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45984U - 一种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45984U
CN219145984U CN202223071940.9U CN202223071940U CN219145984U CN 219145984 U CN219145984 U CN 219145984U CN 202223071940 U CN202223071940 U CN 202223071940U CN 219145984 U CN219145984 U CN 219145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hamber
cooling
liquid inlet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7194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迎春
李乐
丁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Hengchuang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Hengchuang Heat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Hengchuang Heat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Hengchuang Heat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7194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459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45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459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竖板以及设置于竖板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竖板包括间隔设置的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第一侧板包括连通进液腔和出液腔的第一冷却腔;第二侧板包括连通进液腔和出液腔的第二冷却腔;所述竖板包括设置于进液腔和出液腔之间的阻隔部;冷却介质自进液腔流入后分流至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而后自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流至出液腔。本实用新型通过通过设置阻隔部,有效将进液腔内低温的冷却介质与出液腔内高温的冷却介质隔开,有效确保进液的冷却效果,保证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领域,尤其是一种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将液冷板作为电池的散热装置时现阶段电池热管理的趋势,常规的液冷板在为电池散热时,往往存在着进出液口温度传递,造成进液高温,导致降温效果差的问题,而为了用电装置整体结构排布,进出水口的位置往往靠的比较近。
因此,需要一种散热装置,能有效隔绝进水端和出水端温度传递的问题,确保良好的散热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能有效隔绝进水端和出水端温度传递的问题,确保良好的散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竖板以及设置于竖板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竖板包括间隔设置的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第一侧板包括连通进液腔和出液腔的第一冷却腔;第二侧板包括连通进液腔和出液腔的第二冷却腔;所述竖板包括设置于进液腔和出液腔之间的阻隔部;冷却介质自进液腔流入后分流至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而后自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流至出液腔。
进一步地,所述阻隔部为沿竖板长度方向设置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竖板与第一侧板之间折弯处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竖板与第二侧板之间折弯处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阻隔部延伸至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腔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上冷却腔和第一下冷却腔以及连通第一上冷却腔和第一下冷却腔的第一过渡腔,所述第一上冷却腔与所述进液腔连通,所述下冷却腔与所述出液腔连通,冷却介质自进液腔依次通过第一上冷却腔、第一过渡腔、第一下冷却腔,而后流入出液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冷却腔和第一下冷却腔均沿第一侧板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过渡腔沿第一侧板高度方向远离所述竖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上冷却腔和第一下冷却腔之间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侧板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冷却腔、第一下冷却腔以及第一过渡腔内均间隔地设有第一扰流部。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腔和出液腔内均设有条形的第二扰流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腔包括进液口,所述出液腔包括远离所述进液口设置的出液口。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阻隔部,有效将进液腔内低温的冷却介质与出液腔内高温的冷却介质隔开,有效确保进液的冷却效果,保证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C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竖板1、进液腔11、进液口111、出液腔12、出液口121、阻隔部13;
第一侧板2、第一冷却腔21、第一上冷却腔211、第一下冷却腔212、第一过渡腔213、第一连接孔214;
第二侧板3、第二冷却腔31、第二上冷却腔311、第二下冷却腔312、第二过渡腔313、第二连接孔314;
第一连接部4、第一上连接腔41、第一下连接腔42;
第二连接部5、第二上连接腔51、第二下连接腔52;
第一扰流部6;
第二扰流部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见图1至5,一种散热装置,包括竖板1、设置于竖板1两侧的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设置于竖板1与第一侧板2之间折弯处的第一连接部4以及设置于竖板1与第二侧板3之间折弯处的第二连接部5;所述竖板1包括间隔设置的进液腔11和出液腔12,所述第一侧板2包括连通进液腔11和出液腔12的第一冷却腔21;第二侧板3包括连通进液腔11和出液腔12的第二冷却腔31;所述竖板1包括设置于进液腔11和出液腔12之间的阻隔部13;冷却介质自进液腔11流入后分流至第一冷却腔21和第二冷却腔31,而后自第一冷却腔21和第二冷却腔31流至出液腔12。通过设置阻隔部13,有效将进液腔11内低温的冷却介质与出液腔12内高温的冷却介质隔开,有效确保进液的冷却效果,保证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隔部13为沿竖板1长度方向设置的开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隔热方式或其他隔热材料设置于进液腔11和出液腔1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隔部13延伸至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5上,在其他实施例中,阻隔部13也可以不延伸到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5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液腔11包括进液口111,所述出液腔12包括远离所述进液口111设置的出液口121,将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21远端设置,进一步确保出液口121的高温冷却介质不会影响进液口111的低温冷却介质;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21的位置也可以有其他设置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液腔11和出液腔12内均设有条形的第二扰流部7,通过设置条形的第二扰流部7,提供扰流效果,进而防止流速过快对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21造成损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其他形状的扰流结构。
