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57538U - 一种抗洪抢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洪抢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57538U
CN219157538U CN202122005507.4U CN202122005507U CN219157538U CN 219157538 U CN219157538 U CN 219157538U CN 202122005507 U CN202122005507 U CN 202122005507U CN 219157538 U CN219157538 U CN 219157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net
barrier
blocking
emergenc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0550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宗旭
赵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00550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57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57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575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洪抢险装置,包括依次相接的固定锚、连接绳、阻隔网和气囊;所述气囊呈柱状结构,且阻隔网上设置有阻隔膜,所述阻隔膜沿所述气囊的轴向与所述气囊的周向外侧接触,以使阻隔膜阻隔所述气囊下方的水流;所述阻隔膜和气囊均采用柔性防水材质制成,所述气囊上设有充气口;所述连接绳和气囊分别固定于所述阻隔网的两个相对侧边,所述气囊的横向高度大于水位高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收纳和运输,可以在任意位置快速安装,为抗洪抢险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抗洪抢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洪设备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洪抢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抗洪设备通常是固定结构,无法收纳、不能及时搬运至发生洪水灾害地区,只能固定设置在某一位置,而且现有技术中的抗洪设备安装难度较大,在堤坝已经出现决口现象或者城市中突然发生洪水灾害时,很难及时安装布置抗洪设备,给抗洪抢险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专利号为CN200610019020.9的专利中提出一种可收纳的抗洪专用囊,但是该结构需要在储物囊中填充沙土和钢筋等填充物,依靠填充物堵住决口,使用不方便。
另外,在大型鱼塘需要停止泄水时,通常人们只能在洞口处手动填充泥土,此时泄水口不能太大,否则很难堵住,当鱼塘较大时,泄水速度很慢。为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快速堵住堤坝决口或者抗洪、且易于收纳的抗洪抢险装置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抗洪设备无法收纳、不便搬运、很难及时安装布置抗洪设备或者需要放入填充物,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洪抢险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洪抢险装置,包括依次相接的固定锚、连接绳、阻隔网和气囊;所述气囊呈柱状结构,且阻隔网上设置有阻隔膜,所述阻隔膜沿所述气囊的轴向与所述气囊的周向外侧接触,以使阻隔膜阻隔所述气囊下方的水流;所述阻隔膜和气囊均采用柔性防水材质制成,所述气囊上设有充气口;所述连接绳和气囊分别固定于所述阻隔网的两个相对侧边,所述气囊的横向高度大于水位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阻隔膜与所述阻隔网和气囊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阻隔膜与所述阻隔网和气囊不连接,多个阻隔膜在水流冲击下压向阻隔网表面并与气囊外表面抵接。
进一步的,与所述连接绳和气囊所在的阻隔网侧边垂直的两个侧边上固定有固定绳。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绳设置有多个,连接绳的一端沿阻隔网的长度方向排布,连接绳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固定锚。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绳和所述固定锚之间还连接有集中环,每个所述连接绳穿过所述集中环、且所述集中环能够相对所述连接绳往复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集中环包括适于连接绳穿过的套圈和与所述套圈固定的拉环。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的外周包裹有包裹网,所述阻隔网与包裹网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阻隔网和包裹网采用柔性金属丝或者棉绳制成网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阻隔膜与所述阻隔网粘贴或者热封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锚将整个装置的前端固定,当用于大坝堵决口时,固定锚固定在水下,气囊则浮在水面,则固定锚与气囊之间的连接绳形成斜面,由于气囊所在位置位于下游,水流从上游流向气囊时,阻隔膜受到水流的冲击与阻隔网和气囊表面相抵,从而阻隔膜进行堵水;当用于拦截洪水时,可以快速将阻隔膜的一边快速埋入地下,洪水来临时,洪水从阻隔膜上方经过,最后被气囊和阻隔膜一起堵住,从而起到防洪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收纳和运输,可以在任意位置快速安装,为抗洪抢险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用于堤坝决口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用于堤坝决口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道路防洪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锚;2、连接绳;3、阻隔膜;4、气囊;401、充气口;5、固定绳;6、集中环;601、套圈;602、拉环;7、阻隔网;8、包裹网,9、道路一;10、道路二;11、道路三;12、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附图中虚线部分代指水流。