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31543U - 一种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31543U
CN219131543U CN202223348257.5U CN202223348257U CN219131543U CN 219131543 U CN219131543 U CN 219131543U CN 202223348257 U CN202223348257 U CN 202223348257U CN 219131543 U CN219131543 U CN 219131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positioning
plate
groove
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4825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新
赵沙鸥
徐军
孟祥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i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i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i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i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4825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31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31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315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一定位组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对应位置的第一定位组件连接,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另一侧通过多个第二定位组件连接,其中,第一侧板一侧和第一侧板另一侧互为对立侧,第二侧板一侧和第二侧板另一侧互为对立侧。定位夹具可以满足多工站对产品定位精度的要求,因此定位夹具可以适用于多个工站,从而可以减少不同工站所用夹具的差异性,降低夹具闲置概率,并且可以减少夹具周转或转架操作,降低产品因周转或转架操作而造成的碰伤或划伤等几率,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
背景技术
精密加工行业(比如盖板、薄膜面板、多晶硅、AR波导片等)需要用到夹具来取放产品,且对夹具有很高的定位要求。现有不同工站对夹具的定位精度要求不同,所以现有每个工站会使用专用的夹具对产品进行周转或转架处理,而在对产品进行周转或转架过程很容易导致产品碰伤、划伤等影响产品的外观和良品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包括侧板和定位组件;
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
所述第一侧板一侧和第二侧板一侧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定位组件,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通过对应位置的第一定位组件连接;
所述第一侧板另一侧和第二侧板另一侧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对应位置的第二定位组件连接;
第一侧板一侧和第一侧板另一侧互为对立侧,第二侧板一侧和第二侧板另一侧互为对立侧。
所述定位口开设于所述固定槽上;
所述第一定位齿条设于所述定位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固定槽、定位口以及第一定位齿条;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的数目为多个;
多个固定槽分别沿水平方向间隔开设于第一侧板一侧和第二侧板一侧;
每个固定槽上开设所述定位口;
第一定位齿条的一端固定设于第一侧板一侧的相应定位口内,第一定位齿条的另一端固定设于和第一侧板一侧的相应定位口对应的第二侧板一侧的定位口内。
进一步的,每个固定槽上开设多个所述定位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定位齿条;
所述第一侧板另一侧和第二侧板另一侧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齿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齿条或第二定位齿条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齿状条;
所述齿状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
所述第一夹板、齿状条和第二夹板之间能够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位置移动组件,所述位置移动组件包括位置调节槽和位置调节板;
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分别开设所述位置调节槽,所述位置调节板能够设置在位置调节槽的不同位置;
第二定位齿条的一端与第一侧板上的位置调节板的对应位置连接,第二定位齿条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上的位置调节板的对应位置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
所述第一支撑件将第一侧板一侧和第二侧板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件将第一侧板另一侧和第二侧板另一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第一侧板一侧和第二侧板一侧分别开设第一安装槽,第一支撑件的一端与第一侧板的第一安装槽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的第一安装槽固定连接;
在第一侧板另一侧和第二侧板另一侧分别开设第二安装槽,第二支撑件的一端与第一侧板另一侧的第二安装槽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另一侧的第二安装槽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侧板边缘设置为位于同一水平面;