仍见图1,所述第一冷却腔2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上冷却腔211和第一下冷却腔212以及连通第一上冷却腔211和第一下冷却腔212的第一过渡腔213,所述第一连接部4包括第一上连接腔41以及第一下连接腔42,所述第一上冷却腔211通过第一上连接腔41与所述进液腔11连通,所述第一下冷却腔212通过第一下连接腔42与所述出液腔12连通,冷却介质自进液腔11依次通过第一上连接腔41、第一上冷却腔211、第一过渡腔213、第一下冷却腔212以及第一下连接腔42,而后流入出液腔12,完成对与第一侧板2贴合的电池的降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冷却腔211和第一下冷却腔212均沿第一侧板2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过渡腔213沿第一侧板2高度方向远离所述竖板1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结构相同,第二侧板3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上冷却腔311和第二下冷却腔312以及连通第二上冷却腔311和第二下冷却腔312的第二过渡腔313,所述第二连接部5包括第二上连接腔51以及第二下连接腔52,所述第二上冷却腔311通过第二上连接腔51与所述进液腔11连通,所述第二下冷却腔312通过第二下连接腔52与所述出液腔12连通,冷却介质自进液腔11依次通过第二上连接腔51、第二上冷却腔311、第二过渡腔313、第二下冷却腔312以及第二下连接腔52,而后流入出液腔12,完成对与第二侧板3贴合的元电池的降温。
所述第一侧板2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上冷却腔211和第一下冷却腔212之间的第一连接孔214,所述第二侧板3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14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孔314,通过设置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孔214和第二连接孔314,方便安装电池,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冷却腔211、第一下冷却腔212以及第一过渡腔213内均间隔地设有第一扰流部6,通过设置第一扰流部6,提供扰流效果,有效增加散热性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显见,可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旨在使本实用新型覆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技术方案范围内的对本实用新型的修改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板以及设置于竖板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竖板包括间隔设置的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第一侧板包括连通进液腔和出液腔的第一冷却腔;第二侧板包括连通进液腔和出液腔的第二冷却腔;所述竖板包括设置于进液腔和出液腔之间的阻隔部;
冷却介质自进液腔流入后分流至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而后自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流至出液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部为沿竖板长度方向设置的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与第一侧板之间折弯处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竖板与第二侧板之间折弯处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阻隔部延伸至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腔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上冷却腔和第一下冷却腔以及连通第一上冷却腔和第一下冷却腔的第一过渡腔,所述第一上冷却腔与所述进液腔连通,所述下冷却腔与所述出液腔连通,冷却介质自进液腔依次通过第一上冷却腔、第一过渡腔、第一下冷却腔,而后流入出液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冷却腔和第一下冷却腔均沿第一侧板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过渡腔沿第一侧板高度方向远离所述竖板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上冷却腔和第一下冷却腔之间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侧板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冷却腔、第一下冷却腔以及第一过渡腔内均间隔地设有第一扰流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腔和出液腔内均设有条形的第二扰流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结构相同。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腔包括进液口,所述出液腔包括远离所述进液口设置的出液口。
CN202223071940.9U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散热装置 Active CN2191459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1940.9U CN219145984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1940.9U CN219145984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45984U true CN219145984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68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71940.9U Active CN219145984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459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231494A1 (zh) 充电设备
CN219145984U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115603595A (zh) 具有同步散热功能的变流装置
CN109151618A (zh) 一种网络交换机
CN209561981U (zh) 一种电力自动化设备故障监控处理装置
CN214506276U (zh) 一种电力检测配电箱
CN213124557U (zh) 冷却装置、电池包及其汽车
CN213574348U (zh) 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发电机组
CN211209596U (zh) 一种新型功率模块结构
CN207925629U (zh) 软包装电池模组用微通道水冷换热器
CN209376110U (zh) 车用变流器用换热器
CN218896689U (zh) 一种电池包
CN206501702U (zh) 集成式前端冷却模块
CN220209075U (zh) 液冷装置
CN221236752U (zh) 电子执行器的上壳体
CN210166715U (zh) 一种导风罩
CN218069963U (zh) 电芯冷却结构
CN217495442U (zh) 一种led灯铝基板
CN213396685U (zh) 组合式板翅冷却器
CN220507038U (zh) 电辅热装置及柜式空调
CN213936957U (zh) 一种模块化配电柜
CN203446172U (zh) 一种带屏蔽功能的便拆导风装置
CN213981939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齿轮箱风扇支架
CN219141246U (zh) 一种折弯液冷板及散热装置
CN217691914U (zh) 一种具有自动调控水温功能的调温器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3176 No.20, Jiandong Road, Lijia Town,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Hengchuang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3100 No. 20, Jiandong Road, Lijia Town,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HENGCHUANG HEAT MANAGE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