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15843U - 一种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15843U
CN219115843U CN202223018229.7U CN202223018229U CN219115843U CN 219115843 U CN219115843 U CN 219115843U CN 202223018229 U CN202223018229 U CN 202223018229U CN 219115843 U CN219115843 U CN 219115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nking
main material
collecting hopper
turntable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1822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雷
刘通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JINGWEI MACHINE-MAK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JINGWEI MACHINE-MAK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JINGWEI MACHINE-MAK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JINGWEI MACHINE-MAK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1822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15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15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158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涉及固体物料包装技术领域,包括主料落料单元和辅料落料单元,辅料落料单元转动设置在主料落料单元下方,且主料落料单元上具有至少一个下料口,辅料落料单元上具有至少一个集料斗,下料口与集料斗位于同一圆周上。本实用新型能完成多种物料的同时下料灌装,从而无需提前配比全部混合后再整体一次灌装,从而使整个包装步骤更加简单,大大缩短了包装周期,使包装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物料包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粉料包装机,主要用于制备方便面的调料包,对于其中调料包的粉料下料步骤,一般是通过粉料下料机实现的,传统的粉料下料机,包括固定托盘和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托盘上的旋转托盘,旋转托盘上开设有多个下料孔,固定托盘上开设有一个出料孔,当下料孔转动至出料孔处时,旋转托盘内的粉料会从出料孔落下。
随着方便面行业的发展,方便面生产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越来越多的厂商将调味粉和脱水蔬菜包装在同一个调味袋中,此种情况下,若采用传动的粉料下料机,则不能实现同时对调味粉和脱水蔬菜下料,因此,现急需一种能同时对多种物料下料并灌装的下料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能完成多种物料的同时下料灌装,从而无需提前配比全部混合后再整体一次灌装,从而使整个包装步骤更加简单,大大缩短了包装周期,使包装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包括主料落料单元和辅料落料单元,辅料落料单元转动设置在主料落料单元下方,且主料落料单元上具有至少一个下料口,辅料落料单元上具有至少一个集料斗,下料口与集料斗位于同一圆周上。
