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19475U - 便携风扇 - Google Patents
便携风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19475U CN219119475U CN202223016580.2U CN202223016580U CN219119475U CN 219119475 U CN219119475 U CN 219119475U CN 202223016580 U CN202223016580 U CN 202223016580U CN 219119475 U CN219119475 U CN 2191194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fan
- cavity
- duct
- fan wh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风扇,通过分隔件将壳体内部的安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进风口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二进风口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一腔室内安装有第一扇轮,第二腔室内安装有第二扇轮,第一扇轮从第一进风口吸入空气,并将空气在第一腔室内独立进行加速形成气流,气流并吹向风道以通过出风口吹出;第二扇轮从第二进风口吸入空气,并将空气在第二腔室内独立进行加速形成气流,气流并吹向风道以通过出风口吹出,进而使得出风口出风风量增加,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单一风扇进行出风存在风量小而增加转速又有噪音大的问题;同时,第一扇轮与第二扇轮通过分隔件隔开,可以减小气流扰动产生的噪音,使得便携风扇在工作时较为安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风扇。
背景技术
用户在户外活动时会随身携带风扇,并通过风扇对人体吹风降温,现有的可以方便用户随身携带的风扇有手持风扇、挂脖风扇等。
譬如中国专利CN214274006U公开了一种挂脖风扇,包括壳体,壳体的外壁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壳体分为左壳体和右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的内部各设有涡轮风机以及与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的风道,通过涡轮风机内部的涡轮扇叶的转动,产出一定的风力,之后能够通过风道直接将产生的风输送到出风口的位置,使得使用人员能够感受到凉意,但是一个涡轮扇叶吹出的风量有限,而增加转速虽然可以增大风量,但又会产生较大的噪音,难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风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风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安装腔和风道,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道连通;
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将所述安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以及
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第一扇轮和第二扇轮,所述第一扇轮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二扇轮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扇轮、所述第二扇轮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与所述分隔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转轴分别伸入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扇轮和所述第二扇轮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扇轮转动,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扇轮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分别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壁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延伸至所述风道内,以将所述风道分隔成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风道以及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第二风道,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并排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便携风扇还包括散热件、调温件和导温件,所述散热件设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导温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导温件的表面露出于所述壳体外,所述调温件位于所述散热件和所述导温件之间且分别与所述散热件、所述导温件热传导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便携风扇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于所述第二风道内并与所述风隔件连接,所述导风板将所述第二风道分隔成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子风道连通,所述散热件设于所述第二子风道内,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与所述第二子风道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上设有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