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40872U - 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40872U
CN219140872U CN202223602279.XU CN202223602279U CN219140872U CN 219140872 U CN219140872 U CN 219140872U CN 202223602279 U CN202223602279 U CN 202223602279U CN 219140872 U CN219140872 U CN 2191408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mmunicated
heat
heat exchanger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22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学
萧琦
黄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yuan Bozhi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yuan Bozhi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yuan Bozhi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yuan Bozhi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22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408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408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408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包括热源水箱、供热热源、集水器、高低压换热器、末端水箱、分水器以及热循环末端;供热热源连通至集水器的进水端;集水器的出水端连通至高压换热器的热流体入口,热流体出口通过管路连通至热源水箱的进水端;热源水箱与供热热源相连通;高低压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通过管路连通至末端水箱的进水端,末端水箱的出水端通过管路连通至分水器的进水端;冷流体入口、分水器的出水端与热循环末端循环连接。高地势场区的集水器、末端水箱以及经由设置在低地势场区的高低压换热器回到高地势场区,这套回路类似于U形管,流体由低处向高处靠自身压力自动回流,无需额外动力。并且仅高低压换热器承受较大压力。

Description

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矿企业的供热系统中,经常有供热热源在低地势场区,而采暖末端具高于供热热源200米甚至更大高度差的情况出现。通常人们的解决方法有两个。
第一是供热端与采暖端在同一个循环系统内。然而这样设计的话由于两端海拔差大,处于低地势场区的设备需要承受较高的压力,对设备的强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样的循环方式不但会增加设备采购成本,还增加了后期维护的工作量。
第二是供热端与采暖端分别处在自己的循环内。热媒采用开放式输送,这样的设计虽然对低地势场区的设备没有高承压要求。不过当热媒需要通过泵抽至高地势场区,这样的设计会在回水过程中造成大量的能耗。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包括:热源水箱、供热热源、集水器、高低压换热器、末端水箱、分水器以及热循环末端;供热热源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相互连通,且每个供热热源分别连通至集水器的进水端;集水器的出水端通过管路连通至高低压换热器的热流体入口,且高低压换热器的热流体出口通过管路连通至热源水箱的进水端;热源水箱与供热热源通过管路相连通;高低压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通过管路连通至末端水箱的进水端,末端水箱的出水端通过管路连通至分水器的进水端;高低压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分水器的出水端与热循环末端循环连接。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集水器具有多个进水端,多个供热热源的出水端与集水器的进水端通过管路连通,且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还包括: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以及第三循环泵;第一循环泵通过管路连通在热源水箱与供热热源之间,且第一循环泵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多个第一循环泵之间通过管路串联连通;第二循环泵通过管路连通在末端水箱与集水器之间,且第二循环泵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多个第二循环泵之间通过管路串联连通。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热循环末端包括:采暖供水终端、井筒防冻空气加热器、洗浴水箱以及换热器;分水器具有多个出水端,采暖供水终端、井筒防冻空气加热器、换热器的给热端的一端分别通过管路连通至分水器的不同出水端;采暖供水终端、井筒防冻空气加热器、换热器的给热端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管路连通至高低压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洗浴水箱通过管路连通换热器的用热端,且管路上安装有第三循环泵。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井筒防冻空气加热机器的数量两个以上,多个井筒防冻空气加热器并联组成井筒防冻空气加热器机组。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还包括:阀门;阀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阀门分别设置在供热热源的进水端、集水器的进水端、集水器的出水端、高低压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以及分水器的出水端。