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53495U - 一种灌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灌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53495U
CN219153495U CN202223434346.1U CN202223434346U CN219153495U CN 219153495 U CN219153495 U CN 219153495U CN 202223434346 U CN202223434346 U CN 202223434346U CN 219153495 U CN219153495 U CN 219153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die
scraping
assembly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343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宾文
周生啟
黄远
颜平
刘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Reveda Medical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Reveda Medical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Reveda Medical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Reveda Medical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3434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53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53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53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灌注系统,用于将原料灌注至模具的针体成型腔,模具上设有至少一个成型区,成型区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针体成型腔;灌注系统包括:真空机构,包括壳体和真空发生器,壳体具有内腔,真空发生器用于对内腔抽真空;载台机构,包括第一载台和第二载台,第一载台和第二载台均用于承载模具;第一载台设置在内腔中,第二载台设置在壳体外;注液机构,部分地设置在内腔中,并用于将原料注射至位于第一载台上的模具的成型区;转移机构,用于使模具在第一载台与第二载台之间转移;刮液机构,设置在壳体外,用于对位于第二载台上模具进行刮液。该灌注系统在实现分体式微针的针体的自动化生产的前提下,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设备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灌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注系统。
背景技术
聚合物可溶微针是当前微针技术的主要方向之一,其在美容护肤、医疗给药方面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聚合物可溶微针一般包括基底和设置在基底上的针体,其中针体用于刺入人体皮肤,基底留于皮肤表层。聚合物可溶微针包括一体式微针和分体式微针。一体式微针基底与针体的材质相同,针体内的有效成分能够迅速被人体吸收,而基底中的有效成分则难以被吸收,造成了浪费。分体式微针的基底与针体的材质不同,其中针体中包含有效成分,而基底则不包含有效成分。分体式微针的出现一方面降低了其原料成本,避免有效成分的浪费,另一方面提高了人体对有效成分吸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手动操作或采用精密灌装阀对模具的针体成型腔进行逐孔灌注,以完成针体的生产。手动操作的效率低下,采用精密灌装阀不仅存在效率低的问题,还提高了设备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注系统,旨在提高分体式微针的针体的成产效率,并降低设备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灌注系统,用于将原料灌注至模具的针体成型腔,所述模具包括模体,所述模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成型区,所述成型区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针体成型腔;所述灌注系统包括:
真空机构,包括壳体、真空发生器和破真空阀,所述壳体具有一内腔,所述内腔选择性地与外界隔离或连通,所述真空发生器用于对所述内腔抽真空,所述破真空阀用于对所述内腔破真空;
载台机构,包括第一载台和第二载台,所述第一载台和所述第二载台均用于承载所述模具;所述第一载台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第二载台设置在所述壳体外;
注液机构,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内腔中,并用于将原料注射至位于所述第一载台上的所述模具的成型区;
转移机构,用于使所述模具在所述第一载台与所述第二载台之间转移;以及,
刮液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并用于对位于所述第二载台上模具进行刮液。
可选地,所述注液机构包括注液头,所述注液头设置在所述内腔中,并用于将原料注射至所述成型区;
所述灌注系统还包括第一运动机构,所述第一运动机构用于驱使所述第一载台与所述注液头之间产生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的相对运动,以使得所述注液头在所述模具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成型区内,所述第一方向与所第二方向均为水平方向,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第一运动机构还用于驱使所述注液头沿竖直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注液头在竖直方向上靠近或远离所述模具。
可选地,所述刮液机构包括刮板组件和第四运动组件,所述刮板组件包括刮板;所述第四运动组件与所述刮板组件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刮板沿第三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第三方向为水平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四运动组件还用于驱使所述刮板组件的至少部分结构沿竖直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刮板组件还包括力监测模块,所述力监测模块与所述刮板连接,并用于监测所述刮板与所述模具之间的压力;所述第四运动组件还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所述力监测模块所监测的压力驱使所述刮板组件的至少部分结构沿竖直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刮板组件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第四运动组件连接;所述力监测模块包括导向轴、压力传感器、浮动块、弹性件和接合块;所述导向轴与所述基座连接,并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导向轴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接合块与所述导向轴连接,并与所述导向轴保持相对静止,所述接合块还与所述刮板连接;所述浮动块套装在所述导向轴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导向轴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浮动块与所述接合块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所述浮动块与所述基座之间。
可选地,所述灌注系统还包括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用于回收经所述刮液机构刮出的原料。
