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99624U - 衣物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99624U
CN219099624U CN202223523914.5U CN202223523914U CN219099624U CN 219099624 U CN219099624 U CN 219099624U CN 202223523914 U CN202223523914 U CN 202223523914U CN 219099624 U CN219099624 U CN 219099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water
air
container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239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宜尔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w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w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w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w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239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99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99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996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衣物处理设备,通过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的制冷部来冷却从出风口排出的湿热空气,以使湿热空气可被脱水除湿后再排出机壳或继续作为用于干燥衣物的换热载体;再通过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的制热部来加热洗衣用水,从而可充分利用制热部产生的热量来提高对衣物的清洗效率;如此,可提高对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的有效利用率,并且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的体积较小,可减少在衣物处理设备内的占用空间,从而可减小衣物处理设备的整体体积,以降低衣物处理设备的整体成本。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衣物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烘洗一体机中,当需要烘干衣物时,通常是使湿热的空气与热泵系统的制冷端换热来进行脱水除湿,并利用热泵系统的制热端来加热洗衣用水。但热泵系统的体积较大,占用空间较多,导致衣物处理设备的体积较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衣物处理设备,旨在解决如何减小衣物处理设备体积、降低衣物处理设备成本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机壳;
滚筒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滚筒组件开设有用于衣物洗涤时向所述滚筒组件内提供洗衣用水的供水口、用于衣物烘干时供所述滚筒组件内湿热空气排出的出风口以及进风口;
半导体制冷制热片,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片具有制冷部和制热部,所述制冷部用以冷却来自所述出风口的空气;
第一容器,所述第一容器设有进水口、出水口以及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储水腔;所述进水口用以供水源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供水口连通;所述制热部与所述第一容器可换热连接,以将所述储水腔的水加热。
可选地,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出风气流的下游;所述制冷部与所述换热器可换热连接,以通过所述换热器冷却来自所述出风口的空气。
可选地,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二容器,所述制冷部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第二容器内;所述第二容器用于储存冷却介质,以通过所述冷却介质换取并存储所述制冷部的制冷量;所述换热器设有过流通道,用以供冷却介质流动,所述过流通道的流入口和流出口均与所述第二容器连通,以形成冷却回路。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首尾相连的换热管,所述过流通道形成于所述换热管内,所述换热器的两个端部与所述第二容器连通。
可选地,所述过流通道的流入口与所述第二容器通过液体驱动装置连通,所述液体驱动装置用以将所述第二容器内的冷却介质朝向所述过流通道驱动。
可选地,所述冷却介质的成分包括水和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发热件,所述发热件安装于所述机壳内,以将流入所述滚筒组件的洗衣用水加热。
可选地,所述制热部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储水腔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器还设有储热腔,所述储热腔和储水腔通过导热壁分隔;所述储热腔用于储存储热介质,所述制热部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储热腔内,以加热所述储热介质。
可选地,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气体驱动装置,所述气体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进风口的进风气流上游,用以驱动空气流向所述进风口;
和/或,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供热装置,所述供热装置安装于所述进风口的进风气流上游,用以加热流向所述进风口的空气。
