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6733U - 个人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个人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6733U
CN219166733U CN202222961064.0U CN202222961064U CN219166733U CN 219166733 U CN219166733 U CN 219166733U CN 202222961064 U CN202222961064 U CN 202222961064U CN 219166733 U CN219166733 U CN 2191667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shell
cleaning device
housing
personal clea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610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孟凡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u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6106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67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67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67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个人清洁装置,包括:基部结构和头部结构,基部结构被构造为用于握持,头部结构被构造为用于个人清洁操作,基部结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驱动部件和电源,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第一减震部,第一减震部设置于壳体内,沿驱动部件的周向方向上,第一减震部包裹于驱动部件的外壁的一部分,且第一减震部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开关组件,开关组件包括按键和弹性件,沿驱动部件的周向方向上,弹性件包裹于驱动部件的外壁的另一部分,且弹性件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

Description

个人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个人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个人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个人清洁装置,例如电动牙刷,在壳体内部设置有驱动部,并且通过将减震件套设于驱动部的周向外壁上实现减震效果,然后将按键的硅胶弹性件设置于减震件的外壁,也就是按键的硅胶弹性件与减震件层叠设置,需要占用更多的空间,因此需要将壳体内的空间设置的较大,这样,在清洁装置运行的过程中导致声波的共振较大,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个人清洁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个人清洁装置,包括:基部结构和头部结构,基部结构被构造为用于握持,头部结构被构造为用于个人清洁操作,其中,基部结构具有沿基部结构的轴向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基部结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驱动部件和电源,电源与驱动部件相连接,电源用于给驱动部件供电,驱动部件的输出轴伸出基部结构的第一端;头部结构靠近基部结构的第一端,且与驱动部件的输出轴相连接,使得驱动部件能够驱动头部结构运动以执行个人清洁操作;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第一减震部,第一减震部设置于壳体内,沿驱动部件的周向方向上,第一减震部包裹于驱动部件的外壁的一部分,且第一减震部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开关组件,开关组件包括按键和弹性件,其中,弹性件设置于壳体内,按键设置于弹性件上,弹性件具有弹性力,用于带动按键复位;沿驱动部件的周向方向上,弹性件包裹于驱动部件的外壁的另一部分,且弹性件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个人清洁装置,基部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驱动部件,驱动部件能够在电源供电的过程中驱动个人清洁装置的头部结构运行,以实现通过头部结构进行个人清洁操作。
进一步地,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开关组件,开关组件可以用于控制驱动部件的开启与关闭。开关组件包括按键和弹性件,其中,弹性件设置于基部结构的壳体内,且与壳体相连接,按键设置于弹性件上,从而可以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力实现按键的复位,也就是在按压按键进行驱动部件的开启和关闭的控制的过程中,利用弹性件的弹性力,使得按键在被按压之后复位,以便用户再次对按键进行按压。
进一步地,在驱动部件运行的过程中,会发生震动,通过第一减震部沿驱动部件的周向方向上,包裹于驱动部件的外壁的一部分,同时,通过开关组件的弹性件包裹于驱动部件的外壁的另一部分,也就是,通过第一减震部和弹性件在驱动部件的周向方向上的不同部分对驱动部件进行包裹,以实现将驱动部件整体包裹。同时,第一减震部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弹性件同样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从而通过第一减震部和弹性部实现了对驱动部件的减震作用,一方面,避免驱动部件震动过程中与壳体碰撞产生噪音。
