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0472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0472U
CN219160472U CN202320237880.9U CN202320237880U CN219160472U CN 219160472 U CN219160472 U CN 219160472U CN 202320237880 U CN202320237880 U CN 202320237880U CN 219160472 U CN219160472 U CN 2191604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
plate
rib
drainag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3788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茜
李彬彬
张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3788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04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04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04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底座、壳体和排水筋,底座设置有接水盘;壳体装配于底座;排水筋与壳体的内侧壁连接,用于将冷凝水导流至接水盘,其中,排水筋沿壳体的长度延伸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能够有效地处理壳体形成的冷凝水,改善冷凝水溢出的问题,改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一种常用于调节室内环境温度和湿度的电器设备,其基本的工作原理是向室内送风来改变室内环境温度或湿度。
空调器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冷凝水,通常会在底盘上设置相应的接水盘,对冷凝水进行收集,改善冷凝水溢出的问题。
但是,壳体上形成的少量冷凝水未得到有效地收集,仍然容易造成冷凝水溢出,用户体验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收集壳体形成的冷凝水,改善冷凝水溢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
底座,底座设置有接水盘;
壳体,壳体装配于底座;以及,
排水筋,排水筋与壳体的内侧壁连接,用于将冷凝水导流至接水盘,其中,排水筋沿壳体的长度延伸方向延伸。
在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排水筋,可以利用排水筋将壳体形成的冷凝水收集起来,并导流至接水盘;而且,排水筋沿壳体的长度延伸方向延伸,可以在配置排水筋时,尽可能的延长排水筋的长度,有利于使壳体形成的冷凝水尽可能多的被排水筋承接、收集,并导流至接水盘,改善冷凝水溢出的问题。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前板和两个端板,两个端板分别连接于前板的两端;排水筋连接于前板的内侧壁;排水筋的至少一端延伸至对应的端板,或者排水筋的至少一端与对应的端板间隔设定距离。
将排水筋的至少一端延伸至对应的端板、或与对应的端板间隔设定距离,可以尽可能的延长排水筋的长度,有利于使壳体形成的冷凝水尽可能的被排水筋承接,并导流至接水盘,以便于有效地处理壳体形成的冷凝水,改善冷凝水溢出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水筋包括排水部,排水部包括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均与壳体的内侧壁连接,且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沿壳体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拼接;
第一排水板的宽度从远离第二排水板的一端至靠近第二排水板的一端逐渐增大;和/或,第二排水板的宽度从远离第一排水板的一端至靠近第一排水板的一端逐渐增大;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的拼接处的外端位于接水盘的上方。
如此设置,能够将排水筋承接的冷凝水可靠地导流至接水盘,进而改善冷凝水容易外溢的问题。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壳体的长度延伸方向,第一排水板倾斜延伸,且第一排水板远离第二排水板的一端高于第一排水板靠近第二排水板的一端;和/或,
沿壳体的长度延伸方向,第二排水板倾斜延伸,且第二排水板远离第一排水板的一端高于第二排水板靠近第一排水板的一端。
将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倾斜设置,有利于使冷凝水汇集至两者的拼接处,进而使冷凝水可靠地导流至接水盘,进而改善冷凝水容易外溢的问题。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调器还包括阻隔筋,阻隔筋设置于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的拼接处的上方。
阻隔筋能够减弱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的冷凝水汇集时的对流冲击,避免冷凝水外溅的问题。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调器还包括引流嘴,引流嘴设置于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的拼接处的外端,且位于接水盘的上方。
引流嘴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将排水筋承接的冷凝水引流至接水盘内,改善排水筋承接的冷凝水外溢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调器还包括加强筋,加强筋连接于壳体和排水筋之间,且支撑于排水筋的下方。
通过加强筋的设置,能够提高排水筋连接于壳体的稳定性,以便于利用排水筋可靠地承接壳体形成的冷凝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的内侧壁还连接有引水筋,引水筋位于排水筋的上方,用于将冷凝水引流至排水筋。
引水筋的设置,能够给壳体形成的冷凝水导流,确保形成的冷凝水可靠地流向排水筋,再通过排水筋流入接水盘,以充分改善冷凝水外溢的问题;而且,壳体形成的冷凝水先流到引水筋,可以通过引水筋使冷凝水缓流,防止冷凝水聚集过多,流下速度太快造成液滴的溅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引水筋的宽度小于排水筋的宽度。
