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56240U - 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56240U
CN219156240U CN202222715644.1U CN202222715644U CN219156240U CN 219156240 U CN219156240 U CN 219156240U CN 202222715644 U CN202222715644 U CN 202222715644U CN 219156240 U CN219156240 U CN 2191562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guide rail
traction
counterweight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1564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鲍文杰
夏志
刘聪
李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uling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uling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uling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uling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1564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562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562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562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包括井道后壁和电梯井道,所述井道后壁安装在电梯井道的内侧后端位置上,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曳引系统大大降低顶层有效利用顶层空间,使电梯结构适配性更高,将钢带牵引机固定在牵引机架上,使用牵引钢带的一端绕过牵引轮和滑轮上,并与电梯轿厢的顶部连接,而另一端与对重装置固连,使其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在使用过程中钢带牵引机转动,从而带动牵引钢带驱动电梯轿厢和对重装置交替升降运动,而以上所述结构述为对重后侧,较大利于电梯轿厢的宽度增大,降低了电梯轿厢对电梯井道宽的要求,并且通过牵引机架安装在对重导轨上,从而大大降低顶层有效利用顶层空间,使电梯结构适配性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
背景技术
无机房电梯是将传统有机房电梯省去了机房的设置,将位于机房中的曳引机等设备转移到电梯井道中。
在现有技术中,无机房电梯因为受到顶部搁机大梁布局的限制,较多时候采用的结构要求顶层高度较高,适配性较低,并且对于井道净宽较小,同时顶层高度较低时的无机房电梯,会使得电梯轿厢的净宽不足,严重影响电梯使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无机房电梯,在对于井道净宽较小,同时顶层高度较低时的无机房电梯,会使得电梯轿厢的净宽不足,严重影响电梯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包括井道后壁和电梯井道,所述井道后壁安装设置在电梯井道的内侧后端位置上,所述电梯井道的内侧两端设置有井道侧壁,所述电梯井道的前端设置有井道前壁,所述井道侧壁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导轨支架,所述第一导轨支架的上端设置有轿厢导轨,所述井道后壁的前端两侧设置有第二导轨支架,所述第二导轨支架的内侧设置有对重导轨,所述对重导轨的内侧上端设置有曳引系统,所述曳引系统的上端位于对重导轨上设置有对重装置,所述轿厢导轨的内侧设置有电梯轿厢。
其中,所述曳引系统的上端位于对重导轨上设置有对重装置,所述对重导轨和对重装置的连接处设置有牵引钢带,所述电梯轿厢和对重装置的底端位于电梯井道上均设置有缓冲组件。
其中,所述曳引系统包括牵引机架、滑轮、钢带牵引机和牵引轮,所述牵引机架上端一排设置有滑轮,所述牵引机架底端设置有钢带牵引机,所述钢带牵引机上端设置有牵引轮,所述牵引机架连接在对重导轨上。
其中,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环形凹槽、缓冲凸起、缓冲器主体和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上端设置有缓冲器主体,所述缓冲器主体顶端端头处设置有缓冲凸起,所述缓冲器主体上端两周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安装底座连接在电梯井道上。
其中,所述缓冲组件共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缓冲组件垂直与电梯轿厢和对重装置的正下方,并安装在电梯井道上。
其中,所述对重导轨和曳引系统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安装,且所述曳引系统安装连接在对重导轨的上端位置上。
其中,所述对重导轨通过第二导轨支架连接固定在井道后壁上。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曳引系统大大降低顶层有效利用顶层空间,使电梯结构适配性更高,安装曳引系统时,将牵引机架通过对重导轨固定在电梯井道的顶部,将钢带牵引机固定在牵引机架上,使用牵引钢带的一端绕过牵引轮和牵引机架上端一排的滑轮上,并与电梯轿厢的顶部连接,而另一端与对重装置固连,使其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在使用过程中钢带牵引机转动,从而带动牵引钢带驱动电梯轿厢和对重装置交替升降运动,而以上所述结构述为对重后侧,较大利于电梯轿厢的宽度增大,降低了电梯轿厢对电梯井道宽的要求,并且通过牵引机架安装在对重导轨上,从而大大降低顶层有效利用顶层空间,使电梯结构适配性更高。