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62533B - 一种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62533B
CN112962533B CN202110184957.6A CN202110184957A CN112962533B CN 112962533 B CN112962533 B CN 112962533B CN 202110184957 A CN202110184957 A CN 202110184957A CN 112962533 B CN112962533 B CN 1129625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main body
body part
umbrella
see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49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62533A (zh
Inventor
韩晓玉
邬爱清
朱杰兵
吴庆华
刘元坤
董志宏
周华敏
熊勇
任佳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jiang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Original Assignee
Changjiang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jiang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filed Critical Changjiang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Priority to CN20211018495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625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62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25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625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25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16Sealings or joi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0Dams; Dykes; Sluice ways or other structures for dykes, dams, or the lik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及其实现方法,包括导向伞、连接绳和主体部分,导向伞通过连接绳与主体部分连接,导向伞、连接绳和主体部分由易溶水的粘结剂粘结在一起,装置入水后自动翻转为导向伞向下,导向伞和连接绳与主体部分的粘结剂遇水溶解,导向伞和连接绳从主体部分脱落,在水流带动下朝向堤身漏洞或管涌通道运动,并带动主体部分朝向堤身漏洞或管涌通道运动,主体部分提供堵漏所需要的骨架类或软体类材料,在水流作用下自行发挥作用。本发明的堵漏装置入水后受水流牵引自动向水流通道运动,不需要人工干预,可发挥“前截堵渗”作用,为堤防堵漏或其它抢险措施争取更多时间,起到阻止险情进一步发展,减小险情危害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汛抢险救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江河众多,气候变化多端,年年都有防汛工作,堤防抢险是江河防汛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护堤防安全,防止洪灾的一个重要环节。堤防是挡水建筑物,一般用土修筑。江河上的堤线基本都是经过历史上多次加培修成,因此土料和地层复杂,堤身内含渗流特性各异的多种土层,还有害堤动物的破坏,因此,大水时易发生险情。此处,穿堤建筑物也是堤防的薄弱环节。堤防常见险情有:渗水、管涌、流土、漏洞、裂缝、滑坡、跌窝、堤岸崩塌、漫溢等。
其中漏洞是贯通于堤身或地基内孔洞的流水通道。一般分清水漏洞和浑水漏洞,前者险情较小,但时间长了可能转化为浑水漏洞。漏洞水流常为压力管流,流速大,冲刷力强,险情发展快,抢护不及将导致堤防塌陷、溃决,是堤防严重险情之一。发生原因有:堤身碾压不实,新填土与旧堤土体结合不密实,堤身有裂缝,洞穴、暗沟、暗缝、腐树根等,渗漏险情的发展等。