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5所示,一种抗洪抢险装置,包括依次相接的固定锚1、连接绳2、阻隔网7和气囊4;固定锚1用于固定在水下,将装置固定在上游位置,气囊4充气后呈圆柱形结构,且阻隔网7上固定有阻隔膜3,阻隔膜3与阻隔网7可以通过粘贴或者热封固定,阻隔膜3的一侧沿气囊4的轴向固定于气囊4的周向外侧;阻隔膜3和气囊4用于挡住水流,因此阻隔膜3和气囊4均采用柔性防水材质制成,气囊4上设有充气口401,用于充气或者放气,充气口401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提高充气和放气速度;连接绳2和气囊4分别固定于阻隔网7的两个相对侧边,气囊4的横向高度大于水位高度,当装置安装完成后,气囊4形成墙体阻截水流。
连接绳2通常设置有多个,连接绳2的一端沿阻隔网7的长度方向排布,连接绳2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固定锚1,这样装置打开后可以使阻隔网7完全张开。
安装时,首先将固定锚1固定在待截流部位的前方,所述前方是指待截流部位的上游位置,接着释放其他部件,并且将气囊4充满气体。收纳时,将气囊4放气,取出固定锚1即可收起装置,由于装置中的大部分部件为柔性材质,因此很方便收纳携带。
工作原理:气囊4充气后会向上浮起,而连接在阻隔网7另一侧的固定锚1则固定在水下,这样气囊4和固定锚1将阻隔膜3拉成斜面(阻隔网7与阻隔膜3表面贴合,因此阻隔膜3与阻隔网7一同被拉成斜面),当用于堤坝决口或者池塘泄洪堵水时,如图1所示,固定锚1固定在上游的水下,气囊4放置于决口或者池塘泄洪口处充气,由于在决口或者池塘泄洪口位置,水流向下冲击,因此靠近气囊4的阻隔膜3一侧被向下按压与阻隔网7贴合,使阻隔膜3与气囊4共同起到堵住决口或者池塘泄洪口的作用。当用于预防防洪时,气囊4通常布置于与水流方向垂直的、且路旁有树12的主干道上(此时气囊4可以延伸数里),如图5所示,洪水沿道路一9冲向道路二10,在洪水没有来之前,在道路二10左侧布置气囊4,可以阻止洪水到达道路三11,气囊4可以靠在道路二10左侧的树12上,离左侧一排树12几米远地方,挖一道沟,把阻隔膜3的一边放在沟里,用土压实,气囊4沿着洪水冲击的方向处在阻隔网3的前方,气囊4充气后形成数里的大坝,洪水来临时,阻隔膜3的另一边冲向气囊4,同时阻隔膜3紧压在阻隔网7上,阻隔膜3与气囊4共同堵水,操作简单,洪水过后,清理方便,可以省去大量劳动力。树12可以承受大部分的洪水冲击力,从而减少固定锚1的受力,气囊4的高度通常不会高于道路二10上树12的高度,当气囊4为圆柱形结构时,气囊4的直径通常不大于10m。
当需要调整气囊4位置时,可以在气囊充气前先拉扯连接绳2,调整连接绳2长度,使气囊4正好处于决口或者泄洪口处,接着再给气囊4充气。
当用于堵住管涌时,本装置的尺寸相应减小,由于管涌位于水面以下的土壤中,为了使气囊4下沉,气囊4需要充入液态水,接着将固定锚1固定在管涌附近,通过拉扯连接绳2使气囊4堵在管涌口处。
气囊4也可以采用棱柱形结构,采用圆柱形结构时,气囊4的外周圆滑,阻隔膜3可以很容易带动气囊4旋转,使阻隔膜3迅速到达最低处。气囊4和阻隔膜3的长度(为便于描述,令阻隔膜3的长度为沿气囊4轴向的延伸尺寸)可以根据堤坝或者洪水区域的宽度设计,当用于堤坝决口时,由于需要完全堵住决口部位,因此气囊4的长度略大于堤坝的宽度,使气囊4能够堵住堤坝。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中,阻隔膜3固定在气囊4和阻隔网7上,当用于堵堤坝决口时,水流冲击力很大,气囊4释放后,阻隔膜3会承受很大水压,固定锚1很容易松脱,为此本实施例作如下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阻隔膜3与阻隔网7和气囊4不连接,阻隔膜3在水流冲击下压向阻隔网7表面并与气囊4外表面抵接,也就是阻隔膜3为独立部件,使用时,把固定锚1放在溃坝上游,沉入水中,调节连接绳2的长度,使气囊4到达溃坝决口处再固定连接绳2,接着拉开气囊4两端,迅速充气,使气囊4浮在水上,在水流冲击下,气囊4、阻隔网7行成一个斜面(如图2所示),此时在上游水中投放阻隔膜3,阻隔膜3随水流向气囊4方向移动,并在决口处被向下运动的水流压下,直至阻隔膜3就贴合在阻隔网7上,阻隔膜3堵水下沉,同时,阻隔膜3在水流冲击下会逐渐向气囊4靠近,直至与气囊4表面抵接,起到联合堵水的效果,可以迅速把大坝决堤堵上,为抗洪抢险赢得时间。可以逐个依次投放或者多批次投放阻隔膜3,使阻隔膜3受到的水压和固定锚1的拉力逐渐增大,容易操作,方便灵活。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与连接绳2和气囊4所在的阻隔网7侧边垂直的两个侧边上固定有固定绳5。当阻隔膜3下沉至最低处时,将固定绳5固定在外部结构上,从而拉住阻隔网7的长度方向两侧,加强了装置稳定性,也便于后期快速收纳。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连接绳2设置有多个,当需要拉扯连接绳2时很难同时拉住所有绳子,为此,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连接绳2和固定锚1之间还连接有集中环6,每个连接绳2穿过集中环6、且集中环6能够相对连接绳2往复滑动。集中环6用于将连接绳2汇聚,释放连接绳2后,只要拉住集中环6即可随时拉扯所有连接绳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集中环6包括适于连接绳2穿过的套圈601和与套圈601固定的拉环602,拉环602供使用者手持,手持拉环602时不会与连接绳2接触摩擦,对使用者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实施例五
如图3所示,为了避免气囊4被硬物撞破,气囊4的外周包裹有包裹网8,包裹网8的尺寸应该满足:气囊4能够完全充满膨胀。
本实施例还可以作为大型救生圈使用,人可以抓住包裹网8,依附高高的气囊4避免被水淹没和冲走,气囊4尺寸通常很大,因此可以供很多人抓住,起到很大的救助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抗洪抢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接的固定锚(1)、连接绳(2)、阻隔网(7)和气囊(4);所述气囊(4)呈柱状结构,且阻隔网(7)上设置有阻隔膜(3),所述阻隔膜(3)沿所述气囊(4)的轴向与所述气囊(4)的周向外侧接触,以使阻隔膜(3)阻隔所述气囊(4)下方的水流;