进一步的,所述主料落料单元还包括固定盘和设置在固定盘内的上转盘,上转盘上设有多个定量落料孔,多个定量落料孔绕上转盘圆周方向均匀间隔排布,多个定量落料孔出口端抵设在固定盘上;所述下料口位于固定盘上,下料口与定量落料孔位于同一圆周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传动轴,所述上转盘固定安装在传动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辅料落料单元还包括转动套设在上转盘外侧的圆环,圆环与上转盘固定,且集料斗固定在圆环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下转盘,下转盘位于集料斗下方,集料斗出口端贯穿下转盘并与之固定,且下转盘下表面还设有多个可摆动的闸板,多个闸板与多个集料斗出口端一一对应,且闸板前端对集料斗出口端封堵,下转盘下方还设置有驱动闸板摆动的驱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下转盘上还安装有与多个闸板一一对应的固定轴,闸板中部转动安装在固定轴上,且驱动结构包括位于下转盘下方的安装盘,安装盘上安装有驱动闸板摆动的第一撞块和驱动闸板复位的第二撞块。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轴上还安装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与固定轴、闸板抵紧。
进一步的,所述闸板上还安装有可转动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第一撞块上具有与第一滚轮轮面对应的第一引导弧面,第二撞块上具有与第二滚轮轮面对应的第二引导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充填装置上还安装有支撑法兰座,安装盘固定安装在支撑法兰座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主料储料桶,主料储料桶出口端与上转盘间隙配合,主料储料桶出口端内部安装有可转动的物料分散盘,主料储料桶出口端侧壁开设有与物料分散盘对应的出料口,且主料储料桶出口端还设置有向上转盘边缘延伸的刮板。
进一步的,所述刮板为弧形,且主料储料桶上还安装有可对出料口开闭的开关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主料落料单元上的下料口与辅料落料单元中的集料斗配合,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主料可通过下料口下料,而多种辅料则可通过其他上料机构直接将其一一送入到对应的集料斗中,由于集料斗可进行旋转,因此,当集料斗在通过下料口下方时粉料则可送入到对应的集料斗内,而装有粉料的集料斗经过其他上料结构的出料端时则其他物料则一一被送入到该集料斗内,完成多种物料的同时下料灌装,从而无需提前配比混合后再整体一次灌装,使整个包装步骤更加简单,大大缩短了包装周期,使包装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主料储料桶的结构图;
图3是落料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落料装置的仰视图;
图5是主料落料单元的结构图;
图6是第一撞块与第一滚轮、第二撞块与第二滚轮的配合结构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401、传动轴;
601、主料储料桶,602、物料分散盘,603、出料口,604、刮板,605、开关门;606、储料罐,607、负压上料装置,608、安装底座,609、接料斗,610、第一直线振动器;
801、主料落料单元,802、辅料落料单元,803、下转盘,804、闸板,805、固定轴,806、弹簧,807、安装盘,808、第一撞块,809、第一滚轮,810、支撑法兰座,811、第二撞块,812、第二滚轮;
8011、上转盘,8012、固定盘,8013、定量落料孔,8014、下料口;
8021、圆环,8022、集料斗;
8081、第一引导弧面;
8111、第二引导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包括主料落料单元801和辅料落料单元802,主料落料单元801用于对主料进行下料,而辅料落料单元802则可用于对不易受到影响的辅料进行下料,例如,当用于对方便面调味料进行包装时,主料落料单元801则可用于对调味粉料进行下料,辅料落料单元802则可用于对脱水蔬菜进行下料。此处只是为了便于对主料落料单元801和辅料落料单元802进行区分,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料落料单元801和辅料落料单元802也可同时对相同性质的物料进行上料,例如主料落料单元801和辅料落料单元802可同时对不同的调味粉料或不同的脱水蔬菜进行下料。
