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39851U - 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39851U
CN219139851U CN202222551768.0U CN202222551768U CN219139851U CN 219139851 U CN219139851 U CN 219139851U CN 202222551768 U CN202222551768 U CN 202222551768U CN 219139851 U CN219139851 U CN 2191398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pacer
control valve
valve body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517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学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o Fluid Control Equipment Shan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vo Fluid Control Equipment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o Fluid Control Equipment Shan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vo Fluid Control Equipment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517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398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398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398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包括:阀体、活塞机构、换向机构。阀体包括阀座、进气口、排气口、工作口、气泵连接口,进气口、排气口、工作口开设在阀座与气泵连接口之间,工作口单独设置在阀体的一侧壁,进气口和排气口设置在阀体相对的另一侧壁;活塞机构设置于工作腔内,活塞机构包括阀杆、间隔板、复位弹簧;换向机构与阀座连接,阀体可通过换向机构进行转动。通过将进气口和排气口设置在阀体的同侧,并在气控阀下方设置换向机构,换向机构一端与执行器固定,气控阀可在换向机构上旋转,可以实现便捷换向,能适应从任何方向进气,安装牢固、方便维修,使气控阀的连接更加协调、美观。

Description

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
背景技术
阀门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零部件,最常见的有气控阀和电控阀。在阀门的应用中,为了加快阀门的开启和关闭速度,技术人员会在执行器上安装更大流量的电磁阀或者通过一个大流量的气控阀配合一个电磁阀一起固定安装来提升阀门的开关速度。这种大流量的气控阀(或电磁阀)往往将进气口和排气口呈垂直布置,例如排气口在面向安装者时,其进气口位于右侧,进气口需要和进气管路连接,若此时进气管路位于左侧,则二者的连接十分不方便,这时为了将进气口布置在左侧,安装者会将气控阀整体倒置,将气控阀上端朝下进行安装,这样安装会有不牢固、不协调、不方便维修、占用空间、影响美观等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通过将进气口和排气口设置在同侧,并在气控阀下方设置换向机构,可以实现便捷换向,安装牢固、方便维修,使气控阀的连接更加协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包括:阀体、活塞机构、换向机构。阀体包括阀座、进气口、排气口、工作口、气泵连接口,阀体内部开设有工作腔,进气口、排气口、工作口、气泵连接口与工作腔连通,气泵连接口开设在远离阀座的一端,进气口、排气口、工作口开设在阀座与气泵连接口之间,工作口单独设置在阀体的一侧壁,进气口和排气口设置在阀体相对的另一侧壁;活塞机构设置于工作腔内,活塞机构包括阀杆、间隔板、复位弹簧,间隔板与阀杆连接,复位弹簧下端设置于阀座上方,与阀座连接,复位弹簧上端与最下方的间隔板连接;换向机构与阀座连接,阀体可通过换向机构进行转动。
通过将进气口和排气口设置在阀体的同侧,并在气控阀下方设置换向机构,换向机构一端与执行器固定,气控阀可在换向机构上旋转,可以实现便捷换向,能适应从任何方向进气,安装牢固、方便维修,使气控阀的连接更加协调、美观。
进一步的,换向机构包括固定座和转轴,转轴一端通过轴承与固定座连接,另一端与阀座连接,阀座可在固定座上转动。结构简单,方便安装、维修。
进一步的,间隔板包括第一间隔板、第二间隔板、第三间隔板,第一间隔板、第二间隔板、第三间隔板为圆形,第二间隔板设置在第一间隔板下方,第三间隔板设置在第二间隔板下方,阀杆穿过三者圆心将三者连接。在阀体内部形成活塞机构,通过间隔板与阀体内壁的配合,实现阀体内部通路的变化。
进一步的,第一间隔板外圆周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与工作腔侧壁形成密封层。增强密封性,防止气体泄漏影响气控阀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第二间隔板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可与其下方的工作腔壁形成密封层。增强密封性,防止气体泄漏影响气控阀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第三间隔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三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可与其上方的工作腔壁形成密封层。增强密封性,防止气体泄漏影响气控阀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三间隔板下方,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三密封圈与其上方的工作腔壁形成密封层,第二密封圈与其下方的工作腔壁分离,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二密封圈与其下方的工作腔壁形成密封层,第三密封圈与其上方的工作腔壁分离。与阀杆、间隔板共同构成活塞机构。
进一步的,阀体两侧设置有安装件,安装件两端延伸出阀体的部分长度相等,安装件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件两端延伸出阀体的部分长度相等,从正反两面均可固定阀体,方便安装。
进一步的,气泵连接口与气泵连接。通过气泵对气控阀的通路改变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仅仅用来辅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说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气控阀在右进气时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气控阀在左进气时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阀体;11.阀座;12.进气口;13.排气口;14.工作口;15.气泵连接口;