可选地,所述回收机构包括吸嘴、负压发生器和储液罐;所述吸嘴用于吸取刮出的原料;所述负压发生器与所述吸嘴连接,并用于产生负压,以使所述吸嘴吸取原料;所述储液罐与所述吸嘴连接,并用于存储所述吸嘴吸取的原料。
可选地,所述吸嘴在预定位置处吸取原料;所述回收机构还包括第五运动组件,所述第五运动组件与所述吸嘴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吸嘴沿第四方向做往复运动,以抵达或偏离所述预定位置。
可选地,所述灌注系统至少具有第一转运工位和刮液回收工位,所述第一转运工位和所述刮液回收工位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二载台上设有用于放置模具的模具放置位,所述灌注系统还包括第二运动机构,所述第二运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载台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第二载台运动,以使所述模具放置位能够选择性地位于所述第一转运工位或所述刮液回收工位处;
所述转移机构用于使所述模具在所述第一载台和位于所述第一转运工位处的所述模具放置位之间转移;所述刮液机构用于在所述刮液回收工位处对所述模具进行刮液。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运工位与所述刮液回收工位围绕一旋转轴线间隔布置,所述第二运动机构用于驱使所述第二载台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所述第二载台上设有多个所述模具放置位,多个所述模具放置位围绕所述旋转轴线间隔布置;多个所述模具放置位中的一个位于所述第一转运工位时,多个所述模具放置位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刮液回收工位。
可选地,多个所述模具放置位围绕所述旋转轴线中心对称地布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模具放置位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与所述第一转运工位及所述刮液回收工位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相等。
可选地,所述灌注系统具有第二转运工位,所述第二转运工位位于所述内腔中;所述灌注系统包括第一运动机构,所述第一运动机构用于驱使所述第一载台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以使所述第一载台抵达或偏离所述第二转运工位,所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
所述转移机构用于使所述模具在所述第二载台和位于所述第二转运工位处的所述第一载台之间转移。
可选地,所述转移机构包括夹爪和第三运动组件,所述第三运动组件与所述夹爪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夹爪沿第一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以进入或离开所述内腔,所述第三运动组件还用于驱使所述夹爪沿竖直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夹爪用于夹持所述模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灌注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前述的灌注系统用于将原料灌注至模具的针体成型腔,所述模具包括模体,所述模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成型区,所述成型区内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针体成型腔;所述灌注系统包括真空机构、载台机构、注液机构、转移机构及刮液机构;所述真空机构包括壳体和真空发生器,所述壳体具有一内腔,所述内腔选择性地与外界隔离或连通,所述真空发生器用于对所述内腔抽真空;所述载台机构包括第一载台和第二载台,所述第一载台和所述第二载台均用于承载模具,所述第一载台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第二载台设置在所述壳体外;所述注液机构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内腔中,并用于将原料注射至位于所述第一载台上的模具的成型区;所述转移机构用于使所述模具在所述第一载台与所述第二载台之间转移;所述刮液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并用于对位于所述第二载台上的模具进行刮液。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灌注系统只需要向所述成型区提供原料,然后原料在其自身流动性的作用下流动而渗入各个针体成型腔,最后经所述刮液机构刮除所述成型区的多余的原料,就可以使得所有的所述针体成型腔内填充有原料,并且在真空干燥之后只形成针体而不会形成微针的基底。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灌注系统在自动化操作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无需精确地对模具进行逐孔灌注,因而无需使用精密灌装阀,降低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灌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灌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中对部分结构进行了简化处理;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灌注系统的真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灌注系统的第一载台及第一运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灌注系统的注液机构的注液头及第二运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灌注系统的第二载台及第二运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灌注系统的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灌注系统的刮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灌注系统的刮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灌注系统的回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0-真空机构,1100-壳体,1200-真空发生器,1300-破真空阀,1101-内腔,1102-窗口,1103-观察窗,1110-封闭门;
2000-载台结构,2100-第一载台,2101-定位销,2200-第二载台,2201-第一模具放置位;
3000-注液机构,3100-注液头,3200-原料罐,
4000-转移机构,4100-夹爪,4200-第三运动组件,4210-第五安装部,4220-第四导向机构,4230-连接臂,4240-第四驱动部,4250-第六安装部,4260-第五驱动部,4270-第七安装部,4280-第六驱动部;
5000-刮液机构,5100-刮板组件,5110-刮板,5120-力监测模块,5121-导向轴、5122-压力传感器,5123-浮动块,5124-弹性件,5125-接合块,5130-基座,5200-第四运动组件,5210-第七驱动部,5220-第八安装部,5230-第八驱动部,
6000-回收机构,6100-吸嘴,6200-储液罐,6300-第五运动组件,6310-第九安装部,6320-第九驱动部,6400-底座,6600-第五导向机构;
7110-第一驱动部,7210-第二驱动部,7220-第三安装部,7230-第三驱动部,7010-第一安装部,7020-第二安装部,7030-第一导向机构,7040-第四安装部;
