩机通过安装支架和磁流变悬置装置进行双重的减震降噪优化,减震性能显著提高并且能够满足汽车多工况下宽频带上的车载空调压缩机减震降噪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空调压缩机以及安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空调压缩机以及安装结构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空调压缩机以及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空调压缩机以及安装结构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流变悬置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载空调压缩机;
110、左侧螺栓定位套筒;120、右侧螺栓定位套筒;
200、左支架;
210、左支架本体;220、左支架折弯部;
300、右支架;
310、右支架本体;320、右支架折弯部;
400、下支架;
410、下支架本体;420、支架突起部;
500、磁流变悬置装置;
510、底座;
511、下壳体;512、上壳体;
520、橡胶主簧;
530、磁变机构;
531、分隔板;532、内芯体;533、环绕线圈;534、环形间隙;535、液流通道;540、磁流变液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车载空调压缩机100通过安装结构可拆卸地固定于汽车的副车架上,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包括左支架200、右支架300以及下支架400,左支架200与右支架300对立地设置在车载空调压缩机100的两侧、并与车载空调压缩机100的外壳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下支架400固定设置在副车架上,并且,左支架200和右支架300的下端分别与下支架400的两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以及磁流变悬置装置500,磁流变悬置装置500设置在下支架400分别与左支架200以及右支架300的连接部位。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左支架200和右支架300的具体结构以及和下支架400的连接位置可以根据仿真和拓扑优化得到和实际的车载空调压缩机100最适配的结构,并且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为提高车载空调压缩机100的安装稳定性以及振动传递的平稳性,本实施例中左支架200和右支架300在车载空调压缩机100上的连接位相互对应,并且,车载空调压缩机100的重心位置起码位于下支架400所在的平面内。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车载空调压缩机100的外壳和左支架200、右支架300,下支架400和右支架300之间的连接方式,均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螺栓连接等,并且左支架200以及右支架300和车载空调压缩机100的连接位可以设置2个、3个、4个甚至更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安装支架就可以简单方便地将车载空调压缩机100安装在汽车的副车架上,并且因为安装支架包括左支架200、右支架300以及下支架400,车载空调压缩机100不管是在启动和关闭、低速和中高速运转期间,振动都会从左支架200和右支架300两个支架分别传递到下支架400再传递到车身上,左右两个支架对振动的传递路径更加均匀,在振动传递过程中就减少了振动噪声的产生。
进一步地,在左支架200、右支架300分别和下支架400之间设置磁流变悬置装置500,首先磁流变悬置装置500具有极佳的减震性能,对车载空调压缩机100的大幅度振动能够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并且也不会发生蠕变,并且磁流变悬置装置500能够很好的满足车载空调压缩机100对悬置的低频大刚度大阻尼、高频小刚度小阻尼的要求,能够在汽车多工况下宽频带上的车载空调压缩机100进行减震降噪。因此本申请中的车载空调压缩机100的安装结构通过安装支架和磁流变悬置装置500进行双重的减震降噪优化,减震性能显著提高并且能够满足汽车多工况下宽频带上的车载空调压缩机100减震降噪的需求。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如图1和图3所示,左支架200包括左支架本体210以及左支架折弯部220。其中左支架本体210呈框架结构、中部具有镂空设置的减重孔,左支架本体210背离车载空调压缩机100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左支架本体210上、沿车载空调压缩机100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两个左侧螺栓连接孔,车载空调压缩机100的外壳上设置有与左侧螺栓连接孔相适配的两个左侧螺栓定位套筒110。左支架折弯部220位于左支架本体210的底部、自左支架200底端朝向车载空调压缩机100外侧折弯,并且左支架折弯部220上设置有与磁流变悬置装置500适配的连接孔。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左支架200上设置减重孔能够减轻支架的重量,设置加强筋则是提高左支架200的刚度以及提高其使用寿命,设置左支架折弯部220以及连接孔便于和下支架400连接并且安装磁流变悬置装置500。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右支架300包括右支架本体310以及右支架折弯部320。其中右支架本体310呈框架结构、中部具有镂空设置的减重孔,右支架本体310背离车载空调压缩机100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且右支架本体310上、沿车载空调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两个右侧螺栓连接孔,车载空调压缩机100的外壳上设置有与右侧螺栓连接孔适配的两个右侧螺栓定位套筒120。右支架折弯部320设置于右支架本体310的底部、自右支架300底端朝向车载空调压缩机100外侧弯折,并且右支架折弯部320上设置有与磁流变悬置装置500适配的连接孔。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和左支架200一样,在右支架300上设置减重孔能够减轻支架的重量,设置加强筋则是提高右支架300的刚度以及提高其使用寿命,设置右支架折弯部320以及连接孔便于和下支架400连接并且安装磁流变悬置装置500。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左支架200和右支架300相对于车载空调压缩机100近似的对称分布,左支架200和右支架300的具体结构可以设置相同也可以设置不同,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沿着车载空调压缩机100的宽度方向看时,左支架本体210上的两个左侧螺栓连接孔与右支架本体310上的两个右侧螺栓连接孔位置重合。
