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0463U - 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 - Google Patents

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00463U
CN219100463U CN202223250335.8U CN202223250335U CN219100463U CN 219100463 U CN219100463 U CN 219100463U CN 202223250335 U CN202223250335 U CN 202223250335U CN 219100463 U CN219100463 U CN 2191004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ting sleeve
grouting
spliced
sleeve
sl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503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世豪
李治
余沅霖
孙小博
曾隽一
黄嘉欢
郭丽奕
余沛
龚艳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232503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004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004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004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涉及装配式建筑构件领域,包括预制板体,该预制板体的两端端面间隔水平预埋有第一灌浆套筒,第一灌浆套筒的外端与预制板体的端面平齐,内端与板内连接钢筋的一端连接,板内连接钢筋的另一端与预制板体内的纵筋焊接;第一灌浆套筒内插接有第二灌浆套筒,该第二灌浆套筒同时插接在对接密拼叠合板的第一灌浆套筒内,并通过灌浆将两块对接的密拼叠合板紧密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施工方便,可避免预制板体之间配筋搭接导致的钢筋错位问题,有效解决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密拼叠合板钢筋连接的施工难题,其整体性能好,施工效率高,可保证拼缝质量和连接强度,能有效解决拼缝处渗水渗浆的问题,易于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构件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主力推广的结构形式之一,而叠合楼板则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楼板体系在整个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传统的施工工艺相对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因此,很有必要深入研究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环保经济的新型叠合楼板,对推动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现有密拼叠合板主要是由普通混凝土以及预应力钢筋组成,其作用为作为结构底板,给现浇混凝土提供一种支模作用,进而达到方便施工,免除拆摸等作用,但由普通混凝土加预应力钢筋制成的叠合板四周出筋,在施工时需要考虑钢筋间的避让,导致施工效率低、易渗浆、 抗弯抗裂性能较差,且密拼叠合板之间以及板梁之间连接强度不足。
授权公告号为CN215164532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基于UHPC的耐腐蚀密拼桥梁叠合板,它不仅能提高桥梁叠合板的耐腐蚀能力和抗弯能力,还能提高叠合板的抗裂能力,能提高桥梁安全可靠性,减少桥梁日后维修成本。但是该叠合板在拼接时,虽然也通过灌浆套筒以灌浆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但是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该专利采用的灌浆套筒连接技术在施工时,不易保证L形钢筋的底端与对接的预制底板上的L形钢筋位于同一轴线上且位于灌浆套筒的中心部位,拼缝的质量得不到保障;2.该专利通过可移动压块临时固定在密拼凹槽内的L形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丢失;可移动压块在施工时需要移开并没融入板体,浪费资源,增加建筑垃圾;3.该专利的L形钢筋和板体仅靠浇筑的混凝土连接,拼缝处的荷载难以传递分散到板体,整体性不足;4.该专利在施工时,密拼叠合板间的对接需要连接钢板嵌入凹槽并以浇筑的方式连接,这个过程仍需等待浇筑的混凝土具有一定早期强度来确保连接精度,且需要其他方式辅助对接确保板板间拼缝的缝隙满足条件,其施工效率仍有待提高;5.