所述主料落料单元801位于辅料落料单元802上方,辅料落料单元802可在主料落料单元801下方充分的转动。所述主料落料单元801上至少具有一个下料口8014,当下料口8014每次落料的即为该物料包装所需的量时,主料落料单元801上的下料口8014为一个即可,当多个下料口8014共同落料的量为该物料包装所需的量时,主料落料单元801上的下料口8014可为多个。
所述辅助落料单元上具有至少一个集料斗8022,当然,集料斗8022的数量优先采用多个,且集料斗8022的数量大于物料种类的数量;一方面,物料的种类大于1;另一方面,能使一个集料斗8022内的物料在进入灌装工位之前,主料落料单元801上的主料可通过下料口8014掉落在其它的集料斗8022内与集料斗8022内的其它物料混合形成混合料,能有效使包装效率大大提高。当然,由于辅料落料单元802在主料落料单元801下方可进行转动,因此,为了保证通过下料口8014下落的物料能精准的掉落在集料斗8022内,下料口8014与集料斗8022虽具有高度差,但下料口8014与集料斗8022需保证在同一圆周上,使辅料落料单元802在转动过程中到达某个位置时下料口8014能与集料斗8022精准对应。
为了使主料和辅料在掉落至集料斗内后能实现自动灌装,本实用新型可与现有技术中的充填装置进行配合使用,充填装置可为JP2010144568中公开的灌装包装机。当本实用新型在配合充填装置使用时,由于最大限度只需要保证集料斗8022在达到充填装置的灌装工位时完成落料即可,因此,集料斗8022在设计时,集料斗8022的数量可与充填装置上灌装料斗402相等或不相等。当集料斗8022的数量与充填装置上灌装料斗402相等时,多个集料斗8022与充填装置上灌装料斗402一一对应,多个集料斗8022出口形成的圆与充填装置上多个灌装料斗402形成的圆同心设置,且辅料落料单元802与充填装置同步转动,当相互对应的集料斗8022与充填装置上灌装料斗402的位置均到达灌装工位时,该集料斗8022内的物料掉落在充填装置上灌装料斗402内,进入到在充填装置上灌装料斗402内的物料排出送入到对应的包装袋;当集料斗8022的数量与充填装置上灌装料斗402相等时,需保证辅料落料单元802在转动时,辅料落料单元802上的其中一个集料斗8022在充填装置的灌装工位处与充填装置上的灌装料斗402对应即可,即多个集料斗8022出口形成的圆与充填装置上多个灌装料斗402形成的圆偏心设置,此时,辅料落料单元802与充填装置的转动不同步,但当集料斗8022与充填装置上灌装料斗402的位置均到达灌装工位时,该集料斗8022内的物料也能掉落在充填装置上灌装料斗402内,进入到在充填装置上灌装料斗402内的物料排出送入到对应的包装袋,即此种情况下也能完成灌装工作。
当需要对方便面中的调味包进行包装时,进入到主料落料单元801上的的主料则通过下料口8014依次掉落在辅料落料单元802上的多个集料斗8022内,而辅料则可通过其他上料机构在辅料落料单元802转动的同时依次送入到辅料落料单元802上的多个集料斗8022,使主料与辅料在集料斗8022内形成混合料,当装有混合料的集料斗8022与充填装置上灌装料斗402对应并位于充填装置的灌装工位时,集料斗8022内的混合料掉落在充填装置上灌装料斗402内,从而完成对多种物料的同时下料。
作为本实施方式更进一步的改进,如图图3、图4、图5所示,所述主料落料单元801还包括固定盘8012和上转盘8011,固定盘8012为圆盘,上转盘8011盘沿具有侧挡壁,上转盘8011用于装载主料,固定盘8012直径可与上转盘8011直径等同或略小于,且上转盘8011在固定盘8012内可充分转动位于固定盘8012内,上转盘8011圆心与固定盘8012圆心位于同一垂直线上。所述上转盘8011上还设有多个定量落料孔8013,多个定量落料孔8013沿上转盘8011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排布,此处的定量落料孔8013可以为直接开设在上转盘8011底面上的贯穿孔,定量落料孔8013也可为直接嵌设在上转盘8011底面上的圆筒,两种方式虽均满足落料,但由于定量落料孔8013具有定量的作用,因此定量落料孔8013的容量为包装袋内需包装主料的量相等,且为了防止在无需下料的情况下定量落料孔8013内的物料直接泄漏到固定盘8012的中心部,因此,无论定量落料孔8013为何种结构,均需要保证定量落料孔8013的下端抵拢固定盘8012上表面,但不能对固定盘8012与上转盘8011的相对转动造成影响。