将引水筋的宽度设置的小于排水筋的宽度,确保引水筋导流的冷凝水,能够可靠地滴落在排水筋上,进而改善冷凝水滴落于排水筋外的问题。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水筋倾斜设置,且排水筋的接水面与壳体的内侧壁呈钝角。
倾斜设置排水筋,能够确保排水筋承接的冷凝水可靠地流入接水盘中,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冷凝水外溢的问题,还能够确保排水筋承接的冷凝水快速的排出,改善冷凝水长时间滞留在排水筋上造成细菌滋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Ⅱ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Ⅳ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0-空调器;100-底座;110-前面板;111-出风孔;112-风道;120-贯流风叶;130-导风板;131-通孔;140-蒸发器;150-接水盘;200-壳体;201-出风口;210-前板;220-端板;300-排水筋;301-接水面;310-排水部;311-第一排水板;312-第二排水板;400-引流嘴;510-阻隔筋;520-加强筋;600-引水筋。
具体实施方式
空调器是一种常用于调节室内环境温度和湿度的电器设备;在空调器运转时,会产生冷凝水,通常会在底盘上设置相应的接水盘,对冷凝水进行收集,改善冷凝水溢出的问题。
但是,相关技术提供的空调器难以有效地收集壳体上形成的冷凝水,仍然容易造成冷凝水的外溢,用户体验不佳。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能够有效地收集壳体形成的冷凝水,改善冷凝水溢出的问题,改善用户体验。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空调器010可以是指室内挂机,其包括底座100、壳体200、前面板110、导风架、换热组件、贯流风叶120和导风板130;壳体200、导风架、换热组件和贯流风叶120均装配于底座100,壳体200设置有出风口201;导风板130可转动地设置于导风架,且位于出风口201处;前面板110设置于壳体200。贯流风叶120用于将换热组件换热后的气体从出风口201吹出,即可调节室内环境的温度;当导风板130转动时,即可调节从出风口201吹出的风的风向。
需要说明的是,换热组件包括设置于底座100的蒸发器140。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导风架还可以设置于壳体200,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使空调器010能够实现无风感出风模式。请参照图1和图2,前面板110和壳体200之间形成风道112,前面板110设置有与风道112连通的出风孔111;导风板130设置有通孔131,且导风板130被配置为能打开出风口201或遮挡出风口201;当导风板130打开出风口201时,空调器010处于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冷风或热风能从出风口201直接吹出;当导风板130遮挡出风口201时,空调器010处于无风感出风模式,部分的风从导风板130开设的通孔131吹出,另一部分的风在导风板130的内表面的引导下进入风道112,并从前面板110开设的出风孔111吹出,出风的方式更加分散,即可改善风直接吹向人体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当空调器010处于无风感出风模式时,吹出的风可以是热风也可以是冷气,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空调器010制冷并处于无风感出风模式时,风道112内是冷风,壳体200遇冷降温,同时壳体200内侧流经未经蒸发器140换热的高温高湿空气,该高温高湿空气遇冷在壳体200的内表面凝结成冷凝水。为了改善空调器010运行时,壳体200形成的冷凝水外溢的问题;请参照图2和图3,底座100设置有接水盘150,壳体200的内侧壁连接有排水筋300,即壳体200朝向蒸发器140的侧壁连接有排水筋300,排水筋300用于将冷凝水导流至接水盘150,其中,排水筋300沿壳体200的长度延伸方向a延伸。
在壳体200的内侧壁连接排水筋300,可以利用排水筋300将壳体200形成的冷凝水收集起来,并导流至接水盘150;而且,排水筋300沿壳体200的长度延伸方向a延伸,可以在配置排水筋300时,尽可能的延长排水筋300的长度,有利于使壳体200形成的冷凝水尽可能多的被排水筋300承接、收集,并导流至接水盘150,改善冷凝水溢出的问题。
进一步地,壳体200包括前板210和两个端板220,两个端板220分别连接于前板210的两端;排水筋300连接于前板210的内侧壁,即排水筋300连接于前板210朝向蒸发器140的侧壁;排水筋30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端板220。这样一来,使得排水筋300的长度基本达到了最大,有利于使壳体200形成的冷凝水尽可能的被排水筋300承接,并导流至接水盘150,充分改善壳体200形成的冷凝水外溢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排水筋300的至少一端延伸至与对应的端板220间隔设定距离,例如:间隔10mm、20mm、50mm等。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排水筋300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端板220间隔设定距离;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排水筋300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端板220间隔设定距离,另一端延伸至另一个端板220。如此设置,可以尽可能的延长排水筋300的长度,有利于使壳体200形成的冷凝水尽可能的被排水筋300承接,并导流至接水盘150,以便于有效地处理壳体200形成的冷凝水,改善冷凝水溢出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再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和图4,排水筋300倾斜设置,且排水筋300的接水面301与壳体200的内侧壁呈钝角。倾斜设置排水筋300,能够确保排水筋300承接的冷凝水可靠地流入接水盘150中,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冷凝水外溢的问题,还能够确保排水筋300承接的冷凝水快速的排出,改善冷凝水长时间滞留在排水筋300上造成细菌滋生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接水面301与壳体200的内侧壁的夹角角度包括但不限于95°、100°、110°。
