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33673U - 一种便于规范握姿的笔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规范握姿的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33673U
CN219133673U CN202320069801.8U CN202320069801U CN219133673U CN 219133673 U CN219133673 U CN 219133673U CN 202320069801 U CN202320069801 U CN 202320069801U CN 219133673 U CN219133673 U CN 219133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n
holder
positioning
pencil holder
h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6980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冰
赵丽萍
戴建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G Statio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G Statio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G Stationery In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G Stationery Inc
Priority to CN20232006980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33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33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33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规范握姿的笔,包括笔杆和手持部,笔杆沿轴线方向延伸并在其一端连接有笔尖套,手持部固定于笔杆上靠近笔尖套的位置而适于由执笔者将笔握持成书写状态以便进行书写,笔还包括矫正部和调节部;调节部可移动且可定位地连接于笔杆上,矫正部从手持部沿远离笔尖套的方向并同时径向朝外延伸出来,且最终径向朝内延伸到所述调节部并连接于所述调节部。本实用新型通过矫正部能够抵接在执笔者虎口处,使得笔杆靠在食指根部骨节附近而不至于落入虎口,并且通过调节部可以调整矫正部的形状和尺寸,以适应执笔者的不同手掌形状和大小,从而能以一种省力且直观的方式帮助初学者掌握规范的书写姿势。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规范握姿的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规范握姿的笔。
背景技术
学生在初学写字阶段,往往会形成不良的写字习惯,养成错误的握笔姿势,严重则影响到健康,如近视、驼背、手指畸形等。现有的笔大多数是在笔杆处设置若干个手指对应的凹槽以定位相应的手指,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受力却集中在指尖,造成写字用力、书写易疲惫、效率低等情况,并且由于笔杆落入虎口,不仅笔杆活动范围受到限制,而且由于书写握姿的不规范导致形成不好的书写习惯。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帮助执笔者规范书写姿势且减少执笔者负担的笔以满足学生初学写字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便于规范握姿的笔,实现帮助执笔者规范书写姿势且减少执笔者书写时的负担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规范握姿的笔,包括笔杆和手持部,笔杆沿轴线方向延伸并在其一端连接有笔尖套,手持部固定于笔杆上靠近笔尖套的位置而适于由执笔者将笔握持成书写状态以便进行书写,笔还包括矫正部和调节部;调节部可移动且可定位地连接于笔杆上,矫正部从手持部沿远离笔尖套的方向并同时径向朝外延伸出来,且最终径向朝内延伸到所述调节部并连接于所述调节部;
在书写状态,执笔者手指定位在手持部上,矫正部适于抵接在执笔者手的虎口,并可适应性地根据执笔者的手掌尺寸通过改变调节部在笔杆上的定位来调整矫正部的形状,从而规范握姿。
进一步的,笔杆在其外表面包括环槽部分,调节部设有与环槽部分相配合的环凸部分,通过环槽部分与环凸部分的配合而实现调节部在笔杆上的移动和定位。
进一步的,调节部呈包绕笔杆外表面的套筒状,环凸部分形成于套筒状的调节部的内表面上,环凸部分与环槽部分相对,环槽部分沿笔杆轴线方向布置有多个等间距的环形槽,环凸部分沿轴线方向布置有多个等间距的环形凸起,通过沿轴线方向推动调节部能改变多个环形槽和多个环形凸起之间的配合状态,从而形成调节部沿轴线方向相对于笔杆的多级定位。
进一步的,手持部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对应执笔者的食指末节部位,第二定位部对应执笔者的拇指末节部位,第三定位部对应执笔者的中指末节部位;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均呈向内凹陷的曲面,执笔者手指分别通过曲面定位在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从而便于将笔握持成书写状态。
进一步的,第一定位部上设有用于给所述执笔者手指提供支点的支撑部,支撑部呈山丘状,用以分散所述执笔者书写时的压力。
进一步的,矫正部从第二定位部处开始延伸。