当定量落料孔8013为直接开设在上转盘8011底面上的贯穿孔时,上转盘8011底部则需要具有一定厚度,且上转盘8011下表面需与固定盘8012上表面间隙配合,当然,此种方式在长时间使用下,上转盘8011下表面与固定盘8012上表面之间会出现面磨损,且进入到定量落料孔8013内的物料会进入到上转盘8011下表面与固定盘8012上表面之间,不仅会对物料造成损坏,且会降低物料的品质;当定量落料孔8013为嵌设在上转盘8011上的圆筒时,上转盘8011底部的厚度可减小,此时只需圆筒的下端与固定盘8012上表面间隙配合即可,减少了与固定盘8012的接触面,虽圆筒下端与固定盘8012也会出现磨损,从圆筒下端与固定盘8012上表面之间泄漏出的物料进入到固定盘8012上后不会造成二次磨损,使物料的品质不会造成损坏,且当圆筒下端与固定盘8012之间的磨损导致漏料时,可直接将圆筒拆下更换即可,维护也更加方便。
所述下料口8014位于固定盘8012上,且下料口8014位于充填装置中灌装工位的后方,且下料口8014位于固定盘8012的半径上,下料口8014距离固定盘8012中心的距离等于定量落料孔8013距离上转盘8011中心的距离,使下料口8014与定量落料孔8013位于同一圆周上,使固定盘8012与上转盘8011在相对运动过程中,上转盘8011转动至一定角度时,定量落料孔8013与下料口8014对应,定量落料孔8013下端被打开,定量落料孔8013内的物料能直接通过下料口8014掉出,而当定量落料孔8013与下料口8014错位时,则定量落料孔8013下端处于封堵状态;同时,下料口8014距离固定盘8012圆心的最小距离需大于集料斗8022距离固定盘8012圆形的最小水平距离,下料口8014距离固定盘8012圆心的最大距离小于集料斗8022距离固定盘8012圆形的最大水平距离,下料口8014为圆形孔或弧形孔,下料口8014的投影面积不仅需小于集料斗8022开口的投影面积,使辅料落料单元802中的集料斗8022在进行圆周转动时必须会经过下料口8014的下方,保证通过下料口8014掉落的物料能精准的进入到集料斗8022内。
作为本实施方式更进一步的改进,如图5所示,所述辅料落料单元802还包括圆环8021,由于固定盘8012无侧挡壁,因此,圆环8021在安装时可直接转动套设在上转盘8011的外侧,且为了便于驱动集料斗8022进行圆周转动,将圆环8021与上转盘8011固定,并将集料斗8022上端焊接固定在圆环8021上,从而使多个集料斗8022与上转盘8011同步进行圆周转动,此时,上转盘8011上的定量落料孔8013的数量、排布方式均与集料斗8022的数量、排布方式相同,使上转盘8011与集料斗8022在转动过程中,定量落料孔8013、下料口8014和集料斗8022对应时,定量落料孔8013内的物料通过下料口8014精准的掉落在集料斗8022内。
为了方便对主料落料单元801与其他上料机构的布置,可使下料口8014与其他上料机构的出口端分别与两个不同的集料斗8022对应,下料口8014可位于其他上料机构的出口端前方或后方。当下料口8014位于其他上料机构的出口端前方时,则辅料先送入集料斗8022,主料后送入集料斗8022,此时主料在送入集料斗8022内后即形成主料与辅料混合的混合料;当下料口8014位于其他上料机构的出口端后方时,则主料先送入集料斗8022,辅料后送入集料斗8022,此时主料在送入集料斗8022内后集料斗8022内只有主料,需待辅料送入到集料斗8022后才能形成主料与辅料混合的混合料。此处的前方、后方也是以充填装置的旋转方向为基准方向。
作为本实施方式更进一步的改进,如图4所示,还包括下转盘803,下转盘803圆心与上转盘8011圆心在同一垂直线上,下转盘803与上转盘8011同步转动,下转盘803位于集料斗8022的下方,且集料斗8022出口端可贯穿下转盘803,并使集料斗8022出口端与下转盘803固定;同时,下转盘803的下表面还设置有多个可摆动的闸板804,每个集料斗8022出口端对应一个闸板804,闸板804的轴线方向与下转盘803的半径方向一致,通过闸板804的摆动,使闸板804的前端与集料斗8022出口端对应或错位,从而实现对及料斗出口端的开闭。所述下转盘803上还设置有可对多个闸板804分别驱动的驱动结构,为了保证集料斗8022在进入到充填装置的灌装工位时闸板804才进行摆动,因此,驱动结构的位置与充填装置的灌装工位对应,通过驱动结构驱动闸板804摆动,使闸板804前端与集料斗8022出口端对应或错位,从而能够实现对多个集料斗8022出口端的开闭进行控制。
作为本实施方式更进一步的改进,如图4所示,所述下转盘803上还安装有多个固定轴805,多个固定轴805与多个闸板804一一对应,且每个闸板804均位于闸板804中部,通过在闸板804中部开设圆孔或设置一个轴套,使闸板804中部转动套设在固定轴805上,从而使闸板804在下转盘803下表面上实现摆动;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位于下转盘803下方的安装盘807,安装盘807不随下转盘803转动,且安装盘807上表面还安装有第一撞块808和第二撞块811,第一撞块808和第二撞块811均能与对闸板804的后端碰撞,具体的,第一撞块808通过对闸板804后端碰撞使闸板804转动,使闸板804与集料斗8022出口端错位,使集料斗8022出口端被打开,而第二撞块811则通过对闸板804后端碰撞使转动后的闸板804进行复位,使集料斗8022出口端重新被封闭,因此,第一撞块808和第二撞块811在布置时,第二撞块811需位于第一撞块808的后方,此处的后方是以充填装置的旋转方向为基准方向,且第一撞块808与第二撞块811不能与同一闸板804对应。