该方案在拼缝处的对接面之间没做处理,易产生渗水渗浆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以解决传统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出筋连接导致的施工困难、现有技术存在的整体性不足的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包括预制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体的两端端面间隔水平预埋有第一灌浆套筒,第一灌浆套筒的外端与预制板体的端面平齐,第一灌浆套筒的内端与板内连接钢筋的一端连接,并通过该板内连接钢筋实现第一灌浆套筒的内端端部封堵,板内连接钢筋的另一端与预制板体内的纵筋焊接;所述的第一灌浆套筒内插接有第二灌浆套筒,该第二灌浆套筒同时插接在对接的另一块密拼叠合板的第一灌浆套筒内,并通过往第一灌浆套筒、第二灌浆套筒内灌浆将两块对接的密拼叠合板紧密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第一灌浆套筒的内壁上沿纵向设有定位凸条,并在第一灌浆套筒的内端内壁上设有锁孔,所述第二灌浆套筒的外圆表面上沿纵向设有与定位凸条相配合的定位凹槽,在第二灌浆套筒的两端外圆表面上分别设有与锁孔相配合的锁舌,第二灌浆套筒通过该定位凹槽、锁舌插接在第一灌浆套筒内。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第一灌浆套筒上安装有进浆管、出浆管,该进浆管、出浆管平行安装在第一灌浆套筒上,且进浆管、出浆管的一端与第一灌浆套筒的内孔连通,进浆管、出浆管的另一端端口与预制板体的上板面平齐形成进浆孔Ⅰ、出浆孔Ⅰ;所述第二灌浆套筒在对应进浆管、出浆管的位置分别设有进浆孔Ⅱ、出浆孔Ⅱ。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第一灌浆套筒的内孔中轴线处还安装有筒内连接钢筋,筒内连接钢筋的内端与第一灌浆套筒一体化固接,筒内连接钢筋的外端端部与预制板体的端面平齐,筒内连接钢筋与对接第一灌浆套筒内的筒内连接钢筋通过钢筋连接构件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筒内连接钢筋的外端外表面上设有连接卡槽,所述的钢筋连接构件的中部内壁上设有与筒内连接钢筋相配合的弹簧卡扣,钢筋连接构件通过该弹簧卡扣分别与两个对接的筒内连接钢筋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钢筋连接构件的长度等于筒内连接钢筋的长度,该钢筋连接构件为一根两端中空、中部设有排气孔的钢管。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第二灌浆套筒内壁上设有呈螺旋状分布的剪力键,该剪力键形成的螺旋线呈断续状,且位于进浆孔Ⅱ和出浆孔Ⅱ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灌浆套筒的两端端面上设有用于提升第二灌浆套筒和第一灌浆套筒的契合程度的橡胶缓冲层;所述第二灌浆套筒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灌浆套筒内腔长度的两倍。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预制板体的一端端面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弧形凸起的密拼条,第一预制板体的另一端端面上下两侧对应设有密拼凹槽,相邻两个预制板体对接时,密拼条和所述密拼凹槽以榫卯相吻合。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预制板体1的对接端面上涂抹有1~3mm环氧树脂层。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之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施工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预制板体的两端端面间隔水平预埋有第一灌浆套筒,第一灌浆套筒的内端与板内连接钢筋的一端连接,板内连接钢筋的另一端与预制板体内的纵筋焊接;第一灌浆套筒内插接有第二灌浆套筒,该第二灌浆套筒同时插接在对接的另一块密拼叠合板的第一灌浆套筒内,并通过往第一、第二灌浆套筒内灌浆将两块对接的密拼叠合板紧密连接在一起。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两块预制板体之间无需出筋,可避免预制板体之间配筋搭接导致的钢筋错位问题,有效解决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密拼叠合板钢筋连接的施工难题。
2.整体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固连在第一灌浆套筒内端的板内连接钢筋和预制板体内的纵筋焊接连接,可以使拼缝处的荷载传递分散到整个板体,防止拼缝处某一部位因所受应力集中造成破坏,提高了拼缝处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
3.可保证拼缝质量
本实用新型所用的灌浆套筒连接技术借助定位凹槽和定位凸条可以确保对接的筒内连接钢筋位于同一轴线上且位于灌浆套筒的中心部位,保证灌浆套筒连接的受力性能和拼缝的质量;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灌浆套筒内壁上设有呈螺旋状分布的剪力键,且剪力键呈螺旋线型断续状分布,可增大与灌浆料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应力均匀分布,可以进一步提高密拼叠合板之间拼缝的连接质量。
