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14000U - 对位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对位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14000U
CN219114000U CN202223433751.1U CN202223433751U CN219114000U CN 219114000 U CN219114000 U CN 219114000U CN 202223433751 U CN202223433751 U CN 202223433751U CN 219114000 U CN219114000 U CN 219114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ignment
assembly
output end
platform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337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宇
管兵
周钟海
赵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uster Vision Intelligent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uster Vision Intelligent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uster Vision Intelligent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uster Vision Intelligent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337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14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14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140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板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位调整装置。包括移动机构、旋转机构及对位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输出端能够沿X方向移动;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的输出端;所述对位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的输出端,并与所述旋转机构的输出端同步转动,所述对位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对位组件,工件置于所述对位组件上,所述对位组件被配置为调整所述工件在水平面内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通过移动、旋转及对位三种结构的堆叠设置,实现了三种动作的高度集成,同时设置对位机构能够对工件进行水平面内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精密调节。有效避免了现有设备布局复杂,空间利用率低的弊端,同时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对位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板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位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为提升人们使用的体验感,对产品的外观瑕疵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为了减少外观划痕类的瑕疵,生产工厂专门设立出货检测,以防止次品流入市场。在工厂生产的过程中,次品的产生往往不是在最后一道工序产生的,而是在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就已产生,产品一直带着瑕疵继续生产,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所以当前工厂都会设置工序检查。
在检测自动化设备中,产品的搬运、对位、旋转都是最基础的组织结构。目前大多都是独立存在于设备中,这样使得设备布局复杂,空间利用率低,增加设备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位调整装置,将旋转、移动、对位结构高度集成,有效节约了空间。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对位调整装置,包括:
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输出端能够沿X方向移动;
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的输出端;及
对位机构,所述对位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的输出端,并与所述旋转机构的输出端同步转动,所述对位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对位组件,工件置于所述对位组件上,所述对位组件被配置为调整所述工件在水平面内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旋转及对位三种结构的堆叠设置,实现了三种动作的高度集成,同时设置对位机构能够对工件进行水平面内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精密调节。有效避免了现有设备布局复杂,空间利用率低的弊端,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同时有效提升了对位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对位机构还包括平台,所述平台设置于所述旋转机构的输出端,各组所述对位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平台上,所述对位组件包括: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平台上,所述工件置于所述支撑座上;
两组对位驱动组件,两组所述对位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平台上,且位于所述支撑座的相邻的两侧,两组所述对位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分别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移动;及