当下转盘803在转动时,下转盘803上的闸板804同步转动,当闸板804后端靠近第一撞块808时,由于闸板804可进行摆动,因此,第一撞块808会对先对闸板804后端进行阻挡,而第一撞块808在对闸板804后端阻挡过程中上转盘8011会持续转动,使闸板804绕固定轴805摆动,闸板804在摆动过程中,闸板804前端逐渐与集料斗8022出口端错位,集料斗8022出口端被打开;随着下转盘803转动的角度逐渐增大,闸板804摆动至一定角度后,闸板804后端脱离第一撞块808。
接着,下转盘803继续转动,下转盘803上的闸板804同步转动,当摆动后的闸板804后端靠近第二撞块811时,由于闸板804可进行摆动,因此,第二撞块811会对先对闸板804后端进行阻挡,而第二撞块811在对闸板804后端阻挡过程中上转盘8011会持续转动,使闸板804绕固定轴805反向摆动,闸板804在反向摆动过程中,闸板804前端逐渐进入到集料斗8022出口端下方,集料斗8022出口端被封闭;随着下转盘803转动的角度逐渐增大,闸板804摆动至一定角度后,闸板804后端脱离第二撞块811,从而完成闸板的开闭。
作为本实施方式更进一步的改进,为了防止闸板804在固定轴上自由晃动,还可在固定轴805上还套设弹簧806,弹簧806一端与固定轴805或下转盘803抵紧,弹簧806另一端与闸板804抵紧,通过弹簧806自身的弹力,使闸板804与固定轴805之间具有一定摩擦力,从而满足闸板804在固定轴805上摆动的同时使闸板804不会因下转盘803旋转时的惯性而随意晃动,使闸板804对集料斗8022出口端的封闭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施方式更进一步的改进,如图6所示,所述闸板804后端还安装有可转动的第一滚轮809和第二滚轮812,且第一撞块808上具有与第一滚轮809轮面对应的第一引导弧面8081,第一引导弧面8081位于第一撞块808的内侧,沿着下转盘803的旋转方向,第一引导弧面8081距离下转盘803中心的距离逐渐减小,使下转盘803在转动过程中,闸板804上的滚轮809会先进入第一引导弧面8081内侧,下转盘803在继续转动过程中,滚轮809轮面逐渐作用到第一引导弧面8081上,随着下转盘803的继续转动,第一引导弧面8081逐渐对第一滚轮809轮面进行阻挡并使第一滚轮809沿第一引导弧面8081向前滚动,而第一滚轮809在滚动的同时,第一滚轮809距离下转盘803中心之间的间距同样发生变化,使第一滚轮809在滚动的同时会带动闸板804绕固定轴805进行摆动,从而实现对闸板804的驱动。通过第一滚轮809与第一引导弧面8081的配合,不仅能减去闸板804后端与第一撞块808直接接触产生的摩擦,且使闸板804在摆动过程中更加平稳,使集料斗8022出口端的开闭效果更好。
同时,第二撞块811上还具有与第二滚轮812轮面对应的第二引导弧面8111,第二引导弧面8111位于第二撞块811的外侧,沿着下转盘803的旋转方向,第二引导弧面8111距离下转盘803中心的距离逐渐增大,使下转盘803在转动过程中,闸板804上的第二滚轮812会先进入第二引导弧面8111外侧,下转盘803在继续转动过程中,第二滚轮812轮面逐渐作用到第二引导弧面8111上,随着下转盘803的继续转动,第二引导弧面8111逐渐对第二滚轮812轮面进行阻挡并使第二滚轮812沿第二引导弧面8111向前滚动,而第二滚轮812在滚动的同时,第二滚轮812距离下转盘803中心之间的间距同样发生变化,使第二滚轮812在滚动的同时会带动闸板804绕固定轴805进行摆动复位,使摆动后的闸板804实现复位。通过第二滚轮812与第二引导弧面8111的配合,不仅能减去闸板804后端与第二撞块811直接接触产生的摩擦,且使闸板804在摆动过程中更加平稳,使集料斗8022出口端的开闭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施方式更进一步的改进,如图2所示,还包括主料储料桶601,主料储料桶601位于上转盘8011上方,且主料储料桶601在安装时,主料储料桶601可通过法兰座固定支撑在充填装置的机架上;一方面为了避免主料储料桶601内的主料全部排出倾倒在上转盘8011后因暴露的时间太长而受潮,另一避免对上转盘8011的转动造成影响,可使主料储料桶601出口端与上转盘8011上表面间隙配合,并在主料储料桶601出口端的侧壁上开设出料口603,使主料储料桶601内的主料可通过出料口603排出。