8000-第二运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以下说明内容的各个实施例分别具有一或多个技术特征,然此并不意味着使用本实用新型者必需同时实施任一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或仅能分开实施不同实施例中的一部或全部技术特征。换句话说,在实施为可能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并视设计规范或实作需求,选择性地实施任一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或者选择性地实施多个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借此增加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的弹性。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复数形式“多个”包括两个以上的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以及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灌注系统用于将原料灌注至分体式微针的针体成型模具(图中未示出)的针体成型腔。为简明起见,后文中直接将所述针体成型模具称之为模具。所述模具包括模体,所述模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成型区,所述成型区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针体成型腔。
图1及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灌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对部分结构进行了简化处理。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灌注系统包括真空机构1000、载台机构2000、注液机构3000、转移机构4000及刮液机构5000。所述真空机构1000包括壳体1100和真空发生器1200。所述壳体1100具有一内腔1101,所述内腔1101选择性地与外界隔离或连通。所述真空发生器1200用于对所述内腔1101抽真空。所述载台机构2000包括第一载台2100和第二载台2200,所述第一载台2100和所述第二载台2200均用于承载所述模具。所述第一载台2100设置在所述内腔1101中,所述第二载台2200设置在所述壳体1100外。所述注液机构3000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内腔1101中,并用于向位于所述第一载台2100上的所述模具的成型区注射原料。所述转移机构4000用于使所述模具在所述第一载台2100与所述第二载台2200之间转移。所述刮液机构5000设置在所述壳体1100外,用于对位于所述第二载台2200上且已经装载有原料的所述模具进行刮液。
工作时,利用所述转移机构4000将所述模具放置在所述第一载台2100上。在所述内腔1101与外界隔离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真空发生器1200对所述内腔1101抽真空。待所述内腔1101的真空度满足要求时,利用所述注液机构3000将原料注射至所述模具的所述成型区。原料为粘稠状,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原料可以流动并渗入所述成型区的各个针体成型腔内。之后对所述内腔1101破真空,并由所述转移机构4000将所述模具转移至所述第二载台2200上。通过所述刮液机构5000刮出所述成型区处多余的原料。在此之后,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方式将已灌注原料的所述模具转移至真空干燥室进行干燥处理,以使得原料固化成型,形成针体。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灌注系统只需要将原料注射至所述成型区而无需逐孔进行灌注。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灌注系统不仅实现自动化操作,还无需使用精密灌装阀,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壳体1100上设置有窗口1102和封闭门1110,当所述封闭门1110封闭所述窗口1102时,所述窗口1102不漏气,当所述封闭门1110打开以解除对所述窗口1102的封闭时,所述内腔1101在所述窗口1102处与外界连通,此时所述转移机构4000可以在所述窗口1102处使所述模具在所述第一载台2100与所述第二载台2200之间转移。
进一步地,所述灌注系统还包括回收机构6000,所述回收机构6000用于回收经所述刮液机构5000刮出的原料。
进一步地,所述灌注系统具有第一转运工位A和刮液回收工位B,所述第一转运工位A和所述刮液回收工位B均在所述壳体1100的外部,且优选两者的位置不同,其中所述第一转运工位A位于所述窗口1102处。所述第二载台2200上设有模具放置位,该模具放置位被称之为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所述第二载台2200能够被驱使以运动,进而携带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处于所述第一转运工位A或处于所述刮液回收工位B,从而使得位于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处的所述模具可以在所述第一转运工位A与所述刮液回收工位B之间转移。
当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位于所述第一转运工位A处时,所述转移机构4000可以将模具从所述第一载台2100转移至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或者将所述模具从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转移至所述第一载台2100。当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位于所述刮液回收工位B时,所述刮液机构4000可以对位于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的模具刮液,以及所述回收机构6000可以对刮出的原料进行回收。
可选地,所述灌注系统还具有第二转运工位C,所述第二转运工位C在所述内腔1101中,并位于所述窗口1102处。所述第一载台2100上可设置第二模具放置位(图中未示出),所述模具用于放置在所述第二模具放置位。所述第一载台2100可以被驱使而运动,以使所述第二模具放置位能够抵达或偏离所述第二转运工位C,也即位于所述第二模具放置位的所述模具能够抵达或偏离所述第二转运工位C。当所述第一载台2100的所述第二模具放置位位于所述第二转运工位B时,所述转移机构4000可以将所述模具从所述第一载台2100转移至所述第二载台2200,或者将所述模具从所述第二载台2200转移至所述第一载台2100。换句话说,所述转移机构4000实际上是使所述模具在位于所述第一转运工位A处的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与位于所述第二转运工位C处的所述第二模具放置位之间转移。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模具被放置在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时,所述模具应在所述第二载台2200保持定位。为此,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可以为设置在所述第二载台2200上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及尺寸与所述模具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模具,利用所述凹槽对所述模具限位,可以避免所述模具在所述第二载台2200上移位。同样地,当所述模具被放置在所述第二模具放置位时,所述模具应在所述第一载台2100上保持定位。为实现此目的,所述模具上可设置定位孔,同时所述第二模具放置位上可设置定位销2101,当所述模具被放置在所述第二模具放置位时,所述定位销2101插入所述定位孔,利用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销的配合来避免所述模具在所述第一载台2100上移位。
接下去,本文将结合附图对所述灌注系统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做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描述的结构仅仅是所述灌注系统的一种可选构造,其并不是唯一的构造,因而不应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不当限定。