另一方面,第一减震部只包裹于驱动部件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由开关组件的弹性件进行包括,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减震部件将驱动部件完全包括,再将开关组件的弹性部件贴合于减震部件的外部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小基部结构的整体尺寸,也即减小了基部结构的壳体内的腔体空间,从而减小了声波在腔体内所产生的共振,减小了个人清洁装置的噪音,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个人清洁装置,通过第一减震部沿驱动部件的周向包裹于驱动部件的一部分,通过开关组件的弹性件沿驱动部件的周向包裹与驱动部件的另一部分,从而实现了将驱动部件整体包裹,进而保证了对驱动部件的减震效果。同时无需将开关组件的弹性件贴合于第一减震部的外部,从而减小了个人清洁装置的基部结构的整体体积,也即减小了壳体内的腔体的体积,进而减小了声波在腔体内所产生的共振,减小了个人清洁装置的噪音,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驱动部件包括:主体;第一台阶部,设置于主体的一端;第一减震部包括:第一减震段,沿驱动部件的周向方向上,第一减震段包裹于主体的外壁的一部分;第二减振段,与第一减震段相连接,第二端套设于第二台阶部上;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发光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发光组件与第二段第二减震段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部件包括主体以及设置于主体一端的第一台阶部,相应地,第一减震部包括第一减震段和第二减震段,其中,第一减震段沿驱动部件的周向方向上包裹于驱动部件的主体的一部分,同时开关组件的弹性部沿驱动部件的周向方向包裹于驱动部件的主体的另一部分。进一步地,第二减震段与第一减震段相连接,并且第二减震段套设于驱动部件的第一台阶部上。
进一步地,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发光组件,通过发光组件,可以实现在个人清洁装置运行的过程中发出提示光线,以通过提示光线提示用户个人清洁装置的运行状态。具体地,发光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并且第一减震部的第二减震段相连接,也就是说,通过第一减震部的第二减震段,将发光组件与驱动部件相连接,从而实现了个人清洁装置的基部结构内的多个部件的集成,提高了个人清洁装置的结构的整体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减震部还包括:多个凸筋,多个凸筋设置于第二减震段的外壁上,且沿第二减震段的周向间隔分布;发光组件包括:固定部,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凹槽,凸筋卡接于凹槽内;发光件,发光件套设于固定部的另一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减震部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减震段的外壁上的多个凸筋,并且,多个凸筋沿第二减震段的周向间隔排布。同时,发光组件还包括固定部,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凹槽,第二减震段上的多个凸筋分别卡接于固定部上的多个凹槽内。也就是通过第二减震段上的多个凸筋与发光组件的固定部上的多个凹槽之间的配合连接,实现了发光组件与第一减震部之间的稳定连接,保证了发光组件的设置位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发光组件还包括发光件,发光件套设于固定部的一端。具体地,发光件可以在通电时发出光线,也即通过发光件实现了在个人清洁装置运行的过程中发出提示光线,以提示用户个人清洁装置的运行状态。并且,将发光件设置于固定不上,同时固定部通过多个凹槽与第二减震段上的多个凸筋配合连接,保证了发光件位置的稳定性,避免驱动部件的震动导致发光部件发生位移而造成个人清洁装置运行出现故障。
具体地,发光件可以为多个发光二极管,多个发光二极管沿固定部的周向间隔排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发光组件还包括:透光件,透光件插设于壳体的一端,透光件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多个凸筋与透光件的内壁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发光组件还可以包括透光件,透光件插设于壳体的一端,并且覆盖于壳体的开口。通过透光件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壳体的一端开口的封闭,避免外界杂质进入壳体内对壳体内的部件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壳体内的发光件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透光件传递至壳体外部,既能够实现通过提示光线提示用户个人清洁装置的使用状态,又能够提高个人清洁装置的美观度。
具体地,透光件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同时,第二减震段上的多个凸筋与透光件的内壁相连接,并且,凸筋的材质可以为橡胶等软性材质。也就是说,通过多个凸筋与透光件的相连接,既可以实现与发光组件的固定部相连接,还可以实现对驱动部件的减震作用,也即避免第一台阶部直接与透光件之间发生碰撞,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减震部对于驱动部件的减震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套设于透光件上,用于密封透光件与壳体之间的缝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个人清洁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套设于透光件上,从而实现对透光件与壳体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避免水等杂质进入壳体内对壳体内的部件造成影响。