导风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风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风扇,通过分隔件将壳体内部的安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进风口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二进风口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一腔室内安装有第一扇轮,第二腔室内安装有第二扇轮,第一扇轮从第一进风口吸入空气,并将空气在第一腔室内独立进行加速形成气流,气流并吹向风道以通过出风口吹出;第二扇轮从第二进风口吸入空气,并将空气在第二腔室内独立进行加速形成气流,气流并吹向风道以通过出风口吹出,进而使得出风口出风风量增加,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单一风扇进行出风存在风量小而增加转速又有噪音大的问题;同时,第一扇轮与第二扇轮通过分隔件隔开,可以减小气流扰动产生的噪音,使得便携风扇在工作时较为安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风扇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便携风扇的第一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便携风扇的第二分解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便携风扇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便携风扇的第一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便携风扇的第二分解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便携风扇在第三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便携风扇的第一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7中的便携风扇的第二分解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的便携风扇在第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便携风扇的第一分解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的便携风扇的第二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便携风扇10,包括壳体20、分隔件30、风扇组件。壳体20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安装腔和风道22,壳体20上设有出风口23、第一进风口24和第二进风口25,出风口23与风道22连通,分隔件30设于安装腔内、并将安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211和第二腔室212,第一腔室211与第一进风口24连通,第二腔室212与第二进风口25连通,风扇组件包括第一扇轮41和第二扇轮42,第一扇轮41设于第一腔室211内,第二扇轮42设于第二腔室212内,因分隔件30将安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211和第二腔室212,第一扇轮41从第一进风口24吸入空气,并将空气在第一腔室211内独立进行加速形成气流,气流并吹向风道22以通过出风口23吹出;第二扇轮42从第二进风口25吸入空气,并将空气在第二腔室212内独立进行加速形成气流,气流并吹向风道22以通过出风口23吹出,进而使得出风口23出风风量增加,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单一风扇进行出风存在风量小而增加转速又有噪音大的问题;同时,第一扇轮41与第二扇轮42通过分隔件30隔开,可以减小气流扰动产生的噪音,使得便携风扇10在工作时较为安静。
如图7至图8所示,在实施例中,风扇组件包括电机43,电机43驱动第一扇轮41、第二扇轮42转动,通过一个电机43分别驱动第一扇轮41、第二扇轮42转动,使得第一扇轮41和第二扇轮42可以同步转动、并同步用于向出风口23吹风。优先地,电机43与分隔件30固定连接,电机43的转轴分别伸入第一腔室211和第二腔室212内、且分别与第一扇轮41、第二扇轮42连接,第一进风口24与第二进风口25分别位于壳体20的相对两侧,且第一扇轮41正对第一进风口24设置,第二扇轮42正对第二进风口25设置,电机43固定于分隔件30上则可以避免影响第一进风口24与第二进风口25的设置,且缩短第一扇轮41与第二扇轮42相对于壳体20外的进风路程。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电机43固定于壳上,电机43设置于第一腔室211内或第二腔室212内,对应地,第一进风口24或第二进风口25避开电机43设置。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实施例中,风扇组件包括第一电机44和第二电机45,第一电机44设于第一腔室211内并用于驱动第一扇轮41转动,第二电机45设于第二腔室212内并用于驱动第二扇轮42转动,具体地,第一电机44和第二电机45分别固定于壳体20上。通过控制第一电机44和第二电机45的具体工作状态来控制出风口23的出风量。譬如,用户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电机44工作和第二电机45未工作、或通过第一电机44未工作和第二电机45工作,以减少出风口23的出风量,同时也降低便携风扇10的耗电量。用户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电机44与第二电机45同步工作,以增强出风口23的出风量。用户还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电机44的转速、第二电机45的转速来控制出风口23的出风量。
进一步地,第一电机44和第二电机45分别与壳体20的相对两侧壁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电机44设于第一腔室211内,且第一电机44与面向分隔件30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进风口24围绕第一电机44固定位置设置,且第一进风口24正对第一扇轮41设置;第二电机45设于第二腔室212内,且第二电机45与面向分隔件30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二进风口25围绕第二电机45固定位置设置,且第二进风口25正对第二扇轮42设置。