排水筋300与壳体200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本实施例中,排水筋300与壳体200一体成型,这样一来,不需要额外的将排水筋300生产好后,再装配于壳体200,可以减少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排水筋300与壳体200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粘接、热焊、卡接或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连接,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排水筋300的结构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请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排水筋300包括排水部310,排水部310包括第一排水板311和第二排水板312,第一排水板311和第二排水板312均与壳体200的内侧壁连接,即第一排水板311和第二排水板312均与前板210朝向蒸发器140的一侧连接,且第一排水板311和第二排水板312沿壳体200的长度延伸方向a相互拼接;第一排水板311的宽度从远离第二排水板312的一端至靠近第二排水板312的一端逐渐增大;第二排水板312的宽度从远离第一排水板311的一端至靠近第一排水板311的一端逐渐增大;第一排水板311和第二排水板312的拼接处的外端位于接水盘150的上方。如此设置,能够将排水筋300承接的冷凝水可靠地导流至接水盘150,进而改善冷凝水容易外溢的问题。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仅第一排水板311的宽度从远离第二排水板312的一端至靠近第二排水板312的一端逐渐增大;或者,仅第二排水板312的宽度从远离第一排水板311的一端至靠近第一排水板311的一端逐渐增大。
可选地,第一排水板311的高度从远离第二排水板312的一端至靠近第二排水板312的一端逐渐降低,第二排水板312的高度从远离第一排水板311的一端至靠近第一排水板311的一端逐渐降低,即沿壳体的长度延伸方向a,第一排水板311倾斜延伸,且第一排水板311远离第二排水板312的一端高于第一排水板311靠近第二排水板312的一端;且沿壳体的长度延伸方向a,第二排水板312倾斜延伸,且第二排水板312远离第一排水板311的一端高于第二排水板312靠近第一排水板311的一端;这样一来,相互拼接的第一排水板311和第二排水板312大致成“V”字型,有利于使承接于排水部310的冷凝水汇聚于第一排水板311和第二排水板312的连接处,并从此处流入接水盘150,进而确保排水筋300承接的冷凝水能够可靠地流入接水盘150,改善冷凝水外溢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只有第一排水板311和第二排水板312两者中的一者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排水筋300包括至少两个排水部310,至少两个排水部310沿壳体200的长度延伸方向a依次拼接。多个排水部310都能够将承接的冷凝水导流至接水盘150;如此,能够进一步改善少量的冷凝水从排水筋300滴落、外溢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排水部31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排水筋300包括两个相互拼接的排水部310,其中,一个排水部310的第一排水板311远离对应的第二排水板312的一端与另一个排水部310的第二排水板312远离对应的第一排水板311的一端拼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排水部310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三个、四个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相互拼接的第一排水板311和第二排水板312大致成“V”字型的实施方式中,依次拼接的至少两个排水部310大致呈折线型分布,以使汇聚于一个排水部310的冷凝水不会流向另一个排水部310,而是可靠地流向接水盘150,从而有效地改善壳体200形成的冷凝水外溢的问题,改善用户体验。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排水筋300整体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分布的,以使排水筋300承接的冷凝水能够可靠地流入接水盘150中,第一排水板311和第二排水板312均可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第一排水板311和第二排水板312的倾斜设置方式类似,在此以第一排水板311为例说明,第一排水板311与前板210连接的一端的高度高于第一排水板311未连接前板210的高度,即可使第一排水板31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并能够有效地引导冷凝水流向接水盘150。
本实施例中,相互拼接的第一排水板311和第二排水板312的连接方式为一体成型,如此,可以简化生产的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排水板311和第二排水板312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粘接、热焊、卡接、插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2和图4,本实施例的空调器010还包括引流嘴400,引流嘴400与排水筋300连接,且位于第一排水板311和第二排水板312的拼接处的外端,并位于接水盘150的上方。可选地,引流嘴400同时与第一排水板311和第二排水板312连接;或者,引流嘴400可以仅连接于第一排水板311或第二排水板312,且位于第一排水板311和第二排水板312的连接处。
引流嘴400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将排水筋300承接的冷凝水引流至接水盘150内,改善排水筋300承接的冷凝水外溢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引流嘴400的宽度从靠近排水筋300的一端至远离排水筋300的一端逐渐减小。引流嘴400与排水筋300连接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其靠近接水盘150的一端的宽度;这样一来,使得排水筋300和引流嘴400之间形成了较好的衔接,排水筋300承接的冷凝水的流动性更佳,能够可靠地从排水筋300流向引流嘴400,并被引流嘴400汇聚,改善冷凝水漫过排水筋300的面积过大而造成的流动紊乱的问题,进而确保冷凝水能够可靠地流入接水盘150中,改善冷凝水外溢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引流嘴400大致成三角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引流嘴400还可以呈梯形,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引流嘴400将冷凝水引流至接水盘150的可靠性,引流嘴400可以倾斜设置;其中,引流嘴400连接排水筋300的一端的高度大于引流嘴400未连接排水筋300的一端的高度。