具体地,第一密封件可为密封橡胶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控制板,设置于壳体内,与电源电连接;发光组件还包括:开关件,开关件与发光件和控制板电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个人清洁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板,控制板上设置于壳体内,控制板上可以设置有控制器,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个人清洁装置的相应部件进行运行。控制板与电源相连接。
进一步地,发光组件还包括开关件,开关件与发光件以及控制板相连接,也就是,用户可以对开关件进行操作,已发出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可以用于控制发光件的开启与关闭。控制板上的控制器接收到开关件的控制指令后,即可控制发光件开启或关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驱动部件包括:第二台阶部,设置于主体的另一端;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支架,设置于壳体内,支架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主体的另一端插设于支架内;第二减震部,套设于第一台阶部上,第二减震部与支架相连接,第二减震部用于与第一减震部配合避免驱动部件产生轴向位移。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部件还包括第二台阶部,第二台阶部设置于驱动部件的主体的另一端,也就是远离第一台阶部的一端。
进一步地,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支架,支架设置于壳体内,并且,支架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支架用于对壳体内的驱动部件、电源以及其他相关部件进行支撑,以保证壳体内的各个部件位置的稳定性。具体地,驱动部件的另一端插设于支架内,也就是驱动部件的第二台阶部以及一部分主体插设于支架内。同时,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第二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套设于第二台阶部上,并且第二减震部与支架相连接。也就是,将第二减震部设置于第二台阶部与支架之间,将驱动部件与支架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避免驱动部件与支架之间发生碰撞而产生噪音。
进一步地,将第二减震部套设于第二台阶部上,并且第二台阶部的尺寸小于主体的尺寸,从而在实现了对驱动部件的另一端进行减震的基础上,避免了第二减震部的尺寸造成基部结构的整体尺寸的增加,保证了基部结构的壳体内的腔体的尺寸,减少声波的共振。通过第二减震部的设置,可以配合第一减震部,避免驱动部件产生轴向位移,保证驱动部件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第一粘接部,与电源相连接,用于将电源粘接于支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粘接部,可以实现将电源粘接于支架上,从而保证电源的稳定性,避免电源从支架上脱落。
进一步地,个人清洁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粘接部,第二粘接部用于将控制板粘接于支架上,以保证控制板位置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端盖,插设于壳体的另一端,并且覆盖于壳体的开口;第二密封件,套设于端盖的外壁,用于密封端盖与壳体之间的缝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端盖,端盖插设于壳体的另一端,并且覆盖于壳体另一端的开口,同时,在端盖的外壁上还套设有第二密封件,通过第二密封件保证端盖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水或杂质进入壳体内对壳体内的部件造成损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弹性件覆盖于通孔上,按键穿过通孔位于壳体外。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上可以开设有通孔,并且弹性件覆盖于通孔上,从而使得按键能够通过通孔位于壳体的外侧,使得用户能够直接对按键进行按压,保证按键的按压效果。具体地,弹性件与壳体可以通过二次注塑成型的工艺进行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个人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个人清洁装置的爆炸图;
图5示出了图1中个人清洁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中固定部与第一减震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的零部件名称与标号的对应关系如下:
100个人清洁装置,102基部结构,104壳体,106驱动部件,108电源,110第一减震部,112开关组件,114按键,116弹性件,118主体,120第一台阶部,122第一减震段,124第二减震段,126发光组件,128凸筋,130固定部,132发光件,134透光件,136第一密封件,138控制板,140开关件,142第二台阶部,144支架,146第二减震部,148第一粘接部,150端盖,152第二密封件,154第二粘接部,15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个人清洁装置100,包括基部结构102和头部结构(图中未示出),基部结构102被构造为用于握持,头部结构被构造为用于个人清洁操作。具体地,基部结构102可以为电动牙刷的手柄,头部结构可以为电动牙刷的刷头。
其中,基部结构102具有沿基部结构102的轴向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基部结构102包括壳体104以及设置于壳体104内的驱动部件106和电源108,电源108与驱动部件106相连接,电源108用于给驱动部件106供电,驱动部件106的输出轴伸出基部结构102的第一端;头部结构靠近基部结构102的第一端,且与驱动部件106的输出轴相连接,使得驱动部件106能够驱动头部结构运动以执行个人清洁操作;个人清洁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减震部110,第一减震部110设置于壳体104内,沿驱动部件106的周向方向上,第一减震部110包裹于驱动部件106的外壁的一部分,且第一减震部110与壳体104的内壁相连接;个人清洁装置100还包括开关组件112,开关组件112包括按键114和弹性件116,其中,弹性件116设置于壳体104内,按键114设置于弹性件116上,弹性件116具有弹性力,用于带动按键114复位;沿驱动部件106的周向方向上,弹性件116包裹于驱动部件106的外壁的另一部分,且弹性件116与壳体104的内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个人清洁装置100,基部结构102包括壳体104,壳体104内设置有驱动部件106,驱动部件106能够在电源108供电的过程中驱动个人清洁装置100的头部结构运行,以实现通过头部结构进行个人清洁操作。
进一步地,个人清洁装置100还包括开关组件112,开关组件112可以用于控制驱动部件106的开启与关闭。开关组件112包括按键114和弹性件116,其中,弹性件116设置于基部结构102的壳体104内,且与壳体104相连接,按键114设置于弹性件116上,从而可以通过弹性件116的弹性力实现按键114的复位,也就是在按压按键114进行驱动部件106的开启和关闭的控制的过程中,利用弹性件116的弹性力,使得按键114在被按压之后复位,以便用户再次对按键114进行按压。
进一步地,在驱动部件106运行的过程中,会发生震动,通过第一减震部110沿驱动部件106的周向方向上,包裹于驱动部件106的外壁的一部分,同时,通过开关组件112的弹性件116包裹于驱动部件106的外壁的另一部分,也就是,通过第一减震部110和弹性件116在驱动部件106的周向方向上的不同部分对驱动部件106进行包裹,以实现将驱动部件106整体包裹。同时,第一减震部110与壳体104的内壁相连接,弹性件116同样与壳体104的内壁相连接,从而通过第一减震部110和弹性部实现了对驱动部件106的减震作用,一方面,避免驱动部件106震动过程中与壳体104碰撞产生噪音。
另一方面,第一减震部110只包裹于驱动部件106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由开关组件112的弹性件116进行包括,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减震部件将驱动部件106完全包括,再将开关组件112的弹性部件贴合于减震部件的外部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小基部结构102的整体尺寸,也即减小了基部结构102的壳体104内的腔体空间,从而减小了声波在腔体内所产生的共振,减小了个人清洁装置100的噪音,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个人清洁装置100,通过第一减震部110沿驱动部件106的周向包裹于驱动部件106的一部分,通过开关组件112的弹性件116沿驱动部件106的周向包裹与驱动部件106的另一部分,从而实现了将驱动部件106整体包裹,进而保证了对驱动部件106的减震效果。同时无需将开关组件112的弹性件116贴合于第一减震部110的外部,从而减小了个人清洁装置100的基部结构102的整体体积,也即减小了壳体104内的腔体的体积,进而减小了声波在腔体内所产生的共振,减小了个人清洁装置100的噪音,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驱动部件106包括主体118和第一台阶部120;其中,第一台阶部120设置于主体118的一端;进一步地,第一减震部110包括第一减震段122,第一减震段122沿驱动部件106的周向方向上,第一减震段122包裹于主体118的外壁的一部分;还包括第二减震段124,第二减振段与第一减震段122相连接,第二端套设于第二台阶部上;进一步地,个人清洁装置100还包括:发光组件126,设置于壳体104内,发光组件126与第二段第二减震段124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部件106包括主体118以及设置于主体118一端的第一台阶部120,相应地,第一减震部110包括第一减震段122和第二减震段124,其中,第一减震段122沿驱动部件106的周向方向上包裹于驱动部件106的主体118的一部分,同时开关组件112的弹性部沿驱动部件106的周向方向包裹于驱动部件106的主体118的另一部分。进一步地,第二减震段124与第一减震段122相连接,并且第二减震段124套设于驱动部件106的第一台阶部120上。