4.可保证密拼叠合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对接式水平灌浆套筒,并设置板内连接筋、筒内连接钢筋和第二灌浆套筒,沿进浆孔进行灌浆,有效保证了密拼叠合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5. 可提高拼缝的整体受力性能
本实用新型第一灌浆套的内端内壁上设有锁孔,第二灌浆套筒的两端外圆表面上设有锁舌,第二灌浆套筒通过该锁舌插接在第一灌浆套筒的锁孔内,可提高拼缝的整体受力性能。
6.有效解决拼缝处渗水渗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一灌浆套的内壁上沿纵向分别设有定位凸条和锁孔,第二灌浆套筒的外圆表面上分别设有与定位凸条相配合的定位凹槽、与锁孔相配合的锁舌,第二灌浆套筒通过该定位凹槽、锁舌插接在第一灌浆套筒内,使第一灌浆套筒、第二灌浆套筒的配合比较紧密,可提高两个预制板体之间的密拼程度;而且预制板体的对接端面上涂抹有1~3mm环氧树脂层,可填补拼接时的可能因施工问题产生的缝隙,有效解决了拼缝处渗水渗浆的问题。
7.可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用的第二灌浆套筒及钢筋连接构件能够提供施工时所需的早期强度,拼接时只需先在一块预制板体上依次插入钢筋连接构件和第二灌浆套筒,即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无需等灌浆早凝;其施工效率更高,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更低,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
8.无需采用其他临时性的辅助拼接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板在拼接时借助锁孔和锁舌之间的铆接连接,连接卡槽和弹簧卡扣之间的铆接连接保证叠合板之间的紧密拼接,插入到铆接位置即可确保拼缝的质量,无需其他临时性的辅助拼接工具,从而可节约资源,减少建筑垃圾。
10.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以提高施工安装效率和安全性,同时可以促进装配式技术的广泛应用。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部分第二灌浆套筒未安装状态),
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第一灌浆套筒与板内连接钢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所述板内连接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所述第二灌浆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所述第一、二灌浆套筒以及板内连接钢筋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所述钢筋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所述钢筋连接构件将两个对接的筒内连接钢筋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所述两块对接的密拼叠合板拼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预制板体,101-密拼条,102-密拼凹槽,
2-第一灌浆套筒,201-定位凸条,202-锁孔,203-进浆管,2031-进浆孔Ⅰ,
204-出浆管, 2041-出浆孔Ⅰ,
3-板内连接钢筋,
4-第二灌浆套筒, 401-定位凹槽,402-锁舌,403-进浆孔Ⅱ,404-出浆孔Ⅱ,
5-筒内连接钢筋,501-连接卡槽,
6-钢筋连接构件,601-弹簧卡扣,602-排气孔,
W-外端,N-内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包括预制板体1,该预制板体1的一端端面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弧形凸起的密拼条101,第一预制板体的另一端端面上下两侧对应设有密拼凹槽102,相邻两个预制板体对接时,一个预制板体的密拼条101和另一个预制板体的密拼凹槽102以榫卯相吻合,且预制板体1在两个对接端面上还涂抹有1~3mm环氧树脂层。
所述的预制板体1的两端端面间隔水平预埋有第一灌浆套筒2,第一灌浆套筒2的外端与预制板体1的端面平齐,且第一灌浆套筒2的外表面为粗糙面。第一灌浆套筒2的内壁上沿纵向均匀设有四条定位凸条201,且在第一灌浆套筒2的内端内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四个锁孔202,第一灌浆套筒2上平行安装有进浆管203、出浆管204,且进浆管203、出浆管204的一端与第一灌浆套筒2的内孔连通,进浆管203、出浆管204的另一端端口与预制板体1的上板面平齐形成进浆孔Ⅰ2031、出浆孔Ⅰ2041。