21.阀杆;221.第一间隔板;222.第二间隔板;223.第三间隔板;23.复位弹簧;24.第一密封圈;25.第二密封圈;26.第三密封圈;
3.换向机构;31.固定座;32.转轴;33.轴承;
4.安装件;41.安装孔;
5.气泵连接件;
6.阀体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方案”、“一些方案”、“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方案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方案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方案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方案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图2所示,展示了现有的气控阀在处理不同方向进气时不同的安装方式。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气控阀在右进气时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气控阀在左进气时的安装示意图。气控阀上端连接有气泵,通过气泵的送气与停止来控制气控阀的开关。如图1所示,现有气控阀的阀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12、排气口13和工作口14,此阀体内流动的介质为气体,工作口14连接执行器,例如气缸,通过此气控阀来控制气缸的运动。进气口12和排气口13分别设置在阀体1的两侧,而排气口13设置在与二者垂直的侧面上,当从右侧进气时,进气口12可直接和进气的管路或设备相连接。当从左侧进气时,此时由于现场空间和设备摆放位置等情况,只能调整进气口12的方向来适应进气的方向,如图2所示,工作人员会将气控阀倒置安装在安装阀体的位置,此时进气口12在左侧,以适应左侧进气。这种安装方式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气控阀的顶端需要连接气泵,并没有用于专门安装固定的结构,倒置安装的气控阀不如正常安装的气控阀牢固,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倒置安装的阀门与设备整体不协调,影响美观。
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包括:阀体1、活塞机构、换向机构3。
阀体1包括阀座11、进气口12、排气口13、工作口14、气泵连接口15,阀座11用于固定阀体1,阀座11上开设有螺栓孔。阀体1为铸造而成,阀体1内部开设有工作腔,进气口12、排气口13、工作口14、气泵连接口15与工作腔连通。气泵连接口15开设在远离阀座11的一端,通过气泵连接件5和气泵相连接,通过气泵的送气和停气,使活塞机构上下移动,进而控制阀门的开关。进气口12、排气口13、工作口14开设在阀座11与气泵连接口15之间,工作口14单独设置在阀体1的一侧壁,进气口12和排气口13设置在阀体1相对的另一侧壁;如图,进气口12、排气口13、工作口14是由阀体1向外延伸出的管路,管路中空,并内置有螺纹。此气控阀设置于气缸前端,用于控制气缸的动作,气体经进气口12输入阀体1,阀门关闭时,气体无法通过工作口14,当气泵通气,给活塞机构一个向下的气压,阀门打开,气体通过工作口14作用于气缸。
活塞机构设置于工作腔内,活塞机构包括阀杆21、间隔板、复位弹簧23,所述阀杆21为金属材质的圆柱体,间隔板为适应阀体1工作腔内部尺寸的金属或塑料圆盘,间隔板与阀杆21固定连接,阀杆21穿过间隔板中心。复位弹簧23采用常见的金属弹簧,其两端分别与阀座11和第三间隔板223连接。复位弹簧23下端设置于阀座11上方,与阀座11连接,复位弹簧23上端与最下方的间隔板连接;间隔板包括第一间隔板221、第二间隔板222、第三间隔板223,第一间隔板221、第二间隔板222、第三间隔板为圆形223,第二间隔板222设置在第一间隔板221下方,第三间隔板223设置在第二间隔板222下方,阀杆穿过三者圆心将三者连接。在阀体1内部形成活塞机构,通过间隔板与阀体1内壁的配合,实现阀体1内部通路的变化。第一间隔板221外圆周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4,第一密封圈24为橡胶材质,其外侧紧贴工作腔内壁,第一密封圈24与工作腔侧壁形成密封层。第二间隔板222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密封圈25,复位弹簧23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二密封圈25下沿紧贴其下方的工作腔壁形成密封层。第三间隔板223上表面设置有第三密封圈26,复位弹簧23处于正常状态时,第三密封圈26上沿可与其上方的工作腔壁形成密封层。增强密封性,防止气体泄漏影响气控阀正常工作。复位弹簧23设置在第三间隔板223下方,复位弹簧23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三密封圈26与其上方的工作腔壁形成密封层,第二密封圈25与其下方的工作腔壁分离,复位弹簧23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二密封圈25与其下方的工作腔壁形成密封层,第三密封圈26与其上方的工作腔壁分离。与阀杆21、间隔板共同构成活塞机构。
换向机构3可由多种形式,只要能够实现阀体的转向即可。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方案,如图6所示,换向机构3与阀座11连接,阀体1可通过换向机构3进行转动。换向机构3包括固定座31和转轴32,固定座31用于将阀体1固定,图中画出了方形的阀体固定件6,用来示意固定状态。固定座为圆盘型,设置有可容纳轴承33的槽,将轴承33置于槽内,将圆柱形金属转轴32与轴承33固定连接,转轴32另一端与阀座11下表面连接,阀座11可在固定座31上转动。结构简单,方便安装、维修。
通过将进气口12和排气口13设置在阀体1的同侧,并在气控阀下方设置换向机构3,换向机构3一端与执行器固定,气控阀可在换向机构3上旋转,可以实现便捷换向,能适应从任何方向进气,安装牢固、方便维修,使气控阀的连接更加协调、美观。
阀体1两侧设置有安装件4,如图1所示,现有的阀门安装件4都是一侧长一侧短,这样设计不利于转向后的固定。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安装件4两端延伸出阀体1的部分长度相等,安装件4上开设有安装孔41。安装件4两端延伸出阀体1的部分长度相等,从正反两面均可固定阀体1,方便安装。