进一步地,个人清洁装置100还包括发光组件126,通过发光组件126,可以实现在个人清洁装置100运行的过程中发出提示光线,以通过提示光线提示用户个人清洁装置100的运行状态。具体地,发光组件126设置于壳体104内,并且第一减震部110的第二减震段124相连接,也就是说,通过第一减震部110的第二减震段124,将发光组件126与驱动部件106相连接,从而实现了个人清洁装置100的基部结构102内的多个部件的集成,提高了个人清洁装置100的结构的整体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一减震部110还包括多个凸筋128,多个凸筋128设置于第二减震段124的外壁上,且沿第二减震段124的周向间隔分布;进一步地,发光组件126包括固定部130和发光件132,固定部130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凹槽156,凸筋128卡接于凹槽156内;发光件132套设于固定部130的另一端。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减震部11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减震段124的外壁上的多个凸筋128,并且,多个凸筋128沿第二减震段124的周向间隔排布。同时,发光组件126还包括固定部130,固定部130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凹槽156,第二减震段124上的多个凸筋128分别卡接于固定部130上的多个凹槽156内。也就是通过第二减震段124上的多个凸筋128与发光组件126的固定部130上的多个凹槽156之间的配合连接,实现了发光组件126与第一减震部110之间的稳定连接,保证了发光组件126的设置位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发光组件126还包括发光件132,发光件132套设于固定部130的一端。具体地,发光件132可以在通电时发出光线,也即通过发光件132实现了在个人清洁装置100运行的过程中发出提示光线,以提示用户个人清洁装置100的运行状态。并且,将发光件132设置于固定不上,同时固定部130通过多个凹槽156与第二减震段124上的多个凸筋128配合连接,保证了发光件132位置的稳定性,避免驱动部件106的震动导致发光部件发生位移而造成个人清洁装置100运行出现故障。
具体地,发光件132可以为多个发光二极管,多个发光二极管沿固定部130的周向间隔排布。
进一步地,发光组件126还包括透光件134,透光件134插设于壳体104的一端,透光件134的外壁与壳体104的内壁相连接,多个凸筋128与透光件134的内壁相连接。
具体地,发光组件126还可以包括透光件134,透光件134插设于壳体104的一端,并且覆盖于壳体104的开口。通过透光件134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壳体104的一端开口的封闭,避免外界杂质进入壳体104内对壳体104内的部件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壳体104内的发光件132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透光件134传递至壳体104外部,既能够实现通过提示光线提示用户个人清洁装置100的使用状态,又能够提高个人清洁装置100的美观度。
具体地,透光件134的外壁与壳体104的内壁相连接,同时,第二减震段124上的多个凸筋128与透光件134的内壁相连接,并且,凸筋128的材质可以为橡胶等软性材质。也就是说,通过多个凸筋128与透光件134的相连接,既可以实现与发光组件126的固定部130相连接,还可以实现对驱动部件106的减震作用,也即避免第一台阶部120直接与透光件134之间发生碰撞,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减震部110对于驱动部件106的减震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个人清洁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36,第一密封件136套设于透光件134上,用于密封透光件134与壳体104之间的缝隙。
具体地,个人清洁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密封件136,第一密封件136套设于透光件134上,从而实现对透光件134与壳体104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避免水等杂质进入壳体104内对壳体104内的部件造成影响。
具体地,第一密封件136可为密封橡胶圈。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个人清洁装置100还包括控制板138,控制板138设置于壳体104内,与电源108电连接;发光组件126还包括开关件140,开关件140与发光件132和控制板138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个人清洁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控制板138,控制板138上设置于壳体104内,控制板138上可以设置有控制器,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个人清洁装置100的相应部件进行运行。控制板138与电源108相连接。
进一步地,发光组件126还包括开关件140,开关件140与发光件132以及控制板138相连接,也就是,用户可以对开关件140进行操作,已发出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可以用于控制发光件132的开启与关闭。控制板138上的控制器接收到开关件140的控制指令后,即可控制发光件132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驱动部件106包括第二台阶部142,第二台阶部142设置于主体118的另一端;个人清洁装置100还包括支架144,支架144设置于壳体104内,支架144与壳体104的内壁相连接,主体118的另一端插设于支架144内;还包括第二减震部146,第二减震部146套设于第二台阶部142上,第二减震部146与支架144相连接,第二减震部146用于与第一减震部110配合避免驱动部件106产生轴向位移。
具体地,驱动部件106还包括第二台阶部142,第二台阶部142设置于驱动部件106的主体118的另一端,也就是远离第一台阶部120的一端。