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水在土孔隙中的流速增大引起土的细颗粒被冲刷带走的现象,也称翻沙鼓水,是一种渗透变形形式。管涌出水口口径小者几厘米、大者几米,孔隙周围多形成隆起的沙环。管涌发生时,出水口水面翻花,若得不到控制,则险情极有可能恶化,大量涌水翻沙可使堤防、水闸地基等土壤骨架破坏,水道扩大,引起建筑物塌陷,造成决堤、垮坝、倒闸等事故。管涌是堤防工程常见险情,1998年长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期间险情资料统计显示,中下游堤防和干流堤防发生的较大险情分别为1700处和700处,管涌占比均超过50%。江河防汛每年的汛前需要进行加固和隐患排查,汛期需要安排人员值班巡堤。险情发现太晚、判断失误或延误有利处置时机,会造成财产乃至生命的极大损失,真实实例时有发生。
漏洞和管涌等渗漏险情的出险原因大致相同,共同的险象是渗水透过堤身或地基流出。目前的抢护原则都是前截堵渗,后导渗,减小渗压和出逸流速,抑制土、沙被带走,只允许清水流出。其中漏洞抢护的具体方法为:查明进水口,如进水口较小、土质较硬时,可用大于洞口的铁锅将洞口扣住,锅上及四周压土袋;若进水口土质较松时,可用软草捆、棉被等将洞口塞堵,或覆盖帆布或土工布上压土袋。一时找不到进水口或进水口较多而分散时,可在临河一定范围内抛土袋堵漏,背河做反滤围井。上堵下排,同时进行,直至漏水显著减小或停止,水落后修筑前戗。
管涌抢护具体方法为:若涌水口较少,可在渗水口处修做反滤围井;若涌水口多,可修做透水压渗台,防止土粒流失险情扩大。采用上堵下排的原则去处理。上游用粘土堵,下游用反滤排,或在涌水口处修筑月堤,充水平衡上下游水压。当前管涌抗险抢护主要方法集中在反虑压重和保护管涌出口上,“前截堵渗”技术措施极为有限。
近些年,堤防堵漏技术有所创新。“一种堤坝上游管涌口快速堵漏装置及方法”、“一种自动找堵漏洞装置”(CN02268483.2)提供了一种带绳子的装置,该装置适用于高水位时候在堤顶附近应用,对于远离堤顶或水下地形平缓的地方则无能为力,此外,上述类型装置的堵漏过程需要人工操作。“便携式管涌快速堵漏器”进行了改进,但在水流通道离堤顶较远、水下地形平缓或管涌渗流量较小的情况下也难以应用。“一种高吸水树脂管涌探测堵漏器、制备方法及应用”(CN200810079731.4)提供了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和一种半自动管涌探测堵漏装置,其中半自动管涌探测堵漏装置使用步骤繁琐,需要人工操作,在水流通道离堤顶较远、紧急情况下或管涌渗流量较小的情况下难以应用。
总结而言,现今堤身漏洞、裂缝和管涌等水流通道的险情处置方法主要依靠传统方法和简易材料,技术措施集中在“后导渗”方面,“前截堵渗”传统方法极为落后,创新技术使用多有不便,紧急情况下可能造成极大损失。基于堤身漏洞抢护和管涌险情处置的实际情况,极为需要通道堵漏创新技术,能够减少人力,在紧急情况下或险情发生后起到堵塞或缩小渗流通道、给予更多抢险时间的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堤防漏洞、裂缝和管涌等险情处置措施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及方法,只需人工抛掷或无人机吊装到堤身漏洞和管涌渗流通道的水面附近,能够依靠水流作用自动寻找水流通道,较为精准的对通道填充软体和骨架材料,起到堵塞或部分堵塞水流通道或管涌渗流通道、给予更多抢险时间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包括导向伞、连接绳和主体部分,导向伞通过连接绳与主体部分连接,导向伞、连接绳和主体部分由易溶水的粘结剂粘结在一起,装置入水后自动翻转为导向伞向下,导向伞和连接绳与主体部分的粘结剂遇水溶解,导向伞和连接绳从主体部分脱落,在水流带动下朝向堤身漏洞或管涌通道运动,并带动主体部分朝向堤身漏洞或管涌通道运动,主体部分提供骨架类或软体类用于发挥堵漏作用的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堤防堵漏装置整体呈葫芦形或锥-柱结合体形状,适用于入水状态调整和进入水流通道;所述导向伞裸露在外,导向伞由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伞状或锥状,主体部分与导向伞的连接处形状与导向伞形状契合,主体部分的其它部分呈球形、扁球型或圆柱形。