图3示出所述真空机构10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1100可为中空的矩体结构(即正方体或长方体),当然也可以是其他任意合适的形状。所述壳体1100的一个侧壁上设有所述窗口110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所述封闭门1110的结构没有限定,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一种合适的封闭门,只要其能够正常启闭,且在封闭所述窗口1102时保证所述窗口1102处不漏气即可。所述真空发生器1200可以是真空泵,所述真空发生器1200可设置在所述壳体1100上。此外,所述壳体1100的侧壁上还可以设有透明的观察窗1103,以便于操作人员透过所述观察窗1103观察所述内腔1101内部的情况。以及,所述真空机构1000还包括破真空阀1300,所述真空阀1300用于对所述内腔1101破真空。所述破真空阀1300设置在所述壳体1100上,并与所述内腔1101连通,当所述内腔1101被抽真空以及所述内腔1101维持真空时,所述破真空阀1300关闭。当所述破真空阀1300打开时,所述内腔1101破真空。
请参考图4,所述灌注系统还包括第一运动机构(图中未标注),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包括第一运动组件(图中未标注),所述第一运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载台2100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第一载台2100沿第一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一载台2100的所述第二模具放置位能够抵达或偏离所述第二转运工位C。
请返回参考图4,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可通过第一安装部7010安装在所述壳体1100上。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部7110,所述第一驱动部7110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意合适的直线运动模块,在一个示范性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部7110可以包括电机、丝杆和丝杆螺母,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7010上,所述丝杆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套设在所述丝杆上,且所述丝杆螺母与所述第一载台2100连接。在替代性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部7110可以是电动伸缩杆或气动伸缩杆,或其他的直线运动模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7010上还可以设置第二安装部7020,所述第二安装部7020上设有沿X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机构7030。所述第一载台2100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机构7030上,所述第一载台2100在所述第一驱动部7110的驱使下沿所述第一导向机构7030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第一导向机构7030是滑轨或导槽。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所述第一载台2100的运动平稳性。
请返回参考图1并结合图5,所述注液机构3000包括注液头3100,所述注液头3100位于所述内腔1101中。所述注液机构3000还包括原料罐3200,所述原料管3200通常设置在所述壳体1100的外部。所述原料罐3200中存储有原料,所述原料罐3200通过管道与所述注液头3100连接,原料经由管道抵达所述注液头3100,进而通过所述注液头3100注射至所述模具的所述成型区。
所述第一运动机构还用于驱使所述第一载台2100与所述注液头3100之间产生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的相对运动,以使得所述注液头3100在所述模具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成型区内,确保所述注液头3100能够将原料注射至所述成型区。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均为水平方向,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运动机构还用于驱使所述注液头3100沿竖直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注液头3100在竖直方向上靠近或远离所述模具。图示中,以X标识所述第一方向,以Y标识所述第二方向,以Z标识所述第三方向,从而后文中述及的X方向即为所述第一方向,Y方向即为所述第二方向,Z方向即为所述第三方向。
由此,所述第一运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运动组件(图中未标注),所述第二运动组件与所述注液头3100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注液头3100沿Y方向做往复运动和/或沿Z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可选地,所述第二运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部7210、第三安装部7220和第三驱动部7230。所述第二驱动部7210通过第四安装部7040安装于所述壳体1100上,所述第三安装部7220与所述第二驱动部7210连接,并用于在所述第二驱动部7210的驱使下沿Y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第三驱动部7230可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部7220上,并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注液头3100连接,所述第三驱动部7230用于驱使所述注液头3100沿Z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第二驱动部7210及所述第三驱动部7230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意合适的直线运动模块。
此外,所述第四安装部7040上设可设置第二导向机构(图中未标注),所述第二导向机构沿Y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安装部7220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机构上,并沿所述第二导向机构运动。以及,所述第三安装部7220上可设置第三导向机构(图中未标注),所述第三导向机构沿竖直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所述注液头3100通过一滑动板7240设置在所述第三导向机构上,并沿所述第三导向机构运动。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及所述第三导向机构的设置可以提高所述注液头3100的运动平稳性。
如图6所示,所述灌注系统还包括第二运动机构8000,所述第二运动机构8000与所述第二载台2200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第二载台2200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能够选择性地位于所述第一转运工位A或所述刮液回收工位B处。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运工位A与所述刮液回收工位B围绕一旋转轴线S间隔布置。所述第二运动机构8000用于驱使所述第二载台2200绕所述旋转轴线S旋转,以使得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可以选择性地位于所述第一转运工位A或所述刮液回收工位B。所述第二运动机构8000包括电机,所述第二载台2200可直接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并被所述电机驱动旋转。