为了能增大主料储料桶601内出料量,还可主料储料桶601的出口端内部安装一个可转动的物料分散盘602,通过物料分散盘602的转动,使主料储料桶601内的物料充分的从出料口603送出。为了保证从出料口603送出的主料能进入到定量落料孔8013内,还可在注料桶出口端焊接一个刮板604,刮板604和下料口8014均位于出料口603后方,即主料储料桶601内的主料在通过出料口603送出后,主料先接触刮板604,通过刮板604的阻挡,主料不仅会向转盘边缘运动使其进入到定量落料孔8013内,而高于定量落料孔8013的主料还会被刮除,使定量落料孔8013内的主料体积为定量落料孔8013的容积。需要说明的是,出料口603后方是以上转盘8011的旋转方向为基准方向。
作为本实施方式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刮板604为弧形,使上转盘8011在转动时,通过刮板604与上转盘8011的相对运动,刮板604能更顺利的将上转盘8011中部的主料引导至上转盘8011边缘,保证了定量落料孔8013的灌装;同时,为了避免需要停机时因出料口603长时间呈敞开状而导致主料受到污染或受潮,还可在主料储料桶601上设置用于对出料口603开闭的开关门605,具体的,可在出料口603的相对两侧设置一个导轨,将开门门相对两个分别滑动卡设在两个导轨内,而为了调节开关门605的滑动,还可在主料储料桶601出口端安装一个直线驱动元件,通过直线驱动元件来实现对开关门605的驱动。当然,还可在主料储料桶601上安装一个轴座,在开关门605与轴座之间安装一个弹簧,并在开关门605上安装一个螺杆,使螺杆的延伸端贯穿轴座,最终在螺杆的延伸端安装一个锁紧螺帽,当需要调节开关门605时,可直接拧动锁紧螺帽,使螺杆在轴线方向运动,从而带动开关门605,也能实现开关门605的驱动。
作为本实施方式更进一步的改进,为了方便对上转盘8011、下转盘803和物料分散盘602的驱动,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传动轴401,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转盘8011、下转盘803和物料分散盘602均可直接安装在传动轴401上,当本实用新型在配合充填装置使用时,则可无需单独设置传动轴401,而将上转盘8011、下转盘803和物料分散盘602直接安装在充填装置中向上延伸的传动轴上即可。
作为本实施方式更进一步的改进,为了方便对安装盘807的支撑,还设单独设置一个支撑法兰座810,将安装盘807固定安装在支撑法兰座801上即可,当本实用新型在配合充填装置使用时,可将支撑法兰座810套设在充填装置中向上延伸的传动轴401上,具体的,将固定盘8012和安装盘807固定安装在支撑法兰座810上,将上转盘8011和物料分散盘602固定在传动轴401上,并在上转盘8011上安装轴套,使轴套下端通过轴承转动套设在支撑法兰座810上,并将下转盘803固定安装在该轴套上,从而使上转盘8011、下转盘803和物料分散盘602不需要采用其他动力元件驱动,不仅使设备成本更低,设备结构更加简单。当然,在不考虑设备成本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转盘8011、下转盘803、物料分散盘602也可采用独立的驱动元件进行驱动,固定盘8012和安装盘807也可在不影响上转盘8011、下转盘803、物料分散盘602的转动下通过支架等结构单独实现固定。
当需要对方便面中的调味包进行包装时,将主料送入到主料储料桶601内,进入到主料储料桶601的主料则通过自重进入到主料储料桶601的出口端,将主料储料桶601出口端的开关门605打开,使出料口603呈敞开状,而充填装置在运行的同时,充填装置中的传动轴401带动物料分散盘602、上转盘8011、下转盘803转动,上转盘8011和下转盘803在转动时,圆环8021和集料斗8022随上转盘8011、下转盘803同步转动,而物料分散盘602在转动的同时将主料从主料储料桶601上的出料口603送出进入到上转盘8011上,通过上转盘8011与刮板604的相对运动,上转盘8011在转动时刮板604将上转盘8011中心处的主料向上转盘8011边缘处推动,并使主料进入到定量落料孔8013内,并将高于上转盘8011上表面多余的主料则被刮板604刮除,而上转盘8011在转动过程中,由于固定盘8012不旋转,因此,当上转盘8011上的定量落料孔8013转动到与下料口8014对应处时,定量落料孔8013内的物料则通过下料口8014下落至对应的集料斗8022内,完成主料的下料,在主料完成下料后,通过充填装置带动上转盘8011、下转盘803、集料斗8022的转动,使具有主料的集料斗8022旋转进入到下一工位。
