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41546U - 一种组合式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41546U
CN219141546U CN202223553029.1U CN202223553029U CN219141546U CN 219141546 U CN219141546 U CN 219141546U CN 202223553029 U CN202223553029 U CN 202223553029U CN 219141546 U CN219141546 U CN 2191415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ation chamber
heat exchange
pipe
flue gas
movabl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530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Yinlun Heat Exchange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Yinlun Heat Exchang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Yinlun Heat Exchange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Yinlun Heat Exchang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530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415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415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415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冷凝器,包括可移动底座,可移动底座上均设置有换热壳体,换热壳体内间隔设置的前冷凝室和后冷凝室,前冷凝室和后冷凝室之间形成烟气混合区,前冷凝室和后冷凝室内均连通烟气混合区设置多个换热管,换热壳体上配合前冷凝室设置有进气管,并配合后冷凝室设置有出气管,前冷凝室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喷淋组件,喷淋组件上设置有进水管,前冷凝室和后冷凝室之间连通设置有转水箱,且后冷凝室的顶端配合设置有出水管,本实用新型对于烟气与冷水之间的换热效率好,可以有效提高烟气中余热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冷凝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组合式冷凝器。
背景技术
冷凝器,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烟气,为了回收排放烟气中的热量,会在锅炉的烟气排放管道中串联设置冷凝器,并通过冷水对冷凝器中的烟气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实现烟气与冷水的换热,通过烟气中的热量实现冷水的加热,将被加热的热水用于生产生活所需,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现有的冷凝器种类多样,主要包括壳体,并在壳体内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可以为蜿蜒迂回设置在壳体内的一根管道,也可以为并列设置在壳体内的多个管道,将烟气从管道中穿过,与进入壳体的冷水接触,但是,若采用一根管道,虽然蜿蜒迂回的设置增大了换热管与管外空间的接触面积,但是同样限制的换热管的流量,从而会导致流量有限,影响换热效率,而采用多跟并列的换热管,虽然增大了流量,但是并列的直管会导致烟气在管道内的流动迅速,从而导致管内烟气与管外的冷水接触时间较短,不能通过冷水对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充分的吸收,另外,现有的冷凝器中冷凝水在冷凝器壳体内大多直接流动,从而导致冷水与换热管的接触均匀性较差,且时间较短,影响换热效率,此外,在处理较大量的烟气时,会将两组冷凝器组合安装,但是现有的冷凝器一般体积较大,不便于移动和组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冷凝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烟气与冷水之间换热效率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冷凝器,包括可移动底座,所述可移动底座上均设置有换热壳体,所述换热壳体内间隔设置的前冷凝室和后冷凝室,所述前冷凝室和后冷凝室之间形成烟气混合区,所述前冷凝室和后冷凝室内均连通烟气混合区设置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壳体上配合前冷凝室设置有进气管,并配合后冷凝室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前冷凝室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前冷凝室和后冷凝室之间连通设置有转水箱,且所述后冷凝室的顶端配合设置有出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冷凝室和后冷凝室内均设置有两组固定板,所述换热管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固定板上,且每个所述固定板与换热壳体的内壁之间密封安装,通过固定板实现换热管的安装,同时通过固定板实现冷水与烟气换热空间的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