车载空调压缩机100的外壳上的两个左侧螺栓定位套筒110与两个右侧螺栓定位套筒120位置重合;并且左支架本体210下端、在车载空调压缩机100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左支架折弯部220。右支架本体310下端、在车载空调压缩机100的长度方向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右支架折弯部320。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左支架本体210上的两个左侧螺栓连接孔与右支架本体310上的两个右侧螺栓连接孔位置重合,既方便安装两个支架,同时也能够通过左右两个支架更加均匀地传递振动,并根据拓扑结构优化,使得车载空调压缩机100安装的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如图4所示,下支架400包括下支架本体410以及位于下支架本体410两侧的支架突起部420,支架突起部420自下支架本体410向上突出、分别与左支架折弯部220以及右支架折弯部320相适配。并且磁流变悬置装置500固定设置于相应支架突起部420的顶端,连接支架突起部420和相应的左支架折弯部220或右支架折弯部320之间。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车载空调压缩机100的上方朝向下看时,下支架400呈封闭的方形框结构,并且整个车载空调压缩机100位于下支架400所在的平面内,下支架400的这种设置方式更加方便和左右两个支架连接以及对车载空调压缩机100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如图5所示,磁流变悬置装置500包括底座510、橡胶主簧520、磁变机构530以及磁流变液体540。其中底座510的内部具有空腔,橡胶主簧520密封固定于底座510的顶端,磁变机构530位于空腔内、将空腔分隔为流体连通的上腔体和下腔体,磁流变液体540可流动地置于上腔体和下腔体内。并且底座510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相应支架突起部420的顶端,并且左支架折弯部220或右支架折弯部320固定连接于橡胶主簧520外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中提供的磁流变悬置装置500包括但是不仅限于图5所示的这种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磁流变悬置装置500的具体结构进行调整以方便并满足和安装支架的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磁流变悬置装置500中的磁变机构530以及磁流变液体540能够使得安装支架的悬置刚度和阻尼连续可变,进而根据车载空调压缩机100的不同工况进行调整。左支架折弯部220或右支架折弯部320固定连接于橡胶主簧520外周,从左支架200以及右支架300上传递的振动能够通过橡胶主簧520传递到磁流变悬置装置500内的磁流变液体540进行阻尼减振。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对磁流变悬置装置500的工作原理进行简单说明,通过左支架200和右支架300传递到磁流变悬置装置500的橡胶主簧520振动会引起橡胶主簧520的变形,振动通过橡胶主簧520传递至磁流变悬置装置500内的磁流变液体540,磁流变液体540之间的阻尼较大,受到振动后磁流变液体540进行流动并通过产生阻尼力吸收振动,并且还可以通过电磁的方式控制磁流变液体540的流速,从而调节磁流变悬置装置500的阻尼力以及减振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如图5所示,磁变机构530包括分隔板531、内芯体532、以及环绕线圈533。其中分隔板531固定于空腔内、侧壁与空腔的内侧壁密封相接,分隔板531内部设置有流通腔室,内芯体532与环绕线圈533位于流通腔室内,内芯体532固定设置于流通腔室的中部,环绕线圈533环绕内芯体532设置,环绕线圈533的内周与内芯体532的外周之间形成有环形间隙534,环形间隙534与上腔体以及下腔体连通。并且分隔板531上位于内芯体532的两侧还设置有液流通道535,液流通道535也与上腔体以及下腔体连通。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环绕线圈533的内周与内芯体532的外周之间形成有环形间隙534,不通电时,磁流变液粘度较小,磁流变液体540主要通过环形间隙534在上下液室流动,悬置呈现小刚度、小阻尼特性,这时可以满足车载空调压缩机100低刚度的隔振需求。
通电时,磁流变液粘度升高,环形间隙534堵塞,磁流变液体540主要通过液流通道535上下液室之间流动,悬置呈现大刚度、大阻尼特性,这时可以满足车载空调压缩机100开启、关闭以及应对复杂的路面激励和车辆急加速、紧急制动、侧倾等工况的冲击。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如图5所示,底座510包括下壳体511与上壳体512,橡胶主簧520固定设置于上壳体512的上端部、密封上壳体512的上端部。其中上壳体512套设于下壳体511外周,分隔板531的外侧壁与上壳体51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并且下壳体511内侧底部设置有液流槽,液流槽在空腔内朝向靠近下壳体511底部一侧凹陷。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底座510外周设置有翻边结构,翻边结构朝向底座510外侧弯折延伸,翻边结构上还设置有定位孔。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底座510外周设置的翻边结构以及定位孔用于安装磁流变悬置装置50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磁流变悬置装置500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其他形状或者结构,并且本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结构不仅限于安装车载空调压缩机,也可以应用在汽车的其他零部件上,例如曲轴箱、膨胀水壶、电瓶等的安装也可以使用本实施例中的安装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更进一步地,对本实施例中的车载空调压缩机100的安装以及磁流变悬置装置500的工作过程进行简单说明:
在安装车载空调压缩机100时,先将下支架400安装在副车架上,然后分别将左支架200与右支架300对立地设置在车载空调压缩机100的两侧,再将左支架200以及右支架300安装在下支架400上,在安装过程中,左右支架300和下支架400之间安装磁流变悬置装置500。车载空调压缩机100在启动或者工作时,振动通过左右支架300传递到磁流变悬置装置500上,磁流变悬置装置500对振动进行吸收,从而减小振动传递到车身,提高整车的NVH性能,磁流变悬置装置500具有优异的刚度阻尼连续可调性能,不通电时,磁流变液粘度较小,磁流变液体540主要通过环形间隙534在上下液室流动。通电时,磁流变液粘度升高,环形间隙534堵塞,磁流变液体540主要通过液流通道535上下液室之间流动,这时可以满足车载空调压缩机100开启、关闭以及应对复杂的路面激励和车辆急加速、紧急制动、侧倾等工况的冲击。并且还可以通过行车电脑实时控制环绕线圈533的电流大小,从而适配和满足车载空调压缩机100的各种工况下的减振需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还包括实施例1中任意一项的车载空调压缩机100的安装结构,下支架400固定设置在副车架上,车载空调压缩机100通过左支架200以及右支架300可拆卸地设置在下支架400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汽车可以常见的燃油汽车、纯电汽车或者混动汽车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及汽车,其中车载空调压缩机100通过安装结构可拆卸地固定于汽车的副车架上,安装结构包括左支架200、右支架300、下支架400以及磁流变悬置装置500,左右两个支架和下支架400通过拓普优化使其能以最小的重量获得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满足车载空调压缩机100在不同工况下的支撑作用以及限位要求。左右两个支架和下支架400还设置磁流变悬置装置500,通过磁流变悬置装置500内的电磁场的连续可调,使得悬置刚度和阻尼连续可变,满足车载空调压缩机100对悬置的低频大刚度大阻尼、高频小刚度小阻尼的要求,能够在汽车多工况下宽频带上的车载空调压缩机100进行减震降噪,为压缩机提供满足不同工况不同转速的减震效果。车载空调压缩机100通过安装支架和磁流变悬置装置500进行双重的减震降噪优化,减震性能显著提高,并且能够满足汽车多工况下宽频带上的车载空调压缩机100减震降噪的需求。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所述车载空调压缩机通过所述安装结构可拆卸地固定于汽车的副车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左支架、右支架以及下支架,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右支架对立地设置在所述车载空调压缩机的两侧、并与所述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外壳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副车架上,并且,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的下端分别与所述下支架的两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以及
磁流变悬置装置,所述磁流变悬置装置设置在所述下支架分别与所述左支架以及所述右支架的连接部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包括左支架本体以及左支架折弯部;其中
所述左支架本体呈框架结构、中部具有镂空设置的减重孔,所述左支架本体背离所述车载空调压缩机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左支架本体上、沿所述车载空调压缩机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两个左侧螺栓连接孔,所述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左侧螺栓连接孔相适配的两个左侧螺栓定位套筒;并且
所述左支架折弯部位于所述左支架本体的底部、自所述左支架底端朝向所述车载空调压缩机外侧折弯,并且所述左支架折弯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磁流变悬置装置适配的连接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支架包括右支架本体以及右支架折弯部;其中
所述右支架本体呈框架结构、中部具有镂空设置的减重孔,所述右支架本体背离所述车载空调压缩机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且所述右支架本体上、沿所述车载空调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两个右侧螺栓连接孔,所述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右侧螺栓连接孔适配的两个右侧螺栓定位套筒;
所述右支架折弯部设置于所述右支架本体的底部、自所述右支架底端朝向所述车载空调压缩机外侧弯折,并且所述右支架折弯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磁流变悬置装置适配的连接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沿着所述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宽度方向看时,所述左支架本体上的两个左侧螺栓连接孔与所述右支架本体上的两个右侧螺栓连接孔位置重合;
所述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外壳上的两个左侧螺栓定位套筒与两个右侧螺栓定位套筒位置重合;并且
所述左支架本体下端、在所述车载空调压缩机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所述左支架折弯部;
所述右支架本体下端、在所述车载空调压缩机的长度方向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右支架折弯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包括下支架本体以及位于所述下支架本体两侧的支架突起部,所述支架突起部自所述下支架本体向上突出、分别与所述左支架折弯部以及所述右支架折弯部相适配;并且