较佳地,所述第二载台2200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多个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围绕所述旋转轴线S间隔布置,当多个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中的一个位于所述第一转运工位A时,多个所述第一模具放置工位2201的另一个位于所述刮液回收工位B。如此一来,当一个所述模具在所述真空系统1000内进行注液时,另一个所述模具可以在所述刮液回收工位B处进行刮液及回收操作,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011围绕所述旋转轴线S中心对称地布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所对应的圆周角的角度与所述第一转运工位A及所述刮液回收工位B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相等。如图6所示,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载台2200上设有四个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011,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011之间的圆心角为90°,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一模具转运工位A与所述刮液回收工位B之间的圆心角也为90°。可以理解,圆心角是劣角,劣角是指小于180°的角。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二载台2200上设有四个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且所述灌注系统采用机械化的方式对所述模具进行上下料时,所述灌注系统还可以具有下料工位D和上料工位E,所述第一转运工位A、所述刮液回收工位B、所述下料工位D和所述上料工位E围绕所述旋转轴线依次布置,且任意两个所述工位之间的圆心角为90°。如此,注液、刮液回收、下料、上料四个过程可同步进行,也即,在对一个所述模具执行注液操作(此时一个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在所述第一转运工位A处等候)时,位于另一个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处的所述模具可在所述刮液回收工位B处进行刮液回收操作,位于再一个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处的所述模具可在所述下料工位E处下料,以及又一个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可在所述上料工位E处上料。这样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缩短生产节拍,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理解,若由操作人员手动上下料,从方便工作及节省人员配置的角度来说,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可合并,其可以在如图1及图2所示的D位置,也可以在E位置。
图7示出了所述转移机构40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述,所述转移机构4000包括夹爪4100和第三运动组件4200。所述第三运动组件4200与一固定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所述固定机构没有特殊限制,其可以是所述壳体1100,也可以是所述灌注系统以外的构件,只要其是一固定装置即可。所述第三运动组件4200与所述夹爪4100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夹爪4100沿X方向运动以进入或离开所述内腔1101。所述第三运动组件4200还用于驱使所述夹爪4100沿竖直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此外,所述第三运动组件4200还用于控制所述夹爪4100夹持或放开所述模具。可以理解,所述夹爪41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件,当所述第三运动组件4200驱使两个所述夹持件沿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时,两个所述夹持件之间的空间减小,并可以夹持住所述模具,当所述第三运动组件4200驱使两个所述夹持件沿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时,两个所述夹持件之间的空间增大,并放开被夹持的所述模具。
请继续参考图9,所述第三运动组件4200可包括第五安装部4210、第四导向机构4220、连接臂4230、第四驱动部4240、第六安装部4250、第五驱动部4260、第七安装部4270和第六驱动部4280。所述第五安装部4210安装于所述固定机构上。所述第四导向机构4220设置在所述第五安装部4210上并沿X方向延伸。所述连接臂4230与所述第四导向机构4220连接。所述第五驱动部4240可设置在所述第五安装部4210上,所述第五驱动部4240与所述连接臂4230连接,并驱使所述连接臂4230沿X方向运动。所述第六安装部4250与所述连接臂4230连接,所述第五驱动部4260设置在所述第六安装部4250上,且所述第五驱动部4260与所述第七安装部4270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第七安装部4270沿竖直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夹爪4100及所述第六驱动部4280均设置在所述第六安装部4270上,所述第六驱动部4280与所述夹爪4100连接,并用于驱使两个所述夹持件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其他任意合适的机械手作为所述转移机构。
图8示出了所述刮液机构50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刮液机构5000包括刮板组件5100和第四运动组件5200。所述刮板组件5100包括刮板5110,所述第四运动组件5200与所述刮板组件5100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刮板组件5100沿所述第三方向做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所述刮板5110沿第三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以对所述模具进行刮液。所述第三方向为水平方向,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方向可以是X方向,也可以是Y方向,也可以是其他方向。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运动组件5200还用于驱使所述刮板组件5100的至少部分结构沿竖直方向运动,以使所述刮板5110在竖直方向上靠近或远离所述模具,且还可以调整所述刮板5110与所述模具之间的压力。
请继续参考图8,所述第四运动组件5200包括第七驱动部5210、第八安装部5220和第八驱动部5230。所述第七驱动部5210通过任意合适的方式安装于一固定结构上,所述固定结构可以是所述壳体1100,也可以是其他机构,只要其为以稳定结构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所述第八安装部5220与所述第七驱动部5210连接,并在所述第七驱动部5210驱使下沿所述第三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第八驱动部5230设置在所述第八安装部5220上,且所述第八驱动部5230通过任意合适的方式与所述刮板组件5100连接,以用于驱使所述刮板组件5100的至少部分结构沿竖直方向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七驱动部5210和所述第八驱动部5230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意合适的直线运动模块。