可移动底座的底端设置有移动轮组,提高整体的移动便捷性,移动轮组优选带有锁紧结构的万向轮,且所述可移动底座的顶端均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换热壳体通过支撑座安装在可移动底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可移动底座、支撑座以及换热壳体均对应设置有两组,每个所述可移动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另一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和固定块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栓,通过固定块、连接块以及锁紧螺栓的配合实现两个可移动底座之间的锁紧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两组所述进气管上均连接有输气支管,两个所述输气支管之间连接有输气主管,通过输气主管和输气支管的配合实现烟气箱两组冷凝器内的均匀进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出气管的尾端连接有排气支管,两个所述排气支管之间连接有排气主管,通过排气支管与排气主管的配合将换热壳体内的烟气向外排出,实现两组冷凝器组合状态时烟气的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所述输气支管和排气支管上均设置有阀门,便于控制输气支管和排气支管的开启和关闭。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包括换热壳体,并在换热壳体内设置有前冷凝室和后冷凝室,前冷凝室和后冷凝室内分别通过固定板安装有换热管,并在前后冷凝室内形成有烟气混合区,可以使得烟气在换热壳体内的流速减慢,延长烟气与冷水在换热壳体内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最大效率的实现烟气中余热的利用。
2、同时,本实用新型在换热壳体的底端设置有转水箱,通过转水箱实现前冷凝室和后冷凝室之间的连通并将进水管和出水管设置在换热壳体的顶端,同时配合设置有喷淋组件,可以使得冷水在换热壳体内与换热管充分接触,提高冷水与烟气之间的换热效率。
3、同时,本实用新型在换热壳体的底端设置有支撑座,并在可移动底座的底端设置有移动轮组,这样,便于两组冷凝器组合使得移动,提高移动便捷性,同时在两组可移动底座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固定块、连接块和锁紧螺栓,从而实现两个可移动底座之间的连接固定,提高两组冷凝器组合时的稳定性。
4、通过输气主管和输气支管的配合将烟气均匀的输送至两个换热壳体内部的换热管内,然后通过出气管、排气支管以及排气主管的配合向外排出,并在输气支管和排气支管上均设置有阀门,这样,在不需要大流量的处理烟气时,可以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关控制输气支管以及排气支管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只用一侧的冷凝器进行烟气与冷水之间的换热,提高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冷凝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换热壳体的内部结构剖视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换热壳体的内部结构剖视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两组换热壳体之间组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两个底座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可移动底座;2、换热壳体;3、前冷凝室;4、后冷凝室;5、烟气混合区;6、换热管;7、进气管;8、出气管;9、喷淋组件;10、进水管;11、转水箱;12、出水管;13、固定板;14、移动轮组;15、支撑座;16、固定块;17、连接块;18、锁紧螺栓;19、输气支管;20、输气主管;21、排气支管;22、排气主管;23、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一种组合式冷凝器,包括可移动底座1,可移动底座1上设置有换热壳体2,换热壳体2内间隔设置的前冷凝室3和后冷凝室4,前冷凝室3和后冷凝室4之间形成烟气混合区5,前冷凝室3和后冷凝室4内均连通烟气混合区5设置多个换热管6,换热壳体2上配合前冷凝室3设置有进气管7,并配合后冷凝室4设置有出气管8,前冷凝室3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喷淋组件9,其中,喷淋组件9包括喷淋主管,喷淋主管上设置有喷淋支管,并在喷淋支管上开设有多个喷淋口,通过喷淋主管、喷淋支管和喷淋口的设置实现进水管10朝向前冷凝室3内的喷淋,喷淋组件9上设置有进水管10,前冷凝室3和后冷凝室4之间连通设置有转水箱11,且后冷凝室4的顶端配合设置有出水管1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冷凝室3和后冷凝室4内均设置有两组固定板13,换热管6固定在对应的固定板13上,且每个固定板13与换热壳体2的内壁之间密封安装,通过固定板13实现换热管6在换热壳体2内的固定,同时相互配合的两个固定板13之间可以与换热壳体2配合形成容纳冷水与换热管6内的烟气换热的空腔,实现冷水在换热壳体2内与换热管6内烟气的换热,从而实现烟气中热量的有效利用,提高节能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移动底座1的底端设置有移动轮组14,通过移动轮组14的设置便于可移动底座1的移动,从而便于位于可移动底座1上的换热壳体2的移动,这样,便于将两组冷凝器进行组合使用时,换热器的组装,提高移动调节的便捷性,且可移动底座1的顶端均设置有