所述第二支撑件和侧板边缘设置为位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件为方形柱。
进一步的,还包括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开设于所述侧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侧板在所述固定槽的旁边设置标尺;
所述侧板在所述位置调节槽旁边设置标尺;
所述位置调节板上设置标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固定槽、定位口以及第一定位齿条;
所述定位口开设于所述固定槽上;
所述第一定位齿条设于所述固定槽内。
进一步的,在第一侧板外端面或第二侧板外端面开设所述固定槽位置处开设第三装配槽;
在第一侧板外端面或第二侧板外端面开设所述位置调节槽位置处开设第三装配槽。
进一步的,在第一侧板外端面或第二侧板外端面开设所述第一安装槽位置处开设第三装配槽;
在第一侧板外端面或第二侧板外端面开设所述第二安装槽位置处开设第三装配槽。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一定位组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对应位置的第一定位组件连接,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另一侧通过多个第二定位组件连接,其中,第一侧板一侧和第一侧板另一侧互为对立侧,第二侧板一侧和第二侧板另一侧互为对立侧。定位夹具可以满足多工站对产品定位精度的要求,因此定位夹具可以适用于多个工站,从而可以减少不同工站所用夹具的差异性,降低夹具闲置概率,并且可以减少夹具周转或转架操作,降低产品因周转或转架操作而造成的碰伤或划伤等几率,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内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外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位置移动组件将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与第二定位齿条的连接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定位齿条或第二定位齿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第一定位齿条或第二定位齿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定位齿条或第二定位齿条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上设置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在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上设置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组件的侧视图;
图10为图3中沿A-A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其中,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固定槽,3-1-第一固定槽,3-2-第二固定槽,3-3-第三固定槽,3-4-第四固定槽,4-定位口,4-1-第一定位口,4-2-第二定位口,4-3-第三定位口,4-4-第四定位口,4-5-第五定位口,4-6-第六定位口,4-7-第七定位口,4-8-第八定位口,5-第一定位齿条,6-标尺,7-第二定位齿条,8-第一夹板,9-第二夹板,10-齿状条,11-位置调节槽,12-位置调节板,13-第一安装槽,14-第二安装槽,15-第一支撑柱,16-第二支撑柱,17-第一装配槽,18-第三支撑柱,19-第四支撑柱,20-第二装配槽,21-定位槽,22-第三装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定位夹具包括侧板和定位组件。
其中,侧板包括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可以采用相同构造,示例性的,如图1-图3所示,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采用长方形板。
其中,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分别采用多个。
多个第一定位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1一侧和第二侧板2一侧,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通过对应位置的第一定位组件连接。
多个第二定位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1另一侧和第二侧板2另一侧,第一侧板1另一侧和第二侧板2另一侧通过对应位置的第二定位组件连接。
其中,第一侧板1一侧和第一侧板1另一侧互为对立侧,第二侧板2一侧和第二侧板2另一侧互为对立侧。如图1-图3所示的,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采用长方形板,则第一侧板1一侧和第一侧板1另一侧可以是长方形板的两条长边,第二侧板2一侧和第二侧板2另一侧可以是长方形板的两条长边。第一侧板1一侧和第二侧板2一侧为长方形板的同侧长边,第一侧板1另一侧和第二侧板2另一侧为长方形板的同侧长边。
具体的,第一定位组件包括固定槽3、定位口4以及第一定位齿条5,固定槽4的数目为多个。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示意第一侧板1一侧或第二侧板2一侧开设四个固定槽3,分别为第一固定槽3-1,第二固定槽3-2,第三固定槽3-3以及第四固定槽3-4。
多个固定槽3分别沿水平方向有间隔的开设于第一侧板1一侧和第二侧板2一侧,定位口4开设在每个固定槽3上,第一定位齿条5的一端固定设于第一侧板1一侧的相应定位口4内,第一定位齿条5的另一端固定设于和第一侧板1一侧的相应定位口4对应的第二侧板2一侧的定位口4内。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不同产品的定位精度要求,可以在侧板不同位置固定槽3的定位口4内设置第一定位齿条5,使得定位夹具可以满足多工站对产品定位精度的要求,因此定位夹具可以适用于多个工站,从而可以减少不同工站所用夹具的差异性,降低夹具闲置概率,并且可以减少夹具周转或转架操作,降低产品因周转或转架操作而造成的碰伤或划伤等几率,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定位口4的宽度、高度根据第一定位齿条5的端部尺寸(宽度M以及高度N)进行匹配设计,示例性的,可以将定位口4的宽度设定为M+0.5mm,定位口4的高度设定为N+1mm,而对于定位口4的深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示例性的,将定位口4的深度设定为2mm。