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内的流体通过设置在高地势场区的集水器、末端水箱以及经由设置在低地势场区的高低压换热器回到高地势场区,这套回路类似于U形管,流体由低处向高处靠自身压力自动回流,无需额外动力,运行能耗低。并且在这个回路中,仅有高低压换热器以及部分管路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对其他设备的承压能力要求低、维护工作量小。仅需要对高低压换热器以及部分管路进行特别定制,相较于传统循环中所有系统均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本申请只有一套设备及部分管路承受较大的压力,这也更为节省本申请的采购制造成本。而多个供热热源可以根据需要对流体加热,如果热循环末端需要的热量大,便可以开启更多的供热热源,如果需要的热量小,就可以开启一个供热热源为循环加热。高低压换热器内部冷热流体并不相互交融。所以热流体端的高压无法影响到冷流体端,使得高低压换热器只需要加强热流体端的结构强度。设置热源水箱以及末端水箱可以集中所需流体,在需要的时候集中使用,并且在热源水箱以及末端水箱可以进行水软化的功能,可以避免水质偏硬导致管路以及系统内部各个设备产生水垢,影响设备的使用年限,降低热量的生成与传播。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的设备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的设备连接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包括:热源水箱11、供热热源12、集水器13、高低压换热器14、末端水箱15、分水器16以及热循环末端;供热热源1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相互连通,且每个供热热源12分别连通至集水器13的进水端;集水器13的出水端通过管路连通至高低压换热器14的热流体入口,且高低压换热器14的热流体出口通过管路连通至热源水箱11的进水端;热源水箱11与供热热源12通过管路相连通;高低压换热器14的冷流体出口通过管路连通至末端水箱15的进水端,末端水箱15的出水端通过管路连通至分水器16的进水端;高低压换热器14的冷流体入口、分水器16的出水端与热循环末端循环连接。
在此设计中,流体通过设置在高地势场区的集水器13、末端水箱15以及经由设置在低地势场区的高低压换热器14回到高地势场区,这套回路类似于U形管,流体由低处向高处靠自身压力自动回流,无需额外动力,运行能耗低。并且在这个回路中,仅有高低压换热器14以及部分管路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对其他设备的承压能力要求低、维护工作量小。仅需要对高低压换热器14以及部分管路进行特别定制,相较于传统循环中所有系统均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本申请只有一套设备及部分管路承受较大的压力,这也更为节省本申请的采购制造成本。而多个供热热源12可以根据需要对流体加热,如果热循环末端需要的热量大,便可以开启更多的供热热源12,如果需要的热量小,就可以开启一个供热热源12为循环加热。高低压换热器14内部冷热流体并不相互交融。所以热流体端的高压无法影响到冷流体端,使得高低压换热器只需要加强热流体端的结构强度。设置热源水箱11以及末端水箱15可以集中所需流体,在需要的时候集中使用,并且在热源水箱11以及末端水箱15可以进行水软化的功能,可以避免水质偏硬导致管路以及系统内部各个设备产生水垢,影响设备的使用年限,降低热量的生成与传播。
有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集水器13具有多个进水端,多个供热热源12的出水端与集水器13的进水端通过管路连通,且一一对应。
有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还包括:第一循环泵21、第二循环泵22以及第三循环泵23;第一循环泵21通过管路连通在热源水箱11与供热热源12之间,且第一循环泵2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多个第一循环泵21之间通过管路串联连通;第二循环泵22通过管路连通在末端水箱15与集水器13之间,且第二循环泵2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多个第二循环泵22之间通过管路串联连通。
有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热循环末端包括:采暖供水终端、井筒防冻空气加热器31、洗浴水箱32以及换热器33;分水器16具有多个出水端,采暖供水终端、井筒防冻空气加热器31、换热器的给热端的一端分别通过管路连通至分水器16的不同出水端;采暖供水终端、井筒防冻空气加热器31、换热器33的给热端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管路连通至高低压换热器14的冷流体入口;洗浴水箱32通过管路连通换热器33的用热端,且管路上安装有第三循环泵23。
有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井筒防冻空气加热器31的数量两个以上,多个井筒防冻空气加热器31并联组成井筒防冻空气加热器机组。
有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还包括:阀门40;阀门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阀门40分别设置在供热热源12的进水端、集水器13的进水端、集水器13的出水端、高低压换热器14的冷流体出口以及分水器16的出水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图1作为示例介绍了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如上,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申请应不限于此。事实上,用户完全可根据个人喜好和/或实际应用场景灵活设定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只要满足需求即可。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6)

1.一种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水箱、供热热源、集水器、高低压换热器、末端水箱、分水器以及热循环末端;
所述供热热源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相互连通,且每个所述供热热源分别连通至所述集水器的进水端;
所述集水器的出水端通过管路连通至所述高低压换热器的热流体入口,且所述高低压换热器的热流体出口通过管路连通至所述热源水箱的进水端;
所述热源水箱与所述供热热源通过管路相连通;