进一步的,第一定位部的曲面的曲率与第二定位部的曲面的曲率相同,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沿笔杆轴线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手持部沿笔杆轴线的长度的一半,从而增加执笔者手指与手持部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的,第三定位部的曲面曲率大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曲面的曲率,从而增大第三定位部与执笔者手指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的,矫正部的宽度尺寸至少为笔杆径向尺寸的三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规范握姿的笔,从手持部延伸出来的矫正部能够抵接在执笔者虎口处,使得笔杆靠在食指根部骨节附近而不至于落入虎口,并且通过调节部可以调整矫正部从手持部向上和向外延伸的结构的形状和尺寸,以适应执笔者的不同手掌形状和大小,从而能以一种省力且直观的方式帮助初学者掌握规范的书写姿势,提高书写效率,避免了学生学习写字时书写姿势不正确、手指手腕发力不当而造成的手部发育畸形、驼背以及近视等问题。此外,手持部还可以包括执笔者相应手指的定位部,便于分散手指压力以及迅速定位和形成规范的握笔姿势,减少书写时的疲惫感。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内容以及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在结合附图阅读时会得到更好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仅作为所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示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便于规范握姿的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便于规范握姿的笔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便于规范握姿的笔中笔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便于规范握姿的笔中手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手持部的反面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便于规范握姿的笔中调节部与笔杆的第一级调节位置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便于规范握姿的笔中调节部与笔杆的第二级调节位置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便于规范握姿的笔中调节部与笔杆的第三级调节位置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便于规范握姿的笔中调节部与笔杆的第四级调节位置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便于规范握姿的笔中调节部与笔杆的第五级调节位置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笔杆:1
环槽部分:11
调节部:2
环凸部分:21
矫正部:3
手持部:4
第一定位部:41
支撑部:411
第二定位部:42
第三定位部:43
笔尖套: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说明书、权利要求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一种便于规范握姿的笔,包括笔杆1和手持部4,笔杆1沿轴线方向延伸并在其一端连接有笔尖套5,该笔尖套5构成笔的书写端。手持部4固定于笔杆1上靠近笔尖套5的位置,从而适于由执笔者将笔握持成书写状态以便进行书写。笔还包括矫正部3和调节部2;调节部2可移动且可定位地连接于笔杆1上,矫正部3从手持部4沿远离笔尖套5的方向并同时径向朝外延伸出来,且最终径向朝内延伸到调节部2并连接于调节部2。在书写状态,执笔者手指定位在手持部4上,矫正部3抵接在执笔者手的虎口,并可适应性地根据执笔者的手掌尺寸通过改变调节部2在笔杆1上的定位来调整矫正部3的形状,从而规范握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手持部4、矫正部3以及调节部2均是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材料,成本低且具有柔性,便于调节部2调整矫正部3的形状,并且学生学习写字时不会对手部有所伤害,帮助学生规范握笔姿势更快地形成肌肉记忆。在该较佳实施例中,矫正部3是在笔杆1外部靠近手持部4附近形成一个大体的弧度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矫正部也可以形成其他形状的结构,例如多边形结构,只要该结构能起到抵接执笔者手的虎口的作用即可,以限制笔杆落入虎口位置。