本实用新型衣物处理设备中,通过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的制冷部来冷却从出风口排出的湿热空气,以使湿热空气可被脱水除湿后再排出机壳或继续作为用于干燥衣物的换热载体;再通过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的制热部来加热洗衣用水,从而可充分利用制热部产生的热量来提高对衣物的清洗效率;如此,可提高对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的有效利用率,并且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的体积较小,可减少在衣物处理设备内的占用空间,从而可减小衣物处理设备的整体体积,以降低衣物处理设备的整体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衣物处理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衣物处理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换热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衣物处理设备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机壳 20 滚筒组件 11 回流风道
30 气体驱动装置 40 供热装置 50 换热器
60 半导体制冷制热片 61 制冷部 62 制热部
70 第一容器 71 储热腔 72 储水腔
73 进水口 74 出水口 80 第二容器
51 换热管 90 液体驱动装置 100 发热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烘洗一体机中,当需要烘干衣物时,通常是使湿热的空气与热泵系统的制冷端换热来进行脱水除湿,并利用热泵系统的制热端来加热洗衣用水。但热泵系统的体积较大,占用空间较多,导致衣物处理设备的体积较大,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衣物处理设备,旨在解决如何减小衣物处理设备体积、降低衣物处理设备成本的技术问题。衣物处理设备的形式可以有很多,本实用新型具体以烘洗一体机为例。烘洗一体机的形式有很多,以滚筒式烘洗一体机为例,该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滚筒组件20,滚筒组件20设有处理室,衣物放置于处理室内,处理室转动过程中,衣物随之转动,与流动的高温空气接触,高温空气带走衣物的水分(水分被蒸发带走),使得衣物被快速烘干。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衣物处理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该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机壳10;滚筒组件20,设于所述机壳10内,所述滚筒组件20开设有用于衣物洗涤时向所述滚筒组件20内提供洗衣用水的供水口、用于衣物烘干时供所述滚筒组件20内湿热空气排出的出风口以及进风口;半导体制冷制热片60,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片60具有制冷部61和制热部62,所述制冷部61用以冷却来自所述出风口的空气;第一容器70,所述第一容器70设有进水口73、出水口74以及连通所述进水口73和出水口74的储水腔72;所述进水口73用以供水源连通,所述出水口74与所述供水口连通;所述制热部62与所述第一容器70可换热连接,以将所述储水腔72的水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机壳10用以形成衣物处理设备的整体外观结构。机壳10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用以供衣物处理设备的零部件安装。滚筒组件20设有处理室,处理室用以盛载衣物。滚筒组件20可在机壳10内转动,具体可以是部分结构转动,也可以是全部转动。
滚筒组件20可只具有单个筒体,也可为包括外筒和内筒的复合筒结构。若滚筒组件20包括单个筒体,则处理室设于该筒体内,且进风口、出风口和供水口可开设于该筒体上。若滚筒组件20包括外筒和内筒,则外筒固定于安装腔内,内筒可转动安装于外筒内。进风口、出风口和供水口可开设于外筒。内筒设有处理室,内筒的筒壁可开设多个过孔,气流或水流进入滚筒组件20时是先进入外筒,再经由过孔进入内筒。
机壳10开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取放口,取放口可开设于机壳10的顶部,也可开设于机壳10横向上的一侧壁,在此不做限制。滚筒组件20具有筒底和筒口,筒口朝向取放口,用户可通过取放口将衣物放入处理室,或从处理室拿出。衣物处理设备还可包括门盖组件,门盖组件的具体形式和活动方式不做限制,只需满足可打开或关闭取放口即可。可以理解,在衣物处理设备工作时,门盖组件会关闭取放口,以防止衣物被甩出处理室。
进风口和出风口在滚筒组件20外可通过回流风道11连通,即从出风口排出滚筒组件20的气流可沿回流风道11流向进风口,从而实现对气流的循环利用。当然,进风口和出风口在滚筒组件20外也可以不互相连通,即进风口与进风通道连通,出风口与出风通道连通,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分别与机壳10外部环境连通,从而每次进入滚筒组件20的都是外部空气,且滚筒组件20排出的空气也是排向机壳10外部。
半导体制冷制热片60也叫热电制冷片,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珀尔帖)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制热的目的。制热部62和制冷部61分别设于半导体制冷制热片60的相背两面。其中,制冷部61产生的制冷量可用于冷却来自出风口的湿热空气,以对排出出风口的空气达到脱水除湿的作用,防止湿热空气直接回流至滚筒组件20或直接排出机壳10。制冷部61可被直接安装于出风口的出风气流下游,以直接与湿热空气接触;当然,制冷部61也可以与换热器50可换热连接,换热器50安装于出风口的出风气流下游,从而制冷部61产生的制冷量可被换热换取,再由换热器50来冷却来自出风口的湿热空气。
第一容器70可呈箱体,也可呈罐体,在此不做限制;只需满足第一容器70设有进水口73、出水口74和储水腔72即可。洗衣用水先从水源(例如水龙头)流入储水腔72进行备用,当需要洗衣时再从储水腔72流入滚筒组件20。制热部62产生的热量可将储水腔72的水加热,被加热的水能提高对衣物的清洗效率和洗涤效果。制热部62可直接被至少部分安装于储水腔72来加热储水腔72内的水,当然也可通过中间换热介质或导热介质来间接加热,在此不做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气体驱动装置30,所述气体驱动装置30安装于所述进风口的进风气流上游,用以驱动空气流向所述进风口。气体驱动装置30可为风扇,也可为抽气泵,在此不做限制。气体驱动装置30可驱动气流经进风口流入滚筒组件20,而滚筒组件20内的气流在气压的作用下也会从出风口排出。气体驱动装置30可加快气流的流速,从而提高对衣物的烘干效率。
当然,衣物处理设备还可包括供热装置40,所述供热装置40安装于所述进风口的进风气流上游,用以加热流向所述进风口的空气,供热装置40可以为发热丝、热泵、PTC发热片或其他发热装置。空气被加热后再流进滚筒组件20内,可加快衣物上的水分蒸发,从而使水分更快转化为水蒸气后流出滚筒组件20,以进一步提高对衣物的烘干效率。