两组对位传动组件,每组所述对位传动组件均与一组所述对位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旋转机构带动平台转动,进而带动其上的支撑座、对位驱动组件及对位传动组件转动,对位驱动组件设置在支撑座相邻的两侧,对位传动组件设置在对位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能够与支撑座上的工件相接触进行精密对位调整。
作为优选,所述对位传动组件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平台上,与所述对位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及
两个对位板,所述对位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通过对位驱动组件驱动安装座移动,带动其上的对位板移动,对位板间隔设置,能使工件的受力更加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对位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未与所述对位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相连的一端连接所述对位板,所述对位板的背离所述弹性部件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片。
通过设置弹性部件以及缓冲垫片,提高了对位传动组件的减震性,降低了损伤工件的风险。
作为优选,所述对位机构还包括:
两组调节组件,两组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平台上,并位于所述支撑座的未设置所述对位驱动组件的另外的相对两侧,两组所述调节组件的输出端分别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移动,所述调节组件的输出端的移动方向与相对设置的所述对位驱动组件的移动方向相同。
调节组件可以根据不同工件适应性调节对位的目标位置,增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调节驱动组件,所述调节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平台上,所述调节驱动组件包括千分尺;及
调节传动组件,所述调节传动组件与所述调节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驱动组件为千分尺,通过千分尺驱动传动组件的移动,提高了调节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平台上,所述调节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导向组件上。
导向组件对调节传动组件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作了辅助和限定,防止偏移或调节过度。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内设置有吸附组件,被配置为吸附固定所述工件。
使用真空吸附固定工件,有效避免了工件被划伤。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机构包括:
移动驱动组件;及
移动传动组件,所述移动传动组件与所述移动驱动组件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移动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机构传动连接。
通过移动驱动组件驱动移动传动组件移动,带动设置在其输出端的旋转机构移动,实现位移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机构包括:
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的输出端;及
旋转传动组件,所述旋转传动组件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对位机构设置于所述旋转传动组件的输出端。
通过旋转驱动组件驱动旋转传动组件转动,带动设置在其输出端的对位机构旋转,实现转动与角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旋转及对位三种结构的堆叠设置,实现了三种动作的高度集成,同时设置对位机构能够对工件进行精密调节。本方案有效避免了现有设备布局复杂,空间利用率低的弊端,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同时有效提升了对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对位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对位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
1、移动机构;11、移动驱动组件;12、移动传动组件;
2、旋转机构;21、旋转驱动组件;22、旋转传动组件;
3、对位机构;31、平台;32、对位组件;321、支撑座;322、对位驱动组件;323、对位传动组件;3231、安装座;3232、对位板;33、弹性部件;34、缓冲垫片;35、调节组件;351、调节驱动组件;352、调节传动组件;353、导向组件;36、吸附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当前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为提升人们使用的体验感,对产品的外观瑕疵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为了减少外观划痕类的瑕疵,生产工厂专门设立出货检测,以防止次品流入市场。在工厂生产的过程中,次品的产生往往不是在最后一道工序产生的,而是在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就已产生,产品一直带着瑕疵继续生产,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所以当前工厂都会设置工序检查。
在检测自动化设备中,产品的搬运、对位、旋转都是最基础的组织结构。目前大多都是独立存在于设备中,这样使得设备布局复杂,空间利用率低,增加设备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位调整装置,用于工件生产过程中的位置调整,将旋转、移动及对位结构高度集成,有效节约了空间,并且能够进行精密对位。