具体的,笔杆1在其外表面包括环槽部分11,调节部2设有与环槽部分11相配合的环凸部分21,通过环槽部分11与环凸部分21的配合而实现调节部2在笔杆1上的移动和固定。为了便于参考,如图6-10所示,调节部2呈包绕笔杆1外表面的套筒状,环凸部分21形成于套筒状的调节部2的内表面上,环凸部分21与环槽部分11相对,环槽部分11沿笔杆1轴线方向布置有多个等间距的环形槽,环凸部分21沿轴线方向布置有多个等间距的环形凸起,通过沿轴线方向推动调节部2能改变这些环形槽和环形凸起之间的配合状态,从而形成调节部2沿轴线方向相对于笔杆1的多级定位。可以理解,当环槽部分11的一个环形槽与环凸部分21的一个相应的环形凸起形成相对稳定的配合时,便可以确定一个位置,即多级定位中的一个定位,而当沿笔杆1的轴线方向对调节部2施加外力,使调节部2相对于笔杆1移动而使另一个环形凸起落入前一个环形槽中形成配合时,便切换到另一级定位。如此,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合适数量的环形槽和环形凸起来实现所需的级数。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执笔者手掌的尺寸大小,形成了能提供五级定位的环凸部分21与环槽部分11。当执笔者的手掌尺寸较小时,可以将调节部2从第一级(如图6所示)向更远离书写端的第二级或者第三级的位置调整,减少矫正部3的弧度,即矫正部3的弧度结构离笔杆1更近;当执笔者的手掌尺寸较大时,可以将调节部2从第一级向更靠近书写端的第四级或者第五级的位置调整,增加矫正部3的弧度,即矫正部3的弧度结构离笔杆1更远。同时,可以理解,套筒状的调节部2还可以围绕笔杆1的外表面进行适当的旋转,以更好地适应执笔者手掌的尺寸和形状来调整矫正部3的形状。
具体的,手持部4包括第一定位部41、第二定位部42和第三定位部43,第一定位部41对应执笔者的食指末节部位,第二定位部42对应执笔者的拇指末节部位,第三定位部43对应执笔者的中指末节部位,便于执笔者迅速定位相应手指的位置从而形成规范的书写姿势。进一步的,第一定位部41、第二定位部42和第三定位部43均呈向内凹陷的曲面,执笔者手指可通过触觉定位这些曲面从而分别将食指末节部位、拇指末节部位和中指末节部位定位在第一定位部41、第二定位部42和第三定位部43,从而便于将笔握持成正确的书写状态。
具体的,第一定位部41上设有用于给执笔者手指提供支点的支撑部411,支撑部411呈山丘状,支撑部411的最顶端抵合在食指末节的关节处,从而使得食指的指腹大面积地贴合在第一定位部41的曲面上,增加食指与支撑部411的接触面积而分散执笔者书写时的压力,有助于避免食指用力过度造成弯曲所带来的发育畸形的副作用。
具体的,矫正部3从第二定位部42处开始斜向上和向外延伸并连接到调节部2上,形成一个弧度结构,该弧度结构基本在其最高点附近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在执笔者的虎口处,从而增加与执笔者虎口的抵接面积,减少书写时的不适感。
具体的,第一定位部41的曲面的曲率可以与第二定位部42的曲面的曲率相同,第一定位部41与第二定位部42沿笔杆1轴线的长度可以大于或者等于手持部4沿笔杆1轴线的长度的一半,从而适当增加执笔者手指与手持部4的接触面积。
具体的,第三定位部43的曲面的曲率大于第一定位部41和第二定位部42的曲面的曲率,书写状态下,执笔者的中指作为手持部4的支点,中指末节部位以横向或者斜向下的方式贴合在第三定位部43上,第三定位部43的曲面的曲率扩大且向内凹陷时可增大第三定位部43与执笔者中指末节部位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手持部4的支点面积,减少对中指末节部位的挤压,提高舒适性和稳定性。
具体的,矫正部3的宽度尺寸可以至少为笔杆1径向尺寸的三分之一,增加与执笔者手掌的贴合面积,防止在书写时滑动以及减少矫正部3对于执笔者手掌的压力。
这里基于的术语和表述方式只是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并不应局限于这些术语和表述。使用这些术语和表述并不意味着排除任何示意和描述(或其中部分)的等效特征,应认识到可能存在的各种修改也应包含在权利要求范围内。其他修改、变化和替换也可能存在。相应的,权利要求应视为覆盖所有这些等效物。
同样,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还可做出各种等效的变化或替换,因此,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便于规范握姿的笔,包括笔杆和手持部,所述笔杆沿轴线方向延伸并在其一端连接有笔尖套,所述手持部固定于所述笔杆上靠近所述笔尖套的位置而适于由执笔者将所述笔握持成书写状态以便进行书写,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还包括矫正部和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可移动且可定位地连接于所述笔杆上,所述矫正部从所述手持部沿远离所述笔尖套的方向并同时径向朝外延伸出来,且最终径向朝内延伸到所述调节部并连接于所述调节部;
在所述书写状态,执笔者手指定位在所述手持部上,所述矫正部适于抵接在所述执笔者手的虎口,并可适应性地根据所述执笔者的手掌尺寸通过改变所述调节部在所述笔杆上的定位来调整所述矫正部的形状,从而规范握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规范握姿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在其外表面包括环槽部分,所述调节部设有与所述环槽部分相配合的环凸部分,通过所述环槽部分与所述环凸部分的配合而实现所述调节部在所述笔杆上的移动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规范握姿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呈包绕所述笔杆外表面的套筒状,所述环凸部分形成于所述套筒状的调节部的内表面上,所述环凸部分与所述环槽部分相对,所述环槽部分沿所述笔杆轴线方向布置有多个等间距的环形槽,所述环凸部分沿所述轴线方向布置有多个等间距的环形凸起,通过沿所述轴线方向推动所述调节部能改变所述多个环形槽和所述多个环形凸起之间的配合状态,从而形成所述调节部沿所述轴线方向相对于所述笔杆的多级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规范握姿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对应所述执笔者的食指末节部位,所述第二定位部对应所述执笔者的拇指末节部位,所述第三定位部对应所述执笔者的中指末节部