进一步地,引流嘴400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包括但不限于45°、30°、60°、90°。
本实施例中提及的水平面是指空调器010通常在安装、使用状态下的相对位置,而不是指绝对位置。
引流嘴400与排水筋300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一体成型、粘接、热焊、插接。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空调器010还包括阻隔筋510连接于壳体200和排水筋300之间;具体地,阻隔筋510设置于第一排水板311和第二排水板312的拼接处的上方。阻隔筋510的设置能够减弱第一排水板311与第二排水板312的冷凝水的对流冲击,避免冷凝水外溅;而且,通过阻隔筋510的设置,能够提高排水筋300连接于壳体200的稳定性,以便于利用排水筋300可靠地承接壳体200形成的冷凝水。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阻隔筋510还可以仅连接于壳体200或仅连接于排水筋300,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阻隔筋510呈三角板状,三角板的相邻两个侧边分别与壳体200和排水筋300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阻隔筋510还可以是矩形板状、梯形板状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阻隔筋510与壳体200和排水筋300的连接方式均为一体成型;如此,不需要单独生产阻隔筋510,再将阻隔筋510与壳体200和排水筋300连接,有效地减少了生产的工序,进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阻隔筋510与壳体200和排水筋300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粘接、热焊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阻隔筋51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排水筋300和壳体200之间连接有两个阻隔筋510,且两个阻隔筋510与两个排水部310一一对应地分布。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阻隔筋510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三个、四个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排水筋300连接于壳体200的稳定性;壳体200和排水筋300之间还连接有用于支撑排水筋300的加强筋520,即壳体200和排水筋300之间还连接有加强筋520,且加强筋520支撑于排水筋300的下方,即加强筋520和阻隔筋510分别位于排水筋300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地,壳体200和排水筋300之间连接有多个加强筋520,多个加强筋520沿排水筋300的长度延伸方向a依次间隔排布。
壳体200和排水筋300之间连接的加强筋520的具体数量,包括但不限于一个、三个、五个、十个。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壳体200的内侧壁还连接有引水筋600,即前板210朝向蒸发器140的一侧还连接有引水筋600,引水筋600位于排水筋300的上方,用于将冷凝水引流至排水筋300。引水筋600的设置,能够给壳体200形成的冷凝水导流,确保形成的冷凝水可靠地流向排水筋300,再通过排水筋300流入接水盘150,以充分改善冷凝水外溢的问题;而且,壳体200形成的冷凝水先流到引水筋600,可以通过引水筋600使冷凝水缓流,防止冷凝水聚集过多,流下速度太快造成液滴的溅落。
进一步地,引水筋600的宽度小于排水筋300的宽度。将引水筋600的宽度设置的小于排水筋300的宽度,确保引水筋600导流的冷凝水,能够可靠地滴落在排水筋300上,进而改善冷凝水滴落于排水筋300外的问题。
引水筋60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例如:一个、十个、十五个、二十个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的壳体200连接有多个引水筋600;多个引水筋600在竖直方向上呈两排分布,每一排的多个引水筋600沿排水筋300的长度延伸方向a间隔分布,且两排引水筋600错位分布。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利用多个引水筋600可靠地引导冷凝水流向排水筋300,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放缓冷凝水流向排水筋300的速度,改善冷凝水流速太快而溅落的问题,有效地改善了冷凝水外溢的问题,改善用户体验。
引水筋600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多个引水筋600中包括呈倒“V”型的引水筋600、以及呈斜线型的引水筋600;上述倒“V”型可以是指两段折弯式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引水筋600还可以呈圆弧形、或者大致呈梯形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引水筋600与壳体200一体成型,如此,可以减少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引水筋600与壳体200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粘接、卡接、插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连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010运行时,壳体200形成的冷凝水由排水筋300承接,且能够在排水筋300的引导下流入接水盘15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010能够有效地处理壳体200形成的冷凝水,改善冷凝水溢出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0),所述底座(100)设置有接水盘(150);
壳体(200),所述壳体(200)装配于所述底座(100);以及,