进一步地,个人清洁装置100还包括支架144,支架144设置于壳体104内,并且,支架144与壳体104的内壁相连接。支架144用于对壳体104内的驱动部件106、电源108以及其他相关部件进行支撑,以保证壳体104内的各个部件位置的稳定性。具体地,驱动部件106的另一端插设于支架144内,也就是驱动部件106的第二台阶部142以及一部分主体118插设于支架144内。同时,个人清洁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减震部146,第二减震部146套设于第二台阶部142上,并且第二减震部146与支架144相连接。也就是,将第二减震部146设置于第二台阶部142与支架144之间,将驱动部件106与支架144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避免驱动部件106与支架144之间发生碰撞而产生噪音。
进一步地,将第二减震部146套设于第二台阶部142上,并且第二台阶部142的尺寸小于主体118的尺寸,从而在实现了对驱动部件106的另一端进行减震的基础上,避免了第二减震部146的尺寸造成基部结构102的整体尺寸的增加,保证了基部结构102的壳体104内的腔体的尺寸,减少声波的共振。通过第二减震部146的设置,可以配合第一减震部110,避免驱动部件106产生轴向位移,保证驱动部件106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个人清洁装置100还包括第一粘接部148,第一粘接部148与电源108相连接,用于将电源108粘接于支架144上。
具体地,通过第一粘接部148,可以实现将电源108粘接于支架144上,从而保证电源108的稳定性,避免电源108从支架144上脱落。
进一步地,个人清洁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二粘接部154,第二粘接部154用于将控制板138粘接于支架144上,以保证控制板138位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个人清洁装置100还包括端盖150和第二密封件152,其中,端盖150插设于壳体104的另一端,并且覆盖于壳体104的开口;第二密封件152套设于端盖150的外壁,用于密封端盖150与壳体104之间的缝隙。
具体地,个人清洁装置100还包括端盖150,端盖150插设于壳体104的另一端,并且覆盖于壳体104另一端的开口,同时,在端盖150的外壁上还套设有第二密封件152,通过第二密封件152保证端盖150与壳体104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水或杂质进入壳体104内对壳体104内的部件造成损坏。
进一步地,壳体104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弹性件116覆盖于通孔上,按键114穿过通孔位于壳体104外。
具体地,壳体104上可以开设有通孔,并且弹性件116覆盖于通孔上,从而使得按键114能够通过通孔位于壳体104的外侧,使得用户能够直接对按键114进行按压,保证按键114的按压效果。具体地,弹性件116与壳体104可以通过二次注塑成型的工艺进行连接。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个人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部结构和头部结构,所述基部结构被构造为用于握持,所述头部结构被构造为用于个人清洁操作,其中,所述基部结构具有沿所述基部结构的轴向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基部结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驱动部件和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驱动部件相连接,所述电源用于给所述驱动部件供电,所述驱动部件的输出轴伸出所述基部结构的第一端;
所述头部结构靠近所述基部结构的第一端,且与所述驱动部件的输出轴相连接,使得所述驱动部件能够驱动所述头部结构运动以执行个人清洁操作;
所述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第一减震部,所述第一减震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沿所述驱动部件的周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减震部包裹于所述驱动部件的外壁的一部分,且所述第一减震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接;
所述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包括按键和弹性件,其中,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弹性件上,所述弹性件具有弹性力,用于带动所述按键复位;
沿所述驱动部件的周向方向上,所述弹性件包裹于所述驱动部件的外壁的另一部分,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
主体;
第一台阶部,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一端;
所述第一减震部包括:
第一减震段,沿所述驱动部件的周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减震段包裹于所述主体的外壁的一部分;
第二减震段,与所述第一减震段相连接,所述第二减震段套设于所述第一台阶部上;
所述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
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二减震段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个人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部还包括:
多个凸筋,所述多个凸筋设置于所述第二减震段的外壁上,且沿所述第二减震段的周向间隔分布;
所述发光组件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凸筋卡接于所述凹槽内;
发光件,所述发光件套设于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个人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
