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38111U - 内饰吊顶组件及具有其的模块化房屋 - Google Patents

内饰吊顶组件及具有其的模块化房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38111U
CN219138111U CN202223268058.3U CN202223268058U CN219138111U CN 219138111 U CN219138111 U CN 219138111U CN 202223268058 U CN202223268058 U CN 202223268058U CN 219138111 U CN219138111 U CN 219138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ing
layer
adjacent
edge
decor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680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鹏岳
鹿启飞
朱建秀
张志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mc Container Group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Yangzhou Runyang Logisti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Yangzhou Runyang Logistic Equipment Co Ltd
CIMC Containers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Yangzhou Runyang Logistic Equipment Co Ltd, CIMC Containers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6805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38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38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38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饰吊顶组件及具有其的模块化房屋,内饰吊顶组件包括支撑骨架和装饰面层,支撑骨架用于连接至模块化房屋的顶梁;装饰面层连接至支撑骨架,装饰面层包括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第一面层的上部连接至支撑骨架;第二面层的上部连接至支撑骨架,第二面层和第一面层不共面,且第二面层在第一面层所处的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一面层的外部,第二面层用于连接至相邻的墙板,以覆盖第一面层和相邻的墙板之间的间隔空间。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模块化房屋的室内顶角处的装饰效果,以解决传统的模块化房屋的内顶部装饰结构单一的问题。

Description

内饰吊顶组件及具有其的模块化房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集装箱建筑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内饰吊顶组件及具有其的模块化房屋。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模块化房屋的室内装潢的要求逐渐提高,现有模块化房屋的内饰装潢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现有的模块化房屋,室内顶部的与墙壁的交接处采用顶角线做装饰,且室内顶部的结构较为单一,难以满足诸如餐厅、寝室、会议室等对装饰有较高要求的房间的装饰需求。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内饰吊顶组件及具有其的模块化房屋,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内饰吊顶组件,用于模块化房屋,所述模块化房屋包括具有顶梁和墙板的箱式建筑模块,所述内饰吊顶组件包括:
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用于连接至所述模块化房屋的所述顶梁;和
装饰面层,所述装饰面层连接至所述支撑骨架,所述装饰面层包括:
第一面层,所述第一面层的上部连接至所述支撑骨架;和
第二面层,所述第二面层的上部连接至所述支撑骨架,所述第二面层和所述第一面层不共面,且所述第二面层在所述第一面层所处的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一面层的外部,所述第二面层用于连接至相邻的所述墙板,以覆盖所述第一面层和相邻的所述墙板之间的间隔空间,
在所述支撑骨架连接至所述顶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面层至少部分地与相邻的所述墙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面层位于所述第一面层的上方,且所述第二面层对应于所述第一面层和所述墙板的间隔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内饰吊顶组件,通过设置支撑骨架连接装饰面层,由于装饰面层的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不共面,从而有利于在模块化房屋的室内顶部形成层次分明的装饰效果,进而有助于解决模块化房屋的内顶部装饰结构单一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支撑骨架包括:
主龙骨,所述主龙骨的端部用于连接至所述顶梁;
第一副龙骨,所述第一副龙骨分别连接至所述主龙骨和所述第一面层;以及
第二副龙骨,所述第二副龙骨分别连接至所述主龙骨和所述第二面层。
可选地,所述支撑骨架还包括:
第一辅助龙骨,所述第一辅助龙骨连接至所述第一面层,并用于连接至所述顶梁;和/或
第二辅助龙骨,所述第二辅助龙骨连接至所述第二面层和相邻的所述第一副龙骨。
可选地,所述装饰面层还包括:
第一收边条,所述第一收边条具有第一卡口,所述第一卡口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面层或所述第二面层的边缘;和/或
第二收边条,所述第二收边条包括:
第二收边部,所述第二收边部具有第二卡口,所述第二卡口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面层和所述第二面层中的一者的边缘;
第三收边部,所述第三收边部具有第三卡口,且所述第三卡口的朝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卡口的朝向,所述第三卡口用于容纳位于所述墙板的墙面装饰层的边缘;以及
位于所述第二收边部和所述第三收边部之间的过渡部,所述过渡部具有用于朝向所述模块化房屋的屋内的过渡表面。
可选地,所述内饰吊顶组件还包括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位于所述装饰面层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模块化房屋,所述模块化房屋包括:
箱式建筑模块,所述箱式建筑模块包括:
顶梁;和
墙板,所述墙板位于所述顶梁的下方;以及
根据上述的内饰吊顶组件,所述支撑骨架固定至所述顶梁,所述装饰面层的边缘连接至相邻的所述墙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模块化房屋,通过应用上述的内饰吊顶组件,有助于根据需求改变模块化房屋的内顶部的装饰结构,进而解决模块化房屋的内顶部装饰结构单一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装饰面层的第一面层的临近所述墙板的边缘通过第二收边条连接至临近的所述墙板,所述第一面层的与所述墙板分隔的边缘设置第一收边条;
所述装饰面层的第二面层的临近所述墙板的边缘通过第二收边条连接至临近的所述墙板,所述第二面层的与所述墙板分隔的边缘设置第一收边条。
可选地,所述墙板包括墙面装饰层,所述装饰面层的边缘连接至相邻的所述墙面装饰层。
可选地,所述墙板还包括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比所述装饰面层更远离所述箱式建筑模块的中部。
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箱式建筑模块的相邻的顶梁与第一辅助龙骨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箱式建筑模块之间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辅助龙骨之间的间隔空间设置第一保温层。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模块化房屋的断开剖视图,其中,剖切平面垂直于箱式建筑模块的长度方向;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模块化房屋在移除第一保温层后的断开剖视图,其中,剖切平面垂直于箱式建筑模块的长度方向;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模块化房屋在移除第一保温层和第一面层后的断开剖视图,其中,剖切平面垂直于箱式建筑模块的长度方向;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单个箱式建筑模块构成的模块化房屋的断开剖视图,其中,剖切平面垂直于箱式建筑模块的长度方向;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单个箱式建筑模块构成的模块化房屋的断开剖视图,其中,剖切平面垂直于箱式建筑模块的宽度方向;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单个箱式建筑模块构成的模块化房屋的断开剖视图,其中,剖切平面垂直于箱式建筑模块的宽度方向;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单个箱式建筑模块构成的模块化房屋的断开剖视图,其中,剖切平面垂直于箱式建筑模块的宽度方向;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内饰吊顶组件和相关技术中的吊顶的连接处的断开剖视图,其中,剖切平面垂直于箱式建筑模块的宽度方向;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收边条的截面示意图;以及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收边条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支撑骨架 111:主龙骨
112:第一副龙骨 113:第二副龙骨
114:第一辅助龙骨 115:第二辅助龙骨
120:装饰面层 121:第一面层
122:第二面层 130:第一收边条
130a:第一卡口 140:第二收边条
141:第二收边部 141a:第二卡口
142:第三收边部 142a:第三卡口
143:过渡部 143a:过渡表面