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缓冲组件可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安装缓冲组件时,使用螺栓将安装底座连接在电梯井道,而安装时,将缓冲器主体垂直与对重装置和或电梯轿厢正底端,当使用时,电梯轿厢和对重装置在下降到电梯井道底端时,通过电梯井道底端的缓冲器主体可有效的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而缓冲时,因缓冲器主体顶端端头处设置有缓冲凸起可在与对重装置或电梯轿厢端面接触时起到缓冲防滑作用,且缓冲器主体外侧两周设有环形凹槽,可增强缓冲效果,整体配套使用可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提高电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的井道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轿厢导轨;2、第一导轨支架;3、电梯轿厢;4、第二导轨支架;5、对重导轨;6、对重装置;7、井道后壁;8、缓冲组件;81、环形凹槽;82、缓冲凸起;83、缓冲器主体;84、安装底座;9、曳引系统;91、牵引机架;92、滑轮;93、钢带牵引机;94、牵引轮;10、井道侧壁;11、井道前壁;12、牵引钢带;13、电梯井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包括井道后壁7和电梯井道13,井道后壁7安装设置在电梯井道13的内侧后端位置上,电梯井道13的内侧两端设置有井道侧壁10,电梯井道13的前端设置有井道前壁11,井道侧壁10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导轨支架2,第一导轨支架2的上端设置有轿厢导轨1,井道后壁7的前端两侧设置有第二导轨支架4,第二导轨支架4的内侧设置有对重导轨5,对重导轨5的内侧上端设置有曳引系统9,曳引系统9的上端位于对重导轨5上设置有对重装置6,轿厢导轨1的内侧设置有电梯轿厢3,曳引系统9的上端位于对重导轨5上设置有对重装置6,对重导轨5和对重装置6的连接处设置有牵引钢带12,电梯轿厢3和对重装置6的底端位于电梯井道13上均设置有缓冲组件8,使用该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时,首先,使用第二导轨支架4将对重导轨5安装固定在电梯井道13内侧后端的井道后壁7上,使用第一导轨支架2将轿厢导轨1安装在电梯井道13内侧两边的井道侧壁10上,并将电梯轿厢3安装在轿厢导轨1上,进一步的将曳引系统9的牵引机架91通过对重导轨5固定在电梯井道13的顶部,将钢带牵引机93固定在牵引机架91上,使用牵引钢带12的一端绕过牵引轮94与电梯轿厢3的顶部连接,而另一端与对重装置6固连,使其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使用过程中钢带牵引机93转动,从而带动牵引钢带12驱动电梯轿厢3和对重装置6交替升降运动,而以上所述结构述为对重后侧,较大利于电梯轿厢3的宽度增大,降低了电梯轿厢3对电梯井道13宽的要求,并且通过牵引机架91安装在对重导轨5上,从而大大降低顶层有效利用顶层空间,使电梯结构适配性更高,而电梯轿厢3和对重装置6在下降到电梯井道13底端时,通过电梯井道13底端的缓冲组件8可有效的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而缓冲时,因缓冲器主体83顶端端头处设置有缓冲凸起82可在与对重装置6或电梯轿厢3端面接触时起到缓冲防滑作用,且缓冲器主体83外侧两周设有环形凹槽81,可增强缓冲效果,整体配套使用可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提高电梯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中,对重导轨5和曳引系统9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安装,且曳引系统9安装连接在对重导轨5的上端位置上,对重导轨5通过第二导轨支架4连接固定在井道后壁7上,曳引系统9包括牵引机架91、滑轮92、钢带牵引机93和牵引轮94,牵引机架91上端一排设置有滑轮92,牵引机架91底端设置有钢带牵引机93,钢带牵引机93上端设置有牵引轮94,牵引机架91连接在对重导轨5上,安装曳引系统9时,将牵引机架91通过对重导轨5固定在电梯井道13的顶部,将钢带牵引机93固定在牵引机架91上,使用牵引钢带12的一端绕过牵引轮94和牵引机架91上端一排的滑轮92上,并与电梯轿厢3的顶部连接,而另一端与对重装置6固连,使其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在使用过程中钢带牵引机93转动,从而带动牵引钢带12驱动电梯轿厢3和对重装置6交替升降运动,而以上所述结构述为对重后侧,较大利于电梯轿厢3的宽度增大,降低了电梯轿厢3对电梯井道13宽的要求,并且通过牵引机架91安装在对重导轨5上,从而大大降低顶层有效利用顶层空间,使电梯结构适配性更高。
工作原理:使用该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时,首先,使用第二导轨支架4将对重导轨5安装固定在电梯井道13内侧后端的井道后壁7上,使用第一导轨支架2将轿厢导轨1安装在电梯井道13内侧两边的井道侧壁10上,并将电梯轿厢3安装在轿厢导轨1上,进一步的将曳引系统9的牵引机架91通过对重导轨5固定在电梯井道13的顶部,将钢带牵引机93固定在牵引机架91上,使用牵引钢带12的一端绕过牵引轮94与电梯轿厢3的顶部连接,而另一端与对重装置6固连,使其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使用过程中钢带牵引机93转动,从而带动牵引钢带12驱动电梯轿厢3和对重装置6交替升降运动,而以上所述结构述为对重后侧,较大利于电梯轿厢3的宽度增大,降低了电梯轿厢3对电梯井道13宽的要求,并且通过牵引机架91安装在对重导轨5上,从而大大降低顶层有效利用顶层空间,使电梯结构适配性更高,而电梯轿厢3和对重装置6在下降到电梯井道13底端时,通过电梯井道13底端的缓冲组件8可有效的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而缓冲时,因缓冲器主体83顶端端头处设置有缓冲凸起82可在与对重装置6或电梯轿厢3端面接触时起到缓冲防滑作用,且缓冲器主体83外侧两周设有环形凹槽81,可增强缓冲效果,整体配套使用可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提高电梯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
参照图2和图4,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一,缓冲组件8共设置有两个,且缓冲组件8垂直与电梯轿厢3和对重装置6的正下方,并安装在电梯井道13上,缓冲组件8包括环形凹槽81、缓冲凸起82、缓冲器主体83和安装底座84,安装底座84上端设置有缓冲器主体83,缓冲器主体83顶端端头处设置有缓冲凸起82,缓冲器主体83上端两周设置有环形凹槽81,安装底座84连接在电梯井道13上。