所述第一灌浆套筒2的内孔插接有第二灌浆套筒4,第二灌浆套筒4的外圆表面上沿纵向设有与定位凸条201相配合的定位凹槽401,在第二灌浆套筒4的两端外圆表面上分别设有与锁孔202相配合的锁舌402,第二灌浆套筒4通过该定位凹槽401、锁舌402插接在第一灌浆套筒2内,而且第二灌浆套筒4在对应进浆管203、出浆管204的位置分别设有进浆孔Ⅱ403、出浆孔Ⅱ404。所述第二灌浆套筒4的长度等于第一灌浆套筒2内腔长度的两倍,使第二灌浆套筒4同时插接在对接的另一块密拼叠合板的第一灌浆套筒2内,通过进浆孔Ⅰ2031、进浆孔Ⅱ403向插接在一起的第一灌浆套筒2、第二灌浆套筒4内注满灌浆料,可将两块对接的密拼叠合板紧密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二灌浆套筒4内壁上还设有呈螺旋状分布的剪力键,该剪力键形成的螺旋线呈断续状,且位于进浆孔Ⅱ403和出浆孔Ⅱ404之间,通过设置剪力键可增大与灌浆料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应力均匀分布,提高密拼叠合板之间的连接质量。而且第二灌浆套筒4的两端端面上设有用于提升第二灌浆套筒4和第一灌浆套筒2的契合程度的橡胶缓冲层。
在第一灌浆套筒2的内端设置有板内连接钢筋3,该板内连接钢筋3的一端与第一灌浆套筒2固连并实现第一灌浆套筒2的内端端部封堵,板内连接钢筋3的另一端与预制板体1内的纵筋焊接。
在第一灌浆套筒2的内孔中轴线处还安装有筒内连接钢筋5,筒内连接钢筋5的内端与第一灌浆套筒2一体化固接,筒内连接钢筋5的外端端部与预制板体1的端面平齐,且筒内连接钢筋5的外端外表面上设有两排连接卡槽501,筒内连接钢筋5与对接第一灌浆套筒2内的筒内连接钢筋5通过钢筋连接构件6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钢筋连接构件6的长度等于筒内连接钢筋5的长度,该钢筋连接构件6为一根两端中空、中部设有排气孔601的钢管,该钢筋连接构件6的中部内壁上设有与筒内连接钢筋5的连接卡槽501相配合的弹簧卡扣602,钢筋连接构件6通过该弹簧卡扣602分别与两个对接的筒内连接钢筋5的连接卡槽501连接在一起。
施工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艺流程为:
步骤一:根据预制板体1的长度、吊车荷载、吊具大小确定第一灌浆套筒2的设置位置,进一步确定预制板体1的安装位置和长度;
步骤二:将第一个预制板体1吊装就位,先将钢筋连接构件6的一端插进第一灌浆套筒2内的筒内连接钢筋5至长度的一半,另一端伸出预制板体1;
步骤三:将第二灌浆套筒4一端的定位凹槽401对应定位凸起201插入第一灌浆套筒2内腔,使锁舌402和锁孔202完成对接,另一端伸出预制板体1;
步骤四:将第二个预制板体1吊装至指定位置,与伸出的钢筋连接构件6和第二灌浆套筒4完成对接;
步骤五:通过进浆孔Ⅰ2031向第一灌浆套筒2、第二灌浆套筒4的内腔注入灌浆料,进行连续灌浆至对应出浆孔Ⅰ2041出浆为止;至此,施工完成。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包括预制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体(1)的两端端面间隔水平预埋有第一灌浆套筒(2),第一灌浆套筒(2)的外端与预制板体(1)的端面平齐,第一灌浆套筒(2)的内端与板内连接钢筋(3)的一端连接,并通过该板内连接钢筋(3)实现第一灌浆套筒(2)的内端端部封堵,板内连接钢筋(3)的另一端与预制板体(1)内的纵筋焊接;所述的第一灌浆套筒(2)内插接有第二灌浆套筒(4),该第二灌浆套筒(4)同时插接在对接的另一块密拼叠合板的第一灌浆套筒(2)内,并通过往第一灌浆套筒(2)、第二灌浆套筒(4)内灌浆将两块对接的密拼叠合板紧密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灌浆套筒(2)的内壁上沿纵向设有定位凸条(201),并在第一灌浆套筒(2)的内端内壁上设有锁孔(202),所述第二灌浆套筒(4)的外圆表面上沿纵向设有与定位凸条(201)相配合的定位凹槽(401),在第二灌浆套筒(4)的两端外圆表面上分别设有与锁孔(202)相配合的锁舌(402),第二灌浆套筒(4)通过该定位凹槽(401)、锁舌(402)插接在第一灌浆套筒(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灌浆套筒(2)上安装有进浆管(203)、出浆管(204),该进浆管(203)、出浆管(204)平行安装在第一灌浆套筒(2)上,且进浆管(203)、出浆管(204)的一端与第一灌浆套筒(2)的内孔连通,进浆管(203)、出浆管(204)的另一端端口与预制板体(1)的上板面平齐形成进浆孔Ⅰ(2031)、出浆孔Ⅰ(2041);所述第二灌浆套筒(4)在对应进浆管(203)、出浆管(204)的位置分别设有进浆孔Ⅱ(403)、出浆孔Ⅱ(4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灌浆套筒(2)的内孔中轴线处还安装有筒内连接钢筋(5),筒内连接钢筋(5)的内端与第一灌浆套筒(2)一体化固接,筒内连接钢筋(5)的外端端部与预制板体(1)的端面平齐,筒内连接钢筋(5)与对接第一灌浆套筒(2)内的筒内连接钢筋(5)通过钢筋连接构件(6)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内连接钢筋(5)的外端外表面上设有连接卡槽(501),所述的钢筋连接构件(6)的中部内壁上设有与筒内连接钢筋(5)相配合的弹簧卡扣(602),钢筋连接构件(6)通过该弹簧卡扣(602)分别与两个对接的筒内连接钢筋(5)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连接构件(6)的长度等于筒内连接钢筋(5)的长度,该钢筋连接构件(6)为一根两端中空、中部设有排气孔的钢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灌浆套筒(4)内壁上设有呈螺旋状分布的剪力键,该剪力键形成的螺旋线呈断续状,且位于进浆孔Ⅱ(403)和出浆孔Ⅱ(40