150:第一保温层 160:灯带
200:箱式建筑模块 210:顶梁
211:顶侧梁 212:顶端梁
220:墙板 221:墙面装饰层
222:第二保温层 240:顶板
D1:长度方向 D2:宽度方向
D3: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
针对现有的模块化房屋的内顶部结构较单一,装饰效果差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饰吊顶组件,用于模块化房屋。模块化房屋包括具有顶梁210和墙板220的箱式建筑模块200。如图1至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饰吊顶组件可以包括支撑骨架110和装饰面层120。支撑骨架110用于连接至模块化房屋的顶梁210。装饰面层120连接至支撑骨架110。装饰面层120可以包括第一面层121和第二面层122。第一面层121的上部连接至支撑骨架110。第二面层122的上部连接至支撑骨架110。第二面层122和第一面层121不共面。且第二面层122在第一面层121所处的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一面层121的外部。第二面层122用于连接至相邻的墙板220,以覆盖第一面层121和相邻的墙板220之间的间隔空间。此处可以理解为,第一面层121的部分边缘部位与相邻的墙板220间隔设置。并且,在第一面层121和墙板220的间隔空间内,第二面层122在间隔空间处沿高度方向D3与第一面层121错位设置并连接至墙板220。
在支撑骨架110连接至顶梁210的情况下,第一面层121至少部分地与相邻的墙板220间隔设置。第二面层122位于第一面层121的上方,且第二面层122对应于第一面层121和墙板220的间隔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饰吊顶组件,通过设置支撑骨架110连接装饰面层120,由于装饰面层120的第一面层121和第二面层122不共面,从而有利于在模块化房屋的室内顶部形成层次分明的装饰效果,进而有助于解决模块化房屋的内顶部装饰结构单一的问题。
参阅图1至图8,例如,支撑骨架11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龙骨111、第一副龙骨112以及第二副龙骨113。主龙骨111的端部用于连接至顶梁210,以作为支撑骨架110的主干。第一副龙骨112分别连接至主龙骨111和第一面层121。即,第一面层121可以通过第一副龙骨112安装至主龙骨111。第二副龙骨113分别连接至主龙骨111和第二面层122。即,第二面层122可以通过第二副龙骨113安装至主龙骨111。
参阅图1至图8,此外,支撑骨架110还可以包括第一辅助龙骨114和第二辅助龙骨115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一辅助龙骨114连接至第一面层121,并用于连接至顶梁210。第二辅助龙骨115连接至第二面层122和相邻的第一副龙骨112。换言之,在第一面层121仅通过第一副龙骨112连接至主龙骨111的情况下,第二面层122可以通过第二副龙骨113连接至主龙骨111,并通过第二辅助龙骨115连接至相邻的第一副龙骨112。在第二面层122仅通过第二副龙骨113安装至主龙骨111的情况下,第一面层121可以通过第一副龙骨112连接至主龙骨111,并通过第一辅助龙骨114连接至顶梁210。还有一种可能是,在第一面层121通过第一副龙骨112连接至主龙骨111并通过第一辅助龙骨114连接至顶梁210的情况下,第二面层122可以通过第二副龙骨113连接至主龙骨111并通过第二辅助龙骨115连接至相邻的第一副龙骨112。
参阅图1至图10,此外,装饰面层120还可以包括第一收边条130和第二收边条140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一收边条130具有第一卡口130a。第一卡口130a用于容纳第一面层121或第二面层122的边缘。其中,第二收边条140可以包括第二收边部141、第三收边部142以及位于第二收边部141和第三收边部142之间的过渡部143。第二收边部141具有第二卡口141a。第二卡口141a用于容纳第一面层121和第二面层122中的一者的边缘。即,第二卡口141a可以用来对第一面层121的边缘进行收边,也可以对第二面层122的边缘进行收边。第三收边部142具有第三卡口142a。且第三卡口142a的朝向垂直于第二卡口141a的朝向。第三卡口142a用于容纳位于墙板220的墙面装饰层221的边缘。换言之,对于第一面层121贴近墙面装饰层221的边缘,可以用第二收边条140将第一面层121的边缘和墙面装饰层221的上边缘分别进行收边。这样不仅能够对第一面层121和墙面装饰层221进行定位,还有助于将第一面层121和墙面装饰层221安装在一起。同理,对于第二面层122贴近墙面装饰层221的边缘,可以用第二收边条140将第二面层122的边缘和墙面装饰层221的上边缘分别进行收边。这样不仅能够对第二面层122和墙面装饰层221进行定位,还有助于将第二面层122和墙面装饰层221安装在一起。
参阅图1至图7,以及图10,进一步地,过渡部143可以具有用于朝向模块化房屋的屋内的过渡表面143a。过渡表面143a用于在第一面层121的下表面与墙面装饰层22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相对平缓的过渡,或者在第二面层122的下表面与墙面装饰层22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相对平缓的过渡。这样有助于使得顶角处连接结构更加美观。
继续参阅图1至图7,以及图10,例如,过渡表面143a可以构造为凹陷的圆弧表面。圆弧表面能够使得装饰面层120的下表面和墙面装饰层221的表面平滑过渡,增强顶角处的美观度。