如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对位调整装置包括:移动机构1、旋转机构2及对位机构3,移动机构1的输出端能够沿X方向移动;旋转机构2设置在移动机构1的输出端;对位机构3设置在移动机构1的输出端,并与旋转机构2的输出端同步转动,对位机构3包括两组对位组件32,两组对位组件32结构相同且均可单独工作,工件置于对位组件32上,对位组件32能够调整工件在水平面内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通过移动、旋转及对位三种结构的堆叠设置,实现了三种动作的高度集成,同时设置对位机构3能够对工件进行水平面内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精密调节。有效避免了现有设备布局复杂,空间利用率低的弊端,降低了设备成本,同时提高了对位精度。
进一步地,移动机构1包括移动驱动组件11及移动传动组件12,移动机构1的输出端能够沿X方向移动,移动传动组件12与移动驱动组件11输出端传动连接,移动传动组件12的输出端与旋转机构2传动连接。通过移动驱动组件11驱动移动传动组件12移动,带动设置在其输出端的旋转机构2移动,实现位移调节。本实施例中具体选择为直线电机为移动机构1,动子为移动传动组件12,定子为移动驱动组件11,定子通以交流电源,在气隙中产生磁场,动子在磁场切割下,将感应出电动势并产生电流,该电流与气隙中的磁场相作用就产生电磁推力。如果定子固定,则动子在电磁推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直线电机的高速与高精度,提升了结构的效率与准确性。
可选地,旋转机构2包括旋转驱动组件21及旋转传动组件22,旋转驱动组件21设置在移动机构1的输出端;旋转传动组件22与旋转驱动组件21输出端传动连接,对位机构3设置于旋转传动组件22的输出端。通过旋转驱动组件21驱动旋转传动组件22转动,带动设置在其输出端的对位机构3旋转,实现转动与角度调节。本实施例中旋转驱动组件21具体选择为伺服电机,旋转传动组件22具体选择为中控旋转平台31,旋转平台31中设置减速器,满足旋转的速度、精度与负载,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如图2所示,对位机构3还包括平台31,平台31设置于旋转机构2的输出端,对位组件32设置于平台31上,对位组件32包括支撑座321、两组对位驱动组件322及两组对位传动组件323,支撑座321设置在平台31上,以承载工件,支撑座321表面包胶,防止划伤工件;两组对位驱动组件322设置在平台31上,且位于支撑座321的相邻的两侧,两组对位驱动组件322的输出端分别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移动;每组对位传动组件323均与一组对位驱动组件32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旋转机构2带动平台31转动,进而带动其上的支撑座321、对位驱动组件322及对位传动组件323转动,两组对位驱动组件322分别设置在支撑座321相邻的两侧,两组对位传动组件323设置在对应的对位驱动组件322的输出端,能够与支撑座321上的工件相接触进行高精度的对位调整。本实施例中,对位驱动组件322具体选择为气缸,取用方便,当然能够实现驱动的组件均可,并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3所示,对位传动组件323包括安装座3231及对位板3232,安装座3231滑动设置在平台31上,与对位驱动组件322的输出端连接;对位板3232共有两个,间隔设置在安装座3231上。通过对位驱动组件322驱动安装座3231移动,带动其上的对位板3232移动,对位板3232间隔设置,能使工件的受力更加均匀。
优选地,对位驱动组件322的输出端连接有弹性部件33,弹性部件33未与对位驱动组件322的输出端相连的一端连接对位板3232,对位板3232背离弹性部件33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片34。通过设置弹性部件33以及缓冲垫片34,提高了对位传动组件323的减震性,降低了损伤工件的风险。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33具体选择为弹簧,取用方便。缓冲垫片34具体选择为聚醚醚酮垫片,具有良好的耐磨、耐疲劳等性能。
可选地,对位机构3还包括两组调节组件35,两组调节组件35均设置于平台31上,并位于支撑座321的未设置对位驱动组件322的另外的相对两侧,两组调节组件35的输出端分别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移动,调节组件35的输出端的移动方向与相对设置的对位驱动组件322的移动方向相同。调节组件35可以根据不同工件适应性调节对位的目标位置,增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如图4所示,调节组件35包括调节驱动组件351及调节传动组件352,调节驱动组件351设置于平台31上,本实施例中具体选择为千分尺,千分尺最小调节距离为0.01mm,有效提升了调节精度;调节传动组件352与调节驱动组件35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可沿输出端输出方向前后移动,调节对位操作时的目标位置。
进一步地,调节组件35还包括导向组件353,导向组件353设置在平台31上,调节传动组件352设置在导向组件353上。通过设置导向组件353对调节传动组件352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作了辅助和限定,防止偏移或调节过度。
优选地,支撑座321内设置有吸附组件36,可吸附固定工件。选择使用真空吸附固定工件,有效避免了工件被划伤。
使用本装置时:
首先控制移动机构1,将设置在移动传动组件12上的旋转机构2移动到正确位置,然后控制旋转机构2,将设置在旋转传动组件22上的平台31转动到正确位置,开始进行对位。
根据所选择的工件,使用调节组件35调节其对位操作能够移动的最大距离,而后启动对位驱动组件322,驱动对位传动组件323沿相互垂直的两方向移动,进行精密对位,对位完成后由吸附组件36将工件吸附固定在支撑座321上,进行检测。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对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机构(1),所述移动机构(1)的输出端能够沿X方向移动;
旋转机构(2),所述旋转机构(2)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1)的输出端;及
对位机构(3),所述对位机构(3)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1)的输出端,并与所述旋转机构(2)的输出端同步转动,所述对位机构(3)包括至少一组对位组件(32),工件置于所述对位组件(32)上,所述对位组件(32)被配置为调整所述工件在水平面内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机构(3)还包括平台(31),所述平台(31)设置于所述旋转机构(2)的输出端,各组所述对位组件(32)均设置于所述平台(31)上,所述对位组件(32)包括:
支撑座(321),所述支撑座(321)设置在所述平台(31)上,所述工件置于所述支撑座(321)上;