请参考图9,所述刮板组件5100还包括力监测模块5120,所述力监测模块5120与所述刮板5110连接,并用于监测所述刮板5110与所述模具之间的压力。所述第四运动组件5200具体是所述第八驱动部5230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力监测模块5120所监测的所述压力驱使所述刮板组件5100的至少部分结构沿竖直方向运动。具体是,可以预先设定一标准压力范围,所述力监测模块监测所述刮板5110与所述模具之间的压力值。当所述压力值在所述标准压力范围内时,所述第八驱动部5230不工作。当所述压力值大于所述标准压力范围的最大值时,所述第八驱动部5230启动并驱使所述刮板组件5100的至少部分结构向上运动,以使得所述刮板5110与所述模具之间的压力减小并恢复至所述标准压力范围内。当所述压力值小于所述标准压力范围的最小值时,所述第八驱动部5230启动并驱使所述刮板组件5100的至少部分结构向下运动,以使得所述刮板5110与所述模具之间的压力增大并恢复至所述标准压力范围内。也就是说,在刮液过程中通过所述力监测模块5120的设置,并根据所述力监测模块5120所监测的所述刮板5110与所述模具之间的压力来对所述刮板5110的高度进行调节,可以保证刮板5110在刮液时对模具表面的压力的一致性,有利于提高所制得的针体的一致性。
可选地,如图9所示,所述刮板组件还包括基座5130,所述基座5130与所述第四运动组件5200具体是所述第八驱动部5230连接。所述力监测模块5120包括导向轴5121、压力传感器5122、浮动块5123、弹性件5124和接合块5125。其中,所述导向轴5121与所述基座5130连接,并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所述导向轴5121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5130沿竖直方向运动。可选地,所述基座5130上设有沿竖直方向贯通地延伸的导向通孔(图中未标注),所述导向轴5121部分地穿设在所述导向通孔内。所述导向轴5121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导向通孔的外部,且所述导向轴5121的上端还形成有限位挡片(图中未标注),所述限位挡片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通孔的直径,从而所述导向轴5121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脱离所述基座5130。所述接合块5125与所述导向轴5121连接,并与所述导向轴5121保持相对静止。所述接合块5125还与所述刮板5110连接,所述接合块5125与所述刮板5110也保持相对静止。所述浮动块5123套装在所述导向轴5121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导向轴5121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弹性件5124设置在所述浮动块5124与所述接合块5125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5122设置所述浮动块5123与所述基座5130之间。
在刮液过程中,所述刮板5110与所述模具之间的压力依次经所述刮板5110及所述接合块5125传递至所述弹性件5124,再由所述弹性件5124传递至所述浮动块5123,最后由所述浮动块5123传递至所述压力传感器5122。当所述压力过大时,通过所述第八驱动部5230驱使所述基座5130向上运动,进而带动所述导向轴5121、所述接合块5125及所述刮板5110向上运动,由此可使得所述刮板5110与所述模具之间的压力减小。当所述压力过大时,通过所述第八驱动部5230驱使所述基座5130向下运动,以使得所述导向轴5121、所述接合块5125及所述刮板5110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进而所述刮板5110与所述模具之间的压力增大。
图10示出了所述回收机构60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所述回收机构6000包括吸嘴6100、储液罐6200和负压发生器(图中未示出)。所述吸嘴6100用于在所述刮液回收工位B处吸取经所述刮液机构5000所刮出的原料。所述储液罐6200与所述吸嘴6100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吸嘴6100所吸取的原料。所述负压发生器与所述储液罐6200连接,所述负压发生器用于产生负压,以作为所述吸嘴6100吸取原料时的动力。所述负压发生器可以是真空泵。
进一步地,所述刮板5110将所述模具上多余的原料刮至所述刮液回收工位B的预定位置,所述吸嘴6100在所述预定位置处吸取原料,并且当所述吸嘴6100不吸液时,所述吸嘴6100可被移动以远离所述预定位置。针对于此,所述回收机构6000还包括第五运动组件6300,所述第五运动组件6300与所述吸嘴6100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吸嘴6100沿第四方向做往复运动,以使所述吸嘴6100抵达或偏离所述预定位置。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10,所述第四方向可以是水平方向,例如X方向或Y方向。所述回收机构6000包括底座6400和第五导向机构6500,所述第五导向机构6500设置在所述底座6400上,并沿所述第四方向延伸。所述第五运动组件6300包括第九安装部6310和第九驱动部6320,所述第九安装部6310设置在所述第五导向机构6500上。所述第九驱动部6320可设置在所述底座6400上,所述第九驱动部6320与所述第九安装部6310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第九安装部6310沿所述第五导向机构6500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吸嘴6100与所述第九安装部6310连接,且所述吸嘴6100与所述第九安装部6310同步运动。此处,所述第九驱动部6320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意合适的直线运动模块。
接下去以所述灌注系统同时具有上料工位D和下料工位E为例对所述灌注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在初始状态下,一个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为2201位于所述上料工位E。所述夹爪4100位于所述第一转运工位A的上方,且两个所述夹持件4100之间的空间足够大,并能够夹持所述模具。所述封闭门1110未封闭所述内腔1101。所述第二模具放置位位于所述第二转运工位C处。所述刮液机构5000的所述刮板5110位于所述刮液回收工位C的上方,所述吸嘴6100远离所述预定位置。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在所述上料工位E处将一空的模具放置于位于所述上料工位E处的第一模具放置位2201上。
接着,所述第二运动机构8000驱使所述第二载台2200旋转,以使所述模具抵达所述第一转运工位A。
接着,所述第三运动组件4200驱使所述夹爪4100向下运动,直至两个所述夹持件位于所述模具的相对两侧。然后,所述第三运动组件4200驱使两个所述夹持件相向运动,并夹持所述模具。随后,所述第三运动模块4200驱使所述夹爪4100向上运动。以及所述第三运动模块4200驱使所述夹爪4100沿X方向运动,使得所述夹爪4100进入所述内腔1101,且抵达所述第二模具放置位的上方。之后,所述第三运动模块4200驱使所述夹爪4100向下运动,使得所述模具放置于所述第二模具放置位,且所述定位销插入所述定位孔。然后,所述第三运动模块4200驱使两个所述夹持件沿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以放开所述模具。之后,所述第三运动模块驱使所述夹爪向上运动,及沿X方向运动,并离开所述内腔1101。
接着,所述封闭门1110封闭所述窗口1102,使得所述内腔1101与外界隔离。
接着,所述真空发生器1200对所述内腔1101抽真空,使得所述内腔的真空度达到预定值。以及,所述第一运动机构7000驱使所述第一载台2100和/或所述注液头3100运动,使得所述注液头3100在所述模具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成型区。另外,所述第一运动机构7000还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所述注液头3100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具体是,所述注液头3100的高度过大(即注液头3100在竖直方向上到所述模具的距离过大),则控制所述第二驱动部7130驱动所述注液头3100向下运动,若所述注液头3100的高度过小(即所述注液头3100在竖直方向上到所述模具的距离过小),则控制所述第二驱动部7130驱使所述注液头3100向上运动。
接着执行注液操作。在注液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所述第一载台2100和/或所述注液头3100运动,以使得原料注射工作可以顺利完成。