位;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三定位部均呈向内凹陷的曲面,所述执笔者手指分别通过所述曲面定位在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三定位部,从而便于将所述笔握持成所述书写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规范握姿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上设有用于给所述执笔者手指提供支点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呈山丘状,用以分散所述执笔者书写时的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规范握姿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部从所述第二定位部处开始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规范握姿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曲面的曲率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曲面的曲率相同,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沿所述笔杆轴线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手持部沿所述笔杆轴线的长度的一半,从而增加所述执笔者手指与所述手持部的接触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规范握姿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部的曲面曲率大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曲面的曲率,从而增大所述第三定位部与所述执笔者手指的接触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规范握姿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部的宽度尺寸至少为所述笔杆径向尺寸的三分之一。
CN202320069801.8U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便于规范握姿的笔 Active CN219133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9801.8U CN219133673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便于规范握姿的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9801.8U CN219133673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便于规范握姿的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33673U true CN219133673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96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69801.8U Active CN219133673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便于规范握姿的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336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28484B2 (en) Gripping aid
CN201006661Y (zh) 端姿笔套
US20060045604A1 (en) Variable grip structure
US20060147246A1 (en) Grip for hand held instruments
US20050155185A1 (en) Ergonomic handset
CN109572275B (zh) 一种可控制手部空间位置的握笔器
CN219133673U (zh) 一种便于规范握姿的笔
US3338217A (en) Hand writing implement
JP2019031008A (ja) 指関節の可動域を活かした筆記支援ツール
JP3131488U (ja) ペン等の筆記用具
CN203697758U (zh) 执笔运笔矫正器
CN220053336U (zh) 一种防握拳握笔矫正器
US10717314B2 (en) Tactual finger grip
TWI222939B (en) Writing implement
CN219295080U (zh) 一种握笔矫姿组件及握姿矫正的笔
CN115817053A (zh) 一种握笔矫姿组件及握姿矫正的笔
CN201872450U (zh) 一种具有握笔姿势矫正功能的笔
JP2009126047A (ja) ペン
CN213261726U (zh) 握笔器、握笔矫正装置及笔
CN210821510U (zh) 一种动态矫正握笔姿势的书写套件及工具件
CN217347290U (zh) 一种握笔训练装置及笔
CN201086512Y (zh) 一种新式握笔机构
JP4717772B2 (ja) 筆記具の持ち方練習具
CN221476542U (zh) 改良中指疼痛的握笔套及矫姿笔
CN221161961U (zh) 一种三指定位笔套及含该笔套的握笔矫正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