透光件,所述透光件插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透光件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多个凸筋与所述透光件的内壁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个人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
第一密封件,套设于所述透光件上,用于密封所述透光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缝隙。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个人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
控制板,设置于壳体内,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
开关件,所述开关件与所述发光件和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个人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
第二台阶部,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另一端;
所述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
支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主体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支架内;
第二减震部,套设于所述第二台阶部上,所述第二减震部与所述支架相连接,所述第二减震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减震部配合避免所述驱动部件产生轴向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个人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
第一粘接部,与所述电源相连接,用于将所述电源粘接于所述支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清洁装置还包括:
端盖,插设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并且覆盖于所述壳体的开口;
第二密封件,套设于所述端盖的外壁,用于密封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缝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个人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弹性件覆盖于所述通孔上,所述按键穿过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壳体外。
CN202222961064.0U 2022-11-08 2022-11-08 个人清洁装置 Active CN2191667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61064.0U CN219166733U (zh) 2022-11-08 2022-11-08 个人清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61064.0U CN219166733U (zh) 2022-11-08 2022-11-08 个人清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6733U true CN219166733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2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61064.0U Active CN219166733U (zh) 2022-11-08 2022-11-08 个人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67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87341B1 (ko) 진동칫솔
CN219166733U (zh) 个人清洁装置
CN105755727B (zh) 便携式超声波清洗装置
JP6132462B2 (ja) 回転工具
CN205821758U (zh) 便携式超声波清洗装置
WO2021003850A1 (zh) 防水智能电动牙刷
CN216168009U (zh) 刷头及电动牙刷
CN216698164U (zh) 电动牙刷
CN113796981A (zh) 牙刷手柄及电动牙刷
CN213695707U (zh) 电池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3163283B (zh) 一种麦克风
CN221636159U (zh) 一种减震降噪的电动牙刷
CN208710136U (zh) 一种电动牙刷
CN209808160U (zh) 一种洁面仪
CN212165184U (zh) 海绵电动粉扑
CN209996516U (zh) 负离子电动牙刷
CN215994351U (zh) 牙刷手柄及电动牙刷
CN221332494U (zh) 美容仪及其治疗头
CN214908516U (zh) 手柄及个人护理设备
CN219166731U (zh) 个人清洁设备
CN113208761A (zh) 主机组件及电动牙刷
CN214908517U (zh) 手柄及个人护理设备
CN219782797U (zh) 牙刷手柄和电动牙刷
CN115337125A (zh) 刷柄组件以及电动牙刷
CN216168010U (zh) 牙刷手柄及电动牙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