举例来说,当所述模具上有一个所述成型区,且所述成型区在X方向及Y方向上的尺寸均较大时,在注液过程中,所述第三驱动部7210驱使所述第一载台2100运动,同时所述第一驱动部7110驱使所述注液头3100沿Y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注液头7210在所述成型区进行轨迹注液,原料在所述成型区的轨迹为曲线。之后原料流动并渗入所述成型区的各个针体成型腔内。这样做的原因是,原料虽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其黏度较大,流动性不佳,若只在成型区的某一点注液,或者所述第一载台2100和所述注液头3100中的一者运动以使得原料在所述成型区的轨迹形成一条直线(当只有所述第一载台2100运动时,原料轨迹为沿X方向的直线,当只有所述注液头3100运动时,原料轨迹为沿Y方向的直线),在注液量尽可能少的要求下,难以保证原料可以渗入每一个所述针体成型腔。而本实施例的注液方式则可以在注液量尽可能少的情况下,还保证原料渗入所有的针体成型腔。当然,若成型区在X方向上的尺寸较小而在Y方向上的尺寸较大,在注液过程中可以只驱使所述注液头3100沿Y方向运动。反过来若成型区在Y方向上的尺寸较小而在X方向上的尺寸较大,在注液过程中只需控制所述第一载台2100沿X方向运动。
或者,当所述模具上具有多个相互分离的所述成型区,且每个所述成型区的面积均较小时,整个注液过程可以包括多个间断的子注液过程,每个子过程中对一个所述成型区注液进行注液。以所述模具具有两个所述成型区为例进行说明,两个所述成型区分别为第一成型区和第二成型区。当所述第一成型区抵达所述注液头3100下方(也即所述注液头3100在所述模具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成型区内)后,所述第一载台2100和所述注液头3100保持相对静止,然后所述注液头3100将原料注射至所述第一成型区。在完成对所述第一成型区的注液后,即关闭所述注液头3100以停止注液。至此一个子注液过程结束。接着使所述第一载台2100和/所述注液头3100运动,以使所述第二成型区抵达所述注液头3100的下方(所述注液头3100在所述模具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成型区),随后使所述第一载台2100和所述注液头3100保持相对静止,然后使所述注液头3100对第二个所述成型区注液以完成第二个子注液过程。
注液过程结束后,所述破真空阀1300打开,使得所述内腔1101破真空。
接着,所述第三驱动部7210驱使所述第一载台2100运动,以使位于所述第二模具放置位的所述模具抵达所述第二转运工位C。以及,所述封闭门1110打开。
接着,所述转移机构4000将所述模具从位于所述第二转运工位C处的所述第二模具放置位转移至位于所述第一转运工位A的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具体是,所述第三运动组件4200驱使所述夹爪4100沿X方向运动并进入所述内腔1101,然后,所述第三运动组件4200驱使所述夹爪4100向下运动至两个所述夹持件位于所述模具的相对两侧。随后,所述第三运动组件4200驱使两个所述夹持件相向运动,并夹持所述模具。然后,所述第三运动模块4200驱使所述夹爪4100向上运动以及沿X方向运动,使得所述夹爪4100离开所述内腔1101,且抵达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的上方。之后,所述第三运动组件4200驱使所述夹爪4100向下运动,使得所述模具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放置位,最后,所述第三运动模具4200驱使两个所述夹持件沿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并放开所述模具。然后,所述第三运动模块4200驱使所述夹爪4100向上运动。
接着,所述第二运动机构8000驱使所述第二载台2200旋转,使得已完成注液的所述模具抵达所述刮液回收工位B。
接着,所述第四运动组件5200驱使所述刮板组件5100向下运动至所述刮板5110与所述模具接触,然后所述第四运动组件5200驱使所述刮板组件5100沿所述第三方向运动,使得所述刮板5110刮出所述模具上多余的原料。所述第五运动组件6300驱使所述吸嘴6100靠近所述预定位置,且所述负压发生器工作,以使得所述吸嘴6100吸取被所述刮板5110刮出的原料。可以理解,在刮液的过程中,所述第四运动组件5200根据所述力监测模块5120所监测的所述模具与所述刮板5110之间的压力控制所述刮板组件5100的至少部分结构沿竖直方向运动。
刮液回收操作完成后,所述第四运动组件5200驱使所述刮板组件5100向上运动,以使所述刮板5110与所述模具分离。以及,所述第五运动组件6300驱使所述吸嘴6100远离所述预定位置。
接着,所述第二运动机构8000驱使所述第二载台2200旋转,使得完成刮液回收工作的所述模具抵达所述下料工位D,在所述下料工位D处对所述模具进行下料。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过程全部为自动化操作的过程,因此,所述灌注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上述的全部动作。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灌注系统,用于将原料灌注至模具的针体成型腔,所述模具包括模体,所述模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成型区,所述成型区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针体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系统包括:
真空机构,包括壳体、真空发生器和破真空阀,所述壳体具有一内腔,所述内腔选择性地与外界隔离或连通,所述真空发生器用于对所述内腔抽真空,所述破真空阀用于对所述内腔破真空;
载台机构,包括第一载台和第二载台,所述第一载台和所述第二载台均用于承载所述模具;所述第一载台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第二载台设置在所述壳体外;
注液机构,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内腔中,并用于将原料注射至位于所述第一载台上的所述模具的成型区;
转移机构,用于使所述模具在所述第一载台与所述第二载台之间转移;以及,
刮液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并用于对位于所述第二载台上模具进行刮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机构包括注液头,所述注液头设置在所述内腔中,并用于将原料注射至所述成型区;
所述灌注系统还包括第一运动机构,所述第一运动机构用于驱使所述第一载台与所述注液头之间产生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的相对运动,以使得所述注液头在所述模具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成型区内,所述第一方向与所第二方向均为水平方向,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机构还用于驱使所述注液头沿竖直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注液头在竖直方向上靠近或远离所述模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液机构包括刮板组件和第四运动组件,所述刮板组件包括刮板;所述第四运动组件与所述刮板组件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刮板沿第三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第三方向为水平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运动组件还用于驱使所述刮板组件的至少部分结构沿竖直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组件还包括力监测模块,所述力监测模块与所述刮板连接,并用于监测所述刮板与所述模具之间的压力;所述第四运动组件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所述力监测模块所监测的压力驱使所述刮板组件的至少部分结构沿竖直方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组件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