工作原理:安装缓冲组件8时,使用螺栓将安装底座84连接在电梯井道13,而安装时,将缓冲器主体83垂直与对重装置6和或电梯轿厢3正底端,当使用时,电梯轿厢3和对重装置6在下降到电梯井道13底端时,通过电梯井道13底端的缓冲器主体83可有效的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而缓冲时,因缓冲器主体83顶端端头处设置有缓冲凸起82可在与对重装置6或电梯轿厢3端面接触时起到缓冲防滑作用,且缓冲器主体83外侧两周设有环形凹槽81,可增强缓冲效果,整体配套使用可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提高电梯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Claims (7)

1.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包括井道后壁(7)和电梯井道(13),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后壁(7)安装设置在电梯井道(13)的内侧后端位置上,所述电梯井道(13)的内侧两端设置有井道侧壁(10),所述电梯井道(13)的前端设置有井道前壁(11),所述井道侧壁(10)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导轨支架(2),所述第一导轨支架(2)的上端设置有轿厢导轨(1),所述井道后壁(7)的前端两侧设置有第二导轨支架(4),所述第二导轨支架(4)的内侧设置有对重导轨(5),所述对重导轨(5)的内侧上端设置有曳引系统(9),所述曳引系统(9)的上端位于对重导轨(5)上设置有对重装置(6),所述轿厢导轨(1)的内侧设置有电梯轿厢(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系统(9)的上端位于对重导轨(5)上设置有对重装置(6),所述对重导轨(5)和对重装置(6)的连接处设置有牵引钢带(12),所述电梯轿厢(3)和对重装置(6)的底端位于电梯井道(13)上均设置有缓冲组件(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系统(9)包括牵引机架(91)、滑轮(92)、钢带牵引机(93)和牵引轮(94),所述牵引机架(91)上端一排设置有滑轮(92),所述牵引机架(91)底端设置有钢带牵引机(93),所述钢带牵引机(93)上端设置有牵引轮(94),所述牵引机架(91)连接在对重导轨(5)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8)包括环形凹槽(81)、缓冲凸起(82)、缓冲器主体(83)和安装底座(84),所述安装底座(84)上端设置有缓冲器主体(83),所述缓冲器主体(83)顶端端头处设置有缓冲凸起(82),所述缓冲器主体(83)上端两周设置有环形凹槽(81),所述安装底座(84)连接在电梯井道(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8)共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缓冲组件(8)垂直与电梯轿厢(3)和对重装置(6)的正下方,并安装在电梯井道(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导轨(5)和曳引系统(9)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安装,且所述曳引系统(9)安装连接在对重导轨(5)的上端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导轨(5)通过第二导轨支架(4)连接固定在井道后壁(7)上。
CN202222715644.1U 2022-10-16 2022-10-16 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 Active CN2191562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5644.1U CN219156240U (zh) 2022-10-16 2022-10-16 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5644.1U CN219156240U (zh) 2022-10-16 2022-10-16 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56240U true CN219156240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17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15644.1U Active CN219156240U (zh) 2022-10-16 2022-10-16 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562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26176B (zh) 12比1载货电梯的曳引结构
CN200995922Y (zh) 一种下前机房电梯
CN219156240U (zh) 一种曳引钢带电梯低顶层结构
CN201990354U (zh) 一种曳引机、对重系统后置式无机房电梯
CN101456512A (zh) 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安装方法
CN218129959U (zh) 一种便于舞台演艺的弧形升降机构
CN202848808U (zh) 背包式家用电梯
CN110950215A (zh) 平衡支撑的电梯轿底结构
CN216512270U (zh) 一种电梯
CN201334295Y (zh) 用于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安装的提升安装系统
CN211769656U (zh) 导向轮架空间结构支撑件
CN204549738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的布置结构
CN214879365U (zh) 一种电梯安全导向系统
CN203976176U (zh) 一种牵引力与重力同轴顶曳引家用梯
CN112299215A (zh) 一种电梯井道布置结构
CN202038799U (zh) 4:1小机房载货电梯的对重装置
CN219448960U (zh) 一种嵌入式轿厢悬吊梁装置
CN202022643U (zh) 4:1小机房载货电梯的对重装置
CN220351424U (zh) 一种对重后置无机房电梯结构
CN109573790B (zh) 一种有机房钢带电梯
CN216377124U (zh) 一种钢板输送起重机
CN111422727A (zh) 一种菱形轿厢的下托式轿架结构
CN211769653U (zh) 电梯轿底的导向轮支架
CN210884831U (zh) 顶吊式无机房乘客电梯轿架结构
CN220745039U (zh) 一种家用观光梯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