衣物处理设备运行干衣功能时,气体驱动装置30、供热装置40和半导体制冷制热片60均被启动。制冷部61的制冷量用于冷却来自出风口的湿热空气,制热部62的热量则加热储水腔72内的洗衣用水,以备洗衣时使用。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换热器50,所述换热器50安装于所述出风口出风气流的下游;所述制冷部61与所述换热器50可换热连接,以通过所述换热器50冷却来自所述出风口的空气。通过换热器50来作为湿热空气和制冷部61的换热媒介,可以使制冷部61无需被直接安装在出风口出风气流的下游,从而可简化半导体制冷制热片60的安装方式。
制冷部61与换热器50可通过相互接触来换热,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衣物处理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制冷部61与换热器50也可以通过介质流动来换热,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衣物处理设备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二容器80,所述制冷部61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第二容器80内;所述第二容器80用于储存冷却介质,以通过所述冷却介质换取并存储所述制冷部61的制冷量;所述换热器50设有过流通道,用以供冷却介质流动,所述过流通道的流入口和流出口均与所述第二容器80连通,以形成冷却回路。
第二容器80可呈箱体,也可呈罐体,在此不做限制,只需满足第二容器80可储存冷却介质即可。冷却介质能换取并存储制冷部61的制冷量,存储了制冷量的冷却介质能保持低温,从而在流经换热器50时可降低换热器50的表面温度。湿热空气流经换热器50时,冷却介质可通过换热器50与湿热空气间接换热,即冷却介质可将湿热空气的热量吸收后带回第二容器80,从而实现冷却介质的换热循环;如此,可有效利用第二容器80中的冷却介质所储存的来自制冷部61的制冷量,以防止制冷量过快散失,保证对湿热空气的冷却效果,提高制冷量的有效利用率。
半导体制冷制热片60可安装于第一容器70和第二容器80之间,其中,制热部62位于第一容器70内,制冷部61位于第二容器80内,从而可简化半导体制冷制热片60与第一容器70和第二容器80安装方式。
冷却介质可为气体,也可为液体,在此不做限制,只需满足可换热和流动即可。具体的,述冷却介质的成分包括水和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可以是乙二醇和水的混合液,具体为40%水+60%乙二醇,可使冷却介质的冰点达到-40℃以下,以存储更多的制冷量。
换热器50可呈盘管状,也可呈蛇形管状,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换热器5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所述换热器50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首尾相连的换热管51,所述过流通道形成于所述换热管51内,所述换热器50的两个端部与所述第二容器80连通。多个换热管51既可增加冷却介质在换热器50内的流动路径,以使冷却介质的冷量能被充分利用,又可增加空气与换热器5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对空气的冷却效果。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所述过流通道的流入口与所述第二容器80通过液体驱动装置90连通,所述液体驱动装置90用以将所述第二容器80内的冷却介质朝向所述过流通道驱动。液体驱动装置90可为液泵,其进液口与第二容器80连通、出液口与过流通道连通。通过液体驱动装置90可提高冷却介质流经换热器50的流量,从而使换热器50的热量能被更快更充分地带走。
结合上述气体驱动装置30的实施例,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控制器(图未示),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气体驱动装置30和液体驱动装置90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液体驱动装置90对所述冷却介质的驱动流量,大于所述气体驱动装置30对空气的驱动流量;如此,可使流经换热器50的湿热空气能被充分换热,以提高对湿热空气的冷却脱湿效果。
洗衣用水可以只在流入滚筒组件20前被加热,还可通过额外的辅热结构在流入滚筒组件20后也能被加热。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发热件100,所述发热件100安装于所述机壳10内,以将流入所述滚筒组件20的洗衣用水加热。发热件100可为电热丝等电发热件100,当需要的洗衣用水较多,或制热部62对水的加热温度不够时,发热件100可被开启进行辅热,以提高对水的加热效果。
在制热部62直接加热储水腔72的水后,则被加热的水没有被及时使用,容易降温散失热量。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容器70还设有储热腔71,所述储热腔71和储水腔72通过导热壁分隔;所述储热腔71用于储存储热介质,所述制热部62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储热腔71内,以加热所述储热介质。
储热介质可为熔融盐,储热介质的比热容大于水的比热容,因此与水相比能储存更多的热量,并且储存的热量更不容易散失。制热部62产生的热量可先加热储热介质,此时储水腔72内不需要储水。等到需要向滚筒组件20供水时,再让水源的水进入储水腔72,储热介质的热量可通过导热壁传递至储水腔72的水,进入储水腔72的水被加热后再流进滚筒组件20参与清洗衣物。由此,可提高制热部62热量的有效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衣物处理设备中,通过半导体制冷制热片60的制冷部61来冷却从出风口排出的湿热空气,以使湿热空气可被脱水除湿后再排出机壳10或继续作为用于干燥衣物的换热载体;再通过半导体制冷制热片60的制热部62来加热洗衣用水,从而可充分利用制热部62产生的热量来提高对衣物的清洗效率;如此,可提高对半导体制冷制热片60的有效利用率,并且半导体制冷制热片60的体积较小,可减少在衣物处理设备内的占用空间,从而可减小衣物处理设备的整体体积,以降低衣物处理设备的整体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
滚筒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滚筒组件开设有用于衣物洗涤时向所述滚筒组件内提供洗衣用水的供水口、用于衣物烘干时供所述滚筒组件内湿热空气排出的出风口以及进风口;
半导体制冷制热片,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片具有制冷部和制热部,所述制冷部用以冷却来自所述出风口的空气;