如图4至图6所示,在实施例中,分隔件30延伸至风道22内以将风道22分隔成与第一腔室211连通的第一风道221以及与第二腔室212连通的第二风道222,出风口23包括第一出风口231和第二出风口232,第一出风口231与第一风道221连通,第二出风口232与所述第二风道222连通,第一扇轮41生产的气流由第一风道221和第一出风口231单独吹向壳体20外,第二扇轮42产生的气流由第二风道222和第二出风口232单独吹向壳体20外,第一扇轮41与第二扇轮42产生的两股气流在壳体20输送时互不干扰,两股气流可以平顺地往壳体20外输送且不会产生刺耳的风噪,使得便携风扇10工作时较为安静。
在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231与第二出风口232并排设置于壳体20的同一侧,第一扇轮41通过第一出风口231吹出的气流与第二扇轮42通过第二出风口232吹出的气流同向并排设置,扩大了便携风扇10的吹风风量以及吹风面积。
如图7至图12所示,在实施例中,便携风扇10还包括散热件51、调温件52和导温件53,散热件51设于第二风道222内,导温件53与壳体20固定连接,且导温件53的表面露出于壳体20外,调温件52位于散热件51和导温件53之间且分别与散热件51、导温件53热传导连接,具体地,调温件52为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传递冷量的一面与导温件53热传导连接,导温件53用于贴合于人体并将冷量传递给人体,以对供人体通过冷量散热,而半导体制冷片传递热量的一面与散热件51热传导连接,第二扇轮42生产的气流通过第二风道222时会携带散热件51散发的出热量并通过第二出风口232吹出,以对散热件51进行散热,此时的第二出风口232位于壳体20设有第一出风口231相邻的一侧,避免第二出风口232吹出热量吹向人体。第一出风口231吹出的风吹向人体的同时,导温件53向人体传递冷量,以对人体进行双重降温散热。
如图10至图12所示,在实施例中,便携风扇10还包括导风板61,导风板61设于第二风道222内并与风隔件连接,导风板61将第二风道222分隔成第一子风道223和第二子风道224,第二出风口232与第一子风道223连通,散热件51设于第二子风道224内,壳体20与第一出风口231相邻的一侧设有散热口26,散热口26与第二子风道224连通,第二出风口232与第一出风口231同侧,当第二散轮工作、调温件52工作时,第二扇轮42生产的气流被导风板61分隔成两股气流,其中一股气流通过第一子风道223和第二出风口232向壳体20外吹出,以给人体吹风散热;另一股气流通过第二子风道224和散热口26向壳体20外吹出,且该股气流携带散热件51产生的热量向壳体20外散发。导风板61可以阻隔散热件51散发出的热量传递至第一子风道223,确保第二扇轮42产生的气流通过第一子风道223、第二出风口232吹出的风处于冰凉状态。
进一步地,分隔件30上设有导风通道31,导风通道31的一端与第一腔室211连通,导风通道31的另一端与第二子风道224连通,散热件51位于导风通道31与散热口26之间,导风通道31可以将第一扇轮41产生的部分气流引导至第二子风道224内,并于对散热器进行散热。便携风扇10的第一种运行模式中,第一电机44带动第一扇轮41工作、调温件52工作、而第二电机45未工作(第二扇轮42不动)时,第一扇轮41产生的气流被导向导风通道分割成两股气流,一股气流通过第一风道221、第一出风口231吹出,另一股气流通过导风通道31、第二子风道224并向散热口26吹出,以对散热器进行散热,此时第二风机未工作,可以降低便携风扇10的功耗,进而可以延长便携风扇10的使用时间。便携风扇10的第二种运行模式中,第二电机45带动第二扇轮42工作、调温件52工作、而第一电机44未工作时,第二扇轮42生产的气流被导风板61分隔成两股气流,其中一股气流通过第一子风道223和第二出风口232向壳体20外吹出,以给人体吹风散热;另一股气流通过第二子风道224和散热口26向壳体20外吹出,且该股气流携带散热件51产生的热量向壳体20外散发,可以降低便携风扇10的功耗,进而可以延长便携风扇10的使用时间。便携风扇10的第三种运行模式中,第一电机44工作、第二电机45未工作、调温件52未工作,便携风扇10通过第一出风口231对人体吹风散热,可以降低便携风扇10的功耗,进而可以延长便携风扇10的使用时间。便携风扇10的第四种运行模式中,第二电机45工作,第一电机44未工作、调温件52未工作,便携风扇10通过第二出风口232对人体吹风散热,可以降低便携风扇10的功耗,进而可以延长便携风扇10的使用时间。便携风扇10的第五种运行模式中,第一电机44工作、第二电机45工作、调温件52工作,便携风扇10通过第一出风口231、第二出风口232增强对人体吹风散热能力,还通过导温件53对人体进行制冷降温,进一步提升便携风扇10供人体降温散热的能力。便携风扇10的其他运行模式不做一一赘述。具有多种运行模式的便携风扇10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以及不同的消费者。
在实施例中,壳体20呈U形并围设有佩戴腔,分隔件30和风扇组件都为两个,所述壳体20的两端都对应设有所述分隔件30和所述风扇组件,用户可以通过佩戴腔件便携风扇10佩戴于人体脖颈上,以释放用户双手,设置与壳体20的两端的风扇组件可以分别对用户的不同侧脸进行吹风散热。具体地,便携风扇10为挂脖风扇。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便携风扇10可以为手持风扇、挂腰风扇、头戴风扇等,用户通过该便携风扇10进行吹风散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风扇,通过分隔件将壳体内部的安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进风口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二进风口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一腔室内安装有第一扇轮,第二腔室内安装有第二扇轮,第一扇轮从第一进风口吸入空气,并将空气在第一腔室内独立进行加速形成气流,气流并吹向风道以通过出风口吹出;第二扇轮从第二进风口吸入空气,并将空气在第二腔室内独立进行加速形成气流,气流并吹向风道以通过出风口吹出,进而使得出风口出风风量增加,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单一风扇进行出风存在风量小而增加转速又有噪音大的问题;同时,第一扇轮与第二扇轮通过分隔件隔开,可以减小气流扰动产生的噪音,使得便携风扇在工作时较为安静。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安装腔和风道,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道连通;