排水筋(300),所述排水筋(300)与所述壳体(200)的内侧壁连接,用于将冷凝水导流至所述接水盘(150),其中,所述排水筋(300)沿所述壳体(200)的长度延伸方向(a)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0)包括前板(210)和两个端板(220),两个所述端板(220)分别连接于所述前板(210)的两端;所述排水筋(300)连接于所述前板(210)的内侧壁;
所述排水筋(300)的至少一端延伸至对应的所述端板(220),或者所述排水筋(300)的至少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端板(220)间隔设定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筋(300)包括第一排水板(311)和第二排水板(312),所述第一排水板(311)和所述第二排水板(312)均与所述壳体(200)的内侧壁连接,且所述第一排水板(311)和所述第二排水板(312)沿所述壳体(200)的长度延伸方向(a)相互拼接;
所述第一排水板(311)的宽度从远离所述第二排水板(312)的一端至靠近所述第二排水板(312)的一端逐渐增大;和/或,
所述第二排水板(312)的宽度从远离所述第一排水板(311)的一端至靠近所述第一排水板(311)的一端逐渐增大;
所述第一排水板(311)和所述第二排水板(312)的拼接处的外端位于所述接水盘(150)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壳体的长度延伸方向(a),所述第一排水板(311)倾斜延伸,且所述第一排水板(311)远离所述第二排水板(312)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一排水板(311)靠近所述第二排水板(312)的一端;和/或,
沿所述壳体的长度延伸方向(a),所述第二排水板(312)倾斜延伸,且所述第二排水板(312)远离第一排水板(311)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二排水板(312)靠近所述第一排水板(311)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阻隔筋(510),所述阻隔筋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水板(311)和所述第二排水板(312)的拼接处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引流嘴(400),所述引流嘴(400)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水板(311)和所述第二排水板(312)的拼接处的外端,且位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加强筋(520),所述加强筋(520)连接于所述壳体(200)和所述排水筋(300)之间,且支撑于所述排水筋(300)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0)的内侧壁还连接有引水筋(600),所述引水筋(600)位于所述排水筋(300)的上方,用于将冷凝水引流至所述排水筋(3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筋(600)的宽度小于所述排水筋(300)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筋(300)倾斜设置,且所述排水筋(300)的接水面(301)与所述壳体(200)的内侧壁呈钝角。
CN202320237880.9U 2023-01-31 2023-01-31 空调器 Active CN2191604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7880.9U CN219160472U (zh) 2023-01-31 2023-01-31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7880.9U CN219160472U (zh) 2023-01-31 2023-01-31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0472U true CN219160472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21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37880.9U Active CN219160472U (zh) 2023-01-31 2023-01-31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04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3696C (zh) 热泵用换热器
KR101082792B1 (ko) 고효율 냉각탑
CN102620597B (zh) 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
US20100089562A1 (en) Heat exchanger
RU2656767C2 (ru) Водосборный узел
CN209181132U (zh) 空调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160472U (zh) 空调器
KR20030077321A (ko) 냉각탑용 충전재
CN104776752B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冷却塔填料
JP5962645B2 (ja) 熱交換器
CN206847036U (zh) 冷凝水收集装置、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CN215909348U (zh) 风道件、通风换热部件以及空调器
CN101403572B (zh) 空冷平台支撑与环境风场诱导一体化装置
CN105928258A (zh) 换热器及空调
CN216592850U (zh) 一种多联式冷却塔的防飘水装置
CN111964162A (zh) 加湿单元、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5333598A (zh) 一种风柜分层挡水装置
CN210486023U (zh) 空调机组
CN210292230U (zh) 一种空调风叶安装架及空调器
CN206300280U (zh) 空调器及其空调器室内机
CN217464854U (zh)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862290U (zh) 一种洁净车间的水循环冷却系统
CN220366469U (zh) 一种风冷柜
CN210118964U (zh) 空调器的室外围板以及空调器
CN217131565U (zh) 一种冷凝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