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每个固定槽3上开设多个定位口4,针对特定产品,使得定位夹具满足产品的不同宽度使用需求。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每个固定槽3上开设两个定位口4,具体是第一固定槽3-1上开设第一定位口4-1和第二定位口4-2,第二固定槽3-2上开设第三定位口4-3和第四定位口4-4,第三固定槽3-3上开设第五定位口4-5以及第六定位口4-6,第四固定槽3-4上开设第七定位口4-7以及第八定位口4-8。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定位齿条5也可设于固定槽3内。即第一定位齿条5可以设置在固定槽3上的定位口4内,也可以设置在固定槽3内。对于需要满足定位精度的产品,可以将第一定位齿条5设置在侧板不同位置固定槽3的定位口4内,而对于无需定位精度的产品,可以将第一定位齿条5设在固定槽3未开设定位口4的位置。
并且,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在侧板位于每个固定槽3的旁边设置标尺6,针对将第一定位齿条5设在固定槽3未开设定位口4的位置这一情形,可以保证第一侧板1一侧固定第一定位齿条5位置和第二侧板2一侧固定第一定位齿条5位置对应。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将标尺6设置在侧板外端面,侧板外端面即不和产品接触一面。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第一定位齿条5也可以设于固定槽3内,固定槽3的高度需要与第一定位齿条5的端部高度适配,示例性的,将固定槽5的高度设定为N+0.5mm。
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定位齿条7,即将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的另一侧通过对应位置的第二定位齿条7连接。这里第二定位齿条的设置位置根据产品的定位精度要求进行确定。
如图5-图7所示,上述第一定位齿条5或第二定位齿条7包括第一夹板8、第二夹板9和齿状条10,齿状条10设置在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9之间,第一夹板8、齿状条10和第二夹板9之间可拆卸连接。
将第一夹板8、齿状条10和第二夹板9之间可拆卸连接,可以实现对齿状条10的更换,从而可以避免因齿状条10磨损导致的定位夹具定位精度差异问题。
示例性的,齿状条10采用铁氟龙材料,第一夹板8厚度为3mm,齿状条10厚度为1.5-2mm。第一夹板8、齿状条10和第二夹板9在对应位置分别开设固定孔,可采用螺丝等部件设于固定孔内实现第一夹板8、齿状条10和第二夹板9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关系。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定位夹具还包括位置移动组件。
具体的,位置移动组件包括位置调节槽11和位置调节板12。
在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上分别开设位置调节槽11,位置调节槽11上设置位置调节板12,位置调节板12可设置在位置调节槽11的不同位置,第二定位齿条7的一端与第一侧板1上的位置调节板12的对应位置连接,第二定位齿条7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2上的位置调节板12的对应位置连接。
具体的,可以在位置调节板12上开设连接槽,将第二定位齿条7通过连接槽与位置调节板12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得定位夹具满足产品不同高度需求。
示例性的,如图2或图3所示,示意侧板上开设三条位置调节槽11,位置调节槽11的开设方向与固定槽3的开设方向垂直,根据产品高度,位置调节板12设置在位置调节槽11的不同位置。
为了便于确定位置调节板12在位置调节槽11的设置位置,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在侧板位于位置调节槽11的旁边设置标尺6。图中示意标尺6设置在侧板的外端面,侧板外端面即不和产品接触一面。
为了保证第一侧板1的位置调节板12上固定第二定位齿条7位置和第二侧板2的位置调节板12上固定第二定位齿条7的位置对应,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在位置调节板12上设置标尺6。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定位夹具还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
第一支撑件将第一侧板1一侧和第二侧板2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将第一侧板1另一侧和第二侧板2另一侧固定连接。
具体的,在第一侧板1一侧和第二侧板2一侧分别开设第一安装槽13,第一支撑件的一端与第一侧板1的第一安装槽13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2的第一安装槽13固定连接。
在第一侧板1另一侧和第二侧板2另一侧分别开设第二安装槽14,第二支撑件的一端与第一侧板1另一侧的第二安装槽14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2另一侧的第二安装槽14固定连接。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柱15和第二支撑柱16,在第一侧板2一侧的两端开设第一安装槽13,在第二侧板3一侧的两端开设第一安装槽13。
第一支撑柱15的一端与第一侧板1一侧的一端上的第一安装槽13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15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2一侧的一端上的第一安装槽13固定连接。
第二支撑柱16的一端与第一侧板1一侧的另一端上的第一安装槽13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柱16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2一侧的另一端上的第一安装槽13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将第一支撑件外侧与侧板边缘设置为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如图9所示,即将第一支撑柱15外侧、侧板边缘以及第二支撑柱16外侧位于同一水平面,从而保证定位夹具上底面的平整度。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为了便于对第一支撑件与第一安装槽13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1内端面或第二侧板2内端面开设第一安装槽13位置开设第一装配槽17,第一装配槽27与第一安装槽13联通,示例性的,第一装配槽17的深度为0.5mm。这里的第一侧板1内端面或第二侧板2内端面指的是第一侧板1或第二侧板2与产品接触一面。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三支撑柱18和第四支撑柱19,在第一侧板2另一侧的两端开设第二安装槽14,在第二侧板2另一侧的两端开设第二安装槽14。