进一步的,堵漏装置的整体和局部密度通过所用材料进行设计,堵漏装置入水前整体密度为0.8~1.0g/cm3,可在水面短时漂浮。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伞及其所连接主体部分的密度为1.2~3.0g/cm3,漂浮状态下导向伞部分可自动翻转向下;主体部分中软体材料整体密度为1.0~1.5g/cm3,骨架类材料密度大于1.2g/cm3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分的表层或内部设有密度小于1.0g/cm3的溶蚀材料,用于调节装置的形状、总体密度和水面浮沉时间和水中浮力变化,增强主体部分被水流牵引过程中的浮力,减缓主体部分沉底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溶蚀材料溶蚀材料由粘胶和粉末组成,粘胶采用糊精等较易溶于水的粘胶,粉末采用木柴粉末等天然材料或橡胶、塑料、纤维等化合物材料,其溶解剥落速度通过控制溶蚀材料表面与水接触面积、粘胶种类、颗粒材料的粒径和种类、材料配比和制作工艺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按照单独堵漏或组合堵漏需求,以主体材料主要种类将堵漏装置设计成4类,分别为软体型、骨架型、混合型和特异型,其中:
软体型堵漏装置主要提供软体材料进行堵漏,主体部分组成包括软体材料和溶蚀材料,可添加骨架类材料制成的支撑架,最外层可包裹溶蚀材料,分成整体型和散装型,散装型在通道内或通道口处解体后,软体材料散落,随水流自动堵住水流通道;
骨架型堵漏装置由骨架材料制作成支撑架形式或散落形式,溶蚀材料作为骨架间粘结、密度调整或外形塑造的材料所述支撑架根据堵漏原理设计为上宽下窄的形状;
混合型堵漏装置既包含软体材料也包含骨架类材料,软体材料与由骨架材料制作成的支撑架粘结一体或包含于支撑架结构中;
特异型堵漏装置由溶蚀材料制成外壳,外壳中包裹有进水管、配重块、化合材料,外壳上设有作为水流入口的压力控制装置,进水管的一端与压力控制装置连通,另一端连接配重块,水流入口由压力控制装置控制,当控制装置压力达到设计标准时水流入口打开,水进入进水管内,进水管布置有小孔,水流出后使内部溶蚀材料溶解,促使溶蚀材料快速崩解,同时作为溶剂、催化剂或直接参与化合反应,促使化合材料反应生成堵漏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软体材料是具有一定压缩性、可以随水流堵塞孔洞、缝隙的材料,其为整体成型、散装纤维丝状、球状、柱状、颗粒状或不规则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软体材料为各类化学聚合物或各类纤维织物,或者是各类化学聚合物或各类纤维织物与粘土、岩石和金属加工制作的材料;所述骨架材料由金属、硬塑料、粘土和石块材料其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加工合成。
一种自寻的堤防堵漏方法,其采用上述的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进行,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险情状况判断采用单独类型装置堵漏还是组合装置类型堵漏,堵漏装置抛掷顺序的一般原则为从小尺寸到大尺寸,先释放骨架型再释放软体类型堵漏装置,情况不明或者紧急情况抛掷多类型、多尺寸堵漏装置;
单个堵漏装置由人工抛掷或无人机吊装堤防堵漏装置到堤身漏洞和管涌渗流通道的水面附近;装置入水后自动翻转为导向伞部分向下,导向伞和连接绳与主体部分的粘结剂遇水溶解,导向伞和连接绳从主体部分脱落;
导向伞在水流带动下朝向堤身漏洞或管涌通道运动,导向伞通过连接绳带动主体部分朝向堤身漏洞或管涌通道运动,进而主体部分进入堤身漏洞或管涌通道实现堵漏效果。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根据险情情况,投掷适宜尺寸和类型的堵漏装置,或者组合应用不同类型的堵漏装置,该装置适用于堤身漏洞、裂缝和管涌通道的堵漏,尤其是入水口水面形成漩涡或水沙吸入量较大情况下水流通道的紧急处置,可以在险情发生后或紧急情况下关闭或缩小堤防水流通道,发挥“前截堵渗”作用,起到堵塞漏洞,或者为“后导渗”等抢险措施争取更多时间,阻止险情快速发展,减小险情危害的作用。本发明的装置在一定范围内可自行寻找水流通道,给出了多类型的堵漏装置和设计方法,提高堤防险情处置的科技水平,为堤防险情处置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和新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应用在堤身漏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应用在管涌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实施例一(整体软体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实施例二(散装软体型:主体部分锥-柱结合体形状、散体软体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实施例三(整体骨架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实施例四(混合型:软体材料部分与支撑架粘结、部分散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实施例五(特异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分述如下:
1-1—堤内;1-2—堤身;1-3—堤外;2-1—堤身漏洞;2-2—管涌通道;3—堤防堵漏装置;3-1—导向伞;3-2—连接绳;3-3—主体部分;3-31—支撑架;3-32—软体材料;3-33—溶蚀材料;3-34—配重块;3-35—进水管;3-36—压力控制装置;3-37—化合材料;3-38—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不同的配置来设计和制作。
如图1和图2所示,汛期江河、湖泊等堤防在堤内1-1高水位、堤外1-2低水位条件下,堤身漏洞2-1和管涌未得到控制转为管涌通道2-2时会严重危害堤身安全。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3,应用于堤身漏洞2-1和管涌通道2-2的堵漏,尤其是入水口水面形成漩涡或水沙吸入量较大情况下的通道处置。该装置由人工抛或无人机掷到水流通道附近水面后不再需要人员操作,能够依靠水流作用自动寻找水流通道,较为精准的对通道填充软体和骨架材料,起到堵塞或部分堵塞堤身漏洞2-1和管涌通道2-2的水流通道、减小水沙流失,发挥“前截堵渗”作用,起到为“后导渗”等抢险措施争取更多时间,阻止险情快速发展,减小险情危害的作用。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中堤防堵漏装置3的结构展开示意图,所述堵漏装置包括导向伞3-1、连接绳3-2和主体部分3-3,导向伞3-1通过连接绳3-2与主体部分3-3连接。导向伞3-1、连接绳3-2和主体部分3-3由糊精等易溶水的粘结剂粘结在一起,装置入水后翻转,导向伞3-1和连接绳3-2与主体部分3-3的粘结剂遇水溶解,导向伞3-1和连接绳3-2最先从主体部分3-3脱落,在水流带动下朝向堤身漏洞2-1或管涌通道2-2运动,导向伞3-1通过连接绳3-2带动主体部分3-3朝向堤身漏洞2-1或管涌通道2-2运动。
制作完成后的装置整体呈现葫芦形、锥-柱结合体形状等。所述导向伞3-1裸露在外,外表呈锥形且密度大于1.2g/cm3,导向伞3-1由金属、硬塑料等材料制成呈伞状或锥型;主体部分3-3总体呈球形、扁球形或圆柱状,主体部分3-3与导向伞3-1的连接处形状与导向伞形状契合。堵漏装置的形状依据装置入水状态调整需要和方便进入水流通道而设计。
堵漏装置的密度利用所用材料进行专门设计:堵漏装置整体密度为0.8~1.0g/cm3,可以在水面短时漂浮。装置各个部分的密度进行不均匀设计:导向伞3-1的密度大于1.2g/cm3,漂浮状态下导向伞3-1可自动翻转向下;主体部分3-3的表层或内部根据需要设有密度小于1.0g/cm3的溶蚀材料,表层或内部的溶蚀材料进行溶蚀剥落时间设计,使主体部分3-3在被水流牵引过程中保持一定浮力,减少主体部分3-3沉底时间,可增强堵漏装置对水流通道的自动寻的能力;最终发挥作用的通道堵漏材料为主体部分3-3中的软体材料或骨架材料,静水中沉入水底,其中软体材料的密度为1.0~1.5g/cm3,骨架类材料密度大于1.2g/cm3
本发明实施例堵漏装置按照主体部分3-3的主要材料种类和功能发挥设计成4类,分别为软体型、骨架型、混合型和特异型堵漏装置。
请参阅图4及图5,本发明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示软体型堵漏装置,主要作用是向水流通道运送软体材料,主体部分以软体材料为主。所述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包括导向伞3-1、连接绳3-2和主体部分3-3,导向伞3-1通过连接绳3-2与主体部分3-3连接,其中主体部分3-3包括支撑架3-31、软体材料3-32和溶蚀材料3-33,支撑架为非必选材料。图4所示实施例中,软体材料3-32与支撑架3-32一体制作,软体材料3-32与支撑架3-32粘接在一起,可堵较大型漏洞。图5所示实施例中,支撑架3-32中包含一些松散的各种形状的软体材料3-32,即软体材料3-32被临时限位在支撑架3-32中或与支撑架3-32为松散组合,在通道内或通道口处解体后,软体材料3-32散落,随水流可以自动堵住小一些的水流通道。
为了调整装置的整体密度、强化结构形状和增强堵漏效果,一般在主体部分3-3植入骨架材料制成的支撑架3-31。所述支撑架3-31根据堵漏原理设计为上宽下窄的形状(如图4所示),可为固定或组合结构,其形状有利于在水流通道内持力,作为通道的堵漏骨架;制作所述支撑架3-31的材料为密度大于1.2的硬质材料,有金属、硬塑料、粘土和石块等材料加工制成,或多种材料合成。