参阅图1,以及图4至图8,此外,内饰吊顶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保温层150。第一保温层150位于装饰面层120的上方。第一保温层150具体可以位于装饰面层120和顶板240之间。第一保温层150用于填充装饰面层120和顶板240之间的间隙,并提高保温性能。
参阅图1至图3,当本实用新型的内饰吊顶组件应用于由箱式建筑模块200拼接而成的模块化房屋时,在相邻两个箱式建筑模块200的拼接处,第一辅助龙骨114连接至顶梁210,相邻两个第一辅助龙骨114之间可以设置第一保温层150。
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内饰吊顶组件还可以包括灯带160、筒灯等装饰灯具。装饰灯具可以沿高度方向D3位于第一面层121和第二面层122之间。装饰灯具可以对应安装在第一面层121在水平面的投影和第二面层122在水平面的投影的重叠区域内,从而有助于提高灯光装饰效果。
参阅图1至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骨架110可以包括主龙骨111、第一副龙骨112、第二副龙骨113、第一辅助龙骨114以及第二辅助龙骨115。主龙骨111可以构造为方管。主龙骨111的两端分别焊接至箱式建筑模块200的两个顶侧梁211,作为主要受力部件,起主要的支撑作用。第一副龙骨112和第二副龙骨113起到连接主龙骨111和其他部件的作用。第一副龙骨112和第二副龙骨113分别焊接至主龙骨111。第一辅助龙骨114可以焊接至顶侧梁211,以作为第一面层121的支撑结构。第二辅助龙骨115可以焊接至第一副龙骨112,以做为第二面层122的部分支撑,起到固定第二面层122的作用。支撑骨架110可以在工厂组装焊接完成,从而作为预制件与箱式建筑模块200固定牢固。
继续参阅图1至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饰面层120可以包括沿高度方向D3间隔设置的第一面层121和第二面层122。第一面层121和第二面层122在安装时沿水平方向至少部分地错开。装饰面层120的材料可以根据产品需要或者工艺要求自选。本实用新型的装饰面层120,即第一面层121和第二面层122,分别可以采用竹木纤维板。装潢面层边缘嵌于第一收边条130和第二收边条140中。第二收边条140可以用铆钉固定在支撑骨架110。隐蔽处的第二面层122可直接用铆钉固定在相邻的第一副龙骨112。第一收边条130和第二收边条140的构造可根据装饰需要自行选择,根据墙体是否需要装饰可选择不同构造的收边条。灯带160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色温、功率,使用铆钉与装饰面层120和支撑骨架110连接。第一保温层150可以构造为保温岩棉夹芯板,保温岩棉夹芯板可根据不同保温要求选择不同的厚度,使用铆钉与装饰面层120及支撑骨架110连接。
参阅图4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饰吊顶组件可以应用于单个箱式建筑模块200构成的模块化房屋,也可以应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箱式建筑模块200拼接而成的模块化房屋。
参阅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模块化房屋。该模块化房屋包括箱式建筑模块200和根据上述的内饰吊顶组件。箱式建筑模块200的外轮廓尺寸可以与标准集装箱的外轮廓尺寸相同。箱式建筑模块200的外轮廓尺寸可以与标准集装箱的外轮廓尺寸不相同,亦即,箱式建筑模块200可以采用非标箱房。箱式建筑模块200可以包括顶梁210和墙板220。墙板220位于顶梁210的下方。支撑骨架110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至顶梁210。装饰面层120的边缘可以通过第二收边条140连接至相邻的墙板2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模块化房屋,通过应用上述的内饰吊顶组件,有助于根据需求改变模块化房屋的内顶部的装饰结构,进而解决模块化房屋的内顶部装饰结构单一的问题。
继续参阅图1至图10,进一步地,装饰面层120的第一面层121的临近墙板220的边缘通过第二收边条140连接至临近的墙板220。此处的临近可以理解为非常贴近或靠近。第一面层121的与墙板220分隔的边缘设置第一收边条130。换言之,第一面层121非常贴近墙板220的边缘采用第二收边条140并通过第二收边条140与临近的墙板220连接在一起。第一面层121与墙板220间隔开的边缘采用第一收边条130进行收边。同理,装饰面层120的第二面层122的临近墙板220的边缘通过第二收边条140连接至临近的墙板220。第二面层122的与墙板220分隔的边缘设置第一收边条130。
参阅图1至图7,例如,墙板220可以包括墙面装饰层221。装饰面层120的边缘连接至相邻的墙面装饰层221。比如,装饰面层120的边缘可以通过第二收边条140连接至墙面装饰层221的上端。
继续参阅图1至图7,进一步地,墙板220还可以包括第二保温层222。第二保温层222比装饰面层120更远离箱式建筑模块200的中部。第二保温层222的材质可以与第一保温层150相同,比如都可以构造为保温岩棉夹芯板。由于第二面层122比第一面层121更靠近顶板240,所以第二面层122与顶板240的间隙较小。可以在第二面层122和顶板240之间的间隙填充岩棉等具有保温性能的填充物。
参阅图1至图3,模块化房屋可以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箱式建筑模块200拼接成一个较大空间的房间。可选地,相邻两个箱式建筑模块200的相邻的顶梁210与第一辅助龙骨114相连接。相邻两个箱式建筑模块200之间的相邻两个第一辅助龙骨114之间的间隔空间设置第一保温层150。