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将所述安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以及
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第一扇轮和第二扇轮,所述第一扇轮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二扇轮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扇轮、所述第二扇轮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与所述分隔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转轴分别伸入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扇轮和所述第二扇轮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扇轮转动,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扇轮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分别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壁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延伸至所述风道内,以将所述风道分隔成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风道以及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第二风道,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并排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风扇还包括散热件、调温件和导温件,所述散热件设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导温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导温件的表面露出于所述壳体外,所述调温件位于所述散热件和所述导温件之间且分别与所述散热件、所述导温件热传导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风扇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于所述第二风道内并与所述分隔件连接,所述导风板将所述第二风道分隔成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子风道连通,所述散热件设于所述第二子风道内,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与所述第二子风道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上设有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导风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风道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16580.2U CN219119475U (zh) | 2022-11-10 | 2022-11-10 | 便携风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16580.2U CN219119475U (zh) | 2022-11-10 | 2022-11-10 | 便携风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19475U true CN219119475U (zh) | 2023-06-02 |
Family
ID=86524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016580.2U Active CN219119475U (zh) | 2022-11-10 | 2022-11-10 | 便携风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19475U (zh) |
-
2022
- 2022-11-10 CN CN202223016580.2U patent/CN21911947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19250B2 (en) | Neck fan | |
EP1398864B1 (en) | Electric power tool | |
GB2513229A (en) | Handheld Blower | |
CN219119475U (zh) | 便携风扇 | |
CN113932320B (zh) | 便携穿戴式空调 | |
CN213928809U (zh) | 挂脖风扇 | |
CN213450915U (zh) | 挂脖式风扇 | |
CN213450914U (zh) | 挂脖式风扇 | |
CN212977827U (zh) | 一种直驱电动角磨机 | |
CN213206044U (zh) | 便携吹风装置 | |
CN214120222U (zh) | 空调器 | |
CN220378515U (zh) | 便携式调温设备 | |
CN213628072U (zh) | 挂脖式风扇 | |
CN21086138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6290466U (zh) | 一种电动剪刀用可降温的马达驱动装置 | |
CN118066133A (zh) | 花园鼓风机 | |
CN218151528U (zh) | 一种头戴风扇 | |
CN218563966U (zh) | 单风扇双风道颈部风扇 | |
CN213106660U (zh) | 往复锯离心风扇冷却结构 | |
CN218499478U (zh) | 散热结构以及园林电动工具 | |
CN219374905U (zh) | 脱毛仪 | |
CN110821631A (zh) | 一种风冷式发动机导风系统 | |
CN220581341U (zh) | 风扇壳及挂脖风扇 | |
CN217976669U (zh) | 一种头戴风扇 | |
CN220551293U (zh) | 风扇外壳及挂脖风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