辅料则通过其他上料机构送入到集料斗8022内,通过充填装置带动上转盘8011、下转盘803、集料斗8022的转动,使具有辅料的集料斗8022旋转进入到下一工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下料口8014位于导流槽704出口端的后方时,则是先使主料送入到集料斗8022内,再将辅料送入到具有主料的集料斗8022内;若下料口8014位于导流槽704出口端的前方时,则是先使辅料送入到集料斗8022内,再将主料送入到具有辅料的集料斗8022内。但无论是采用何种的排布方式,由于下转盘803在转动时下转盘803上的闸板804同步转动,因此,当同时装有主料和辅料的集料斗8022在随上转盘8011、下转盘803逐渐转动至充填装置的灌装工位时,由于安装盘807不转动,因此,下转盘803上与充填装置灌装工位对应的闸板804逐渐靠近安装盘807上的第一撞块808,使闸板804上的第一滚轮809逐渐进入第一引导弧面8081内侧,下转盘803在继续转动过程中,第一滚轮809轮面逐渐作用到第一引导弧面8081上,随着下转盘803的继续转动,第一引导弧面8081逐渐对第一滚轮809轮面进行阻挡并使第一滚轮809沿第一引导弧面8081向前滚动,而第一滚轮809在滚动的同时,第一滚轮809距离下转盘803中心之间的间距同样发生变化,使第一滚轮809在滚动的同时会带动闸板804绕固定轴805进行摆动,使闸板804逐渐将集料斗8022出口端打开,集料斗8022内的主料和辅料通过自动掉落至充填装置的灌装料斗内,同时完成主料和辅料的下料和灌装。
当注料和辅料的下料和灌装完成后,随着下转盘803的继续转动,摆动后的闸板804逐渐靠近第二撞块811,而下转盘803在转动过程中,闸板804上的第二滚轮812会先进入第二引导弧面8111外侧,下转盘803在继续转动过程中,第二滚轮812轮面逐渐作用到第二引导弧面8111上,随着下转盘803的继续转动,第二引导弧面8111逐渐对第二滚轮812轮面进行阻挡并使第二滚轮812沿第二引导弧面8111向前滚动,而第二滚轮812在滚动的同时,第二滚轮812距离下转盘803中心之间的间距同样发生变化,使第二滚轮812在滚动的同时会带动闸板804绕固定轴805进行摆动复位,从而集料斗8022出口端被再次封堵。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料落料单元(801)和辅料落料单元(802),辅料落料单元(802)转动设置在主料落料单元(801)下方,且主料落料单元(801)上具有至少一个下料口(8014),辅料落料单元(802)上具有至少一个集料斗(8022),下料口(8014)与集料斗(8022)位于同一圆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料落料单元(801)还包括固定盘(8012)和设置在固定盘(8012)内的上转盘(8011),上转盘(8011)上设有多个定量落料孔(8013),多个定量落料孔(8013)绕上转盘(8011)圆周方向均匀间隔排布,多个定量落料孔(8013)出口端抵设在固定盘(8012)上;所述下料口(8014)位于固定盘(8012)上,下料口(8014)与定量落料孔(8013)位于同一圆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轴,且上转盘(8011)固定安装在传动轴(40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落料单元(802)还包括转动套设在上转盘(8011)外侧的圆环(8021),圆环(8021)与上转盘(8011)固定,且集料斗(8022)固定在圆环(80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转盘(803),下转盘(803)位于集料斗(8022)下方,集料斗(8022)出口端贯穿下转盘(803)并与之固定,且下转盘(803)下表面还设有多个可摆动的闸板(804),多个闸板(804)与多个集料斗(8022)出口端一一对应,且闸板(804)前端对集料斗(8022)出口端封堵,下转盘(803)下方还设置有驱动闸板(804)摆动的驱动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盘(803)上还安装有与多个闸板(804)一一对应的固定轴(805),闸板(804)中部转动安装在固定轴(805)上,且驱动结构包括位于下转盘(803)下方的安装盘(807),安装盘(807)上安装有驱动闸板(804)摆动的第一撞块(808)和驱动闸板(804)复位的第二撞块(8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805)上还安装有弹簧(806),弹簧(806)两端分别与固定轴(805)、闸板(804)抵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板(804)上还安装有可转动的第一滚轮(809)和第二滚轮(812),第一撞块(808)上具有与第一滚轮(809)轮面对应的第一引导弧面(8081),第二撞块(811)上具有与第二滚轮(812)轮面对应的第二引导弧面(8111)。