两组对位驱动组件(322),两组所述对位驱动组件(322)设置在所述平台(31)上,且位于所述支撑座(321)的相邻的两侧,两组所述对位驱动组件(322)的输出端分别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移动;及
两组对位传动组件(323),每组所述对位传动组件(323)均与一组所述对位驱动组件(32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传动组件(323)包括:
安装座(3231),所述安装座(3231)滑动设置在所述平台(31)上,与所述对位驱动组件(322)的输出端连接;及
两个对位板(3232),所述对位板(3232)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座(323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驱动组件(322)的输出端连接有弹性部件(33),所述弹性部件(33)的未与所述对位驱动组件(322)的输出端相连的一端连接所述对位板(3232),所述对位板(3232)的背离所述弹性部件(33)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片(3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机构(3)还包括:
两组调节组件(35),两组所述调节组件(35)设置于所述平台(31)上,并位于所述支撑座(321)的未设置所述对位驱动组件(322)的另外的相对两侧,两组所述调节组件(35)的输出端分别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移动,所述调节组件(35)的输出端的移动方向与相对设置的所述对位驱动组件(322)的移动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5)包括:
调节驱动组件(351),所述调节驱动组件(351)设置于所述平台(31)上,所述调节驱动组件(351)包括千分尺;及
调节传动组件(352),所述调节传动组件(352)与所述调节驱动组件(35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5)还包括:导向组件(353),所述导向组件(353)设置在所述平台(31)上,所述调节传动组件(352)设置在所述导向组件(353)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321)内设置有吸附组件(36),被配置为吸附固定所述工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对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1)包括:
移动驱动组件(11);及
移动传动组件(12),所述移动传动组件(12)与所述移动驱动组件(11)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移动传动组件(12)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机构(2)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对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2)包括:
旋转驱动组件(21),所述旋转驱动组件(21)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1)的输出端;及
旋转传动组件(22),所述旋转传动组件(22)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21)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对位机构(3)设置于所述旋转传动组件(22)的输出端。
CN202223433751.1U 2022-12-21 2022-12-21 对位调整装置 Active CN219114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3751.1U CN219114000U (zh) 2022-12-21 2022-12-21 对位调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3751.1U CN219114000U (zh) 2022-12-21 2022-12-21 对位调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14000U true CN219114000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26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33751.1U Active CN219114000U (zh) 2022-12-21 2022-12-21 对位调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140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4121780A (ja) 金具ミリング加工方法
CN103203618B (zh) 一种直驱节能在线检测及高效装配设备
CN105070595B (zh) 一种继电器参数自动调整装置
CN217007403U (zh) 掩膜及晶圆检测夹具
CN219114000U (zh) 对位调整装置
CN109352510B (zh) 基板玻璃研磨定位系统
KR20100068956A (ko) 대형 플랜지 복합 가공기
CN210188826U (zh) 一种高精度小型激光雕刻机
CN108296699B (zh) 一种风叶焊接装置
CN207448500U (zh) 一种背光模组组装用导光板自动上料机械手
CN114952037B (zh) 一种薄板外轮廓修边的激光切割设备
KR20050000605A (ko) 평판디스플레이의 이방전도성필름 및 구동칩 본딩장치
CN211887724U (zh) 一种点胶机构及显示屏生产线
CN214162582U (zh) 一种研磨机构
CN214721795U (zh) 一种排气管壳体板材焊接用定位夹具
CN110091044B (zh) 一种汽车车身点焊装置
CN209774312U (zh) 一种六轴高速抛孔机
CN112264780A (zh) 一种智能连续装配落料装置
CN208315523U (zh) 三自由度点胶定位平台
CN107957635B (zh) 一种具有探针压合的宏观检测设备
CN112536684A (zh) 线轨磨床
CN216288373U (zh) 一种旋转平台和晶圆裂片设备
CN220787378U (zh) 双面玻璃基板翻转机构及具有其的划片机
CN220839424U (zh) 一种激光镜镜头的加工设备
CN219026721U (zh)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定位夹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