以气控阀控制气缸为例,使用时,将固定座31固定在需要安装阀门处,图中用方形的阀体固定件6表示,在气泵连接口15处接入气泵。当右侧进气时,转动阀体1,将进气口12转至右侧,用螺钉通过安装件4将阀体1固定,进气口12接入进气设备,工作口14连接气缸。进气设备开启,此时由于第三间隔板223的阻隔,气体无法通过工作口14进入气缸,开启气泵,给活塞机构一个向下的气压,复位弹簧23压缩,第三密封圈26与其上方的工作腔壁分离,形成通路,气体进入气缸,气缸工作;气泵停止供气,复位弹簧23回弹,第三密封圈26与其上方的工作腔壁贴紧,工作口14与进气口12不在联通,气缸内剩余的气体通过排气口13排向外界,完成一个工作流程。当左侧进气时,转动阀体1,将进气口12转至左侧,用螺钉通过安装件4将阀体1固定,无需将阀体1倒置安装可以实现便捷换向,能适应从任何方向进气,安装牢固、方便维修,使气控阀的连接更加协调、美观。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介绍的为气动阀,是通过气体的压力驱动活塞结构实现阀门的开闭,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的技术要点不仅适用于气动阀,还适用于其他种类阀门,如电磁阀,仅将驱动阀门的动力做了常规调整,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依然使用电磁阀。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包括阀座、进气口、排气口、工作口、气泵连接口,所述阀体内部开设有工作腔,所述进气口、排气口、工作口、气泵连接口与所述工作腔连通,所述气泵连接口开设在远离所述阀座的一端,所述进气口、排气口、工作口开设在所述阀座与所述气泵连接口之间,所述工作口单独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一侧壁,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阀体相对的另一侧壁;
活塞机构,所述活塞机构设置于所述工作腔内,所述活塞机构包括阀杆、间隔板、复位弹簧,所述间隔板与所述阀杆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下端设置于所述阀座上方,与所述阀座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上端与最下方的间隔板连接;
换向机构,所述换向机构与所述阀座连接,阀体可通过所述换向机构进行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包括固定座和转轴,所述转轴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固定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阀座连接,所述阀座可在所述固定座上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板包括第一间隔板、第二间隔板、第三间隔板,所述第一间隔板、第二间隔板、第三间隔板为圆形,所述第二间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隔板下方,所述第三间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隔板下方,所述阀杆穿过三者圆心将三者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板外圆周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与工作腔侧壁形成密封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隔板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可与其下方的工作腔壁形成密封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间隔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可与其上方的工作腔壁形成密封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三间隔板下方,所述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三密封圈与其上方的工作腔壁形成密封层,所述第二密封圈与其下方的工作腔壁分离,所述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第二密封圈与其下方的工作腔壁形成密封层,所述第三密封圈与其上方的工作腔壁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两侧设置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两端延伸出阀体的部分长度相等,所述安装件上开设有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连接口与气泵连接。
CN202222551768.0U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 Active CN2191398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1768.0U CN219139851U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1768.0U CN219139851U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39851U true CN219139851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98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51768.0U Active CN219139851U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398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01086B1 (ko) 조립식 고압유량제어밸브
EP0937928A1 (en) Electric motor-operated flow control valve
CN219139851U (zh) 一种可以换向安装的气控阀
WO2005108839A1 (en) Motor operated valve for cooling and heating piping
CN220286587U (zh) 一种阀门执行器
CN216812955U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球阀阀芯
CN201162842Y (zh) 全封闭磁力阀
CN205578741U (zh) 适于程控的截止阀
KR101636353B1 (ko) 조립식 3방 유량제어밸브
CN216344075U (zh) 一种多孔闸板阀
CN2830827Y (zh) 一种二位四通旋塞式气体方向控制阀
CN220185839U (zh) 一种气动控制阀
CN2402878Y (zh) 自能源驱动无泄漏截止阀
CN215487659U (zh) 新型电磁阀及其保持流量平衡的阀用膜片组件
KR101098244B1 (ko) 굴삭기 어태치먼트용 스톱밸브
CN217583334U (zh) 一种电磁阀阀体
CN215862020U (zh) 一种具有快速安装结构的密封阀
JP2714892B2 (ja) フロ―ト弁
CN221075263U (zh) 一种真空挡板阀
CN220581737U (zh) 一种新式限位隔膜阀
CN219975576U (zh) 一种安全可靠的双向调速液压阀组
CN209385714U (zh) 一种可控速开关的气动阀系统
CN219774849U (zh) 一种气动调节阀装置
CN215487941U (zh) 一种阀门执行器控制装置
CN214036951U (zh) 一种带上下固定轴的旋塞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