第四运动组件连接;所述力监测模块包括导向轴、压力传感器、浮动块、弹性件和接合块;所述导向轴与所述基座连接,并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导向轴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接合块与所述导向轴连接,并与所述导向轴保持相对静止,所述接合块还与所述刮板连接;所述浮动块套装在所述导向轴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导向轴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浮动块与所述接合块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所述浮动块与所述基座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系统还包括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用于回收经所述刮液机构刮出的原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机构包括吸嘴、负压发生器和储液罐;所述吸嘴用于吸取刮出的原料;所述负压发生器与所述吸嘴连接,并用于产生负压,以使所述吸嘴吸取原料;所述储液罐与所述吸嘴连接,并用于存储所述吸嘴吸取的原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在预定位置处吸取原料;所述回收机构还包括第五运动组件,所述第五运动组件与所述吸嘴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吸嘴沿第四方向做往复运动,以抵达或偏离所述预定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系统至少具有第一转运工位和刮液回收工位,所述第一转运工位和所述刮液回收工位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二载台上设有用于放置模具的模具放置位,所述灌注系统还包括第二运动机构,所述第二运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载台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第二载台运动,以使所述模具放置位能够选择性地位于所述第一转运工位或所述刮液回收工位处;
所述转移机构用于使所述模具在所述第一载台和位于所述第一转运工位处的所述模具放置位之间转移;所述刮液机构用于在所述刮液回收工位处对所述模具进行刮液。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运工位与所述刮液回收工位围绕一旋转轴线间隔布置,所述第二运动机构用于驱使所述第二载台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所述第二载台上设有多个所述模具放置位,多个所述模具放置位围绕所述旋转轴线间隔布置;多个所述模具放置位中的一个位于所述第一转运工位时,多个所述模具放置位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刮液回收工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模具放置位围绕所述旋转轴线中心对称地布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模具放置位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与所述第一转运工位及所述刮液回收工位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相等。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系统具有第二转运工位,所述第二转运工位位于所述内腔中;所述灌注系统包括第一运动机构,所述第一运动机构用于驱使所述第一载台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以使所述第一载台抵达或偏离所述第二转运工位,所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
所述转移机构用于使所述模具在所述第二载台和位于所述第二转运工位处的所述第一载台之间转移。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机构包括夹爪和第三运动组件,所述第三运动组件与所述夹爪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夹爪沿第一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以进入或离开所述内腔,所述第三运动组件还用于驱使所述夹爪沿竖直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夹爪用于夹持所述模具。
CN202223434346.1U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灌注系统 Active CN219153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4346.1U CN219153495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灌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4346.1U CN219153495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灌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53495U true CN219153495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20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34346.1U Active CN219153495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灌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53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19092B2 (en) Low-pressure powder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kit and method
CN219153495U (zh) 一种灌注系统
CN108973170B (zh) 一种复合材料翼面的集成rtm成型设备及方法
CN111167006B (zh) 一种制备聚合物微针贴片的装置
KR20200015129A (ko) 금형 장치
CN217434812U (zh) 一种灌注系统
CN208695385U (zh) 一种混凝土构件生产系统中脱模剂喷涂装置
CN108381856B (zh) 一种多色注塑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09441000U (zh) 一种自动化桶外花纹转印机构
CN217745057U (zh) 西林瓶封装药物调配机器人
CN215355136U (zh) 一种锂电池电解液配置设备
CN214917640U (zh) 一种真空点胶机
JP3928188B2 (ja) 電池の電解液供給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9228625A (zh) 一种自动化桶外花纹转印装置
CN205346308U (zh) 一种帽檐自动上料组件
CN211096083U (zh) 一种用于粉剂配药的机器人流水线
CN217098588U (zh) 一种可溶性微针的制作设备
CN217940714U (zh) 涂覆装置
CN112928403A (zh) 真空注液杯组件及真空注液装置
CN220165804U (zh) 一种fob缓冲液灌装设备
CN217808737U (zh) 一种涂料生产灌装设备
CN211802083U (zh) 一种防雾镜片自动化加工系统
CN219507632U (zh) 一种兽药生产用灌装设备
CN116423777B (zh) 一种汽车传感器类植pin精密注塑模具
US20230347374A1 (en) Liquid introduction apparatus and adhesive dispens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