参阅图8,在模块化房屋的内部,可以同时存在传统的吊顶结构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饰吊顶组件。图中左侧示出了以保温岩棉夹芯板制作的传统的吊顶装饰结构,其边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收边条进行收边。保温岩棉夹芯板的下表面可以与内饰吊顶组件中的第一保温层的下表面处于同一高度。
参阅图5至图7,箱式建筑模块200还可以包括顶端梁212。顶端梁的平行于主龙骨111,且垂直于第一副龙骨112。亦即,箱式建筑模块200的200的长度方向D1平行于第一副龙骨112。箱式建筑模块200的宽度方向D2平行于主龙骨111。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内饰吊顶组件及具有其的模块化房屋,可以根据需要提供不同的顶部装饰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模块化房屋的顶部装饰结构单一,更换装饰结构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改变了装饰面层120与墙板220拼接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仅使用顶角线做为拼接装饰。根据需求,可以选择是否使用灯光装饰。此吊顶结构使模块化房屋的顶角处的装饰更美观,接近传统建筑装潢的效果,有助于推动模块化房屋在装饰方面的革新。本实用新型切实解决了拼箱位置拼箱件突起导致外观较差的问题,使拼箱处更隐蔽,且整个内顶部的整体装饰效果更得到显著的提升。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内饰吊顶组件,用于模块化房屋,所述模块化房屋包括具有顶梁和墙板的箱式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吊顶组件包括:
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用于连接至所述模块化房屋的所述顶梁;和
装饰面层,所述装饰面层连接至所述支撑骨架,所述装饰面层包括:
第一面层,所述第一面层的上部连接至所述支撑骨架;和
第二面层,所述第二面层的上部连接至所述支撑骨架,所述第二面层和所述第一面层不共面,且所述第二面层在所述第一面层所处的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一面层的外部,所述第二面层用于连接至相邻的所述墙板,以覆盖所述第一面层和相邻的所述墙板之间的间隔空间,
在所述支撑骨架连接至所述顶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面层至少部分地与相邻的所述墙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面层位于所述第一面层的上方,且所述第二面层对应于所述第一面层和所述墙板的间隔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吊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骨架包括:
主龙骨,所述主龙骨的端部用于连接至所述顶梁;
第一副龙骨,所述第一副龙骨分别连接至所述主龙骨和所述第一面层;以及
第二副龙骨,所述第二副龙骨分别连接至所述主龙骨和所述第二面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饰吊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还包括:
第一辅助龙骨,所述第一辅助龙骨连接至所述第一面层,并用于连接至所述顶梁;和/或
第二辅助龙骨,所述第二辅助龙骨连接至所述第二面层和相邻的所述第一副龙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饰吊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饰面层还包括:
第一收边条,所述第一收边条具有第一卡口,所述第一卡口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面层或所述第二面层的边缘;和/或
第二收边条,所述第二收边条包括:
第二收边部,所述第二收边部具有第二卡口,所述第二卡口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面层和所述第二面层中的一者的边缘;
第三收边部,所述第三收边部具有第三卡口,且所述第三卡口的朝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卡口的朝向,所述第三卡口用于容纳位于所述墙板的墙面装饰层的边缘;以及
位于所述第二收边部和所述第三收边部之间的过渡部,所述过渡部具有用于朝向所述模块化房屋的屋内的过渡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吊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吊顶组件还包括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位于所述装饰面层的上方。
6.一种模块化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房屋包括:
箱式建筑模块,所述箱式建筑模块包括:
顶梁;和
墙板,所述墙板位于所述顶梁的下方;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饰吊顶组件,所述支撑骨架固定至所述顶梁,所述装饰面层的边缘连接至相邻的所述墙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面层的第一面层的临近所述墙板的边缘通过第二收边条连接至临近的所述墙板,所述第一面层的与所述墙板分隔的边缘设置第一收边条;