第三支撑柱18的一端与第一侧板1另一侧的一端上的第二安装槽14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柱18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3另一侧的一端上的第二安装槽14固定连接。
第四支撑柱19的一端与第一侧板1另一侧的另一端上的第二安装槽14固定连接,第四支撑柱19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2另一侧的另一端上的第二安装槽14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将第二支撑件以及侧板边缘设置为位于同一水平面,如图9所示,即将第三支撑柱18外侧、侧板边缘以及第四支撑柱19的外侧位于同一水平面,从而保证定位夹具下底面的平整度。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将第三支撑柱18和第四支撑柱19设置为方形柱,从而增大产品和夹具底面接触的摩擦力。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为了便于对第二支撑件与第二安装槽14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1内端面或第二侧板2内端面开设第二安装槽14位置开设第二装配槽20,第二装配槽20与第二安装槽14联通,示例性的,第二装配槽14的深度为1mm。这里的第一侧板1内端面或第二侧板2内端面指的是第一侧板1或第二侧板2与产品接触一面。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还可以在第一侧板1和/或第二侧板2内部开设定位槽21,在将定位夹具与机械臂、机械手等设备组合使用时,确保定位精度。示例性的,图中示意在第一侧板1和/或第二侧板2内部开设两个定位槽2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定位槽2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件或者第二支撑件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为了保证定位夹具的第一侧板1外端面或第二侧板2外端面平整度如图3或图10所示,进行如下操作:
1.在第一侧板1外端面或第二侧板2外端面开设固定槽3位置开设第三装配槽22,第三装配槽22与固定槽4联通,从而在采用螺钉等固定件将第一定位齿条5固定在固定槽3内时,固定件的端面不会超过第一侧板1外端面或第二侧板2外端面。
2.在第一侧板1外端面或第二侧板2外端面开设位置调节槽11位置开设第三装配槽22,第三装配槽22与位置调节槽11联通,从而在采用螺钉等固定件将位置调节板12固定在位置调节槽11内时,固定件的端面不会超过第一侧板1外端面或第二侧板2外端面。
3.在第一侧板1外端面或第二侧板2外端面开设第一安装槽13位置开设第三装配槽22,第三装配槽22与第一安装槽13联通,从而在采用螺钉等固定件将第一支撑件固定在第一安装槽13内时,固定件的端面不会超过第一侧板1外端面或第二侧板2外端面。
4.在第一侧板1外端面或第二侧板2外端面开设第二安装槽14位置开设第三装配槽22,第三装配槽22与第二安装槽14联通,从而在采用螺钉等固定件将第二支撑件固定在第二安装槽14内时,固定件的端面不会超过第一侧板1外端面或第二侧板2外端面。
示例性的,第二装配槽的深度设定为4mm。
使用上述定位夹具对产品进行定位操作如下:
S1将第一侧板1与第一支撑件一端,第二支撑件一端连接。
S2根据定位产品的定位精度要求以及产品宽度将第一定位齿条5设置在固定槽3相应的定位口4内。
示例性的,根据产品定位精度需求,第一工站上的定位夹具仅需要在第一固定槽3-1和第四固定槽3-4上的定位口4定位产品即可,因此,在第一固定槽3-1和第四固定槽3-4的定位口4上设置第一定位齿条5;
第二工站上的定位夹具需要在第一固定槽3-1、第二固定槽3-2、第三固定槽3-3和第四固定槽3-4上的定位口4上定位产品,因此,需要在第一固定槽3-1、第二固定槽3-2、第三固定槽3-3和第四固定槽3-4上的定位口4分别设置第一定位齿条5;
而对于产品的不同宽度,可以在对应固定槽3上的多个定位口4中选择对应的定位口4。
S3根据产品高度,将位置调节板12设置在位置调节槽11的固定位置。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在位置调节槽11的图示位置放置位置调节板12。
S4根据产品的定位精度要求将第二定位齿条7与位置调节板12的对应位置连接。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在位置调节板12的图示位置放置第二定位齿7条即可。
S5将多个产品沿与第一侧板1垂直方向进行叠加放置。
S6产品叠放完成后,将第二侧板2与第一支撑件另一端,第二支撑件另一端连接。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板和定位组件;
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
所述第一侧板一侧和第二侧板一侧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定位组件,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通过对应位置的第一定位组件连接;
所述第一侧板另一侧和第二侧板另一侧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对应位置的第二定位组件连接;
第一侧板一侧和第一侧板另一侧互为对立侧,第二侧板一侧和第二侧板另一侧互为对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固定槽、定位口以及第一定位齿条;
所述定位口开设于所述固定槽上;
所述第一定位齿条设于所述定位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槽的数目为多个;
多个固定槽分别沿水平方向间隔开设于第一侧板一侧和第二侧板一侧;
每个固定槽上开设所述定位口;
第一定位齿条的一端固定设于第一侧板一侧的相应定位口内,第一定位齿条的另一端固定设于和第一侧板一侧的相应定位口对应的第二侧板一侧的定位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