所述磁流变悬置装置固定设置于相应所述支架突起部的顶端,连接所述支架突起部和相应的所述左支架折弯部或所述右支架折弯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流变悬置装置包括底座、橡胶主簧、磁变机构以及磁流变液体;其中
所述底座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橡胶主簧密封固定于所述底座的顶端,所述磁变机构位于所述空腔内、将所述空腔分隔为流体连通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磁流变液体可流动地置于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内;并且
所述底座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相应所述支架突起部的顶端,并且所述左支架折弯部或所述右支架折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橡胶主簧外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变机构包括分隔板、内芯体、以及环绕线圈;其中
所述分隔板固定于所述空腔内、侧壁与所述空腔的内侧壁密封相接,所述分隔板内部设置有流通腔室,所述内芯体与所述环绕线圈位于所述流通腔室内,所述内芯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流通腔室的中部,所述环绕线圈环绕所述内芯体设置,所述环绕线圈的内周与所述内芯体的外周之间形成有环形间隙,所述环形间隙与所述上腔体以及所述下腔体连通;并且
所述分隔板上位于所述内芯体的两侧还设置有液流通道,所述液流通道也与所述上腔体以及所述下腔体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下壳体与上壳体,所述橡胶主簧固定设置于所述上壳体的上端部、密封所述上壳体的上端部;其中
所述上壳体套设于所述下壳体外周,所述分隔板的外侧壁与所述上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并且
所述下壳体内侧底部设置有液流槽,所述液流槽在所述空腔内朝向靠近所述下壳体底部一侧凹陷。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外周设置有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朝向所述底座外侧弯折延伸,所述翻边结构上还设置有定位孔。
10.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所述下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副车架上,所述车载空调压缩机通过所述左支架以及所述右支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下支架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15042.3U CN219172125U (zh) | 2022-12-08 | 2022-12-08 | 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15042.3U CN219172125U (zh) | 2022-12-08 | 2022-12-08 | 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72125U true CN219172125U (zh) | 2023-06-13 |
Family
ID=86666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315042.3U Active CN219172125U (zh) | 2022-12-08 | 2022-12-08 | 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72125U (zh) |
-
2022
- 2022-12-08 CN CN202223315042.3U patent/CN2191721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05149B (zh) | 用于车辆的主动式发动机悬置 | |
US10336175B2 (en) | Engine mount for vehicle | |
US8998186B2 (en) | Hydraulic mount for vehicle | |
US20090295050A1 (en) | Electromagnetic Active Engine Mount Apparatus | |
CN105438250A (zh) | 电子控制装置 | |
CN109838496B (zh) |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悬置 | |
CN107696842A (zh) | 一种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 |
CN219172125U (zh) | 车载空调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及汽车 | |
JPH09184535A (ja) | 流体防振パワートレイン・マウント | |
CN110978976A (zh) | 一种电动汽车悬置系统 | |
CN112078353B (zh) | 流体封闭的发动机悬置 | |
CN110439957B (zh) | 一种惯性通道解耦膜式电磁主动液压悬置 | |
CN102207165B (zh) | 一种电控液压悬置 | |
CN209870011U (zh) | 用于驻车空调内机的减振装置、驻车空调内机和汽车 | |
CN217463035U (zh) | 液压悬置 | |
CN105987119A (zh) | 使用磁流变流体的滚动悬置 | |
CN216833894U (zh) | 电动汽车前机舱布置结构及电动汽车 | |
CN202108920U (zh) | 一种电控液压悬置 | |
CN207291647U (zh) | 一种新型减振悬置 | |
CN207523426U (zh) | 一种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 |
CN213298679U (zh) | 液压悬置 | |
CN202399880U (zh) | 一种衬套式发动机悬置 | |
CN107618351A (zh) | 一种新型减振悬置 | |
CN218112286U (zh) | 压缩机安装支架、压缩机总成和车辆 | |
CN214492791U (zh) | 车辆的衬套以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