支撑座15,换热壳体2通过支撑座15安装在可移动底座1上,支撑座15的设置实现换热壳体2在可移动底座1上的支撑固定,从而便于各种连接管路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移动底座1、支撑座15以及换热壳体2均对应设置有两组,每个可移动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16,另一侧设置有连接块17,连接块17和固定块16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栓18,在实现两个可移动底座1之间的对接时,在移动轮组14的作用下,将两个可移动底座1之间相互靠近,然后使得相互对应的连接块17与固定块16之间相互配合对准,并通过锁紧螺栓18实现对应的连接块17和固定块16之间的锁紧固定,从而实现两个可移动底座1之间的连接固定,从而实现位于可移动底座1上的两个换热器之间的相互靠近,两组进气管7上均连接有输气支管19,两个输气支管19之间连接有输气主管20,两个出气管8的尾端连接有排气支管21,两个排气支管21之间连接有排气主管22,安装时,将输气支管19的尾端与进气管7的进气端连接,并将两个输气支管19的进气端通过三通管与输气主管20进行连接,这样将烟气通过输气主管20分布至两个输气支管19,并通过输气支管19输送至对应的进气管7,从实现烟气在对应的冷凝器内与冷水的换热,同时,将排气支管21的进气端与对应出气管8的出气端连接,并将两个排气支管21之间通过三通管连接起来,在实现换热之后,降温后的烟气通过出气管8排出对应的冷凝器,然后,通过对应的排气支管21输送至排气主管22,并通过排气主管22统一向外排出,提高烟气的处理效率,提高烟气的余热利用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个输气支管19和排气支管21上均设置有阀门23,通过阀门23的设置便于控制每个输气支管19以及排气支管21的开启和关闭,这样,在不需要大流量的处理烟气时,可以通过控制阀门23的开关控制输气支管19以及排气支管21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只用一侧的冷凝器进行烟气与冷水之间的换热。
实施例2:
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冷凝器,使用时,将进气管7与烟气管道连接,烟气通过进气管7进入前冷凝室3内,并通过固定板13与换热管6的配合进行输送,到达烟气混合区5,通过烟气混合区5的设置可以使得烟气在换热壳体2内的流速减慢,从而可以延长烟气在换热壳体2内时间,然后通过烟气混合区5进入位于后冷凝室4内的换热管6内,并通过尾端的出气管8向外排出,此过程中,通过进水管10实现冷水的注入,进水管10通过喷淋组件9将冷水喷淋在位于前冷凝室3内的换热管6上,使得冷水与换热管6均匀的接触,在重力作用下,冷水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与换热管6充分接触,通过换热管6将冷水与烟气进行换热,对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吸收,然后,冷水被加热后落入下方的转水箱11内,并通过转水箱11将水流从前冷凝室3转移至后冷凝室4,这时,进入后冷凝室4内的水流从下往上蔓延,并最终填满整个后冷凝室4的内部空腔,然后从上方的出水管12向外排出,这样可以实现水流与后冷凝室4内换热管6的充分接触,本实用新型采用前冷凝室3、烟气混合区5、后冷凝室4以及转水箱11组合的方式可以使得烟气在换热壳体2内的流速减慢,延长烟气与冷水在换热壳体2内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最大效率的实现烟气中余热的利用,同时,本实用新型中将转水箱11设置在底端,并将进水管10和出水管12设置在换热壳体2的顶端,同时配合设置有喷淋组件9,可以使得冷水在换热壳体2内与换热管6充分接触,提高冷水与烟气之间的换热效率。
实施例3:
参考图1至图5,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在处理的烟气量较大,一组冷凝器无法满足需求时,可以将两组冷凝器组合安装,本实用新型包括可移动底座1,并在可移动底座1的底端设置有移动轮组14,将换热壳体2等通过支撑座15安装在可移动底座1上,通过移动轮组14和可移动底座1的配合可以提高换热壳体2的移动便捷性,从而便于两组冷凝器之间的组装,在实现两组冷凝器的配合使用时,移动轮组14的作用下,将两个可移动底座1之间相互靠近,然后使得相互对应的连接块17与固定块16之间相互配合对准,并通过锁紧螺栓18实现对应的连接块17和固定块16之间的锁紧固定,从而实现两个可移动底座1之间的连接固定,从而实现位于可移动底座1上的两个换热器之间的相互靠近,安装时,将输气支管19的尾端与进气管7的进气端连接,并将两个输气支管19的进气端通过三通管与输气主管20进行连接,这样将烟气通过输气主管20分布至两个输气支管19,并通过输气支管19输送至对应的进气管7,从实现烟气在对应的冷凝器内与冷水的换热,同时,将排气支管21的进气端与对应出气管8的出气端连接,并将两个排气支管21之间通过三通管连接起来,在实现换热之后,降温后的烟气通过出气管8排出对应的冷凝器,然后,通过对应的排气支管21输送至排气主管22,并通过排气主管22统一向外排出,这样,可以通过两组冷凝器对烟气与冷水进行换热处理,提高烟气的处理效率,提高烟气的余热利用效率。