每个固定槽上开设多个所述定位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定位齿条;
所述第一侧板另一侧和第二侧板另一侧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齿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齿条或第二定位齿条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齿状条;
所述齿状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
所述第一夹板、齿状条和第二夹板之间能够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置移动组件,所述位置移动组件包括位置调节槽和位置调节板;
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分别开设所述位置调节槽,所述位置调节板能够设置在所述位置调节槽的不同位置;
第二定位齿条的一端与第一侧板上的位置调节板的对应位置连接,第二定位齿条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上的位置调节板的对应位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
所述第一支撑件将第一侧板一侧和第二侧板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件将第一侧板另一侧和第二侧板另一侧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侧板一侧和第二侧板一侧分别开设第一安装槽,第一支撑件的一端与第一侧板的第一安装槽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的第一安装槽固定连接;
在第一侧板另一侧和第二侧板另一侧分别开设第二安装槽,第二支撑件的一端与第一侧板另一侧的第二安装槽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另一侧的第二安装槽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件和侧板边缘设置为位于同一水平面;
所述第二支撑件和侧板边缘设置为位于同一水平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为方形柱。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开设于所述侧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板在所述固定槽的旁边设置标尺;
所述侧板在所述位置调节槽旁边设置标尺;
所述位置调节板上设置标尺。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固定槽、定位口以及第一定位齿条;
所述定位口开设于所述固定槽上;
所述第一定位齿条设于所述固定槽内。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侧板外端面或第二侧板外端面开设所述固定槽位置处开设第三装配槽;在第一侧板外端面或第二侧板外端面开设所述位置调节槽位置处开设第三装配槽。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侧板外端面或第二侧板外端面开设所述第一安装槽位置处开设第三装配槽;
在第一侧板外端面或第二侧板外端面开设所述第二安装槽位置处开设第三装配槽。
CN202223348257.5U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 Active CN219131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8257.5U CN219131543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8257.5U CN219131543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31543U true CN219131543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97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48257.5U Active CN219131543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315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131543U (zh) 一种适用于多工站的定位夹具
CN108857194B (zh) 一种应用于smt贴装线的弹片产品焊接装置
CN218445079U (zh) 一种晶圆外观检测装置
CN114227021B (zh) 全自动tft玻璃切割一体化设备
CN113548459B (zh) 一种陶瓷片生产输送设备
CN216126851U (zh) 一种对中定位夹具
CN210210087U (zh) 一种通用型治具
CN214030859U (zh) 自动上料校正机构
CN214771491U (zh) 夹紧装置
CN215092110U (zh) 一种通用夹具
CN211495732U (zh) 一种双流水线机构、一种中转装置
CN212046639U (zh) 用于玻璃精雕机的定位机构
CN211441771U (zh) 精雕机的玻璃外装夹定位装置
CN218461564U (zh) 一种具有多点定位功能的工装夹具
CN219321320U (zh) 取片装置
CN210418294U (zh) 单、双轨兼容的在线式智能作业机器人
CN216359442U (zh) 一种座体定位夹紧装置
CN219005759U (zh) 一种气动夹具
CN218855882U (zh) 一种面板端子激光划线对位机构
CN215624696U (zh) 一种陶瓷片输送装置
CN211135962U (zh) 辅助治具及加工设备
CN220949858U (zh) 一种直排式定位机构、环形输送线
CN218556211U (zh) 一种af空气过滤器主体组装生产线设备
CN216967502U (zh) 一种带托架的pcb料板工装
CN219342016U (zh) 超薄玻璃高温钢化篮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Xin

Inventor after: Zhao Shaou

Inventor after: Xu Jun

Inventor after: Meng Xiangfe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Xin

Inventor before: Zhao Shaou

Inventor before: Xu Jun

Inventor before: Meng Xiangfe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