所述阻隔膜(3)和气囊(4)均采用柔性防水材质制成,所述气囊(4)上设有充气口(401);
所述连接绳(2)和气囊(4)分别固定于所述阻隔网(7)的两个相对侧边,所述气囊(4)的横向高度大于水位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洪抢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膜(3)与所述阻隔网(7)和气囊(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洪抢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膜(3)与所述阻隔网(7)和气囊(4)不连接,多个阻隔膜(3)在水流冲击下压向阻隔网(7)表面并与气囊(4)外表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洪抢险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连接绳(2)和气囊(4)所在的阻隔网(7)侧边垂直的两个侧边上固定有固定绳(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洪抢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绳(2)设置有多个,连接绳(2)的一端沿阻隔网(7)的长度方向排布,连接绳(2)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固定锚(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洪抢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绳(2)和所述固定锚(1)之间还连接有集中环(6),每个所述连接绳(2)穿过所述集中环(6)、且所述集中环(6)能够相对所述连接绳(2)往复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洪抢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环(6)包括适于连接绳(2)穿过的套圈(601)和与所述套圈(601)固定的拉环(60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洪抢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4)的外周包裹有包裹网(8),所述阻隔网(7)与包裹网(8)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洪抢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网(7)和包裹网(8)采用柔性金属丝或者棉绳制成网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洪抢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膜(3)与所述阻隔网(7)粘贴或者热封固定。
CN202122005507.4U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抗洪抢险装置 Active CN219157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5507.4U CN219157538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抗洪抢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5507.4U CN219157538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抗洪抢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57538U true CN219157538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42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05507.4U Active CN219157538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抗洪抢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575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34001B (zh) 潮汐响应式屏障
CN111172946B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护坡网
KR20190095494A (ko) 전개형 플렉서블 범람 완화 벽
CN105040637B (zh) 一种柔性浮式防波堤的安装工艺
US2584867A (en) Floatable breakwater
CN106192901A (zh) 一种堤坝上游管涌口快速封堵装置及方法
CN219157538U (zh) 一种抗洪抢险装置
JP4883800B2 (ja) 空圧式起伏ゲート
CN214993499U (zh) 一种可折叠浮式防波堤
CN112962533B (zh) 一种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及方法
CN106192900A (zh) 一种基于吸水树脂的堤坝管涌抢险封堵方法
CN108481750B (zh) 防止漫堤、管涌的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211596667U (zh) 一种蜂窝式橡胶气囊
CN210031673U (zh) 一种防渗型水利防洪堤
CN210503090U (zh) 一种充气式浒苔拦截浮坝
RU2380478C1 (ru) Мобильная плотина парашютного типа
CN207619925U (zh) 漂浮式堤坝抢护沉排
JP2017172294A (ja) 止水ゲートの漏水防止具、及びその投入方法
CN101725131A (zh) 防洪应急抢险袋
CN106906795B (zh) 弹性封堵容器及管涌封堵方法
RU2774723C1 (ru) Способ защиты водоналивных дамб от механических повреждений движущимися в воде предметами
JPH08226116A (ja) 浮沈自在堰
JP2015078488A (ja) 堤防洗掘部の補修方法と堤防洗掘防止具
CN210421001U (zh) 一种充液/气式堵水囊
CN214737814U (zh) 一种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