上文中提到的全部方案中,涉及两个部件之间连接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焊接、螺栓和螺母的配合连接、螺栓或螺钉连接或者其他公知的连接方式,在此不一一赘述,上文凡是涉及有写固定连接的,优先考虑焊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组合式冷凝器,包括可移动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底座(1)上设置有换热壳体(2),所述换热壳体(2)内间隔设置的前冷凝室(3)和后冷凝室(4),所述前冷凝室(3)和后冷凝室(4)之间形成烟气混合区(5),所述前冷凝室(3)和后冷凝室(4)内均连通烟气混合区(5)设置多个换热管(6),所述换热壳体(2)上配合前冷凝室(3)设置有进气管(7),并配合后冷凝室(4)设置有出气管(8),所述前冷凝室(3)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喷淋组件(9),所述喷淋组件(9)上设置有进水管(10),所述前冷凝室(3)和后冷凝室(4)之间连通设置有转水箱(11),且所述后冷凝室(4)的顶端配合设置有出水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冷凝室(3)和后冷凝室(4)内均设置有两组固定板(13),所述换热管(6)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固定板(13)上,且每个所述固定板(13)与换热壳体(2)的内壁之间密封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底座(1)的底端设置有移动轮组(14),且所述可移动底座(1)的顶端均设置有支撑座(15),所述换热壳体(2)通过支撑座(15)安装在可移动底座(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底座(1)、支撑座(15)以及换热壳体(2)均对应设置有两组,每个所述可移动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16),另一侧设置有连接块(17),所述连接块(17)和固定块(16)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栓(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进气管(7)上均连接有输气支管(19),两个所述输气支管(19)之间连接有输气主管(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出气管(8)的尾端连接有排气支管(21),两个所述排气支管(21)之间连接有排气主管(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输气支管(19)和排气支管(21)上均设置有阀门(23)。
CN202223553029.1U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组合式冷凝器 Active CN2191415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53029.1U CN219141546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组合式冷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53029.1U CN219141546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组合式冷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41546U true CN219141546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60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53029.1U Active CN219141546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组合式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415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4065A (zh) 回收厨房油烟热能的换热器
CN203757924U (zh) 采用燃气加热的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02470536U (zh) 双高发烟气热水补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203323272U (zh) 一种立式热管与圆管组合的多级蒸发冷却空调器
CN219141546U (zh) 一种组合式冷凝器
CN111457749A (zh) 一种合成炉底盘换热系统
CN200946994Y (zh) 一种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机中的换热器
CN205279512U (zh) 采暖常温排烟的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208012408U (zh) 一种冷却塔
CN201233091Y (zh) 水火直换式高效多用热水机组
CN206449826U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换气剩余能量回收装置
CN219607365U (zh) 燃气壁挂炉系统
CN2667414Y (zh) 余热型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水、冷热水机组
CN215831934U (zh) 塑胶再生废气净化燃烧装置
CN110645709B (zh) 一种混合热交换的高效冷凝燃气热水炉及系统
CN218348861U (zh) 节能热水器
CN2677832Y (zh) 余热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2551868Y (zh) 排气冷却器
CN218166488U (zh) 便于换热器使用的废气处理设备
CN219474358U (zh) 一种双气路的列管式换热器
CN218210830U (zh) 窑炉废气余热利用装置
CN214250634U (zh) 一种喷淋式换热器
CN108195071A (zh) 一种大温差低温防冻空气加热器
CN210165576U (zh) 冷凝式分体燃气采暖炉
CN211316524U (zh) 一种燃气热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