第一容器,所述第一容器设有进水口、出水口以及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储水腔;所述进水口用以供水源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供水口连通;所述制热部与所述第一容器可换热连接,以将所述储水腔的水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出风气流的下游;所述制冷部与所述换热器可换热连接,以通过所述换热器冷却来自所述出风口的空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二容器,所述制冷部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第二容器内;所述第二容器用于储存冷却介质,以通过所述冷却介质换取并存储所述制冷部的制冷量;所述换热器设有过流通道,用以供冷却介质流动,所述过流通道的流入口和流出口均与所述第二容器连通,以形成冷却回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首尾相连的换热管,所述过流通道形成于所述换热管内,所述换热器的两个端部与所述第二容器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通道的流入口与所述第二容器通过液体驱动装置连通,所述液体驱动装置用以将所述第二容器内的冷却介质朝向所述过流通道驱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的成分包括水和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发热件,所述发热件安装于所述机壳内,以将流入所述滚筒组件的洗衣用水加热。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部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储水腔内。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还设有储热腔,所述储热腔和储水腔通过导热壁分隔;所述储热腔用于储存储热介质,所述制热部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储热腔内,以加热所述储热介质。
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气体驱动装置,所述气体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进风口的进风气流上游,用以驱动空气流向所述进风口;
和/或,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供热装置,所述供热装置安装于所述进风口的进风气流上游,用以加热流向所述进风口的空气。
CN202223523914.5U 2022-12-28 2022-12-28 衣物处理设备 Active CN219099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3914.5U CN219099624U (zh) 2022-12-28 2022-12-28 衣物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3914.5U CN219099624U (zh) 2022-12-28 2022-12-28 衣物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99624U true CN219099624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28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23914.5U Active CN219099624U (zh) 2022-12-28 2022-12-28 衣物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996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52763B (zh)
AU2012314534B2 (en)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with heat pump
EP2565320B1 (en)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CN101275357B (zh) 干燥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洗衣干燥机
EP3192913B1 (en) Washer-dryer with a cooling water circuit
US9146056B2 (en)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having expansion valve which is variable according to the driving mode
JP2007209526A (ja) 衣類乾燥機
EP3294943B1 (en)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CN106884297B (zh) 一种干衣设备及干衣方法
CN101173440B (zh) 一种采用热泵作为热源的洗衣干燥机干燥方法
US11913162B2 (en) Tumble dryer
CN215289388U (zh) 干衣机
CN219099624U (zh) 衣物处理设备
KR102176158B1 (ko) 의류 관리용 열풍 공급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의류 관리장치
CN219099589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9099623U (zh) 衣物处理设备
EP2650425A1 (en) Laundry drying machine
CN218466156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8466157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8756634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06436228B (zh) 干衣设备及其干衣方法
CN106676855B (zh) 烘干洗衣机
CN211112813U (zh) 一种热泵干衣机
KR102647362B1 (ko) 응축기 온도 측정을 통해 예열 모드를 수행하는 다기능 수납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예열 모드 수행 방법
CN216712500U (zh) 冷凝式干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