所述高低压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通过管路连通至所述末端水箱的进水端,所述末端水箱的出水端通过管路连通至所述分水器的进水端;
所述高低压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所述分水器的出水端与所述热循环末端循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器具有多个进水端,多个所述供热热源的出水端与所述集水器的进水端通过管路连通,且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还包括: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以及第三循环泵;
所述第一循环泵通过管路连通在所述热源水箱与所述供热热源之间,且所述第一循环泵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多个所述第一循环泵之间通过管路串联连通;
所述第二循环泵通过管路连通在所述末端水箱与所述集水器之间,且所述第二循环泵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多个所述第二循环泵之间通过管路串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循环末端包括:采暖供水终端、井筒防冻空气加热器、洗浴水箱以及换热器;
所述分水器具有多个出水端,所述采暖供水终端、所述井筒防冻空气加热器、所述换热器的给热端的一端分别通过管路连通至所述分水器的不同出水端;
所述采暖供水终端、所述井筒防冻空气加热器、所述换热器的给热端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管路连通至所述高低压换热器的冷流体入口;
所述洗浴水箱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用热端,且所述管路上安装有所述第三循环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防冻空气加热机器的数量两个以上,多个所述井筒防冻空气加热器并联组成井筒防冻空气加热器机组。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还包括:阀门;
所述阀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阀门分别设置在所述供热热源的进水端、所述集水器的进水端、所述集水器的出水端、所述高低压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以及所述分水器的出水端。
CN202223602279.XU 2022-12-30 2022-12-30 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 Active CN2191408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2279.XU CN219140872U (zh) 2022-12-30 2022-12-30 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2279.XU CN219140872U (zh) 2022-12-30 2022-12-30 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40872U true CN219140872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93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2279.XU Active CN219140872U (zh) 2022-12-30 2022-12-30 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408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21797A (en) Quick connector and shut-off valve assembly for heat recovery system
KR102168624B1 (ko) 국부 냉각 시스템과 국부 가열 시스템 사이의 열 전달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US20210381715A1 (en) Controlling of a thermal energy distribution system
CN219140872U (zh) 低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
CN219140877U (zh) 高地势热源的大高差供热系统
CN203375697U (zh) 空气循环泵热水器
JP2008190778A (ja) 水冷媒熱交換器
CN217402668U (zh) 一种供热装置及供热系统
KR20110090662A (ko) 히트펌프 급탕장치
CN208779542U (zh) 一种双热源供热水设备
CN109974060B (zh) 集中供热系统控制方法
CN103148586A (zh) 具有补气过热功能的超低温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
JP2022051011A (ja)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給湯機
CN213146969U (zh) 一种多热源承压热水系统
CN111121136A (zh) 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
CN204963194U (zh) 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室外机及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
CN214822458U (zh) 新能源汽车、热泵系统及阀体结构
CN204787973U (zh) 不锈钢导热管
CN217716041U (zh) 换热组件和水路系统
CN219347440U (zh) 换热器及换热设备
CN220321607U (zh) 一种紧凑型空气能热水一体机
CN216244524U (zh) 一种换热站用中温水源热泵系统
CN217209822U (zh) 一种组合式热水系统
CN218093174U (zh) 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发电冷凝水提温装置
CN213453863U (zh) 一种调温单元及具有其的快速调温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