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灌浆套筒(4)的两端端面上设有用于提升第二灌浆套筒(4)和第一灌浆套筒(2)的契合程度的橡胶缓冲层;所述第二灌浆套筒(4)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灌浆套筒(2)内腔长度的两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体(1)的一端端面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弧形凸起的密拼条(101),第一预制板体的另一端端面上下两侧对应设有密拼凹槽(102),相邻两个预制板体对接时,密拼条(101)和所述密拼凹槽(102)以榫卯相吻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体(1)的对接端面上涂抹有1~3mm环氧树脂层。
CN202223250335.8U 2022-12-05 2022-12-05 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 Active CN2191004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0335.8U CN219100463U (zh) 2022-12-05 2022-12-05 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0335.8U CN219100463U (zh) 2022-12-05 2022-12-05 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00463U true CN219100463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63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50335.8U Active CN219100463U (zh) 2022-12-05 2022-12-05 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004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04825U (zh) 一种自带底模的预制板接缝构造
CN109868734A (zh) 一种组合梁斜拉桥桥面板新型接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792164B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横向拼装装置和拼装方法
CN112127263A (zh) 一种预制桥面板湿接缝连接构造、预制桥梁及方法
CN109763424B (zh) 一种全预制混凝土防撞护栏及施工方法
CN110700873A (zh) 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的预制轨顶风道及其施工方法
CN212358789U (zh) 一种基于企口形式的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连接结构
CN219100463U (zh) 基于水平灌浆套筒连接的密拼叠合板
CN111980263A (zh) 一种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混合式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9941467U (zh) 一种装配式大跨超高性能混凝土箱梁组合式节点
CN215978030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板结构
CN111719693A (zh) 预应力装配式钢-混凝土套接梁柱节点
CN110886294A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用prc管桩及其接桩方法
CN117188296A (zh) 装配式钢-混组合梁的桥面板及其组合梁
CN216893133U (zh) 通过套筒连接的预制拼装钢筋混凝土梁结构
CN113463514A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板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6664531U (zh) 一种带托板的预制混凝土板湿接缝结构
CN212053398U (zh) 一种叠合楼板结构
CN109868744B (zh) 免现浇铺装层的全预制混凝土桥面板
CN113982126A (zh) 一种新型波纹管连接方钢管混凝土拼接柱
CN209837285U (zh) 一种新型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
CN113863132A (zh) 一种装配式防撞墙及施工工艺
CN112281634A (zh) 一种带承托的脊骨梁桥后装挑臂肋板混合式连接构造
CN111058562A (zh) 一种叠合楼板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216586145U (zh) 免焊接的卡扣式半高型预制桥面板接缝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