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法兰座(810),安装盘(807)固定安装在支撑法兰座(81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料储料桶(601),主料储料桶(601)出口端与上转盘(8011)间隙配合,主料储料桶(601)出口端内部安装有可转动的物料分散盘(602),主料储料桶(601)出口端侧壁开设有与物料分散盘(602)对应的出料口(603),且主料储料桶(601)出口端还设置有向上转盘(8011)边缘延伸的刮板(60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604)为弧形,且主料储料桶(601)上还安装有可对出料口(603)开闭的开关门(605)。
CN202223018229.7U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 Active CN219115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8229.7U CN219115843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8229.7U CN219115843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15843U true CN219115843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35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18229.7U Active CN219115843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158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68465A (en) Rotary tabletting press
JPH02180265A (ja) カプセル充填装置
CN219115843U (zh) 一种多物料共同下料装置
CN117022737B (zh) 一种速凝剂包装用灌装设备
CN219215436U (zh) 一种高速自动包装生产线
CN103863590A (zh) 一种干粉砂浆包装机
CN116080969A (zh) 一种多物料自动包装生产线
US3918873A (en) Tabletting machines
CN212417184U (zh) 一种用于醋酸纤维素生产的过滤机构
JPH06505952A (ja) 粒状材料を排出する装置
CN113913266A (zh) 自动装甑机器人
US2489885A (en) Charging hopper for truck mixers
JPH082666A (ja) 粉末成形体の特性良否選別仕分装置
CN205965755U (zh) 一种分体式造粒机
CN212290398U (zh) 有机钙蛋白制备固体有机肥包装装置
CN211801558U (zh) 一种储料防尘式的粉碎机
US4330233A (en) Flow control apparatus for silage unloader
CN113057889A (zh) 一种化工制药用包衣机
CN116986044B (zh) 一种定量分装装置
CN206318046U (zh) 包装机用的刮料缓冲机构
CN116534493B (zh) 一种路桥施工物料输送装置
CN220386339U (zh) 一种滚筒式物料混合装置
CN220076912U (zh) 通用型转盘式膏状物灌装封尾机的出料装置
CN109866351A (zh) 便于调节的高品质合成橡胶颗粒成型工艺
CN215202882U (zh) 一种橡胶加工用的密炼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