所述软体材料3-32是具有一定压缩性、可以随水流堵塞孔洞、缝隙的材料。材料种类可以是各类化学聚合物、丝、棉、麻等各类纤维织物等,建议使用上述材料与塑料、粘土、岩石和金属等合适材料一起加工制作。软体材料3-32的密度略大于水的密度,可随水流流动。软体材料3-32既可整体成型,也可加工成散装纤维丝状、球状、柱状、颗粒状和不规则形状等,视堵漏效果和实际需求加入不同类型的堵漏装置中。
所述溶蚀材料3-33布置于堵漏装置表面或内部,入水后逐渐溶解剥落,用于调节装置的形状、密度和水面浮沉时间控制。溶蚀材料3-33可与其它材料粘结、密度小于水,水中溶解剥落速度能够通过配方进行调整。所述溶蚀材料3-33的其中一种实施例列举如下:由粘胶和粉末组成,粘胶采用糊精等较易溶于水的粘胶,粉末采用木柴粉末等天然材料或橡胶、塑料、纤维等化合物材料。溶蚀材料料3-33由于糊精溶于水使得粉末材料剥落。溶蚀材料用于调节堵漏装置的形状、总体密度、水面浮沉时间和水中浮力变化。溶蚀材料料3-33可与软体材料3-32、支撑架3-31等其它材料粘结,溶蚀材料3-33的水中溶解剥落速度容易通过控制溶蚀材料表面与水接触面积、粘胶种类、颗粒材料的粒径和种类、改变加工工艺等方式进行调整,如在部分溶蚀材料3-33表面布设部分薄膜或刷涂不溶于水的油漆达到控制与水接触面积,减小颗粒材料粒径、调整配比、加压聚合等加工工艺,使得溶蚀材料3-33更为致密等都可以减小溶蚀材料崩解速度。
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实施例三所示骨架型堵漏装置,主要目的是向水流湍急、内壁较为光滑的水流通道运送骨架类物质,方便软体材料聚集从而达到堵塞通道的目的。本实施例主体部分3-3包括支撑架3-31和溶蚀材料3-33,制作时可以为图4和与5所示支撑架3-31,也可以是多块散落的骨架材料,骨架材料之间或外围填充溶蚀材料3-33或软体材料作为整体密度和外形的调节,方便骨架型装置进入水流通道。
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实施例四所示混合型堵漏装置,本身包含软体材料和骨架类材料,骨架材料一般直接作为主体部分的支撑架3-31,进入水流通道后成为堵漏骨架材料。该型堵漏装置的软体材料3-32与支撑架3-31或粘结一体或包含于支撑架3-31结构中或相互独立,散装软体材料3-32可以随水流流动,该型号堵漏装置按需要布设溶蚀材料3-33。
请参阅图8,为本发明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实施例五所示特异型堵漏装置,其包括导向伞3-1、连接绳3-2和主体部分3-3,导向伞3-1通过连接绳3-2与主体部分连接,所述主体部分由溶蚀材料3-33制成外壳,外壳中包裹有进水管3-35、配重块3-34、化合材料3-37,外壳上设有作为水流入口的压力控制装置3-36,进水管3-35的一端与压力控制装置3-36连通,另一端连接配重块3-34。本实施例中溶蚀材料3-33的溶解速度和化合反应时间控制由压力控制装置控制。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为:在主体部分的部分表面涂设保护膜3-38(例如防水油漆、塑料薄膜等),上述措施可减缓表层溶蚀材料溶解速度但不影响装置向水流通道移动,水流入口由压力控制装置3-36控制,当压力控制装置达到设定压力后水流入口打开,水进入主体部分3-3的进水管3-35内,进水管3-35布置有小孔,水流出后作为溶剂、催化剂或直接参与化合反应,促使化合材料3-37反应生成前述实施例中的支撑架3-31或软体材料3-32的堵漏组件。本实施例所说化合物可以为高吸水树脂,但不局限于高吸水树脂。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寻的堤防堵漏方法,其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堤防堵漏装置进行,根据险情状况判断可抛掷单个类型装置的堵漏,也可以进行组合装置的堵漏,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根据险情状况判断采用单独类型装置堵漏还是组合装置类型堵漏,堵漏装置抛掷顺序的一般原则为从小尺寸到大尺寸,先释放骨架型再释放软体类型堵漏装置,情况不明或者紧急情况可以抛掷多类型、多尺寸堵漏装置;
单个堵漏装置由人工抛掷或无人机吊装堤防堵漏装置到堤身漏洞和管涌渗流通道的水面附近;装置入水后自动翻转为导向伞部分向下,导向伞3-1和连接绳3-2与主体部分3-3的粘结剂遇水溶解,导向伞3-1和连接绳3-2从主体部分3-3脱落;