所述装饰面层的第二面层的临近所述墙板的边缘通过第二收边条连接至临近的所述墙板,所述第二面层的与所述墙板分隔的边缘设置第一收边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房屋,其特征在于,
所述墙板包括墙面装饰层,所述装饰面层的边缘连接至相邻的所述墙面装饰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房屋,其特征在于,
所述墙板还包括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比所述装饰面层更远离所述箱式建筑模块的中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房屋,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个所述箱式建筑模块的相邻的顶梁与第一辅助龙骨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箱式建筑模块之间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辅助龙骨之间的间隔空间设置第一保温层。
CN202223268058.3U 2022-12-06 2022-12-06 内饰吊顶组件及具有其的模块化房屋 Active CN219138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68058.3U CN219138111U (zh) 2022-12-06 2022-12-06 内饰吊顶组件及具有其的模块化房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68058.3U CN219138111U (zh) 2022-12-06 2022-12-06 内饰吊顶组件及具有其的模块化房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38111U true CN219138111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93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68058.3U Active CN219138111U (zh) 2022-12-06 2022-12-06 内饰吊顶组件及具有其的模块化房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381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311344B2 (zh)
US2963825A (en) Prefabricated house construction
US4433514A (en) Ceiling system for small buildings
CN219138111U (zh) 内饰吊顶组件及具有其的模块化房屋
CN203795652U (zh) 一种组合式墙体
CN108708461A (zh) 组装式轻型房及其建造方法
CN104769195A (zh) 一种组合式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US20230235622A1 (en) Building structure
KR101673423B1 (ko) 건축물의 오픈 조인트 커튼월 외장시스템 및 그 시공방법
JP3116064B2 (ja) 建築用外装材及び建築用外装材を使用した建築用外装パネル
JPH09268669A (ja) 建築用パネル
JP3722556B2 (ja) 収納庫兼用間仕切り及びそれ用縦横方向格子部材
JP3233066U (ja) 屋根構造及び屋根裏部屋
KR102541626B1 (ko) 커튼 월용 석재 판넬의 포 사이드 타입(4-side type) 결합구조
CN220167346U (zh) 阳角收边的背景墙结构
KR102610417B1 (ko) 커튼 월용 석재 판넬의 투 사이드 타입(2-side type) 결합구조
KR102541628B1 (ko) 커튼 월용 석재 판넬의 포 사이드 타입(4-side type) 결합구조
KR102541627B1 (ko) 커튼 월용 석재 판넬의 포 사이드 타입(4-side type) 결합구조
JPH08209819A (ja) 腰壁の接続構造
CN211774570U (zh) 铝制装配式建筑
CN213418158U (zh) 一种玻璃隔断顶部装饰安装连接节点结构
JPH11182078A (ja) 就寝用カプセルユニット
JPH0319529Y2 (zh)
CN112248561A (zh) 一种可折弯的复合板及其折弯方法
JP4008573B2 (ja) 組立外壁パネルの固定構造及び取付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25102 No. 99 Yang Wei Road, six town, Jiangsu, Yangzhou

Patentee after: YANGZHOU RUNYANG LOGISTIC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

Patentee after: CIMC Container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25102 No. 99 Yang Wei Road, six town, Jiangsu, Yangzhou

Patentee before: YANGZHOU RUNYANG LOGISTIC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

Patentee before: CIMC CONTAINERS HOLDI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