导向伞3-1在水流带动下朝向堤身漏洞2-1或管涌通道2-2运动,导向伞3-1通过连接绳3-2带动主体部分3-3朝向堤身漏洞2-1或管涌通道2-2运动,进而主体部分3-3进入堤身漏洞2-1或管涌通道2-2实现堵漏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包括导向伞、连接绳和主体部分,导向伞通过连接绳与主体部分连接,其特征在于:导向伞、连接绳和主体部分由易溶水的粘结剂粘结在一起,装置入水后自动翻转为导向伞向下,导向伞和连接绳与主体部分的粘结剂遇水溶解,导向伞和连接绳从主体部分脱落,在水流带动下朝向堤身漏洞或管涌通道运动,并带动主体部分朝向堤身漏洞或管涌通道运动,主体部分提供骨架类或软体类用于发挥堵漏作用的材料;堵漏装置设计成特异型,特异型堵漏装置的主体部分由溶蚀材料制成外壳,外壳中包裹有进水管、配重块、化合材料,外壳上设有作为水流入口的压力控制装置,进水管的一端与压力控制装置连通,另一端连接配重块,水流入口由压力控制装置控制,当控制装置压力达到设计标准时水流入口打开,水进入进水管内,进水管布置有小孔,水流出后使内部溶蚀材料溶解,促使溶蚀材料快速崩解,同时作为溶剂、催化剂或直接参与化合反应,促使化合材料反应生成堵漏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堤防堵漏装置整体呈葫芦形或锥-柱结合体形状,适用于入水状态调整和进入水流通道;所述导向伞裸露在外,导向伞由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伞状或锥状,主体部分与导向伞的连接处形状与导向伞形状契合,主体部分的其它部分呈球形、扁球型或圆柱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堵漏装置的整体和局部密度通过所用材料进行设计,堵漏装置入水前整体密度为0.8~1.0g/cm3,可在水面短时漂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伞及其所连接主体部分的密度为1.2~3.0g/cm3,漂浮状态下导向伞部分可自动翻转向下;主体部分中软体材料整体密度为1.0~1.5 g/cm3,骨架类材料密度大于1.2g/cm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的表层或内部设有密度小于1.0g/cm3的溶蚀材料,用于调节装置的形状、总体密度和水面浮沉时间和水中浮力变化,增强主体部分被水流牵引过程中的浮力,减缓主体部分沉底时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蚀材料由溶于水的粘胶和粉末制成,其溶解剥落速度通过控制溶蚀材料表面与水接触面积、粘胶种类、颗粒材料的粒径和种类、材料配比和制作工艺进行调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材料是具有一定压缩性、可以随水流堵塞孔洞、缝隙的材料,其为整体成型、散装纤维丝状、球状、柱状、颗粒状或不规则形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材料为各类化学聚合物或各类纤维织物,或者是各类化学聚合物或各类纤维织物与粘土、岩石和金属加工制作的材料;所述骨架材料由金属、硬塑料、粘土和石块材料其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加工合成。
CN202110184957.6A 2021-02-10 2021-02-10 一种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29625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4957.6A CN112962533B (zh) 2021-02-10 2021-02-10 一种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4957.6A CN112962533B (zh) 2021-02-10 2021-02-10 一种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2533A CN112962533A (zh) 2021-06-15
CN112962533B true CN112962533B (zh) 2022-05-31

Family

ID=76284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4957.6A Active CN112962533B (zh) 2021-02-10 2021-02-10 一种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625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5181B (zh) * 2021-07-14 2022-08-30 武汉大学 堤坝上游水力自寻式贯通型管涌封堵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15979923B (zh) * 2023-03-20 2023-06-27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尾矿库渗透破坏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61819Y (zh) * 2002-07-26 2003-07-23 王涛 一种自动找堵漏洞装置
CN101403457A (zh) * 2008-11-12 2009-04-08 申奇 一种高吸水树脂管涌探测堵漏器、制备方法及应用
GB2476942A (en) * 2010-01-13 2011-07-20 Inderjeet Dhillion Flood prevention system
CN106192901A (zh) * 2016-08-17 2016-12-07 合肥学院 一种堤坝上游管涌口快速封堵装置及方法
CN106592534A (zh) * 2017-01-17 2017-04-26 叶莉莉 一种小型管涌填堵装置
CN107059793A (zh) * 2017-01-09 2017-08-18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浮萍式堤坝漏洞封堵方法
CN111535274A (zh) * 2020-05-11 2020-08-14 黄添添 一种浮潜夹层式水面漂浮物打捞叠网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61819Y (zh) * 2002-07-26 2003-07-23 王涛 一种自动找堵漏洞装置
CN101403457A (zh) * 2008-11-12 2009-04-08 申奇 一种高吸水树脂管涌探测堵漏器、制备方法及应用
GB2476942A (en) * 2010-01-13 2011-07-20 Inderjeet Dhillion Flood prevention system
CN106192901A (zh) * 2016-08-17 2016-12-07 合肥学院 一种堤坝上游管涌口快速封堵装置及方法
CN107059793A (zh) * 2017-01-09 2017-08-18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浮萍式堤坝漏洞封堵方法
CN106592534A (zh) * 2017-01-17 2017-04-26 叶莉莉 一种小型管涌填堵装置
CN111535274A (zh) * 2020-05-11 2020-08-14 黄添添 一种浮潜夹层式水面漂浮物打捞叠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2533A (zh) 2021-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62533B (zh) 一种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及方法
CN107761753B (zh) 一种基坑涌水快速抢险注浆封堵方法
CN212103909U (zh) 一种弧面搭接自阻水反滤围井
CN205530139U (zh) 堤坝截流网
CN113585181B (zh) 堤坝上游水力自寻式贯通型管涌封堵装置、系统及方法
CN209817035U (zh) 一种岩土工程水量导流边坡结构
CN113430990B (zh) 一种堤坝管涌事故应急救援管件及救援方法
CN214613890U (zh) 一种用于管涌抢险的整体式柔性充水围井
CN214737814U (zh) 一种自寻的堤防堵漏装置
CN203096685U (zh) 河床清淤装置
CN107059793B (zh) 一种浮萍式堤坝漏洞封堵方法
CN107542063B (zh) 一种土石堤坝背水面动水岩化封堵方法
CN108316236B (zh) 一种围垦工程中适用于大潮差的堤坝及其多龙口合龙方法
CN112832199A (zh) 一种水利工程建设中堤防溃口快速封堵装置
CN206376246U (zh) 用于管涌排险的引流与加固装置
CN207597377U (zh) 水利水电建筑衬砌排水结构
CN206110077U (zh) 抗渗水利防洪堤
CN107059792B (zh) 一种堤坝漏洞封堵装置
CN113431071B (zh) 堤坝管涌事故的救援管子和应急救援管件及其使用方法
CN207597339U (zh) 一种处治管涌的装配式围井
CN206844136U (zh) 封堵高速、大流量动水岩溶管道的控流系统
CN208917763U (zh) 一种防管涌围井
CN106436649A (zh) 一套控流技术及其系列装备
CN206385505U (zh) 一种堤坝漏洞封堵装置
CN2589511Y (zh) 水膨胀式防洪堵漏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